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紀念禮品 » 澠池縣小吃

澠池縣小吃

發布時間: 2023-02-12 01:13:49

1、柿子苗2021年5月30號能成熟嗎?

柿子樹在我國種植的比較多,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柿子樹在幾月份能成熟收獲?生長周期要多久?主要有些什麼品種?

柿子樹在幾月份能成熟收獲?生長周期要多久?主要有些什麼品種?!!

柿子原產我國,是我國五大水果(葡萄、柑桔、香蕉、蘋果、柿子)之一。一般在十月份左右成熟可收獲,柿子樹的生長周期一般是3-4年,主要品種有分為澀柿和甜柿兩類。果實形狀較多,如球形、扁桃、近似錐形、方形等,不同的品種顏色從淺橘黃色到深橘紅色不等,大小從2厘米到10厘米,重量從100克到450克。柿子的加工在我國有近千年的歷史,主要是製成柿餅。

1.柿子樹生長周期

柿子樹管理容易,收益期長,一般嫁接後3-4年開始結果,15年後達盛果期,經濟壽命長達百年。

北京地區以在清明後(4月中旬)為宜,在廣東則在2月初為宜;芽接應在生長緩慢時期,因為樹液流動愈盛則所含單寧物質愈易氧化凝固而妨礙癒合,而幼樹一年中有兩個生長周期,即第一個生長周期在6月中停止,第二個生長周期在9月中停止,在停止時其樹液流動最緩,所以茅接適期就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及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

柿子樹在幾月份能成熟收獲?生長周期要多久?主要有些什麼品種?!!?

柿子成熟的季節一般是在十月份,不過要看什麼品種,一般小圓柿子霜降節就差不多了。大嚰盤柿子要稍晚點。最好不要等熟軟了,全體黃了就摘。放置一星期就全軟了。就可以吃了,注意不能吃太多。別喝酒,易得柿石症或便秘。

2.柿子樹種植地域

中國柿子樹原產於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現在主要產地在山東、山西、河北、河南、江蘇、安徽、北京、天津等地。廣西平樂和恭城兩縣,約佔全國市場的70%,平樂縣二塘鎮,橋停黃新垌村,都是全國最大的柿子和柿餅交易點。

柿子樹是強陽性樹種,耐寒。喜濕潤,也耐乾旱,能在空氣乾燥而土壤較為潮濕的環境下生長。忌積水。深根性,根系強大,吸水、吸肥力強,也耐瘠薄,適應性強,不喜砂質土。潛伏芽壽命長,更新和成枝能力很強。而且更新枝結果快、坐果牢、壽命長。抗污染性強。柿樹對土質選擇不嚴,無論山地、丘陵、平原、河灘;肥地、瘠地;黏土、沙土均能得到相當產量。

因此發展柿子生產,對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地面覆蓋率,改善氣候,改善人們居住環境有其重要作用。

3.柿子樹主要品種

柿子樹在幾月份能成熟收獲?生長周期要多久?主要有些什麼品種?

柿子的品種有1000多個,又根據其在樹上成熟前能否自然脫澀分為澀柿和甜柿兩類。後者主要是來自該品種中的「冬柿」,成熟時已經脫澀。而前者必須在採摘後先經人工脫澀後方可供食用,引起澀柿澀味的物質基礎是鞣酸(又稱單寧酸)。

中國是世界上產柿最多的國家,年產鮮柿70萬噸。柿子品種繁多,約有300多種。從色澤上可分為紅柿、黃柿、青柿、朱柿、白柿、烏柿等;從果形上可分為圓柿、長柿、方柿、葫蘆柿、牛心柿等。

⑴牛心柿

牛心柿產於澠池縣石門溝,因其形似牛心而得名。歷史悠久,享有盛譽,是當地群眾在長期的栽培實踐中,篩選出來的一個優良品種。牛心柿屬柿科,落葉喬木,6月初開花,花期7-12天,果實牛心狀,且頂端呈奶頭狀凸起,果實由青轉黃,10月份成熟果色為橙色。為我國地標性保護特產之一,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盛譽。脫澀吃脆酥利口,烘吃汁多甘甜,曬制的牛心柿餅,甜度大、纖維少、質地軟、吃起來香甜可口,使人有食後復思的欲感。將柿餅放在冷水中攪拌,能化成柿漿,可和蜂蜜媲美,別有風味。

