靈石縣特產
1、山西省土特產,風光,風俗......
【土特產】山西的土特產品種類繁多。杏花村汾酒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色如水晶美玉,清香純正,味美無窮,暢銷國內外;山西老陳醋甜綿酸香,不僅調味上佳,還可消食、美容、殺菌;沁州黃小米形如珍珠,是皇家貢品;平遙牛肉色、香、味俱全;清徐葡萄,汾陽核桃,柳林木棗。太原頭腦等土產名吃也是風味各異、回味無窮。此外還有六味齋醬肉、雙合成糕點、推光漆器、晉祠大米, 隰縣金梨等。
特色菜:定襄蒸肉 五寨豬黑肉燉粉 羊雜燴 豬血灌腸
小 吃:「三倒手」硬面饃 保德碗坨 撥魚 代縣麻片 刀削麵 豆腐腦 豆沙糕 繁峙疤餅 高梁面魚魚 廣靈豆腐乾 河曲酸粥
黃糕 稷山麻花 解州羊肉泡饃 晉南醪糟 晉中油糕 砍三刀 拉麵 老勁子麻花 貓耳朵 孟封餅 面麻片 平遙牛肉
平遙碗托 蕎麥圪坨 蕎面灌腸 燒麥 燒麥 神池麻花 涮羊肉 太谷餅 太後御膳泡泡糕 太後御膳泡泡糕 太原頭腦
豌豆面 聞喜煮餅 忻州瓦酥 羊雜粉湯 羊雜燴 羊雜碎湯 陽城肉罐肉 陽高杏脯 陽泉飄抿曲 應州牛腰 油糊角 油麵
油炸饊子 油炸饊子 莜麵 莜麵窩窩 莜麵窩窩 榆次灌腸 元宵 原平鍋魁 珍珠粥 豬血灌腸
特 產:保德油棗 玻璃圪嘣 澄泥硯 大同黃花 大同藝術瓷 代縣剪紙 代縣推光漆器 段畝硯 繁峙黃芪 仿古鐵器 汾酒
廣靈小米 河曲紅果 恆山黃芪 黃河鯉魚 降龍木拐杖 晉祠大米 晉中剪紙 琉璃製品 麵塑 木碗 平遙推光漆器
清徐葡萄 山西老陳醋 舒筋散 台黨參 台蘑 台硯 同川梨 銅火鍋 推光漆器 羊毛地毯 原平梨 雲岡絹人 竹葉青
風光:【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雲岡石窟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大同(第一批)、平遙(第二批)、祁縣、新絳、代縣(第三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第一批)、山西省臨縣磧口鎮 (第二批)、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鎮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鎮 (第三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山西省臨縣磧口鎮西灣村(第一批)、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 (第二批)、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 張壁村 (第二批)、山西省沁水縣土沃鄉西文興村 (第二批)、山西省平遙縣岳壁鄉梁村 (第三批)、山西省高平市原村鄉良戶村 (第三批)、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郭峪村 (第三批)、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 (第三批)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五台山、恆山、黃河壺口瀑布、北武當山、五老峰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山、交城龐泉溝、寧武蘆芽山、陽城莽河、五鹿山
