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紀念禮品 » 雲南石林紀念品

雲南石林紀念品

發布時間: 2023-02-22 11:25:29

1、昆明石林旅遊攻略有哪些?

石林風景區(Stone Forest Scenic):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最佳資源保護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


石林風景區又稱為雲南石林,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面積350平方公里,景奇物豐,風情濃郁,石林是阿詩瑪的故鄉。

石林形成於2.7億年前,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華,擁有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演化歷史最久遠、分布面積最廣、類型齊全、形態獨特的古生代岩溶地貌群落,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風景區由石林、黑松岩(乃古石林)、飛龍瀑(大疊水)、長湖、圭山、月湖、奇風洞等組成,以雄、奇、險、秀、幽、奧、曠著稱。

石林風景區范圍廣袤,山光水色各具特色,石牙、峰叢、溶丘、溶洞、溶蝕湖、瀑布、地下河等景觀錯落有致,是最適宜人居的生態環境,是最佳旅遊目的地,是旅遊者的天堂。

交通信息:

昆明市石林風景區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省會昆明市78公里,昆石高速公路僅需50分鍾的行程。昆明市石林風景區經度為:103°30’,緯度為:24°81’。

1、公交車:從石林縣城出發,乘坐公交5路即可到達。票價3元。

石林風景區至乃古石林風景區有旅遊直通車開行,票價2元。

2、計程車:石林縣計程車起步價6元,超出起步價按路程遠近議價。

3、自行車:石林景區售票廳旁邊有自行車出租,20元/3小時,押金400元。

4、旅遊直通車:昆明—石林(78公里 車程約1.5小時)石林旅遊直通車(昆明往返石林景區,每隔

30~45分鍾發一趟車)地點:昆明東部客運站—石林景區停車場。票價:27元/人(含1元人身保險

費)

5、火車:每天從上海、廣州、南寧、湛江、貴陽、紅果、昆明等地發出的列車均可到達石林火車站。

昆明—石林(110公里 車程1.5小時)

景點門票:

石林風景區門票優惠政策

石林風景區包含大石林、小石林、步哨山、李子園箐、萬年靈芝、乃古石林六個片區。

全票:175/人次 優惠票:130元/人次

優惠對象:

1.60周歲(含60周歲)以上不滿70周歲老年人,憑本人有效身份證購優惠票入園。

2.身高130cm以上(入園須進行身高測量)、年齡18周歲以下(含18周歲)未成年人憑身份證 購優惠票入園。

3.中小學生、全日制國民教育在校大中專學生憑已注冊學生證購優惠票入園。

4.現役軍人(含武警)憑本人有效軍官證、士兵證原件購優惠票入園。

景區名稱:

石林風景區(含大石林、小石林、步哨山、李子園箐、萬年靈芝、乃古石林六個片區)

門票價175元/人次

石林風景區距昆明78公里。距石林縣城9公里

優惠價130元/人次

導游

中文:60元/趟

外語:80元/趟

歌舞表演免費

石林景區內(每天14:00-14:30、 15:00-15:30)

電瓶車(除乃古石林外)200元/趟(環林路、包車)(1小時40分)

飛龍瀑(大疊水)風景區(暫停觀光)門票價18元/人次,距石林景區27公里

索道費10元/人次

長湖風景區門票價10元/人次,距石林景區26公里

石林旅遊會員卡、成人卡200元/人次/年

含大石林、小石林、步哨山、李子園箐、萬年靈芝、乃古石林六個片區長湖、飛龍瀑景區、圭山森林 公園,學生卡150元/人次/年。

路游攻略:

第一、最佳季節:3-10月最佳,可以來賞花。 這期間正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最多的時候,也是花朵爭 奇斗妍之時。 石林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石林海拔較高,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 寒,干濕季節分明,類型多樣的氣候特點。

第二、美食推薦

石林湯鍋

石林是彝族撒尼人的聚居地,撒尼人是一個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民族。每到農歷六月二十四, 在石林、長湖或乃古石林等景區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火把節。這時如果你來到石林,就可以在觀看了 精彩的鬥牛,摔跤比賽後,在場外不遠的樹林里大吃一頓極富地方民族特色的湯鍋,其中有羊肉、狗 肉、驢肉等。這里的湯鍋烹飪技術極好,各種肉燉得恰到好處,不硬不軟;無膻味、腥味等怪異味, 色、香、味俱全,使人食後回味無窮。

乳餅

乳餅是石林一大特產,是當地人把新鮮的羊奶煮沸,再加入適量酸水,使其凝固,然後壓製成塊,晾 干後即成乳餅(屬乳酪的一種)。乳餅的吃法很多,可蒸、煮、煎、炸、燴,亦可生吃,還可以做成火 腿夾清蒸乳餅,青豆燴乳餅等菜餚,冬季生產的乳餅品質較好。


野生食用菌

石林的野生食用菌品種很多,有雞樅、牛肝菌、乾巴菌、青頭菌等等。你如果七、八月份來石林,就 可以大飽口福,或炒、或炸、或燒湯……都美味異常。


石林鹵腐

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用石林豆腐為原料腌制的。而石林豆腐因為使用巴江水而品質極佳。石林 鹵腐主要分為兩個品種:其中在豆腐中摻入菜油、鹽等配料的稱為油鹵腐;在豆腐中摻入酒、辣椒粉、 鹽等配料的稱為酒鹵腐。而兩種鹵腐都具有色美、味的特點。但由於配料的不同,兩種鹵腐又各具特 色,味道不凡,人嘗人愛。石林鹵腐在石林縣內各大小商場,土雜店均可購到。


第三、推薦玩法

石林一日游

如果到雲南旅遊的時間不是很多,建議石林一日遊行程。最好選擇上午出發到石林。早上到東菊 汽車客運站乘坐前往石林的班車,抵達石林停車場後。再花一元錢乘坐直達景區門口的班車。到 了景區門口,可以聘請一位撒尼導游,帶領著參觀石林。全程步行下來花2個半小時時間。有了導 游的帶領,不僅節約時間,而且能有次序的游覽到每個景點,更不容易迷路。運氣好的話,還能 在途中聽到撒尼姑娘們自發的山歌對唱表演。