⑵羅田甜柿

羅田甜柿,指中國湖北省大別山區羅田縣產的甜柿,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羅田甜柿是一種自然脫澀的甜柿品種,秋天成熟後,不需加工,可直接食用。羅田縣三里畈鎮鏨字石村出產的甜柿更是珍品,其特點是個大色艷,身圓底方,皮薄肉厚,甜脆可口。別的地方出產的甜柿一般有籽粒八顆以上,而鏨子石甜柿不超過三顆籽,所以既方便食用,更方便加工。較穩產,高產,且壽命長,耐濕熱,抗乾旱。果實最宜鮮食,也可制柿餅,柿片等,便於保存運輸。

⑶鏡面柿

因菏澤古稱曹州,曹州耿庄所產柿餅風味最好而得名,曹州耿餅相傳已有上千年的生產歷史,早在明代就馳名全國,被列為進獻朝廷的貢品,曹州耿餅橙黃透明,肉質細軟,霜厚無核,入口成漿,味醇甘甜,營養豐富,且耐存放,久不變質,歷來為柿餅中上品,深受人民群眾的贊賞。耿餅還有較高的葯用價值,有清熱、潤肺、化痰、健脾、澀腸、治痢、止血、降血壓等功能,柿霜可治療喉痛、口瘡等病症。菏澤已歸劃大面積種植柿樹,以增加人民需求和出口創匯。

⑷蓮花柿

產地:河南、河北、山東一帶出產的。簡介:柿子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C、瓜氨酸、碘、鈣、磷、鐵。

⑸雞心黃柿子

屬晚熟類品種,屬於耐儲藏品種,色澤紅艷,4-5個一斤,到9月中下旬可供甜柿子。雞心黃因其果實色紅似炎,果面光澤如水晶而得名其,晶瑩光亮,皮薄無核,肉豐蜜甜,深受國內處旅遊者的贊譽。

⑹火晶柿子

因果實色紅如火,果面光澤似水晶而得名。又因熟後質軟,外皮火紅,深秋成熟時掛滿枝頭,如火焰般艷麗,所以又叫「火景」。它的特點是:個小色紅,晶瑩光亮,皮薄無核,果肉密甜、火晶柿子果實扁圓、吃起來涼甜爽口,甜而不膩,味道極佳,且果皮極易剝離。陝縣、臨潼火晶柿子含糖量高,除先食用外,可釀酒、做醋,葯用能治腸胃病、止血潤便、降血壓,同時還是良好的滋補品。用火晶柿子和麵粉做成的火晶柿子餅,綿軟香甜,是三門峽、西安有名小吃。臨潼火晶柿子每年都大量出口,深受國內外旅遊者的贊譽。

⑺富平尖柿

富平栽植柿子歷史悠久,據有關資料記載,從漢代就開始栽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志書記載:明朝萬曆年間太師太保孫丕揚曾將柿餅及瓊鍋糖作為貢品進獻過神宗皇帝朱翊鈞。在日本吉野市世界上唯一的柿子博物館里就有「世界上柿子生產國為中國,集散地為青州,優生區在富平」的記載。富平柿子品種有升底尖柿、辣角尖柿等10多個,主栽品種為升底尖柿,為柿樹中的名優品種,營養價值居國內同類產品之冠。

柿子樹在幾月份能成熟收獲?生長周期要多久?主要有些什麼品種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了,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祝大家好運。

2、三門峽那裡有好吃的美食?

