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紀念禮品 » 聖彼得堡小吃

聖彼得堡小吃

發布時間: 2023-02-15 16:16:23

1、西行漫記

「旅行真正的快樂不在於目的地,而在於它的過程。遇見不同的人,遭遇到奇奇怪怪的事,克服種種的困難,聽聽不同的語言,在我都是很大的快樂。雖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更何況世界不止是一沙一花,世界是多少多少奇妙的現象累積起來的。」不記得從哪裡看到過這段話,它卻真實地寫照了我的心聲,另外就是你和一個地方的機緣到了。2017年7月里的13天,我有緣和一個地方相聚,這個地方就是青海的東北部和甘肅的西北部。

行程筆記

7月11日晚,我獨自一人從天津登上開往西寧的卧鋪火車,一路向西,穿過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太行山,次日沿著內蒙古的陰山山脈和戈壁灘,向南在烏海越過黃河,後過寧夏石嘴山、銀川和青銅峽市又恢復向西,最終到達了坐落在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的青海省首府 西寧 市(海拔2261米)。雖是7月13日的清早,陽光卻已經很強烈和刺眼了。

入住酒店後,利用短暫的休整時間參觀了一下青海省博物館,對青海有了一些概括性的了解,中午與20來名團友集合,坐上將搭載我們整整九天的大巴,開始了這次的正式旅程。

下午我們參觀了位於西寧市郊西南湟中縣的藏傳佛教重要寺廟、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1357-1419,班禪和達賴的師傅)的誕生地 塔爾寺 。塔爾寺本身的壯觀和酥油花的精美自不必提,只可惜沒有看到喇嘛辯經,在遊客中心感覺太過商業化,賣綠松石、瑪瑙等,聽說也受到了喇嘛們的抗議。藏族導游說藏族人認為生死前面沒有富貴,生命永遠是車輪,掙的錢要拿去修寺廟、修來世,不像現在的漢人用來享受和炫耀。他們的磕頭是用心去磕,合十後先在腦嘴心前面的三個部位觸碰,然後下跪磕長頭,一直磕到拉薩的布達拉宮。如果途中累死了,家人會把她/她的牙帶到拉薩的牙塔,會帶來巨大的福報。晚上大家自由活動,吃到了領隊推薦的退骨氂牛肉。雨後我們走到了一個很高大現代的大清真寺,還有漂亮的雙彩虹!

第二天在藍天白雲下,游覽國內第一大內陸湖 青海湖 (平均海拔3196米),平靜湛藍的湖水、大片大片黃澄澄的油菜花田和駿馬與氂牛編織成一幅幅如夢的畫面,怪不得被美譽為「地球上的一滴眼淚」。在湖中看到了據說世界獨一無二的青海湖湟魚,記得同火車的一位當地阿姨跟我提起過,說此魚是無鱗的,每年長一點點,味道卻非常鮮美,可惜國家出於保護不允許捕撈和品嘗。

晚上回到西寧,在一條叫做宏覺寺的街上,吃到一對回民老夫婦賣的羊肉串(1.5角一串),特別好吃,現在想起來還要咽一下口水。晚上到當地著名小吃街莫家街品嘗了本地香瓜,釀皮,甜培,乘公交兩站到東關的清真大寺去參觀。

大寺的夜景的燈光美輪美奐,趕上21:40做宵禮(每天要做禮拜五次!),男性的老老少少從四面八方涌來,女性帶著孩子在殿外也鋪個墊子叩拜,很是壯觀。藏人有布達拉,他們有麥加,漢人有什麼呢?我們的信仰停留在了那些將近千年的石窟么?因為虔誠的信仰逐漸消失了,石窟也就漸漸被人遺忘了。。。

旅行第三日我們離開西寧,向西北的祁連山行進,一路上的山川、草原和時不時突然出現的一大片棉花團似的羊群給了我很多驚喜,到達 門源萬畝油菜花田時 連續三天暴曬導致的後背皮膚紅癢讓我覺得有些難挨,好在有同游旅伴中的星盤大師閃耀登場以及堵車路上的意外西瓜盛宴。出來後在景區附近買了一些蜂蜜,賣家是當地淳樸的農民,他見我喜歡,忙讓他的老伴幫他找出一張薄薄的格子紙,在上面認真地寫下自己的名字和聯系電話,邊寫邊說以後可以跟他預訂,他能郵寄給我,我邊感謝他心裡卻有些心疼,在現在這個微信普及的時代,那張薄薄的紙可能我明天就會弄丟了(回到家我發現紙雖依然在,但已經在長途的顛簸中還是幾乎揉碎了)。