石林兩日游

如果想休閑一些,可以在石林住一晚,這個行程比較適合家庭式的出遊。攜有老人、小孩

雲南昆明石林風景區(6張)的家庭如果在一天內全程走完石林的確有些辛苦。可以選擇第一天下午 抵達石林,晚上住在景區內的酒店,第2天悠閑游完石林,再返回昆明。當然個人更建議跟團,這 樣方便、省錢,不然自己什麼都要去問,很麻煩的,我以前參加過的假日風光的一日游就很不錯。

注意事項:

1.景區內的一些紀念品商店和計程車司機可能存在要價虛高的現象,需要多加留意;

2.火把節中的鬥牛活動比較危險,不要離得太近;

3.如果在昆明報團參加石林一日游,有些雖然價格很低,但可能安排購物,甚至有上車後漲價的,要 注意鑒別。

4、石林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在我們觀賞和體會其神韻和魅力的同時,不要忘了對這一珍貴的地 質遺產和世界奇觀的保護。

5、昆明既沒有寒冷的冬天也沒有炎熱的夏天,四季溫暖如春,全年溫差較小,有“春城”的美稱,屬 於溫帶高原型濕潤季風氣候。市區年平均氣溫在18℃左右,最熱的月平均氣溫也不過19℃~22℃, 最冷的月平均氣溫6℃~8℃。

昆明一天的溫差很大,在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12~20℃,去時別忘了帶件毛衣或外套。雨季集中 在5~10月,只要一下雨,氣溫就會降下來,最好帶件風衣。昆明全年適合旅遊,最好的旅遊時間在3 ~10月,這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最多的時候,也是水果、鮮花最多的季節,旅遊的收獲當然不會小。

6、“勤帶衣服,飽帶干糧”是針對昆明特殊氣候的經驗總結,也是一種提醒。雨傘和遮陽帽子在昆 明的商場內一年四季都有一席之地,原因就是這兩樣東西都具有遮陽的作用,所以,到昆明的女性不 要忘記帶防曬霜。

7、昆明白天的日照較強,最好帶上防曬霜和太陽鏡。還應該多喝點水、多吃水果,防止脫水。

8、昆明有“四季同穿戴”的說法,要麼四季同在,要麼四季不分的兩個極端,是昆明的穿戴特徵,街 上經常出現穿什麼季節的衣服都有的現象。

2、我要去雲南旅遊,請大家告訴我到那邊應該穿什麼衣服、吃什麼特色小吃、買什麼紀念品?

我94大理的到大理 一定要吃涼雞米線 在洋人街的盡頭 吃中間那家 還有賈雞肉 在這條路的尾部1.5元一個 砍價要殺一半 你們是外地人他們會亂要價

3、到雲南旅遊應該買什麼紀念品啊?

1、茶雕: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通過雕刻純鋼模具,並使用模具將普洱茶壓製成具有各種造型風格的茶雕作品。

2、蠟染:流行於雲南省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間手工染印工藝品,昆明蠟染面料融合雲南少數民族的文化,圖案獨特新穎,古樸大方。



3、路南挑花:路南挑花是石林彝族自治縣撒尼人(彝族的一個支系)的傳統手工藝,歷史悠久。主要產品有背包、桌布、窗簾、服飾等。挑花手法多樣,有單面挑、雙面挑:有素色挑花,有新色絲線挑花。

4、木雕工藝品:是用比較珍貴的木料雕製成的各種工藝品,古樸別致,深受遊客的青睞。比較集中的木雕工藝品銷售點是花鳥市場。

5、烏銅走銀:這是雲南獨特的工藝美術技藝。產品以烏銅為胎,在胎上雕刻各種花紋圖案,以金或銀冷嵌其間,即呈現黑黃或黑白分明的裝飾效果,色態極其雅緻。如使烏銅走銀與斑銅和錫制工藝品相結合,裝飾效果顯得更加鮮艷明朗。

4、雲南都有哪些特產啊!旅遊能帶回來的紀念品最好

這就多了,你可以從下面挑選。

雲南省昆明最為有名小金沱,有益健康、養顏、明目、提神、守一軒小金沱,昆明代表性企業、七彩雲南、守一軒。
山茶花
雲南山茶花,花大色艷,有的一株盛開萬朵,如火如荼,紅霞一片。山茶花早在1300多年前就被人們發現。栽培始於隋、唐,宋漸多,元代以後與日俱增。被譽為「雲南山茶甲天下」。
昆明牙雕
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有立體牙雕和平面牙雕之分,更值得一提的是刻字組像,形象生動,雕工精細,設計精巧,是難得的工藝收藏珍品。小牙雕大約幾十元,大一點的上百元左右。
茶雕
茶雕,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通過雕刻純鋼模具,並使用模具將普洱茶壓製成具有各種造型風格的茶雕作品,是難得的收藏佳品。
蠟染
蠟染是流行於雲南省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間手工染印工藝品,昆明蠟染面料融合雲南少數民族的文化,圖案獨特新穎,古樸大方,一塊蠟染布的價格約15元左右。
路南挑花
路南挑花是石林彝族自治縣撒尼人(彝族的一個支系)的傳統手工藝,歷史悠久。主要產品有背包、桌布、窗簾、服飾等。挑花手法多樣,有單面挑、雙面挑:有素色挑花,有新色絲線挑花。有的產品有挑、有綉、有補。其成品或精巧,或粗放,充分表現了撒尼人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
木雕工藝品
這是用比較珍貴的木料雕製成的各種工藝品,古樸別致,深受遊客的青睞。比較集中的木雕工藝品銷售點一是花鳥市場,二是翠湖南路的眾多工藝品店。
烏銅走銀
這是雲南獨特的工藝美術技藝。產品以烏銅為胎,在胎上雕刻各種花紋圖案,以金或銀冷嵌其間,即呈現黑黃或黑白分明的裝飾效果,色態極其雅緻。如使烏銅走銀與斑銅和錫制工藝品相結合,裝飾效果顯得更加鮮艷明朗。
錫工藝品
錫工藝品採用個舊出產的高純精錫,經過溶化、壓片、下片、造型、車光等多道工序,再精鏤細雕,刻上各種圖案,精心製作而成。其成品潔白似銀、光亮如鏡、還具有耐酸鹼、無毒無味、防腐、不易氧化等特點。錫制工藝品品種繁多,巨細皆備,除生活用品外,還有許多精緻美觀的藝術品、欣賞品、禮品和獎品。
雲南斑銅
昆明青銅製造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西漢時期昆明地區就創造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奇異的地域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的青銅文化。斑銅工藝就是在吸收青銅、銅鼓製作技術基礎上成長起來的一朵奇葩。早在1915年的「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上,昆明的斑銅工藝品「九龍鼎」就令世人驚嘆,被重金購走。斑銅製作工藝復雜,它採用獨特的工藝使銅和其他金屬混而不合,呈現出各種瑰麗的棱斑花紋,色彩金黃交錯,華貴高雅,因而取名斑銅。斑銅製品既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及仿古製品,又有造型優美的鼎、爐、瓶、罐、爵等靜製品,「孔雀冥王」、「五型薰爐」、「大犀牛」等被列為國家珍品而永久收藏。

