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道小吃
1、福州市台江區有什麼小吃
台江最有名的就是達道牛滑了、晚上兩點去都滿座
牛滑、牛排、牛雜、小籠包、福州拌粉干
達道路和廣達路交界的地方,有五~六家
具體的名字我也不說了,你先走一圈,哪一家的人坐的最滿 就是正宗的
附近還有很多小吃,也有魚丸,不過味道沒有塔巷的正宗
老葯洲街旁邊也有幾家老字型大小,有家花生湯的店,好象叫「沒牙」還是什麼的 很有名,那還有幾家粉絲店
千萬別進古街吃,那都是專騙外地人的
2、關於福州小吃的百年老店的介紹
福州小吃
在傳統的觀點里,「點心」應該是甜咸糕點;而在福州人的心目中,點心卻是「牛滑+小籠包」「撈化(既在『鮮撈』的基礎上加興化粉)」「線面(依個人口味放蒸罐鴨肉、上排或炒酒蛋)」,當然最普及的要數「拌面+扁肉」。事實上,午餐、晚餐、宵夜也可以同樣處理。凡米飯缺席的簡易小吃,都被福州人統稱為「點心」 。
在福大北門有一家「東興牛肉店」,店裡的牛肉羹佐以水姜,味道那叫一個絕,還有自製的粽子,用蛋、肉、蝦仁、香菇做餡,澆上甜辣醬、花生醬,真是美味。
達道和小橋一帶,有幾家頗有名的牛滑店;牛滑用牛肉切細剁泥,和以勾芡,連湯裝起一碗,入口滑潤,口感一流,牛骨高湯又特別香,加鹽加醋,加魚露還可以隨個人喜好,所以很受歡迎。「達道牛滑」幾乎成了招牌,無形資產價值也有若干,那一帶的每一家都是「正宗」的達道牛滑。
說到牛滑,又不能不說到牛雜;所謂「牛雜」,牛雜碎是也;牛心、牛肺、牛肚、牛筋……下水統統熬一大鍋。那裡跑堂的漫叫一聲「牛雜兩碗……」,這里掌勺的便撈起若干在碗里加以牛骨湯端到你面前。烏山路口有一家「吳忠小吃店」,開店的兄弟仨像是隱居江湖的世外高人,一天只做一鍋牛雜,賣完拉倒,那裡的人多是沖著新鮮牛雜的味道去的,所以生意倒也不賴。
用牛骨湯打底的還有一種叫「撈化」,這「化」是福州人稱「興化粉」的米粉,把米粉用涼水泡軟以後在滾水裡「撈熟」,泡進牛骨湯里,撒上蔥花、味精,這叫「光化」,如果配以同樣撈熟的鴨腸、豬血、肝片、腰子等等泡在一起吃風味更佳。慶城寺市場門口一家「依土勞化」聲名如日中天,撈化的品種也多,常常人滿為患。
木金肉丸,是1921年由姚木金創辦的老字型大小,在道山路口通向婦幼保健醫院的巷子里。肉丸是用芋頭、薯粉、豬肉、紅棗、芝麻、紅糖等為原料,加工成一粒粒或一籠籠蒸熟。每個包有甜咸可口的肉陷,甜度適當,十分可口。過年過節的時候常常會去買些肉丸吃,沾沾喜慶。
到了台江,那好吃的就多了去了。在榕城古街上很多老字型大小的福州小吃在此匯聚。比如大福星魚丸,依土伯撈化等等。大福星魚丸選用鯊魚、鰻魚或淡水魚剁珥加薯粉攪拌作外皮,再包以豬瘦肉或蝦仁等陷心,捏成丸狀。皮薄均勻,色澤潔白,食之滑潤清脆,湯汁葷而不膩。「沒有魚丸不成席」,從這句俗語中變可知福州人對魚丸的偏愛。依土伯撈化,湯汁清淡但鮮味十足,牛肉塊肥而不膩,清爽可口。