第四天 卓爾山 (藏語名「宗姆瑪釉瑪「,意為美麗的紅潤皇後)的絕美風景和復原的西夏烽火台令人流連忘返,號稱東方小瑞士,但個人認為比瑞士更美,因為除了近處的丘陵般的草甸、滿山的鮮花、遠處與之遙遙相望的雪山阿咪東索,還有瑞士所沒有的紅色丹霞地貌!戴上昨天在門源從一位藏族小姑娘那裡買的鮮花編的花環,品嘗在商店買的當地飲料紅景天(沒有高反,就是為了嘗嘗),留下自己對這片土地的記憶。

BTW,這位保安大叔會不會是黨項人的後裔呢?瞧!是不是與這位西夏士兵的塑像有種莫名的神似?

同一天里繼續沿著1700年前東晉時期西行求法第一僧人法顯的路線,從一個叫做 扁都口 的地方翻越了平均海拔3169米的美麗的天然大草場祁連山,告別青海省,進入了甘肅省。後來看紀錄片《河西走廊》時了解到,隋煬帝楊廣在公元609年西征吐谷渾後登焉支山封禪、並在張掖召開「第一屆萬國博覽會」(接見高昌王及西域二十七國使節和商人)時也是取道此路,沒料想竟遭遇到一股極寒天氣,姐姐竟然都給凍死了,真是無語啊!到達河西走廊的重要城市 張掖 ,張掖古稱甘州,甘肅的甘字即取自「甘州」,漢武帝時為表達「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氣概改名張掖;而古名「肅州」的城市是酒泉,相傳是為了紀念霍去病將漢武帝賜的御酒倒進泉水以便與眾將士分享而改名的。進入了甘肅後,看到了更多的漢人民居和莊稼地,領隊說離開青海,清風徐徐、曬而不悶日子的到頭了,接下來將是既曬又熱。對了,路上有一個很古老的城牆一閃而過,特別有滄桑感,從地圖一查竟然真是一個千年古城的遺址,叫做天羅城,具體朝代地圖上沒有寫,要是能停車一看就好了,哪怕是半個小時。。。

當天下午我們便拜訪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郭瑀等河西儒學名士在深山中閉關潛心治學的 馬蹄寺 地區,而馬蹄寺最著名的千佛洞和三十三天石窟的內外美景以及我們的裕固族導游對這個全國只有一萬多人口的少數民族的介紹都令我們耳目一新。唯一讓我心裡很不是滋味的是那些飽含著先人信仰而製作的佛造像合十的手中都被遊客塞滿了人民幣,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如果那些造像能動的話,我相信他們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抖掉那些錢,然後去洗手!在距離馬蹄寺20公里的地方是同樣極具藝術價值的距今1600年的金塔寺石窟(建於北涼,中國獨一無二的高肉飛天),但由於近幾個月在附近的原始森林有野熊出沒,不得接待遊人,實為此行的一個遺憾。

在張掖的市區遇到了對我來說此行的最大亮點之一 張掖大佛寺 ,原因是其主殿的大部分建築竟是西夏的原作,出奇的大氣和古樸,並據考是忽必烈的誕生地。大佛殿裡面的卧佛是亞洲最大卧佛,34米長。佛頭內曾有藏經,身體為三層木框架,大佛內部中空,戰亂時人可進入避禍。側面的降龍羅漢沒有身上纏著龍,而是用眼神盯著夾角牆上懸塑的龍,龍的背景海浪是用壁畫表現的,且海中另藏一龍,目視羅漢,全國僅山西的公主寺與此相類似。背後壁畫是西遊記故事,而不知為何張掖人認為自己是豬八戒的故鄉。寺中還有一白塔,是覆缽塔印度樣式,下面有四個小塔,和北京動物園北門的五塔寺如出一轍,據說在敦煌壁畫上也有此塔的形象出現。

