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紀念禮品 » 馬爾康縣小吃

馬爾康縣小吃

發布時間: 2023-03-16 10:27:44

1、藏族 苗族 傣族的服飾 節日 飲食 急急急急!!!!!!!!!!!!!!!!!!!!快快快!!!!!!還有圖片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重視「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藏族廣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等地,服飾多姿多彩、男裝雄健豪放;女裝典雅瀟灑,尤以珠寶金玉做為佩飾,形成高原婦女特有的風格.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種類很多,從衣服質地上可分錦緞、皮面、氆氌、素布等、藏袍花紋裝飾很講究,過去僧官不同品級,嚴格區分紋飾。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擺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高、紮上腰帶。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 藏族服飾
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態優雅。 幫典——即圍裙,是藏族特有的裝束,是已婚婦女必備的裝飾品,幫典顏色,或艷麗強烈,或素雅嫻靜。 藏帽式樣繁多,質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氌帽等一二十種.藏靴是藏族服飾的重要特徵之一,常見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線皮革做的。 頭飾佩飾在藏裝中佔有重要位置,佩飾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飾品多與古代生息生產有關.講究的還鑲以金銀珠寶、頭飾的質地有銅、銀、金質雕鏤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寶。

一、藏族民俗節日
1、藏歷年

藏歷年的確定,是與藏歷的使用有密切的關系的,藏歷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農歷丁卯年(公元一0二七年)開始的。從此,藏歷的用法便沿襲下來。

藏歷年是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藏歷正月一日開始,三至五天不等.藏歷十二月初,人們便開始准備年貨,家家戶戶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種子,培育青苗。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戶陸續用酥油和白面炸油子餜(卡賽),油餜子的種類很多,有耳朵狀的「古過」,有長形的「那夏」,有圓形的、「布魯」等等。接近年關,每家都要准備一個畫有彩圖的長方體竹素琪瑪五穀斗,斗內裝滿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麥粒、人參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棵穗、雞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並准備一個彩色酥油塑的羊頭。這一切都具有喜慶豐收,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人畜興旺的含意。除夕前兩天屋內外進行大掃除,擺新卡墊,貼新年畫。二十九晚飯前在灶房正中牆上,用乾麵粉撒上「八吉祥微」。在大門上用石灰粉畫上象徵永恆吉祥的「」字元號,表示人壽糧豐,歲歲平安。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擺好各種食品,為了使節日期間有充足、豐富的食品,在這天晚上,全家人還忙碌到深夜。這天晚飯,各家要吃面團突巴(古突)。在面團突巴中特意製作幾個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夾心不同的面團,每一種夾心都有一種說法,石子預示心腸硬,木炭預示心黑,辣椒預示嘴如刀,羊毛說明心腸軟。吃到這些夾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引起鬨堂大笑,以助除夕之興。這是一種飲食娛樂活動,無論誰吃到什麼,都必須即席吐出,這往往引起鬨堂大笑,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歡樂氣氛。

到初一這天,將青苗,油餜子、羊頭、五穀斗等擺於佛龕茶幾上,預祝新的一年人壽糧豐。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婦便從河裡背回「吉祥水」,然後喚醒全家人,按輩排位坐定,長輩端來五穀斗每人先抓幾粒,向天拋去,表示祭神,然後依次抓一點送進嘴裡。此後長輩按次序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後輩回賀「扎西德勒彭松措」(吉祥如意,功德圓滿)。儀式完畢後,便吃麥片土巴和酥油煮的人參果,接著互敬青稞酒。初一一般禁止掃地,不準說不吉利的話,互不走訪做客。

初二親友之間相互登門拜年祝賀,互贈哈達。男女老少都穿上節目的盛裝,見面互道「扎西德勒」、「節日愉快」,此活動持續三五天。藏歷新年期間,在廣場或空曠的草地上,大家圍成圈兒跳鍋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鈸、鑼等樂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為節、歡歌而和,孩子們則燃放鞭炮,整個地區沉浸在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之中。在城鄉演唱藏戲,跳鍋庄和弦子舞。在牧區,牧民們點燃篝火,通宵達旦地盡情歌舞。民間還進行角力、投擲、拔河、賽馬、射箭等活動。

2、沐浴節

沐浴節,藏語叫「嘎瑪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節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歷史。在藏歷七月六日至十二日舉行,歷時7天。藏族人民按佛教說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優點,即一甘、二涼、三軟、四輕、五清、六不臭,七飲不損喉,八喝不傷腹。因此七月份被人們稱為沐浴的最佳時間。時值夏末秋初,萬里高原風和日麗,天高雲淡。無論是城市、農村還是牧區,男女老少全家出動,來到河邊溪畔歡度一年一度的沐浴節。屆時,藏族人民攜帶帳篷和酥油 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紛紛來到拉薩河畔、雅魯藏布江邊,來到青藏高原千江萬湖旁爭相下水,盡情在水中嬉戲,游泳。他們在河灘草坪樹蔭下搭起帳篷,圍上帳幕,鋪上卡墊。老年人在河邊洗頭擦身,年輕人在河中洗澡游泳,孩子們在水裡嘻戲打水仗,此時的婦女們也毫無顧忌地盡情沐浴,把身體和全家的衣物都洗得乾乾凈凈。休息時,一家人圍坐在帳篷里,品嘗芳醇的青稞酒和噴香的酥油茶。帳篷里時時飄出陣陣歡聲笑語。沐浴節這七天中,人們不僅天天來到河邊沐浴,還要把家裡所有的被褥統統清洗干凈,所以沐浴節既是藏族人民所喜愛的傳統節日,又是一年一度最徹底的、群眾性的衛生活動。

3、望果節

望果節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西藏人民渴望豐收的傳統節日。「望果」是藏語譯音,「望」藏語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為轉圈,意為「繞地頭轉圈」。雅魯藏布江中游和拉薩河兩岸的農村,非常盛行過「望果」節,其他地方也有,但節日稱呼有所區別,拉孜、定日一帶,稱為「雅吉」,即舒服的夏日;工布巴拉雪山周圍是半農半牧區,稱為「 幫桑」,即吉祥草地,時間差不多,都在莊稼黃熟,准備開鐮之前舉行。解放前,藏族是在 「鳥王」——大雁南飛的季節到來之前過望果節。望果節是藏族重要的文化現象,關於它的 來歷、儀式、地或性特色 多姿多彩。

相傳早在公元5世紀末,藏王布德貢堅為確保糧食豐收向本教教主請教。教主施旨,讓農民繞田轉圈,由手捧香爐、高舉幡桿的人作前導,由高舉纏繞哈達的木棒和羊右腿的本教教主領路,領著持青稞穗或麥穗的本村鄉民繞地頭數圈後,把各種谷穗插在糧倉和神龕上,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望果」節歷時一至三天,於秋收前擇吉日舉行。每年這天,藏族人民都身穿節日盛裝,有的打著彩旗,有的抬著青稞、麥穗紮成的豐收塔, 豐收塔上系著潔白的「哈達」,舉著標語,有的敲鑼打鼓,唱著歌曲和藏戲,有的抬著毛主席像,繞地頭轉圈,繞圈後,人們攜帶帳篷,青稞酒,一邊說古道今,一邊狂歡暢飲,有的還舉辦傳統的賽馬、射箭、賽氂牛、騎馬拾哈達和歌舞、藏戲比賽。商業部門也組織物資交流,供應民族特需商品和日用百貨,收購土特產品。望果節過後,開始了緊張的秋收播種。

4、轉山會

藏族傳統節日,又稱沐佛節、敬山神。流行於甘孜、阿壩藏族地區。每年農歷四月八日誕辰時,有九龍葉水為其沐浴,故又稱沐佛節。每年這一天,甘孜藏區遠近群眾身著民族服裝,匯集到跑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們先到寺廟里燃香祈禱,焚燒紙錢。然後轉山祭神,祈求神靈保佑。轉山後,支起帳篷進行野餐,演藏戲。唱民間歌謠,跳鍋庄舞、弦子舞,騎手們還進行跑馬射箭比賽。在此期間,人們還要舉行物資交流活動和其他文化體育活動。

5、採花節南坪縣博峪一帶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期兩天。傳說,很久以前博峪是一個荒僻的山溝,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以樹葉和獸皮做衣服。一天,從遠方來了一位叫蓮芝的姑娘,她美麗善良,心靈手巧,教會了當地人們開荒種地和織布縫衣,還采來百合花為人們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 這天,蓮芝上山採花,被鎳風卷下懸崖摔死了。人們很悲傷,便在這一天上山採花紀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採花節。

6、黃龍寺廟會

黃龍寺廟會是阿壩州藏、羌、回、漢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夏歷六月十五日在松潘縣黃龍寺舉行。座落在阿壩州松潘縣岷山南麓叢山中的黃龍寺,它背依海拔5700多米岷山主峰雪寶項,因山頂上的清泉帶著鈣質飛騰而下,鋪滿了一條乳黃色、猶如一條黃龍飛騰而下的自然奇景,鑲嵌著3400多個大小彩地,它們相互連接、五彩交輝。後人建寺,以廟會吸引鄰近省、州、縣信眾朝拜,逐漸形成民俗節日。

每年農歷六月初十起,各地遊人或騎馬,乘車或徒步,帶上炊具、帳篷來到這里旅遊。集會上,人們不但要觀賞黃龍寺的風光,而且舉行藏戲表演、民歌對唱;青年壯士們,還要進行摔跤、射箭等活動。六月十五是節日的高潮,黃龍寺及周圍的山腰林間排滿各種土特產品,形成盛大的物資交流會。老人們進寺燒香,祈祝禱一生平安。年輕人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7、牧民節

阿壩州藏族牧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下月初舉行,節期一般為一周。節日前,家家戶戶打掃衛生,在太陽快下山時,將垃圾向西邊倒去,意在讓太陽 的火焰將一切不祥之物燒化。然後,各家准備好青稞酒、酸奶等節日食品。節日的第一天早晨,各家父女爭背吉祥水。然後,用加奶的吉祥水洗臉洗手,用 洗凈的手燒柏香,祈求水草豐盛、牛羊興旺。接著,全家圍坐一起歡宴。節日前三天,各村寨跳舞唱歌,比賽摔跤和進行各種娛樂活動,不出村外。三天後, 人們開始走村串戶,相互祝賀節日快樂。每天夜晚,人們聚集到村寨外,燃起篝火,載歌載舞。

8、俄喜節

為藏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木里縣一帶。節期在每年農歷臘月初七日。傳說,古時候木里一帶很富庶,西藏和雲南的八個藏族支系千里迢迢遷來居住,定居那天,是臘月初七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縱情歡樂。以後,每年這一天都要舉行紀念活動,世代相傳,成為固定節日。節日前一天,各家忙著准備 豐盛的食物。節日這天,全家圍坐在一起,舉杯暢飲。按習慣,要讓貓和狗飽餐一頓,如果它們先吃肉後吃飯,就兆示著來年風調雨,農牧業豐收。夜晚。 人們圍著一堆堆篝火。對唱山歌和跳舞。

9、謝水節

流行於冕寧縣一帶。每年農歷三月初六舉行。其主要內容是求雨和祈子。是日,喇嘛帶上用糌粑做成的青蛙、蛇和癩蛤蟆,每家隨去一二人。來到水溝邊,喇嘛一邊念經一邊把糌粑做的動物放到水中。返回時,大家打著雨具,嚷嚷鬧鬧,表示雨已下起來了。接著,人們去敬一個圓形的塔子。塔內放有一把刀子和一個小鑼鍋,代表生育。久婚無子的婦女向塔神許願,祈求生子。敬塔後生了孩子的儂,該日要去敬塔還願。

10、上九節

流行於寶興縣一帶。每年農歷正月初九舉行。是日,人們匯集到山下,舉辦燈會和表演獅舞等,盡情歡舞高歌。夜晚,舉行別具一格的男女對壘摔跤,結果常常是男敗女勝,引起轟堂大笑,將節日活動推向高潮。

11、賞花節

又稱看花節,流行於馬爾康一帶。每年農歷六月舉行,時間一般3-5天,有的地方長達10餘天。人們帶著食品、帳篷,騎著駿馬,成群結隊到野外遊玩,欣賞山花。他們搭好帳篷,熬好酥油茶,盛滿青梨酒,一邊吃喝,一邊賞花,一邊祝福。晚上,燃起篝火,高歌歡舞。節日期間,還要舉行摔跤、賽馬等活動。也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機會。

12、觀花節

藏語叫「若木鳥」,是觀山的意思,每年的農歷六月十八舉行,一般是以各村寨為主,一起下帳房游耍,每次的活動,少則三四天,多則十來天。過觀花節期間,人們向前來參加遊玩的客人敬獻哈達,並熱情地迎進帳房,盛情款待。到了夜晚,男女老少手拉手,在舞隊首領手中的串鈴伴奏下,圍著篝火,踏著優美的舞步,唱著民歌、載歌載舞,以至通宵達旦。

13、賽馬會

流行於紅原縣等地。每年農歷七月一日舉行,節期一天。賽馬是是藏族民眾十分喜愛的一項活動,它不僅是農牧閑暇之餘集合、交流農牧業 生產經驗的場所,而且是藏族人民精神的展示。在所有民間傳承流播的藏族節日中,幾乎都少不了賽馬活動。賽馬不僅以母題形式在節日中顯現,更為重要的是,建立在對馬濃郁信仰之上的藏族人民,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民族傳統的 「賽馬節」,並且此項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屆時,該縣及附近各地藏族群眾身著傳統的民族服裝,從四面八方直到賽馬場,進行多種形式的賽馬活動。有集體比賽速度的,有分隊進行接力比賽的,有表演跑馬射箭的,有表演賽馬技巧的,十分熱鬧。賽馬結束後,人們就互相交換土特產品。

14、插屋頂旗

插屋頂旗為藏族節日習俗。每到新年,各家即將一面刻有藏文經文的紅黃白三色布旗插在屋頂上。禳災祈福。布旗高低大小不一,色彩也因地而異。有的白布紅邊,有的紅黃相間又飾以黑色條紋。旗面多為長方形,也有方形和三角形的。有將旗綁在旗桿上,有的則扎在樹桿上。有的插一面旗,有的插幾面旗。

15、白馬歌會

為白馬藏人節日習俗。流行於平武縣,每年清明節前後舉行。白馬藏人能歌善舞,傳統的文化活動在漢區的春節期間舉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新文化的傳入,他們萌生了創立自己節日的願望。有關部門因勢利導,於1982年舉行辦了首屆山寨歌會。從此約定俗成每年舉辦一次。