走出榕城古街,在台江的三福百貨旁有家百年老店——台江沒牙花生湯店,店很小,只有陽台的寬度,細長細長,只能放下一排的座位,但店裡的招牌花生湯確實是個經典。花生綿軟,入口即化,湯水香甜滑潤很有冰淇淋的感覺,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說到福州小吃,怎能少了熱氣騰騰的鍋邊糊?鍋邊糊以連江海鮮鍋邊最為出名.用蜆子汁為湯在鍋里燒開取其鮮味,在把磨好的米漿沿著鍋邊一圈澆過去,米漿在鍋邊燙成干皮後用鍋鏟刮到鍋里,加芹菜、蔥蝦皮、香菇等佐料,燒開後起鍋就是一盆滾燙的「鍋邊糊」了,講究一點的在佐料上做文章:蝦仁、咸魚、肉丁……
井大路口附近有一家細妹元宵店,雖然店面從外表看有些粗糙,但做的元宵確實不錯。在福州,湯圓和元宵是不同的,湯圓是甜的,而元宵是鹹的。薄薄的元宵皮里裹著新鮮的豬肉,咬一口元宵,香滑的油水溢出來。津泰路上的安泰樓做的元宵也非常好吃。
從八一七北路拐進鼓西路,未及百米,左手邊一家小鋪招牌與眾不同,紅的民俗花紋,有模有樣地直書「尚擀依心拌面扁肉」。在這家一定要吃拌面和扁肉。福州的燕皮何等知名,做成扁肉燕煮食更妙而且這里用的是自家手擀機的切的扁肉,做的時候加了蛋清,吃起來甚有勁道。花生醬也是自家磨的,略微有些焦味,無論扁肉還是扁肉燕在撈起之後都沖入豬骨湯,回味無窮。
其實福州小吃遠不止這些,八寶芋泥、蔥肉湯、海蠣餅、太平燕、春卷……都是有名的福州小吃。如果要想省點事,一次把福州小吃吃個夠,推薦你去「老福州」、元洪城頂樓或者安泰樓,交通便捷,而且價格也劃算,特別是老福州。安泰樓、元洪城看起來高檔一點,而在老福州,只要花十塊錢,你就可以吃個飽。
中間的例子自己選幾個吧
3、台江有哪些好的小吃店
依土撈化,沒牙伯花生湯,木金肉丸老店,盛記燉品,林依嫩豬血化,達道依強牛肉店,耳聾伯元宵,還有好多好多,下次再補充
4、福州的知名小吃是什麼?
福州小吃
「福州小吃」是福州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歷史和影響與福州菜一樣引人注目。太平燕、太極芋泥、魚丸、等享有盛譽,台灣同胞有句口頭禪:「魚丸,燕丸,扁肉燕,男女老少吃不厭。」1997年福州市飲食(集團)公司美食園製作的「扁肉燕」和「太極芋泥」被中國 烹飪協會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太平燕
太平燕
燕皮是用精選豬後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細條,用木棰搗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細孔絹篩篩過的薯粉和適量清水,反復攪拌,不斷壓勻,初成硬坯,然後放在條板上,軋輾成薄片。敷上一薄層薯粉,折疊起來,略干為鮮燕皮。繼續晾乾為干燕皮,一般包裝久貯一年不壞。包餡前,用刀切燕皮成約二寸左右方片,待用。餡選瘦豬肉和蝦米、荸薺、紫菜等共剁成醬,後加少許醬油、蔥白調味,取燕皮方片包成小扁,表如石榴狀,蒸熟即成肉燕。
福州人常將「扁肉燕」與去殼鴨蛋相配作菜餚,因福州話「蛋」叫「卵」,「鴨卵」音諧「壓亂」,取「壓」了「亂」就會平安之意,故稱「太平燕」,「燕」與「宴」同音,又稱「太平宴」。