下午游覽的 七彩丹霞地質公園 從地貌上讓我豐富了自己地理上的見識,只是由於不是最佳的參觀時間,顏色還是帶著墨鏡看更好看些,據說是日出和日落以及雨後顏色非常鮮艷奪目。還有就是太、太、太曬了!真想把「一寸光陰一寸金」改為「一寸樹蔭一寸金」,但樹蔭也是沒有的!令人高興的是竟然有賣明信片的,於是在烈日下站著寫好了我的此行第一張明信片,但從此便石沉大海,不得不說事事無常。

晚上入住嘉峪關市區的酒店,驚喜的發現每個房間都有一個獨立的陽台。傍晚後的太陽不再強烈,洗好衣服後搬個柔軟的沙發椅坐在陽台上,從九樓的高度把整個城市的景色盡收眼底。椅背上和門框上掛滿了衣服,隨著風飄來飄去,打開藍牙音響,連接上自己最喜歡的手機歌單。把筆記本放在大腿上,用指間敲打鍵盤記下今天的旅程見聞,無比愜意。這時同屋的旅伴也從夜市考察回來,於是我打開了在青海湖邊買的青稞酒,配上她剛剛在嘉峪關夜市買的毛豆和果仁,對飲歡談,無比放鬆,確是長途旅行中的一大樂事啊!

第六天的早上來到了一個相對小眾的景點,就是坐落在嘉峪關市郊新城區的幾個足球場大的戈壁灘上,有一千四百餘座 魏晉墓群 ,雖然國家曾打開過其十餘座,但出於保護的原因又重新回填了大部分,目前對外開放的只有一座,是一對當地漢族士大夫夫婦的合葬墓。在距離地面十幾米深處幽暗的墓室,打開冷光手電筒,欣賞古人在墓砌磚上彩繪的壁畫,真可謂一個千年前的地下畫廊,一幅幅色彩絢爛、栩栩如生的壁畫把當時墓主人和僕人的生活場景鮮活地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如同一張張彩色老照片甚至連環畫。壁畫的場景包含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舉個例子:有兩塊壁畫磚是主人宴請賓客前屠戶殺豬的情境,被屠戶按在凳子上的豬的身軀在第一塊磚的壁畫里還是肥碩飽滿的,第二塊磚上的畫里身體就縮小了很多,凳子下有一個接血的小盆,可憐的豬的眼睛也是留著血的。還有幾塊壁畫磚上畫的男主人坐著床榻上招待客人的故事;對面的牆壁上還有女主人在對鏡梳妝,男主人乘車馬出行的儀仗,牽駱駝的胡人、採桑和耕地的農人、烤羊肉串的僕人等等。這類畫像磚中最有名的莫過於那個沒有畫嘴部的郵驛圖了,現在中國郵政的標志。但不是這座墓里出土的,而是另一位東漢時期的張將軍墓,而那塊磚的原件在哪裡我不清楚,因為後來在蘭州的甘肅省博物館里看到的是一個復製品。

當日又從魏晉又穿越到了明朝,來到明長城最西端的 嘉峪關 及其向南延伸的第一座烽火台(「長城第一墩「),贊嘆河西工匠的精湛工藝和戍衛邊關的將士及其家人的不易,那個」擊石燕鳴「的傳說便代表了家人對將士平安歸來的期盼,而古老戲台上八卦的白色部分卻被畫匠故意用紅色代替了正說明了「古來征戰幾人還」的殘酷現實。在走出嘉峪關時看到一個模仿古代辦理「通關文牒」的攤位很感興趣,順便學習了「關照」一次的來歷,原來就是簽證的雛形啊。出了關門(用導游的話說「古代就是出國了」),看到一隊駱駝趴在那裡,遠方戈壁灘的荒涼,天邊的盡頭似有一座很簡易的亭子,真有點李叔同的《送別》的意境呢。趁大夥忙著蹦跳照相之際,不知哪裡來的興致去玩了一輪射箭,十支雖然都沒有射中靶子,但是依然心裡美美的。

