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邊小吃紀錄片
1、有哪些經典的美食紀錄片
1.老廣的味道 第四季(更新中)
簡介:美食紀錄片《老廣的味道》上山下海,探索南粵大地深藏的最高食鮮;味蕾冒險,展現嶺南就地取材的生存智慧;原聲原味,搜尋天地間的自然之味。節目以獨特視角深入原材原生地,發掘老廣們真實鮮活的日常美食之美——食材蘊含的風物之美、鄉土之美,收獲耕耘的勞作之美、匠心之美。
評價:廣東衛視的大型美食紀錄片,之前已經有三季了,非常優秀的紀錄片,一個粵菜就有什麼多內容可講,中華美食果然博大精深,是普通話的,不是粵語。






2.風味原產地·潮汕
簡介:騰訊視頻自製紀錄片《風味原產地》系列紀錄片,將以食物為窗口,探尋中國各地豐富的物產,歌頌農耕與勞作,以美味為媒介,展示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理念。《風味原產地·潮汕》為該紀錄片系列的第一部,將通過短片每集發掘一種「養在深閨人不識」的潮汕獨特食材、食品和味道。
評價:《舌尖》和《風味人間》導演陳曉卿的作品,美食紀錄片界高質量的代名詞,每集只有11分鍾左右,只講一種潮汕食物,沒有太多煽情的人物故事,看起來後面還會有其他地區系列,期待。





3.早餐中國 第一季
簡介:該紀錄片由美食家沈宏非、陳曉卿擔任總顧問;訪街串巷、聞香識味,用朴實的影像和家人的口味,尋找地道的中國早餐。每集一道傳統的早餐、一家有趣的小店、一群忘我的食客,和屬於老闆的「早餐哲學」。節目從製作、播出到宣傳聯動線上線下,帶領觀眾早起重回故鄉,體味早餐里的人心激盪、早餐里的天長地久。
評價:每一集講一個地方早點,時長只有五分鍾左右,看完會讓不愛吃早飯的人也有早起吃早飯的慾望,親切、煙火氣很足,好吃,好看。






4.萬物滋養 第一、二季
簡介:中國首部健康美食系列紀錄片。生態是思考源點,美食是抓手,健康是終點。嘗試以更開放、更別致、更國際化的視角,探求中國人健康哲學背後的自然趣理、美食妙理、文化肌理與科學道理。
評價:立意比較高,畫面好像用了冷色調的濾鏡一樣,很美,但是缺乏食慾,質量很好,但是不下飯,不是我愛的那種充滿人間煙火氣的風格。
2、分享代表你家鄉的美食吧!
我家鄉在順德區,被稱為「世界美食之都」,順德的美食文化已經影響到全世界,想了解順德的美食嗎?下面由我來講講吧!
1.雙皮奶
真是名不虛傳,正宗的雙皮奶來源於1925年,大良白石村有一個村民叫「牛仔華」,把擠出的牛奶煮熟,冷卻後表面結一層皮,奶液從碗中倒出,加上雞蛋和白糖,灌回碗中再使用文火燉煮,於是雙皮奶就這樣誕生了。直到現在大人小孩都愛吃,真是細膩柔滑,像豆腐塊挺嫩,奶味濃郁,入口即化。在我放學的時候,我爸爸帶我去甜品店吃雙皮奶,價格不是很貴,應該是八塊錢吧,用勺子一口咬下去,真是原汁原味,帶有一絲絲香甜。現在雙皮奶有各種花樣,有紅豆雙皮奶、巧克力雙皮奶、蓮子雙皮奶等。
2.倫教糕
說起倫教糕,是當地的一種傳統糕點小吃,因為創始再倫教街道而得名。做法真是有講究,使用秈米粉、西穀米等原料,再用酵母發酵而蒸制而成。它晶瑩潔白,光潔如鏡,富有彈性,味道清甜而爽滑。適合在夏天食用,達到消暑效果,吃的時候有淡淡回甘,有酵酸味,不過酸中帶甜,受到當地人們的喜愛。主要原料有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等營養元素,容易消化,具有健脾養胃的功效。
3.魚皮角
你以為是餛飩?相信你們沒有聽說過,其實只是一個魚皮角,從餛飩演變而來的。魚皮角有手指頭那麼小,用新鮮鯪魚製作,和鮮蝦仁、豬肉鬆、韭黃等配料做餡,就這樣包成了魚皮角。在秋天,經常用它打火鍋最合適不過了。它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象徵著原始的漁耕文化。魚皮角吃起來香嫩爽口,有魚蝦鮮味。裡面的魚皮有豐富的膠原蛋白,保持濕潤光滑。而且是低脂肪,避免秋冬季節出現乾燥的現象。
看完我家鄉美食的介紹,相信你們都嘴饞了吧?歡迎大家來到順德,品嘗這地道的美食吧,讓你流連忘返!
