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小吃
1、曲阜哪裡的飯店比較出名,哪裡的小吃集中啊
1/曲阜名雅儒家大飯店
是由山東名雅酒店管理公司管理的集住宿、餐飲、商務、娛樂於一體的三星級現代化旅遊涉外酒店。 曲阜名雅儒家大飯店落座於被譽為:「東方聖城」的孔子故里-----曲阜市中心鼓樓北街8號
2/裕隆大飯店
位於曲阜市區中心,鼓樓大街北首,是山東裕隆礦業集團有
限公司下屬的一家集餐飲、住宿、休閑娛樂於一體的星級酒店
3/曲阜國際飯店
是由曲阜南池集團全力打造的三星級旅遊飯店,位於327、104國道交匯處,距京福、日東高速公路5公里,距孔廟、孔府僅3分鍾車程,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
曲阜市中心鼓樓北街上小吃最多。
2、南京有什麼特色小吃
1、鹽水鴨可謂是南京最著名的特產,又叫桂花鴨,歸屬於金陵菜,是金陵菜的代表之一,是地理標志產品且歷史悠久。鹽水鴨形體飽滿肥瘦適中,肉嫩微紅,具有咸、香、嫩、鮮等集於一身。鴨肉腥味少,緊實嫩滑,只要你吃過一次,就能體驗到它與別的鴨肉的不同所在;
2、南京烤鴨也是南京最具特色的美食代表作,又叫金陵烤鴨,歷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記載。當地人講究鴨肉皮酥肉嫩,肥瘦適中且吃不膩;
3、江米扣肉是江蘇傳統特色的菜品,江米也叫做糯米,也是宴席上最常見的菜餚之一。原料有五花肉、糯米,看外表就想吃,圓滾滾的,醬汁都浸透到米和肉里,一口下去鮮香四溢,軟糯香甜肥而不膩。
3、濟寧什麼地方小吃多?

美食
首頁>天氣生活>美食
濟寧小吃去哪裡吃 好吃的濟寧小吃店盤點
2019-04-24美食
山東濟寧小吃大家都知道嗎?比如煎餅,甏肉乾飯都很有名,地道的濟寧小吃去哪裡吃呢?今天就推薦大家幾家好吃的濟寧小吃店,美食多,得到了大家的喜愛。
濟寧小吃去哪裡吃?
穀道饗煎餅坊

穀道饗煎餅坊的門口寫著舌尖上中國拍攝地,正宗濟寧小吃去哪裡吃?這家店當然要去試試了,他家的煎餅做的薄薄的,很有嚼勁,裡面有大蔥,雞蛋,火腿腸,非常好吃,山東的煎餅店很多,這家算是公認的味道比較好的,8元一個,倆人量,名氣已經很大了,來山東濟寧吃煎餅,一定要選擇這家店,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人均:8元
推薦美食:穀道饗煎餅卷大蔥 , 曲阜煎餅 , 山東煎餅
地址:林道路食品廠超市旁(孔林大門正南150米路東)
王家肉餅

王家肉餅在曲阜地區是很有名的,雖然店面很小,但是位置不錯,很多人來吃,一個肉餅分量很足,基本上夠兩個人吃的,他家的肉餅是主打特色,餡餅的種類非常多,很多人都喜歡吃,比如牛肉餡,豬肉大蔥餡兒,餡料很足,味道很不錯,配上小米粥或者是疙瘩湯一起吃是絕配。
人均:11元
推薦美食:豬肉香菜肉餅,豬肉青椒餅,豬肉大蔥肉餅,門丁肉餅,疙瘩湯,小米粥
地址:護廟街中段路西(原博文街)(孔廟西側)
中華第一甏(建設路店)

這家中華第一甏非常適合吃濟寧當地風味,甏肉米飯是這家店的招牌美食,一到了飯點就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吃飯,環境還可以。一般顧客進來,點一塊肉,一個排骨,一碗米,一個紫菜蛋花湯,拼一份菜就夠了。濟寧的甏肉和濟寧的把子肉差不多,造型和口感比較像,吃起來肥而不膩,痩而不柴。
人均:
推薦美食:甏肉乾飯,京醬肉絲,槐花粥,原味麵筋,精品肋排
地址:建設北路仙營數碼商城南側
河間正宗驢肉火燒

河間正宗驢肉火燒是全國都很著名的濟寧小吃店,他家的驢肉火燒也是最正宗的,很多人都喜歡來吃。驢肉火燒味道好,餅層次分明,河間正宗驢肉火燒,酥脆可口,在濟寧很有名,分量很足。雖然是吃驢肉火燒的一家店,到那時還有冷盤,驢肉湯等可以吃。
人均:16元
推薦美食:涼拌驢肉,驢肉湯,一品驢雜鍋,驢肉火燒
地址:西御橋北路西側10號樓沿九州大道
老張記煎包鋪

老張記煎包鋪的煎包是最有名的,一元錢一個煎包,價格還是很便宜的,這是曲阜有名的濟寧小吃店,煎包幾乎是必點的,煎包個大,餡料濃香,外皮酥脆可口,還是很實惠的。除了煎包,店裡其他的濟寧小吃也相當受歡迎,比如地鍋雞,炒熏豆腐,木須肉等等,都很好吃。
人均:26元
推薦美食:韭菜煎包,孔府豆腐,炒大腸,玉米粥,地鍋雞
地址:半壁街南首孔廟正門向西西牆外(孔廟正門萬仞宮牆)
4、孔府菜的經典菜品
<
5、南京小吃有哪些?