晚上我們住瓜州,在入住酒店前巧遇到了一群法國人,一問才知道他們都是一個絲綢之路拉力賽的技術工作人員,組織方好像是中國和俄羅斯的政府。托領隊和導游的福,嘗到了新鮮的大枸杞,快趕上小西紅柿了,非常美味!這個季節絲路上的瓜果確實好吃,而且好便宜,比如一個超級大的西瓜才4元錢,還有蜜瓜,特別甜。

旅程不知不覺將進入最後三天了,但幸運的是,平時氣溫可能高達40度的河西走廊竟然開啟了陰天模式,甚至時不時會下一陣雨,於是我每天在出發前都在熱水瓶灌滿一壺熱水,必要時暖和身子。精彩繼續,不經意中進入高潮:

倒數第三天我們參觀了位於瓜州地區的、與敦煌莫高窟同時期且齊名的 榆林窟 ,一路上看不到別的車,河谷非常靜謐,充滿了神秘感,還路過了一個紅西軍紀念館,最終到達,整個景區卻幾乎還是我們一輛大巴車。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7個普通窟和1個特窟,即第3號窟,著名的西夏繪制的文殊變和普賢變,水平超過唐代,屬於西夏皇家畫風,藏密、漢密、道教等都匯集於此。壁畫中有西夏國王、百官、宮女,尼泊爾的舞者,界圖的形式似建築圖紙般寫實。最精美的那兩幅文殊變和普賢變。左邊的普賢菩薩是女人形象,騎在獅子上,身後的道場是四季聘婷的峨眉山,畫中其他的人物的眼神從下向上相反射,彷彿串聯起了整個故事。畫面中只露背影的三個人,似趕路去朝拜,又讓我想到了人生之路。一個角落裡出現的唐僧和一個猴臉徒弟向觀音虔誠行禮的形象,竟然比西遊記的成書時間早300多年。。。右邊是化為男身的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背後是五台山的陽剛之美。西夏人每一筆畫的很細,可見其完美主義傾向。

從裡面出來後,對我開始對西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和王朝,從張掖大佛寺到榆林窟第3窟,為什麼它可以創造出這么優秀的藝術作品,而在歷史上又一度消失得無影無蹤?直到20世紀初俄羅斯人在黑水城發現並盜走了萬件珍寶,至今存放在聖彼得堡的冬宮,她們又將會是何等的精美?還有在北京居庸關第一次見到的神秘的西夏文字、被德國飛行員一九三幾年在空中誤以為白蟻堆或外星人作品的西夏王陵,。。。。。。

看過金鐵木的紀錄片《玄奘之路》的人可能都對下面個片段印象,玄奘曾經因為沒有官方的允許不得不在瓜州駐留了進一個月,邊講經邊尋找繼續西行的機會,直到在這里遇到了為他引路的胡人石磐陀。而這個瓜州並不是今天的瓜州,而是古瓜州—與榆林窟不遠的 鎖陽城遺址 ,一片荒蕪的廢墟和殘垣。在這個曾經在唐代非常繁盛,而因為明清時期人工河水改道而逐漸荒蕪變為「廢城」,幾乎一切掩埋在了大地之下。站在西南角樓的平台上看到曾經的CBD,我跟團友開玩笑說這也有可能是1000年後大褲衩附近的樣子哦,心中卻覺得也許真的有此可能呢。。。滄海桑田,城市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瞬間,每個人的人生就更是了,到底有什麼會永恆呢?走到玄奘曾經講經的塔爾寺遺址,竟然遇到了下雨,是這種極旱地區很少有的天氣,否則鎖陽城也不可能保留下來的啊。想像一下千年前端坐在這里虔誠地聽玄奘講經的場景,令人震撼的同時又不禁唏噓萬分。

