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文化紀念品
1、秦淮燈會的價值地位
南京是六朝古都,長期以來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秦淮燈會作為一種重要民間文化和民俗活動,是歷代南京民眾觀照自然、客觀社會的情感產物。它從一個側面客觀地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南京地區的社會民俗文化活動的圖畫,對中國的其他地區的民間文化影響同樣也是很大的。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也是金陵古老文明的發祥地。千百年來,秦淮河畔的燈火盛衰始終與當地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某種程度上就是南京城市興衰榮枯的色彩符號。
秦淮燈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南京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對研究南京地區歷史人文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秦淮燈會越來越顯示出無比的生命力,發揮了較好的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為弘揚傳統民間民俗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秦淮文化是古老的金陵文明的象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南京文化的代名詞,它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秦淮燈會則是秦淮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代南京民眾延續和傳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間。南京本土和外來的文化藝術貫穿於燈會中,構成其藝術內涵。就秦淮燈會中所展現內容來看租耐,其中的諸類民間藝術基本上都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與中國的傳統哲學、民俗風情等密切相關,一些傳統倫理道德也蘊涵其中。
秦淮燈會作為南京地區重要的民間文化內容,也是一種民間社火形式。燈會上還是展示剪紙、空竹、繩結、雕刻、皮影等南京民間藝術,以及歌舞、曲藝、雜耍娛樂活動,這些民間文化藝術門類也隨之得到迅速發展。 秦淮燈會的歷史悠久,經久不衰,「秦淮燈火甲天下」的聲名早已享譽海內外了。自20世紀80年代以後,國家陸續撥巨款建設夫子廟地區,不斷提升秦淮燈會的硬軟體環境,使之成為南京民間文化民俗活動的品牌。如今每到大年三十燈會啟幕以後,年節和民俗味十足的夫子廟,便呈現出斑斕十色的花燈海洋。
暮靄降臨,廣大市民和遊客便擁向夫子廟地區燈會中去。即便是風雨飄零、雪花飛揚的天氣,亦擋不住人們前來觀燈的閑情雅興。曾記得「老南京」有句俗話:「過年不到夫子廟觀燈,等於沒有過年;到夫子廟不買張燈,等於沒過好年。」這正好比把南京每岩亮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的民俗文化活動比作一出戲劇,不來賞玩弊棗春花燈就像未能見到該劇的高潮一般。整個春節、元宵節期間的觀眾往往達五、六百萬人次之多。每年的秦淮燈會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遊人紛至沓來,他們在領略游覽秦淮燈會,感受金陵民間文化的同時,也促進了該地區經濟的發展。