鴨血湯
南京人喜食鴨,最常見的是鹽水鴨,鴨頭鴨頸鴨肫鴨翅鴨爪,都是好東西。鴨血湯也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個變種。鴨血要新鮮,粉嫩粉嫩的那種,加粉絲、鴨肝、鴨腸、香菜,用鴨湯煮出來,又香又嫩。
小餛飩
分為南北兩派,南派的往往是蘇州人做的,皮薄餡少,湯料精緻,加蝦皮、榨菜末,清鮮不膩,還有一種用薺菜和肉合包的大餛飩。北派的來自安徽,湯濃味厚,為表貨真價實,湯鍋里總煮著幾塊大骨頭,加點鮮紅的辣油,青綠的蔥末,再灑上胡椒粉,香鮮透骨。
小煮麵
小煮麵的特點是不放醬油,味道偏清淡,裡面的料和底湯就比較關鍵。葷面中最好的是皮肚大碗面,湯料充足,類似於雜燴,少說也有10種東西,青菜、木耳、皮肚、豬肝、西紅柿、鵪鶉蛋、香腸、肉絲……一鍋燴,那碗是特別大,湯多面少。調味不用油鹽,而是用板鴨熬出來的湯。雞鳴寺、靈谷寺的香菇面和素什錦都很不錯,湯是用香菇梗和豆芽熬出來的,特別鮮,沒有油花兒。雞鳴寺的那個地方尤其好,一排古色古香的長窗,像是時光倒流,窗外是山是樹,可以喝茶,還有小點奉送,是和尚們自己做的素雞、五香豆、蘭花干,都很精緻而且味美。
南京的小吃還有很多,像糯米藕、五香鵪鶉蛋、梅花糕、桂花糖芋苗、牛肉粉絲湯、蘑菇蒸餃、雞汁回鹵干、炒螺螄。要吃特色,去夫子廟,去秦淮人家,去晚晴樓,一道一道的,擺在精緻的小碟子小碗里端上來,精細之極,36道、72道小吃讓你一頓都嘗遍,真是一件過癮的事情。
6、南京夫子廟附近有什麼美食
南京夫子廟附近有鹹水鴨、鴨血粉絲湯,桂花赤豆圓子等美食,都是南京的著名美食。
7、曲阜有什麼特色小吃
曲阜孔林門口向南600米,萬古長春牌坊向北100米路西,孔府鮮面館,有三孔特色菜孔門豆腐和曲阜特色麵皮,特好吃,我吃過的,一定不要錯過,老闆也很好客,我再附一張店的照片,方便大家找,一定要去啊
8、徐州特色小吃都有什麼?