晚上到達敦煌,欣賞了構思和品味超級一流的大型室內情景劇 《又見敦煌》 ,是個人覺得比在拉斯維加斯看到的KA show舞台效果更棒、歷史底蘊更深厚!從一看開場就感動的眼眶濕潤了,把敦煌的不同時代的人匯集在一個舞台上,點名一樣的串起來他們的故事,太有情懷了!菩薩對王道士說「孩子,我原諒你」的一刻,淚點爆發,眼前浮現的卻不僅僅是從敦煌離開國家的塑像和壁畫們,還有那些像河北易縣三彩羅漢一樣的所有境外文物,在賓大看到的「他」,想起在巴黎看到的「她」,在西雅圖和紐約看到的「它們」,想起他們和它們那所有凝望故鄉的眼神,他們都會原諒我們這些子孫了嗎?如果一個民族看不起和漠視自己的文化,最後的結果就是失去,不要把外國人拿來當替罪羊,問題的根源在於自己。如果王道士找縣政府後得到了重視,會有後面的悲劇嗎?圓明園真的是被英法聯軍的火直接燒成了今天的樣子嗎?又有多少東西是文革浩劫毀掉的?。。。。。。今天我們的民眾在旅遊時有幾個是為了體會老祖宗的精神和信仰呢,還是更多是走馬觀花、到此一游而已?村落里還有多少古建在我們這些子孫的漠視中漸漸的坍塌呢?城市裡有多少青年人喜愛去博物館呢?。。。。。。最後那首黃綺珊的《千年一瞬間》,歌詞富有內涵,隋朝過去了,唐朝過去了,元朝過去了,明朝過去了,清朝過去了,那些人物和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思念、他們的悲喜都過去了,那些朝代也都過去了,對於歷史的長河來說,什麼不是轉瞬間灰飛煙滅?何必太在意!還是Carpe Diem(活在當下)吧。。。

倒數第二天驅車距離敦煌180公里的 雅丹魔鬼城 ,主要是壯年的風城地貌,長年被水和風侵蝕而成的,形成不規則而形態各異的柱體,非常壯觀。43萬年前古羅布泊曾是綠洲,現在這里別說沒有居民,就連動植物都罕見,年降水量40毫米,蒸發是降雨的60倍, 六七月份溫度可達60-70度。導游提醒我們也不要吃這里的東西,因為都是從180公里以外的地方運來的,能新鮮么?神奇的是,我們剛離開就聽說那裡颳起了大風沙,真是幸運躲過一劫,不知道遇到的人有沒有聽到「魔鬼般的風聲」。在這個飛鳥罕至的地方,對我來說又一次深切地體驗到了歷史中在絲路上往來商旅和僧人的艱辛(強烈日照、乾旱、飲水、風沙等),聽說走到這里離羅布泊不遠了。。。

之後我們來到漢代長城的遺址 玉門關 ,瓮城很壯觀,沿著「絲綢古道「走到在原來烽燧上搭建的木板平台,遠望古疏勒河和一片小綠洲、看不大清楚的漢長城和別人看見了我沒看到的野駱駝群,若有若無的感覺也不錯。

傍晚游著名的 鳴沙山和月牙泉 ,像絲路的商旅一樣騎上駱駝跟著大隊晃悠,伴著駝鈴聲一條線似翻越了鳴沙山。對駱駝增加了好感,發現它的腿雖細,但腳好大,每走出的一步優雅而穩重,雖不快,卻可以令人信賴。而且,它是真真正正的中西文化之舟啊,在外企多年工作的我是不是應該把它做為崇拜動物啊,呵呵!赤著腳踩著沙子登上鳴沙山頂,俯瞰月牙泉。沙子很松軟,不沾腳,下來後褲腿也都是干凈的,真是片神奇的土地!頭頂上不時有游樂觀景的直升機和滑翔傘飛過,可惜時間已經來不及體驗,好羨慕同伴的英明抉擇。晚上回到敦煌,和幾位旅伴到沙州夜市品嘗了莫高窟紅酒,並在一個不顯眼的書店買了好幾本關於敦煌的書。

2、俄羅斯的著名城市和小吃,要英語的,

莫斯科(Moscow)、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
新西伯利亞(Novosibirsk)、葉卡捷琳堡(Yekaterinburg)
下諾夫哥羅德(Nizhny
Novgorod)、喀山(Kazan)、鄂木斯克(Omsk)等。
關於許多紛繁的小吃則不確定名錄和英文名
而在俄羅斯日常飲食中,湯應該是佔了很重的地位,另魚子醬(Caviar)也為「名點」。
冷湯(Cold
Soup):Okroshka、kvass、Tyurya等
熱湯(Hot
Soup):Shchi、Ukha、Rassolnik、Solyanka、Borscht等等。

3、關於簋街小吃

簋街的小龍蝦復現在差不多都在3塊左右制..看不同的店價格也不同~~~小龍蝦都過時了~怪辣的也沒什麼好吃的~

現在要是去簋街的話我比較喜歡去吃烤魚..仔仔烤魚就很好吃,開了好幾家分店了都~~

然後有一家麻辣香鍋很好吃~忘了叫什麼了反正是大街中間的部分路左邊~好像是什麼山城~金山城吧好象~

然後到簋街一定要去麻辣誘惑!這是北京所有麻辣誘惑裡面最好吃的一家~氛圍很好..