【國家地質公園】黃河壺口瀑布、寧武萬年冰洞、五台山、壺關太行山大峽谷
【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 山西省圖書館、山西博物院
風俗:威風鑼鼓:
威風鑼鼓是流行於臨汾地區的一種集體敲擊表演,得名於鼓手錶演時展示的各種勇猛姿態。它常常在慶祝農歷新春,豐收,群眾遊行和其它歡樂的場合表演。 威風鑼鼓最早據說是在古代堯帝時期出現。到現在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堯帝的兩個妻子娥皇和女英去看她們的父母時,堯所在的部落的人們敲鑼打鼓為她們送行。當她們回來時,她們村的人們也以同樣的方式
樂途遊民部落五周年 2007西藏聖地婚禮 航空旅行白皮書 黃金周出遊全攻略 歡送她們。從那時起,威風鑼鼓就成了一種習俗。許多大村莊都有他們自己的鑼鼓隊。
晉南花鼓:
晉南花鼓起源於萬榮縣,後來流行於整個晉南地區。據說晉南花鼓是在明朝時期由安徽鳳陽逃荒的人們將它帶到了萬榮縣。萬榮花鼓表演有三種形式:高鼓(鼓置於胸前),低鼓(鼓置於腰間)和多鼓(身體攜帶多面鼓)。表演者邊敲邊舞,通常還伴有大鑼和鐃鈸。
象木偶戲一樣,皮影戲也常常演出一段民間故事。戲中人物和道具由皮革製成,它們的輪廓被投影到屏幕上。表演者在幕後為戲中的人物配音和演唱。
炕畫
山西有在炕周圍牆上作畫的習俗。這些畫用來裝飾房間和保護粉刷的牆壁。 炕畫內容豐富,從風景,花鳥,野獸到歷史和傳說故事。在原平發掘的宋代古墓中發現了與現代炕畫相似的壁畫,證明了炕畫這種民間藝術至少已有800年的歷史了。
刺綉
山西農村的這種手工作品十分普及。各地的刺綉都有它們獨特的形式:有的華麗精美,有的庄嚴清晰,有的簡單精製。 刺綉作品有三種,衣服、日常用品和典禮裝飾。在傳統衣服上,刺綉通常用來裝飾領子、袖子和童鞋、圍兜和童帽。日常用品中,一種典型的刺綉作品是枕頭,有的設計成兩只虎頭、一隻人臉虎頭、一隻魚尾虎頭或一隻青蛙。現在,刺綉更廣泛地作在墊子、鞋墊、錢包和旅遊紀念品。用於典禮的刺綉作品主要有掛在廟宇上的垂簾和殉葬衣服。
平陽木板年畫
源於宋朝平陽(古臨汾)的木板年畫藝術在元、明、清時期得到廣泛發展。宋朝滅亡以後,元代統治者強迫許多印刷工人從南方遷到平陽,使這里成為印刷工業的中心,從而產生了平陽木板年畫。大部分平陽木板畫是由有此嗜好的農民在業余時間雕刻印製而成的。取材於當地的習俗和傳說故事,木板畫的內容主要是些花、鳥、魚和歷史人物。採用誇張生動的描寫手法和鮮明的顏色,畫面充滿當地的風味,反映了當地人民健康、勇敢、浪漫的性格。平陽年畫根據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種類。有的懸掛在卧室,有的貼在門窗上,有的則用來裝飾廚房或桌子。
霍州麵塑
當地人稱之為羊羔兒饃,古時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春節來臨前,農家婦女會捏制小貓、小狗、小虎、玉兔、雞、鴨、魚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麵塑製品,以象徵吉祥如意、福壽榮華。在寒食節時,上墳祭祖用的麵塑造型是「蛇盤盤」。據說,吃掉「蛇頭」便能「減毒頭,免災禍」。