16、林卡節

藏語稱「孜木林吉桑」,意為「世界歡樂日」。也有人稱之為「郊宴」。是西藏自治區拉薩、日喀則、昌都等地區藏族人民的傳統娛樂日。每年藏歷五月一日左右舉行,節期不定,有些地方長達十多天。屆時,藏族群眾扶老攜幼,帶上食品、青稞酒、酥油茶、卡墊、帳蓬,以及各種娛樂用具和樂器,來到幽雅恬靜的林卡(藏語音譯,意為園林、花園,其中多植柳樹,所以民間又把逛林卡稱之為「耍柳林子」)。在草坪上、古樹下支起白色的帳蓬,圍上幾塊床單或塑料布,鋪上卡墊,一邊彈六弦琴,一邊喝酥油茶或青稞酒,歡聚野宴。有的打撲克,有的下棋、打克朗球或聊天談笑,還有的在綠草地上歡歌漫舞。此外,節日期間,還要舉行一些宗教儀式和騫馬、射箭等文體活動。

苗族是一個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苗族傳統節慶按功能含義分為:⒈農事活動節慶;⒉物質交流節慶;⒊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節慶;⒋祭祀性節慶;⒌紀念性、慶賀性節慶。按時序分,一歲分十二個月,每月都有一個以上的節慶日。動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個子日至第二個寅日)為玩年節,其中第1個子日為天歲節,苗人不出門(遠門);第1個丑日是地歲節,第1個丑日至第2個丑日(2—14日)期間,人們紛紛走親訪友、互賀新歲、男女對歌、玩龍燈、獅子等;第2個寅日(15日)為尾巴年(燒龍燈)。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個丑日為社日,亦稱龍頭節,苗人祭土地神,接龍、安龍(苗語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個寅日為物質交流、男女社交節(漢籍稱為三月三街節)。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個未日為牛王節(漢籍稱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櫻桃會、佛生日。3月(龍月或辰月)的第一個辰日、第二個寅日分別為小端午節和大端午節,其中小端午節後來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羋姓),亦稱屈原節、歌師節。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個巳日為降龍節(漢籍稱為六月六、六月場)、吃新節(大麥熟)。5月(馬月或午月)的第1個子日是小年節(苗語稱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個寅日為鴨節,第2個辰日為趕秋節。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個申日為酒節(糯稻收割釀制甜酒、米酒)。8月(雞月或酉月)為祭祀節(主要進行椎牛、吃豬、跳香、還儺願、安龍等祭祖祀魂活動)。9月(狗月或戌 月)狩獵節,擇日祭梅山三神,開始狩獵。10月(豬月或亥月)卯日、午日為吃豬泡湯節(殺年豬),灶神節(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漢籍稱苗人十月過年)。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四川、雲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苗族的菜餚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卜,大部分苗族都善做豆製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酵後,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採用腌製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腌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壇子,統稱酸壇。 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湘西苗族還特製有一種萬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黔東南苗族服飾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綉、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綉,或者染中帶綉,或者織綉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溢彩流光,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從造型上看,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從製作技藝看,服飾發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制型、織制型、縫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均有範例,歷史層級關系清晰,堪稱服飾製作史陳列館。從用色上看,她們善於選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艷麗感,一般均為紅、黑、白、黃、藍五種。從構圖上看,它並不強調突出主題,只注重適應服裝的整體感的要求。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復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和地區差別。 這也是苗族服飾是穿在身上的百科全書的原因。 苗家的姑娘最愛穿百褶裙,一條裙子上的褶有500多個,而且層數很多,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紡織布到漂染縫制,一直到最後繪圖綉花,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再加上親手刺綉的花腰帶,花胸兜,真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說到「服」,不得不想到「飾」。 頭飾包括銀角、銀扇、銀帽、銀圍帕、銀飄頭排、銀發簪、銀插針、銀頂花、銀網鏈、銀花梳、銀耳環、銀童帽飾。 假若盛裝的苗族姑娘匯聚在一起,那一定會變成一個美麗的銀色世界。喜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們挽發髻於頭頂,戴上高約20公分左右,製做精美的銀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齊的銀翹翅,上面大都打制著二龍戲珠、蝴蝶探花、丹鳳朝陽、百鳥朝鳳、游魚戲水 苗族銀飾
圖案。有的地區,銀冠上除插銀片外,還插高約1公尺的銀牛角,角尖系彩飄,更顯的高貴富麗。銀冠下沿,圈掛銀花帶,下垂一排小銀花墜,脖子上戴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以銀片打制花和小銀環連套而成。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胸前、背後戴的是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耳環、手鐲都是銀製品。只有兩只衣袖才呈現出以火紅色為主基調的刺綉,但袖口還鑲嵌著一圈較寬的銀飾。苗家姑娘盛裝的服飾常常有數公斤重,有的是幾代人積累繼承下來的,素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在距西江千戶苗寨不足10公里的麻料,控拜,烏高。是苗族遠近聞名的銀飾之鄉,其中以麻料最為專業,其百分之85的都是銀匠,傳說,其寨的李姓家族便是唐朝時期的苗族國家「南紹王國」的王室銀器局之後

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入夏安居節(關門節)、出夏安居節(開門節)。
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歷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潑水、丟沙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節目。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且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節期在傣歷六七月,相當於公歷4月。
關門節
「關門節」傣語叫「進窪」,意為佛祖入寺。雲南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9月15日(農歷7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3個月。 相傳,每年傣歷9月,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3個月才能重返人間。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期內,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他們的生產,百姓怨聲載道,對佛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後,內心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3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去,只能懺悔,以贖前罪。故人們稱之為「關門節」。
開門節
「開門節」,亦稱「出窪」,傣語為「豪瓦薩」,我國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地區,源於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習慣,類似於中原佛教的解復。時間在傣歷十二月十五日(約在農歷九月中)。 開門節,象徵著三個月以來的雨季已經結束,表示解除「關門節」以來男女間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開始自由戀愛或舉行婚禮。節日這天,男女青年身著盛裝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鮮花、臘條、錢幣敬 獻。祭把完畢,舉行盛大的文娛集會,慶祝從關門節以來的安居齋戒結束。主要內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點孔明燈、唱歌跳舞。青年們還將舞著各種鳥、獸、魚、蟲等形狀的燈籠環游村寨。這時,正逢稻穀收割完畢,故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
編輯本段民族禁忌
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不能隨便大聲喧嘩。

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通常是現舂[chōng] 現吃,民間認為:粳米和糯米只有現吃現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捏飯吃。 外出勞動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葉或眾飯合盛一團糯米飯,隨帶鹽巴、辣子、酸肉、燒雞、喃咪(傣語,意為醬)、青苔松即可進食。所有佐餐菜餚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歡吃干酸菜,其製法是把青菜曬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汁,使味變酸,然後曬干儲藏。吃時放少許煮菜或放在湯內。這種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幾乎每天都吃。據說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餚,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品有助於消化。 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餚。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選春季江水裡岩石上的苔蘚,以深綠色為佳,撈取後撕成薄片,曬干,用竹篾穿起來待用。做菜時,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後揉碎入碗,再將滾油倒上,然後加鹽攪拌,用糯米團或臘肉蘸食,其味美無比。 烹魚,多做成酸魚或烤成香茅草魚,此外還做成魚剁糝(即用魚烤後捶成泥,與大芫荽等調料央而成)、魚凍、火燒魚、白汁黃鱔等。 吃螃蟹時,一般都將螃蟹連殼帶肉剁成蟹醬沾飯吃,傣族稱這種螃蟹醬為「螃蟹喃咪布」。 苦瓜是產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雙版納還有一種苦筍,因此傣族風味中還有一種苦的風味,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餚是用牛膽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冷盤拼盤。

2、寫出我國各個民族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節日(名稱來源·時間·主要活動內容)

六月十六,
方圓數百里的藏、羌、回、漢各族人民集會於黃龍·瑟爾嵯,在寺前空地上帳篷連營,爐火如星,各部酋長率眾排列大圍,環跳互唱,應聲山谷。

六月廿四
涼山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同胞為祈求莊稼豐收而舉行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歷六毀喚月廿四。彝族同胞就會高舉火把,手持黃傘,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畜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燃火把在房前屋後游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伴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涼型仔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市最為熱鬧。

六月廿四
雷祖會
醬園、麵食、糖業售貨員的同業行會,供奉雷祖(又稱雷龍)。相傳紂王叔殷文中,從業小吃行,與姜子牙相遇,封為雷祖,遂為是業祖師。會期為 農歷六月廿四 ,有的郊縣,如 彭州 市、都江堰市則為六月十六。

二王廟廟會
傳說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生日,後兩日為李冰生日。因此六月二十四日前後。川西受益區人民不辭艱苦跋涉,扶老攜幼,帶著祭品,來廟祭把,每日多達萬人。《灌縣鄉土志》中說:「每歲插秧畢,蜀人奉香燭,把李王,絡繹不絕呼。」至今民祭之日,二王廟里人山人海,香煙繚繞,虔誠之態,令人感動。

賞花節
藏族傳統節日。又稱看花節。流行於馬爾康縣一帶。每年農歷六月舉行,時間一般3天~5天,有的地方長達10餘天。人們帶著食品、帳篷,騎著駿馬,成群結隊到野外遊玩,欣賞山花。他們搭好帳篷,熬好酥油茶,盛滿青梨酒,一邊吃喝,一邊賞花,一邊祝福。晚上,燃起篝火,高歌歡舞。節日期間,還要舉行摔跤、賽馬等活動。也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機會。

趕秋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傳於重慶市秀山縣。每年立秋日舉行。屆時,人們從四面八方湧向集會地點,參加和觀看打鞦韆、舞獅子、玩龍燈、上刀梯等活動。關於趕伙節的起源,傳說是古時候一個聰明的小夥子,為民尋找心愛的姑娘,便將一人坐的鞦韆改製成八人坐的鞦韆,吸引遠近的人們都來盪鞦韆。在鞦韆場上,他終於找到了心愛的姑娘。從那以後,每年秋天人們都要聚到一起盪鞦韆。年復一年,便形纖租凱成為趕秋

3、阿壩縣的介紹

<

4、六月的傳統節日

6月份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及習俗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
1.春節: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是「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闔家歡聚,一起此灶吃年夜飯,稱「團年」。然後一起守歲,敘舊話新,互相祝賀鼓勵。當新年來臨時,爆竹煙花將節日的喜慶氣氛推向 *** 。我國北方地區在此時有吃餃子的習俗,取「更歲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習慣,象徵生活步步高。守歲達旦,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另外,各地還有互相登門拜年,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
2.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 ***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3.二月二: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盯。」的民諺。
4.清明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兩節恰逢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紅柳綠。寒食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間,民間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另外還有盪鞦韆、放風箏、拔河、斗雞、戴柳、鬥草、打球等傳統活動。
5.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森閉扮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6.七夕節: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鵲在銀河上搭成一座鵲橋,牛郎和織女才能相見。這個美好的傳說始於漢朝,經過千餘年的代代相傳,深入人心。這一天,民間有向織女乞巧的習俗。一般是比賽穿針引線,看誰更心靈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每到七夕將至,牽牛和織女二星都竟夜經天,直至太陽升起才隱退,因而又被喻態昌為人間離別的夫妻相會。
7.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間,因此稱中秋節。中秋之夜,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們仰望如玉如盤的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8.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的重陽佳節活動極為豐富,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9.冬至節:冬至在我國古代是一個很隆重的節日。至今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闔家團圓。北方地區冬至有宰羊,吃餃子的習俗,南方的傳統食品有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等等。
10.臘八節:臘八節是佛教的節日。這一天是釋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稱「成道節」。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是吃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紅小豆,後來演變的極為復雜考究,主料有白米、黃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數十種,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

公歷5月至6月有什麼民俗節日活動? 五月:
勞動節:5月1日
青年節:5月4日
母親節:5月第二個星期日
護士節:5月12日
六月: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 1949
6月5日 世界環境日 1974
6月6日 全國愛眼日 1996
6月11日 中國人口日
6月17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乾旱日
6月20日 世界難民日 2001
6月22日 中國兒童慈善活動日
6月23日 國際奧林匹克日 1894
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 全國土地日 1991
6月26日 國際禁毒日(國際反毒品日) 1987
國際 *** 日(聯合國 *** 日)
6月30日 世界青年聯歡節
6月第三個星期日 父親節
2016年6月9日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農歷六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農歷六月十五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農歷六月六是什麼節日 一,洗曬節 熱在三伏。夏至節後,恰逢小暑大暑節氣,氣溫升高,有時高達40℃左右,已超過人和動物的體溫。漢代劉熙曰:「暑,煮也,熱如煮物也。」進入數伏,以農歷六月初六為中心,湖南資興有一句老話叫六月六 打個泡子 長塊肉意思就是這一天洗曬,讓人好處多多,老北京有很多民俗:洗浴、曬物、洗象、曬經、賞荷、看谷秀等。農歷六月初六,民間稱為「洗曬節」。因這時天氣已非常悶熱,再加上值雨季,氣候濕,萬物極易霉腐損壞。所以在這一天從皇宮到民間,從城鎮到農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曬物的習俗。當年一般百姓家沒有洗浴設備,但人們也很講清潔衛生,習慣在每個節日或節氣時,都要進行沐浴潔身,信佛者尤其要以潔凈之軀去焚香拜佛以示虔誠。 二,洗象日 在元明清時期,農歷六月六還是法定的「洗象日」。那時皇帝在朝會、祭祀或出巡時,為顯 *** 嚴,要擺出一支由車馬象、鼓樂幡傘組成的龐大儀仗隊,每有盛大慶典,大象是不可缺少的成員。一千二百多年前,忽必烈在建元大都城後,那時的屬地暹羅、撣國、安南、高麗、爪哇等都帶貴重禮物來朝賀,其中暹羅、撣國、安南每年都要帶大象進奉。暑熱天時,大象就在元大都城附近的積水潭中洗浴嬉戲,引來百姓爭看圍觀。皇上為了大象的馴養與管理,還專門建立了象房、演象所和馴象所,並從緬甸招來象奴和馴象師。平時由象奴飼養並由馴象師指導訓練。乾隆時期大象最多達三十多頭,象奴馴象師多達百人。象房當時就設在宣武門內西側城牆根一帶,據說舊址即現在的宣武門新華社大院處,至今留有」象來街」、」象房胡同」的美名。明清時期,六月初六初伏之時,都要舉行洗象儀式。清楊靜亭《都門雜詠》中記載:」六街車響似雷奔,日午齊來宣武門。鉦鼓一聲催洗象,玉河橋下水初渾。」在這一天,象房的象奴和馴象師打著旗敲著鼓,引著大象出宣武門,到城南牆根的護城河中讓象洗澡。這天在洗象處附近還要搭棚張彩,有監官負責監洗。當天也會臨時設有很多茶棚、小吃攤,如同趕廟會一般,車轎人馬如潮,觀者如蟻。為了觀看洗象活動,有錢的人家會提早占據附近酒肆茶樓的好位置,以一飽眼福。大象對那時的百姓來講,終究是稀罕之物。觀象時,大象戲水之聲,觀者的驚訝贊嘆之聲以及小商小販的吆喝聲,歡聲笑語連成一片。 三,晾經節 每當六月六,如果恰逢晴天,皇宮內的全部鑾駕都要陳列出來暴曬,皇史、宮內的檔案、實錄、御制文集等,也要擺在庭院中通風晾曬。當年這一天也有「晾經節」之稱,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廟道觀要在這一天舉行「晾經會」,把所存的經書統統擺出來晾曬,以防經書潮濕、蟲蛀鼠咬。如舊京的白雲觀藏經樓里,藏有道教經書五千多卷,在每年的六月初一至初七,白雲觀要舉行晾經會,屆時道士們衣冠整潔、焚香秉燭,把藏經樓里的「道藏」統統拿出來通風翻曬。廣安門內著名的善果寺每逢六月初六也要作齋,舉辦「晾經法會」,僧侶們要禮佛、誦經,屆時開廟一天。那時看完洗象的百姓,都會涌到善果寺中觀看晾經,所以寺前也形成臨時集市,非常熱鬧。民間的轎鋪、估衣鋪、皮貨鋪、舊書鋪、字畫店、葯店以及林林總總的各類商店,都要晾曬各種商品。城市和農村的黎民百姓要曬衣服、被褥。民諺有雲:「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紅綠」就是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清代的北京居民,都在六月初六日那天翻箱倒櫃,拿出衣物、鞋帽、被褥晾曬。因此,有的地叫「曬衣節」或「曬伏」。 四,蟲王節 同其他節氣一樣,六月六這天還有許多專門的食俗。從六月初六起,街市上的中葯鋪和一些寺廟開始施捨冰水、綠豆湯和用中葯製作成的暑湯。主婦們也在這一天開始自製大醬。每到六月六,當天的飯食要吃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和烙煎餅......>>

