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飾品紀念品
1、內蒙古特產有哪些值得帶走的
1、內蒙古牛肉乾
2、蒙式奶食
3、肉蓯蓉
4、內蒙古發菜
5、蒙古酒
6、內蒙古鼻煙壺
7、蒙古服飾
8、蒙古樂器
9、蒙古族銅器
10、蒙古葯材
2、內蒙古旅遊要帶什麼禮物送家人
去蒙古旅遊,一般都會買一些當地特色容易攜帶的美食,回家與家人分享,一飽回口福;但是除了吃的來內蒙答還有更多值得帶走的東西,用相機留住大內蒙的藍天、草原、沙漠和當地的風土人情,用一些當地旅遊紀工藝品來幫你記住曾經去過的內蒙古;
內蒙古民族特色的旅遊紀念品
草原特色樂器馬頭琴掛飾
一首馬頭琴樂曲會讓你愛上它,但是不會彈奏馬頭琴怎麼辦,選擇榮朝琴韻悠揚馬頭琴掛飾,小巧精緻,帶你回味在內蒙聽過的馬頭琴名曲。
內蒙古馬頭琴裝飾品
內蒙古榮朝馬頭琴裝飾品
內蒙古經典馬鞍裝飾品
說到內蒙第一感覺是大草原,第二感覺就是催馬揚鞭飛奔向前的景象;馬是帶不走了,但是馬文化產品可以入手一個,送給家人朋友 啊。
內蒙古旅遊紀念品雕花的馬鞍
內蒙古禮物馬鞍掛件U盤
3、要出差去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個禮拜,回來給女朋友帶什麼禮物好呢?內蒙古有什麼特產能表達心意的呀?
來呼和浩特感覺比較有特色的是奶製品,肉製品,還有像銀飾啊,牛皮製品,羊絨製品,都是很有蒙古特色的;
送女朋友的話,可以買些牛肉乾,奶製品,一般女孩子都是抵制不了美食的誘惑的。
除了吃的,建議再買一些當地特色的旅遊紀念品,比如蒙古族的服飾,是真的好看;
工藝品的話,可以買一些精緻的小裝飾品,這樣也比較有紀念意義如:蒙古族頭飾同款的吉祥如意小掛飾內蒙古文創小禮品,古韻猶存的蒙古族婦女頭飾,是蒙古族服飾中最華彩的部分,融匯了民族的集體智慧,審美意識和生活情趣,不僅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飾品,而且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與傳承。精美而珍貴的蒙古族頭飾被視為是祥瑞喜慶之物、如意幸福之寶,代表著高貴與權力,是財富和美的象徵!送女朋友在合適不過了,樣式精巧,寓意美好;
內蒙古文創禮品蒙古族頭飾小禮品
內蒙古文創吉祥如意蒙古族小禮品
在草原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對於草原的描述,一首馬頭琴的旋律,遠比畫家的色彩和詩人的語言更加傳神。」這話十分貼切,當一首悠揚的馬頭琴曲在人們耳邊奏響時,隨著那旋律閉幕冥思:仿若站在遼闊的草原上,迎面吹來呼嘯的狂風,心情似喜又悲,遠處傳來奔騰的馬蹄聲,細聽還伴著歡樂的牧歌……馬頭琴的旋律猶如萬馬奔騰,表現了蒙古民族的勤勞、勇敢,也再現了草原人民的深沉、粗獷與激昂。故內蒙古旅遊紀念品琴韻悠揚的設計靈感便是來源於此。
內蒙古旅遊紀念品榮朝琴韻悠揚掛飾
請點內蒙古旅遊紀念品榮朝琴韻悠揚掛飾
4、蒙古特產,買什麼,蒙古購物攻略/指南
一、地毯
蒙古國作為世界畜牧業大國,畜牧經濟在該國經濟總量中佔有重要地位。隨著地毯編織技術的不斷更新,蒙古國地毯已經形成多品種、多花色、多質地的現代產業,特別是純羊毛地毯以其美觀大方、價廉物美而暢銷各國。隨著中蒙兩國口岸旅遊業的不斷升溫,外地旅遊者紛紛購買蒙古特產,進一步加大了地毯的進口量。
二、蒙古刀
蒙古刀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不僅實用而且美觀的工藝品。蒙古刀是牧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它可以用來宰牛羊、吃肉,還可用來當裝飾品、陳設物。蒙古刀刀身採用優質鋼,刀刃鋒利,刀柄和刀鞘有鋼制的、銀制的、木製的、牛角制的、皮製的等等,上面雕有精美的花紋或鑲嵌五顏六色的寶石。
三、美食
奶製品有乳酪、奶片、奶豆腐、奶皮(泡奶茶吃,還有做拔絲奶皮)等,喝的有奶酒、有草原白(低度酒沒人喝)、更常見的是奶茶(鹹味的最正宗,現在為適應旅遊,多是甜味);吃的有羊雜、各種餡餅、還有各種麵食、各種風干肉。
5、蒙古族的特色工藝品有哪些?