1、和平路豫州市場旁邊的張記糊辣湯,就是張永傑開的,那叫一個絕。
2 、在市二小的東邊有個永紅擀麵皮,味道相當,不過要趕早啊,不然去晚了就沒有了.這家生意太好了很早就賣完了,要是想吃的話就得很早去以前我們經常是叫周PP上自習課去買滴
3、火車站附近就是鐵中對面的寬粉,是三門峽寬粉的王牌。我們一大堆人的最愛~
4、建設路和春秋路交叉口的還有家逍遙鎮胡辣湯,味道很地道,油餅鬆脆,也好吃啊。我是經常去吃的。記得在一高上學是時候我每天早上都是逃課出去吃的。
5、會興棉紡廠門口有家劉記砂鍋燴面,在和平路上,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了,最早在西市場的大棚里做面條,那時候就在那裡吃。估計愛好燴面的朋友都去吃過,當年的名聲不小。
6、就挨著劉記砂鍋燴面,還有家伊川燴面炒麵館,據說是劉記的親戚,面條特別筋道,湯味也甚佳,我以前最喜歡去吃。原來這家店在棉紡廠澡塘邊,後來才搬到這里的。
7、大嶺路和平路口,就在上面所說的劉記砂鍋燴面旁邊,有家山西刀削麵館,推薦那裡的刀削麵和油潑面。炒麵也不錯。
8、大嶺路的老牛頭燴面館,靠近黃河路,生意興隆,飯時常沒有座位。人聲鼎沸,太吵雜。過了吃飯時候去還不錯,可以靜靜的吃完面。
9、黃河路西段二印門口的韓記哨子面,也是多年的老牌子了,他們基本是徹夜營業,夜半時分去下碗面吃,感覺自然不錯啊。順便說句,那裡有兩家店,綠色門頭才是偶要推薦的。另外一家味道也很好,可以去嘗嘗。
10、原二印俱樂部門口的老婆面館,這里也是基本徹夜營業的,是個半夜宵夜的好地方。那裡的大肉面、餛沌味道很不錯。現在因為拆遷,所以搬到二印廠門口西側,就在上面所說的哨子面館對面,不過沒有餛燉了。
11、豫州商場小吃街的成都擔擔面,店名叫成都小吃,川味小吃還是比較地道的,擔擔面、抄面都可以嘗嘗。
12、豫州商場小吃街的老陝州傳統撈面,那裡的手工雞蛋撈面很棒。
13、挨著撈面館的是一家西安羊肉泡,也是一家多年的老店了,他們那裡的羊肉泡值得推薦。
14、小吃街里最北面是三峽羊肉湯,也有十幾年的歷史了,湯清味淡,不習慣油膩而又有和湯興趣的不妨去嘗嘗。
15、千里香餛忳店就在小吃街的最南端,吃一碗吧。
16、上陽路的上德牛肉麵,路東,靠近文明路,有點加州牛肉麵的風味。以前在老市場時生意很火爆,很久沒有去過了。
17、虢國路虢翠園小區門口的金鼎牛肉麵,面很筋到,湯味很不錯。中午飯時人很多,建議去吃清香的面,但通常牛肉不好吃,不過濃香的面沒有牛肉湯的本味了,感覺更差。那裡的豬蹄味道很不錯,別忘了來一盤啊。需要說明的是,他們那裡的茶水不是粗造的花茶,而是專門煮的棗茶,香甜可口。
18、虢國路菜市場對面有家許記燴面,面不錯,你看看它中午人山人海的場面就知道了,冷盤也很可口,在不是飯點的時候好好吃一碗是不錯的選擇。
19、友誼賓館對面的步行街里有家老上海菜館,店面很小,不過他的菜飯、扣碗、餛鈍、粉絲湯、生煎包子都很不錯,就是店小人多,吵雜,沒有在上海時小飯店的那種清雅的感覺,是個不小的遺憾。
20、這家店旁,還有家山西刀削麵的店,那裡的油潑面也是有著多年的好名聲。
21、街里還有家上村拉麵館,燴面也很好,也應該有十幾年的歷史了,不過我去吃的不多,不敢評論優劣。有興趣的驢可以去評判一下。
22、步行街里有家老白家清真餐館,位於南街的街角,就挨著那家山西油潑面。早上有牛肉陷餅,味道可口,那裡的牛肉包子也可以。在其東面,有家賣豆沫的,建議同時來一碗。一頓美味早餐就搞定了。
23、陝州路的姚記羊肉湯,在建設路口,在峽市的名氣是不用說了,典型的陝縣風格。宏遠市場菜市場後門有一家羊肉湯,打著姚記分店的牌子,也很不錯。
24、永興街的靈寶羊肉湯,叫鑫新吧,老闆是靈寶人,自然他們那裡是靈寶風味的羊肉湯了,加有粉絲等東東。
25、建設路春秋路口有家世賢絕中絕羊肉湯,味道也很不錯,就在市一高斜對面。呵呵,就在未來山風戶外店的旁邊,我以後會是那裡的常客了。
26、 文明路最東頭有家平陸神勺油潑面,也很好,中午時分還經常沒有座位。
27、永興街市場門口東側的牛肉湯,風味獨特,喝慣羊肉湯的驢,不妨去換換口味,這可是盧氏風味啊。
 28、虢國路快到六峰路口北側也有一家原汁牛肉湯,味道也不錯。
29,米線味道也好得很。比較起來,前者米線較軟,湯厚重,後者米線筋道些,湯清淡。肉夾饃不推薦
希望喜歡。