我國古代六月農歷有什麽節日 六月六日 曬衣
漢族節日習俗,相傳農歷六月六日是佛祖釋迦牟尼曬經的日子,故民間認為這一天曬得東西易於保存,
人們習慣於該日將衣物拿到室外晾曬,認為這樣衣物不會被蟲蛀
六月六 高山族的節日,台灣女兒節,回娘家,民間有六月六回姑娘的傳統
六月十六,
方圓數百里的藏、羌、回、漢各族人民 *** 於黃龍・瑟爾嵯,在寺前空地上帳篷連營,爐火如星,各部酋長率眾排列大圍,環跳互唱,應聲山谷。
六月廿四
涼山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同胞為祈求莊稼豐收而舉行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歷六月廿四。彝族同胞就會高舉火把,手持黃傘,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畜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燃火把在房前屋後游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伴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市最為熱鬧。
六月廿四
雷祖會
醬園、麵食、糖業售貨員的同業行會,供奉雷祖(又稱雷龍)。相傳紂王叔殷文中,從業小吃行,與姜子牙相遇,封為雷祖,遂為是業祖師。會期為 農歷六月廿四 ,有的郊縣,如 彭州 市、都江堰市則為六月十六。
二王廟廟會
傳說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生日,後兩日為李冰生日。因此六月二十四日前後。川西受益區人民不辭艱苦跋涉,扶老攜幼,帶著祭品,來廟祭把,每日多達萬人。《灌縣鄉土志》中說:「每歲插秧畢,蜀人奉香燭,把李王,絡繹不絕呼。」至今民祭之日,二王廟里人山人海,香煙繚繞,虔誠之態,令人感動。
賞花節
藏族傳統節日。又稱看花節。流行於馬爾康縣一帶。每年農歷六月舉行,時間一般3天~5天,有的地方長達10餘天。人們帶著食品、帳篷,騎著駿馬,成群結隊到野外遊玩,欣賞山花。他們搭好帳篷,熬好酥油茶,盛滿青梨酒,一邊吃喝,一邊賞花,一邊祝福。晚上,燃起篝火,高歌歡舞。節日期間,還要舉行摔跤、賽馬等活動。也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機會。
趕秋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傳於重慶市秀山縣。每年立秋日舉行。屆時,人們從四面八方湧向 *** 地點,參加和觀看打鞦韆、舞獅子、玩龍燈、上刀梯等活動。關於趕伙節的起源,傳說是古時候一個聰明的小夥子,為民尋找心愛的姑娘,便將一人坐的鞦韆改製成八人坐的鞦韆,吸引遠近的人們都來盪鞦韆。在鞦韆場上,他終於找到了心愛的姑娘。從那以後,每年秋天人們都要聚到一起盪鞦韆。年復一年,便形成為趕秋
其它節
六月初四,哈尼族姑娘節;
六月初六,天貺節,「請姑姑」,大禹生日,龍王爺曬鱗日,等等,源自漢族。今為瑤族,布依族等重要節日;
六月十三,魯班先師誕;
六月十四,藏族花兒會;
六月十九,觀音菩薩成道日;
六月廿四,彝族火把節;
六月廿五,白族火把節。

每年的農歷6月24日,是那個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的什麼節. 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人民傳統的節日--火把節

農歷六月初六是什麼節日?有什麼來歷? 農歷六月初六,除了是「姑姑節」外。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天貺節是道家的稱呼,起源較晚。 農歷六月初六,淮安民間舊時有六月六曬紅綠的習俗。相傳「六月六曬紅綠」之俗起源於唐代。唐代高僧玄奘從西天(印度)取佛經回國,過海時,經文被海水浸濕,於六月初六將經文取出曬干,後此日變成吉利的日子。開始,皇宮內於此日為皇帝曬龍袍,以後又從宮中傳向民間,家家戶戶都於此日在大門前曝曬衣服,以後此舉成俗。
起源 六月六又叫「天貺節」,此節起源於宋代。宋真宗趙恆是一個非常迷信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他聲稱上天賜給他一部天書,並要百姓相信他的胡言,乃定這天為天貺節。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貺殿.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的「天貺節」已失去原來含義,而曬紅綠的風俗尚存。 風俗 天貺節的民俗活動,雖然已漸漸被人們遺忘,但有些地方還有殘余。江蘇東台縣人,在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並吃一種用麵粉摻和糖油製成的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長了肉」的說法。還有「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的俗諺。「紅綠」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此諺的後一句,又作「家家曬龍袍」,在揚州有個解釋,說乾隆皇帝在揚州巡遊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濕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換,只好等待雨過天晴,將濕衣曬干再穿,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曬龍袍」之說。江南地區,經過了黃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霉,取出來曬一曬,可免霉爛。此外還有給貓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貓兒狗兒同洗浴」。 該節起源於宋真宗趙恆。某年的六月六日,他聲稱上天賜給他天書,遂定是天為天貺節,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貺殿。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傳說唐僧到西天取經回來,不慎將所有經書丟落到海中,撈起來曬幹了,方才保存下來。因此寺院藏經也在天貺節這一天翻檢曝曬。 【天貺節的習俗】天貺節,又稱「六月六」、「回娘家節」、「蟲王節」等。「六月六」是一個小節,節日活動較少,主要是藏水、曬衣和曬經書,婦女回娘家,人畜洗浴,祈求晴天等活動。? [回娘家]漢族有一個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卿孤偃驕傲自大,氣死親家趙衰。有一年晉國遭受災害,孤偃出京城放糧,女婿想乘孤偃過生日之時,為父親報仇,殺死孤偃。女兒知道後,星夜趕回娘家報信,讓父親有個准備。孤偃放糧回城,深知自己辦了壞事,悔恨不已。他不僅不怪女婿,還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後,每年農歷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兒接回家裡,合家團聚。後來傳到民間,逐漸成了婦女回娘家的節日,還稱為姑姑節。 女兒回娘家是經常性的,但是什麼時候能回,要看夫家能否離開,如農忙時節、節日期間,女兒要在丈夫家生活。而農歷六月農閑期間,才為女兒回娘家提供了方便條件,民諺說「六月六,請姑姑」,因此,婦女回娘家是天貺節的重要內容。此時,小孩也要跟隨母親去姥姥家,歸來時,在前額上印有紅記,作為避邪求福的標記。河南婦女回娘家時,要包餃子,敬祖先。婦女要在祖墳旁邊挖四個坑,每個坑中都放餃子,作為掃墓供品。另外,甘肅榆中在農歷六月六廟會上,求育婦女要跪在太白泉邊,從水中撈石,用紅布包好,祈求得子。 [曬書]關於天貺節的來歷,認為是道教元始天尊賜書於人間。在民間,傳說玄女賜給宋江一部天書,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濟貧。正因為有農歷六月六降天書的傳說,又傳說當天是龍曬鱗的日子,天晴日朗,當時又處於盛夏,多雨易霉,這種多雨天對書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進行曝曬。河南有首民諺:「六月六曬龍衣,龍衣曬不幹,連陰帶晴四十五天。」此時從佛寺、道觀......>>

6月24日是不是節日?是什麼節日?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火把節 -- Torch Festival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火把節又叫星回節,俗有「星回於天而除夕」之說,相當於彝歷的新年。火把節的主要活動在夜晚,人們或點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燒起篝火,興行盛大的歌舞娛樂活動。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騷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
◆6月24日 西班牙國王陛下日-----His Majesty the King's Day (SPAIN)

六月六節的節日習俗 「六月六」是漢族和布依族人民的傳統佳節,由於居住地區不同,過節的日期也不統一,漢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區六月初六過節,稱為六月六;有些布依族地區六月十六日或農歷六月二十六日過年,稱為六月街或六月橋。每年農歷的六月初六,布依族人民居住的村寨,家家戶戶都要宰牛宰豬,殺雞包粽子祭祀祖宗。爾後,合家歡飲。隆重地歡慶布依族人民世代沿襲下來的傳統節日。
節日習俗
六月初六日,晉南地區稱為「回娘家節」。
傳說春秋戰國時,晉卿狐偃驕傲自大,氣死親家趙衰。一年晉國遭災,狐
偃外出放糧,說好六月初六日回家過壽。女婿決定乘狐偃祝壽之機,刺殺丈人,以報父仇。女兒探知此事,趕回娘家報了信。狐偃放糧歸來,看到了民間疾苦,後悔未聽親家忠告,痛恨自己作錯事情。不但不怪罪女婿,還當眾承認了自己以前的錯誤。後每於六月初六日,狐偃必將女兒、女婿接回家中團聚。傳到民間百姓效仿、相沿成俗。溯其原因,晉南盛產小麥,六月六日前後,小麥已經收打完畢,正處在一個農閑階段,是探親的絕佳時期。民間就有「六月六,走罷麥」的俗語。六月六姑娘回娘家,要用新產的小麥麵粉,蒸一個大月形的角子饃,意喻自家又獲得了豐收。丈母娘招待姑爺,要做七、八樣飯菜。主食有涼粉、涼面、蒸饃、烙餅等等。在安邑、解州一帶,招待姑爺以吃「胡餅」為榮,傳說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由於西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被東床擇婿時,裸體睡覺,口裡大嚼的就是「胡餅」,故相沿成俗。這種「胡餅」用南瓜絲絲和精麵粉做成,松軟可口,非常好吃。萬榮一帶要吃煎餅、配以椒葉、呈五色,取意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暗喻女兒的精明強干。如果是新出嫁的姑娘,這一天,娘家還要給親家送饃,饃內夾以碎肉,蒸熟後必須呈開口形狀,稱為「張口饅頭」,象徵著早為婆家生兒育女。這種特殊的民俗,其源蓋出於遠古時期的原始崇拜,屬於女性生殖器崇拜的遺俗。
六月初六日,晉北地區習慣稱為「蟲王節」。季節上正是農作物害蟲繁衍的時期。「小民以食為天,無螟塍自然康樂;百姓望天如歲,有蟊賊幸年驅除」。這個時期也是農家盼望雨水的季節,俗語稱「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而下雨又能有效地抑制蟲害的泛濫。是日,農家要進行 *** ,宰牲、設供、焚香、敬紙,(蟲子)(蟲方)廟里祭蟲王,龍王廟里祭雹神,祈求保佑莊稼豐收。正如一副聯語所言:「生蝗滅跡三農泰,旱魃無聞四野安」。如今,宰牲設供已不再進行了,但民間卻習慣在這一天舉辦開園活動。凡有菜園之處,都要邀朋飲酒。六月六,晉西北人習慣郊遊,稱為「踏青」。
六月初六日,民間亦稱「曬衣節」或「曬書節」。是日,要將自家保存的皮大衣、皮套子、毛衣之類統統拿到太陽底下曝曬,據說這樣可以一年之內不生蛆,不返潮。農家這一天還盛行作曲。說是用這一天做的曲拌醋,做出的醋特別酸,味道特別醇美。讀書人這一天除曬書外,還講究給先生送禮,或是烙餅饃、做菜盒請先生吃飯。而做先生的講究給學生反饋一枚桃,或面桃、或鮮桃,含桃李滿天下之意。佛教與道教界還把六月初六日稱為「天貺節」。傳說宋代此日曾有天書降臨。後來,寺觀望的僧道要在這一天翻曬經卷,據說可得靈氣,讀起來悟解要深。
六月初六日,民間亦稱「牛羊節」,這天,東家要設宴延請牧工。
六月初六日,在許多地方也演化成了廟會。
鄉寧縣六月六日,要祭祀河神,抬「城隍出巡」。靈邱縣六月六日要為南嶽府君慶賀聖誕。據《縣志》載:「士民祭祀唯謹,四方商賈畢至,邑之人終歲口用所需,以及男婚女嫁釵裙衣帕之錦,皆於此日置買。市易三日畢,居民各歸農業。商賈亦行,歲以為常。」一九八四年廟會期間,趕會者達六十六萬人次之多。大同人六月里趕......>>

5、有關別的民族的美食寫作文

1. 關於寫各民族特色飲食的作文

羌族 中國羌族(古羌和現代羌族)——一個歷史最為悠久的民族 羌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萬餘人。

