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頓紀念品
1、關於航空航天的知識、趣聞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一些?把你最感興趣的寫下來與大家分享把!
1無奇不有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原定於月27日發射的戰神1號-X的發射過程一波三折:天氣不佳、零件故障、一艘貨船闖進警戒區,最後在28日北京時間23時30分成功發射。NASA的航天器發射史上,曾經發生過許多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
2發射推遲因宇航員內急
1961年5月,NASA水星計劃最初的7位宇航員之一艾倫·謝潑德爬進自由7號太空艙後,發射卻一再推遲,原因是艾倫想要小便。他通過無線電對地面控制台說:「火箭平台還沒有撤掉,可否打開門讓我出來快速解決一下?」但是控制台拒絕了他的要求。艾倫最終尿在了他的宇航服里。現今的宇航員可以在宇航服里墊一層成人紙尿布,以避免這種尷尬。
3閃電險毀土星5號
1969年11月14日土星5號火箭執行阿波羅12號任務,就在升空後36秒,一道閃電擊中了土星5號,當時的情景相當令人緊張,好多東西都脫落了。幸好閃電造成的損害不大,阿波羅12號任務成功地完成。
4鱷魚爬進航天中心
今年的6月,宇航員正要執行NASA的STS-127號任務,前往國際空間站。在前往發射台的路上,宇航員發現了一隻鱷魚。肯尼迪航天中心與梅里特島野生動物保護區相鄰,保護區里生活著310多種鳥類、25種哺乳動物、117種魚類以及65種兩棲和爬行類動物。
5一扇門導致發射推遲
當年奮進號太空梭將要發射時,一位發射台工程師在發射前忘記了要去固定發射平台上通向奮進號的一扇門。因為那扇門連接在發射平台上,在發射升空的過程中,劇烈甩動的門可能會損壞奮進號的表面。地面控制台打算推遲發射以消除這一危險。不過工程師認為這扇門不會損毀奮進號,最多隻會砸壞門附近的發射平台。最終,奮進號成功地發射升空。
6煩人的禿鷲
近些年,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台附近的禿鷲大量繁殖。2005年,一隻禿鷲在發現號升空時撞擊了外掛燃料箱。沖擊可能會擊落燃料箱外的泡沫隔熱板,進而造成太空梭的損傷。NASA下定決心要解決這一問題,宇航局建立了一座鳥類雷達,以掃描太空梭發射路徑上是否有可能造成沖撞的鳥群。發射台附近的停機坪上安裝了聲炮,好嚇退入侵的鳥群。
7「嫦娥禮品」被深藏
美國轟轟烈烈花費了250億美元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所看得見的成果是他們帶回來的重約382千克的月岩。目前,這些石頭分別被收藏在休斯頓與聖安東尼奧的絕對秘密的地下室內,普通人慾想一睹月岩的「芳容」也極不容易。第二個登月者奧爾德林在第三次成婚時,贈給新娘一枚嵌有小片月岩的戒指,為此驚動了聯邦調查局,直到查明乃是膺品,一場軒然大波才告平息。
8「孫猴」鬧「天宮」
《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是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卻不料在太空中也真出現了這樣的事例。為了研究失重對人體的影響,前蘇聯於1987年發射了一顆生物衛星「宇宙——1887」,上面載有2隻4歲左右的恆河猴。哪知衛星上天後,猴子們便不安分了,其中一隻猴子在掙脫了被拴住的左前爪後,到處亂抓,使整個實驗受到了嚴重干擾,如果它觸動了某些重要按鈕,那說不定會惹下大禍。地面人員對此也束手無策,於是只得讓衛星提前返回地面。
9軍事機密一美元