3、潼關縣和澠池縣哪個發達?

還是潼關比較發達。

4、韓國網友開始爭說柿餅也是韓國的,泡菜、柿餅在中國歷史起源是什麼?

一、泡菜

泡菜古稱葅,是指為了利於長時間存放而經過發酵的蔬菜。一般來說,只要是纖維豐富的蔬菜或水果,都可以被製成泡菜;像是捲心菜、大白菜、紅蘿卜、白蘿卜、大蒜、青蔥、小黃瓜、洋蔥、高麗菜等。蔬菜在經過腌漬及調味之後,有種特殊的風味,很多人會當作是一種常見的配菜食用。

歷史起源

我國最早的詩集《詩經》中有“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的詩句。廬和瓜是蔬菜,“剝”和“菹”是腌漬加工的意思。據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菹菜者,酸菜也”。《商書.說明》記載有“欲作和羹,爾惟鹽梅”,這說明至遲在3100多年前的商代武丁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能用鹽來漬梅烹飪用。

由此可見,我國的鹽漬菜應早於《詩經》,應起源於3100年前的商周時期。泡菜歷史悠久,流傳廣泛,幾乎家家會做,人人吃,甚至在筵席上也要上幾碟泡菜。

據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一書中,就有製作泡菜的敘述,可見至少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就有製作泡菜的歷史。在清朝,川南、川北民間還將泡菜作為嫁奩之一,足見泡菜在人民生活中所佔地位。

泡菜的製作工藝,是我國悠久而精湛的烹飪技術遺產之一而韓國的泡菜則是三國時代由中國傳入。在中國的《詩經》里,出現了“菹”字,它在中國的字典里被解釋為酸菜,正是這種腌制的酸菜傳入了韓國。 

二、柿餅

柿子餅又稱柿餅,是柿子作成的餅狀食品,是中國著名的傳統小吃。營養價值很高,所含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

 

歷史起源

韓國人稱:柿子是從高麗時代開始栽培的,但柿餅可能是從朝鮮時代開始吃的。朝鮮王朝肅宗時代,向中國進貢的禮品目錄中有柿餅”等等。

資料顯示,朝鮮王朝肅宗在位時期為1674-1720年,是我國清朝康熙年間。

但成書於戰國或兩漢之間的,有我國第一部詞典之稱的《爾雅》就有有關“柿”的記載。因此最遲在漢朝時期,我國就已經開始種植柿子了。而柿餅的由來,則有幾種說法。其中歷史最早的是河南澠池縣特產仰韶牛心柿。據《澠池縣志》記載,漢朝時期,仰韶牛心柿餅就作為貢品進奉朝廷。另一種稍晚一點的是“富平柿餅”。陝西省富平縣栽植柿子歷史悠久,漢初就有栽植習慣。明代,富平柿餅的製作工藝已十分成熟。事實上,很多中國人都知道,古人門前種植柿子樹寓意為:事事如意、萬事如意。