5、石林景點介紹

“天下第一奇觀”——石林。下面我為大家准備了一份石林景點的介紹,希望幫到你。

石林景點介紹

簡介

石林彝族自治縣,原名路南彝族自治縣,是雲南省昆明市遠郊縣,因境內的世界自然遺產石林地質公園而改名。石林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勝地,有“天下第一奇觀”的美譽。石林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其中以“劍狀喀斯特地形”的岩溶地貌為主要特色,這里在約3億年前還是一片澤國,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終於形成了現今極為珍貴的地質遺跡。景區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由岩石組成的“森林”,穿行其間,但見怪石林立,突兀崢嶸,姿態各異。

景點

石林景區

位於昆明石林縣,素有“天下第一奇觀”的美譽,也是昆明的必游景點之一。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峰、石芽、落水洞、地下河遍布,峰林幻化成各種形態,劍狀、塔狀、蘑菇狀等等,千奇百怪美輪美奐。石林景區的幾大片區分布較為疏散,以大小石林景區為中心,乃古石林位於大小石林景區以北約12公里處,大疊水景區位於大小石林景區西南約29公里處,長湖景區則位於大小石林景區東南方26公里處。常規的遊玩石林多指大小石林。

月湖

位於李子箐石林東北部的彝族村寨躍寶山村旁,因形似彎月而得名。月湖海拔1906米,周長12公里,水面3平方公里,是全縣83個天然湖泊中最大的一個湖。月湖由大小不同的湖泊群組成,湖水相連,魚群互訪。湖邊有怪石嶙峋的石林,雖然高度在10米以下,但千姿百態,景色誘人。

阿詩瑪化身石

阿詩瑪是雲南彝族神話傳說里的一個聰穎美麗的姑娘,她與阿黑哥堅貞的愛情和不畏強暴的精神家喻戶曉,上世紀六十年代拍攝的電影《阿詩瑪》更是讓阿詩瑪故事傳遍海內外,美麗的阿詩瑪更是深入人心。“阿詩瑪”石形神俱似阿詩瑪,她含情脈脈,似在翹首急盼阿黑哥的到來。人們把對阿詩瑪的懷念寄形於這座石林,這座石林已是阿詩瑪的化身,每天遊人如織。

奇風洞

位於李子箐石林東北8公里處,在一座狀如火炬的石峰下,是一個長30厘米、寬6厘米的不顯眼的小裂縫。每年的8月——11月,大地吸足雨水後,這里會吹出呼嘯的冷風,雜草灰塵飛揚飄舞,雖然能聽見流水聲,卻不見一滴水。平靜幾分鍾後吸風,把花草等吸到洞口。一呼一吸周而復始,形成會呼吸的地質奇觀。

門票

▌票價

全票175元;優惠票130元;半價票87.5元。

▌優惠政策

學生及軍人分別憑學生證、軍人證購買優惠票。殘疾人、70歲以上老年人及離休幹部分別憑有效證件。香澳台等入境青少年憑有效《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購半票入園。身高1.3米以下的兒童給予免票。

其他優惠

每年“春節”、“五一”、“國慶”假期,國家規定的法定假日及連休日門票優惠至140元/張。

▌開放時間

7:00—18:00。取票時間:09:00—17:00

旅遊指南

▌當地氣候

雲南省氣候屬亞熱帶低緯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干濕分明”的特點。夏秋半年為雨季(每年5月—10月),冬春半年為旱季(11月—次年4月)。

▌歷史文化

世代居住在石林的彝族同胞,保持著許多傳統的民俗,與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居住在石林的彝族自稱為撒尼、阿細、黑彝、白彝、彝青、阿彝子。其中撒尼人最多。撒尼人用彝文譜寫的敘事長詩《阿詩瑪》,向人們講述了一段曲折離奇、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不僅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喜愛,被拍成同名電影,而且被譯成英、俄、日等20多種文字,在世界文壇上廣受贊譽。彝族青年喜愛的大三弦集體舞,舞姿優美,節奏歡快,多次在全國性大型文藝活動中露出“笑臉”。彝族姑娘心靈手巧,對刺綉駕輕就熟,綉出的荷包、服飾等,手工精細,圖案艷麗,每一件都是值得收藏的工藝品。

▌最佳旅行時間

最佳季節 3-10月最佳,可以來賞花。

建議遊玩 5-7小時

▌穿衣指南

昆明晝夜溫差大,有“一天有四季”的說法,春夏可以帶件薄衫,秋冬建議帶厚外套和毛衣,冬天怕冷的人可以穿羽絨服。只要一下雨,氣溫就會稍降,最好帶件風衣。

▌消費指南

一些旅遊景點周邊還是有不少銀行和ATM取款機的,比較方便。但是一些但小客棧、飯店基本上不可刷卡,因此身上建議備用一些現金。石林風景區內山上山下設有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營業網點,所以不必帶太多的現金。