農歷七月十五,霍縣境內麵塑種類最多,有豬頭、羊頭、麥秸集、針線籮筐、頂針、剪子、針線、坐餑餑、獅、虎、狐狸等等造型。農歷七月七日「乞巧節」,傳說在這一天婦女吃了「針線」、「頂針」之類的麵塑就心靈手巧。新媳婦過門第一年,娘家要給女兒送「羊羔兒饅頭」。嬰兒滿月,姥姥家製作直徑達尺余的「囫圇」,即在面圈上塑出十二屬相的麵塑。賓客來祝賀,便把「囫圇」切一塊送給來人享用。絳州麵塑 降州即今日新絳縣。逢年過節,這里的家家戶戶都要用麵粉捏制出千姿百態的麵塑歡度節日。由於這里的麵塑注重彩色點染,花色絢麗,所以當地人稱之為「花饃」。花饃造型比較誇張,尤其以「走獸花饃」最為出色。五寨面魚 晉西北五寨縣的老百姓,有一種捏面魚的習俗。捏面魚就是用麵粉捏成魚的形狀。捏制的面魚經過著色加彩,然後用文火烘乾,便可當工藝品收藏了。面魚可用來贈送親友或外出時作干糧。除了捏面魚外,還捏制瓜果類,花草類、動物類、禽獸類、人物類等多種類型的製品,也習慣稱之為面魚兒。
2、山西有什麼特產
山西最最出名的應該就是汾酒、陳醋和麵食這三樣了吧,不過還是幫你找了下點其他的希望對你有用。 山西晉中土特產一覽 長凝紫皮蒜:長凝鎮地處榆次市東。長凝紫皮蒜,蒜皮紫紅,頭肥瓣大,辛辣味濃,皮鬆瓣緊,水氣充足,鮮嫩可口,每頭四瓣或六瓣,搗成蒜泥隔夜不變色。 榆次灌腸:「榆次三件寶,元宵、灌腸、豆腐腦」,這是流傳在當地贊揚榆次傳統風味食品的民謠。 灌腸是用蕎面加工製作的。榆次灌腸製作講究,和面先硬後軟,再將稀面摻順。冷食麵宜稀,熱食麵則宜稠,最好摻點豬血。這樣做出來的灌腸勁氣大,晶瑩透亮,精而柔軟,且有彈性。冷食時佐以鹽、蒜、醋、辣醬,再滴幾點香油,利口、涼爽、辣香適口,有咬頭。熱食切塊,豬油烹炒,佐以蒜醋,食之清香可口。灌腸以勁氣愈大愈佳,出名的「雞爪灌腸」就是因和面好,在灌腸中間擰著一個雞爪印而聞名。 榆次堡子酒:榆次堡子酒系歷史名酒,1900年慈禧太後曾飲此酒,故稱為御酒。據《榆次縣志》記:「燒酒性香烈,行銷遠近,以產高家堡、喬家堡者為最,人稱堡子酒。」民國四年(1914年),堡子酒在巴拿馬國際賽酒會上獲得一等獎。 晉中砂子餅:砂子餅,亦名疤餅。這種疤餅,直徑一般是26厘米到33厘米,餅既薄而且脆,餅臉用卵石烙成,凸凹不平,因而有「疤餅」之稱。 烙制疤餅時,先將麵粉、食油、雞蛋、鹽、五香粉等原料和起,用擀麵杖擀成又圓又薄的餅坯,把平底鏊置於火上加熱,再把大小不一的河中撿來的卵石洗凈,放在平底縫里,等卵石燒到極熱以後,把餅坯放在燒熱的石子上用文火烤熟即成。這種餅的原料配比,可按食用需要而定,但食油不可多放,以免影響存放。如果喜歡甜食,可加糖去鹽製成精疤餅。 太谷西瓜:太谷西瓜不僅含水量大,含糖量多,且甜而利口,清爽味美,是防暑降溫,防病治病的佳品。 太谷壺瓶棗:太谷縣的棗樹經過多年更新嫁接,逐漸改種為「壺瓶棗」。這種棗樹的優點是樹冠大,產量高,壽命長,平均每株產量50公斤以上。果實平均每枚重17克,最大的可達30克。成熟後果皮暗紅,果形上小下大,中間稍細,形狀象壺亦象瓶,故稱之為壺瓶棗。 壺瓶棗皮薄、肉厚、味甜、核小,是生食的良種,製成干棗和酒棗更佳。壺瓶棗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沿南同蒲路南側太谷南山的北麓,尤其是里美庄的棗樹最為上乘。 隆州果脯:北團柏村位於祁縣東南20公里處的峪口鄉。相傳在宋朝時北團柏村曾叫隆州城。 北團柏果園,現有2000畝,年產各種水果75萬公斤。果品加工廠年產各種果製品300噸,產值100萬元。它的主要產品有桃脯、杏脯、瓜條、青杏梅、果丹皮、金絲蜜棗等。由於產品加工精細,注重質量,所以受到了消費者的好評。 祁縣玻璃酒具:祁縣玻璃器皿廠生產的玻璃酒具,為適應國際、國內市場的需要,一律採用本色透明工藝,造型有直形和鼓形兩種產品,具有晶瑩潔白,造型美觀,光亮度好,理化性能優良,耐急冷急熱性好等特點,被列為祁縣骨幹出口商品。 