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紀念禮品 » 八二一工程紀念品

八二一工程紀念品

發布時間: 2023-02-03 08:14:19

1、【世博攻略設計】【紀念品】 我和家人要去世博園玩1天,請問有什麼推薦的路線,給家人帶什麼紀念品?

路線:
我想,和家人一起經歷世博,留下世博園的美好回憶,一定是你想要的
可以先做坐景區交通在世博園裡面兜一圈,在主要場館外拍照留念,買個世博護照,蓋章留念。各個國家的場館有帶著本國的特色,拍下照片,以後翻看也會回味很久的。呵呵~~~
上午:浦西展區

即便再怎麼走馬觀花,一日游也很難面面俱到地參觀世博園。對時間有限的一日游參觀者來說,與其跟著其他參觀者直奔浦東展區中國館,不如從客流相對較少的浦西入園,既縮短入園時間,也能達到錯峰參觀的目標。

早上建議從半淞園路3號門或西藏南路2號門入園,直接預約浦東園區的中國館。要知道,即使是最順利的預約,其間也有1小時的時間空當,足夠參觀者從浦西園區趕到浦東園區參觀中國館。而通常,從預約到正式參觀,中間約有兩三個小時,正好夠參觀者走走逛逛浦西園區。尤其推薦城市最佳實踐區,不僅建築造型別致多樣,而且展現了人類對未來城市的探索。如果時間有餘,還可以選擇部分企業館走馬觀花。

下午:亞歐展區

根據中國館的預約時間,及時搭乘園區內地鐵線或輪渡從浦西園區進入浦東園區。參觀中國館、各省市地區館和主題館會花費相當一段時間。中國館附近的其他亞洲國家館可以順道走訪,但離中國館較遠的展館只能「忍痛割愛」。浦東園區內公交線最西面的站點在高架步道下的高科西路上,從這里再往西走就會趕不及前往浦東園區的西部展區了。建議從高科西路站乘坐園區公交到長清北路站下,這是從A片區進入C片區(歐洲館集中地)最方便的方式。下車後,如果天色不晚,可以沿高架步道向西,挑幾個感興趣的歐洲館看一看。

晚上:美非展區

晚上是美非展區的時間。選擇合適的美洲國家單館參觀,再去非洲聯合館看一看,這是對美非文化的全景瀏覽方式。當然,後灘廣場的《城市之窗》還是值得算準時間去看一看的,要不然一天的行程中缺少了世博會的重要文藝演出,就不太完美了。美非展區和後灘廣場附近是後灘8號門出入口,可以在閉園前篤悠悠地從這里出園。

祝你和家人玩的愉快!
=================================================================
以下是我收集的一些紀念品的信息,和一些推薦指數,希望對你有用:
第一位:能到242個國家展館敲章的「世博會護照」
世博護照是用於收集世博會各參展展館紀念印章的精美手冊,類似普通出國護照。每樣物品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當然世博護照也不例外,這個不詳細介紹了,地球人都知道,蓋上各個場館的章就像環球旅行一回了一樣,這個去了世博一定要買。

價格:30—50元

購買地:世博指定商店、園區、網站均可購買

評點:價格指數☆☆☆☆☆ 收藏指數☆☆☆☆☆

第二位:世博游個性紀念冊

這個產品不是世博的特許產品,但我覺得它應該排在第二位,理由如下,第一價格便宜,一本140頁的16開精裝世博個性游記,可以放入自己的旅遊照片近二百張,還有精心編輯的各館照片和資料,內頁全部覆膜防水防撕,才賣198塊,比沖照片還便宜些,現在在淘寶上買還包郵,光這本畫冊就近三斤重啊,實在是便宜。如果還覺得價格高,他還有一款92頁的才賣138塊包郵,可以放一百張照片左右,也是全部覆膜了。第二,有紀念價值,所有場館的照片,全部預置好了,所有的國家介紹都有,象一本世界地理書一樣的,值得收藏。第三,可以進行在線DIY,自己寫游記,也可以發照片過去讓他們代做,還幫你處理圖片,雖然是簡單處理,但也不錯了,畢竟才一百多塊錢。重要提示:買這個要到淘寶店去買,在他們公司網站買是上面價格的兩倍。

