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吃粉
1、老北京小吃都有哪些
1、豆面糕
豆面糕,又稱驢打滾,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製作時用黃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後,軋成粉面。將蒸熟發黃米面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擀成片,然後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捲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即成。其特點是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
2、艾窩窩
艾窩窩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北京風味小吃,頗受大眾喜愛。製作時的主要食材包括,糯米粉(江米)和麵粉製成的外皮。其內包的餡料富有變化,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葯泥等營養豐富的天然食材,質地粘軟,口味香甜,色澤雪白,常以紅色山楂糕點綴,美觀、喜慶。因其皮外糝薄粉,上作一凹,故名艾窩窩。
3、姜絲排叉
姜絲排叉,又叫薑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它不但是北京傳統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個品種。茶菜是滿族、回族禮儀性食品。滿族人在設席宴客時,習慣用茶及茶食為先,然後才是冷葷、熱菜、甜食、湯等,一定按順序上。回族人不飲酒,但為了禮節,多以茶代酒,因而茶菜是必不可少的。
4、麵茶
麵茶是一種流行於京津地區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麵茶有幾百年的歷史,老北京人喝麵茶,講究不用勺不用筷,不坐著,用嘴唇吸噬,碗在手中轉著,喝完碗凈如洗。一碗麵茶,上邊放兩勺果子蛋,真是別有一番滋味,怪不得多少年來常盛不衰。
5、焦圈
焦圈是一種老北京傳統的特色小吃,色澤深黃,形如手鐲,焦香酥脆,風味獨特。焦圈是一種古老的食品。宋代蘇東坡曾寫過一首詩,相傳是中國第一首產品廣告詩:"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眼佳人纏臂金。北京人吃早點、喝豆汁的時候都離不開這酥脆油香的焦圈。
2、北京最地道的小吃有哪些?
北京地道小吃有:鹵煮火燒,愛窩窩,酸豆汁,炒麻豆腐,老北京麵茶,酥盒子,旋粉,炒肝,奶油炸糕,北京年糕。
1、鹵煮火燒
鹵煮火燒在北京是一種盡人皆知的食品,它是將火燒和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煮(有時也用豬腰子),買一碗主食副食和熱湯都有了。
2、愛窩窩
北京流傳至今的一種清真風味小吃——愛窩窩,其最突出的特徵,歸納概括說來,叫做:「色雪白,球狀,質粘軟,味甜香。」(引自《北京傳統文化便覽》)
3、酸豆汁
豆汁這東西,不要說是外地人,就是自稱是「北京人」的新北京人(49年以後遷居北京),都受不了那股又酸又臭的味道。但是在老北京人看來,豆汁卻是提神醒腦敗火的上等飲料。
4、炒麻豆腐
炒麻豆腐是北京的特產,他處皆無。此物出自舊京的粉房。粉房原來是出產粉皮澱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隨碾隨加水,同時這豆子就分成了三種東西。頂細的成了豆漿,是正品,用來做澱粉;頂稀的成了汁兒,即是豆汁;中間一層稠糊凝滯的暗綠色粉漿,裝入布袋加熱一煮,濾去水分,就是麻豆腐。
5、老北京麵茶
老北京麵茶是北京市的特色小吃。麵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賣。有詩雲:「午夢初醒熱麵茶,乾薑麻醬總須加。」喝麵茶很講究吃法,吃時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著碗邊轉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無此吃法。
6、酥盒子
該產品原系北京清真餑餑輔的傳統品種。
形態:扁圓形,雲心端正,雲圈均勻,花紋清晰。
口味:酥鬆、香甜利口,有棗泥香味,無異味。
7、旋粉
北京夏令傳統的風味小吃。旋粉粉皮青白色,半透明狀,質地柔軟潤滑,清涼爽口。
8、炒肝
北京特色風味小吃。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北京炒肝歷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清朝同治年間,會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當時京城曾流傳「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後語。
9、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營養的小吃品種。它用上好麵粉為原料,先燒適量開水,水開後,改用小火,將麵粉倒人鍋內,迅速攪拌直到面團由自變成灰白色,不粘手時,取出稍晾成燙面。白糖用水化開,香草粉用水化開,適量雞蛋液在碗內攪勻,分幾次加入燙面中,最後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勻。
10、北京年糕
花色品種很多,僅涼糕的品種就有盆糕、餡糕、米糕、豆面糕、塔糕、艾窩窩、豆渣糕、卷糕、藕絲糕、粽子等十多種。涼糕用料有整米、碎米、米粉之分,成熟方法也有蒸煮之別。
3、老北京小吃有什麼?