主要從事農業,大白芸豆是著名特產。有自己的語言。

四川古為巴蜀國,夏代屬梁州。巴蜀出自氐羌,蠶叢(故居蠶陵,在今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疊溪鎮,遺跡毀於1933年8月25日15時發生的疊溪大地震)稱王。

李白在《蜀道難》里吟詠:「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就在同一地域,古羌人還建有冉駹(發音與「Rrmea」 幾無差別)國,乃今日30萬羌人之故居地,統轄區域包括今四川阿壩之茂縣、汶川、理縣、黑水、松潘、九寨溝、馬爾康、金川、小金、壤塘、阿壩、紅原、若爾蓋等縣地。

現代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其餘散居在阿壩州松潘、黑水、九寨溝等縣,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縣,綿陽市平武縣,成都市都江堰地區,雅安地區,貴州省江口縣、石阡縣,甘肅南部、四川西南頌汪慧、雲南部分地區,現有人口約306072萬。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稱以及最傳統文化的一支,與漢族、藏族、彝族、納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頗族、拉祜族、基諾族等為兄弟民族,皆出自古羌。

現代羌族自稱野答「日麥(四川話發音mei,入聲)」、「麥」、「爾咩」、「爾瑪」、「瑪」,書面多用「日麥」與「爾瑪」(如網路名人天仙妹妹就叫爾瑪依娜),意為「本地人」、「人民」,「日」為發語詞,無實意,「麥」或「瑪」為實詞。 羌族聚居區處於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這里山脈重重,地勢陡峭。

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故而羌族被稱為「雲朵中的民族」。羌區境內有岷江、黑水河、雜谷腦河、青片河、白草河、湔江、清漪江。

這些河流水勢湍急,自然落差大,水利資源非常豐富,是修建水電站的理想之地。從天空望去,那富有特色的羌族石碉房、碉樓和梯級電站如明珠萬斛般散落在羌山的懷抱里。

羌族語言、文字現狀 (一)羌語支語言情況簡介 羌語支語言是我國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內的一群語言。上個世紀60年代初,我國從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的一些學者為了解決羌語的支屬問題,藉助同語族有關親屬語言的平面比較後,初步提出在藏緬語族內設立一個羌語支。

後來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以及被研究的語種的增多,80年代初,在一些文獻和著作里正式提出了羌語支的說法。 羌語支語言全部分布在我國境內,包括12種現行語言和一種文獻語言。

它們是,羌語、普米語、木雅(古稱「彌葯」)語、嘉絨語、爾龔語(道孚語)、扎語(扎壩、扎陵答巴語)、卻隅語、貴瓊語(魚通語)、爾蘇語(栗蘇語、多續語)、納木依語、史興語、拉烏戎語和西夏語(文獻語言)。羌語支本身可以分為北支和南支,前者受藏語支的影響大,後者受彝語支的影響大。

有些學者認為嘉絨語應屬藏語支,還有些學者認為西夏語應屬彝語支。 羌語支語言有明顯的共同特點:語音方面復輔音豐富,單輔音聲母有小舌塞音和擦音,塞擦音有四套,母音有長短、捲舌、鼻化,但很少有松緊,韻尾大體已丟失,聲調的作用不大;語法方面,人稱代詞有格,量詞與數詞結合為數量型,但不如彝語支豐富,動詞有人稱、數、體、態、式、趨向等語法范疇,用前後綴方式表達,各語言表示相同語法意義的前後綴有明顯起源上的共同性,形容詞沒有級的范疇,結構助詞比藏語支語言豐富;詞彙方面,有較多的漢語借詞和藏語借詞,各語言之間的同源詞一般在20%左右,最多達30%。

現代羌族的民族文化 (一)「白石瑩瑩象徵神」 羌族的宗教信仰還停留在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階段,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為主。此外,道教、佛教(漢傳與藏傳)、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在羌區均有影響,尤以藏傳佛教最為顯著。

自然崇拜主要表現為對白石的崇拜,所謂「白石瑩瑩象徵神」。羌民一般都在石碉房和碉樓頂上供奉著5塊白石,象徵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樹神。

在自然界中,天、地、山、樹與羌民的生產、生活至為密切,所以便成為崇拜對象。除此之外,羌民信仰的神靈還有火神、地界神、六畜神、門神、倉神、碉堡神等等。

另外,羌族各村寨還有彼此不同的地方神。這些地方神又有正邪之分,對正神祈其保佑,對邪神則請「釋比」作法驅除。

羌族祖先崇拜主要表現在對本家族祖先、人類祖先、男性主宰神、女性主宰神的崇拜。本民族英雄和有功於民者,亦作為神來膜拜,如建築神、戰爭指示神、石匠神、木匠神、龍山太子等。

另外,羌族地區還存在原始宗教的動物崇拜和圖騰崇拜的遺風。如對羊、猴、龍的崇拜。

羌族的祭祀儀式中以祭天神最為頻繁,以祭山神最為隆重。每天早晨和黃昏,羌民都要在屋頂供奉天神的塔里燃燒柏樹枝以表示崇敬。

若遇年節或災禍頻繁,此舉更甚。祭祀山神的活動通常在村寨附近山上的神林中進行。

天神、山神皆以白石為代表,祭祀時間各地不同,一般在農歷 、四月、十月,一年1-2次。正月是歲首,四月播種,十月牧收,所以都帶著祈禱和還原的目的。

羌族宗教儀式執行者羌語稱作「釋比」、「許」等,是不脫離生產的專門從事宗教活動的人,只限於男。

2. 關於中華名族傳統美食的作文500字

傳統美食──餃子 說起餃子,可以說大家是再熟悉不過了。

在我們中國,每當逢年過節,迎親待友,總會包餃子。餃子滑潤可口,味道鮮美,寓意深刻。

每年除夕之夜,在我國北方家家戶戶都會圍坐在一起包餃子。「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尤數餃子香。」

這句話代表著人們對餃子的鍾愛之情。 餃子由來已久,始於東漢末年。

「醫聖」張仲景在冬至回鄉路過南洋時,看見不少窮困老百姓耳朵凍傷,飢寒交迫,很多人染上風寒。張仲景頓生憐憫之心,於是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口大鍋,用羊肉、辣椒和袪寒提熱的葯材做餡,再用包成耳朵形狀,盛給窮人們吃。

人們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為了感謝張仲景的善良、無私。

每年的冬至和除夕,人們都要吃餃子。漸漸地,吃餃子就成了我們中國人的一種習俗。

在不同的時期,餃子的叫法也各不相同。東漢末年稱餃子為「嬌耳」。

唐代卻稱之為「湯中牢丸」;元代稱為「時歲角」;明末稱為「粉角」;清朝又稱為「扁食」……隨著歷史的發展,餃子漸漸開始變得名目繁多。如廣東的澄粉蝦餃、上海鍋貼餃、揚州的蟹黃蒸餃、山東的高湯水餃、東北的老邊餃子。

四川的釧水餃等,都各有特色,受人歡迎。 餃子不僅好吃,而且做法獨特、簡單。

首先需要將面團搓成長條,再把長條切成一個個小塊,擀成麵皮。然後將一些菜或肉剁碎,用油鹽醬醋等佐料調成餡。

再用麵皮把餡包起來,用手把麵皮一點點兒捏緊,這樣一個漂亮的餃子就做好了。這些包好的餃子也是形狀各異,蘊含深意:月牙形的叫「捏福」;元寶形的象徵著財富遍地,金銀滿屋;麥穗形的象徵著新的一年會五穀豐登……看來,這小小的餃子里也飽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餃子可不僅僅是中國人的專利哦!外國的餃子也別有一番風味。

如俄國人的餃子餡有牛肉、胡蘿卜、雞蛋、蔥頭、鹽和味精等,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在餃子餡中添加一些辣椒末,而且包的個頭很大。最特別的是他們煮餃子用的是牛骨熬成的清湯。

不過,對俄國人來說,喝煮餃子湯是第一道菜,吃餃子和是第二道菜。其他諸如匈牙利餃子、義大利餃子、朝鮮餃子等,也都很有特色,別具一格。

看到這里,你一定很饞了吧!那就讓我們一起動手,做一份香噴噴的餃子吧。

3. 寫一篇關於民族小吃的作文,200多字就可以啦 10分鍾內啊

做臭豆腐、醬豆腐的豆腐是特質的,壓得比我們一般吃的豆腐要硬,但比豆腐乾又軟,如果你家附近有豆腐作坊可以定製一板幾板的,如果沒有就難了。

除了原料難搞,接種黴菌也不容易,一般家庭里不備這個玩意兒。 臭豆腐的做法是將定製好的豆腐一板一板地上架,木質架子可以放十幾層豆腐,中間可通風,抹上鹽,點上黴菌(菌種溶化在水中,用手指蘸了彈在豆腐上),在無陽光直曬的通風房間里放兩至三天,夏天屋中氣溫可在32度上下,豆腐會長出一寸長的白毛,即黴菌。

南方用來炸制食用的臭豆腐發霉時間短些。 等等,中間還有一些細節,且各地的做法都有區別。

總之在家中自己做臭豆腐過於麻煩,一次霉幾塊豆腐還不夠折騰的,最好還是認准些牌子買瓶裝貨吧,臟不到哪兒去,反正都是發霉的東西。" 附臭豆腐的吃法: 毛豆煎臭豆腐 做法: 臭豆腐洗凈,切成小塊,漓 干水分。

毛豆剝殼去衣。油鍋燒熱, 將臭豆腐下鍋炸至金黃撈起。

鍋內 留少量油,燒至八成熱,下毛豆翻 炒至熟,再將臭豆腐倒入加少許水, 加鹽、味精,待湯汁收干後裝盤即可。 風味特色 味道鮮美 清蒸臭豆腐 材料:臭豆腐四塊,酸菜二片,大豆芽四兩,冬菇六隻,紅辣椒一隻,芫茜適量。

調味:麻油,黑醋,鹽,醬油,糖各適量。 做法:酸菜,冬菇,紅辣椒切絲。

芫茜切碎。豆腐放碟或碗內加入調味及酸菜絲等,中火蒸約十分鍾,灑上芫茜碎即成。

麻辣臭豆腐 材料 絞肉、臭豆腐(A料)香菇、蝦米(泡軟切末)、大蒜、辣椒、蔥(切末)、(調 味料)辣椒醬、酒、糖、水、醬油均適量 作法 平底鍋倒少許油,開中火,將A料及絞肉入鍋炒香後,放入臭豆腐及調味料、水(蓋過臭豆腐即可)蓋上鍋蓋煮滾至臭豆腐熟透,入味即可。 肉 醬 蒸 臭 豆 腐 材 料:1. 廣香肉醬1罐2. 臭豆腐6塊3. 毛豆仁2大匙4. 紅辣椒1條 調味料: 1. 醬油膏1大匙 作 法: 1. 將臭豆腐洗凈切成4塊。

2. 毛豆仁洗凈,紅辣椒切片。3. 廣達香肉醬與調味料加上毛豆仁與紅辣椒攪拌均勻。

4. 臭豆腐排盤後,將作法3淋在上面,用猛火蒸約15分鍾即可。 備 註: 素食者可將廣達香肉醬1罐改用廣香吉丁醬2罐 ----------------- 製作過程。

豆腐切成小塊,放白布中間,把豆腐包上包緊一些並整理邊 包好的豆腐放在木板上,整齊碼好用木板壓上。 壓上重物,可以用的是的啞鈴片,嘿嘿 壓一整夜後,豆腐里的水份已經差不多榨乾,取出來 打開看看,可以看出來豆腐已經壓得很結實了,這樣做出來的臭豆腐質地會非常細膩 准備紙箱子一個,裡面鋪上干凈稻草,要沒有稻草,改成干凈的玉米葉代替。

把豆腐整齊地碼在葉子上。 按一層葉子一層豆腐的順序全部碼完,然後放在儲藏室里等豆腐長毛。

一切都因你——讓人喜歡讓人憂的臭豆腐!熱衷於這種風味食品的人們,被相當一部分觀客所排斥。哎……只知其臭,不知其魅力所在!第一次嘗試吃螃蟹的人是英雄,第一次吃臭豆腐的人更英雄中的英雄!倘若你覺得兄弟我是趙本山的親戚,也喜歡忽悠人,那我就比竇娥還要冤枉了,您不妨也去嘗嘗,絕對不會毒死人的,不好吃,算我請客交朋友了!如果您受地域,時空,方位等諸多方面因素干擾您實現這個小小的願望,那我願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知道的方法傳授給您,不收學費,也不必說謝謝,誰讓我是雷鋒的Fans呢!不過請認真揣摩我以下的心法及其招勢,倘若不專心以至走火入魔,那也不用害怕,只需把你糟蹋過的不成豆腐樣的豆腐,裝在袋裡,把口系緊,丟在指定存放垃圾的地方即可。

也許剛開始製作有些不理想,但只要你想吃到地道的臭豆腐,我相信在她美妙滋味的驅使下,做傻事,也許就因為你傻,以你名字命名的臭豆腐會被全世界的人公認!哎!醒醒我們什麼都還沒做呢!趕快行動吧,等什麼呢?共有兩種! [一]無敵臭豆腐第一步,製作「臭鹵水」方法有三種種: 1)自然發酵制臭鹵水:是在水缸中放入稻草、豬肉等肉類,然後任由其露天自然發酵、腐敗,經過幾個月後即可。不過這種方法非常不衛生,而且都會長蟲子。

既費事又費「電」。故此方法是原始人使用的,不適合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

2)為提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響應當前的號召,聰明人被逼無奈發明使用發酵菌接種的方式,直接培養臭鹵水,不但發酵的時間短,而且安全衛生,可以大量生產。鹵水切勿沾油。

在製作鹵料加香菇,冬筍,酒 浸泡的時候,也需要密封。 3)用冷水15公斤,放人豆鼓3公斤,燒開後再煮半小時左右,然後將豆鼓汁濾出。

待豆鉸汁冷卻後,加入純鹼200 克、青礬[FeSO4·7H2O]100克、香菇200克、冬筍4公斤、鹽0.75公斤、酒150克以及豆腐腦1.5公斤,浸泡約半個月左右(每天攪動一次)。 無敵臭豆腐第二步盡可能多的祛除新鮮豆腐的水分,具體做法如下: 1)新鮮豆腐切成小塊,放白布中間。

2)把豆腐包上,包緊一些,並整理邊角。 3)包好的豆腐放在木板上,整齊碼好。

4)用木板壓上,壓上重物[建議用啞鈴,鉛球也不錯]壓一整夜後,豆腐里的水份已經差不多榨乾,取出來打開看看,可以看出來豆腐已經壓得很結實了,這樣做出來的臭豆腐質地會非常細膩。 無敵臭豆腐第三步就是搞破壞,就當新鮮的豆腐是你最討。

4. 關於民族文化 飲食的4000字作文

苗家的飲食特色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苗家人的飲食與我們漢族的飲食截然不同。

苗家人一日三餐都離不開酸和辣。苗家人的早餐通常吃糍粑,我本以為這糍粑的做法與我們這邊的年糕做法無異。但我卻想錯了,糍粑的做法要比我想像的復雜多了。首先要挑出一塊最好的糍粑,然後將已腌好的鹹菜抹在糍粑上。等糍粑的表面都抹上鹹菜,散發出淡淡的酸味時,才能放進鍋里煮。煮的過程中需要加入許多調味品,在湯中放辣油是必不可少的。這樣一來,酸辣爽口的糍粑出鍋了。一頓早餐不僅做法復雜,連口味都這么重!