長山葯:長山葯又名懷山葯,是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 長山葯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品,經加工後又是健脾、養胃、益氣的滋補葯品。外國人把長山葯稱為「中國人參」。不僅如此,它可以起到人參起不到的作用。人參燥熱,青年人不宜服用,但長山葯老年人、青年人和少年兒童都可以服用。在筵席上常見的拔絲山葯、蜜餞山葯等佳餚,更是獨具特色。 貫餡糖:介休貫餡糖,有著悠久的生產歷史。貫餡糖營養豐富,與浙江名產「寸綿糖」齊名。具有皮兒薄,餡兒香,氣味芬芳,味道鮮美可口等特點。因主要成分為糖稀,而糖稀則是用大麥生芽後與小米經糖化熬成,故具有溫肺、健腎的功能,亦有催乳的良效,且糖餡內的核桃仁性甘、平溫,故又有健腦補腎、補氣養血、潤肺化痰等功能。 洪山陶瓷:陶瓷業是介休洪山村的傳統產品行業。洪山古有「陶村」之稱。據史載,洪山瓷窯始建於唐貞元年間,距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源神泉水和洪山陶土為洪山陶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物資條件。據專家考證,當時產的陶瓷製品,可與古代北方名窯產品相媲美。特別是到了宋代,陶瓷工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得到國內外的贊譽。如黑釉瓷,不但見火不炸,而且有黑如墨、亮如鏡、質如玉、聲如馨的美譽。宋代以後,制瓷技術停滯不前,數量不多,品種單一,只能生產粗瓷,主要有盆、碗、缸三大類。解放後,品種也相應地增加到能生產碗、杯、碟、壺等20餘種。該廠產的黑釉瓷,曾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章。 荊條蜂蜜:產於靈石縣。荊條是蜂蜜的蜜源植物。荊條花呈紫色,味芳香,分布於靈石各個山溝、谷地、河流兩岸等荒地上,尤以城關、夏門、交口等地最多。它耐旱,耐瘠薄,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水分充足處生長更好,流蜜較多。在荊花開放季節,每群蜂可產荊條蜜15至20公斤。 靈石荊條蜂蜜的特點是,呈琥珀色,味芳香,結晶細膩色白,濃度一般為41至42度,含糖量為0.27%。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果糖、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營養成分。 壽陽小米:壽陽種穀子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當地農家種有「大白谷」、「鐵索鏈」、「蛇谷」等10餘個品種。近年又採用了新的科學技術,培育和引進十餘個新品種。目前全縣種植的穀子達30餘個品種。種植面積16000公頃,總產達4萬噸。 壽陽小米脂肪含量高達3.22%,可溶性糖類的含量達1.5%,蛋白質含量也高於其它產地,壽陽小米由於營養價值高,深受當地群眾歡迎。這幾年除自食外,每年還出售2250萬公斤,主要銷往陽泉、太原、石家莊等地。 壽陽茶食:壽陽茶食,是一種烙餅和月餅合二而一的早點食品。這種食品,外酥、里脆,形狀象小酥皮月餅,據傳,「茶食」這一名字,還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起的。 紫金山泉牌阿膠:阿膠原名黃明膠,是我國傳統的滋補佳品。山西榆社阿膠廠自1966年生產紫金山泉牌阿膠,阿膠的主要原料是驢皮、冰糖、黃酒和豆油,用紫金山泉水熬制而成。 