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小吃
1、湖北恩施特色美食小吃
恩施名吃:土家臘肉
土家人家家都興喂年豬,主要是圖過年時有肉吃,過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製作成臘肉,不僅便於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臘肉放在鍋里烹煮,香飄十里,勾人食慾,是土家人平時招待客人擺在席上的主菜。
土家臘肉的製作方法是:
(1)將豬肉分成三至五斤(或更大)的塊,便於入味和加工儲藏;
(2)把鹽炒黃,加花椒炒出香味出鍋;
(3)把肉用溫鹽抹勻,放入盆中,將盆底的肉皮朝下肉朝上,面上層的肉皮朝上肉朝下排放整齊,每3~5天翻一次,10天後瀝干水分掛到熏房中;
(4)用松柏枝加核桃殼、花生殼、桔子皮等柴草料進行煙熏烘烤,月余後待肉變棕紅時即可。
熏好的肉應該放在通風處,可保存兩至三年不變質,名曰「臘肉」,也稱「土家臘肉」、「恩施熏肉」。土家臘肉色澤焦黃、肉質堅實、熏香濃郁、風味獨特。
食用時,取肉在火上將肉皮燒焦黃,放在溫水中將皮泡軟,刮洗干凈備用。
臘肉的烹調方法比較多,不同部位不同,排骨、豬蹄一般用來燉,製作火鍋;其它部位一般用來與鮓廣椒、蒜苗、山野菜、小米一起炒、蒸而食。比較有名的臘肉菜品有:小米蒸年肉、鮓廣椒炒臘肉、糖年肉、蕨粑炒臘肉、臘蹄子火鍋等。
美味的恩施炕土豆
「好玩不過鶴峰州,包穀洋芋是對頭」,這首膾炙人口的當地民謠,可謂恩施土家人喜食土豆的真實寫照。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豆又名馬鈴薯和洋芋,因為在泥土中生長成熟,所以多被稱為「土豆」。恩施山高林密,地廣人稀,耕地多為酸性土壤,富含硒性元素,特別適宜土豆種植,故當地多種土豆。土豆產量很大,是恩施土家人最喜愛的主食之一,就像北方人喜愛麵食一樣。除了炕土豆,土家人還能做出干煸土豆片、酸辣土豆絲、土豆粑粑、土豆粉、土豆燉臘肉、土豆糯米飯等多種土豆系列美食。
恩施炕土豆一般選用新鮮的小土豆,直徑大小在2~3 cm左右,洗凈去皮,在冷水中煮至五成熟時撈起,待水分瀝干後倒入碩大的平底鐵鍋,用菜籽油或漆油翻來覆去地煎炸,直至焦黃,撈起瀝油。然後在熱油鍋里放入蒜泥、干辣椒爆香,倒入瀝油後的土豆翻炒,適時倒入醬油,撒上椒鹽、薑末、白芝麻、辣椒粉、胡椒粉和剁椒醬、花椒,最後撒上香菜和香蔥段即可盛盤上桌了,看著青黃相間焦脆粉滑,吃到嘴裡外脆內嫩糯性爽口,色、香、味俱佳,真是香辣開胃,充飢止餓。
恩施炕土豆是土家族地道風味的傳統小吃,一般人家都會做,當有客人來家裡時,主人會給客人盛上一碗,加上一碗香噴噴的油茶湯,作為飯前壓肚充飢之食。炕土豆的做法特別注重一個「炕」字,「炕」為恩施土家方言,即煎炒燜炸的意思,是當地的一種做菜方式。炕土豆一定要注意火候,不能使用猛火。炕的過程中,還要將上中下三層的土豆要不時地翻炒,否則上面的熟不了,下面的出現焦糊。而且翻炒的動作一定要輕緩,鍋鏟要一步到位,不然容易弄傷土豆,一者外觀不美,二者味道也會打折扣。「刮皮洋芋(土豆)煮均勻,文火慢煎翻復勤。漆籽油香酥爽口,巴鄉以外哪鄉尋?」恩施為春秋時古巴子國地,巴文化的發祥地,素有巴鄉之稱,這首流傳於恩施土家族一帶的竹枝詞,對恩施炕土豆的做法和特色進行了形象的描述,洋溢著一股濃濃的鄉土自豪感。
土家披薩——醬香餅
土家醬香餅有個洋氣的名字——「土家披薩」。此餅以香、甜、辣、脆為主要特點,它香中有香,甜中帶綿,辣而不燥,外脆里軟。它是湖北恩施土家族一種特有的小吃,後來被北京譚師傅(譚震)引進推廣,改進成大眾口味,火遍全國。
在遠古時,每逢豐收過節早才能吃得上,據當地人說:「此餅是清朝康熙年間,一位武當山的齋法號為德福僧人,他用多年自製的齋菜及多種葯材和香料秘制而成」,凡上武當山的香客品嘗後都回味無窮,贊不絕口,後來此技術不慎流傳,幾百年來以他獨特的口感與風味傳承於土鄉人間,今天它掀開了面紗走出了大山,走進了都市,已成為都市生活不可多得的集色、香、味於一體的獨特的香醬餅大眾口味食品,剛推出市場的時候,相當火爆,數十人排隊等後已成為一道城市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