如果說苗家人的早餐已是如此的復雜,那麼午餐就更加無法用語言形容了。苗家人吃飯喜歡用長長的桌子,一張桌子恐怕有兩米長。吃飯時一定是有十來個人圍在一起吃,桌上堆著大大小小的盆子,大一點的有洗臉盆那麼大,小一點的也有平時做飯的小電飯煲那麼大。不要奇怪,這些都是用來盛菜的。盆中的每一道菜都飄著許多花椒,菜旁還放著酸爽的調味品,讓人看了不禁口水直流。

說到晚餐,長桌上一定會出現酒,不管男女老少都一定要喝酒。年輕人喝葡萄酒,每個年輕人喝完後都是一副回味無窮的樣子。老年人喝白酒,透明的液體散發出一股香味。小孩子喝果子釀的「酒」,甜甜蜜蜜的很是好喝。但是不管什麼酒,喝下後都會有一種辛辣的感覺。喝酒最少不了的便是下酒菜,一碗干酸菜配上臭黃豆可真是美味哦!

苗家人的飲食可真特別!

5. 寫一篇民族風俗習慣的作文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朝鮮民族的風俗習慣今天,我們學了中國有56個民族,我記得媽媽以前跟我說過,我們是朝鮮族.晚上我在媽媽的幫助下查找了關於朝鮮族的資料.現在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家鄉和我家鄉的人.據1990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我們朝鮮族人口有190597人.分布在30個省、市、自治區.其中,黑龍江有452398人,吉林省有1181964人.延吉市位於吉林省東部,是我們朝鮮族的首府城市.朝鮮民族是一個能歌上舞的民族.其中有個扇子舞蹈.它是由一個女子來表演的;動作大放,給人以優美典雅的感受.還有一個叫象帽舞,它是屬於獨特的技巧表演,使所帶象帽的飄帶旋轉如風,劃出種種耀眼美麗的彩環.朝鮮族的民族樂器在我國也是獨樹一幟的.伽椰琴為朝鮮族傳統弦樂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濃的彈撥樂器.它的形狀近似漢民族樂器古箏.伽椰琴在演奏時,一端著地,一端放於腿上,右手彈,左手弄,表演姿態優雅別致.對於朝鮮民族來說,冷麵和辣白菜是不能缺少的食物.冷麵即清涼馥郁,又香甜新鮮.人們不僅在炎熱的夏天喜歡吃冷麵,而且在寒冷的冬天也喜歡吃.吃冷麵還有一個意義:如果生日那天吃冷麵會「長命百歲,命大福大」.我自豪我是一名朝鮮族.我愛我的家鄉延邊.————————————————————————————————————————正月初一為春節,舊稱元旦.是日,人們早起,著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辭舊迎新.謂穿未下過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腳輕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詞先開門,放炮仗於門口,稱「開門炮」.開門炮一般放三個,要「帶四放三」,留一個作「備炮」,寧波話「備炮」出典於此.炮仗放得越高越響,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啞炮,則示為不吉,要馬上就說:「哦,吹吹響,今年會發財.」並立即補放一個.大族、大戶人家供奉祖先遺容畫像於祠堂或中堂(堂前間),一般懸五代之內的祖宗像,稱為「供幀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繪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義.有的宗祠族規,男子l6歲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內.由輪著當辦者分發麻餅(亦稱吉餅)一雙或碗兩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長,稱「拜歲」.除夕夜巳分「壓歲錢」,用紅紙包起來壓在幼者枕頭底下,故謂「壓歲」.是日,早上吃湯團(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這天習俗最大特點是讓家裡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讓家庭主婦休息,不掃地、不乞火(不向別人點火、點香煙)、不殺牲、不動刀剪、不倒馬桶、不洗滌衣服,也不打罵孩子、不講不吉利的話.早晨見面忌說「早」字,謂說了要招來今歲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馬上說:「哦,元寶一跌.」此晚,未昏即眠,不點燈火,謂點燈將招來今歲蚊蠅多.睡前,放「關門炮」.晚上不出門,俗稱過「太平夜」.初二至初七八,遲的到十五,各家出門走親戚「拜歲」,一般先至親後遠親,少拜長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為重,互相款待酒席,稱「歲飯」、「歲酒」.初五,為財神日,經商人家最重此日,「請財神」後才開門營業,稱「開市」.信佛者,有的於初七夜走七座橋,且不走回頭路,初八拜八個寺院,俗稱「走七橋」、「拜八寺」.其間,民間娛樂活動有舞龍燈、跑馬燈、大頭和尚等.與別地稍異者有「佯掃地」,即乞丐(此時稱「發財人」)背負筐,手握綴有紅球的掃帚,佯作掃地狀,口唱俚歌:「撩起金絲帚,瑞格(象聲)一把掃.掃到東,老闆屋裡有青龍,青龍盤米缸,黃龍盤谷倉;掃到南,老闆屋裡發大財,大元寶使籮抬,小元寶使船載.」 建國後,賀年等習俗不變,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機關團體舉行團拜,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慰問老幹部、老工人、老教師、老科技人員、敬老院老人和春節期間堅持生產、工作的職工.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6. 民族美食作文500字

美食的范圍是無邊無際的,在別人眼裡,可能只有山珍海味,鮑魚海參才屬於美食,其實有的時候臭豆腐也是一種令人回味的美食。

在路邊的小攤上隨處可見到賣臭豆腐的灘子,一元錢三塊。以前爸爸總對我說:「路邊小攤上的東西不衛生,你看那種油多臟啊?」「你看,那麼多的人都在買,他們吃了就不生病嗎?我也要吃嘛?」我反駁道。爸爸拿我沒有辦法,給了我一元錢,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來到買臭豆腐的小灘上,「小朋友,是不是想買臭豆腐啊,一元錢三塊,很好吃的。」老闆和藹地對我說。我把一元錢給了他。

只見老闆把三塊豆腐放進鍋里,用筷子把他們分開,隨即鍋里奏起了「噼里啪啦」的樂曲聲,不一會兒,就全熟透了,我看得直流口水,恨不得立刻撈起來就吃。老闆放進盤子里,遞給了我,我迫不及待的吃了起來,由於剛從鍋里拿起來,太燙,我的嘴都快燙出了泡,爸爸見我這番模樣,對我說:「很好吃嗎?瞧你的樣子,像幾百年沒吃飯一樣。」「真的很好吃。」我對爸爸說。吃完豆腐,我連汁帶湯全吃了下去,味道真是不錯。

聽了「我」自己這樣的吃豆腐經歷,你是不是也心動了,趕快去嘗嘗吧 ,保證讓你回味無窮!

