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青奧會紀念品梅蘭竹菊
1、關於梅蘭竹菊的資料
<
2、關於梅蘭竹菊的資料
梅蘭竹菊之為四君子,是因為
梅的冷傲,清高
蘭的清淡雅緻
竹的高風亮節
菊的不拘與傲骨
中國人對於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的稱贊由來已久,自是達成共識。其幽芳逸致,風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態;滌人之穢腸而澄瀅其神骨,致人胸襟風度品格趣味於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愛意。
「蘭生幽谷,無人自芳」,據傳孔子稱之為王者之香。而蘭之幽香我沒有領略過,想必其香氣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賞的風喻,應是賢人逸士的高標自況;而「美人香草」之謂,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為世人所知的悲憤抑鬱之意。
而竹,我小時常見。雖處北方凜冽酷寒之地,卻也是幾株勁節清高,灑風弄月,不無輕筠幽篁之致,至於竹香竹笑之屬,我實不大了解。就是清代鄭板橋的《墨竹圖》,滿圖皆節,僅數片葉,堅勁挺拔,氣勢沖霄,很具節操和傲岸,倒讓我深諳了竹之堅貞高潔的象徵意味。
說到傲霜的菊花,當然要數陶淵明的偏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哉其樂。然而,我想陶淵明所採的那菊,定不是花錢僱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罷了;淡泊清華,凌霜自得,自蘊情致而已,自然是現代的賞菊家所不屑於顧的。
對於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見過一株。深黃的,磬口的,近乎晶瑩剔透的,於老乾嫩枝之間,開些小花;疏影瀟灑,冷香四溢,煞是清韻高潔,讓人有脫俗之念,生妻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種不甘寂寞者所能領悟的。
梅蘭竹菊四君子,千百年來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質,一直為世人所鍾愛,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徵,這雖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與歷代的文人墨客、隱逸君子的賞識推崇不無關系。而四君子之名的來源,我以為大概是出於古代的賢人君子,每每以梅蘭竹菊自況,而梅蘭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來美喻其高風亮節之故吧。基於這種內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稱,也確實恰如其分.
梅花,不畏嚴寒,獨步早春。它冒著凜冽的寒風,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開花;它趕在東風之前,向人們傳遞著春的消息,被譽為"東風第一枝"。梅花的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頑強意志,歷來被人們當作崇高品格和高潔氣質的象徵。元代詩人楊維幀詠之:"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梅花,是一種薔薇科櫻桃屬植物)落葉喬木。別名又叫梅、春梅、干枝梅、獠。梅花分五瓣,花色有白、紅、淡綠、淡紅等。以白色和淡紅色為主。花先於葉子開放,果實可分青梅(綠色)、白梅(青白色)、花梅(帶紅色)三種,除供鮮食外,還可制蜜餞和果醬。未熟的果經過加工就是烏梅。烏梅原產我國, 多分布在長江以南各地。 我國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歷了。 梅花的故鄉在我們中國。梅花為十種名花之首。河南殷墟仰韶文化出土陶器中曾發現梅核;早在詩經中就有梅的記載。上述資料均可證明梅花在我國始栽已有四千年之久,始產於我國的雲、貴、川等省。後引神京、津。宋、、日本。
隋唐時期植梅、詠梅風極盛。宋代文學家、園藝家范成大等的《梅譜》是世界上梅花專著。宋代詩人陳亮為梅寫詩:「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消息、不怕雪埋藏。」是的,嚴冬百花凋謝,唯有梅花迎寒綻,與雪爭白,有踏雪尋梅之說。
梅花的品種繁多,有紫梅、紅梅、白梅、江梅、重葉梅、盆栽梅和高大的梅樹等二百多種。梅花勝地國內有多處:南京的梅花山蘇無錫的梅園江超山的十里梅海昌東湖的梅嶺;杭州西湖的孤山梅等等。有詩為證:「身處梅林簇,花海白似雪,溢香襲人來,、情花合密而又返回。」
梅花的壽命為花中之最。浙江天台山上國清寺有一株梅樹,由隋代種植開花至今,人稱隋梅,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湖北省黃梅縣竟有一株晉梅,樹齡比隋梅又高三百多年,被譽為梅樹之王。
美哉,中華古梅
梅花是我國傳統名花中最長壽的木本花卉,國內至今存留不少古梅,它們是祖國璀璨文化的歷史見證。
晉梅湖北省黃梅縣蔡山上的「江心古寺」,長著一棵古梅樹,左側枝已腐,右側取代主幹成樹冠,古梅至今蒼勁挺秀,生意盎然。據《黃梅縣志》記載,晉梅已有1600歲高齡,至今生長不衰,一度開出白色梅花。
梅花
拉丁文學名:Prunus mume
命名者:Apricot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別名:春梅、干枝梅、紅綠梅 紅梅、綠梅等.
科屬:薔薇科、李屬
意義: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
國花是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徵。國花具有國家名片的象徵意義(我國社科院陶慶梅博士語)。梅花是我們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有人認為,梅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我們「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國人賞花,不僅賞花的外表,更欣賞花中蘊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形態特徵:
株高約10m,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 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梅花為落葉小喬木,樹干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葉卵形或圓卵形,葉緣有細齒,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紅,也有重瓣品種。核果近球形,有縫合線,黃色或綠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附不易分離,6—7月果實成熟。(見圖2—1)
梅花品種及變種很多,目前品種有30多個,其品種按枝條及生長姿態可分為葉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龍游梅等類;按花色花型可分為宮粉、紅梅、照水梅、綠萼、大紅、玉蝶灑金等型。其中宮粉最為普遍,花粉紅,著花密而濃;玉蝶型花紫白;綠萼型花白色,香味極濃,尤以「金錢綠萼」為好。
產地與習性:
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廣西等高海拔地區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黃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經雜交育種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獲成功,梅花喜溫暖稍帶濕潤的氣候,喜陽略耐蔭,不畏寒,土質以輕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質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長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稱,宋代詩人陸游《詠梅花》詩:「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繁殖與栽培:
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應於陽坡或半陽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長期間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至7月初),適當控制水分並施肥,促進花芽分化。梅花適作盆景栽培。將地栽培數年後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軟松肥沃,栽前栽後均要整形和修剪。
應用:
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製成話梅、梅乾等各式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果子入葯,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乾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相關故事:
相傳隋代趙師雄游浮羅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歡歌笑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卻發現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翠鳥在歡唱。運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獨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