價格:120-198

評點:價格指數☆☆☆☆☆ 收藏指數☆☆☆☆☆

第三位:世博吉祥物 海寶

主要特點:海寶(HAIBAO)」,意即「四海之寶」。名字與吉祥物的形象密不可分,寓意吉祥。以漢字的「人」作為核心創意,反映了中國文化的特色,呼應了上海世博會會徽的設計理念。在國際大型活動吉祥物設計中率先使用文字作為吉祥物設計的創意,是一次創新。以「海寶」造型的玩具真是讓你看到愛不釋手,不但有毛絨版開心蛋糕系列,更有會說話的智能海寶,對話、唱歌、講笑話、腦筋急轉彎、猜謎語,手機鏈等等

價格範圍:幾十至幾百元不等

購買方式:世博園現場、特許經營店等,已經看到不少啦!
點評:看上去比奧運福娃要可愛,我很喜歡,嘿嘿,買來給女朋友,給孩子都不錯!
購買地址:園區,各特許店

評點:價格指數☆☆☆☆☆ 收藏指數☆☆☆☆

第四位、創意明信片

這個產品也不是世博特許產品,但個人覺得也是比較有意義的一個產品。10餘種帶有上海城市印記的精美創意明信片,每日免費派發約5萬張。免費禮品中甚至包含了2012諾亞方舟船票這樣的驚喜。把自己的世博游照片印成明信片,蓋上當地郵戳然後寄回家或是寄給朋友,呵呵,花費不多,意義不小。價格從免費至十塊。

購買地址:世博園上南路正大門口

點評:價格指數☆☆☆☆☆ 收藏指數☆☆☆

第五位、館內紀念品

世博很多場館都有免費紀念品派發,能拿到多少取決於朋友們的運氣、時間,人民幣和足夠的耐心。英國館、法國館、秘魯館、比利時館、阿聯酋館等等都有禮品或大獎派送。我看到一個網友發帖說在世博呆三天,拿了十幾個禮品回來,實在是佩服!!!

領取地址:世博各場館

點評:價格指數 超☆☆☆☆☆ 收藏指數☆☆☆☆

2、大連旅遊紀念品有哪些?

大連旅遊紀念品主要有貝雕,海鮮,水果,工藝品,服飾等。

1.貝雕:雕藝人以上百種貝殼作為原料,根據每種貝殼的色澤和形狀特點,運用我國傳統雕刻手法和國畫構圖形式,精製成半立體浮雕的花鳥、山水、人物等貝雕畫,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2.海產品「海八珍」是大連最受歡迎的海產品,包括海參、鮑魚、扇貝、對蝦、蜆子、海紅、蚶子、牡蠣,其中尤以北方刺參品質最佳。大連長海縣產的「五行刺」被稱為「參中之王」,營養價值極高,被列為「海八珍」之首。此外,大連地區常見的可食用類海鮮還有海螺、海帶、泥溜子、蟶子、小波螺,以及各種魚蝦、藻類等產品。其中,以馬面魚、魷魚、鰻魚等做成的魚干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零食。

3.大連黃桃大連黃桃是我國古老的黃桃品種「早生黃金桃」的自然雜交實生苗後代中之佼佼者。豐產、耐寒、果大、形正、肉厚、味醇、耐貯、耐運,這16個字是專家們對大連黃桃綜合優良性狀的集中概括。如今大連黃桃的罐頭產品已經名揚國內外。櫻桃大連的櫻桃種類齊全,主要有紅燈、紅蜜、最上錦、巨1338、金州大櫻桃等30多個品種。這里產的櫻桃味道正宗,營養豐富,綠色無污染。其產地主要集中在旅順口區和金州區,旅順口區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櫻桃最佳栽植區之一。

4.蘋果大連是中國的「蘋果之鄉」,有100多個蘋果品種,主要栽培的也有幾十種。包括祝光、八月酥、迎秋、黃金、紅元帥、紅玉、香蕉蘋果等優良品種,但最知名的是國光蘋果,酸甜適度,香脆可口,皮厚而韌,極易儲藏。