▌溫馨提示

景區內的一些紀念品商店和計程車司機可能存在要價虛高的現象,需要多加留意。火把節中的鬥牛活動比較危險,不要離得太近。如果在昆明報團參加石林一日游,有些雖然價格很低,但可能安排購物,甚至有上車後漲價的,要注意鑒別。

▌旅遊網站

石林旅遊網:http://www.chinastoneforest.com

雲南石林網:http://www.cnynsl.com

▌緊急電話

咨詢:0871-7719006

急救:0871-7710120

旅遊投訴:0871-7711719

6、雲南石林旅遊指南

導語: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也是首批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與北京故宮、西安兵馬俑、桂林山水齊名。 雲南昆明石林什麼時候去最好?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雲南石林旅遊指南,石林最佳旅遊季節,想去石林玩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咯。

石林簡介:

石林風景區是中國岩溶地貌(也稱喀斯特地貌)比較集中的地區,景區由石林、乃古石林(黑松岩)、芝雲洞、長湖、大疊水(飛龍瀑)、圭山國家森林公園、月湖、奇風洞8個旅遊區組成,以雄、奇、險、秀、幽、奧、曠著稱。石林形成於2.7億年前,景區范圍廣袤,山光水色各具特色。石牙、峰叢、溶丘、溶洞、溶蝕湖、瀑布、地下河等景觀錯落有致。

住宿:景區裡面招待所類型的住宿居多,價格適中。如果選擇住宿景區內,第二天還可憑門票繼續游覽石林;石林公園大門內的石林湖邊,有民族風格建築的二星級賓館,遊客可居高展望石林美景,晚上還有當地少數民族表演歌舞。

石林最佳季節:3-10月最佳,可以來賞花。 這期間正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最多的時候,也是花朵爭奇斗妍之時。 石林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石林海拔較高,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干濕季節分明,類型多樣的氣候特點。

交通

火車前往,東部客運站汽車前往,跟旅行團或租車前往均可。

客車

從東部客運汽車站有直達石林景區的汽車,25+2元(保險),坐滿即發。一般你說去石林,售票員都會問去縣城還是景區。值得注意的是從景區回來的車最晚一班為18:00。

公交

從石林縣城出發,乘坐公交5路即可到達。

火車

昆明火車站7:35、12:20、14:50、19:20、20:15有列車開往石林,硬座票8~19元。到達石林火車站後,轉乘公交去往石林景區。

從石林火車站去往昆明的列車時間為:3:40、8:23、9:00、13:05、15:21。

包車

包車游覽石林縣包括石林在內的'主要景區是比較合算的選擇。一天的花費約需300元。

注意事項

1.景區內的一些紀念品商店和計程車司機可能存在要價虛高的現象,需要多加留意;

2.火把節中的鬥牛活動比較危險,不要離得太近;

3.如果在昆明報團參加石林一日游,有些雖然價格很低,但可能安排購物,甚至有上車後漲價的,要注意鑒別。

銀行

石林風景區內山上山下設有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營業網點,所以不必帶太多的現金。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雲南石林旅遊指南,相信大家有所了解了,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7、在浙江想去雲南旅遊,報什麼旅行社的什麼產品會比較好呢?

一個人去報團~也就消費兩千就很好了……團當然要選一個聲譽高的~雲南風景秀麗,旅遊商品也十分豐富。 到石林游覽,最具特色的旅遊紀念品是撒尼人的服飾及手工製作的日常用品:有衣服、包頭、圍腰、背包、 花鞋、掛包、傘套、桌布、窗簾等,均是刺綉品。尤其是導游「阿詩瑪」姑娘頭戴的包頭(帽子),鮮艷奪目, 遠遠望去像是一朵山茶花在飄動。過去,這些刺綉品是撒尼人的生活用品,自己生產自己使用。當然還有茶品!

麻煩採納,謝謝!

8、雲南旅行,有什麼好的紀念品帶給朋友?

來來來,我來告訴你的說

首先,可以帶點吃的,像宣武火腿,像養生的茶葉

特產如下~~~
第一是:雲南的葯材,雲南的葯材是很好名氣的,我先說說有幾種了的,1。三七,文山產的三七,是很好名的,揚名國內外的,還有昭通的天麻,也是很有名氣的,還有蟲草這些都是雲南在葯方面的特產。
第二個是著名的茶葉,以普洱茶為代表的,也是雲南的一大特產。
第三個是鮮花,這也是昆明近幾年來飛快發展的一大特產,雲南的鮮花不是論技賣,而是論斤賣 。
第四個是宣威的火腿,也是一大特產,
第五個是玉器,雲南的玉器也是在國內外是很有名氣的。
第六個是野生茵,也是一大特產了。這幾個是主要的,還有好多的,還有礦寶也是雲南的一大特產。

其它:
尤以中葯材、煙葉、珠寶、最為有名,主要有:三七、八寶米、西疇清香木水煙筒、茶葉、活血聖葯、血竭、大理石工藝品、騰沖玉器、小粒咖啡、「透心綠」、炒豆、天麻、蟲草、麗江人參、松茸、雪蓮花、藏紅花、雲南白葯。
著名的特色購買點,除昆明的花鳥市場、雲南工藝美術商場外,麗江古城四方街,版納的橄欖壩更是富有傳統特色,往往有一些地道的民間手工藝品令人愛不釋手。