「太平燕」是福州婚聚喜慶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時鳴放鞭炮,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長輩即席致謝後,方可食用。扁肉燕深受台灣同胞和海外福州僑胞喜愛,到福州來,必帶燕皮回去饋贈親友。
魚丸
魚丸
福州人最常吃的小吃。以包心有餡為特色。製作以鯊、鰻的鮮魚肉,剔骨、洗凈,剁成魚丸醬;後分次加入鹽水調和,再加入干澱粉,拌成魚羹糊狀。同時,選取豬五花肉剁成醬,蝦干切碎,調入醬油、味精、蔥白等作餡。包制時,應用特造魚丸勺,取餡包在魚羹糊里,用手捏成球狀,放在清水盆中,安放冷水鍋以微火煮熟。撈起晾在竹篩里待食。魚丸湯十分講究,佐料調味,有蔥白、麻油、蝦油等配料。魚丸浮在高湯上,一清二白,星星點點,世譽「七星魚丸」。
粿
芋粿
主要是糯米磨成漿,經過製作,依*糖、花生、豆沙、油等佐料而成。時令和節俗不同,分為�、� 、粿、糕4大類。�為圓形,內有虛有實,油炸或流滾粉成,如油�、抱滾�。抱滾�外面滾上拌好的豆粉、黑芝麻和糖,宜邊揉邊吃。�形扁圓,皮薄餡多,或蒸熟,或油炸,如糯米�、菜絲�、豆沙�。粿多三角、四角、菱形,以蒸為主,也可油炸,如芋粿、九重粿、粳米�、白八粿、糖粿。糕多圓形或三角,松軟有彈性,以蒸為主,如盞糕、白發糕、荸薺糕。�粿多是甜食的,也有花生粿、咸餡粿等是鹹味的品種。
芋泥
太極芋泥
福州傳統風味甜食。又稱太極芋泥。每逢吉辰喜慶,熟豬油和水拌勻,裝碗上籠用旺火蒸1小時取出,淋上熟油2兩,並用紅棗、瓜子仁、櫻桃(各3錢)在芋泥面上裝飾成太極圖案,把紅棗碎米及發成米粒狀的冬瓜條糖(1兩)分別撒在芋泥上即成。此菜細膩軟潤,芋香濃郁,香甜可口,看似冷盤,實則燙嘴。
肉丸
肉丸
選上等薯粉、白芋絲、肥膘肉為原料,調入紅糖拌勻,佐以五香粉,還有的加芝麻、豆腐皮等,製成粘劑,放在鋪上荷葉的蒸籠炊熟。用刀切成方形或菱形的,油煎而食;也有圓狀,入蒸籠時,有意捏成團狀,炊熟可食。香甜可口,油而不膩。民間在春節期間自蒸;市上以「木金肉丸」為名牌,風味獨特。
烰油�
烰油�
「烰」(音pu),福州方言,用大量的油炸食品稱為「烰」。「烰油米時」色澤金黃油亮,皮餡分離、外香酥,內甜軟。
將糯米洗凈浸泡4-6小時後,磨製成水磨粉團。紅糖加水熬成糖漿,去渣待用。豆沙加入糖漿、精鹽,製成豆沙餡。糯米粉團加入糖漿,反復揉和製成�坯。用�坯包上豆沙餡,成為油 生坯,面貼花生仁1粒即成。把生�坯放入油鍋,用鐵勺輕輕翻動,等油�皮亮膨脹似球形,色呈焦黃時,即可撈起瀝干油。
蠣餅
蠣餅
「蠣餅」扁圓形,色黃、殼酥香,味道美,是福州市民常用的早點之一,風行數百年不衰。成品皮香酥,餡鮮美,色金黃。
將大米、黃豆,分別用水浸3-4小時,摻水磨成濃漿,加入精鹽攪勻後待用。豬肉剁成肉餡,蔥切珠狀,用醬油調成餡料,牡蠣肉洗凈,瀝干。將特製鐵勺在油里加熱後,取半湯匙料漿倒入熱勺內,在米漿上放肉餡、牡蠣,再蓋上一湯匙米漿,放入油鍋,炸至餅面呈金黃色時撈出,瀝干油。