6、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二批名錄

(共137項)
一、民間文學(9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1 Ⅰ—1 望娘灘傳說 成都市都江堰市文化乎磨館
2 Ⅰ—2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故事 成都市邛崍市群眾藝術館
3 Ⅰ—3 甘嫫阿妞的傳說 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文化館
4 Ⅰ—4 王幺貢爺系列故事 達州市宣漢縣文化館
5 Ⅰ—5 羌戈大戰 阿壩州汶川縣文化體育局
(羌族古典敘事長詩) 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文化旅遊局
6 Ⅰ—6 大禹的傳說 阿壩州汶川縣文化體育局
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文化旅遊局
7 Ⅰ—7 阿古登巴的故事 甘孜州色達縣文化旅遊局
8 Ⅰ—8 勒俄特依 涼山州喜德縣文化文化館
9 Ⅰ—9 瑪牧特依 涼山州喜德縣文化館
二、傳統音樂(18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10 Ⅱ—1 江河號子 成都市雙流縣黃龍溪風景名勝區管委會
【府河號子(黃龍溪號子)、 綿陽市三台縣潼川鎮人民政府
涪江號子、涪江船工號子、 遂寧市文化館
銅河船工號子、岷江號子】 樂山市沙灣區文化館
樂山市犍為縣文化館
11 Ⅱ—2 耍鑼(福集耍鑼) 瀘州市瀘縣福集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
12 Ⅱ—3 木格島苗族祭祀鼓樂 瀘州市敘永縣分水鎮人政府
13 Ⅱ—4 遂寧叫賣調 遂寧市文化館
14 Ⅱ—5 遂寧坐歌堂 遂寧市文化館
15 Ⅱ—6 石工號子 遂寧市安居區分水鎮人民政府
16 Ⅱ—7 覺囊梵音(藏哇梵音) 阿壩州壤塘縣中壤塘鄉藏哇寺
17 Ⅱ—8 骨笛 甘孜州色達灶頃明縣文化旅遊局
18 Ⅱ—9 彝族輓歌 涼山州寧南縣文化館
19 Ⅱ—10 藏族趕馬調 涼山州冕寧縣文化館
20 Ⅱ—11 彝族克西舉爾 涼山州召覺縣文物管理所
涼山州雷波縣文化館
21 Ⅱ—12 彝族馬布音樂 涼山州越西縣廣播電視文化體育局
涼山州昭覺縣文物管理所
22 Ⅱ—13 彝族月琴音樂 涼山州普格縣文化藝術館
23 Ⅱ—14 畢摩音樂 涼山州美姑縣文化旅遊體育局
24 Ⅱ—15 大號嗩吶 涼山州會理縣文化館
25 Ⅱ—16 川北山歌 巴中市文化館
(巴山茅山歌、閬州情歌、 南充市閬中市文化館
嘉絨藏區農耕勞動歌、 阿壩州嘉絨文化研究會
德格勞動歌曲) 甘孜德格縣文化館
26 Ⅱ—17 蜀派古琴 四川音樂學院
成都市文化館
27 Ⅱ—18 四川洞經音樂 攀枝花市仁和區文化體育局
(迤沙拉談經古樂)
三、傳統舞蹈(16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28 Ⅲ—1 熊貓舞 阿壩州九寨溝縣文化館
29 Ⅲ—2 天全牛兒燈 雅安市天全縣文體局
30 Ⅲ—3 越溪牛燈舞 內江市隱告威遠縣越溪鎮人民政府
31 Ⅲ—4 耍蠶龍 綿陽市鹽亭縣文化旅遊局
32 Ⅲ—5 平武虎牙藏族斗氂牛 綿陽市平武縣文化館
33 Ⅲ—6 玄灘獅舞 瀘州市瀘縣玄灘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
34 Ⅲ—7 阿署達彝族打跳舞 攀枝花市東區文化館
35 Ⅲ—8 藍田花船 瀘州市江陽區藍田街道辦事處
36 Ⅲ—9 羌族沙朗 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文化旅遊局
37 Ⅲ—10 建中高蹺獅燈 綿陽市三台縣建中鄉人民政府
38 Ⅲ—11 花 燈 瀘州市瀘縣得勝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
(得勝花燈、大新花燈) 綿陽市梓潼縣文化館
39 Ⅲ—12 蚌鶴舞 達州市萬源市文化館
40 Ⅲ—13 僳僳族嘎且且撒勒舞 涼山會州東縣文化館
涼山州德昌縣文化館
41 Ⅲ—14 彝族蘇尼舞 涼山州布拖縣文化館
42 Ⅲ—15 蹢腳舞 涼山州會理縣文化館
43 Ⅲ—16 藏族杜基嘎爾 涼山州木里藏族自治縣文化館
四、傳統戲劇(5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44 Ⅳ—1 馬鳴陽戲 綿陽市梓潼縣文化館
45 Ⅳ—2 被單戲 成都市青羊區文化館
46 Ⅳ—3 白龍紙偶 廣元市劍閣縣文化館
47 Ⅳ—4 南部儺戲 南充市南部縣文化館
48 Ⅳ—5 南木達藏戲 阿壩州壤塘縣文化館
五、曲藝(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49 Ⅴ—1 四川車燈 成都市金牛區文化館
50 Ⅴ—2 錢棍 達州市萬源市文化館
六、傳統游藝、雜技與競技(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51 Ⅵ—1 青城武術 成都市都江堰市文化館
52 Ⅵ—2 峨眉盤破門武術 內江市資中縣武術協會
53 Ⅵ—3 三雄奪魁 樂山市金口河區文化館
54 Ⅵ—4 土家余門拳 達州市宣漢縣文化館
55 Ⅵ—5 綠林派武術 雅安市雨城區文化館
56 Ⅵ—6 羌族推桿 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文化旅遊局
阿壩州汶川縣文化館
57 Ⅵ—7 彝族磨爾秋 涼山州甘洛縣文化館
七、傳統美術(14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58 Ⅶ—1 草 編 成都市龍泉驛區文化館
(柏合草編、草靶龍、 自貢市貢井區文化館
峨眉席草龍) 樂山市峨眉山市文化館
59 Ⅶ—2 漢源彩塑 雅安市漢源縣文化體育局
60 Ⅶ—3 饃饃印 阿壩州馬爾康縣文化館
61 Ⅶ—4 郎卡傑唐卡傳統繪畫藝術 甘孜州爐霍縣文化館
62 Ⅶ—5 畢摩繪畫 涼山州美姑縣文化旅遊體育局
63 Ⅶ—6 彝文書法 涼山州鹽源縣文化館
64 Ⅶ—7 四川手工剪紙 綿陽市平武縣文化館
(平武剪紙、涪城剪紙、 綿陽市涪城區文化館
儀隴剪紙、武勝剪紙、 南充市儀隴縣文化館
自貢手工剪紙) 廣安市武勝縣文化館
自貢市自流井區文化館
65 Ⅶ—8 青神捻條畫藝術 眉山市青神縣文化館
66 Ⅶ—9 石 雕 巴中通江縣文化館
(通江石雕、瀘縣石雕、 瀘州市瀘縣文物管理所
蓬溪石雕、苴卻硯雕刻、黎淵 遂寧市蓬溪縣文體旅遊局
石雕、拉日馬瑪尼石雕) 攀枝花市鑫藝工藝美術製品廠
廣元市青川縣文化館
甘孜州新龍縣文化館
67 Ⅶ—10 藤 編 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館
(懷遠藤編)
68 Ⅶ—11 棕 編 成都市新都區文化館
(新繁棕編)
69 Ⅶ—12 竹 編 遂寧市安居區石洞鎮人民政府
(遂寧竹編、安岳竹編) 資陽市安岳縣文化體育局
70 Ⅶ—13 小涼山彝族刺綉 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文化館
71 Ⅶ—14 苗族刺綉 宜賓市筠連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
八、傳統手工技藝(36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72 Ⅷ—1 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 成都市彭州市群眾藝術館
(彭縣肥酒釀造技藝、 四川江口醇酒業(集團)有限公司
江口醇酒傳統釀造技藝)
73 Ⅷ—2 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 涼山州甘洛縣文化館
(彝族桿桿酒釀造技藝)
74 Ⅷ—3 配製酒傳統釀造技藝 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文化館
(彝族民間泡水酒)
75 Ⅷ—4 懷遠三絕製作技藝 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館
76 Ⅷ—5 麻餅製作技藝 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館
(湯長發麻餅製作技藝)
77 Ⅷ—6 川派盆景製作技藝 成都市四川省盆景藝術家協會
78 Ⅷ—7 金雞風箏扎制技藝 成都市崇州市文化館
79 Ⅷ—8 構樹皮造紙工藝 瀘州市敘永縣分水鎮宣傳文化服務中心
80 Ⅷ—9 羌族水磨漆藝 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文化旅遊局
81 Ⅷ—10 蜜餞製作技藝 內江市市中區文化體育局
(內江蜜餞製作技藝)
82 Ⅷ—11 宋筆製作技藝 樂山市毛筆廠
83 Ⅷ—12 米花糖製作技藝 樂山市市中區文化館
(蘇稽香油米花糖製作技藝)
84 Ⅷ—13 峨眉白蠟生產加工技藝 樂山市峨眉山市白蠟研究所
85 Ⅷ—14 豆腐菜餚製作技藝 樂山市龔氏西霸飲食有限公司
(龔氏西霸豆腐製作技藝、 樂山五通橋天一香酒樓(五通橋
五通橋西壩豆腐製作技藝) 西壩鎮方德飯店)
86 Ⅷ—15 腐乳釀造技藝 樂山市五通橋區德昌源醬園廠
(德昌源橋牌豆腐乳製作工藝、 眉山市彭山縣文化館
長春號南味豆腐傳統手工
製作技藝)
87 Ⅷ—15 豆筍製作技藝 達州市開江縣文化館
(開江豆筍)
88 Ⅷ—17 保寧醋傳統釀造工藝 南充閬中市四川保寧醋有限公司
89 Ⅷ—18 四川苗族蠟染 宜賓市珙縣文化館
90 Ⅷ—19 芝麻糕製作技藝 眉山市東坡區文化館
(裕泰乾馬氏芝麻糕製作技藝)
91 Ⅷ—20 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阿壩州九寨溝縣文化館
(踏板房建築、羌家石雕房與 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文化旅遊局
吊腳樓、新龍民居建造技藝、 甘孜州新龍縣文化館
木雅石砌) 甘孜州雅江縣文化館
92 Ⅷ—21 申臂橋建造技藝 甘孜州新龍縣文化館
93 Ⅷ—22 德格麥宿塑像製作技藝 甘孜州德格縣文化館
94 Ⅷ—23 德格麥宿傳統土陶技藝 甘孜州德格縣文化館
95 Ⅷ—24 木 雕 甘孜州德格縣文化館
(德格麥宿木雕技藝)
96 Ⅷ—25 德沙旋木技藝 甘孜州稻城縣旅遊文化局
97 Ⅷ—26 新龍葯泥藏式面具製作技藝 甘孜州新龍縣文化館
98 Ⅷ—27 牧區皮革加工技藝 甘孜州色達縣文化旅遊局
99 Ⅷ—28 民族樂器製作技藝 涼山州德昌縣文化館
(僳僳族葫蘆笙製作技藝、 阿壩州九寨溝縣文化館
南坪土琵琶製作技藝)
100 Ⅷ—29 綠釉陶瓷品製作技藝 涼山州會理縣文化館
101 Ⅷ—30 紅銅火鍋製作技藝 涼山州會理縣文化館
102 Ⅷ—31 傳統茶具製作技藝 涼山州木里藏族自治縣文化館
(藏式竹製茶具製作、 涼山州木里藏族自治縣文化館
藏式木製茶具製作、 涼山州木里藏族自治縣文化館
藏式燒制茶具製作技藝)
103 Ⅷ—32 嘉絨藏族編織、挑花刺綉工藝 阿壩州嘉絨藏族編織挑花刺綉協會
104 Ⅷ—33 羌族碉樓營造技藝 阿壩州汶川縣文化館
阿壩州理縣文化館
阿壩州茂縣文化館
阿壩州松潘縣文化館
阿壩州黑水縣文化館
綿陽市北川縣文化館
綿陽市平武縣文化館
105 Ⅷ—34 富順手工微刻技藝 自貢市富順縣文化館
106 Ⅷ—35 遂寧福錦手工編織技藝 遂寧市聞喜閣旅遊工藝品有限公司
107 Ⅷ—36 嬰兒米粉製作技藝 瀘州市四川省正味正點食品廠
(瀘州肥兒粉傳統製作技藝)
九、傳統醫葯(4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108 Ⅸ—1 德仁堂中醫中葯文化 成都市青羊區文化館
109 Ⅸ—2 合江地道中草葯熱灸技藝 瀘州市合江縣合江鎮宣傳文化服務中心
110 Ⅸ—3 何天祥傳統療傷手法技藝 四川藝術職業學院
111 Ⅸ—4 中醫正骨療法(鄭氏骨科) 四川省骨科醫院
十、民俗(26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112 Ⅹ—1 巴塘歌卦 甘孜州巴塘縣文化館
113 Ⅹ—2 客家婚俗 成都市龍泉驛區文化館
114 Ⅹ—3 端午龍舟會 成都市新津縣文化體育局
115 Ⅹ—4 觀燈習俗(成都燈會) 成都市燈會辦公室
116 Ⅹ—5 焦灘鄉大端陽節 瀘州市合江縣焦灘鄉人民政府
117 Ⅹ—6 分水嶺鄉火龍節 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鄉人民政府
118 Ⅹ—7 大禹祭祀習俗 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文化旅遊局
119 Ⅹ—8 雎水春社踩橋會 綿陽市安縣文化館
120 Ⅹ—9 蠶姑廟會 綿陽市鹽亭縣文化館
121 Ⅹ—10 達州元九登高節 達州市通川區文化館
122 Ⅹ—11 石橋燒火龍節 達州市達縣文化館
123 Ⅹ—12 正月十六登高節 巴中市巴州區文化館
124 Ⅹ—13 五月台會(城隍廟會) 眉山市洪雅縣文化館
125 Ⅹ—14 嘉絨藏族春耕儀式 阿壩州馬爾康縣文化館
126 Ⅹ—15 彝族婚俗 涼山州越西縣廣播電視文化體育局
(彝族婚禮歌、彝族婚俗) 涼山州美姑縣文化體育局
127 Ⅹ—16 僳僳族服飾 涼山州德昌縣文化館
128 Ⅹ—17 彝族服飾 涼山州昭覺縣文物管理所
(彝族服飾、義諾彝族服飾、 涼山州美姑縣文化旅遊局
彝族奧索布迪服飾藝術) 涼山州會東縣文化館
129 Ⅹ—18 僳僳族闊時節 涼山州德昌縣文化館
130 Ⅹ—19 僳僳族婚俗 涼山州德昌縣文化館
131 Ⅹ—20 摩梭人成丁禮 涼山州鹽源縣文化館
132 Ⅹ—21 彝族「阿依蒙格」兒童節 涼山州雷波縣語委
133 Ⅹ—22 藏族爾蘇射箭節 涼山州甘洛縣文化館
134 Ⅹ—23 彝族換童裙成人儀式 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文化館
135 Ⅹ—24 摩梭人轉湖節 涼山州鹽源縣文化館
涼山州木里縣文化館
136 Ⅹ—25 華瑩山寶鼎廟會 廣安市華鎣市文化館
137 Ⅹ—26 說春 巴中市南江縣文化館 (共7項)
傳統音樂(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及單位
40 Ⅱ—28 口弦(羌族口弦) 阿壩州汶川縣文化館
阿壩州理縣文化體育局
傳統舞蹈(2項)
47 Ⅲ—1 龍舞(四川客家龍舞、安仁譚 成都市龍泉驛區文化館
氏子孫龍、永寧火龍、 達州市達縣文化旅遊局
鹽亭水龍、雙鳳龍燈) 廣元市蒼溪縣永寧鎮文化站
綿陽市鹽亭縣文化館
內江市隆昌縣雙鳳鎮政府
57 Ⅲ—11 鍋庄(寶興磽磧鍋庄、 雅安市寶興縣文化館
燈籠卓欽、木里藏族 甘孜州白玉縣文化館
「嘎卓」舞) 涼山洲木里藏族自治縣文化館
傳統戲劇(2項)
68 Ⅳ—1 川劇(嘉陽河川劇藝術) 樂山市市川劇團
71 Ⅳ—4 燈戲【川北燈戲 南充市閬中市文化館
(閬中老觀燈戲)】
曲藝(1項)
76 Ⅴ—1 四川揚琴(黃家揚琴) 瀘州市古藺縣文化館
傳統美術(1項)
101 Ⅶ—11 蜀綉(觀音綉) 遂寧市妙善文化藝術坊
(註:擴展項目名錄的序號、編號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序號和編號)

7、暑假裡的一天日記

暑假裡的一天日記(通用10篇)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這一天里,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日記。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日記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暑假裡的一天日記,僅答姿廳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暑假裡的一天日記 篇1

暑假裡的一天,我們吃過晚飯,我們來到了離家最近的超市武商量販,進了超市,只見貨架上擺著各種各樣的商品,一件件排列得整整齊齊。

超市冊指里的人可多了,有的在挑選商品,有的在結賬,還有的在推著車往前走。我推著購物車,直奔玩具區,那裡有我喜歡的玩具。爸爸愛逛水果區,因為爸爸喜歡吃水果。媽媽愛逛食品區,因為她是我們家的「大廚師」。走出超市,我們每個人都提著一個包,裡面的東西全市剛才從超市裡買來的。

暑假裡的一天日記 篇2

這個暑假,我過得非常的開心,因為這個暑假,我不僅過得快樂,還過得充實,下面,我就跟大家說一說我暑假的一天吧。

早晨,鬧鍾好像在說:「起床了!起床了!」我被驚醒了,趕忙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臉完畢。我來到客廳,只見餐桌上有一張紙條,我小心翼翼地打開紙條,上面寫道:孩子,爸爸媽媽因有事出去了,你自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我看完後,高興地喊道:「耶!終於可以自由了!」於是,我從冰箱里拿了一瓶早餐奶,又去麵包店買了一元錢三個的大麵包。回家後,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感到一切都很新鮮、美味。吃完早餐,我就回房間里做作業,沒想到,這些作業一下子就完成了。

接著,我撐著下巴,心裡嘀咕著:玩什麼呢?噢!去找朋友玩跳繩!然後,我收拾好東西,就來到我的好朋友劉海燕家裡,我對她說:「劉海燕,我們倆人進行一場「跳繩比賽」好嗎?」劉海燕說:「好啊!」我二話沒說,就拉著她跑下樓了。

比賽開始了,我們倆都在認認真真地跳出自己的傑作!跳出自己歡樂的童年!我只跳了96下,就汗流浹背了,就對她說:「我不行了。」她胸有成竹地說:「既然你堅持不住了,也就是說你認輸了,對吧!那我贏了!耶!」我說:「那好吧,算你贏了!」「既然我贏了!我現在就請你吃冰激凌吧!」我一聽,高興地說:「好!謝謝你的這份心意!」她跑到士多店買了兩條一元五角錢的冰激凌,不由自主地說:「我的好朋友,請你收下我這份小小的心意!吃吧!不用客氣!我們是好朋友嘛!」我又從牙縫里吐出一句:「謝謝!」我們一口氣就吃完了。因為太好吃了!不信,你也來嘗嘗吧! 中午,我回到家,打開冰箱,看見冰箱里空盪盪的,就想出一個好主意:爸爸媽媽都不在家,而且妹妹也去外婆家玩了。要不,我去小吃店吃一碗鮮美的雲吞吧!我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就去房間里拿了自己平時積贊的零用錢,出發了。

來到小吃店,我提高嗓門,大喊道:「老闆,請問這里有沒有雲吞?」老闆說:「有!小朋友,你要多少錢一碗的?」我又說:「有多少錢的?」「有兩元五角錢、三元錢。你要幾元錢的?」老闆親切地問。我說:「來一碗三元錢的雲吞吧!」過了五、六分鍾,雲吞煮好了,我便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吃完了,我給了老闆三元錢,就離開了。 一點鍾的時候,我正在全神貫注地看書,突然,有一張廢紙引起了我的注意,心想:要是爸爸媽媽回來了,看見地板這么臟,一定會責怪我的!所以,我要把屋子裝扮得更加美麗!好讓給爸爸媽媽一個驚喜!而且,還能得到誇獎呢!說干就干,我拿起掃把專心致志地掃了起來。掃完之後,我又把東西認認真真地整理了一遍。

這就是我暑假的一天,過得非常的充實,雖然有點累,不過我覺得,這能夠鍛煉到我自己,所以,在暑假,我的每一天都是這么過的。

暑假裡的一天日記 篇3

放假了,太陽公公每天都噴出一個大火球,熱得我根本不想出門。今天好清隱容易有了個涼快的天氣,又剛好是星期天,我和爸爸、媽媽准備去公園玩。

走在大街上,我看見好幾家的商店門前掛著的牌子上都有錯別字。他們把「副食店」寫成了「付食店」,「雞蛋」寫成了「雞旦」,「停車場」寫成了「仃車場」。還有許多錯別字,讓人真是又好笑又可氣。

我問爸爸、媽媽是怎麼回事?他們搖搖頭,也是一副不知所以然的樣子。真不知道這些叔叔阿姨到底怎麼回事?這么多的錯別字影響多不好呀!