然後呢就是夜市

昆明的小吃數不勝數,對你們遊客來說,恐怕敞開肚皮吃,短短的幾天里也難以享遍美食,就讓我們給你一點小小的提示吧。

以下可是各種特色小吃的簡略指南哦!西南商業城的炸臭豆腐、師大附中的鹵餌絲、西山貓貓溝的農家菜、海埂公路大壩鱔魚、大滇園的糊辣魚、牛街庄的燒烤夜市、胖子火鍋、關上的野山菌火鍋、白雲路芝麻街的大羊米線(絕了)、石閘立交橋下的黃燜羊肉火鍋、昆明理工大學新迎校區宿舍門對面馬路的沙鍋米線……實在是不勝枚舉啊!分類來說,大家會有個更清晰的概念。
小吃:西南大廈旁邊的小吃一條街
野生菌:關上路野生菌一條街
燒烤:東邊的牛街庄燒烤;穿金路官房廣場旁邊的燒烤攤子;北邊的「豆腐廠」;西站客運站附近鐵路旁邊的建水燒烤;西邊還有豐菱小區趙家堆和魚翅路,白馬小區樓下的燒豆腐和燒烤,再往西就到紅聯燒烤了。
狗肉:南市區的雙龍橋狗肉店,十多家連成一片已有些年月,午夜時分那個熱鬧自不必說了,最好吃的在梁源小區內的區內的曲靖來的那家,味道特好。再就是老海埂路黃瓜營,那是昆明最老的狗肉攤了,狗肉米線,烤狗排,老遠就讓人聞著流口水。
夜市集中的地方:景星街花鳥市場附近、白馬小區附近的燒烤(就在我家樓底下~~~~)、祥雲美食城(柏聯廣場後面、金馬碧雞坊斜對面)、紅聯燒烤(春苑小區對面)、人民路上的「西南夜市燒烤城」、「幸福魚」雲南風味自助風味小吃(大觀商業城內),「清明上河食廊」的自助式風味小吃,尚義街,官渡古鎮(離昆明城區5公里)。
昆明十大名特風味小吃:過橋米線、四喜湯圓、蕎包子、太師餅、都督燒賣、薺菜餃、火腿豆燜飯、小鍋米線、餌塊、什錦涼米線。
砍價嘛~~~:昆明的物價不高,這里價格便宜的誘人的熱帶水果也是特色食品。

還有一點,就是雲南是個多民族省份,一定要注意尊重他們~~~
以下是各民族的介紹和風俗~~~~
有點耐心哦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門忌朝西開。房屋呈方形,有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樹,打掃得十分潔凈。室內砌土炕,牆上掛壁毯,開壁龕,並飾以多種花卉圖案。飲食方面,他們以麵粉、大米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麵粉烤制的饢。飯菜種類很多,有抓飯。肉粥、拉麵、湯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歡吃甜瓜、西瓜、葡萄、蘋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雞、鴨、魚肉;禁食豬肉、驢肉、食肉動物及凶禽猛獸;禁食一切動物的血。

維吾爾族的傳統服裝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遍喜歡穿對襟「袷袢」(長袍),內著綉有花紋的短衫。女子喜著連衣裙,外套黑色對襟背心,戴耳環、手錫、戒指、項鏈等裝飾品,姑娘多梳小辮,現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時裝。

維吾爾族人待人講究禮貌。在遇到尊長或朋友時,習慣於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後身體前傾,連聲問好。家裡來客都熱情招待。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舞蹈輕巧、優美,以旋轉快速和多變著稱,反映了維吾爾族人樂觀開朗的性格。維吾爾族以農業為主兼營牧業,有經商傳統,同時傳統手工業十分發達,而且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他們製作的地毯、刺綉、絲綢衣料、銅壺、小刀、民族樂器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大部分從事畜牧業。在牧區,春、夏、秋三季住可以拆卸攜帶的圓形氈房,冬天住平頂土房。哈薩克族飲食很豐富,他們愛吃用牛、羊、山羊奶製成的奶皮子、酥油、乳酪、奶疙瘩,愛喝馬奶、駱駝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區,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鮮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並喜歡吃馬腸子。肉煮好後,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蔥、大蔥、胡椒,便成為哈薩克族最愛吃的「納仁」。另外,哈薩克族人還吃用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傑尼提」、饢、「包爾沙克」、抓飯等食物。

在牧區,哈薩克男子冬天普遍穿羊皮、狐皮、狼皮大氅和用駝毛絮里的大衣;褲子多用牛皮縫制,名曰「夏里巴爾」。婦女喜歡穿紅色和其他顏色的連衣裙,天冷時外罩對襟棉大衣,也穿羊羔皮、狐皮、狼皮大衣。姑娘們穿各種綉花衣服,在花帽上以貓頭鷹羽毛作帽纓。阿勒泰地區的哈薩克族牧民,夏天戴白氈帽,婦女戴白布披中,天冷時戴絨頭巾,伊犁地區的哈薩克族則戴圓形皮帽。哈薩克族牧民都穿長統皮靴,冬天穿用氈子縫制的長襪,外著皮靴。哈薩克族熱情好客,招待來客要拿出家裡最好的食物,並宰殺羊只。進餐時,主人先將帶有羊頭的一盤肉獻在客人面前,客人將盤中的羊頭拿起後,割下羊頭右面頰上的一片肉自己吃下,再割羊耳給主人家年幼者,然後將羊頭送還主人。

哈薩克族男女都嫻善騎術。青年男子喜歡摔跤和刁羊,每逢節日和喜慶,牧民都要舉行各種騎術表演和比賽;「姑娘追」是青年們最喜愛的娛樂項目。

回族 回族主要從事農業,部分經商,與漢族經濟文化聯系密切,酷愛養花,庭院中繁花似錦,屋內栽養盆花,講究清潔衛生。飲食方面,肉食只限於牛、羊、駝、雞、鴨、鵝、魚。禁食豬、驢、騾、狗等肉。飲食有自己的特點,家庭飲食一般以拉條子、拌面、揪片子、蒸饃、烤餅和香豆子花捲為主,還有肉湯、羊肉泡饃、蒸肉、清湯牛肉麵、涼粉等獨具風格的食品,回族喜歡飲茶,主要喝磚茶、紅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時,一般還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紅棗。