3、一個叫eat st的美食紀錄片節目!!美國的!!
《街邊小吃》
那個超級棒我也喜歡看XDDD
以前在樂視上面發現過,但是不能緩存呢好可惜。
4、好看的美食節目有哪些?
1、食全食美
是北京電視台唯一的一檔日播的美食節目。自2002年1月1日開播以來,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收視率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2、天天飲食
中央電視台1999年2月22日推出的以介紹做菜方法、暢談做菜體會為主要內容的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為一體的欄目。
3、美女私房菜
《美女私房菜》以美食會友,用視覺和味覺分享生活的感動,美女私房菜創造了美食加美女的飲食新美學。
4、舌尖上的中國
以美食作為窗口,進而感知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社會變遷,這是《舌尖上的中國》努力追求的目標。
5、中國美食探秘
系列電視文化紀錄片《中國美食探秘》將接檔《舌尖上的中國》,延續中國美食傳統精髓,開啟全新美食文化視角。
5、街頭美食:精彩的故事,一開始都會有失敗
說起街頭美食,會想起,吃了很多次但還想繼續吃的煎餅果子、烤串、炸串、油墩子(油炸蘿卜絲餅,但很少看到了)、湯包、春卷……
而我們也總是無法拒絕關於美食的故事:汪曾祺、陸文夫寫吃、陳曉拍《舌尖上的中國》系列、松重豐扮演井之頭五郎成為孤獨的美食家、白鍾元化身街頭美食鬥士……這一次Netflix也推出了一檔美食紀錄片,第一季選取了亞洲的9個城市,介紹了當地最具代表性的街頭美食。
每一集的結構都比較模式化,【當地一位美食家的介紹+小吃攤主的采訪(主+次)+簡單製作流程+食物特寫+城市風光】,時間在20分鍾出頭,相當緊湊,在美食與風景的交替中,觀看過程也不會變得乏味。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並不是一檔純粹的美食紀錄片,盡管片名是《街頭美食》,但重點絕對不是食物,而是製作那些食物的廚師,他們的故事才是這檔紀錄片的重中之重。
在鏡頭下, 他們不僅僅是街頭食物的廚師,更是街頭鬥士、藝術家、魔術師、改革者,是給予者施捨者而非索取者 ,用食物召集大家聚集到一起,並且代表著一種不向艱苦屈服的精神,簡而言之,生命力,從貧瘠的生活中破繭而出,在不起眼的街頭中綻放出耀眼光芒,猶如史詩、戰斗、革命,亦或是盛大表演。
泰國曼谷·痣姐
73歲的痣姐,連續工作40年,當之無愧的街頭美食女王。年輕時迫於生計做著一份縫紉機女工的工作,突然某一天家中大火,她變得一無所有,不得不去街邊攤幫忙。面對街邊攤的繁瑣,她的母親懷疑她無法勝任,她卻憑借著毅力與熱情創造出了一道又一道屬於自己的美食,至今已累計了100多道菜式。40年裡,唯一一天的休息,是去領了米其林一星的獎。
日本大阪·築元豐次
總能說出充滿哲理的語句,會讓人想起北野武,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個喜劇演員,一個演說家,總之不是街頭廚子,這個叫築元豐次的老頭總是充滿活力,他自稱是「詐騙犯」,意思是將別人不用的食材變成美味的食物「騙錢」,而人們也樂於在他的東洋居酒屋前排起長龍,等待他的美食,聆聽他的話語,甚至接受他的戲弄。