3、中國長征系列的所有運載火箭

中國長征系列火箭
中國自1956年開始展開現代火箭的研製工作。1964 年6月29日,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中程火箭試飛成功之後,即著手研製多級火箭,向空間技術進軍。 經過了五年的艱苦努力,1970年4月24日"長征1號"運載火箭誕生, 首次發射"東方紅 1 號"衛星成功。中國航天技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現在,"長 征"系列火箭已經走向世界,享譽全球,在國際發射市場佔有重要一席。
"長征1號"運載火箭是一種三級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小型有效載荷。火箭全長29.86米,最大直徑2.25米,起飛重量81.6 噸,起飛推力112噸,能把 300千克重的衛星送入440 公里高的近地軌道。1970 年4月24日,長征1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東方紅1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奠定了長征系列火箭發展的基礎。
"長征1號D"運載火箭是"長征1號"火箭的改進型。 主要的改進有:提高一子級發動機推力;提高二、三子級性能;採用"平台-計算機"全慣性制導。經過改進,"長征1號D"火箭可以發射各種低軌道衛星,並已投入商業發射。
"長征2號"運載火箭是中國的航天運載器的基礎型號。在"長征1號"的技術基礎上,發展了"長征2 號"、"長征3號"和"長征四號"系列運載器。
"長征2號"火箭是一種兩級火箭,全長31.17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重量 190噸,能把1.8噸的衛星送入距地面數百公里的橢圓形軌道。1975年11月26日, "長征2號"火箭完成了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發射任務。
改進型"長征2號C"火箭,採用了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箭長增加到35.15 米,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增加到2.4噸,火箭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
"長征2號D"火箭,也是一種兩級液體火箭。主要在"長征2號" 火箭的基礎上採取增加推進劑加註量和增大起飛推力的方法,使運載能力進一步提高。火箭全長38.3米,起飛重量232 噸。
"長征2號E"捆綁火箭,是以加長型"長征2號C"為芯級,並在第一級周圍捆綁四個液體助推器組成的低軌道兩級液體推進劑火箭。火箭總長49.68米,直徑3.35 米。每個液體助推器長為15.4米,直徑2.25米,芯級最大直徑4.2米。總起飛重量461噸,起飛推力600噸,能把 8.8噸至9.2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經適當適應性修改後,還可以用來發射小型載人飛船。
"長征3號"運載火箭是在"長征2號"火箭基礎上於1984年研製成功的,增加的第三級採用低溫高能液氫液氧發動機。火箭全長44.86米,一、二級直徑3.35米,三級直徑2.25米,起飛重量 204.88噸,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1.6噸。"長征3號"火箭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是中國火箭發展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首次採用了液氫、液氧作火箭推進劑;首次實現火箭的多次啟動;首次將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長征3號A"火箭長 52.52米,最大直徑3.35 米,起飛重量240噸,主要運載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有效載荷,也可以運載低軌道、極軌道或逃逸軌道的有效載荷。
"長征3號B"火箭是在 "長征3號A"和"長征2號E"火箭的基礎上研製的大型三級液體捆綁火箭,芯級基本上就是"長征3號A",而助推器及其捆綁結構則與"長征2號E"相同。"長征3號B"火箭的主要任務是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重型衛星,亦可進行輕型衛星的一箭多星發射或發射其它軌道的衛星。 火箭長54.84米,最大直徑8.45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5.0噸。
" 長征3號C "則是在 "長征3號B"的基礎上, 減少了兩個助推器並取消了助推器上的尾翼。其主要任務是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有效載荷,可以進行一箭多星發射或發射其它軌道的衛星。 火箭長54.84米,最大直徑 8.45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3.7噸。
"長征4號"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風暴1號"、"長征4號"、"長征4號A"、"長征4號B"等火箭。
"風暴1號"為兩級液體火箭,主要用於發射低軌道衛星,並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的發射任務。火箭長32.57米,最大直徑3.35米。1982年停止使用。
"長征4號"是在"風暴1號"基礎上研製的三級常規運載火箭,作為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運載火箭的另一方案,其後改型為 "長征4號 A ",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火箭長41.9米,最大直徑3.35 米。
"長征4號B"是在"長征4號A"基礎上發展的一種運載能力更大的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的對地觀察應用衛星。火箭長45.58米,最大直徑3.35米。
神州系列
「神舟」一號
發射時間: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
發射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火箭起飛約10分鍾,飛船與火箭分離,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1999年11月21日3時41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21小時11分/14圈
搭載物品:一是旗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奧運會會旗等;二是各種郵票及紀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麥等農作物種子,此外還有甘草、板藍根等中葯材。
