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9年貨幣
1、請問這是哪個國家的硬幣啊?是錢幣嗎?是文物嗎?值錢嗎?值多少錢啊?
這個不是文物,是被卡扎菲時期的利比亞發行的0.25第納爾硬幣。
約合人民幣1.5元。
2、看起來這也不像是個貨幣啊。上面根本就沒有面值。整個上面能看懂的僅僅是「1369」。而且是個正十邊形的!
就是貨幣。阿拉伯語標注的面值。如圖是阿拉伯數字對應的阿拉伯文字。最好你能傳給我圖,我幫你查是那個國家的,值多少錢。
3、1369這是什麼幣
利比亞1950年(回歷1369年)發行的硬幣,約值1.5元
4、緬幣中ks的意思
KS幣是中大網校獨立推出的網路虛擬貨幣形式,KS幣的擁有量和您在中大網校論壇付出的勞動直接掛鉤,你在論壇參與的活動越多。
1353年,彬尼亞烏繼位,景邁入侵直通縣等地,經過3年苦戰終於擊退強敵。1362年修建了瑞德宮寶塔。一次頻耶宇狩獵,時其親屬竟發動叛亂,自立為王,彬尼亞烏欲聯景邁軍進攻,1369年他倚重的一個大臣病故,只好遷居勃固。彬尼亞烏晚年,宮廷政變頻仍,國內戰事不斷。
瓦里魯趁蒲甘王國的衰敗,稱霸下緬甸。1298年向中國稱臣。瓦里魯時期,緬甸出現了最古的法典—《瓦里魯法典》。
後來瓦里魯被他的幾個外孫刺殺,眾大臣清除了這些叛亂者,瓦里魯的弟弟繼位。這一時期孟族向外征討清邁,獲得藍本村等地。國中政局不穩,土匪猖獗,甚至有王子被撣族移民刺殺的事情發生。
5、在中國古代貨幣中,什麼是安南貨幣?安南貨幣是哪個朝代發行的?
越南建立獨立封建國家後,中國文化的影響不但沒有減輕,反而進一步加強。其原因有三。一是越南獨立前,受中國文化1000多年的同化,奠定了越南古代文化發展的基礎;二是越南立國後的統治階級出於自身需要,積極主動的從中國汲取他們所需要的思想文化;三是越南土地私有制和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與中國封建社會有相同之處而不同於同時期東南亞國家,主要表現在其貨幣經濟政策以中國歷代貨幣經濟政策為模本,並加以改造運用方面。使得越南吸收中國文化有了與之適應的經濟基礎。
另一方面,接受了中國文化而又時時要表明「大越」是個獨立的國家和足以自豪的民族心態,又是越南古代文化不同於漢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從獨立建立封建國家到封建國家的結束這一段歷史時間,越南與中國歷代政府時遠時近,但總的說來大部分時間越南以奉中國做宗主國為榮。尤其是公元1454年中國明朝皇帝正式冊封黎仁宗安南國王後,歷代新君執政,只有得到中國政府的冊封才能算是正統。作為中國的藩籬,越南統治者對中國稱安南國王,而對內則自稱大越皇帝。在越南貨幣上正反映了以上兩重性的特徵。如越南獨立後鑄造的錢幣,沿用中國的方孔圓錢形式,而錢文採用興寶、鎮寶、大寶即是典型的例子。