獻哈達: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著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或贊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折疊口向著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身,獻哈達者將哈達掛於賓客頸上。賓客應雙手合掌於胸前,向獻哈達者表示謝意。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遊點上,主人或服務小姐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主人或服務小姐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請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即刻會明白賓客的用意。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他們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穀之結晶,拿出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草原牧人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讓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瞧不起,不願以誠相待。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酒後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
敬神:蒙古民族的禮宴上有敬神的習俗。據《蒙古風俗鑒》描述,廚師把羊割成九個相等的肉塊,「第一塊祭天,第二塊祭地、第三塊供佛、第四塊祭鬼,第五塊給人,第六塊祭山,第七塊祭墳墓,第八塊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塊獻給皇帝」。祭天則把肉拋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則拋入爐火之中;祭佛置於佛龕前;祭鬼置於包外;祭山則掛之於供奉的神樹枝上,祭墳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於包外,祭水神扔於河泊,最後祭成吉思汗,置於神龕前。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薩滿教,其崇拜多種神祗,爾後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間信仰,把眾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軌跡。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來以性情直爽、熱情好客著稱。對家中來客,不管常客還是陌生人,都滿腔熱忱。首先獻上香氣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盤盤潔白的奶皮、乳酪。飲過奶茶,主人會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時節還會請客人喝馬奶酒。有些地區用手扒肉招待客人,還有一定的規矩。例如用一條琵琶骨肉配四條長肋骨肉進餐;牛肉則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節肋骨及一段肥腸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後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頦、脖子肉都是給晚輩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貴的客人或是喜慶之日則擺全羊席。
尊老愛幼:蒙古人長幼有序,敬老愛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見到老人要問安。不在老人面前通過,不坐其上位,未經允許不要與老人並排而坐。稱呼老人要稱「您」,不許以「你」相稱或直呼其名。見到牧民孩子不要大聲斥責,更不能打孩子。不要當著家人的面說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對孩子和善、親切,被認為是對家長的尊重。
唱歌:蒙古民族的勸酒往往通過情真意切的歌唱表達出來,唱歌與勸酒是同時進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後,大家舉杯合唱,然後大家一起乾杯,如此數遍,酒意酣暢。歌唱有禮儀性的,也有即興盡興的,有一人或數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達旦。
熱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傳統美德,這種習俗從古代一直流傳到現在。
客來敬茶一種高尚的蒙古族傳統禮儀。在蒙古歷史上不論是富貴之家還是貧窮之家,不論是上層社會還是平民百姓,也不論在交際上或在家裡,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場合,莫不以茶為應酬品。家中有客來,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們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貴賓獻上一碗奶茶,接著主人又端上來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語稱交和)、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製品。
接著穿戴民族盛裝的家庭主婦端來清香撲鼻的奶酒款待客人,這也是蒙古族的傳統禮節。主人會用詩一般的語言勸酒:「遠方的客人請你喝一杯草原佳釀,這是我們民族傳統食品的菁華,也是我們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蒙古族人民尊重禮儀,習慣成自然,至今仍然如此。一事一物,無不依據其禮為之,敬長慈幼,同胞相見,長幼有序,賓朋有禮,客至如歸。當然其禮儀之表達形式,隨著時代的前進,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豐富,有所改進,如鞠躬、握手禮、互贈紀念品等等,均在蒙古族中盛行起來。
可以想見,洋溢在蒙古人民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中的那種高尚品質和道德情操下,我們感到的將是那種心地憨厚,熱情好客的民族美德。
選獵狗:蒙古族有獵狗打獵的習俗。因此,他們非常重視選留一隻好獵狗——「台格」,也就是經閹割的短毛細狗。選留獵狗要注重好的品種,即從良種小狗崽中挑選腰身長,尾巴長而勻稱,聽覺靈敏,視力敏銳,動作敏捷,跑起來快的小狗作獵狗。
當第一次出獵調馴獵狗時,先往狗鼻子里灌注狐狸熱血,使其與狐狸和狼成為冤家對頭。如果是專門獵取狐狸和狼的獵犬,那麼就要禁忌獵兔子。否則在追逐狐狸時一旦遇到兔子就會失去主要目標。
一隻訓練有素的獵狗必須領會以下幾點:吹口哨、示意、招手、指點、呼喚等暗示和要求。一隻好獵犬不僅能抓住野外奔跑的狐狸,而且能把竄進洞穴的狐狸從洞中咬住尾巴拽出來。
獵狗每日喂一次食。在喂米食的同時,還要適當補充一些兔肉和羊肉等肉食,但須將肉煮熟加鹽放晾後才喂。獵狗餵食量要少,掌握一定的標准,切忌喂得太飽。在冬季數九天,為預防狗掌冬裂需用蒜泥塗於狗掌。進入五九天,須將獵狗拴於帶漢漬的鞍屜上進行控腹吊膘。
秋末白露時節,開始吊控乘馬和獵狗。吊好之後,獵人們選一個叫作「紅喜鵲」的能見紅色的日子出獵。到達狩獵地點後,先祭祀神瑪乃汗,然後才開始打獵。牽獵狗的人一般都牽兩只以上獵狗。近十名獵手的狗加起來就有三四十隻。他們排列前進在寬三五華里的地段,有的人見獵物就撒狗,有的則只作準備先不撒狗,等到節骨眼上才撒狗。每隻獵狗平均一天能抓到二三隻狐狸。用獵狗打獵不以獵狗所抓到獵物之多少進行分配,仍按傳統習俗凡參加者都能分到一份獵獲物
6、去蒙古有什麼紀念品可以買
玉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