技術應用:首次採用了在技術廠房對飛船、火箭聯合體垂直總裝與測試,整體垂直運輸至發射場,進行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國在原有的航天測控網基礎上新建的符合國際標准體制的陸海基航天測控網,也在這次發射試驗中首次投入使用。飛船在軌運行期間,地面測控系統和分布於公海的4艘「遠望號」測量船對其進行了跟蹤與測控,成功進行了一系列科學試驗。
「神舟」二號
發射時間: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
發射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飛船起飛十三分鍾後,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1年1月16日晚上7時22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108圈
試驗項目: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個艙段組成。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據介紹,我國首次在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其中包括:進行半導體光電子材料、氧化物晶體、金屬合金等多種材料的晶體生長;進行了蛋白質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間晶體生長;開展了植物、動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離體細胞和細胞組織的空間環境效應實驗等。
「神舟」三號
發射時間: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
發射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火箭點火升空10分鍾後,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2年4月1日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108圈
搭載物品:處於休眠狀態的烏雞蛋;進行空間試驗的有效載荷公用設備十項,四十四件之多,其中,微重力測量儀、返回艙有效載荷公用設備是第三次參加飛船試驗,空間蛋白質結晶裝置、多任務位空間晶體生長爐和軌道艙有效載荷公用設備是第二次參加飛船試驗,其餘設備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試驗。
試驗項目:「神舟」三號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這次發射試驗,運載火箭、飛船和測控發射系統進一步完善,提高了載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飛船上裝有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這次發射,逃逸救生系統也進行了工作。這個系統是在應急情況下確保航天員安全的主要措施。飛船擬人載荷提供的生理信號和代謝指標正常,驗證了與載人航天直接相關的座艙內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
「神舟」四號
發射時間: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
發射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火箭點火升空十幾分鍾後,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3年1月5日19時16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108圈
搭載物品:除了大氣成分探測器等19件設備已經參加過此前的飛行試驗外,其他的空間細胞電融合儀等33件科研設備都將是首次「上天」。一場籌備了10年之久的兩對「細胞太空婚禮」也將在飛船上舉行,一對動物細胞「新人」是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另一對是植物細胞「新人」——黃花煙草原生質體和革新一號煙草原生質體。專家介紹說,在微重力條件下,細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現象將消失,更有利於細胞間進行配對與融合這些「親熱舉動」,此項研究將為空間制葯探索新方法。
「神舟」五號
發射時間:2003年10月15日9時整
發射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9時10分,船箭分離,「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准確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3年10月16日6時28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21小時/14圈
搭載物品:除了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外,「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內還搭載有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一面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旗、一面聯合國國旗、人民幣主幣票樣、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紀念郵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紀念封和來自祖國寶島台灣的農作物種子等。
試驗項目:「神舟」五號將盡量減少機艙內的實驗項目及儀器,以騰出更多空間來供航天員活動並執行科學觀察任務,可以說這一次的任務主要是考察航天員在太空環境中的適應性。新技術應用: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動檢測系統和逃逸系統。其中設定了幾百種故障模式,一旦發生危險立即自動報警。即使在飛船升空一段時間之後,也能通過逃逸火箭而脫離險境。
「神舟」六號
發射時間: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
發射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四子王旗
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108圈
搭載物品:在神舟六號飛船搭載的物品當中,有幾件物品極具象徵意義和歷史價值,如極地考察國旗、奧林匹克旗、上海世博會會旗等。書畫作品《六駿圖》、《神州頌》、《和平頌》、《長征萬里圖》則表達了我國文化界對載人航天工程的崇高敬意和祝福。而10幅少年兒童太空畫和題為《我給航天員寫封信》的作文則體現出我國廣大青少年對神舟六號飛船的美好祝願以及從小立志學科學、愛科學的遠大志向。另外,《共和國元帥》特種郵票、《神舟六號》個性化郵票等郵品也頗為引人注目。此外,神舟六號飛船還搭載了一些載人航天工程紀念品,並搭載了長期以來給予中國航天事業大力支持的香港金利來公司和查氏集團等知名企業的標識。
神舟六號飛船除了搭載文化物品外,還搭載了生物菌種、植物組培苗以及作物、植物和花卉的種子。它們將被交付有關單位用於開展太空育種實驗。