服飾方面,散居在城鎮的回族穿著基本上和漢族相同。在回族聚居區,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襯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婦女愛穿純樸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襖。已婚婦女一般都要盤頭,戴白色、青色布帽或頭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辮子,不戴頭巾。中青年婦女有佩帶耳環、戒指等金銀首飾的習慣。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在牧區,蒙古族多住圓形氈房,俗稱「蒙古包」。蒙古包的門一定朝南開,爐子設在氈房正中天窗底下。在農牧區,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內有土炕。

蒙古族喜歡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製品,牛羊肉和麵食,飲酸奶子、奶酒,也喜歡喝茶。農牧區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種糧食和蔬菜,喜喝米酒。

蒙古族的傳統服飾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歡穿鑲邊的蒙古袍子,腰扎紅黃綠彩色緞帶,腳穿皮靴和氈靴,頭纏紅藍布。現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節日或喜宴時才穿蒙古袍。婦女不論冬夏都喜歡穿裙子或連衣裙,用各色頭巾包頭。

蒙古族人熱情好客。招待客人時,首先擺上乳酪、奶油,各種面制干糧和奶茶,喝完奶茶後還要敬酒。隨後端上手抓羊肉,貴客則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薦骨連著尾巴放在盤子里,上面放上不帶面頰的羊頭,把小刀遞給客人。客人把羊頭的一隻耳朵割下來,再切一塊肉吃下,然後把刀還給主人,主人才動手切肉,請客人動手隨便吃。為了表示對客人尊敬和熱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讓在座的每個人都嘗一嘗。蒙古族特別尊敬長輩和教師。無論何時,對年長的人都稱「您」,進門、入座、喝茶、吃飯、敬酒等都讓年長的人領先,「巴格西」歷來被作為貴客迎送招待。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牧民住的圓形氈房稱為「勃孜宇」。夏季多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則遷居向陽山谷。定居的柯爾克孜族多住平頂方形土房,有壁龕和天窗,住宅周圍種有蔬菜瓜果。柯爾克孜族牧民的食品也很豐富。乳製品有酥油、奶疙瘩等。枚民們喜歡牛羊奶、馬奶、酸奶、奶茶,食牛羊馬等各種肉食和米面細糧。

柯爾克孜族傳統服飾很講究。男子喜歡戴氈帽,上身穿白色綉有花邊的圓領襯衫,冬天穿黑、藍色「袷袢」,下身穿寬褲,著高筒靴。女子喜歡穿對襟上衣,綴銀扣;也有穿多榴長裙和下端帶皺憫的連衣裙、外套黑色坎肩和袷袢的。姑娘們普遍喜好紅色衣裙,戴紅色絲絨圓頂小帽或大紅色水獺皮帽。老幼皆喜歡穿綉有花紋的高筒皮靴。未婚女子梳許多小辮,婚後改扎雙辮。裝飾品多為銀器,如手飼、耳環、項鏈、戒指等。有的還佩帶鑄有花紋的圓銀片胸飾。柯爾克孜族人好客,重禮節,凡有客人來訪,都要拿出最好的飲食款待,尤以宰羊待客最為尊敬。在遷居時,鄰居們要宰羊互相招待,以示告別或迎送。

錫伯族 錫伯族的村屯四周築有圍牆。住房自成院落,庭院種植花木蔬菜。大門多朝南開。住室的窗戶和箱櫃等傢具都雕圖案,最常見的是牡丹和蓮花。錫伯族婦女擅長剪紙,紙糊的窗戶都用剪紙裝飾得十分美觀。,在飲食方面,以面、米為主食,愛食奶茶、酥油、奶油等乳製品。

忌食狗肉。秋天習慣用圓白菜、韭菜、胡蘿卜、芹菜和辣椒腌制鹹菜,叫花花菜,作為冬春兩季的食物。還喜歡在農閑時打獵、捕魚,並用魚腌制臘魚肉。

在服飾上,婦女喜歡穿旗袍,男子穿對襟短衫,褲腳在腳踝扎緊,現在中青年男子愛穿制服、西服,婦女愛穿連衣裙。

錫伯族 注重禮節。在家庭生活中,長幼有序,晚輩對尊長行「打千」禮。

錫伯族的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如春節、清明、端午等。錫伯族遷至伊犁後,將農歷四月十八從東北出發西遷時同父母兄弟分別的那一天,作為每年的紀念日,全「牛錄」(旗)老少到野外開展娛樂活動。

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多吃牛、羊、馬肉及其乳製品,日常食品是使和奶茶,喜歡吃庫爾達克(上豆燉肉)和蜂蜜、糖漿。「納仁」是具有民族風味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上好食品。

烏孜別克族 的傳統房屋形式有多種,頂樓呈圓形的稱為「阿瓦」,一般則為平頂長方形的土房,取暖多用壁爐。

烏孜別克族家庭多是父母與未成家子女在一起,也有祖孫三代住在一起的。有和維吾爾、塔塔爾族聯姻的傳統。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裝,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樣的小花帽為特點。小花帽有綉花的、有用燈芯絨或黑絨製作的。婦女有時還在小帽外面加戴頭巾。男子穿長及膝蓋、斜領,右任名為「托尼」的長袍,腰間束以三角形綉花腰帶,婦女穿寬大多榴的連衣裙,不系腰帶。一般多穿皮靴。婦女穿的「且特克」(綉花鞋)十分別致美觀。男子襯衣的領邊、前襟開口處和袖口常綉有彩色圖案花邊,體現了烏孜別克族工藝美術的特點,烏孜別克婦女善於刺綉,工藝品「派提努斯」花盤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城市烏孜別克人多穿西裝。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分布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小山谷里,每年春天播種青棵、豌豆、小麥等耐寒作物,初夏趕畜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後回村收獲、過冬,過著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塔吉克族人衣食起居等都有適應生活環境的特色。男子穿無領對襟長外套,系腰帶,寒冷時外加光面羊皮大氅;戴羔皮圓高筒帽,以黑絨為面,上綉數道花邊,帽沿下翻時,掩住雙耳和面頰,可御風雪,已婚女子系後身圍裙,所戴圓頂綉花棉帽綴有後簾可保暖,外出時在帽上系方形白色頭巾,新嫁娘則系紅色頭巾。男女都穿氈襪,穿野羊皮軟靴,用氂牛皮作靴底,輕柔堅實,適於攀緣山路。塔吉克人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製品,飲奶茶,以肉食為上好食品。