2、南京市民已申報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第一批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區縣或單位 保護單位 備注
民間文學(7)
1 NJⅠ-1 項羽與浦口的歷史傳說 浦口區 浦口區文化館
2 NJⅠ-2 長蘆民間傳說 六合區 六合區第二文化館
3 NJⅠ-3 伍子胥和浣紗女的故事 高淳縣 高淳縣固城鎮文體站
4 NJⅠ-4 卞和獻玉傳說 高淳縣 高淳縣椏溪文體站
5 NJⅠ-5 崔致遠與雙女墳的故事 高淳縣 高淳縣固城鎮文體站
6 NJⅠ-6 董永傳說 江寧區 江寧區文化館
7 NJⅠ-7 脫尾龍傳說 高淳縣 高淳縣漆橋鎮文體站
民間音樂(5)
8 NJⅡ-1 古琴藝術(金陵琴派) 秦淮區 秦淮區文化館 已列入省級
9 NJⅡ-2 留左吹打樂 六合區 六合區第二文化館 已列入省級
10 NJⅡ-3 馬鋪鑼鼓 江寧區 江寧區文化館
11 NJⅡ-4 高淳民歌 高淳縣 高淳縣文化館
12 NJⅡ-5 六合民歌鮮花調 六合區 六合區文化館
民間舞蹈(17)
13 NJⅢ-1 東壩大馬燈 高淳縣 高淳縣文化館 已列入省級
14 NJⅢ-2 駱山大龍 溧水縣 溧水縣文化館 已列入省級
15 NJⅢ-3 江浦手獅 浦口區 浦口區文化館 已列入省級
16 NJⅢ-4 麻雀蹦 江寧區 江寧區文化館 已列入省級
17 NJⅢ-5 跳五猖 高淳縣 高淳縣椏溪鎮文體站
18 NJⅢ-6 棲霞龍舞 棲霞區 棲霞區文化館
19 NJⅢ-7 跳當當 溧水縣 溧水縣文化館
20 NJⅢ-8 打社火 溧水縣 溧水縣文化館
21 NJⅢ-9 銅山高台獅子舞 江跡鏈簡寧區 江寧區文化館
22 NJⅢ-10 長蘆抬龍 高淳縣 高淳縣淳溪鎮文體站
23 NJⅢ-11 骨牌燈 六合區 六合區龍袍鎮文體中心
24 NJⅢ-12 茶山會 浦口區 浦口區湯泉鎮文化站
25 NJⅢ-13 磚牆打羅漢 高淳縣 高淳縣磚牆鎮文體站
26 NJⅢ-14 陽江打水滸 高淳縣 高淳縣陽江鎮文體站
27 NJⅢ-15 龍吟車 高淳縣 高淳縣淳溪鎮文體站
28 NJⅢ-16 沛橋高蹺 高淳縣 高淳縣東壩鎮文體站
29 NJⅢ姿褲-17 小馬燈 高淳縣
六合區 高淳縣椏溪鎮文體站六合區長蘆街道水家灣社區居委會
傳統戲劇(3)
30 NJⅣ-1 陽腔目連戲 高淳縣 高淳縣文化館 已列入省級
31 NJⅣ-2 洪山戲 六合區 六合區第一文化館
32 NJⅣ-3 皮影戲 白下區 白下區文化館
曲藝(6)
33 NJⅤ-1 南京白局 秦淮區 秦淮區文化館 已列入省級
34 NJⅤ-2 南京評話 秦淮區 秦淮區文化館
35 NJⅤ-3 送春 高淳縣 高淳縣文化館
36 NJⅤ-4 南京白話 秦淮區 秦淮區文化館
37 NJⅤ-5 打五件 溧水縣 溧水縣文化館
38 NJⅤ-6 送麒麟 六合區 六合區第二文化館葛塘街道文化站
民間美術(10)
39 NJⅥ-1 剪紙(南京剪紙) 南京市工藝美術總公司 南京市工藝美術總公司 已列入省級
40 NJⅥ-2 燈彩(秦淮燈彩) 秦淮區 秦淮區文化館 已列入省級
41 NJⅥ-3 十竹齋餖彩拱花技藝 南京文物公司
(南京十竹齋) 南京文物公司(南京十竹齋) 已列入省級
42 NJⅥ-4 南京仿古牙雕 玄武區 南京市工藝美術總公司喚穗
43 NJⅥ-5 南京仿古木雕 玄武區 南京市工藝美術總公司
44 NJⅥ-6 金陵竹刻 玄武區 南京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
45 NJⅥ-7 周崗紅木雕刻 江寧區 江寧區文化館