經過漫長的打拚後,他終於成為了居酒屋老闆,在回顧人生之路時卻還是忍不住唏噓起來,母親早逝,父親酗酒,童年充斥著來自父親的暴力,最開心的事情不過是和同學一起吃營養
餐,卻被父親告知付不起營養餐的錢。他去挖野餐炒來吃,睡在屋頂或碼頭,僅僅是為了活下去。
曾經幻想著這樣的生活,成為居酒屋老闆,有一棟自己的房子,有妻子和孩子,如今他成為了老闆,將居酒屋當成家,視員工為自己的孩子,在一天工作結束時告誡他們:「你們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印度德里·達陳
印度德里是一座十分復雜的城市,擁擠,不同的族群,充滿多元文明,因此也擁有著十分多元的飲食文化,而擅長製作恰特的達陳無疑是街頭小吃的佼佼者之一。在他的美食理念中,「家人」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他的童年不幸,父親沉溺於各種毒品,為了更好的生活,他不得不走上街頭。
他的姐妹為了幫助他曾經偷偷買了首飾,他的哥哥如今是他的幫手,孩子們也一同參與進來,他的事業有多失敗,但又重頭再來,有了家人的支持,似乎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
印度尼西亞日惹市·沙蒂南奶奶
90歲的沙蒂南依然活躍於街頭,她以傳統方式製作的市場點心(應該是一種糯米、焦糖、椰子粉做成的甜食)也依然備受人們的喜愛。小學六年級之後便沒有再上學,先是跟著母親學習售賣點心,然後開始學習如何製作。少年時代,父親的出軌令母親保守打擊,不久之後母親也去世,沙蒂南陷入失落的情緒之中。但生活還在繼續,她沒有想著要放棄,再次重返街頭出售自己的傳統手藝,也在街頭結識了自己的丈夫。
「他並不帥,很普通,我也是平凡的女孩。」這樣的愛情從上個世紀一直持續到現在,兩個人佝僂著背脊,牽著手,一同准備著每天的售賣,而人們也樂於在她的攤位前上很長時間的隊,聽她的歡笑聲。
台灣嘉義·林佳慧
上學的時候,林佳慧最討厭的事情是被同學喊外號,她的外號是「魚頭」,因為從爺爺輩開始,她的家庭就開始在街頭擺攤售賣沙鍋魚頭。
大魚頭裹上麵粉下油鍋炸至金黃酥脆,沙鍋則是木耳、豬肉、洋蔥、蒜頭、辣椒、豆腐、炸豆皮以及大量的大白菜一同熬煮,量多味足,傳統手藝深受食客喜愛。林佳慧在父親的影響下,大學畢業後回家幫忙,為了提高效率她決心改革,增加POS機、洗碗機、網路訂單量,也因此和父母產生了小矛盾,索性趁他們出國遊玩,統統搞定,讓父母回來時習慣改變。
現在,她並不討厭「魚頭」這個外號,相反覺得是一種誇獎。
除了以上街頭食神之外,還有在韓國首爾售賣刀切面的趙尹善女士,越南胡志明市賣螺肉的蔡金方氏,在新加坡經營蒸米高店鋪和公司的阿伊莎哈希姆,在菲律賓宿務兜售鰻魚湯的弗洛倫西歐·艾斯卡巴斯……當然還有更多美食和廚師,海南雞飯、雲吞面、中式春卷、烤乳豬、火雞飯、鹵肉飯、章魚燒、大阪燒……
所有的人文化背景不同經歷不同,但他們都是普通人,都生於街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在創造街頭食物的同時又受益於此,完成了夢想,得到了穩定的生活、愛情等等。 平凡的生活與食物中誕生了不平凡的光芒,恰恰是因為那些對生活懷抱希望和熱愛的人,比起空有口號的正能量,這檔美食紀錄片看起來更勵志更熱血。
最打動我的是那句不經意的話,在首爾賣醬油蟹的大姐忽然說了一句,「……但是精彩的故事,一開始都會有失敗」,彷彿是整季的總結一般,在街邊賣小吃,也成了一場對生活的絕地反擊!