4、神舟六號發射時間

飛船數據
飛船名稱: 神舟六號
發射: 北京時間2005年10月12日 09:00:00
起飛: 北京時間2005年10月12日 09:00:03.583
著陸: 北京時間2005年10月17日 04:33
飛行時間: 115小時32分鍾
軌道: 76圈
高度: 343千米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神舟六號」與「神舟五號」在外
形上沒有差別,仍為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三艙結構,重量基本保持在8噸左右
,用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進行發射。它是中國第二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也是中國
第一艘執行「多人多天」任務的載人飛船。

宇航員
執行任務宇航員
費俊龍,指揮長
聶海勝,操作手
這是兩位太空人第一次進行太空任務飛行。聶海勝10月13日在太空慶祝他的41歲農歷
生日

後備宇航員
第一梯隊:劉伯明、景海鵬
第二梯隊:翟志剛、吳傑

各分系統負責人
航天員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陳善廣
飛船應用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顧逸東
飛船系統總指揮:尚志,總設計師:張柏楠
火箭系統總指揮:劉宇,總設計師:劉竹生
發射場系統總指揮:張育林,總設計師:陸晉榮
測控通信系統總指揮:董德義,總設計師:於志堅
著陸場系統總指揮:隋起勝,總設計師:侯鷹

時間軸
以下時間使用協調世界時(UTC)。
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進入飛船
22:53 神舟六號返回艙艙門關閉
10月12日
00:27 火箭發射塔操作支架完全打開
01:00:00 長征二號F型火箭點火
01:00:03.583 神舟六號發射
01:02:03(點火後第120秒) 火箭拋棄逃逸塔
01:02:19(點火後第136秒) 火箭助推器分離
01:02:42(點火後第159秒) 火箭一二級分離,一級火箭墜落
01:03:23(點火後第200秒) 整流罩在110公里高度脫離
01:09:43(點火後第583秒) 飛船與火箭在高度約200公里處分離成功
01:09:52 神舟六號進入預定軌道
07:56 神舟六號飛船實施變軌
10月13日
02:10 航天員進行在軌抗干擾試驗
18:21 遠望一號、遠望二號和遠望三號所處海域海況惡化
21:56 神舟六號飛船進行變軌後的首次軌道維持
10月15日
08:29—08:31 太空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對話。
10月16日
18:40 神舟六號圍繞地球進入第76圈飛行,在青島站測控區上空
18:44 神舟六號返回指令解鎖
19:10 北京航天飛控中心調度員宣布,返回段跟蹤進入30分鍾准備
19:17 神舟六號正在南太平洋上空飛行
19:18 推進艙太陽帆板垂直歸零
19:42 遠望三號測量船捕獲到神舟六號信號
19:43—19:48 遠望三號測量船對神舟六號實施了姿態調整、軌道艙與返回航分離、
制動點火等一系列關鍵控制,神舟六號順利進入預定返回軌道
19:43 遠望三號向神舟六號發出指令,神舟六號第一次調姿開始
19:44 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
19:45 推進艙發動機點火,開始回航
19:48:29 推進艙軌道控制發動機關機,飛出遠望三號測量船測控段
19:52 返回艙飛過非洲大陸上空,向中國飛來
20:02 返回艙飛過南亞上空,航天員報告飛船工作正常,感覺良好
20:07 推進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
20:13 返回艙進入通訊黑障區
20:16 著陸場站測控設備發現飛船
20:19 返回艙主傘艙蓋打開
20:20 脫減速傘,主傘打開,直升機目視到目標
20:23 返回艙防熱大底成功拋掉
20:33 返回艙成功著陸
21:04 返回艙艙門被打開
21:39 兩名太空人費俊龍和聶海勝離開返回艙