46 NJⅥ-8 南京微雕 雨花台區 雨花台區文化館
47 NJⅥ-9 戲劇臉譜(顏少奎程少岩) 白下區 白下區文化館
48 NJⅥ-10 南京瓷刻 玄武區
白下區 南京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白下區文化館
傳統手工技藝(19)
49 NJⅦ-1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南京雲錦研究所 南京雲錦研究所 已列入國家級
50 NJⅦ-2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南京金線金箔總廠 南京金線金箔總廠 已列入國家級
51 NJⅦ-3 金陵刻經印刷技藝 白下區 金陵刻經處 已列入國家級
52 NJⅦ-4 傳統金銀飾品工藝 白下區 南京寶慶銀樓首飾有限責任公司 已列入省級
53 NJⅦ-5 南京板鴨、鹽水鴨製作工藝 江寧區 南京市江寧區湖熟鴨業協會 已列入省級
54 NJⅦ-6 天鵝絨織造技藝 南京漢唐織錦
藝術研究所 南京漢唐織錦藝術研究所 已列入省級
55 NJⅦ-7 絨花製作技藝 南京市民俗博物館 南京市民俗博物館 已列入省級
56 NJⅦ-8 真金線製作技藝 棲霞區 南京金線金箔總廠
龍潭街道辦事處
57 NJⅦ-9 高淳羽毛扇製作技藝 高淳縣 高淳縣文化館
58 NJⅦ-10 綠柳居素菜烹制技藝 白下區 清真綠柳居菜館
59 NJⅦ-11 劉長興面點加工製作技藝 白下區 南京劉長興餐飲有限責任公司
60 NJⅦ-12 金陵摺扇製作技藝 棲霞區 棲霞區文化館
61 NJⅦ-13 雨花茶炒制工藝 江寧區 江寧區文化館
62 NJⅦ-14 方山裱畫技藝 江寧區 江寧區文化館
63 NJⅦ-15 竇村石刻技藝 江寧區 江寧區文化館
64 NJⅦ-16 南京鍾製造工藝 鼓樓區 鼓樓區文化館
65 NJⅦ-17 秦淮風味小吃加工製作技藝 秦淮區 秦淮區文化館
66 NJⅦ-18 龍袍蟹黃湯包加工製作技藝 六合區 六合區龍袍鎮文體中心
67 NJⅦ-19 明覺鐵畫鍛制技藝 溧水縣 溧水縣文化館
傳統醫葯(3)
68 NJⅧ-1 張簡齋國醫醫術 秦淮區 張簡齋國醫研究中心
69 NJⅧ-2 高淳梁氏骨科 高淳縣 高淳縣東壩鎮文體站
70 NJⅧ-3 靈芝傳統知識及應用 玄武區 南京中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雜技與競技(3)
71 NJⅨ-1 殷巷石鎖 江寧區 江寧區文化館
72 NJⅨ-2 六月六龍舟競渡 高淳縣 高淳縣磚牆鎮文體站
73 NJⅨ-3 抖空竹 秦淮區 秦淮區文化館
民俗(14)
74 NJⅩ-1 秦淮燈會 秦淮區 秦淮區文化館 已列入國家級
75 NJⅩ-2 媽祖廟會 下關區 下關區文化館 已列入省級
76 NJⅩ-3 南京賞梅習俗 玄武區 玄武區文化館
77 NJⅩ-4 蔣王廟廟會 玄武區 玄武區文化館
78 NJⅩ-5 雨花石鑒賞習俗 六合區 六合區第一文化館
79 NJⅩ-6 南京祠山廟會 溧水縣
高淳縣 溧水縣文化館高淳縣椏溪鎮文體站
80 NJⅩ-7 薛城花台會 高淳縣 高淳縣淳溪鎮文體站
81 NJⅩ-8 夫子廟花鳥魚蟲市 秦淮區 秦淮區文化館
82 NJⅩ-9 牛首山踏春習俗 江寧區 江寧區文化館
83 NJⅩ-10 泰山廟會 浦口區 浦口區文化館
84 NJⅩ-11 獅子嶺廟會 浦口區 江浦街道文化站
85 NJⅩ-12 上樑儀式 高淳縣 高淳縣文化館
86 NJⅩ-13 水八鮮飲食習俗 建鄴區 建鄴區圖書館
87 NJⅩ-14 南京老地名 南京市地名協會 南京市地名協會
有問題可以聯系我,郵箱:[email protected]。本人工作就是江蘇省的非遺研究。
3、秦淮花燈有什麼特色?