一、徐州特色小吃:
霸王別姬。是江蘇徐州地區的傳統名菜。徐州人民為紀念在推翻暴秦統治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英雄項羽,並懷念那位心系國運、大義凜然的絕代佳人虞姬,創制了霸王別姬這道名菜,流傳至今。解放後,毛澤東、劉少奇、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來徐州視察工作,都品嘗過這道名菜,並給予贊揚。這道名菜經已故名廚裴繼洪改進,借雞、鱉形象的烘托,使霸王別姬這一歷史題材,含義委婉,意境甚妙。雞、鱉肉質鮮嫩,湯濃味醇。
地鍋雞。地鍋菜的湯汁較少,口味鮮醇,餅借菜味,菜借餅香,具有軟滑與干香並存的特點。如今,有廚師將傳統地鍋菜的製法加以改良,從而推出了地鍋雞、地鍋魚、地鍋牛肉、地鍋三鮮、地鍋豆腐、地鍋小龍蝦等地鍋佳餚。
龍門魚。鯉魚是徐州人民喜愛之物,有視鯉魚為喜慶有餘之意,故徐州有「無鯉不成席」的風俗。兒童入學、學子進考必烹制鯉魚使其食之,喻其「成龍」之意。此菜的特點是外酥里嫩,兼蓄五味,形狀美觀,汁濃鮮香。
冰糖肘子。色澤紅亮,酥爛肥潤,甜而不膩。
東坡回贈肉。北宋年間,蘇東坡任徐州知州。歲屬乙已,秋八月,黃河決口,七十餘日未退。蘇公親率全城吏民抗洪,終於戰勝了洪水。至十月中,水退境安。為了防止以後再出現如此險情,次年,東坡大力修築黃河大堤。同時,又從南起雲龍山向西北至黃河堤相連處,修造了一條防洪堤(現此堤猶在,人稱蘇堤)。百姓見蘇東坡疲勞奔命,為民造福,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送至牧府慰勞。蘇公推辭不掉,收下後親自烹調而回贈州民。並雲:「父老何自來,花椒裊長江。水來非君過,去亦非吾功。」回贈肉由此得名。此菜的特點是酥香醇厚、肥而不膩。
鴛鴦雞。鴛鴦雞得名於美麗的傳說:相傳秦末有位美人虞姬(沭陽人),因避秦亂來到古吳,姿容絕代,博學多才,立志非英雄不嫁。一日謁孔廟,見項羽重瞳炯耀,儀表非凡,單臂舉鼎,心竊慕之,遂稟其父邀項羽作客,虞姬親做一菜為「鴛鴦雞」。其父會意,當面許親,又資助項羽起兵反秦、秦滅亡後,項羽自命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這「鴛鴦雞」也就在彭城流傳下來了。「鴛鴦雞」酥香、醇厚、色澤艷麗、造型優美,寓意深長,為人們所喜愛。
油燙鴨。最著名的當屬徐州鍾記油燙鴨。
沛縣黿(音yuan)汁狗肉。已有2100多年的製作歷史,據《史記》記載:劉邦手下名將樊噲,少時以屠狗為生。劉邦與他交深,常食肉不付分文,久之樊不快。為躲劉邦,樊將肉攤遷至湖東夏錟(今山東省微山縣夏鎮)。劉邦聞訊趕去,遇河受阻,正苦於無錢乘舟,忽河中游來一隻大黿,馱劉邦游過河去。劉邦找到樊噲,樊正愁狗肉無人問津,劉邦抓起狗肉就吃,經劉邦一吃,人們遂競相購食。其後,劉邦常乘黿過河食之,樊噲惱黿,殺之與狗肉同煮,不料狗肉更香,狗肉售完,至此黿湯煮狗肉,香味不減。因此,沛縣狗肉又稱「黿汁狗肉」。劉邦定天下後,樊噲將黿汁湯傳給其侄,世代相承。沛縣狗肉以涼食為主,食時用手撕肉不用刀切,其味尤佳。相傳,劉邦做泗水亭長後,得知樊噲殺了老黿,非常氣憤,將樊噲切狗肉之刀全部收走,且令他今後不準用刀。樊噲無奈,只好把狗肉用手撕碎出售。故「沛縣狗肉不用刀」的吃法一直流傳至今。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亂,途經故里沛縣,宴請鄉親,以狗肉作飲,酒酣,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今守四方!」今天,沛縣狗肉伴隨《大風歌》名揚四海。