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約翰遜航天中心內,有一個並不起眼的紀念品商店。在80年代時,該店出售的紀念品中竟然混有一個印有極大軍事機密的「首日封」。「首日封」上的圖案是美國「白雲」軍事衛星,並附有其結構圖和密碼代號……當時它的標價是1美元!直到1985年,已經剩下最後一枚時,該店的一個售貨小姐心生疑惑,把它寄給安全部門,才引起有關部門的震驚。「白雲」只能降級為民用衛星,有責任的12人為此受到了不同等級的處分。
10價值30萬美元的「垃圾」
1993年9月,美國「發現」太空梭勝利返回地面後,按照例行的規定,接受檢測和維修。結果工人把一塊機翼的前緣板拆下後,竟忘了重新裝配上去就匆匆下班了。到第二天,不知情的清潔工人以為這是一個無用部件,就把它放進了一個沒有標簽的大木箱中,後來,木箱又被扔進了垃圾堆。如果不是NASA的一位負責回收廢品的經理特別細心,在清理的最後階段發現了被「明珠暗投」的大部件,那麼,這個價值30萬美元的重要部件就成垃圾了。
2、美國十大著名旅遊景點 有哪些必去的景點
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從其景觀到文化、美食、政治和宗教,美國旅遊著名的城市和景點有哪些?下面來看看美國十大著名旅遊景點。
美國十大著名旅遊景點10.丹佛市
9.亞特蘭大
8.休斯頓
7.波特蘭
6.聖安東尼奧
5.拉什莫爾山
4.派克市場
3.威尼斯海灘(洛杉磯)
2.梅薩維德國家公園
1.法納爾廳(波士頓)
10.丹佛市它昵稱為「丹佛市縣」,因為它坐落在海拔高度一英里高的地方,丹佛市是科羅拉多州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丹佛市位於落基山脈以東,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冬季運動場地,以其現代藝術和文化景觀來慶祝這里采礦和牛仔歷史。
9.亞特蘭大亞特蘭大是喬治亞州首府和最大的城市,它是一個龐大的現代化城市,它從起伏的丘陵、松林、宏偉的老橡樹和迷人的木蘭和桃樹中升起,1837年,作為鐵路終點站的亞特蘭大成為新南方的領袖,這座城市最吸引人的地方是CNN中心、可口可樂世界和喬治亞水族館。
8.休斯頓休斯頓是美國宇航局休斯頓航天中心的所在地,它是德克薩斯州東南部的一座城市,離墨西哥灣只有幾英里遠,作為美國第四大城市,休斯頓擁有令人眼花繚亂的摩天大樓、商業街區和不同種族的居住區,雖然休斯頓主要是在石油工業上建立起來的,但是這座城市吸引了許多遊客,這里擁有購物、餐飲、體育和藝術場景。
7.波特蘭波特蘭是美國俄勒岡州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國太平洋西北地區第三大城市,盡管這座城市以經常下雨而聞名,但波特蘭的氣候不錯,風景如畫,包括大量的玫瑰花園,給波特蘭這個綽號,「玫瑰之城」,除了自然的吸引力,這里有放鬆的氣氛、戶外活動和大量的微型啤酒廠。
6.聖安東尼奧德克薩斯州的明珠,聖安東尼奧是一個有著豐富歷史和現代化吸引力的城市,這座城市位於德克薩斯州中南部,是美國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阿拉莫的故鄉,有一個充滿活力的步行街,在市中心區域,在聖安東尼奧河的兩邊有餐館、商店、酒店和娛樂場所。
5.拉什莫爾山也許最明顯的美國地標是拉什莫爾山,一個位於南達科他州的國家紀念碑,拉什莫爾山建於20世紀初,描繪了四位前美國總統的面孔,每一幅都是在岩石的側面雕刻的,遊客們可以欣賞托馬斯·傑斐遜、喬治·華盛頓、亞伯拉罕·林肯和西奧多·羅斯福的傳奇面孔。
4.派克市場俯瞰位於華盛頓州西雅圖的埃利奧特灣的海濱,是派克市場,1907年開放的市場現在是這座城市歷史悠久的標志性建築,派克市場是西雅圖最好的購物場所,因為它是該地區最古老的場所。
3.威尼斯海灘(洛杉磯)沒有去威尼斯海灘的旅行,那麼去洛杉磯的行程是不完整的,它的運河和海灘是壯觀的,但最大的沖擊無疑是威尼斯海灘的木板路,這是一個真正的娛樂場所,街頭表演者在表演雜耍、跳舞、雕刻和為路人唱歌,買些紀念品,買一杯清爽的飲料。