塔吉克族的村莊里,大都是正方平頂,木石結構的房屋,牆壁多用石塊、草皮砌成。屋頂架樹枝,抹上拌有麥草秸的泥土。門向東開,一般都靠近牆角。頂部中央開天窗。

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嬰兒的出生是件大喜事,親友聞訊前來祝福。在嬰兒身上灑麵粉以示吉利。塔吉克人注重禮節,熱情好客,誰拿走客人一件東西,意味著懇請客人前去做客。忌用腳踩食鹽或食物,忌騎馬穿過羊群,忌接近主人的羊圈或以腳踢羊,這會被認為是大不敬。吃飯時忌將飯菜倒在地上,等主人收拾完餐具才能離席,交談時忌脫帽。

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的飲食,種類多,美味可口。主要有肉湯飯,克孜杜爾瑪(一種烤制的食物)、沙里瑪阿西(一種煮制的食物)、古拜底埃(用雞蛋和麵粉製成的小饢和用肉、乳酪、酥油、大米等焙烘製成),各種油煎餅、烤餅、煎蒸包子、餅干、醬汁、釀制飲料以及各種炒菜等。

塔塔爾族的房屋多用土坯、磚塊、石塊、木材等材料建築。有土、木房之分,房門一般朝陰面開。塔塔爾族多住套間,房外都建有圍牆,自成院落,廚房內還有爐灶,饢坑。為防止食品變質,每家倉庫或院內都壘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冬天將積雪和冰塊放進去,這種食品儲藏室叫「帕孜」,牧區的塔塔爾族適應游牧生活,住帳篷。

塔塔爾族的傳統服裝,男子一般穿綉花白襯衣,外加齊腰短背心或黑色對襟長衫和黑褲,喜戴黑、白兩色綉花小帽,冬季多戴黑色捲毛皮帽。女子以鑲有珠子的小花帽為美,喜穿白、黃或紫紅色連衫帶褶邊的長裙。年長者多穿帶領、左衽的白襯衣,外加黑色齊腰短坎肩兒。一般情況下,多系布腰帶,冬秋兩季,戴皮帽,穿各式長短大衣、短襖,年長者外加套鞋。現在,塔塔爾族青年男子多穿西裝和時裝。

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飲食主要以麵粉、大米及牛羊馬豬肉、家禽肉蛋為主。在新疆因長期與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居住在一起,豬肉雖不在禁忌之列,但也很少食用,與東北地區達斡爾族大相徑庭。花樣品種有米飯、拉麵、湯面、烤饢等,基本上與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相同,喜在春季3-5月份吃涼面,臘月八日吃臘八飯。

達斡爾人的庭院為方形或長方形。門朝南開,一般不能與院大門相對。住室以西屋為貴,西屋又以南炕為貴。達斡爾人有敬老、互助和好客的優良傳統。老年人在社會上威信很高,在各種場合都受到晚輩尊重,人們不論彼此是否認識,都有互相幫助的義務,對於客人,即使生活上有困難,也樂於款待。

達斡爾族最大節日是春節,臘月三十那天要祭祖、掃墓,晚上玩個通宵,大年初一大家一起向長輩拜年、請安,然後男女老少穿上節日服裝,逐戶拜年。達斡爾族請安禮的姿勢因本人的性別和對方的身份不同而有所區別。

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過肉孜節和古爾邦節。回族過肉孜節較隆重,維、哈等民族過古爾邦節比較隆重。蒙古族、錫伯族、達斡爾族同漢族一樣過春節。

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人死後一般都實行土葬,先由宗教人士給死者擦澡,然後以白布裹屍,用移屍木匣抬到事先挖好的墓穴入葬。出葬時不許婦女和不信伊斯蘭教的人到墓地去。死後的第七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均要舉行悼念活動,請阿匐念經,請親友吃飯,此項儀式叫「乃孜爾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在牧區,蒙古族多住圓形氈房,俗稱「蒙古包」。蒙古包的門一定朝南開,爐子設在氈房正中天窗底下。在農牧區,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內有土炕。

蒙古族喜歡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製品,牛羊肉和麵食,飲酸奶子、奶酒,也喜歡喝茶。農牧區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種糧食和蔬菜,喜喝米酒。

蒙古族的傳統服飾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歡穿鑲邊的蒙古袍子,腰扎紅黃綠彩色緞帶,腳穿皮靴和氈靴,頭纏紅藍布。現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節日或喜宴時才穿蒙古袍。婦女不論冬夏都喜歡穿裙子或連衣裙,用各色頭巾包頭。

蒙古族人熱情好客。招待客人時,首先擺上乳酪、奶油,各種面制干糧和奶茶,喝完奶茶後還要敬酒。隨後端上手抓羊肉,貴客則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薦骨連著尾巴放在盤子里,上面放上不帶面頰的羊頭,把小刀遞給客人。客人把羊頭的一隻耳朵割下來,再切一塊肉吃下,然後把刀還給主人,主人才動手切肉,請客人動手隨便吃。為了表示對客人尊敬和熱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讓在座的每個人都嘗一嘗。蒙古族特別尊敬長輩和教師。無論何時,對年長的人都稱「您」,進門、入座、喝茶、吃飯、敬酒等都讓年長的人領先,「巴格西」歷來被作為貴客迎送招待。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牧民住的圓形氈房稱為「勃孜宇」。夏季多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則遷居向陽山谷。定居的柯爾克孜族多住平頂方形土房,有壁龕和天窗,住宅周圍種有蔬菜瓜果。柯爾克孜族牧民的食品也很豐富。乳製品有酥油、奶疙瘩等。枚民們喜歡牛羊奶、馬奶、酸奶、奶茶,食牛羊馬等各種肉食和米面細糧。