燒雜拌。源於淮揚菜,在徐州得到發展。
把子肉。徐州把子肉的飲食特點是:肥而不膩,多滋多味,肉色令人垂涎。徐州把子肉是這種小吃的統稱,還有其他的輔菜來搭配比如:四喜肉丸,蘭花干,海帶結,麵筋,豆筋,豆皮,腐竹,腐衣,素雞片,虎皮雞蛋,黃花菜,小青菜,豆角,香腸,排骨,肘子,雞腿等等葷素組合,可以滿足顧客不同飲食需求,要一瓶啤酒,再配上一碗白米干飯澆上美味鮮香的肉汁,吃起來滿嘴流油,回味悠長,口口留香。
羊肉湯。伏羊節,原本是徐州當地的一種民俗。每逢暑期到來,百姓都會吃羊肉、喝羊湯,以此強身健體,滋陰補氣。因此,民間早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葯方」之說。眾所周知,吃羊肉,喝羊肉湯就是「發汗」的。冬日裡吃著熱騰騰的羊肉是再好不過的美食,徐州人偏要反其道而行,在一年中最熱的伏天吃加了很多辣椒的紅油羊肉,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的人民百姓自古流傳下來的精神。徐州人正是以這種方式體現出自己的艱苦不屈,迎難而上的精神,實在值得贊嘆。
辣湯和煎包。徐州經典外賣早餐。
飠它(啥)湯。雉羹是啥湯的前身,可謂中華民族最早的湯羹。「飠它湯」之名據說來自清朝乾隆皇帝,乾隆六下江南時,路過徐州,當地知府獻上此湯,乾隆帝品嘗後覺得味道很好,就問知府「此為啥湯」?當地知府靈機一動,就隨手畫了一個食字和它字,意思便是吃它,並隨口說:「啥湯」。啥湯的叫法便一直流傳了下來。事後不久,乾隆傳召:封徐州啥湯為「天下第一羹」。人們用它泡油條、就燒餅,個個吃得津津有味,痛痛快快。在徐州,要想喝到最正宗最地道的飠它湯,一定要去徐州解放南路上的馬市街飠它湯店。早上6、7點鍾,來這兒吃早餐的徐州市民就已經排起了長隊,店堂內也是摩肩接踵,十分熱鬧。
壯饃。徐州壯饃在當地又被稱作「鍋盔」、「鍋拍」、「腚踹面」。用未發酵的面做成。鍋盔的叫法與山西鍋盔有淵源。唯一的區別是徐州附近的壯饃相對鍋盔較薄3厘米,因為薄,炕的火候也比較透。舊時徐州人在過生日時或者其他有意義的場合,讓小孩老人吃兩口壯饃,表示身體健壯、日後能長得很壯實。現今徐州城吃羊肉泡饃一般用壯饃、水壯饃,平時一般都不吃壯饃。
烙饃 (luǒ mō)正宗徐州方言讀「裸摸」,諧音其實是「捋摸」(有典故)。烙饃作為一種源自徐州的麵食,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由於蘇北區域中心城市彭城在交通上的便利,烙饃在區域內廣為流傳。特點是溫時柔軟,冷時干硬,軟柔勁道,薄而有韌性,不容易破損,可以搭配各種干、濕食材卷著吃,泡湯吃,可透光,透光度低。
鍋餅。其特點是:硬而不艮,干香甘美,可口開胃,充飢耐存,久食不厭,因而揚名四方,倍受歡迎。
蛙魚。因形似蝌蚪,故稱「蛙魚」。製作「蛙魚」的原料,現在大多選用山芋澱粉,也有的用綠豆澱粉或豌豆澱粉。
豆腦。是一種豆製品風味小吃,以其經濟實惠、方便適口的特點,深受廣大群眾喜愛,歷數百年而不衰,在徐州一帶廣為流傳。
菜煎餅。「圓如望月,大如銅鉦,薄似剡溪之紙,色似黃鶴之翎??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遠飄??」這是蒲松齡在《煎餅賦》中對煎餅的描寫和贊美。而菜煎餅是煎餅文化的升華,味道更佳!