5、仰韶文化。三秦文明。

公元前206年,項羽統率各路諸侯西入關中滅秦。隨後,項羽自封西楚霸王,以梁楚九郡地置西楚國自屬,分封滅秦有功將領、舊六國貴族及秦降將十八人為諸侯王。其中,他將函谷關以西,秦嶺以北的原秦國疆土封給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這段歷史記載在司馬遷《史記》中。三位諸侯王都是秦降將,故人們稱他們為三秦王。與之相應地,這三諸侯國之地稱為三秦,沿襲下來,「三秦」也就成為了陝西的代稱。三秦文化的地域范圍
但是從地域文化的一致性上考慮,以三秦來代表陝西,或以陝西的地域來局限三秦的文化都是不太合適的。明顯地,秦嶺以南的漢水谷地,自古至今,其地域文化受楚文化影響較深;相反,隴中和寧南黃土丘陵地區倒是與關中、陝北在民俗文化上表現出了較大的一致性。由此可見,三秦文化區的范圍仍應以楚漢之際的雍、塞、翟三國疆域為基本的地域范圍,按現在的行政區劃則包括陝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肅的東部和寧夏的南部。
這一地區,從自然條件、生產方式、文化傳統上都比較相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藍天黃土的自然環境是怎樣孕育了三秦文化呢?三秦文化產生的自然、經濟條件一地的自然經濟環境決定其地域文化的發展。在三秦大地上,具有代表意義的當然是黃土高原。黃土高原的地貌,在地理特點上分為兩類,一種是溝谷地貌,另一種是溝間地地貌。溝谷地貌即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溝間地地貌有三種主要類型:塬、梁、峁。塬是平坦的黃土高地,四周為溝谷環繞,是高原面上受流水侵蝕最小的一種地貌。面積較大的塬有隴東的董志塬、陝北的洛川塬等。董志塬介於涇河支流蒲河與馬蓮河之間,長80公里,寬40公里,不僅面積廣袤,而且黃土沉積達200米,是黃土高原的厚度中心。塬是黃土高原上較適宜於人類生活的地域。梁是長條形的黃土高地,「兩溝夾一梁」是當地人對這種地形的形象說法;峁是孤立的黃土丘。峁和梁通常是互相聯結在一起,間雜溝谷,也被稱為黃土丘陵。梁峁的地形支離破碎,自然環境不利,往往是相當貧困的地區。在黃土高原的南部邊緣,是一個斷陷盆地——渭河谷地,也即號稱「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平原西起寶雞峽——渭河出山口,東到潼關,長360公里,平原主體是寬平的河谷階地,有利於農耕,是三秦大地上最豐饒的地區,也是中華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關中平原和黃土高原的農業發展
關中的農業是在周人遷岐之後逐漸發展起來的。周人最早居住在涇河中游,由於受到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擾,輾轉遷移到岐山下的周原(當時的周原覆蓋今日的鳳翔、岐山、扶風、武功四縣大部與寶雞、眉縣、乾縣、永壽四縣的小部分,現在早已為流水侵蝕成破碎的、小面積的若干個塬)。周人部落善於經營農業,會使用各種農具,這些從《詩經》等文史考證以及出土文物中可以證明。西周時期,每年早春,在鎬京都舉行一個春耕儀式,由周天子親自用青銅鏟鋤土,表示對農耕的尊崇。這一儀式後來被封建社會時期的若干代王朝所沿襲。關中平原雖然土地肥沃,但降水不足。秦漢時期,先後修建了鄭國渠、漕渠、龍首渠、六輔渠、白渠等,形成了一個水利灌溉網,逐步穩定了關中的農業發展基礎。
與關中平原不同,黃土高原的自然條件不太適合農業發展,早先分布著大片的天然草場,有利於畜牧業的發展,一向為北方游牧民族生息的地區,即使是在長期納入中原王朝控制的區域,也不過是發展成半農半牧的地區。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很長時間,但戰亂和屯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逐漸對黃土高原的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地方百姓的生活比中原地區要艱苦許多。在北宋以前,三秦地區一直是中原政權與游牧民族反復爭奪的地區之一,民風以耿直、尚武著稱。北宋以後,關隴地區不再是封建王朝經營的重點,同時也失去了交通中心的地位,使得原本在地域環境上就比較封閉的關隴地區更加封閉,逐漸造就了關隴子民朴實、本分的民風。尤其是黃土高原地區的農民,他們恪守祖規,安於貧窮與落後,生活十分簡朴。保守、落後成為明、清以來三秦文化的主流,但與封閉、保守相對的是,這一地區保存了許多久遠歷史上的和根植於黃土高原上的獨特風俗,反而在現今愈加顯得難能可貴。粗獷、古樸的生活方式