2.梅薩維德國家公園位於科羅拉多州的梅薩維德國家公園是原籍普韋布洛人民的家園,許多這樣的奇觀,都是從岩洞和岩壁上雕刻出來的,可以追溯到13世紀早期,今天,可以在懸崖峭壁下行走,參觀這些古老的遺跡,是一場美妙的旅行。
1.法納爾廳(波士頓)波士頓最具歷史意義的景點之一,是一個充滿傳統的城市,作為自由的搖籃,在18世紀早期,領導人聚集在一起,在美國獨立戰爭前和戰爭期間對抗壓迫,今天,在法納爾廳旅遊,意味著有很多機會在戶外市場上購買當地的農產品和甜點。
3、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持外國護照可否進入游覽?裡面有沒有賣小火箭等紀念品的?游覽時間大約需要多久?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又稱「西昌衛星城」,是全國唯一對外開放的衛星發射基回地。始答建於1970 年,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它是以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任務的航天發射基地,擔負通信、廣播、氣象衛星等試驗發射和應用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目前對外開放中規模最大、設備技術最先進、承攬外星發射任務最多、具備發射多型號衛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發射場。發射中心擁有測試發射、指揮控制、跟蹤測量、通信、氣象、技術勤務保障等系統。發射場區的兩個發射工位及技術測試中心、指揮控制中心等配套設施,能擔負和完成多種型號的國內外衛星發射服務。在中國目前的三大衛星發射中心中,功能比較齊全,設備比較完善,既能發射採用低溫推進劑的「長征三號」系列運載火箭,又能發射運載能力較大的捆綁火箭。
游覽「東方的休斯頓」——西昌衛星發射基地(65KM,行車時間約需1小時),親臨火箭發射現場,觀火箭發射塔架;至火箭測試大廳,目睹「長征三號」實體火箭;科技公園,航天展館,奔月樓,觀看衛星發射實況錄像,感受我國航天高科技的神秘力量。返市區自由活動。
4、古代建造的船隻下水有什麼儀式
艦船下水儀式起源於古代人們對海洋的畏懼。有記載的最早的下水儀式出現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侖。據流傳下來的一首敘事詩記載,當年主持下水儀式的人把3盆瀝青灑在船身上,並以公牛為犧牲敬獻神靈,以求保佑新船隻平安。後來,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把這個傳統繼承下來,在新船下水儀式上都要祈禱神靈護佑。在古希臘,參加下水儀式的人通常頭戴橄欖枝編成的花環、大口飲酒以向神靈表達敬意,同時,還要向新船身上潑水以表達祝福。在古羅馬,人們還要在新船的後甲板上搭建一座聖壇以做祈禱之用,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有的國家把船隻的後甲板視為特殊、神聖之地的起源之一。
1675年,一艘23槳雙桅帆船在馬爾他下水,一名英國皇家海軍軍官對當時的場景做了詳細記錄:「兩位神父帶著一名僕人走上甲板,雙膝跪地祈禱了半個小時。隨後用手撫摸了每一個桅桿以及船上的其他幾處地方,將聖水灑在每個角落。在將這艘船推入水中之前,他們升起一面小尖旗,宣示這艘船已成為戰士。」
從扔金酒杯到「擲瓶禮」
到了17世紀的歐洲,船隻下水儀式中的宗教色彩漸漸淡化。在英國,皇室人員或海軍高級官員逐漸成為下水儀式的主持者。比如1610年,「皇家王子」號炮艦下水時,主持者就是威爾士王子和一位著名造船商人。