北京是我們的首都,會有許許多多的外國朋友來我們這遊玩的,如果被他們看到了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爸爸、媽媽。媽媽笑著問我:「你覺得該怎麼做呢?」

「媽媽,把我的壓歲錢給我一些。」媽媽什麼也沒說,把錢遞給我。「爸爸、媽媽在這等我一下,我一會就回來。」我飛快地跑到附近一家打字復印店裡。

當我從打字復印店裡出來時,爸爸、媽媽看見我手裡的一張張紙笑了。「孩子,爸爸、媽媽幫你!」我和爸爸、媽媽把一張張寫有正確字的紙,送到那些寫有錯別字商店門口的叔叔、阿姨手裡。我多希望他們把那些錯別字趕緊改正過來呀!

我和爸爸媽媽跑了很多家商店,最後逛公園的計劃泡湯了。可是我們一家都很開心。因為我們覺得,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自己的城市做了貢獻。

暑假裡的一天日記 篇4

今天,是我最快活的一天。因為爸爸媽媽都不在家,只有我一個人在家。

他們不在家,天下就是我的了,想干什麼就干什麼,可以打游戲機,可以看電視,可以不停地吃東西,還可以玩電腦,總之,是一件無比開心的事。

要不先打會兒電腦,(自從上網以來媽媽就規定我每天只能打半個小時)今天媽媽不在家,我可以盡情地玩了。電腦里有乖乖豬,有冰凍雙俠,還有我最喜歡的開心農場......不知不覺,我的肚子咕咕地叫起來。一看鍾頭,我嚇了一跳,已經下午兩點了。我連忙泡了碗方便麵解解餓。再拿出了許多零食開始掃盪起來。吃飽喝足後,抹了抹嘴巴,又坐到電腦前開始游戲了。

天慢慢暗了下來,就當我還在瘋狂地玩著電腦的時候,媽媽回來了,看到我還在打電腦,眼睛裡布滿了血絲,就氣得火冒三丈,又開始了她最大的本領——嘮叨。

為了這件事,媽媽罰我一個月不能玩電腦,真不值得呀!舒服了一天難受一個月。朋友們,千萬別學我打一天的電腦,這樣不僅對身體有害,而且還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暑假裡的一天日記 篇5

今天是暑假的第28天,我和爸爸在鄉下奶奶家。今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因為今天我要一個人做事。

早上,我和爸爸在釣魚,爸爸可真有耐心啊!一下子就釣到三四條魚,不像我,時不時地動來動去。我看著心癢癢的。於是,我便也學著爸爸一樣,一動不動的。爸爸說:「看見魚鉤動著一兩下時,你就趕快提起桿子,就釣上魚了。」果然,照爸爸一說,我們馬上釣到了更多的魚了。

中午,我要開始做飯了。我先把米淘好,再加點兒水,煮飯就完成了。現在我要炒菜了,我先把油倒進鍋里,再把准備好的魚油炸,再放辣椒,鹽、味精等等。炸魚就好了。現在我要煎蛋,我先把油倒好,然後煎蛋。蛋白漸漸變硬了,我放了一勺鹽,不淡不,味道剛剛好。可以出鍋了,我聽到了一個聲音:加油!努力!原來是爸爸奶奶趁我不注意就來了我看不到的一個地方。為我加油。

傍晚,爸爸帶我去挖竹筍爸爸可真會挖啊!一會兒就挖到了四五個竹筍了,我也要加油,心想:覺不能比爸爸差。爸爸說:「挖竹筍有秘訣的,要順著根挖,才能挖到竹筍。」果真,照爸爸一說,我也挖到很多的竹筍。我覺得暑假的第28天,讓我終生難忘。因為我在這一天,學會了做事,我覺得:今天做的事情,足以證明我長大了。

暑假裡的一天日記 篇6

一大清早,在廣州工作的叔叔、嬸嬸帶我和妹妹去長隆水上樂園玩耍。那裡的面積很大,可容納幾萬人,被稱為「全國必需去的水上樂園」,怎麼樣?夠驚人吧!

下午4點鍾,我們到達目的地。我和妹妹快速的下了車,迫不及待的向樂園沖去,一進門,哇!這里人山人海,男女老少樂在其中。我和妹妹剛剛走進去,就有感覺頭上濕濕的,抬頭一看,哦!原來是「噴泉」。「不錯嘛,這里的樂園夠有創意的」我和妹妹不禁發出感慨。

叔叔從遠處跑來,說道:「我已經買好票了,我們趕緊進去吧!」我姐妹倆迅速的跑了進去,進門一看,眼前的美景可把我們迷住了。你看,綠油油的草地,高大的樹木;各種各樣的玩樂道具;特別是遊客們穿那五彩繽紛的泳衣,真是美的無話可講了。

之後,我們到換衣間換上了泳衣、領取救生衣,我們姐倆開始記無目的的東東玩玩,西西轉轉,把叔叔嬸嬸搞的暈頭轉向。但是,最讓我們難忘的游戲是合家歡,是五人一組坐在滑車里從高處滑到低處刺激滑水游戲。你別小看,一開始雖然中速滑下,但當你滑到中途時滑車就會直速往下滑,整個人象從半空墜掉下來一樣,讓人感受到從未有過刺激而帶有具怕的感覺。

到了晚上十點,樂園要關門了,我們姐妹倆帶戀戀不舍離開了這神奇的樂園。

暑假裡的一天日記 篇7

今天是我們去紅原的第一天。凌晨5:40,我和另外四個朋友跟著母親乘車從德陽出發,到達成都,換乘一輛空調大巴前往紅原。由於起床較早,我們一上車就開始呼呼大睡。直到乘車穿越一條比二郎山隧道還長的鷓鵠山隧道時才醒來。

鷓鴣山隧道是目前我國最長的高原公路隧道。它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與馬爾康縣交界處,全長4448米,總投資5.5億元。多麼宏大的工程,多麼偉大的`勞動人民!而我們乘車穿越隧道僅僅花了五分鍾。第一天基本上是在車上度過,晚上九點過才一路風塵到達紅原。

暑假裡的一天日記 篇8

今天太陽不是很毒,爸爸也剛好放假,於是他帶我去粘知了。我們先找一根竹竿,在竹竿的上面纏上一根圓鐵絲,然後去找蜘蛛網纏到鐵絲上,最後就可以去粘知了了。

一開始,我看見幾只知了,可是我一隻也沒有抓到。我有點失望,爸爸看見了對我說:「你別沮喪啊!你粘不到知了是因為你事先驚動了它們,你的動作輕一點試試。」我按照爸爸說的做,果然成功了。後來我粘了幾只蜘蛛網就破了一個洞,還是爸爸發現的呢!要不是爸爸發現蜘蛛網破了一個洞,我可能還不知道怎麼粘不到知了了呢。

那件事使我悟出一個道理:只要你認真觀察每件事,那麼你總會發現道理的。

暑假裡的一天日記 篇9

今天我起的很晚,一直在屋裡看完了天天飲食。我准備好東西,准備到棧橋痛痛快快的玩一場。但是爸爸有事,讓我們到10點再出發。我比較掃興。我又到了509號房間和李勇銳一起看電視。

十點了,外面下起了雨。於是,我們上了301號電車就走。但是我又暈車了。我們想下車,但是因為我吐了,就沒下。一下子坐到了距離棧橋有2公里的地方。然後我們就去吃餛飩。

吃完了混沌,就走到了棧橋。在路上,我們看見了3分米的螃蟹,4分米的彩色大龍蝦、八帶、海魚、咖喱、鮑魚。還喝了鮮美的鮑魚湯。太好喝了。我們到了棧橋,雨不下了。我們趕上了退潮,就痛快的玩了一場。啊,5點了!我們趕緊跑到了一家飯店,吃了一頓飯。到7點多,我們到了火車站,就睡了一小時。8:03分我們的火車開動了。我們在火車上玩了一個小時加59分鍾。11點,我們到家了。

暑假裡的一天日記 篇10

暑假裡的一天,爸爸媽媽帶我一起去游覽了北京八達嶺長城。

當載滿遊人的大巴,緩慢地駛進群山之中,我從窗口向外望去,綠油油的山坡似乎伸手可及,但車子一拐彎,它又離我遠去。

很快車子抵達長城腳下,我們下車買票進去。那天天氣不太晴朗,霧蒙蒙的,群山連綿不斷,被鬱郁蔥蔥的綠樹覆蓋著,好像一片綠色的海洋,似乎又像瑤台仙境。我迫不及待地向前跑去,大喊著:「長城太美了!」

長城城牆1米多高,是用青灰色的磚砌成的,腳下則是巨大的青石台階,我們拾級而上,一口氣爬了老遠,抬頭一看,遠處的長城隨著山勢忽高忽低,蜿蜒起伏,還真像翻江倒海的一條巨龍。密密麻麻的人群在巨龍身上,像一個個的彩豆一樣蠕動著。

媽媽告訴我,長城秦朝就開始修建了,主體部分是明朝時修建的,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遼寧的鴨綠江邊,長達萬里,是我國古代保護北方的一道重要屏障。

說著話兒我們來到了一座方形的城台前,媽媽又告訴我這就是烽火台。我問:「這就是烽火戲諸侯的地方嗎?」媽媽笑著說:「是。」想著也許這兒就是當年周幽王逗妃子一笑的地方,我興奮地跑進去,卻感覺一股寒氣逼人,打了個哆嗦。在夏天,這里為什麼還這么涼爽呢?仔細一看,原來是因為烽火台四周都是半圓形的通風口和小型的射口,風能夠暢通無阻。

出了烽火台,天越來越陰沉了,一座座山峰浸在乳白色的薄霧中,淡淡的透著青色,顯得更加迷人了。

我們一路說說笑笑地爬著山,賞著景,雖然因為時間所限以及我的體力不支,我們最後沒能爬上好漢坡,但我想我以後還要來爬長城,一定能爬上好漢坡!

;

8、傳統民俗有什麼

貯財 漢族節日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民間在除夕之夜,家中一切物件皆視為「財」都宜「貯」之,以保來年財源滾滾,吉利昌 盛。
搶銀水 漢族節日習俗。流攔山行於川東一帶、川西一帶。每年正月初一這天,人們爭相早起擔井水,稱為搶銀水。民間認為:誰最早擔回水,誰這一年就會最興旺發達。滿缸清銀水,象徵財源涌進。有的地方還用搶回的銀水燒茶,獻於堂屋的神龕之下,祈求神靈保佑發財。

燒頭香 漢族節日習俗。流行於四川部分地區。舊時春節期間,人們習慣於到寺廟上香。大年初一,許多人竟相趕早,爭著到屆里上第一柱香,認為這樣可帶來好運。

成都燈公 漢族節日習俗。流行於成都地區。每年春節前後舉行。早在唐代,成都便已流行元宵賞燈的習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產後,成都燈會集中到青羊宮舉辦。纖衡雀一年一次,新燈會在保留原來燈節特色基礎上,從品種、式樣、規模、影響等方面都大大發展了,成為春節期間人們游樂的重要去處。

自貢恐龍燈會 漢族節日習俗。流行於自貢地區。每年春節前後舉行。屆時,自貢市人民公園內燈火輝煌,熱鬧非凡。在燈會使用的燈具中有傳統的紙扎彩燈、絹花彩燈、玻璃彩燈,還有運用新技術和新材料製造的瓷器彩燈、霓虹彩燈、水下彩燈、低壓流水燈、氣體放電燈、程序控制燈等。內容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影視故事、民風民俗和科幻人物等。彩燈造形中,恐龍的形式是必不可少的,且最具特色和魅力,並蜚聲海內外。亥習俗現仍流行。

成都花會 漢族節日習俗。流行於成都地區。每年春天舉行。由成都花市演變而來。成都花市在唐寧時便十分興盛,舉辦日期為農歷二月十五日,民間認為這一天是百花的生日,百花盛開,最堪游賞。屆時,遠近的花農們把自已精心培育的名花異卉運到成都,集中毀早展覽和出售。花會期間,成都及附近區縣的名小吃均入園擺攤設點,供遊人品嘗。

雨水節回娘屋 漢族節日習俗。流行於川西一帶。民間到了雨水節,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制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保盡快懷孕生子。該俗現仍在農村流行。

梓潼廟會 漢族節日習俗。又稱梓潼大廟廟會。流行於梓潼縣一帶。每年農歷的二月和八月的初一至十五日先後舉辦兩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廟會一度被禁止。80年代以來,該習俗重新流傳,活動內容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以觀賞和參加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文娛活動及旅遊觀光為主。

春社踩橋 漢族節日習俗,流行於安縣瞧水一帶,每年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舉行,屆時,來自德陽、綿陽、什邡、北川、江油、茂縣等地的群眾,匯聚於瞧水場,到太平橋進行踩橋活動。

都江堰放水節 漢族節日習俗。流行於都江堰市。每年清明節舉行放水大典。

張爺會 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夾江縣一帶每年農歷四月初四舉行,相傳該日是張飛的誕辰。屆時,屠戶門紛紛備好祭品,前往廟中祭祀叩拜祈求雞毛蒜皮保佑生意興隆。

嫁毛蟲 漢族節日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每年農歷四月八日舉行。清晨人們紛紛走出屋子,在田邊地頭收取草葉、秧苗、樹葉上的露水,帶回家中用以磨墨。然後,在剪成條的紅紙上書寫「毛蟲今日出嫁,嫁到深山去,永世不歸家」等話語。寫好後,將兩張紙條交叉貼於屋內牆上,人們認為,這樣可使莊稼免受蟲害,並獲豐收。

望叢歌會 漢族節日習俗。流行於郫縣一帶。每年端行節舉行。屆時,遠近的人們紛紛前往望從祠朝會上香,祭祀望帝、叢帝有德遺民,祝福莊稼獲等於豐收。

六月六曬衣 漢族節日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相傳,農歷六月六日是佛祖釋迦牟尼曬經的日子,故民間認為這一天曬的東西易於保存。民謠雲:「六月六,曬衣服。」人們習慣於該日將衣物拿到室外晾曬,認為這樣衣物不會被蟲蛀。

蔡侯會 漢族節日習俗。流行於夾江縣一帶每年農歷八月舉行。夾江是著名的紙鄉,坊眾多。廣大造紙藝人奉蔡倫為祖師,家家供奉蔡倫神像農歷八月正什新竹末漚好、舊料已用完的閑暇之期,藝人們便集資辦蔡侯會。