秦淮燈會又稱「金陵燈會」,是流傳於南京地區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動,主要在每年的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
燈會所燃的燈叫「燈彩」,也叫「花燈」,是我國聰慧的勞動人民為了增加喜慶節日的歡樂氣氛而製作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多用竹、木、藤、綢、布、麥秸和金屬等肢漏模材料精心製成,取材方便,技藝精妙。
燈彩藝術是一門多藝術的集錦,與紙扎、裝裱、雕刻、剪紙、皮影、繪畫、書法、刺綉、編織、建築等藝術門類有著密切的聯系,屬於一門綜合的藝術。
秦淮花燈的品種繁多,主要有宮燈、球燈、花燈、動物燈、轉燈等,融南北燈彩特色於一體,具有「做工精細、色彩艷麗、造型逼真、動感合一」的特點,被稱為「花燈的名品」。
歷史上的秦淮燈會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如建都於此的歷代王朝宮殿內外,以及夫子廟、三山街、笪橋、評事街、上新河等文化商貿繁華地帶。
秦淮燈會源遠流長,早在南朝時期就有元宵燈會,其盛況堪稱全國之冠,享有「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明代初期以來,著名的秦淮河「燈船」也隨之蜚聲天下。燈會期間遊人如海,萬燈齊明,一派熱鬧景象。
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南朝初歷緩期,南京城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家庭美滿和天下太平,張燈結綵的景況開始從深宮禁苑、宗教場所走向民間大眾,「燈火滿市井」的場景頗為壯觀。
對此,梁簡文帝蕭綱、陳後主等都曾用生動的詩歌,描繪了南朝利用燈彩來增添節日氣氛的社會風尚。
自明代開始,秦淮河畔燈火之盛天下所無,而僅秦淮燈彩的品種逐漸地發展到兩三百種之多。即使在端午節等其他一些節慶,張燈結綵景象也高潮迭現。
明代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後,他為了招徠天下富商建設南京,營造盛世氛圍,竭力提倡燈節這一盛事,他將每年元宵節張燈時間延長至10夜。
從正月初八開始,至正月十七才落燈,使之成為了我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燈節。那時,秦淮人幾乎「家家走橋,人人看燈」。
1372年的元宵節,朱元璋更是別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萬盞水燈,當時的場面蔚為壯觀,熱鬧非凡。
1409年初,明成祖朱棣「賜百官上元節假十日」,並繼續張燈結綵,營造節日氣氛。
1412年,他又下令在南京皇宮午門外搜談,集能工巧匠籌辦燈會,精心扎制鰲山「萬歲」燈,並且與民同樂。
據明代國史《皇明通紀》記載:
永樂十年正月元宵,上賜百官宴,聽臣民赴午門外觀鰲山三日,自是歲以為常。
這種燈會規模宏大,以數百千種幾萬盞燈彩疊成山形,中間用五色玉柵簇成「皇帝萬歲」
4、南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民間舞蹈類:
方山大鼓,源自清同治,南京獨有,鼓風威凌雄健,尚傳承;
棲霞龍舞,山亮世龍文化在古都之傳承,全國享譽;
江浦手獅,南京獨有,全國享譽,尚傳承;
打社火,先民祭祀文化之「活化石」,瀕危;
跳五猖,先氏祭祀之儺面舞,瀕危;
東壩馬燈,南京獨有。
民間音樂類:
留左大鼓,源遠流長,金陵第一大鼓,尚傳承;
鮮花調(茉莉花),全國享譽;
古琴,金陵樂派,尚傳承;
高淳民歌,吳頭楚尾文化之留痕,尚傳承;
高淳送眷,吳頭楚尾文化之留痕,瀕危。
傳統戲曲類:
洪山戲,有稱揚劇及白局之源,瀕危;
南京白局,源自清中葉,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高淳陽腔目連戲,先民祭祀之戲曲,瀕危。
傳統工技藝類:
南京鴨製作傳統工藝,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秦淮小吃,全國享謄;
寶慶金銀飾品工藝,百年老字型大小,技藝精絕,全國享譽;
傳統金線製作工藝,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金陵摺扇,全國享譽,瀕危;
蟬人工藝,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金屬造藝,匠心獨具,造詣精絕,瀕危;
南京絨花,南京獨有;
南京剪紙,全國享譽,瀕危;
竹雕,南京獨有,瀕危;
十竹齋,百年老宇號,技藝精絕,全國享譽,瀕危;
仿古牙雕,瀕危;
雕花天鵝絨,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民俗活動類:
雨花石,南京獨有;
南京吆喝,留痕南京歷史,記錄民間生態;
夫子廟花鳥蟲市,留痕南京歷史,記錄民間生態;
南京媽祖文化廟會;
南京食素食野菜習俗;
南京童謠兒藝,留痕南京歷史,記錄民間生態;
南京歲時節令民俗,全國享譽,記錄民間生態;
南京老地名,全國享譽
中華文化是世界四個古老文化體系中惟一沒有中斷自身傳統的文化體系,它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文明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條不曾間斷的文化長河中蘊藏著浩瀚精深、燦若繁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的先輩們一代代地將炎黃血脈凝結其中,世代相傳,直至今天。
作為中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過程始終與燦爛的中國文明歷史進程緊密聯系在一起,體現著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顯示了人類在思想和實踐上所能達到的智慧高度。在中國文明進程中,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中國各族人民構築起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