肉夾饃。經過改良的徐州肉夾饃,與西北風味不同。
炒麵。徐州炒麵一般用青菜和綠豆芽拌炒。
油炸金蟬。徐州方言稱「解了歸」,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鹽豆。俗稱「老鹽豆」,又叫「臭鹽豆」,現在在超市有售並美其名曰梅花豆。是蘇北地區每家每戶在冬閑時,用自家地里收獲的黃豆,腌制出辣嫩可口的小菜。「聞著臭,吃著香,一頓不吃饞的慌。」這是當地人們對鹽豆的贊譽。相傳在楚漢相爭時期,劉邦的大軍屢戰屢勝,項羽只有倉促逃亡。在逃亡中,糧草供給不上,士兵沒有菜吃,於是將黃豆煮熟來當菜吃,但是劉邦還是在不停的追殺,於是沒有吃完的黃豆就被裝進莆包,藏在糧草車里。等到逃離劉邦的追擊,也是五、六天之後了,當再把煮熟的黃豆拿出來時,發現已經長白絲了,於是各自在嘆命苦啊,連黃豆都沒得吃。但是他們有的人,在長白絲的黃豆裡面加鹽,沒想到,加鹽之後的黃豆比原來的更好吃。於是,鹽豆便在項羽的軍中流行開來。後來,劉邦戰勝了項羽,鹽豆就成了劉邦的戰利品。由於鹽豆是日常食品,放置時間長會酸掉,所以在鹽豆稍微有點酸的時候,把鹽豆盛出來在太陽下曬干,這樣就可以保存很長時間了。再吃的時候拿出來用開水泡下就行。
拔絲。徐州當地辦婚宴時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饊子。徐州的蝴蝶饊子以其香脆、咸談適中、饊條纖細、入口即碎的特點,贏得人們的喜愛。徐州的蝴蝶饊子外型美觀,口感頗佳。蘇東坡在徐州任職期間喜食這種饊子,在他的《寒具詩》中寫道:「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寒具」是饊子兩漢時期的別稱)」。不過徐州人最喜愛的食法是烙饃卷饊子,配以稀粥,吃起來愜意舒坦。
9、南京夫子廟必吃的小吃有哪些呢?
南京作為中國的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文明發祥地,這里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說起秦淮小吃來,更是讓人垂涎三尺。在南京想要品嘗地道的秦淮小吃,那就一定要來夫子廟走一走了。
一次機緣巧合,我路過南京稍作停留,第一想法就是來夫子廟逛逛,夫子廟就是南京孔廟,位於秦淮區秦淮河北岸貢院街,在夜色中行走夫子廟尤其有感覺,穿過夫子廟高達的牌坊,在車水馬龍中感受這座古都的夜生活。
夫子廟始建於東晉時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南京若干年的發展史上,世家大族多聚於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說。范蠡、周瑜、王導、謝安、李白、杜牧、吳敬梓等數百位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有這里創造了不朽的業績,寫下了千古傳誦的篇章。走在步行街上,讓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這里的特色小吃了,老南京酸奶、蟹黃包,聽朋友說,夫子廟供應的傳統食品和風味小吃不下200種。夫子廟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可以遠溯到六朝時期,明清兩朝尤盛,各派菜系和小吃應有盡有。
對於美食,我一直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秦淮小吃居中國四大名小吃之首,四大小吃先說一下,都包括南京夫子廟秦淮小吃、蘇州玄妙觀小吃、上海城隍廟小吃和長沙火宮殿小吃,不知道你是不是都吃過?秦淮小吃品種繁多,到了夫子廟,看到每家小店基本都是食客眾多,找了一家看著比較順眼的,我就走進來,打算坐下來好好品嘗一下這有名的小吃。
這家店鋪採用的是開方式的售賣,不同的小吃就那麼一長溜一字排開,價格也是明碼實價的寫在檔口前面,撲鼻的香氣,讓人一時之間不知道吃什麼是好。小燒賣、小茶饊、回鹵干、鴨血湯、汽鍋烏雞、油炸臭干、梅花蒸兒糕、雨花石湯圓這些都是比較有名的秦淮小吃。
說起灌湯包,大家都知道天津的狗不理還有開封的灌湯包,可是說起南京的灌湯包就和另外兩家有點不一樣了,這里的包子個頭比較大,2塊五一個,會先給你一個吸管,用吸管把裡面的湯汁吸幹了,再慢慢的吃剩下的餡料,吃起來很有滿足感。
傳統的秦淮小吃重油、重糖,經過現代人的改良後,很適合現在人的味蕾,夫子廟的小吃,有著南京人的精緻,講究色、香、味、形,讓人不管是視覺還是味覺都是莫大的享受,吃了美味的小吃,再沿著秦淮河走一走,在燈光漿影中感受這座六朝古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