榆社阿膠的成品為長方形或正方形,表面黑褐色有光澤,質硬而脆、斷面光亮,搗成碎塊後,對光視之,棕色透明,具有易保存、不變質等特點。阿膠的葯理特徵是:性味甘平,具有滋陰潤燥、養血止血的功能,其療效好、副作用小,是治療虛勞咳嗽、痰中帶血、心悸燥咳等症的主葯。對於久虛瀉痢、骨蒸熱、崩帶漏下療效甚佳。也是治療貧血和婦女先兆性流產的聖葯。現代葯理學研究證明,阿膠還有增強骨髓造血機能,促進血紅蛋白及血小板生成,改善人體內環境及提高人體免疫機能等作用。 榆社鹿茸:「鹿茸」在中葯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屬於一種滋補葯,用於補腎脈、壯元陽、生精髓、強筋骨。主治元陽不足、畏寒無力,四肢疲軟、腎陽不足、夢遺尿頻、陽萎早泄、頭暈目眩、腰酸背痛、秉賦虛單、崩漏帶下等病症。鹿茸對於男人夢遺滑精、頭暈耳鳴、性慾衰退、形容憔悴、失眠健忘、咽干盜汗、食慾不振;女人身體虛弱、氣血淤滯、骨蒸潮熱、宮寒不孕、行經腹脹腹痛,經行先期或後期,經量太多或太少,經色不正或淡或紫黑,白帶、赤帶、血崩、血漏血暈、血止以及氣郁不舒等症,均有顯著療效。 榆社鹿茸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原來只有縣葯材公司一個鹿場,現已經發展到10個鹿場,共養鹿300餘頭,年產「茸」250公斤,是一項很有前途的養殖業和名貴中葯的重要來源渠道。 左權核桃:左權縣位於太行山北麓,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適宜核桃樹生長。特別是桐峪、麻田、澤城、芹泉、粟城、拐兒、下庄、羊角等8個鄉有栽培核桃樹的悠久歷史。 左權產的核桃素以果仁飽滿、皮薄、個大、味香而著稱。左權核桃營養價值很高,不僅可以生吃,而且還是製作月餅、元霄、糕點餡的原料。
記得採納啊
3、靈石縣的名優特產
<
4、有什麼最能代表山西?什麼特產 什麼地方最有名?
平遙推光漆器相當漂亮
煤 老陳醋
湯鍋類 餃子、餛飩、拉麵、貓耳朵、削麵、刀拔面、揪片。
烙燒類 烙餅、蔥花餅、脂油糖餅、脂油千層、合子。烤制類 擦酥糖餅、糖干爐、成干爐、切餅。
油炸類 各色油糕、油麻花、油麵、燕窩酥。
蒸制類 九龍蒸餃、蒸餅、荷葉餅、窩頭、碗黃。
疤餅,又叫石子餅,用油和面,將碾薄的面餅放在爐鏊中已經加熱的石子上,慢火烤熟,形成凸凹不平的疤痕,因而得名。其中繁峙疤餅最為有名。
碗托:又名灌腸,是山西的又一風味小吃。分白面碗托和蕎面碗托,以特殊的加工方法蒸制而成。食時或以刀切,或以撓爪,切成條狀,澆上蒜醋調味,或冷食,或油炒熱吃,利滑爽口、味美異常。
蕎面河撈:蕎面用溫水加生石灰水和好,上河撈床壓入開水鍋中,撈入兌好的鹽醋湯水中,澆上羊肉臊子,加點陳醋,香味奇特,遠近聞名。
豆腐腦:又叫老豆腐,系用糖餳起色,加火燒開後,加入濕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絲,加豆腐腦適量,蔥鹽椒調味。其色澤金紅透亮,質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帶絲、金針、韭菜丁、胡椒粉,淋點芝麻香油,濃香無比,泡食餅饃麻葉是山西人喜愛的早餐。
雞蛋醪槽:是流行於晉南、太原一帶的風味小吃。以紅米為原料,大火蒸熟,冷水沖好,搓開米粒,按不同季節不同用量,放入醪糟曲攪拌均勻,入缸封口,發酵即成。喝時加水和白糖,燒開打進雞蛋,黃白相間,酸甜清香,具有健胃、助消化、潤肺、活血等醫療功能。
羊肉泡饃:流行運城一帶,以鮮美的羊肉湯泡食白面餅子饃頭,加入辣椒陳醋而成。