錢學是史學的余脈,欲證其錢必先知其史。越南18世紀前,越南官方文字採用漢字及越南根據漢字創造的喃字。錢幣上則一律採用漢字。自從18世紀法國殖民者在越南強力推行越南文字拼音化之後,越南文化逐漸脫離漢字文化圈。並造成了與漢文化的脫節。眾所周知,越南獨立幾十年一直處於戰爭和准戰爭狀態,兩國間的文化交流很少,資料更加難得。使得國人對越南的歷史知之甚少,這些都應該是諸多泉友們對眾多安南貨幣失去興趣的主要原因。近年來隨著越南國內改革開放,與中國交流日多。加之國內集錢熱的興起,有關安南錢的著述也有所出,國內現在比較有影響的有廣西雲南錢幣學會合編的《越南歷史貨幣》和華光普的《日本、朝鮮、越南古錢圖錄》。兩書的排列順序為編年性質。但以沒能分出後鑄仿鑄錢為憾。筆者准備以越南歷史為綱,以錢為目,以增加讀者對越南歷史錢幣的興趣。並以所見列出少、稀、罕、珍四等作為收藏評判標准,普品不再註明。本文分三部分:
歷代正統王朝所鑄貨幣
1、.966年,丁部零建大瞿越國,年號太平,開始建立獨立封建國家。史稱丁朝。立國12年(北宋開寶3年—太平興國4年)。所鑄有太平興寶,「太」做「大」,背「丁」以記國姓。分光背、上丁、下丁和下反丁四種版別,上、下丁者少,其餘稀。太平興寶的鑄造時間早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鑄造的太平通寶;
2、980年,黎桓廢丁部零之子以自立,立國29年,仍稱大瞿越,史稱前黎(時北宋雍熙年間)。鑄有天福鎮寶背「黎」。大「黎」者少,光背者稀.
3、1009年,前黎朝高級軍官李公蘊奪取帝位,1054年改國號「大越」,史稱李朝。李太祖鑄順天大寶背「月」字,用意未明,珍。
太宗(時北宋慶歷年間)鑄有明道元寶和天感元寶。明道元寶真書,文字遒勁。元字最後兩筆分開,用於朝廷賞賜,少。有鐵錢,稀。天感元寶真書,分光背和背「乾王」者,光背者用於朝廷賞賜,罕,後者是李太宗為愛子封王而鑄造的紀念幣,珍。
李朝共傳8世,僅太祖、太宗鑄錢。《越南歷史貨幣》一書尚將傳世的天符通寶、大定通寶、正隆元寶、治平通寶等錢根據年號歸與李朝,但看實物應屬越南中晚期所鑄;
4、1225年,輔國太尉陳承發動政變,逼李昭皇禪位。建立陳朝。
陳太宗鑄有建中通寶、政平通寶,均珍(時南宋寶慶元年—淳佑十年),安南建中遠遠少於唐建中。太宗還有元豐年號。安南錢中元豐錢版別甚多,但文字風格均不與陳朝相類。陳朝是否鑄元豐通寶還有待以後出土實物證明。
陳聖宗鑄有紹隆通寶,鑄造不精。有面背四決者,均珍。
《大越史記全書》有載陳明宗「大慶十年十一月鑄鉛錢」。應是越南史載官鑄鉛錢之始,惜一直未見實物。所見有陳明宗所鑄開泰元寶(元泰定年間),分光背和背陳兩大類,光背者版別較多,罕,背陳者珍。
陳裕宗鑄有紹豐元寶、通寶,大治元寶、通寶錢。(元至正年間)以上兩年號錢版別極多。紹豐元寶有行、篆、草書體,有一種隸書錢背鑄有「十五」應為記年,均罕,有背陳者,珍。通寶背陳者罕,其餘稀;大治元寶隸書雙挑者罕,其它稀,通寶有背元者、篆書大字雙腳上挑者(即日本人稱「蛸大治」者罕),其他稀。
1369年,陳裕宗歿,無嗣。立外人楊日禮為嗣,年號大定(明洪武2年)。鑄有大定通寶,少。至此,以後的陳朝君王因與南方占城國多次發生戰爭,加之國內多次發生農民起義,致使國力衰敗,無力鑄錢。
5、1400年,胡氏代陳,國號大虞,史稱胡朝(明建文2年)。元年鑄聖元通寶,有真篆兩種,少。之後胡朝效法宋、元紙幣政策,在全國推廣「通寶會鈔」紙幣,不再鑄錢。1407年中國明朝出兵滅胡。在越南廣置府縣。越南又歸入中國統治。其時流通有中國鑄造的洪武、永樂、宣德、弘治諸小平錢。
6、1418年,清化地主黎利在越南北部蘭山起兵反明,於1427年迫使明軍退出越南。1428年,黎利終於統一越南,定都河內,國號大越,史稱後黎朝(1428-1789)。後黎朝前期,經濟發展迅速,鑄錢質量也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這一時期,是越南歷史的黃金時代。
