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韋的小吃
1、室韋——具有現代氣息的邊陲小鎮
室韋又叫吉拉林,地處祖國北部邊陲,它依山傍水,鑲嵌在大興安嶺北麓、額爾古納河畔,與俄羅斯小鎮奧羅奇僅一河之隔,是具有現代氣息的邊陲小鎮。
室韋 歷史 悠久,是蒙古族發祥地,早在隋唐時期,蒙古室韋部落就在這里過著游牧生活。現保存有大小城遺址10餘座,有較深的蒙古族尋根、祭拜、觀光、考察等 歷史 文化內涵和底蘊。藍天、綠草、白樺林、神秘的瑪瑙草原,時緩時急的河水滋潤著這片美麗的土地,溫暖的木刻楞房子里住著勤勞善良的人們。這里大部分仍保留著較為完好的俄羅斯文化和生活習俗,不出國門,就可以領略到異國風情。
小鎮風光
室韋小鎮現居住著1800多口人,其中華俄後裔佔一半以上。小鎮居民多數是農牧場職工,他們飼養奶牛、種植蔬菜。勞動之餘聚在一起,和著手風琴跳起歡快的俄羅斯民間舞蹈。華俄後裔家庭有著傳統的清潔衛生習慣,院落、居室整潔明亮,牆壁潔白光滑。
小鎮的建築多是獨立的「木刻楞」,白樺木圈成的院落,院前院後碼著整齊的樺木拌子,風光獨特而又有魅力。古老的驛道從遠方延伸而來,額爾古納河從鎮邊流過,不少人在臨河而釣,享受自然清新的意境。俄國小鎮奧洛契隔河相望,可欣賞對岸異國風光。鎮郊綠草如茵,繁花似錦,令人悅目清心。
室韋口岸
室韋口岸位於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中游東端,在室韋鎮的西南0.5千米處,中俄友誼橋飛架兩岸。該橋由中俄兩國政府共同出資建設,全長310米,寬5米左右。大橋上有鐵柵欄,沒有通關車輛時緊鎖著。有通關車輛過橋時,邊防戰士會打開鐵柵欄,讓車輛通過。站在大橋上,可以很清楚地看見對岸的俄羅斯奧洛契口岸。大橋下是便是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隨著 旅遊 開發,現在河上有了 旅遊 船隻可乘坐。
游覽攻略
巴斯克節: 每年4月末或5月初,居住在這里的人們都會歡度「巴斯克」節(即耶穌「復活節」),這也是他們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遊客可以和當地人一起拉著手風琴唱起歡快的歌曲,跳起俄羅斯舞蹈,直到盡興。
俄羅斯民族家庭游: 深受 旅遊 者的歡迎,在這里你可以吃到正宗的列巴,主人還會熱情地教你同他們一起做列巴,吃到主人自己腌制的俄羅斯酸黃瓜、魚子醬、自釀的紅豆酒,洗俄羅斯式桑拿,真正體驗俄羅斯傳統的家庭生活。
蒸汽浴: 室韋當地居民酷愛洗蒸汽浴,幾塊特殊的石塊放在鍋里,加熱後潑上水可產生蒸汽,然後用樺樹條擦洗身體,遊客不妨體驗一下。
攝影: 室韋充滿異國文化氛圍,是絕佳的攝影采風之地。中俄邊境界河額爾古納河和兩岸濕地是重要的攝影題材,此外,這里的晨曦、黃昏、牛羊駿馬等也不要錯過。
貼士:
位置:呼倫貝爾額爾古納市。
美食 :室韋有列巴、野果醬、俄羅斯酸黃瓜、魚子醬等自製的風味小吃,鮮香味美,值得一嘗。
住宿:除飯店外,還有牧場招待所、俄式木楞房等可供遊客住宿。房內裝飾融中俄特點獨具風格,其中冬妮婭俄羅斯民族之家頗有名氣。
交通:到達室韋一般需要先到海拉爾或者莫爾道嘎這兩個地方轉車,可以乘坐 旅遊 客車,也可以包車前往,遊客可視具體情況而定:
1.從海拉爾 汽車 站乘坐發往額爾古納(當地通常只說拉布大林)的班車,到達額爾古納後轉乘到達室韋的班車,每天一班,早上9:30發車。
2.從莫爾道嘎乘坐直達室韋的班車,15:00發車,車程約2個小時,票價30元。
3.從海拉爾包車到室韋大約4小時車程,沿途風光無限。
2、蒙古族的民居、飲食、服飾、節慶活動
蒙古族服飾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蒙古族平時喜歡穿布料衣服,逢年過節或喜慶一般都穿織錦鑲邊的綢緞衣服。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分,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製成。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幫等處都有精美的圖案。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 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餡餅等。民間還有:稀奶油,蒙古族常備奶製品;奶皮子;煺毛整羊宴,是蒙古族傳統宴客菜,祭祀活動時也常用;熟烤羊,內蒙鄂爾多斯地區風味菜餚;白菜羊肉卷;新蘇餅,蒙古族民間傳統糕點;烘乾大米飯,蒙古族風味小吃,有飲奶茶的習慣,馬奶酒,奶酒扒肉。 「蒙古包」是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是「家」、「屋」的意思。古時候稱蒙古包為「穹廬」、「氈帳」或「氈房」等。 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納10幾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一個畫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將「哈納」(用2.5米長的柳條交叉編結而成)架好,再架上頂部的「烏尼」(長約3.2米的柳條棍),將「哈納」和「烏尼」按圓形銜接在一起綁架好,然後搭上毛氈,用毛繩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戶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戶了
3、外觀真的帥,雷神之錘大燈,風暴戰斧尾燈,這就是沃爾沃XC60
外觀真的帥,雷神之錘大燈,風暴戰斧尾燈,遠遠的就能分辨出來。XC60相對於XC90來說更運動點,從側面看有點往前沖的姿態,比例更協調,美!