黃土高原地區,長期處於半農半牧,經濟發展緩慢,手工業比較落後。所以,陝北、隴中地區人民的生活一向艱苦,反映在衣物、被褥上以粗布、毛氈為主,非常簡朴。除了簡朴的著裝習慣外,還有衣飾尚白的特點。譬如說,鄉村婚俗里,新娘的頭上要加一塊白手帕作裝飾,這一習俗由來已久。在陝北,男人們用白色的毛巾在頭上紮成英雄結的式樣,也反映了衣飾尚白的特點。一般來講,尚白是游牧民族的習俗。游牧民族以牧羊為業,習慣於羊群的顏色,因而很自然地偏愛白色或淡色。這一點在蒙古族等游牧民族中比較突出,而關隴地區雖然是農業或半農半牧地區,卻深受游牧文化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在他們的血脈里占據更多是游牧民族的成分,一些習俗深深地紮根於日常生活之中。尚白習俗的保留,即是一種表現。如陝北農民稱他們扎的頭巾是「白羊肚毛巾」,也透露出些許微妙的淵源關系。關隴地區人民不僅衣著簡朴,食物相對也比較簡單。日常飯菜多以雜糧為主,蔬菜種類少,而以鹹菜辣椒來佐食。但是關中和陝北、隴東的飲食相互間也存在著明顯差異。關中是小麥產區,食物中小麥的比重較大,陝北、隴東則以玉米、穀子、黍類等為主食。關隴人民喜麵食,常見的有油潑辣子面和漿水面,流行的風味小吃是釀皮子,最有特色的要算是西安的「羊肉泡饃」。但從總體上看,關隴地區的飲食無論是製作還是原料都偏單調,這與當地物產的不豐富有很大關系。一進入三秦地區的陝北和隴東,黃土高坡上標志性的民居即出現了——窯洞。一方面黃土具有很強的直立性,另一方面黃土高原地區缺乏高大的喬木,蓋瓦屋也存在實際的困難,因而窯居是非常合適的選擇。窯洞有三間為一個院落的,也有五間和七間的,冬暖夏涼,農民樂於修鑿。但關隴地區也不是到處都有窯洞,向南海拔降低的地區就不再有窯洞出現了,因為在降水量偏多的南部,窯洞不夠堅固,而且黃土層的厚度也不足。在塬上無黃土坡面可依時,人們居住的是地坑庄式窯洞。在平地上挖一個大坑,然後在坑壁上修窯,將坑底平整後,就成了院落,院中砌一個水池,以儲雨水。這樣的庄戶,遠望不見人煙,走近時,雞鳴犬吠,白叟黃童,別有天地。在高差較大的溝崖上,窯洞依山勢修三、四層,晚上燈火齊明,像城鎮里的樓房一樣。
在高原南緣到渭河谷地的過渡地帶,由於地勢偏低,雨水稍多,窯洞就不太適合了,主要蓋瓦屋。瓦屋有普通的式樣,也有在房子的一邊起屋脊,另一邊順勢延展,成為廈。這種廈就是關中八大怪之一的「房子一邊蓋」。其來歷多半是從黃土高原遷移下來的人們不再能修窯,於是,利用坡面的作為房屋的一堵牆,另一邊建成斜坡式的房屋,沿襲下來,一邊蓋的「廈」演變成當地的一種民居。三秦民風淳樸、高亢,地方的戲劇和民歌也表現出這種民風特點
流行於關隴地區的戲劇,最有地方特色的有秦腔、郿鄠、皮影戲(皮影戲的發源地在陝西)等;民歌以陝北的信天游和隴東的花兒最有代表性。陝北黃土高原上,山連著山,溝接著溝,農夫們趕著牲口走在溝壑里、山樑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見景生情,信口編唱信天游,高亢而悠長的曲調與黃土高坡上勞作的背景顯得非常自然和諧。說起關隴地區的戲曲歌舞,自然少不了各種鼓的舞蹈,尤其是豪邁粗獷的安塞腰鼓。腰鼓的起源,一說是最早駐守長城的戍邊將士,身配腰鼓以激勵鬥志,流傳到民間逐漸演變為慶豐收、兆吉祥的腰鼓舞;另有人認為,古時的牧羊人將樹根挖成筒狀,綳上羊羔皮製成鼓以自娛自樂。總之,腰鼓一經出現,即受歡迎,逐漸發展成一種地方的民間藝術。隴東黃土高原,每年春節,人們將舊的窗花撕去,將新的窗花貼在窗上、門上、窯洞的各個角落,給陋室平添喜慶的氣氛。從事剪紙的一般是婦女,她們自小跟老輩人學剪窗花,代代相傳。隴東偏僻多山,因而保存了一些古樸的民間手藝,剪紙最有代表性,隴東草貼也是一種。草貼是用曠野里信手拈來的草桿、花葉及花籽粘在彩紙上而做出的,既可在平日里供孩子們玩耍,又可在逢年過節時裝飾窯洞。
關隴地區以小麥為主食,常以蒸饃作為節慶食品自用或饋贈親友,久而久之,也就產生了面花製作手藝。面花在關隴地區普遍流行,關中以合陽面花為代表,隴東則以慶陽面花最為有名。三秦地區,或稱關隴地區,其區域內的民間文化生態具有很強的一致性,與外部周邊地區有較大的差異。這種地域文化的形成與這一地區的自然經濟環境、人文背景及歷史上的行政區劃都有很大的關系,因而在這樣一片廣袤的土地上產生出具有一致性的三秦文化,並不是偶然的。