黎太祖順天年間鑄順天元寶小平,製作規整,錢緣略寬。與李朝的順天大寶不同。版別根據文字分數種,少。
黎太宗鑄紹平通寶和大寶通寶,大寶通寶大字大樣者罕,其他版別稀。
黎仁宗鑄大和通寶、延寧通寶。版式亦多,延寧皿丁寧版稀。
1459年黎宜民殺胞弟仁宗篡位,在位一年,鑄天興通寶,鑄造極精,少。
1460年眾大臣推翻黎宜民後擁太宗次子黎聖宗為帝。鑄有光順通寶圖,洪德通寶,鑄造極精,為安南錢品中最易得者。
黎憲宗鑄有景統通寶,精美厚重,有大小字版別。 黎威穆帝鑄有端慶通寶,仿景統通寶,更為厚重,少。大字者稀。
黎襄翼帝鑄有洪順通寶,楷書精整。 黎昭宗鑄有光紹通寶,楷書精整,稀。
1527年,太師安興王莫登庸逼後黎恭皇禪位,以越南北部河內為都,建立莫氏政權,控制北方。1533年,後黎朝武將阮氏在越南中部清化擁立黎昭宗子黎寧為黎庄宗,自掌實權,同莫氏對抗。這一段歷史越南史稱「南北朝」時期。1592年,南方勢力擊敗莫氏,結束南北朝。從南北朝開始了越南歷史上貨幣發行流通最為混亂的時期。黎朝和莫朝的貨幣將分別介紹:
A、 後黎朝末期:
1533年後黎庄宗鑄元和通寶,通字真書,其他三字篆書,少。與日本元和不同。 1573年,權臣鄭檢弒主立英宗子,為世宗,世宗鑄嘉泰通寶,少。
與南宋嘉泰不同。 神宗於1658年注永壽通寶和永壽之寶,永壽通寶版別繁多,流入中國也多,均常見。永壽之寶稀。
裕宗鑄有永盛通寶,有幾種版別,其中有背「巳」以干支記年者。尚有保泰通寶亦為裕宗所鑄。背星月文等版別,少。
顯宗年號景興,在位四十六年,在位期間廣開錢廠,錢文、版別眾多,與中國南宋嘉定鐵錢可以媲美。景興通寶背文繁多,主要分紀年與紀地者。以干支記年者稀,數字紀年者少。紀地者以「西」、「太」、「帛」、「昌」者少。景興二十三年後,改通寶二字為雜寶。有「巨、泉、永、至、正、用、大、中、太、內、順、全」諸寶,每種寶文又以文字、背文分諸多版別。其中「大寶」背北折二大樣稀,「中寶」稀,「內寶」少。景興年間又鑄有通寶大錢,背有龍、龍鳳及其他吉祥圖案者。為官鑄賞賜錢,稀。
愍宗鑄有昭統通寶,闊緣明顯,版別多,銅質較雜。一般有單字背文,兩字背文者稀。1786年,西山起義軍攻佔河內,推翻後黎朝的統治,黎愍宗逃到廣西,要求中國干涉。1788年,清廷派孫士毅率軍20萬出兵越南,打敗而歸。清軍在越南鑄有乾隆通寶背漢文安南小平錢供軍隊使用,有兩種版別,少。
B、 莫朝(1527-1592):
莫太祖鑄有明德通寶銅錢。有多種版別,均少。
莫太宗鑄有大正通寶銅錢,少。 莫福海鑄有廣和通寶,楷書對讀。稀。傳世有篆書小錢,應是後鑄。以上鑄品均有後黎朝中期錢幣形制精整的風格。
莫福源鑄有光寶通寶,楷書對讀,闊緣薄小,罕。
後黎朝擊敗莫氏政權,主要*大將鄭松和阮潢的力量。1592年鄭松攻佔河內後,控制軍政大權。阮潢則在1600年定都順化,稱廣南王。鄭氏挾天子以令天下,阮氏則要勤王。雙方在維護黎氏王朝的幌子下,打了數十年內戰。1692年北方鄭氏由於內部不穩固,停止進攻阮氏政權。越南再次出現南北對峙的局面。阮氏政權也鑄造有大量錢幣。
