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小吃一條街
1、平遙有哪些特色的小吃?
作為一個低調有內涵的目的地——平遙,是山西省內唯一一座古城以及國內著名四大古城之一。
平遙除了聞名於世界的古城外,地方美食有著濃郁的特色風味。平遙號稱有108種小吃,餐飲特色以麵食為主。平遙古城景區里有一條最繁華的一條街叫明清一條街,裡面有很多平遙特色小吃。
要說特色小吃,可真不少。
平遙的牛肉牛雜熏肉,都是很有名的。
平遙不僅僅只是有平遙牛肉,在平遙古城內,熏肉也是十分有名的。
平遙熟牛肉顏色紅潤,綿軟鮮嫩,水分少耐儲藏,不開刀不出味,一刀切開,濃香撲鼻。加工業始於明代,到了清朝嘉慶、道光年間已是名聲大振,當然這與票號的創立及晉商的崛起不無關系。
另外,平遙牛雜是當地比較著名的特色小吃,尤其是以地煮婆牛雜聞名,鮮香的牛雜搭配蔬菜、豆皮等熬煮成湯,吃一碗肯定滿足。
平遙熏肉味道正宗,肉質肥瘦分明,口感咸香耐嚼。
當然,來平遙光吃肉,也就虧了,還有更多好吃的呢!
比如平遙碗托,據說是慈禧一行避禍西安,路經平遙時,食用了董宣的碗脫,贊不絕口,並賜予重賞。碗脫被封為御膳,於是碗脫名聲大震。
爽滑可口的碗托和味道獨特的莜麵栲栳栳,是每個去平遙古城的人都不會錯過的特色美食。
另外,用小米炸成的平遙酥脆卷,外皮酥脆,凹捲成一個類似的蛋卷造型,其中裹著各種口味獨特的甜鹹食品,多吃幾個仍回味無窮。
作為著名的山西刀削麵,平遙刀削麵是許多人的心頭愛。
平遙刀削麵,削的厚薄均勻,長短粗細基本一致的面條澆上當地特製的澆頭,再佐以黃瓜和小菜,在夏天的時候吃一碗,口感棒極了。
2、平遙古城5個必去景點簡介
平遙古城5個必去景點:
1、平遙市樓
平遙市樓這里的地理位置極佳,在平遙市樓上面可以俯瞰整個明清一條街,尤其是晚上的景色特別美,同時平遙市樓作為平遙古城的中心建築,也擁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古時候就是重要的集會場所。
2、明清一條街
明清一條街這是一條你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明清一條街是平遙古城最繁華的地方,這條街的兩邊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築,很多都是明清時期的,現在明清一條街上販賣許多平遙特色商品,包括地方特產,特色小吃等等。
3、日升昌票號
日升昌票號是平遙古城5個必去景點之一,要知道日升昌票號在歷史上非常重要,這里是中國第一家開展匯兌業務的商號,在明清時期晉商十分有名,而日升昌票號就是晉商銀行業中的佼佼者,這里還有許多保存完好的老物件。
4、古縣衙
古縣衙這個景點非常受歡迎,一方面古縣衙整體建築保持明清時期的風格,同時在古縣衙中還可以進行情景扮演,遊客可以參與古縣衙的模擬審案,換上古時候的衣服參與在不同的案件中,真的是非常有趣。
5、平遙古城牆
平遙古城牆這里有時間長河的滄桑感,有歷史的見證,在這里你可以欣賞整個平遙古城的景色,同時還有不同意義的城門,特別推薦迎熏門也就是平遙古城的南門,這里的視線絕佳!
3、平遙集福巷小吃街在城外嗎
沒在。平遙集福巷小吃街位於平遙古城西大街電影宮旁,屬於城內部分,因此該小吃街沒有位於城外。該小吃街主要經營項目為:美食、水上樂園等。
4、平遙作為山西的知名景點,有哪些遊玩攻略呢?