還有一家鮮族燒烤,我覺得一般,但是同學都喜歡上這家吃,很便宜~也挺正宗的..

還有一家叫聖彼得堡的西餐廳~上回去吃了一次,天啊~~歐洲帥哥們嘩嘩地往裡進啊!!都忘了自己是去吃飯還是去犯花痴了~~~而且紅菜湯很好喝..

4、俄羅斯特色小吃有哪些

俄式菜特點油較大:由於俄羅斯氣候寒冷,人們需要補充較多的熱量,俄式菜回一般用油比較多,多數湯答菜上都有浮油。
口味濃厚:俄式菜口味濃厚,而且酸、甜、咸、辣俱全,喜歡吃大蒜、蔥頭。講究小吃:俄式小吃是指各種冷盤,其特點是生鮮、味酸咸,如魚仔醬、酸黃瓜、冷酸魚等。典型的俄式菜:魚仔醬、
莫斯科紅菜湯、紅燴牛肉、黃油燜雞等。
我們去年跟眾信去的俄羅斯,覺得味道一般般,不是特別的難以接受,總體來說和一般西餐沒什麼區別。當然了,當地也有麥當勞,但量似乎比國內大一些。莫斯科和聖彼得堡有一種煎餅店,味道不錯。

5、地理題目

俄羅斯的飲食狀況:盡管俄羅斯人對吃不像中國人那麼講究,食物品種也比較少,不過他們也有獨具風味的美食。著名的魚子醬就是其中之一。紅魚子是用新鮮的大馬哈魚的魚子腌制而成,樣子也很可愛,橙紅色的。初嘗魚子醬,有點腥,還有點咸。其實是吃法不對。魚子醬歷來是俄羅斯食品中的精品,在一些美食商店才有,且是論克賣的,在許多大飯店的宴會上,魚子醬放在專門的精巧的水晶玻璃盛器里,晶瑩剔透。 各種沙拉、熏雞、熏腸、烤肉串(將大尬的肉串在一起烤)也是俄羅斯菜中的美味,蔬菜中的酸黃瓜很爽口,西葫蘆也很清鮮,來自中亞的西瓜、甜瓜(哈密瓜)特別甜,春天的櫻桃、草莓最受女孩的喜愛,契訶夫有部著名的戲劇就叫《櫻桃園》,可見櫻桃遍布俄羅斯田野。還有一種水果看上去像梨,吃在嘴裡像蘋果,名叫蘋果梨,據說就是著名植物育種學家米丘林培育出來的。 俄式菜的形成較晚,很多菜式來自法國、波蘭和義大利,然後根據自己的飲食特點,加以改變,形成本國的菜式。 俄式菜特點:1.油較大:由於俄羅斯氣候寒冷,人們需要補充較多的熱量,俄式菜一般用油比較多,多數湯菜上都有浮油。 2.口味濃厚:俄式菜口味濃厚,而且酸、甜、咸、辣俱全,喜歡吃大蒜、蔥頭。 3.講究小吃:俄式小吃是指各種冷盤,其特點是生鮮、味酸咸,如魚仔醬、酸黃瓜、冷酸魚等。典型的俄式菜:魚仔醬、莫斯科紅菜湯、紅燴牛肉、黃油燜雞等。 五大領袖、四大金剛和三劍客因為氣候嚴酷,俄餐中可用的食材算不得豐富,肉類、奶類和塊莖類的蔬菜是餐桌上的主角.有個趣談:俄餐有「五大領袖」麵包、牛奶、土豆、乳酪和香腸「四大金剛」圓白菜、蔥頭、胡蘿卜和甜菜「三劍客」黑麵包、伏特加、魚子醬.與俄羅斯人的豪爽如出一轍,俄餐總是量大實惠,油大味厚,帶著股哥薩克式的粗放與豪氣。 俄羅斯特色美食 紅燴牛肉 紅燴牛肉一道典型的俄式菜。 伏特加 伏特加伏特加被視為俄羅斯的國酒。俄羅斯因氣候原因,人們以嗜酒著稱,所以,伏特加的需要量極大。 餡餅 俄國古諺語中說道:俄國人的一生都伴隨著餡餅.每逢重要節日、新年、洗禮、生日、命名日、婚禮以及葬禮,餡餅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菜。 俄式酸黃瓜 俄式酸黃瓜俄式酸黃瓜雖然是很多冷盤的配菜,但如果沒有它,菜色的味道則會大打折扣。俄式酸黃瓜的味道集酸、辣、香、咸於一體。 俄式大咧巴 大咧巴是黑麵包的另外一種稱謂,是俄羅斯人餐桌上的主食,乍看起來它的顏色像中國的高粱面窩頭,切成一片一片的,口感有點兒酸,又有點咸。黑麵包用的酵母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生物酶,極富營養,又易於消化。
衣著特點:
俄羅斯人是非常講究穿著的.服裝不一定華麗高檔,最重要的是干凈整潔.在公共場所,除了極少見的醉鬼,找不到穿著臟衣服,鞋也不擦的人.樸素的衣服一經熨燙,再加上俄羅斯人昂首挺胸的氣質,也倍顯風采.對穿著的重視反映了俄羅斯人維護自我形象和潔身自好的個性.出門前一定要擦鞋,拂去外衣上的細塵.我觀察過俄羅斯人絕對不會穿沒有熨過的襯衣出門.
讓我們還是從頭說起吧,俄羅斯人很喜歡戴帽子.冬天當然是人人一頂大毛帽,春秋天還有不同的便帽.老太太在夏天會戴上一片棉布頭巾.一個下雪天,我被過路的老太太一把抓住,她很關切地提醒我要戴上帽子.而在俄羅斯的中國人無論什麼天氣都不喜歡戴帽子,下雪的時候,把羽絨服上的帽子拉起來就不錯了.大多數中國人都不喜歡頭上有什麼負擔.對俄羅斯人來說,一頂上好的毛帽子就是一付好行頭,不惜花重金購買.就像女人們擁有一件貂皮大衣,就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家當,是身份的象徵.窮一點的人,也會買一件狐狸皮或狗皮大衣沖沖門面.