7、1771年,南方農民在阮岳、阮侶、阮惠三兄弟的領導下,發動西山起義,口號是「劫福濟貧」。1777年,亡阮氏政權,阮潢家族後裔阮福映逃跑。1778年,阮岳稱國王,國號泰德,同年佔領順化,1786年攻下河內,統一越南。1787年,阮岳在歸仁稱帝,封阮侶、阮惠為王,三分國土,鼎足治理。
A、 阮岳鑄有泰德通寶和明德通寶。 泰德通寶為年號錢,背草書萬歲者系為慶祝阮岳稱帝所鑄。 明德通寶為吉語錢,文字、版別仿泰德,與莫朝明德不同,有鋅錢,少 。1793年,阮岳在與阮福映的戰斗中陣亡,其子率部歸附阮惠之子阮 光瓚。西山政權恢復表面統一。
B、1788年,阮惠在河內稱帝,建元光中。西山政權宣告正式分裂。次年,中國政府正式冊封其為安南國王。阮惠鑄有光中通寶和光中大寶。兩者版別繁多,有合背、重輪、背字、背四月者,均多見,光中通寶背篆書安南者少。
C、1792年,阮光瓚繼阮惠位,鑄有景盛通寶、大寶和寶興通寶。景盛通寶仿光中,版式復雜,多見。景盛年間還鑄有景興通寶大花錢,稀。景興大寶少。寶興通寶珍。
8、1802年,阮福映在法國人的幫助下俘獲阮光瓚,西山政權滅亡。阮福映建立了越南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阮朝,改元嘉隆,史稱世祖。越南封建王朝的尊孔崇儒,在阮朝前期達到極盛。阮世祖鑄有嘉隆通寶銅、鋅(當時稱白鉛)錢(圖4)。銅錢根據大小、文字、背文分很多版別,背篆書「六分」者為銅錢。背楷書「七分」者為鋅錢。背篆書「太平」者少,應為吉語錢。
阮聖祖(1820-1841)鑄有明命通寶小平銅錢、鋅錢,並開始鑄造美號大錢。美號大錢銅質,正面錢文「明命通寶」。背面選中國傳統經典四書五經中反映儒家思想的文字作為銘文,有四字和八字者,以一當百,均稀。嘉隆、明命時期大力推廣鋅錢,尤其明命帝「鉛錢之用,富戶既不敢私藏,而鄰國來商者又不敢帶回。此錢流通非但利於民,亦利於國,乃自然只利也」的經濟思想應深受中國五代南楚高郁關於鉛鐵錢貨幣政策的啟發。
阮憲祖(1841-1847)鑄有紹治通寶小平銅錢、鋅錢和美號大銅錢。小平銅錢常見。鋅錢有背河內者,稀。美號大銅錢,稀。
朊翼祖(1848-1883)鑄有嗣德通寶小平銅錢、鋅錢、美號大銅錢、嗣德寶鈔和嗣德重寶幾品,小平版式多樣,背記地者少,還有嗣德通寶小平背後「六文」者,指值鋅錢六枚。鋅錢有光背和記地者。美號大銅錢,稀。值得一提的是嗣德寶鈔的出現。嗣德14年,阮朝根據清咸豐寶鈔的發行方法,發行了銅錢式的嗣德寶鈔。共分六等,背文從准十文至准六十文。所比也是指當鋅錢十枚至六十枚。所見有兩種,一為根據嗣德14年重量標准鑄造的重錢,罕。一為合乎嗣德23年重量標准鑄造的輕錢。稀。嗣德重寶背安南八文者,有銅鋅兩種,均罕。
阮簡宗阮福昊(1884)由於與法國殖民者簽定《順化條約》賣國,朝野氣憤,即位不到一年就被大臣所廢。鑄有建福通寶銅錢、鋅錢。均珍。
阮宜帝阮福明1884年6月接位,改年號咸宜。鑄有咸宜通寶銅錢。薄小,背有記值「六文」。罕。由於阮福明不甘心聽命於法國殖民主義者,於1885年7月5日發動順化起義,但有於准備不充分而失敗。法國人把阮福升扶上帝位,改元同慶。
阮景宗(1886-1889)鑄有同慶通寶銅錢,分大小樣,分別值鋅錢6枚與10枚。大樣者少。有薄型美號大錢,稀。
成泰帝阮福昭(1890-1906)鑄有成泰通寶,分光背、六文、十文三種。六文者稀。
維新帝阮福晃(1907-1916)鑄有維新通寶,背十文。由於阮福晃不願做傀儡,參與越南光復會起義的策劃,被法國殖民者逮捕流放。