註:本文圖片來自紀錄片《街頭美食》
-END-
6、中國美食紀錄片前十名
中國排名前十的美食紀錄片分別是:《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上的重慶》,《味道雲南》,《小海鮮》,《川菜的品格》,《尋味順德》,《味道中國》,《火辣辣的湘菜》、《走遍中國:食在八方》、《一城一味》。
1、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是陳曉卿導演的,一部由中演電視台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由於當代中國人都有著對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這個紀錄片主要是通過串聯具體的人物故事來講述中國各地的美食。
2、舌尖上的重慶
《舌尖上的重慶》是一部公益的紀錄片,他是第一個重慶人自己關於美食的微電影,這個紀錄片是由七個愛好者自己出資金拍攝的,它全面的介紹了重慶的美食。它主要介紹了小面、火鍋、家常菜、江湖菜、下飯菜和小吃著6大種類的菜式組成。
3、味道雲南
《味道雲南》是一部豆瓣評分8.2的紀錄片,每一集都有一個主人公,通過這種方式介紹雲南當地的美食和風情,是國內下飯美食紀錄片前十名。
4、小海鮮
中國有1.8萬公里的海岸線,有多樣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食材資源。《小海鮮》是關於「小海鮮」的美食紀錄片,從「小海鮮」的獲取、烹飪、享用等角度,用聚散悲歡的故事,展示美食帶來的歡樂,和人們關於家庭、友誼、自然的觀念。
5、川菜的品格
《川菜的品格》是一部關於川菜的美食紀錄片,通過對川菜麻辣這一特徵的講述來反映川人的一些性格。
6、尋味順德
《尋味順德》是劉碩、費牖明兩位導演執導的一部關於美食的紀錄片。它從美食出發,進而講述順德人的故事,展示著順德的人文歷史。節目介紹了這的人們在美食之上和美食之外的用功和細心,順德無處不再透露著順德人的工匠精神。通過人們對一分家常菜的期待表現出人們對生活的認真。
7、味道中國
《味道中國》這個片子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以及二十四個節氣的順序,再走遍大江南北後,後來整理了20個有關食物的小故事,在將這些小故事講述給人們。
8、火辣辣的湘菜
《火辣辣的湘菜》這個紀錄片主要是通過對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湘菜的講述,發現每道菜背後的故事,進而向人們講述這些小故事。
9、《走遍中國:食在八方》
2012年春節期間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推出特別節目《食在八方》。該系列節目將圍繞各大菜系的菜餚特色,展現不同地域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飲食習慣以及他們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創造力。
10、《一城一味》
央視紀錄頻道全新出品,《一城一味》大型美食紀錄片。每集紀錄一個城市。以專業廚師的視角走進城市深處,在街邊小店,在百姓家庭,在餐廳酒樓,尋找發現最能代表城市特色的民間美食。以美食為主線索,串聯起城市歷史、文化、環境等縱深元素。以美食的味道,解析城市味道、城市氣質。
7、有一個外國的電視節目是有關於街邊小吃車的,有很多餐車,是一位有25-30的男人主持的,求那個節目名
【EAT ST.】 尋找街頭餐車美食
也叫:《街邊小吃》
樂視、愛奇藝、B站、A站都可在線觀看
8、有沒有類似《舌尖上的中國》的美食紀錄片推薦?
《舌尖上的中國》非常的有名,現在已經出了兩季,而且還有一部紀錄電影《舌尖上的新年》上映,反響也非常不錯,現在正在籌備第三季,這個系列的紀錄片可謂把中國的美食和文化融合的最好的一部,有內涵,有故事,又有美食,同樣類型的美食紀錄片有很多,下面推薦幾部,一定要看。
《一人食》
非常小資的美食短片,提倡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傳播一種認真對待自己的胃的生活態度,想必誰都有過一個人吃飯的時候,這部紀錄片就是給大家很多的一個人的菜單,比如一個人的《皮蛋豆腐》,一個人的《清蒸鱸魚》,一個人的《牛油果拌飯》.......饒有情趣,看的過癮,學的輕松。
《尋味順德》
《舌尖上的中國》的主力團隊擔綱製作,《舌尖》系列片解說李立宏擔任解說,可以說是《舌尖》的番外篇,從美食出發,講述順德人的故事,展示這方水土的過去和現在。記錄了30多位順德人的美味人生和近百道順德菜的精彩故事,呈現出順德這一特殊地域的獨特的人文氣質。紀錄片的拍攝非常辛苦,拍出的素材也非常多,最終剪成了150分鍾的成片,可謂精益求精,不得不看。
《小小巴黎廚房》
6集美食紀錄片,英籍美女廚師Rachel Khoo為了追求學廚的夢想,毅然放棄自己的事業嗎,堅持獨自到法國,花三個月學習甜品,然後長居法國,租住一個小地方,開始她的「私房菜」。她將個人創意靈感混入傳統菜式,為美食添上更多新鮮感,為觀眾介紹各種法國菜,畫風清新,美食配美女,可謂一場視覺盛宴。還有巴黎的風景,路人的服飾,再到女主人的烈焰紅唇,溫馨的公寓,這不光是一部美食紀錄片,更是記錄了一種美好的值得嚮往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