千頁糕
千頁糕
「千頁糕」為選用中筋麵粉製成的甜點。多層美觀,油香軟潤,入口溶化。
將麵粉加入酵母、白糖、清水和成面團,餳面約2個小時,加鹼水再揉勻。肥膘肉切塊放入湯鍋,用旺火煮熟撈起,然後切成細肥肉丁。將面碾成薄面片,對折,一邊撒上1層肥肉丁,再撒上1層白糖,形成1層面餡,如法製作可得4層面3層餡。千頁糕一般做成8層~12層面,做好的糕放入蒸籠,用旺火蒸熟,取出成方形或菱形,即成。
鍋邊糊
鍋邊糊
清代鄭東廓《福州風土詩》中有「梔子花開燕初雛,余寒立夏尚堪慮,明目碗糕強足筍,舊蟶買煮鍋邊糊」。說明鍋邊糊這道小吃在福州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由於配料多樣,質地軟嫩,美味可口,經濟實惠,深受人們的歡迎。
將大米用清水浸泡2-3小時,加清水磨成米漿,加精鹽待用。香菇、紫菜水發後,香菇切成細條,蔥切蔥珠,蒜切段。將蔥白、蒜頭下鍋稍煸,再將豬肉糜、水發香菇、紫菜、蝦皮一起下鍋,加清水燒到七成熟起時,在鍋邊抹花生油,用碗舀米漿沿鍋邊均勻澆一周,蓋上鍋蓋,見鍋邊米漿圈起時,用鍋鏟將米卷鏟入鍋中,再摻入適量清水,依上法分3-4次澆完。當澆完最後一次米漿前,調入魚露,煮熟後投入味精、蔥珠、蒜段即可起鍋。
清明餜粉
清明餜粉
福州人重視清明節祭墓,掃墓時必帶清明餜祭祖以表孝心,因其劑皮用「菠菠草」(一種野菜)染色,所以又叫菠菠餜。
將白蘿卜擦絲,用鹽搓揉後,壓干水份,加紅糖液、豬油攪勻。米水浸2-3小時後磨漿,壓干水分成劑。取約100克在沸水中煮成熟劑,然後與其他劑、黃色素一起搓揉,作餜皮20塊。將餜皮壓成扁圓形,包上蘿卜絲餡,用木模型壓成有花紋的餜,放在粽葉上成餜坯。在蒸屜內鋪上粗白棉布,置沸水鍋上將餜坯放在布上,插好通氣管蓋密,蒸20分鍾左右即熟。
洪山橋光餅
光餅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大舉侵犯福建,戚繼光奉命入閩殲敵,大獲全勝。當戚軍南行前,為使行軍迅速,以麵粉製成圓餅,中打一孔,串掛在戰士身上,作為行軍干糧。福州人民為了紀念戚公的豐功偉績,競相仿製,稱之為「光餅」,相沿成習,成為福州人喜愛的食品。製作光餅開始時用鍋煎,以後改為貼爐,制出的光餅香松好吃。洪山橋為福州水陸交通要道,來往人多,光餅價廉耐飢,故購者甚多,每日供不應求,隨制隨售,拈手尚有餘熱,更受購者歡迎。因之「洪山橋光餅」揚名遐邇
最好吃的魚丸在塔巷
魚丸好吃的應該在茶亭街和交通路的交叉口那裡!!
最好吃的魚丸是我家門前的古街的貴魚丸(linda)
東泰路上有一家專賣連江魚丸的店,味道不錯!
最好吃的魚丸在西門那個路口西北角的一家,它的餡很好吃,皮也不算差.
最好吃的元宵在橫街,橫街就在台江文化宮斜對面,怡豐布行對面...
依土撈化和同利肉燕,美食街上都有
長樂北路 岳峰村裡面有一家小店(在小學對面)的扁肉是最好吃的扁肉
最好吃的蔥肉餅也在橫街,橫街就在台江文化宮斜對面,怡豐布行對面...