6、三門峽有什麼特點?

三門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河南、山西、陝西三省交界處,是伴隨著黃河第一壩-三門峽水利樞紐的建設而崛起的一座新興城市。相傳大禹治水,使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將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門,三門峽由此得名。三門峽市總面積 10475平方千米(根據民政部《簡冊·2006版》)/10309平方千米,總人口227.48萬人(2005年底)(根據《三門峽市行政區劃簡冊》)。自然資源目前已發現的礦藏達66種,占河南省已發現礦種的60%。已探明儲量的有50種,其中保有儲量居全省前3位的有31種,是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貴金屬、有色金屬及能源礦產基地,潛在經濟價值達2700億元。黃(金)、白(鋁)、黑(煤)是該市三大優勢礦產資源,黃金儲量、產量均為全國第二;鋁礬土總儲量達1.3億噸,是國內外專家公認的全國最好的高鋁耐火原料基地;原煤儲量達26.9億噸。三門峽西的溫塘溫泉日排水量達6000噸,水溫高達62℃,內含42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靈寶是我國六大蘋果出口基地之一,蘋果年產量已達到6億公斤;靈寶的大棗,盧氏的木耳、猴頭、香菇、板栗、獼猴桃,澠池的仰韶杏和牛心柿餅等在全國都極負盛名。盧氏山區還有「天然中葯庫」之稱。三門峽煙葉是我國各大煙廠搶手的優質卷煙原料,有「代雲煙」美譽。歷史文化地處黃河流域的三門峽市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成為華夏浩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歷史文化對於推進歷史的前進乃至當今社會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及其深遠的影響。仰韶文化、虢國文化及由老子《道德經》衍化而來的道家、道教文化便是這諸多歷史文化的典型代表。 1921年,首先發現於澠池縣仰韶村而命名的仰韶文化是遠古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分布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展示了中國母系氏族社會由盛到衰的時期,表面繪制有圖案的彩陶是其重要特徵之一。1961年3月4日,仰韶村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底,全國共發現仰韶文化遺址5000餘處,其中三門峽市約有200處。2001年,仰韶村遺址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西周時期重要姬姓封國之一虢國對西周歷史與文化的影響廣泛而深刻。20世紀50年代,中央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在三門峽市上村嶺考古發現虢國墓地,並首次對其進行大規模發掘。90年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門峽市考古隊聯合對虢國墓地進行第二次大規模發掘。其中,1990年發掘的M2001虢季墓、1991年發掘的M2009虢仲墓分別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1996年,虢國墓地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先後兩次發掘出土的大量文物是三門峽地區數千年文化的積累和結晶,為虢國歷史與文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國內歷史學界和考古學界掀起了研究虢國文化的熱潮。2000年,李家窯遺址被證實為虢國都邑上陽城的所在地,不僅將三門峽的城市歷史上溯到3000年前,而且給虢國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史料,使虢國文化研究達到了高潮。 東周時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晚年在函谷關(三門峽市靈寶市境內)著就的《道德經》奠定了中國道家、道教的基礎,其影響滲透到了中國社會意識形態的各個方面,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道德經》內容涉及哲學、經濟、軍事、養生、倫理、藝術等方面。繼老子後學者,戰國初期,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思想。隨著社會前進,老子思想被後來學者不斷豐富、完善,至漢初形成道家學派。東漢後隨著道教的形成,老子被奉為道教的教祖,《道德經》被奉為道教的主要經典之一。道家哲學成為道教的思想淵源之一。《道德經》自問世後,研究者甚多。80年代後,國內外又興起一股「老子熱」,外國人稱老子的《道德經》是「東方智慧的結晶」。在西方除《聖經》之外,《道德經》譯本最多,影響最大。 此外還有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在靈寶荊山鑄鼎祭天、奠定政權;達摩祖師捨身求法,空相寺作為佛祖圓寂地香火傳世;中國古代四大迴音建築之一的寶輪寺塔昭示著三門峽悠久燦爛的古代文明。三門峽大壩作為銘記新中國根治黃河水害豐功偉績的豐碑更將彪炳史冊。紫氣東來、白馬非馬、唇亡齒寒、完璧歸趙、秦趙會盟等歷史典故就發生在這里。還有大禹、張儀、劉邦、李世民、武則天、杜甫、韓愈、司馬光、上官儀、上官婉兒等歷史人物曾在這里留下足跡、墨跡和詩篇。目前,全市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25處,市級21處,館藏文物7萬余件。 2002年,三門峽就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列為「21世紀城市規劃、管理與發展」援華項目,這也是我國北方唯一一個被列入該項目的城市。 每年入冬以後到次年初春這段風寒雪飄的季節,三門峽這座美麗的城市總會迎來她相知的朋友-----白天鵝。 在三門峽庫區廣闊明澈、碧波盪漾的湖面上,成千上萬只白天鵝自由自在地飛翔、飄游、嬉水、覓食,安詳地休養生息。這些聖潔的仙鳥,或飛、或游、或走、或卧、千姿百態,構成一副副動人的畫面,成為三門峽一道亮麗的景觀,招引四方遊人爭相觀賞,絡繹不絕。 據研究人員考證,這群白天鵝來自西伯利亞,她們之所以每年如期來到三門峽越冬,是因為三門峽山川秀麗,湖面廣闊,水肥草美,食物充足,廣大人民群眾在市委、市政府的倡導下,樹立了良好的保護生態的意識,並採取了得力的保護鳥類的措施,創造了人與鳥和諧相處的優越環境。 三門峽也因此有了「天鵝城」的美譽。