俄羅斯人衣著的顏色比較簡單,年輕人喜歡黑色,灰色,這和他們的膚色有關.凝重的顏色反襯出白皙的皮膚更加有光澤.相反老頭老太太常常喜歡穿紅戴綠.俄羅斯人穿著上很講究色彩搭配,從帽子到鞋都是一個色調的.對於女人,首飾的品質並不重要,她們最在乎的色彩是否和衣著相配,經常能看到有人佩戴假首飾,甚至大個的塑料耳環.女人穿裙子的時間比較長,尤其是老太太,幾乎一年四季都穿裙子不穿褲子.她們說穿褲子冷而且不方便,她們的裙子不算長,襪子非常厚.年輕的女子則會在大冬天裡穿上短裙,絲襪和長統靴.把最脆弱的膝蓋露在外面.真正是"為了風度不要溫度".也許是俄羅斯人的體質好.她們極少有人得關節炎.由於氣候的影響,也由於他們不用騎自行車,俄羅斯人喜歡穿長過膝的呢子大衣和風衣.加上身材高大,絕對風度翩翩.
在機關上班的女性會在單位里特意換上得體的職業裝,給工作環境平添一分光彩.在劇院看戲的時候,時髦講究的女性會換上一襲晚禮服.如今年輕的女性也在走透、露、短的路,超短裙成了夏季都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俄羅斯人遛狗時也有專門准備的休閑服,大多是體育套裝.干體力活的人一定會准備工作服,幹活的時候,再臟再破也沒有關系,一下班就穿戴整齊,有模有樣的.男人們還有穿短袖襯衣加西裝的習慣.但是打領帶的場合很有限,一定是領帶配西裝.不像在中國的長途車上可能會看到背大包打領帶的人.俄羅斯人還有直接貼身穿毛衣的習慣,所以從來看不到類似"宜而爽"之類的秋衣商品.走進家門的俄羅斯人第一件事就是換上居家的衣服--棉織物或者針織品.對於俄羅斯人來說一天里換幾次衣服不是很麻煩的事情.因為冬季寒冷漫長,而室內有充足的暖氣,進進出出時需要頻繁換衣服,他們已經養成了換衣服的習慣.能把普普通通的衣服穿得有氣派得體,搭配得當,是俄羅斯人在穿著上最大的特點.
建築特點:
俄羅斯風格設計多以簡練的色彩和冷靜的基調為主,在強調理性冷靜的同時又加入少許的出奇的創意加以配置,用《這個殺手不太冷》這部電影來形容它的風格最適宜不過。總體特徵是輕盈、華麗、精緻、細膩。室內裝飾造型高聳纖細,不對稱,頻繁地使用形態方向多變的如「C」「S」或渦券形曲線、弧線,並常用大鏡面作裝飾,大量運用花環、花束、弓箭及貝殼圖案紋樣。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卻豪華富麗。室內裝修造型優雅,製作工藝、結構、線條具有婉轉、柔和等特點,以創造輕松、明朗、親切的空間環境。
俄羅斯風格設計以淺米黃色系作基調,地面與大塊量體分割採用深胡桃色與深色對比強烈的視覺效果。選用深色麂皮沙發與胡桃木系傢具突顯質感,裝飾品搭配自然系的後現代自然家飾來襯托空間的人文雅緻氣氛,整體空間感覺冷靜、淡雅。
由於身處北國,木材資源豐富,俄羅斯人對木材是情有獨鍾的,連餐廳都不例外,樺木的地板,實木的餐廳桌椅,一切給人的感覺都是那麼親近溫和。整體感覺簡練之餘還有一絲溫馨,雖說看起來和中式的沒有多大區別,但是感覺這就是俄羅斯風情。
地形分布: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
①主要山脈:烏拉爾山脈和大高加索山脈。
②兩大平原: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
河流流向:俄羅斯東歐平原上的主要河流是(伏爾加河)。它的流向大致是(由北往南),最終注入(裏海),是歐洲最長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長的內流河。
工業發展狀況: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相對落後,工業發展不協調
俄羅斯對外的聯系:俄羅斯從1993年後開始調整外交政策,實行東西方平衡外交。全方位、現實主義和實用主義是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基本特點。葉利欽於1997年12月簽署《俄羅斯聯邦安全構想》,初步確立了跨世紀的國家戰略構想。普京政府推行全方位外交,提升了俄羅斯的大國地位。當今俄羅斯全方位外交的兩根主線是反恐與經濟。俄羅斯在努力改善與西方關系的同時,積極發展與其他大國的關系。