柯爾克孜族傳統服飾很講究。男子喜歡戴氈帽,上身穿白色綉有花邊的圓領襯衫,冬天穿黑、藍色「袷袢」,下身穿寬褲,著高筒靴。女子喜歡穿對襟上衣,綴銀扣;也有穿多榴長裙和下端帶皺憫的連衣裙、外套黑色坎肩和袷袢的。姑娘們普遍喜好紅色衣裙,戴紅色絲絨圓頂小帽或大紅色水獺皮帽。老幼皆喜歡穿綉有花紋的高筒皮靴。未婚女子梳許多小辮,婚後改扎雙辮。裝飾品多為銀器,如手飼、耳環、項鏈、戒指等。有的還佩帶鑄有花紋的圓銀片胸飾。柯爾克孜族人好客,重禮節,凡有客人來訪,都要拿出最好的飲食款待,尤以宰羊待客最為尊敬。在遷居時,鄰居們要宰羊互相招待,以示告別或迎送。

錫伯族 錫伯族的村屯四周築有圍牆。住房自成院落,庭院種植花木蔬菜。大門多朝南開。住室的窗戶和箱櫃等傢具都雕圖案,最常見的是牡丹和蓮花。錫伯族婦女擅長剪紙,紙糊的窗戶都用剪紙裝飾得十分美觀。,在飲食方面,以面、米為主食,愛食奶茶、酥油、奶油等乳製品。

忌食狗肉。秋天習慣用圓白菜、韭菜、胡蘿卜、芹菜和辣椒腌制鹹菜,叫花花菜,作為冬春兩季的食物。還喜歡在農閑時打獵、捕魚,並用魚腌制臘魚肉。

在服飾上,婦女喜歡穿旗袍,男子穿對襟短衫,褲腳在腳踝扎緊,現在中青年男子愛穿制服、西服,婦女愛穿連衣裙。

錫伯族 注重禮節。在家庭生活中,長幼有序,晚輩對尊長行「打千」禮。

錫伯族的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如春節、清明、端午等。錫伯族遷至伊犁後,將農歷四月十八從東北出發西遷時同父母兄弟分別的那一天,作為每年的紀念日,全「牛錄」(旗)老少到野外開展娛樂活動。

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多吃牛、羊、馬肉及其乳製品,日常食品是使和奶茶,喜歡吃庫爾達克(上豆燉肉)和蜂蜜、糖漿。「納仁」是具有民族風味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上好食品。

烏孜別克族 的傳統房屋形式有多種,頂樓呈圓形的稱為「阿瓦」,一般則為平頂長方形的土房,取暖多用壁爐。

烏孜別克族家庭多是父母與未成家子女在一起,也有祖孫三代住在一起的。有和維吾爾、塔塔爾族聯姻的傳統。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裝,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樣的小花帽為特點。小花帽有綉花的、有用燈芯絨或黑絨製作的。婦女有時還在小帽外面加戴頭巾。男子穿長及膝蓋、斜領,右任名為「托尼」的長袍,腰間束以三角形綉花腰帶,婦女穿寬大多榴的連衣裙,不系腰帶。一般多穿皮靴。婦女穿的「且特克」(綉花鞋)十分別致美觀。男子襯衣的領邊、前襟開口處和袖口常綉有彩色圖案花邊,體現了烏孜別克族工藝美術的特點,烏孜別克婦女善於刺綉,工藝品「派提努斯」花盤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城市烏孜別克人多穿西裝。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分布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小山谷里,每年春天播種青棵、豌豆、小麥等耐寒作物,初夏趕畜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後回村收獲、過冬,過著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塔吉克族人衣食起居等都有適應生活環境的特色。男子穿無領對襟長外套,系腰帶,寒冷時外加光面羊皮大氅;戴羔皮圓高筒帽,以黑絨為面,上綉數道花邊,帽沿下翻時,掩住雙耳和面頰,可御風雪,已婚女子系後身圍裙,所戴圓頂綉花棉帽綴有後簾可保暖,外出時在帽上系方形白色頭巾,新嫁娘則系紅色頭巾。男女都穿氈襪,穿野羊皮軟靴,用氂牛皮作靴底,輕柔堅實,適於攀緣山路。塔吉克人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製品,飲奶茶,以肉食為上好食品。

塔吉克族的村莊里,大都是正方平頂,木石結構的房屋,牆壁多用石塊、草皮砌成。屋頂架樹枝,抹上拌有麥草秸的泥土。門向東開,一般都靠近牆角。頂部中央開天窗。

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嬰兒的出生是件大喜事,親友聞訊前來祝福。在嬰兒身上灑麵粉以示吉利。塔吉克人注重禮節,熱情好客,誰拿走客人一件東西,意味著懇請客人前去做客。忌用腳踩食鹽或食物,忌騎馬穿過羊群,忌接近主人的羊圈或以腳踢羊,這會被認為是大不敬。吃飯時忌將飯菜倒在地上,等主人收拾完餐具才能離席,交談時忌脫帽。

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的飲食,種類多,美味可口。主要有肉湯飯,克孜杜爾瑪(一種烤制的食物)、沙里瑪阿西(一種煮制的食物)、古拜底埃(用雞蛋和麵粉製成的小饢和用肉、乳酪、酥油、大米等焙烘製成),各種油煎餅、烤餅、煎蒸包子、餅干、醬汁、釀制飲料以及各種炒菜等。

塔塔爾族的房屋多用土坯、磚塊、石塊、木材等材料建築。有土、木房之分,房門一般朝陰面開。塔塔爾族多住套間,房外都建有圍牆,自成院落,廚房內還有爐灶,饢坑。為防止食品變質,每家倉庫或院內都壘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冬天將積雪和冰塊放進去,這種食品儲藏室叫「帕孜」,牧區的塔塔爾族適應游牧生活,住帳篷。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