7、柿餅哪裡產的最好

柿餅產的最好的有桂林恭城:月柿、湖北羅田:甜柿、河南澠池縣:牛心柿。

1、桂林恭城:月柿

桂林恭城月柿是廣西瑤族的特產,月柿還被評為「農遺良品」中的十大佳品之一。在被製作成柿餅的時,有柿霜的出現,顏色跟月亮比較相似,銀亮呈白色,故稱為「月柿」。吃起來的時候感覺果肉比較清甜,可口,柿餅吃起來勁道有力,彈嫩絲滑。

2、湖北羅田:甜柿

羅田柿產於中國很多地方,以湖北羅田縣種植較多,也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特點是就甜但是不澀,在秋天成熟之後,不需要任何加工就能直接吃。羅田柿個頭比較大,果皮薄,里邊籽比較少,方便直接使用,吃起來也是甘甜可口,汁多肉多,咬上一口真是非常好吃。

3、河南澠池縣:牛心柿

河南澠池縣北邊接鄰黃河,澠池縣內只要以丘陵為主,這里的柿樹也被評為全國優良果樹品種。讓人很是驚嘆牛心柿個頭大,一般的都有半斤重,柿子核比較少,形狀比較像「牛心」,所以才被叫做牛心柿。熟透了摘下來,若直接入嘴味道甘甜,做成柿餅之後再吃軟糯可口。

柿餅

是柿子作成的餅狀食品,是中國著名的傳統小吃。柿餅風干後表面呈現白色物質為柿霜,主要成分果糖,由於柿餅為乾果類果脯,天然曬制而成,水分的蒸發,溶於水中的果糖在此過程中析出,形成柿霜。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