在蘇聯解體後的十多年間,俄羅斯聯邦依然掙扎著建立現代化的市場經濟以及實現較強的經濟增長。俄羅斯聯邦的行政和立法機構也意識到,國家的工業基礎以及進一步的改革面臨了嚴重的問題,並使俄羅斯聯邦的經濟在蘇聯解體後連續5年下滑。盡管如此,俄羅斯的經濟還是相對快速的從世界最大的中央計劃經濟轉型到市場經濟。2006年底,俄羅斯完成了持續八年的增長,從1998年的金融危機開始年均6.7%的增長率,盡管其間人口呈高負增長。

6、聖彼得堡酒吧一般消費多少?

這要看你喝多少酒了,最低消費也得在五百元人民幣左右了,這種酒吧消費一般都不低的。

7、中國遊客聖彼得堡集體食物中毒,外出旅遊該如何保障安全?

外出旅行,必備物品肯定是葯,很多人是有水土不服的情況的,帶點葯品也是以防萬一。吃的東西其實沒什麼好帶的,畢竟出去玩也是為了品嘗當地的美食,盡量選擇看起來環境比較好的餐廳,水的話可以從酒店裝一杯溫水,或者是買礦泉水帶著, 如果是去歐洲國家旅行的話最好黑天以後就不出門了,晚餐盡量早點吃。還需要記一些應急的電話,比如大使館的電話,出國之前把國際漫遊開通,這樣便於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及時的聯繫到我們大使館的工作人員。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