太谷餅:繼承我國傳統餅食——「胡餅」的製作技巧,選料精細,工藝獨到。以配料、拌面、揉扎、制餅坯、粘芝麻、烘烤等工序精製而成,甜而不膩,軟而不皮,香甜濕潤,為旅行、探病的絕好佳餚。
晉陽一窩酥:以做工精細、色澤金黃、絲多香脆為特點。它把抻面技藝和烘烤技藝結合起來,頗受消費者歡迎。
聞喜煮餅:是一種包餡食品,為山西八大名點之一,有「國式糕點」之稱。用白面、蜂蜜、小磨香油、柿子糖錫、紅白糖等為原料,經過制餡包皮、油炸,放入糖餳、蜜、糖製成的糖汁中浸泡,最後再沾一層芝麻而成。用手掰開時,可拉絲二、五寸不斷,吃起來酥沙香甜,且越嚼越香。貯放百日不變質。
臨猗醬玉瓜:玉瓜又稱王瓜,挑選一公斤左右的玉瓜剖切,去籽漂洗,加鹽腌制,最後加面醬、上調料按時翻曬,半年後才能製成。臨猗醬玉瓜外呈褐色,色澤光亮、香味濃郁。
平遙牛肉:它以悠久的歷史、精湛的製作工藝、濃香嫩美的口感、鮮紅細密的色澤等特點而負盛名。
過油肉:選豬的裡脊肉或元寶肉為主料,精切成銅錢厚的肉片,加蛋黃、黃粉、精鹽、料酒等抓勻,放入油鍋中打散滑熟,加木耳、玉蘭片、蔥白、菠菜等輔料,烹炒而成,色澤金黃。
燉羊肉:以晉西北岢嵐、神池、五寨一帶最為有名。酥爛香濃、肥而不膩,是冬天的佳餚。
羊雜碎:將羊肉漂洗干凈燉爛切碎,配湯下鍋,再加入莜麵魚魚、粉絲、白菜等佐以辣油陳醋等調味品,獨具風味。
高平燒豆腐:相傳它源於戰國時火燒白起的故事。它外焦里嫩、蒜香撲鼻、金黃誘人。
油茶:用米面、莜麵炒熟,加荊芥五香調料,入鍋熬成淺咖啡色糊狀,加入蔥花、板油渣、五香豆,食之香暖入味,是天寒時的方便飲食,全省普遍食用,以吉縣油茶最有名。
涼粉:是分布最廣的消夏小吃,多用豆粉和山葯粉製作。或攤薄成卷、或裝盆成托,用撓勺扒條、加鹽醋、蒜蓉、芥末食用,辛香入肺,清涼氣爽。
老豆腐:色白而嫩。是太原一帶極流行的早點小吃。
貓耳朵:又叫抿圪斗。無論蕎面、白面、莜麵、玉米面、高粱面都可以製作。揪一小塊面劑放手掌上用拇指一捻,一推而成一貓耳朵狀,煮熟澆上鹵汁,便可食用。有的地方把白面碾薄切成小丁,用筷子頭一擰一轉成一個個小貓耳朵狀,更是叫絕。
梢梅:以其頂口捏花如梅而得名。皮要碾得精薄,餡要香濃,捏得下如銀瓶,口如梅花,蒸熟後便可食用。
子推蒸講:俗稱蒸餅。相傳是寒食節為紀念晉大夫介子推而流傳下來的餅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發酵後的精粉面團中加入豬扳油、香油、蔥花、調料面,上籠蒸熟而成。
在山西,名產以汾酒、竹葉青最為有名。清除老陳醋、太原葡萄酒也並不遜色,知名度頗高,而且獨樹一幟,盛名中外。此外,五台山「台硯」、大同黃花、恆山黃芪、稷山板棗、平陸百合、蒲州青柿、垣曲獼猴桃、清除葡萄、上當「黨參」、晉城紅果、代縣辣椒、「沁州黃」小米、晉祠大米、太谷中葯「龜齡集」、定坤丹、洪洞甲魚、運城黃河鯉魚、高平絲綢、平陽木板年畫、大同藝術瓷、銅器、平遙推光漆具均屬名產之列。
山西風景名勝區一覽表
國家級:五 個
名 稱
所在地區
五台山風景名勝區 忻州地區五台縣
壺 口風景名勝區 臨汾地區吉 縣
五老峰風景名勝區 運城地區永濟縣
恆 山風景名勝區 大 同 市渾源縣
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 呂梁地區方山縣
省 級:五 個
綿 山風景名勝區 晉中地區介休市
靈空山風景名勝區 長 治 市沁源縣
石膏山風景名勝區 晉中地區靈石縣
姑射山風景名勝區 臨汾地區
晉祠--天龍山風景名勝區 太 原 市晉源區
縣 級:一 個
洪洞廣勝寺風景名勝區 臨汾地區洪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