發射
神舟六號飛船於北京時間(UTC+8)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
射升空, 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中國航天員被送入太空,預計飛行時間為5天。先在軌
道傾角42.4度、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347公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5圈,實
施變軌後,進入343公里的圓軌道,繞地球飛行一圈需要90分鍾,飛行軌跡投射到地
面上呈不斷向東推移的正弦曲線。軌道特性與神舟五號相同。

在軌
10月12日17時29分,航天員費俊龍打開神舟六號返回艙與軌道艙之間的艙門,進入軌
道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

10月13日4時開始,航天員進行在軌干擾力試驗,在艙內有意識加大動作幅度,以試
驗人的擾動對飛船姿態的影響。在進行了開關艙門、穿脫壓力服、穿艙、抽取冷凝水
四大項「在軌干擾力」試驗後,航天員的活動對飛船姿態的影響很小,飛船可保持正
常飛行,不需糾正飛船姿態。

10月14日清晨,神舟六號在第30圈進行變軌後的首次軌道維持,即根據軌道精測參數
進行微量調整,使飛船回到預定的正常軌道。維持時,神六發動機共點火6.5秒,將
飛船抬高了800米。

10月15日16時29分,胡錦濤與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通話。18時05分,航天員向北京
航天飛控中心傳送他們拍攝的飛船太陽能帆板的數字圖像。

著陸
完成預定飛行任務後,飛船採用升力再入方式返回內蒙古四子王旗的主著陸場。神舟
六號載人飛船返回地面需要經歷4個階段:制動飛行階段、自由滑行階段、再入大氣
層階段、著陸階段。在此次繞地飛行中,「神舟六號」的軌道艙與返回艙分離後,還
將繼續在軌飛行六個月時間,進行一系列科學實驗。

由於第一次的載人航天器神舟五號在太空只飛行了一天,主著陸場的天氣變化可及時
准確預測,因此未曾啟用副著陸場;神舟六號飛船將在太空飛行多天,氣象難以准確
預測,因此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副著陸場將啟用作後備著陸地點。為迎接飛船隨時可
能返回,地面共設置了13個著陸點。除內蒙古四子王旗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副兩
個著陸場外,國內外還有11個應急著陸場。著陸場系統包括主、副著陸場分系統,陸
上應急搜救分系統,海上應急搜救分系統,通信分系統和航天員醫監醫保分系統這5
個分系統。

參與航天員搜救的裝備包括:搜索救援直升機、搜索救護直升機、搜索攝錄直升機、
指揮調度車、航天員醫監醫保車、工程運輸車、航天員運輸車、返回艙吊車和小型搜
索車。

為保證神六和兩名太空人安全回家,設計了4把巨型降落傘。返回艙在降落過程中,
至少要先後打開引導傘、減速傘、主傘共3把傘,如果有必要,還要打開第4把備份傘
。太空船返回艙降落傘能否順利打開,直接關系著回收的成敗。主傘不能一下子全部
打開,否則會被高速氣流吹破,返回艙也會被摔爛。太空船落地後也並非萬事大吉,
如果巨大降落傘被風吹鼓,就可能拖著返回艙快速滾動。為策安全,返回艙落地一剎
那間,艙上的切割器會自動切斷傘繩吊帶,讓降落傘獨自飄落,保證返回艙不被傘拖
走。

另外,根據神舟五號太空人楊利偉提出的意見,為使神舟六號著陸時對太空人的沖擊
降至最小,艙內太空人的座椅還首次安裝了「賦形減震座墊」——根據太空人形體不
同特徵量體製造的吸能座墊,可在發生撞擊瞬間迅速分散人體的應力,避免人體損傷