最好吃的蔥肉餅在8中旁邊,往台江方向繼續走3分鍾.快到工人文化宮的對面街
想吃蔥肉餅,在利嘉城和天豐電子誠之間的小弄子里!你過去就能聞到香味了!!
蝦干餅在利嘉城去舊電子城的小巷子里
津泰路路口對面的鍋邊糊和蝦酥也棒極了
最好吃的蝦干餅在北大路十字路口旁......
最好吃的煎包在楊橋路與通湖路交界口上!
最好吃的燒賣小籠包在津泰路肯德基對面叫李卿包點店
鼓東路「五月香棕子店」很不錯
主食類(面、飯等)
省府路上的過橋米線很不錯,西洪路老福州也行
東百往西100米,楊橋路上新開的FACE2FACE面館,味道好極了!!!
FACE2FACE面館的面還不如到冠一!
粉干還是台江麥當勞後面的那家好
台江吉祥山阿胖拌粉干最好吃,福州最有名的老小吃店
粥:道山路上竹園
最好吃的餃子在鼓東路的天天過年餃子館
最好吃的餃子在華屏路6號204室
最好的荷葉飯是一個小巷子里的(津泰路麥當勞對面夜市穿過之後路口對面的---聽起來很復雜么?)的黃記
最好吃的牛雜在達道路亞細亞對面!
牛滑也是交通路有家叫「輝輝」的店做的不錯!
最好吃的牛排是在亞細亞對面的武仔牛肉店
最好的中餐牛排在廣達路,高橋路口斜對面,六建牛排館
新星牛排館是福州最早的牛排館。「新貴族音樂餐吧」是它的分店,那裡的環境要好得多
省府路那家染房的牛排很好
(地方風味菜)
最好的荔枝肉在黃巷和南街交界!
去康山中學那條路上一家目魚罐等小吃太棒了,福州最有名的老小吃店
水煮活魚滿街都是,最好吃的算是「菜根香」(六一路邦輝桑拿對面)的,連湯都能喝(不是紅油湯)
最好吃的水煮活魚在渡雞口的老重慶.....
鹵田螺!!!溫泉派出所旁邊,因還沒來得及問,具體位置不詳,但朋友吃過後一直稱好。
「菜根香」去過幾次,毛氏紅燒肉味道不錯
吃毛氏紅燒肉,去湖東路的毛家飯庄好了,人家才是正宗的
龍騰那邊的北京飯庄的北京烤鴨很好吃啊
最好吃且干凈的沙縣小吃在屏西新村裡的沙縣小吃城
四川譚魚頭火鍋,6月18號開業,在沖浪遊泳池附近,味道不錯,環境也很不錯
溫泉路溫泉澡堂對面有家 百味飯店 閩清山味菜做得很好
川菜:瑞閩對面東泰路上第二家。
湘菜:福三中對面
吃湘菜東方紅最好吃了!叫上我,統統打8折 (深呼吸)
湯、甜食等
要喝最好的珍珠奶茶,就去楊橋路「樂客茶坊」
最好吃的煲湯是廣州食府的
最好吃的花生湯在台江麥當労対面的小巷裡.那裡的芋泥也不錯
最好的咖啡在星巴客(哦?福州沒有?)
大世界的冰橄欖很有特色
有一家不能漏了
津泰路鼓樓公安分局旁的破店,那兒的蹄膀香啊~~~~~~`````
還有:
■蔥肉餅:
橫街,橫街就在台江文化宮斜對面,怡豐布行對面...
8中旁邊,往台江方向繼續走3分鍾.快到工人文化宮的對面街
利嘉城和天豐電子城之間的小弄子里
■蝦干餅/鍋邊糊/蝦酥:
蝦干餅在利嘉城去舊電子城的小巷子里
津泰路路口對面的鍋邊糊和蝦酥也棒極了
蝦干餅在北大路十字路口旁......