啟定帝阮福旭(1916-1925)早期鑄有啟定通寶銅錢,少。以後大量鑄造機制小錢,數量很大。
保大帝阮永瑞上台後(1926-1945),鑄有保大通寶,有小平、背十文、機制三種。均常見。其中宋體字者稀。1945年8月30日,保大帝向越南獨立同盟的代表交出權利,宣布退位。保大帝的下台,標志著越南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統治的結束。同時也宣告著漢字方孔錢正式退出越南的歷史舞台。
6、十個角的銅幣1369。世界那麼大難道沒人知道是什麼嗎?
利比亞的貨幣,1369為回歷,折算成公元紀年就是1953年,約1.5元人 民幣。我也有。
7、都是亞洲的國家,古代中日關系是怎樣的?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對於中國文化,日本一直奉行「拿來主義」,中國也毫不慳吝。
735年4月26日,日本遣唐使吉備真備(695~775年)向日本朝廷進獻從中國帶回的「大禮包」。吉備真備搜集日本急需的書籍、文物、武器等,並打包回國,實屬罕見。而他對日本最大的貢獻,是參照漢字偏旁,創制了片假名,並與另一位留學生大和長岡共同修訂二十四條律令。
一千多年前,大唐與扶桑遠隔滄海,造船與航海技術低下,鑒真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歷盡艱辛東渡日本。鑒真和尚的精神,備受稱道。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說,由於鑒真東渡,日本和中國的文化聯系至今堅固,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趙朴初贊曰:「當年身入驚濤去」、「兄與弟,倍相愛」
(7)1369年貨幣擴展資料:
中日是重要近鄰。1972年9月29日,雙方簽署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聯合聲明》,實現邦交正常化。
1978年8月12日,雙方於北京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同年10月23日,雙方於日本東京互換批准書,條約正式生效。
此後,雙方先後於1998年11月和2008年5月發表《中日關於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夥伴關系的聯合宣言》和《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系的聯合聲明》。上述四個政治文件構成中日關系的政治基礎。
邦交正常化以來,中日關系總體不斷發展,各領域友好交流和務實合作日益深化,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有利於維護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8、1369年硬幣能值多少錢
你好,這個年號不是公元紀年,所以不是古幣。這個是非洲國家利比亞的硬幣,七八塊錢一枚。留著吧,有收藏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