當時的儀式上有一個有趣的傳統:當新船沿滑道滑行時,主持者要象徵性地從一個金酒杯中喝一口酒,然後把杯中剩下的酒灑在甲板或船頭,空酒杯則如新娘捧花般被扔下船,誰搶到歸誰。後來,海軍造的船越來越多,金酒杯也越扔越多,造船廠受不了了,主辦者想了個主意:金酒杯照扔,不過要朝著事先安排好的一個網罩扔,以便回收再利用。到17世紀末,扔金酒杯的習慣終於被在船頭碰碎一個瓶子的「擲瓶禮」代替。當然,瓶子里要裝上「洗禮聖液」。
初期的「洗禮聖液」通常由某種酒充當。比如,1797年美國「憲法」號戰艦下水時,艦長就在艦艏砸碎了一隻裝滿「瑪德拉」白葡萄酒的瓶子;1843年「普林斯頓」號戰艦下水時用的則是威士忌。除了酒以外,水,甚至果汁也能充當「洗禮聖液」。1858年美國海軍「哈特福德」號風帆戰列艦下水時曾被「洗禮」了3次:第一次用的是取自大西洋的海水,第二次是康涅狄格河的河水,第三次則是來自哈特福德(康涅狄格州首府)的泉水。
由於香檳被普遍認為是「酒中精華」,因此慢慢成為「洗禮聖液」的主角,「擲瓶禮」也就變身為砸香檳表演。20世紀20年代,美國開始了長達14年的「禁酒時期」,新艦艇的「洗禮聖液」因此受到影響,不得不回歸「以水代酒」。「彭薩科拉」號、「休斯頓」號兩艘重型巡洋艦都未能品嘗香檳的滋味,V-6潛艇下水時用的甚至是蘋果汁。
「卡米拉詛咒」
「擲瓶禮」出現的早期,「砸瓶子的人」通常都是男性,發展到19世紀,女性漸漸多了起來。在英國,由女性實施「擲瓶禮」從1810年起逐漸成為慣例,而當時的王公貴族嬌生慣養,把瓶子准確砸在船頭對她們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據記載,英國漢諾威王朝一位公主殿下主持「擲瓶禮」時,曾偏了准頭,瓶子被大力擲出後沒能砸中船頭,反而飛向圍觀的人群,砸傷了觀眾。事後,海軍部無奈地向這位無辜者支付了一筆賠償金。
對頗講迷信的海軍來說,「擲瓶禮」沒能砸碎香檳瓶是件大事。據說,在沒有無線通信的古代,船員們遭遇海難後只能把遺囑封在漂流瓶里拋向大海,期待有朝一日能被自己的親人收到。所以漂流瓶代表著死亡和災難,新船下水時砸碎瓶子則代表驅除厄運。2001年的影片《K-19寡婦製造者》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蘇聯潛艇K-19下水儀式砸香檳時瓶子沒破,結果K-19悲劇了……
在現實生活中也曾出現過「擲瓶禮」未能砸碎香檳瓶的情況。2007年12月,英國丘納德輪船公司邀請查爾斯王子的第二任妻子卡米拉參加「維多利亞女王」號客輪的下水儀式。在施「擲瓶禮」時,卡米拉竟未能將香檳瓶打碎,一家美國報紙在報道此事時寫道:「在那一刻,全英格蘭都呆住了。」巧合的是,「維多利亞女王」在處女航中爆發病毒疫情,弄得乘客們上吐下泄。於是,英國媒體給這起事件起了個綽號———「卡米拉的詛咒」,調侃稱是那個沒能砸碎的瓶子給船帶來了霉運。
不同國家,不同風俗
並不是所有國家都在新艦艇下水儀式上舉行「擲瓶禮」,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祝福新船平安、好運的習慣。
在法國,18世紀和19世紀時的新船下水儀式和結婚儀式差不多。新船會被指定一位「教父」和一位「教母」。在儀式現場,「教父」會給「教母」送上一束鮮花,然後二人同時說出新船的名字。旁邊的神父立即宣布這艘船已經被命名,然後灑聖水祈福(注意不是砸香檳)。
在日本,船廠在新船建造完成後會按傳統定製一柄銀斧頭。在下水儀式上,他們會用這柄銀斧頭砍斷船台和新船之間的纜繩,然後把斧頭作為紀念品交給新船的主人。傳說這柄斧頭能驅走惡魔,給新船帶來好運。
在印度,傳統的新船下水儀式充滿了印度教色彩。20世紀時,印度人在新船下水儀式上往往會先舉行祭祀,祈求神靈保佑船隻和船員的安全。祭祀過後,一名女性將在船頭敲碎一枚椰子,然後新船才能滑入水中。
在中國,傳統的下水儀式是准備三牲禮,祭奠海神祈福保佑。
5、球迷歐洲旅遊
常規旅遊項目裡面肯定是沒有的,除非你獨立成團。你一個人自由行也可以的
旅行社會幫你訂酒店和機票的。 到了國外你可以參加他們的球迷會 跟著他們去看球吧。旅行社常規的行程中 有看球場這個景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