室韋全稱為蒙兀室韋蘇木,位於呼倫貝爾額爾古納市境內,是內蒙古自治區現行最北部的鄉之一,也是蒙古族的發源地。這里地處北疆,風景優美,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從它身邊流過,河對岸坐落著靜謐的俄羅斯小鎮奧洛契。
室韋居民很多都是中國人和俄羅斯人的後裔,他們大部分仍保留著較為完好的俄羅斯文化和生活習俗,不出國門,你就可以領略到俄羅斯的異國風情。當地人擅長放牧、狩獵、捕魚、種麥和種植蔬菜。列巴、野果醬、格格列大、格斜立是他們自製的風味小吃。住的是俄羅斯人典型的住房,全部用圓木對接而成的「木刻楞」。
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室韋臨江沿河段是與俄羅斯接壤的邊境線,僅隔了一條界河,我們坐船遊玩以後,決定在室韋吃了飯再去臨江屯。吃飯的地方在市中心,因為過了飯點,人不多,老闆的老媽給我們做的帶俄羅斯風味的飯菜,味道還真不錯,大骨和雞蛋都吃完了,小菜就有點吃不慣。
在這里可以看到千姿百態的風景,特別是室韋的河對面就是俄羅斯,每天界河上的游輪絡繹不絕,人來人往,是個好地方是個美麗的地方。
4、內蒙古有什麼風俗習慣
1、草原上春節的高潮,附近的牧民們都要相互喝茶,然後人們扶老攜幼聚集在年長者的家裡,進行除夕「乃日」 (宴會)或家人聚集在一起看電視節目。接著牧人們要到邀請自己的每家去作客,有時因戶多,宴會往往通宵達旦;
2、除夕時,牧民家家都要擺放「花盤」即將點心、奶食、糖果等整齊地擺放在一個大盤子里,擺放的形式大部分呈圓柱體,也有方形的,每層一種,很有規則。這一習俗,不僅在牧民家中一直保留,而且在城市的蒙古族家中,也沿襲著這傳統 ;
3、駕(乘)車在草原上游覽或到牧民家訪問做客,汽車行駛中路遇畜群,要早鳴笛,以使畜群早些避開,否則車輛猛然驚畜,牲畜急跑會掉膘。
如果在草原上遇見畜群,汽車和行人要繞道走,不要從畜群中穿過,否則會被認為是對畜主的不尊重。到牧民家時要看看蒙古包附近是否栓著馬,不要貿然駛入,免得馬驚掙斷韁繩跑失;
4、進包要從火爐左側走,坐在蒙古包的西側或北側,東側是主人起居處,盡量不坐。入座時不要擋住北面哈那上掛著的佛像。進包後可席地而坐,不必脫鞋,但不可坐在門檻上;
5、在牧民家或在旅遊點,主人或服務小姐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主人或服務小姐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要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即刻會明白賓客的用意;
6、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他們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穀之結晶,拿出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草原牧民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
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敬酒歌,客人若是推推讓讓、拉拉扯扯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瞧不起主人、不願以誠相待。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酒後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
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要是你前頭的人都不得不喝下這碗酒,那你也非得喝下不可,這時最好方法是多給天、地、火神敬獻一點。)
7、尊老慈幼蒙古人長幼有序,敬老慈幼。到牧民家做客,見到老人要問安。不在老人面前通過,不坐其上位,未經允許不要與老人並排而坐。
稱呼老人要稱"您",不許以"你"相稱或直呼其名。見到牧民孩子不要大聲斥責,更不能打罵。不要當著家人的面說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對孩子和善、親切,被認為是對家長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