老北京小吃可以說是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北京小吃俗稱"碰頭食"或"菜茶",融合了漢、回、蒙、滿等多民族風味小吃以及明、清宮廷小吃而形成,品種多,風味獨特。北京為四朝古都,其小吃博採四方小吃之精華,兼收各族小吃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特色,已形成漢民、回民和宮廷三種風味。北京小吃,已逾百種,其中較著名的有老北京十三絕,下面就來為大家一一介紹,地道的京城京味,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特色美食。
1、豆面糕
豆面糕,又稱驢打滾,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製作時用黃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後,軋成粉面。將蒸熟發黃米面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擀成片,然後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捲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即成。其特點是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
2、艾窩窩
艾窩窩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北京風味小吃,頗受大眾喜愛。製作時的主要食材包括,糯米粉(江米)和麵粉製成的外皮。其內包的餡料富有變化,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葯泥等營養豐富的天然食材,質地粘軟,口味香甜,色澤雪白,常以紅色山楂糕點綴,美觀、喜慶。因其皮外圈薄粉,上作一凹,故名艾窩窩。
3、糖卷餜
糖卷坨是北京傳統小吃中的名品,中華名小吃。深受中外食者青睞,尤得女性食客的喜愛。主料用山葯和大棗,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輔料。吃的時候裹上糖汁,撒上白芝麻和白糖,軟綿香甜,十分可口。因其有滋補作用,在南來順飯庄用餐的食客都要點,成為飯店的名牌小吃之一。
4、姜絲排叉
姜絲排叉,又叫薑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它不但是北京傳統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個品種。茶菜是滿族、回族禮儀性食品。滿族人在設席宴客時,習慣用茶及茶食為先,然後才是冷葷、熱菜、甜食、湯等,一定按順序上。回族人不飲酒,但為了禮節,多以茶代酒,因而茶菜是必不可少的。
5、糖耳朵
糖耳朵是北京小吃中常見名品,又稱蜜麻花,因為它成形後形狀似人的耳朵得名。蜜麻花色澤棕黃油亮,綿潤松軟,甜蜜可口。前人有詩曰:"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侶蜜麻花,勞聲借問誰家好,遙指前邊某二巴"。蜜麻花宜在秋、冬、春季食。因為夏季炎熱,糖稀容易脫落,不宜吃。
6、麵茶
麵茶是一種流行於京津地區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麵茶有幾百年的歷史,老北京人喝麵茶,講究不用勺不用筷,不坐著,用嘴唇吸噬,碗在手中轉著,喝完碗凈如洗。一碗麵茶,上邊放兩勺果子蛋,真是別有一番滋味,怪不得多少年來長盛不衰。
7、綠子麻花
攘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歡迎,攘子麻花古名為"環餅"、"寒具",質地酥脆,香甜可口。環餅據說遠在戰國時代就有,秦漢以來成為寒食節的必吃食品。耙子麻花類有十幾個品種,大麻花足有一尺半長,小的蜜麻花一個兩口就能吃下,還有棗核形、扇面形的攢子麻花,小巧玲瓏。