平遙作為山西的知名景點,有很多地方是值得大家去了解的,也是一個古城,在這里可以看到很多古建築了,解一些古文化。
一、知名景點平遙山西古城
平遙是座古城,歷史文化比較悠久,在周宣王時期就已經建好了,而且後來得到了擴建,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座古城還留了清朝時期的一種建築風格,是漢族地區保存比較完整的一座古城,也是四大古城之一。可以發現它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在我們國家是值得旅遊的一個地方,有很多歷史特徵也見證了歷史的發展,是一個宗教以及經濟還有社會文化共同發展的一個地方。來到平遙古城可以看一看著名的景點清虛觀,佔地面積比較大,而且布局是比較好的。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重點的文物保護單位,曾經被國務院批准,已經成為了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比較好的景點
除了這個地方也可以了解一下城隍廟在山西平遙這個古城裡面,東皇廟的地理位置比較好,而且是宗教文化的集聚地,這里以前也有很多英雄,所以是人民的信仰,在很久以前都已經建築完成,最後又完成了重修。所以才有今天的城隍廟,很多人都受裡面的佛教文化熏陶者。也可以了解一下會技巧特別的好看,而且發現建築是比較有特色的,以前這座橋有5個孔,最後變成了9個孔,所以也叫做九眼橋,來到這里可以感受以前人民的偉大智慧,在光緒年間就進行了修建,最後又進行了修補,所以才有現在的風貌。平遙古城有很多知名的景點都是值得大家一去的,拿到這里不僅看到的是景色,了解更多的是文化,還有當地的特色小吃,這些都是比較好的景點。
5、平遙古城有小吃街嗎
平遙古城有小吃街,美食包括:搓魚 、高糧麵糊糊 、 揪片 、平遙碗脫兒 、平遙牛肉 等等。
6、最近要去平遙了,平遙古城裡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
主要的美食小吃有平遙牛肉,曹家熏肘,叫花雞,碗托子,醬梅肉,平遙大燴菜,包皮面,握溜溜,油糕,煮疙瘩,糊塌子,剔尖,刀削麵,剪刀面,搓魚兒,石頭餅,蘸尖尖,蘸片則,豆面抿尖,貓耳朵,玉米發糕,和和飯,切疙瘩,玉米窩窩頭,撥爛子,涼糕,過油肉,菜飯,油茶,玉米黃煎,酒棗,拉麵,餾圪蚪,乾麵餅子,黃菜火燒,莜麵栲栳栳,水煎包,紅麵糊糊,擦圪蚪,豆腐腦等。
平遙牛肉製作工藝獨特,色澤紅潤,綿香可口,「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在平遙幾乎家家飯館都有,其品牌眾多,知名的有「冠雲」以及步升,歡春等等,均為上品。世界著名歌曲《山西好風光》中提到了最著名的山西美食--平遙牛肉,平遙牛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老少皆宜。
2.平遙碗飥子是馳名三晉的風味小吃。清光緒年間,平遙城南堡著名廚師董宣,總結前人經驗,創造出色、香、味俱佳的平遙碗飥子。光緒二十六年(1900),慈禧太後從北京到西安路經平遙,吃過董宣做的碗飥子後,贊不絕口,賜於重賞。平遙碗飥子製作方法獨特,先將小麥面或蕎麥面用溫水調成糊狀,放入油、鹽、蔥花等佐料,由稠到稀調勻,盛入小碟,上籠蒸熟後放涼。色淡黃,互不沾連,折卷不斷。食用時冷調、熱炒均可。冷調時將碗飥切成條狀放入盤內,加醋、蒜泥、芝麻醬、香油、辣椒面、大料水,拌勻而食;熱炒時用熟豬油或麻油抄底,先用蔥蒜將碗飥爆炒,再加入山葯蛋絲或豆芽菜,烹以醬油、醋、大料水等。平遙碗飥子歷經百餘年,深受群眾喜愛,城鄉廟會、集市上,碗飥小攤隨處可見。
3.泡泡油糕在平遙是很有名的,餡是棗泥,豆沙做的,用油炸成,色澤金黃,外焦里嫩,綿軟香甜。愛吃甜食的女孩子到了古城是要必點!中檔飯店的一盤油糕十來個賣到18,明清街上的某餐廳賣到28,分量還沒有中檔飯店的多,如果想吃,又對衛生質量有考慮,中檔餐廳的這個價位可以接受了。
4.莜麵栲栳栳(栲栳kǎolǎo)工藝講究,成形美觀與口感勁道完美結合,製做工序非常嚴格,將莜麵加以燒開的水,用擀麵棍攪拌成面團,必須趁熱將其揉精。接下來在手掌上將小莜麵團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繞,就變出了一卷卷的莜麵栲栳栳。 大約長10厘米,寬5厘米的舌型薄片卷出來的圓筒狀就是它的大小。然後像蒸饅頭一樣蒸熟,熟時即香味撲鼻,吃時再配以鹵子(平遙人稱「沾水水」)調和,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栲栳栳的吃法有兩種,一種是栲栳沾鹵子吃,鹵子一般有的是肉醬,也有用肉,土豆,茄子在一起炒在勾芡。另一種是切開加菜炒著吃。如果你來到平遙,這一定是你不可錯過的美食之一!