五一中路大利嘉電子城往南公園的巷子上建歐光餅------香----好吃
在達道和小橋一帶,有幾家頗有名的牛滑店;這牛滑乃是用牛肉切細剁泥,和以勾芡,然後用手一小塊一小塊地揪下來扔到牛骨湯里煮熟,連湯裝起一碗,入口滑潤,口感一流,牛骨高湯又特別香,加鹽加醋加魚露還可以隨個人喜好,所以很受歡迎,「達道牛滑」幾乎成了招牌,無形資產價值也有若干,那一帶的每一家都是「正宗」的達道牛滑,哈哈,又有誰敢說不正宗了?
說到牛滑,又不能不說到牛雜;所謂「牛雜」,牛雜碎是也;牛心、牛肺、牛肚、牛筋、......總之一切牛下水統統熬一大鍋。那裡跑堂的漫叫一聲「牛雜兩碗......」,這里掌勺的便撈起若干在碗里加以牛骨湯端到你面前;有人不喜歡牛肺的怪味,可以要一碗「無肺牛雜」,只是回鈔時要多付些銀子;由於做湯底的都是牛骨湯,因此牛雜便和牛滑做了鄰居,焦不離孟來孟不離焦。有意思的是比較好吃的牛雜店卻不在達道,而是在南門兜的烏山路口有一家「吳忠小吃店」,開店的兄弟仨象是退隱江湖的世外高人,一天只做一鍋牛雜,賣完拉倒,不再做第二鍋;很有點不想賺錢的意思;幫襯那裡的人多是沖著新鮮牛雜的味道去的,所以生意也倒不賴:中午一兩點後就賣完了,被隔壁的修自行車攤佔了地方!前天傍晚路過,居然看到牛雜鍋還在冒熱氣,不知是現在生意不好做了還是觀念更新了?
用牛骨湯打底的還有一種叫「撈化」,望文也可生意:「撈」出點可以「化」的東西;其實這「化」是福州人稱「興化粉」的米粉,把米粉用涼水泡軟後在滾水裡「撈」熟,泡進牛骨湯里,灑上蔥花、味精,這叫「 光化」,如果配以同樣「撈」熟的鴨腸、豬血、肝片、腰子、......等等泡在一起吃風味更佳,名字也改叫「鴨腸化」「豬血化」......等等。台江的榕城古街曾有一家相當有名的「豬血化」現在不知道搬到了哪裡,倒是慶城寺市場門口一家「依土撈化」聲名如日中天,「泡」撈化的品種也多,常常人滿為患。
最近又聽同事說,東街口安泰樓的福州小吃也頗為地道,有興趣的大俠可以去試一試!
5、福州都有哪些特色小吃麻煩告訴我
稃球,福州的傳統小吃,色澤金黃油亮,皮餡分離,外香酥,內甜軟。將糯米洗凈浸泡4-6小時後,磨製成水磨粉團,紅糖加水熬成糖漿,去渣待用;豆沙加入糖漿、精鹽,製成豆沙餡;糯米粉團加入糖漿,反復揉和製成坯。用坯包上豆沙餡,成為油生坯,面貼花生仁1粒即成。把生 坯放入油鍋,用鐵勺輕輕翻動,等油皮亮膨脹似球形,色呈焦黃時,即可撈起瀝干油。編輯本段[米時][米時]是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漿,壓成半干後搓成的 [米時]圓形丸子,煮熟,外粘豆粉、糖即可食用。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但福州俗定這一天為冬節。舊時,人們在此節日前夕,合家聚在一起,在祖先牌位前搓「[米時]」。福州人搓「[米時]」時,桌上置竹籮,籮中放紅桔數粒、紅筷一雙、紙花一對等。搓「[米時]」也稱「搓圓」,寓意團圓;「[米時]」則象徵「時來運轉」。搓「米時」由全家人圍坐在圓桌周圍,邊搓「米時」,邊唱歌,,如:「搓[米時]之搓搓,依奶疼依哥,依哥討依嫂,依弟單身哥……」。許多歌詞都寓有和睦、添丁、增壽的含義。編輯本段芋粿芋粿,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以早米、白芋為主料,故名"芋粿"。