中國鍵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珍貴財富,在世界文化寶庫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所體現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准則等備受全世界的關注和重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正日益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文化與世界和平、人類和諧和共同繁榮之間的密切關系,並藉此翹望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著影響社會現實、維護民族文化統一性的基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濃濃中華之情,是促進民族團結、保持國逗肢家統一的堅實基礎。保護和利用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於培育民族認同感,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和創造力。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貫穿著一條抵禦時間消蝕力、保持民族文化連續性的血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的強烈認同感是超越社會變遷、維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紐帶。保護和利用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於民族精神的凝結和綿延,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義。
「答案就在我們自己手裡,這就是我們想不想把根留住?」
5、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一、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江蘇省南京市的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工序繁雜,經過「裝造掏范、障口、掏邊、找斷頭、接頭、拽花、搖緯、練梭、拋梭、挖花過管、妝花配色、織造打緯」等十多個步驟,超過百道工序,耗時少則兩三個月,多則四五年最終織造出南京雲錦。
2006年5月20日,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3。2018年5月15日,該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二、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南京金箔鍛制技藝是南京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中華一絕」之稱。
南京金箔工藝始於東晉,至今已經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南朝當時的文獻中已有生產金銀箔的記載。元朝時,開始大量生產金箔,到了明清,更有進一步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後,南京金箔得到迅猛發展,遠銷世界各國。
2006年5月20日,南京金箔鍛制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36。
三、秦淮燈會
秦淮燈會是流行於南京的民褲彎戚俗活動,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天下第一燈會」和「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是中國唯一一個集燈展、燈會和燈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燈會,也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民俗燈會。
秦淮燈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時期,國都建康(今南京)就出現了舉辦傳統元宵燈會的習俗,其盛況為全國之冠,是中國最早的燈會。唐代時得到了迅速發展,明代時達到了鼎盛。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秦淮燈會作為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一直是歷代南京民眾辭舊迎新、祈求吉祥、喜慶熱鬧的社會文化空間。秦淮文化是古老的金陵文明的代表,秦淮燈會則是傳承秦淮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2006年5月20日,江蘇省南京市申報的秦淮燈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Ⅹ-50。
四、南京白局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區的古老曲種,元曲曲牌中的「南京調」是白局的古腔本調,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形成於元朝末期的雲錦織機房,盛衰隨著南京織錦業的發展變化而起落,是一種極具濃郁地方特色的說唱藝術,說的是胡陵最正宗的城南老南京話。
唱的是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調,揉進了南京秦淮歌妓彈唱的曲調,因其曲種收調眾多,唱腔豐富多彩,所以又有「百曲」之稱。
白局屬於聯曲體說唱藝術,白局曲牌大多來自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調,富有江南特色;白局的伴奏多採用江南絲竹樂器,如二胡、琵琶、三弦、竹笛等,再配上板鼓、碟盤、酒盅等特色打擊道具,表演起來十分生動有趣。