8、蛤蟆吐蜜
蛤蟆吐蜜,天津和北京傳統小吃,早先它並不是小吃類,而是更高級的"小貨兒"類。明朝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追隨燕王征戰的將士們為了軍糧便於攜帶,就把一種用麵粉烤制的餅抹上羊油脂。劉家人見到這種餅子後萌生出製作一種既便於攜帶又口感上佳的麵食的想法。經過幾代人的不斷探索,劉家人在祖輩傳承的麵食技藝的基礎上探索出工序多達26道的"蛤蟆吐蜜",並將之完整地傳承下來。
9、焦圈
焦圈是一種老北京傳統的特色小吃,色澤深黃,形如手鐲,焦香酥脆,風味獨特。焦圈是一種古老的食品。宋代蘇東坡曾寫過一首詩,相傳是中國第一首產品廣告詩:"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眼佳人纏臂金。北京人吃早點、喝豆汁的時候都離不開這酥脆油香的焦圈。
10、糖火燒
糖火燒是是滿族傳統小吃,因其製作時用缸作成爐子,將燒餅生坯直接貼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北京人常吃的早點之一,已有300多年歷史,原為通州小吃,後傳入北京,成為北京小吃。糖火燒香甜味厚,綿軟不粘,適合老年人食用。
11、豌豆黃
豌豆黃,也稱為豌豆黃兒,是北京傳統小吃,也是北京春季的一種應時佳品。製作時通常將豌豆磨碎、去皮、洗凈、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成品後,外觀呈淺黃色,味道香甜,清涼爽口。清宮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成,因慈禧喜食而出名。
12、炒肝
炒肝是北京市的特色傳統小吃之一,北京炒肝歷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清朝同治年間,會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當時京城曾流傳"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後語。吃炒肝時應就著小包子沿碗周圍抿食。
13、奶油炸糕奶油炸糕是一道北京小吃中富有營養的小吃品種。主要製作材料是麵粉,配料是雞蛋液、香草粉、奶油,調料是白糖,通過大火炸制而成。奶油炸糕呈圓形,外焦里嫩,香味濃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
北京小吃大約三百種多種,不僅美味,而且從視覺上也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並已形成蒸、煮、煎、炸、烤、烙、爆、沖等多種技藝,其間融匯多民族的傳統食藝、食俗,形成了琳琅滿目、繽紛斑斕的誘人品相。
4、北京特色小吃有些什麼?
蒸煮類
大蜂糕、果料糖蜂糕、碗糕、花糕、藉糕、榆錢糕、壽桃、小窩頭、棗荷葉、銀絲卷、肉丁饅頭、菠菜簍、燙面餃、燒麥、羊眼包子、倒僧帽、豌豆包、開花饅頭、千層餅、扒糕、餎餎、莜麵搓魚子、芸豆餅、木樨小棗。
炸烙烤類
江米面炸糕、燙面炸糕、奶油炸糕、棒槌果子、焦圈、脆麻花、饊子麻花、蜜麻花、蜜三刀、薑汁排叉、開口笑、春卷、炸卷果、炸三角、白薯鈴、炸口袋、龍須餅、蒸食炸、炸肉火燒、炸回頭、一品燒餅、脂油餅、鍋貼、京東肉餅、羊肉餅、煎餅、腰子餅、褡褳火燒、鍋餅、灌腸、墩餑餑、糖火燒、糖螺螄轉、芝麻醬燒餅、馬蹄燒餅、肉末燒餅、藤蘿餅、玫瑰餅、牛舌餅、咸酥燒餅、蛤蟆吐蜜、蘿卜絲餅、卷酥、硬面鐲子。
粘貨類
艾窩窩、豌豆黃、江米涼糕、栗子涼糕、小豆涼糕、棗切涼糕、芝麻卷糕、驢打滾、芸豆糕、芸豆卷、盆糕、山葯糕、紫米糕、八寶飯、小棗粽子、江米糕、白年糕。
流食類
豆汁、豆腐腦、老豆腐、鹵炸豆腐、麵茶、茶湯、油茶、杏仁茶、小豆粥、八寶蓮子粥、大麥米粥、豌豆粥、荷葉粥、元宵、核桃酪、元寶餛飩、羊肉雜面、杏仁豆腐、牛乳酪、漏魚、果子乾、西瓜酪、冰碗。
肉食類
白水羊頭肉、白湯雜碎、鹵煮丸子、鹵煮小腸、羊霜腸、燉吊子、燒羊肉、爆肚、炒肝、爆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