做法是,將早米浸泡後磨漿,白芋刨成細絲,調和攪勻加花生、芝麻、鹽巴等配料上蒸籠蒸熟,切成小塊,下鍋油炸而成。皮呈金黃色,外酥香,內軟嫩,味美適口,多與鼎邊糊、肉粥、鴨羹粥、豆漿等配食。編輯本段菠菠粿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長於南方的一種野菜,可食,味甘,性涼,搗爛壓成汁成青綠色)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卜絲等為餡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較簡單,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綠意。掃墓後回家的路上,菠菠粿就是很好的點心。 每年清明節前後,家家戶戶都要去郊外踏青,為祖先掃墓、壓紙。掃墓主要為祖先的墳地鋤草、培土,有的人還會在墳邊種一棵長青松柏或其它樹木。掃墓最後一道程序是壓紙,就是在墓頭上壓一些冥錢紙,表示此墓已由後人祭掃過,或向路人表示:在此安息的前輩後繼有人。 掃墓畢,必須折松枝帶回,插在家門口,向人們說明本戶已履行了為祖宗祭墓的責任。掃墓的供品並不復雜,只有光餅、豆腐和面點等,但有一主味是絕對少不了的,即福州特製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清明節前後,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時]」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編輯本段安南粿安南粿是用糯米、晚秈米磨漿成粉,再揉進紅糖作皮,色作淡紅,包上綠豆沙或赤豆沙,也放入特製的木模內壓成扇面形狀,墊上棕葉蒸熟即可。閩南也有這種小吃,只是形狀如龜,入口軟香甜潤,特有滋味。編輯本段禮餅禮餅主要採用肥豬肉,花生,芝麻,梅肉,冬瓜糖以及時令的果仁為餡;以梗米,糯米,麵粉經過揉搓成皮;再經過師傅的巧手製成圓形,撒上芝麻上爐烘烤。不要多長時間就能嗅到一陣陣的香味。去年暑期去宏琳厝湊巧趕上一戶人家嫁女兒,趕制的禮餅很成規模,主人家的孩子經不住餅的誘惑,伸手自取,這讓我們不禁想起了兒時自己,幸福快樂那是多麼的簡單易得。 以檳榔芋煮熟搗爛加紅棗、櫻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 芋泥和熟豬油等輔料製成。芋泥中的上品稱為「太極芋泥」和「八寶芋泥」。由於豬油蒙蓋,製成後貌似冷食,實則熱食。在酒宴上常在收席前做為甜點推出。福建東部沿海地區皆有做芋泥的習俗。其中尤以福州芋泥最為有名,是福州地區典型的甜食。福州民間盛傳,當年福州籍愛國英雄林則徐曾在廣州以家鄉風味芋泥「宴請」洋人,讓其燙破嘴皮而出醜。閩東福鼎產的良種大檳榔芋製成的芋泥,質地細膩,堪稱一絕。編輯本段炒肉糕炒肉糕是福州的傳統名小吃,就是用地瓜粉、白糖和水調和成漿 ,然後放鐵鍋里用豬油炒出來的膏狀甜食,色澤白透,富有彈性,形態有點像果凍。沒有肉為什麼叫「炒肉糕」呢?豬油就是肉。過去福州一帶農家娶媳婦,新娘子進門下廚,婆婆考的第一項廚藝,便是要做一道「炒肉糕」,這個做合格了,做媳婦也算合格了。編輯本段光餅又稱「征東餅」,其來歷有段掌故。