5.過油肉是山西名菜之一,更是平遙地方菜之一,用精選瘦肉經過上漿、拉油,配天然黑木耳、蒜台、蔥頭炒過。山西人好吃醋,對醋的炒用在烹調中很有講究。此菜成品色澤金黃鮮艷,味道咸鮮聞有醋意,質感外軟里嫩,是難得的美味佳餚。
6.在平遙叫揪片和切疙瘩是區別的。切疙瘩一般比較小,揪片比較大的。切疙瘩的製作也分三大類的:一,就是家常吃的切疙瘩,有的是先把面擀成筷子厚薄的片,然後再用手切,切的手法有兩種,一種是用指尖下壓;另一種是用指尖上挑。切的最美的就是指尖大小,厚薄均勻,大小一致,用手指壓的就像個小耳朵,不僅好看,而且好吃,很能增加人的食慾。二,就是手撕切疙瘩。把擀麵的過程省了,直接用手指撕切疙瘩。這個技術要求更高些,一般新手是做不好的,要求手指功夫過硬的,才能切的很勻稱的,一般是邊切疙瘩邊把面轉圈撕薄的。三,就是把面擀得比較薄,撕得比較大的切疙瘩,這個在有的地方就叫揪片的。切疙瘩大多數人都比較喜歡吃的,只是要吃的人多的話,手切的比較累,不如切餾則來的快。但切疙瘩比較蘸調和,口味重的人尤其喜歡吃的,夏天的時候清水煮上豆角或西葫蘆,冬天水煮上胡蘿卜,調上炒西紅柿醬,澆上一勺小炒肉,再就上一根大蔥或蒜瓣,用平遙的土話講:「美吃損了!」看到這里,是不是你的口水都流出來了?
7.刀削麵全憑刀削而得名,以刀功和削技的絕妙而被稱為「飛刀削麵」,功藝精巧的廚師削出來的面條「一根落湯鍋,一根空中飄,一根剛出刀,根根魚兒躍」。刀削麵中厚邊薄,稜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黏,越嚼越香,配漿汁、蘸陳醋同吃,極具風味,在北方廣為流行。有句話是這么說的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山西麵食數平遙。
8.貓耳朵是一種平遙傳統麵食,因形似貓耳故名。貓耳朵吃起來筋滑利口,製作簡便又適用於多種麵粉和澆頭,所以倍受平遙人喜歡。貓耳朵的製作方法很簡單:將面倒入盆里,加入水和起(水溫:冬熱、夏涼)打起穗子和成面團,揉勻揉光。 面團稍餳後上案,再次揉光,擀成約2分厚的面片,撒上面撲,用刀劃成1寸寬的長條。然後左手執面片,面片頭端朝上,右手食指和拇指揪下指頭肚大小的面塊,反方向搓捻(即食指朝下捻,拇指向上搓,一般是連揪帶搓,同時操作),使面塊成為貓耳朵形(凹肚形),使它從手的上端(即臉的前端)翻跳入開水鍋內,煮熟撈出即成。
9.和和飯是平遙的另一道風味麵食,也是平遙人的經典早晚餐。和讀音為,意思為攪拌、混合;飯,有菜有面有米有湯。和和飯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將菜、面、米、湯混在一起做成的麵食。相傳這種飯食起源於晉未,胡羯人進入山西,主要居住在武鄉一帶,他們屬游牧民族,來到這里定居後,不習慣吃山西的粗糧,也不會做,於是他們就把糧和菜一起煮入鍋中,煮熟了食用。人們就叫這種飯為胡胡飯,因在當地胡與和音相近,日子久了,就演變為和和飯。 和和飯屬稀飯類,其作法其實很簡單。具體做法是先在水中煮上適量的小米、黃豆、南瓜、土豆、紅薯、紅蘿卜、白蘿卜、山葯豆等,待熬成粥狀基本熟後,下入摻雜豆面的面條,再加些白菜、青菜、韭菜、蔥、芫荽、生薑末、鹽之類,和和飯就算做成了。說白了,和和飯就是在同一鍋中,米、面、菜樣樣俱全,風味獨特,紅、白、綠五顏六色,別具一格。不僅味道可口、老少皆宜,而且蛋白質、維生素和人體所需各種徵量元素均高於其它食品,是增強體質,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最佳食品之一。
10.黑腕子乃平遙人過年必備的美事,其中有燒肉,酥肉,丸子,燒夾酥,醬梅肉,肘子等。
著名景區: 1.平遙縣衙 2.日升昌票號 3.文廟 4.清虛觀 5.平遙城牆 6.瓮城 7.譙樓 8.角樓 9.點將台 10.馬面 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平遙縣內,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山西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漢族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2009年,平遙古城被世界紀錄協會評為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2015年7月13日,平遙古城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