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賣年貨社會實踐
1、過年賣什麼利潤最大 賣年貨擺地攤經驗總結
一。新穎,利潤大
年貨新穎,這已經是非常大的優勢了,並且相對競爭少,你的利潤空間也就可以大些。例如,色彩形狀新穎的煙花爆竹,或者鮮花等過年時可以放在家裡烘托氣氛。
二。一般是超市裡買不到的年貨
除非你找到了年貨的其他賣點,一般擺地攤賣的好的產品,在超市裡沒有的。因為它們的價格差距很大,這也是它們能夠生存的原因。例如,在家做的生肖玩偶,在地攤上會很暢銷,當然前提是質量得有保證。或者是當地很有特色家家都要吃的傳統美食。
三。產品的實際成本低
擺地攤賣的年貨一般價格都不會太高的,價格太高你也不太好賣的,但利潤不能不高,所以產品的實際成本就要很低。
四。附加值很高
擺地攤賣的好的年貨,一般不是賣的它的實際成本,而是它的附加值,也只有這樣才能把價格賣的上去,並且能夠讓客戶感覺到超值,馬上購買。像對聯,年畫等商品。
過年擺地攤經驗提示
第三:做小生意的人開始往往都不怎麼敢進貨。老是怕進多了賣不掉會積存。其實這樣想是大錯特錯的。不相信你們可以看看這些老做生意的人,人家的攤子上老是貨物很多很滿的吧。這是由於有一個規模效益在起作用。俗話說:不怕不賣錢就怕貨不全。還有一句說的是:百貨中百客。就是說只有你貨全了東西多了才會多賣錢,過年時大家就圖個喜慶,什麼樣的年貨都會有人喜歡。
2、關於春節的社會實踐報告怎麼寫?
關於春節的社會實踐報告可以這樣來寫:
一、打掃衛生
清掃家庭衛生也是人們迎接新年的一種方式,我想這就是所謂的「除舊迎新」。這項工作基本上都會在除夕之前完成。許多家庭進入臘月後,就陸續開始了擦窗戶、洗窗簾、擦洗油煙機等清潔工作。今年,我也參與到其中,在爸爸的指導下學會了更換紗窗,並能獨立完成,和爸爸一起幫助奶奶把家裡的舊紗窗全部更換。
二、購買年貨
購買年貨也是過年的一項准備工作。我在勝利電視報上看到一篇文章,上面說以前物資匱乏時,人們從中秋節過後就開始准備過年的東西。
可是現在不用了,節日的市場可謂是繁榮熱鬧。放假後,我跟隨姥姥去過孤島農貿市場,和奶奶去過仙河鎮幸福村市場,發現都比平時要擁擠很多,到處是擺攤的小商販和前來采購年貨的人們。采購的東西大多都是瓜子、糖果、春聯、富貴竹等物品。
三、祭拜先人
祭拜先人,也是春節的一項重要習俗。人們通過這種方式緬懷自己的祖先,祈求先輩保佑家人。這項習俗一般在臘月29或30進行。姥姥家和奶奶家祭拜的方式是一樣的:買上許多疊黃紙把它疊成一定的形狀,並帶上酒和炸的食品,到十字路口和野外把紙燒掉。
四、貼春聯
貼春聯也是過年的一個習俗。一般都是在除夕那天,家家戶戶門口都會貼上紅色的春聯。但是家裡有老人去世的,家裡一般不貼春聯。我姥姥家是魯西南的,那兒的風俗是家裡如有老人過世,可以貼藍色的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