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農歷九月二 光餅十七日,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率部追殲倭寇至福清牛田(今龍田)。為減少炊時,戚繼光布置各營以炭火烤灸用麵粉做成的兩種圓餅。一種小而乾燥;一種大而松軟,略帶甜味。兩者中間均打一小孔,用繩串背於身上,便於士兵攜帶作為臨時干糧。由於它隨處可充飢,增強了隊伍的機動性,為平倭立功。此後,為紀念戚公,福清及福州、閩清等地人民仿製這兩種圓餅,前者叫「光餅」,後者稱「征東餅」。後有人在光餅上添上芝麻,成了「芝麻光餅」,又叫「福清餅」。福清一帶每遇清明,用它作祭品。立夏時,孩童們將模仿各種飛禽走獸形象製成的光餅掛在脖子上,追逐嬉戲,增添節日氣氛。將光餅掰開,夾入韭菜、鮮蟶、嫩筍、紫菜等即成「咸燒餅」;如加糖則為「甜燒餅」。老輩福州人倘憶起舊時「提(苔)菜餅,辣菜餅,豬油渣夾我福清餅」的叫賣聲,倍感親切。舊時這些叫賣人頭頂「小店」,小巧別致,左右分書「聞香一嘗三打掌,知味十步九回頭」小聯,裡面擺放著甜醬、辣醬等。外地客走過福清,旅外僑胞返鄉省親,也都要買一串嘗嘗。 閩東的福安也產光餅,該市坂中村的光餅很有名氣。當地光餅店附近,每有豆芽菜的攤點,因為光餅夾豆芽菜餡是福安風味小吃。編輯本段線面采優質麵粉加鹽等輔助料精製而成,色澤潔白,線條細勻,質地柔 線面潤,落湯不糊,香爽可口。食用方法有二:其一為高湯線面,即把線面放入沸水中煮一二分鍾,色變即撈起,加入事先煮好的佐料,如肉絲、煎蛋、香菇、黃花菜、青菜之類,再調以湯汁(肉湯、雞湯等)即可食用;二是涼拌線面,煮法相同,但撈起後不放佐料,只調以適量的香油、味精、紅酒等,風味獨特。 福州線面拉開長度可達180厘米,細僅0.6至0.7毫米直徑,挽面時在面頭上紮上紅線,由於線面是面類中最長的面,又叫「長面」和「壽面」。由於福州話「長面」和「長命」諧音,故福州人又叫它「長命」。 在福州地區,線面廣為民眾喜愛,大年初一,人們都要吃一碗線面,祝福健康長壽。線面還有以下別稱:祝壽送線面稱「壽面」,婦女分娩坐月子以其為主食,佐以蛋酒、雞湯而稱「誕面」,結婚訂親男方送女家的叫「喜面」,遠離家門返歸或遠客入門煮線面加兩個蛋款待,謂「太平面」。編輯本段粿菜頭粿主要是糯米磨成漿,經過製作,依靠糖、花生、豆沙、油等佐料而成。時令和節俗不同,分為4大類。1)為圓形,內有虛有實,油炸或流滾粉成,如油、抱滾。抱滾外面滾上拌好的豆粉、黑芝麻和糖,宜邊揉邊吃。2)形扁圓,皮薄餡多,或蒸熟,或油炸,如糯米、菜絲、豆沙。3)粿多三角、四角、菱形,以蒸為主,也可油炸,如芋粿、九重粿、粳米、白八粿、糖粿。4)糕多圓形或三角,松軟有彈性,以蒸為主,如盞糕、白發糕、荸薺糕。粿多是甜食的,也有花生粿、咸餡粿等是鹹味的品種。編輯本段春卷福州民間小吃。俗稱春餅,選用精粉煎成,皮薄似蟬翼,「餅可映 春卷字」,又輕又薄。餡選鮮嫩的豆芽,佐以韭菜、筍碎、肉絲、豆腐乾片等,炒熟備卷。食時,選攤開薄餅,自取包餡,先卷一邊,兩頭覆緊,再捲成條狀,便可入口。如果,把春卷投入油鍋一炸,撈起便成油炸春卷,俗稱炸春。近年有「迷你春卷」上市,便是已製成春餅,購回油炸,尤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