女兒節 漢族節日習俗。流行於廣元一帶。相傳,唐朝女皇武則天的母親在廣元遊河灣時遇黑龍感孕,於農歷正月二十三日生下武則天。故舊時民間以此日為武則天會期。這天,人膠成群結隊到生澤寺、則天壩和嘉陵江畔遊玩。婦女們穿戴一新,相互邀約沿河灣暢游,以討吉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此活動曾一度中斷。1988年,廣元市政府決定恢復這一民間節日,並定名為「女兒節」,將節期定在公歷9月1日。

備灶神馬科 漢族節日習俗。流行於四川大部分地區。民間將臘月二十四日稱為過小年或小除,此日要在灶邊燃燈點燭祭禮灶神,送灶神爺上天。

鬼城廟會 漢族節日習俗。流行於豐都縣一帶,舊時,每至廟宇主神的誕辰,都要舉行廟會。豐都鬼城寺廟林立,屆會眾多,全年達35次。如正月初九玉皇殿辦玉皇大帝聖誕廟會,二月初二天子殿為閻羅王天子聖誕並天子娘娘肉身成聖期舉行天子會,四月初八大雄殿為釋迦牟尼聖誕辦佛主會,九月初八豐都大帝對聖誕舉辦土地會等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鬼城廟會曾一度中斷。1988年4月18日,豐都縣舉辦首屆鬼城廟會,在保留原有廟會特色的基礎上,增加了經貿洽談、物資交流等內容。該習俗現在流行。

火把節 彝族民間傳統的祭祀神靈、祈禳凶邪的節日。一般在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起源傳說校多,有說火把可驅災去邪,有說是「要引谷穗出來看火把」,有說是紀念古代一位彝族女性的。現在,涼山州將火把節與實行對外開放、加強橫向聯系、促進商貿交流緊密結合,每年在節日期間舉行火把節物資交易和盛大慶祝活動,並成功地舉辦』94中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為傳統節日增添了具有時代特徵的新意。

彝年 彝族年節。節期三天,時間不一,一般在農歷十月或十一月,由巫師占卜而定。如果當年五穀豐收,則可沿用上一年時間過年。否則另擇吉日。節日早晨,人們鳴槍放炮,互相慶賀五穀豐收,祝賀節日快樂。中年男子們三五成群,走親訪友,相互拜年,婦女不出門留在家中招持客人。人們除唱歌跳舞外,還舉行磨秋、賽馬、射箭等競技活動。

都陽節 彝族傳統節日。流行於雷波縣一帶。節期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內容與漢族的端午節相近。節日這天,家家在門前掛上菖蒲和艾葉,孩子們用雄黃酒擦臉,青年人帶上粽子、酒和砣砣肉到山間草坪唱歌跳舞、摔跤賽馬,盡情娛樂。

轉山會 藏族傳統節日,又稱沐佛節、敬山神。流行於甘孜、阿壩藏族地區。每年農歷四月八日誕辰時,有九龍葉水為其沐浴,故又稱沐佛節。每年這一天,甘孜藏區遠近群眾身著民族服裝,匯集到跑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們先到寺廟里燃香祈禱,焚燒紙錢。然後轉山祭神,祈求神靈保佑。轉山後,支起帳篷進行野餐,演藏戲。唱民間歌謠,跳鍋庄舞、弦子舞,騎手們還進行跑馬射箭比賽。在此期間,人們還要舉行物資交流活動和其他文化體育活動。

採花節 南坪縣博峪一帶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期兩天。傳說,很久以前博峪是一個荒僻的山溝,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以樹葉和獸皮做衣服。一天,從遠方來了一位叫蓮芝的姑娘,她美麗善良,心靈手巧,教會了當地人們開荒種地和織布縫衣,還采來百合花為人們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這天,蓮芝上山採花,被鎳風卷下懸崖摔死了。人們很悲傷,便在這一天上山採花紀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採花節。

黃龍寺廟會 阿壩州藏、羌、回、漢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夏歷六月十五日在松潘縣黃龍寺舉行。節日那天,黃龍寺及周圍的山腰林間排滿各種土特產品,形成盛大的物資交流會。老人們進寺燒香,祈祝禱一生平安:青年人唱歌跳舞,盡情游樂。

牧民節 阿壩州藏族牧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下月初舉行,節期一般為一周。節日前,家家戶戶打掃衛生,在太陽快下山時,將垃圾向西邊倒去,意在讓太陽的火焰將一切不祥之物燒化。然後,各家准備好青稞酒、酸奶等節日食品。節日的第一天早晨,各家父女爭背吉祥水。然後,用加奶的吉祥水洗臉洗手,用洗凈的手燒柏香,祈求水草豐盛、牛羊興旺。接著,全家圍坐一起歡宴。節日前三天,各村寨跳舞唱歌,比賽摔跤和進行各種娛樂活動,不出村外。三天後,人們開始走村串戶,相互祝賀節日快樂。每天夜晚,人們聚集到村寨外,燃起篝火,載歌載舞。

俄喜節 藏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木里縣一帶。節期在每年農歷臘月初七日。傳說,古時候木里一帶很富庶,西藏和雲南的八個藏族支系千里迢迢遷來居住,定居那天,是臘月初七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縱情歡樂。以後,每年這一天都要舉行紀念活動,世代相傳,成為固定節日。節日前一天,各家忙著准備豐盛的食物。節日這天,全家圍坐在一起,舉杯暢飲。按習慣,要讓貓和狗飽餐一頓,如果它們先吃肉後吃飯,就兆示著來年風調雨,農牧業豐收。夜晚。人們圍著一堆堆篝火。對唱山歌和跳舞。

賞花節 藏族傳統節日。又稱看花節。流行於馬爾康一帶。每年農歷六月舉行,時間一般3天-5天,有的地方長達10餘天。人們帶著食品、帳篷,騎著駿馬,成群結隊到野外遊玩,欣賞山花。他們搭好帳篷,熬好酥油茶,盛滿青梨酒,一邊吃喝,一邊賞花,一邊祝福。晚上,燃起篝火,高歌歡舞。節日期間,還要舉行摔跤、賽馬等活動。也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機會。

謝水節 藏族傳統節日。流行於冕寧縣一帶。每年農歷三月初六舉行。其主要內容是求雨和祈子。是日,喇嘛帶上用糌粑做成的青蛙、蛇和癩蛤蟆,每家隨去一二人。來到水溝邊,喇嘛一邊念經一邊把糌粑做的動物放到水中。返回時,大家打著雨具,嚷嚷鬧鬧,表示雨已下起來了。接著,人們去敬一個圓形的塔子。塔內放有一把刀子和一個小鑼鍋,代表生育。久婚無子的婦女向塔神許願,祈求生子。敬塔後生了孩子的儂,該日要去敬塔還願。

上九節 藏族傳統節日。又稱看花節。流行於寶興縣一帶。每年農歷下月初九舉行。是日,人們匯集到山下,舉辦燈會和表演獅舞等,盡情歡舞高歌。夜晚,舉行別具一格的男女對壘摔跤,結果常常是男敗女勝,引起轟堂大笑,將節日活動推向高潮。

曬佛節 藏族傳統節日。時間各地不一,一般在藏歷二月初和四月、六月的中旬舉行。屆時,各寺將珍藏的巨幅布畫及錦緞織成的佛像取出,展示於寺院附近的山坡上域高大的石壁上,讓廣大群眾觀瞻。僧人口誦佛經,信徒們頂禮膜拜。

賽馬會 藏族傳統節日。流行於紅原縣等地。每年農歷七月一日舉行,節期一天。屆時,該縣及附近各地藏族群眾身著傳統的民族服裝,從四面八方直到賽馬場,進行多種形式的賽馬活動。有集體比賽速度的,有分隊進行接力比賽的,有表演跑馬射箭的,有表演賽馬技巧的,十分熱鬧。賽馬結束後,人們就互相交換土特產品。

插屋頂旗 藏族節日習俗。每到新年,各家即將一面刻有藏文經文的紅黃白三色布旗插在屋頂上。禳災祈福。布旗高低大小不一,色彩也因地而異。有的白布紅邊,有的紅黃相間又飾以黑色條紋。旗面多為長方形,也有方形和三角形的。有將旗綁在旗桿上,有的則扎在樹桿上。有的插一面旗,有的插幾面旗。

羌年 羌族傳統節日。又稱小年,每年農歷十月一日舉行。在茂縣一帶,過羌年有特殊規定:當年全寨沒有成年人死亡過羌年,否則只能過春節。

牛王會 羌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十一月一日舉行,節期一天。此日,要讓耕牛休息,喂以面饃和麥草。有的地方,要做日月形饃饃掛在牛角上,然後放其出圈自由活動。主人到牛王廟焚香燒紙,並宰羊一隻、雞一隻,祈求牛王爺保佑耕牛平安不遭瘟疫。

頷歌節 羌族節日習俗。主要流行天茂縣北部的羌族聚居山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舉行,只有婦女參加。

羌族端午節 羌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舉行。這天,男女老少都要飲一點雄黃酒,並擦一點在耳邊和鼻邊,撒一點在門前和窗前,以防蚊蠅蟲蛇及穢氣進入,保佑家人無恙。凡能走動的人,盡可能到山上踏青踩青露,認為沾了端午露能強身健骨。

趕年 土家族傳統節日。又稱調年會。時間在每年農歷除夕的前一天,因此比漢族過春節早一天,故稱。現在,該習俗僅在少數土家族人中流行。

族年 土家族傳統節日。流行於酉陽縣東部。當地土家族每年農歷七月一日過年。為緬懷祖先,形成獨特的年節習俗。

打春節 石柱縣土家族傳統節日。又稱鞭春節、三壇節。每年立春日舉行。

趕苗場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敘永、古藺一帶。每年農歷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舉行兩次。關於趕苗場的起源,相傳是苗族人在一次起義失敗後形成的。官府不讓他們聯聚會。人們便以到場壩吹蘆笙娛樂為名,秘密聯系,後來逐漸演變為固定的節日。

贈帶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敘永縣下東一帶。每年農歷二月初五日舉行。屆時,方圓數十里的青年男女。如雙方中意,便可互贈腰帶,作為訂婚禮物。事後反悔者,可索回腰帶,解除關系。

羊馬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秀山縣龍池、石堤一帶。每年農歷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舉行。屆時,人們殺豬宰羊,請客送禮,隆重慶祝節日。

趕秋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傳天秀山縣。每年立秋日舉行。屆時,人們從四面八方湧向集會地點,參加和觀看打鞦韆、舞獅子、玩龍燈、上刀梯等活動。關於趕伙節的起源,傳說是古時候一個聰明的小夥子,為民尋找心愛的姑娘,便將一人坐的鞦韆改製成八人坐的鞦韆,吸引遠近的人們都來盪鞦韆。在鞦韆場上,他終於找到了心愛的姑娘。從那以後,每年秋天人們都要聚到一起盪鞦韆。年復一年,便形成為趕秋。

除夕洗腳 苗族節日習俗。每年除夕,各家去溪邊河畔挖來幾株葉片逆水的菖蒲,扯一些烏泡葉、桃花葉枝,晚上將它們放進鼎罐中煨一罐水。水熱後倒入盆中洗腳。

闊拾節 僳僳族傳統節日。僳僳語音譯,意為新年歌舞節、年節或春節。流行於德昌縣等地。時間在農歷臘月底正月初,節期10天左右。節日期間,人們互相拜年,互相祝福。

白馬歌會 白馬藏人節日習俗。流行於平武縣,每年清明節前後舉行。白馬藏人能歌善舞,傳統的文化活動在漢區的春節期間舉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新文化的傳入,他們萌生了創立自己節日的願望。有關部門因勢利導,於1982年舉行辦了首屆山寨歌會。從此約定俗成每年舉辦一次。

銅梁龍燈會 表演藝術。又稱龍燈。龍燈流行全川,以銅梁龍燈最為有名。四川民間一直保留著舞龍的崇龍習俗。銅梁龍燈以扎制精巧、形象生動、舞姿優美聞名,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經濟文化活動表演,受到人們贊頌。

9、國內旅遊推薦去哪裡?

國內旅遊推薦新疆阿勒泰山辯喀納斯、安徽宏村、金山嶺長城、江西資源、紅海灘風景區。

1、新疆阿勒泰喀納斯

新疆阿勒泰喀納斯位於新疆北部。是集湖泊、冰川、草原、森林、河流、牧場、民族風情、珍稀動植物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區,被譽為東方瑞士。攝影師天堂這里有古老的圖瓦人,神秘的湖怪,變幻的湖水和耀眼的風景,非常迷人。

2、安亂唯羨徽宏村

這是一個具有徽派建築特色的村落,被譽為中國畫中的村落這里的每一個地方都很美,每一個地方都可以進入中國,每一個特別的夜晚都讓人感覺像是他的故事過來素描藝術家只是一望無際。

3、金山嶺長城

金山嶺長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為大將徐達主持修建。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將薊鎮總兵官戚繼光、薊遼總督譚綸在徐達所建長城的基礎上續建、改建。金山嶺長城西起龍峪口,東至望京樓,全長10.5公里,有關隘5處,敵樓67座,烽燧2座。

4、江西資源

江西資源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鄉村。這里不僅僅是油菜花的海洋黃陵太陽秋不容錯過日秋傳統資源與徽派古村落白牆黑瓦相結合,在絢麗的鄉村風情襯托下,形成了極具魅力和特色的資源秋景。

5、紅海灘風景區

紅海灘風景區位於遼寧省盤錦市大連縣趙圈河鄉境內,是國家4a級景區。位於盤錦,佔地120多萬畝。這是一個海洋濕地它有一個非常罕見的紅色海灘和世界上最大的蘆葦沼澤在這里我們將享受視覺盛宴讓我提醒你,8月到10月是你游覽紅海灘的最佳觀賞季節,所以現在才計劃好。

(9)馬爾康縣小吃擴展資料

旅行注意事項

注意人身安全。馬來西亞實行左側通行規則,步行、自駕均需注意交通安全;選擇正規商家從事游樂項目,尤其潛水、滑翔傘等特種項目需要根據個人身體情況和運動技能熟練程度謹慎進行;注意天氣變化等因素對索道、岩壁等游樂設施的影響;蘭卡威海域常有水母出現,需注意安全;尊重各宗教信仰有關禁忌,避免誤會。如遇危險,請冷靜求救,理性避險,避免踩踏等二次傷害。

財物安全。注意防盜、防搶、防詐、防騙,依法協商解決糾紛,或向嘩拍警察報案循司法途徑解決,回國後可向我國旅遊主管部門12301熱線投訴舉報。採取「鬧」的做法不但無助於問題解決,還可能違反當地有關法規,造成更多損失。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