在2005年10月16日凌晨3時44分,太空船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並在3時45分,飛
船的發動機成功點火,開始回航。在4時07分飛船推進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返回艙
自行重返地球。

在著陸期間,在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的夜空一直有一個光點,仿如流星劃過夜空。返回
艙在4時13分經過大氣層時,產生高溫,形成通訊黑障區,一度暫停與控制中心聯絡
,長達3分鍾。在4時20分,返回艙打開主降落傘,在四子王旗主著陸場慢慢降落,在
4時33分返回艙成功降落,2名太空人費俊龍、聶海勝並向控制中心報平安,控制中心
工作人員鼓掌慶祝。在約半小時後,搜救直升機首先發現返回艙,實際著陸地點較預
計相差僅1公里。工作人員打開返回艙門後,醫療人員為2名太空人檢查身體,並建議
2人可以自行出艙。

與神舟五號太空人楊利偉不同,費俊龍首先穿著太空衣,自行爬出返回艙,向現場工
作人員招手。聶海勝亦爬出艙門,走下鐵梯。2人坐在椅子上,接受工作人員獻花,
感謝大家的關心及熱愛,費俊龍表示,這次太空之旅非常順利,他們在太空艙內的
工作及生活很好,現在身體狀況不錯。2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時,是神舟五
號太空船飛行時間的5倍多,創造中國人在太空逗留最長的時間,圓滿結束中國首次
「多人多天」特點的太空旅程。費俊龍及聶海勝重返地面後,被直升機接走,跟著由
專機送返北京,暫時被隔離14天。

技術改進
飛船上新增加了40餘台設備和6個軟體,使飛船的設備達到600餘台,軟體82個,元器
件10萬余件,做出了四個方面110項技術改進。

圍繞兩人多天任務的改進:食品櫃得到真正使用,通過水箱和單獨的軟包裝兩種方式
准備了航天員用水。擴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線都貼上了吸水材料,確保飛船
濕度控制在80%以下。
軌道艙功能使用方面的改進:放置了食品加熱裝置和餐具等。軌道艙中掛有一個睡袋
,供兩名航天員輪流休息用。軌道艙中還有一個專門的清潔用品櫃,航天員可以用里
面的溫巾等物品進行清潔。大小便收集裝置這次也是首次使用。
提高航天員安全性的改進:對航天員的坐椅緩沖器進行了重新設計,使返回前坐椅提
升後航天員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況。研製成功了返回艙與軌道艙之間的艙門密閉快速
自動檢測裝置。研製出一種專用抹布,這種布不產生纖維、靜電、異味,專門用來清
潔艙門。
持續性改進:「黑匣子」不僅存儲量比原來大了100倍,而且數據的寫入和讀出速度
也提高了10倍以上,體積卻不到原來的一半

搭載
此次神舟六號飛船上搭載的物品主要是載人航天工程紀念品,如郵品、字畫、旗幟和
其他紀念品等,還有用來進行科學試驗的微生物菌種和農作物種子。

實驗用途
一些雞蛋、蠶卵和雲南普洱茶將隨「神六」升空,以研究其基因變異的可能性。

飛船上放置了盛有搏動的心肌細胞和貼壁伸展的成骨細胞的24個細胞培養盒,航天員
和地面工作人員同步對兩份相同的活體細胞進行一系列的科學對比實驗,研究空間環
境影響心臟和骨骼的細胞分子機理,並通過空間實時飛行驗證放置在細胞培養液中、
地面篩選出葯物的防護效果。航天員分三個時段操作24個樣品盒,操作時,航天員將
把細胞培養帶放置在腿上,按不同時段,擠破分別裝著激活劑與固定劑的兩種膠囊,
激活或固定活體細胞,考察在飛船入軌前與入軌後不同重力條件下細胞樣品的狀態與
變化。

紀念用途
有10克特別的泥土,由9克大陸泥土和1克台灣泥土組成,寓意十全十美,寄望祖國和
平統一。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