白局形同相聲,表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表演內容涉及金陵美景、秦淮美食、歷史傳說、節慶民俗、方言俚語等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極具金陵地方特色,被譽為南京民間文化百科全書,對於研究南京方言,人文風俗有很高的歷史貢獻。
2007年被列為第一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7日,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五、南京剪紙
南京剪紙是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據史書可考,明代已流傳民間。
舊時南京人婚嫁喜慶,多聘請藝人來家用大紅紙剪各式喜花,綴於箱、櫃、被、枕等嫁妝之上,其它如斗香花、鞋花、門箋等品種,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其藝術特點為「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如喜花之類,大都在特定的花紋外廓內,圍繞主題,根據內容需要,填滿散花散葉,和諧地構成完整的圖案,顯得美鬧姿滿充實,喜氣洋洋,含義豐富。200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秦淮燈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京白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京剪紙
6、秦淮區的文化
秦淮有2000多年的人文歷史,共有50篇《南京白局曲譜集》及《秦淮民間故事》、40首歌謠、1000條諺語,出版了十六輯300萬字、反映秦淮人文歷史的《秦淮夜談》,整理重刊了《金陵大報恩寺塔志》、《秣陵古跡》、《金陵歲時記》、《秦淮人物誌》等地方古文獻。各社區民間藝人創作、製作有燈彩、風箏、剪紙、空竹、古塤、烙畫、石畫、微雕、臉譜、結繩等工藝品。
每年秦淮區組織龍舞、獅舞、花燈舞、馬燈舞、大頭娃娃舞、河蚌舞、花船舞、江南碟舞等具有秦淮地方特色的化妝表演隊伍,在夫子廟文化廟會、金秋美食節等文藝活動上的演出。秦淮區念扮組織的夫子廟地區各展覽館、各餐飲店家,以古裝形式開展的「夜泊秦淮」、「仿古婚禮」、「貢院鄉試」、「鯉魚跳龍門」、「香君撫琴」等民俗藝術表演活動。
秦淮區民族民間音樂主要以「南京樂社」、「南京古琴社」為龍頭,以區文化館為陣地,開展民樂、古琴雅集活動。已舉辦了「江蘇省首屆古琴學術研討會」,在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辦了「打開藝術之門」古琴專場演奏會、「古典音樂會」、「新竹笛演奏會」、「劉正春古琴演奏會」和「崑曲票友交流演出」以及京劇、淮劇、越劇等清唱會、大獎賽。中央電視台在戲曲頻道播放了該區京劇社團大會串節目。 秦淮燈會是歷史上廣泛流傳於南京特別是秦淮夫子廟地區的大眾文化活動,它又稱「金陵燈會」、「南京燈會」,主要集中在每年的中國傳統節日春節開始,至元凳配宵節期間。秦淮燈會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南朝時期,都城南京就出現舉辦傳統元宵燈會,就曾出現過「燈火滿市井」的壯觀場景。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導元宵燈節活動以後,南京就逐漸開始享有「秦淮燈火(彩)甲天下」之美譽了。
從1984年開始,南京恢復了傳統燈會,至今已舉辦了19屆。舉辦燈會時,各地遊客一起湧向夫子廟,賞燈、玩燈和鬧燈景況巍然大觀。僅元宵節這一天,就有近30萬人觀賞燈會。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民間藝術如南京剪紙、空竹、繩結、雕刻、皮影,其他娛樂、歌舞、雜耍等活動貫穿其中。秦淮燈會的產生、繁榮和發展,對促進南京本土民間民棗高指俗文化發展產生了積極而重大的影響。
夫子廟美食節
美食節以「小吃盛會,百姓節日」為口號,以「弘揚中華飲食文化,彰顯中華小吃風采,打造夫子廟美食節全國節慶活動品牌;推動餐飲、旅遊、商業的興旺發展」為宗旨。一般舉辦時間在9至10月間。
7、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的歷史文化
歷史上有孫吳、東晉、劉宋、蕭齊、蕭梁、南陳、楊吳、南唐、南宋、明朝、南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先後定都或遷都於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的總結。
六朝時代,南京夫子廟地區已相當繁華。烏衣巷、朱雀街、桃葉渡等處,都是當時高門大族所居。在明代,夫子廟作為國子監科舉考場,考生雲集,因此這里集中了許多服務行業,有酒樓、茶館、小吃,青樓妓院也應運而生。內秦淮河上「漿聲燈影連十里,歌女花船戲濁波」、「畫船蕭鼓,晝夜不絕」,描寫的就是當時秦淮河上的畸缺中形繁華景象。
由於歷史的變遷,十里秦淮昔日繁榮景象早已不復存在。1984年以來國家旅遊局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對重點開發秦淮風光帶進行了修繕、整修和復建,恢復了明末清初江南街市商肆風貌,秦淮河又再度成為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
經過修復的秦淮河風光帶,以夫子廟為中心,包括瞻園、夫子廟、白暨洲、中華門,以及從桃葉渡至鎮淮橋一帶的秦淮水上遊船和沿河樓閣景觀,集古跡、園林、畫舫、市街、樓閣和民俗民風於一體,還有誘人的秦淮夜市和金陵燈會、民俗名勝、地方風味小吃等,使中外遊客為之陶醉。
1990年秦淮風光帶入選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列,2000年被評為國家首批4A級景區,2010年,南京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景區晉升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4年為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由中國郵政與法國郵政聯合發行的《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郵票在法國面世。兩個月前,這一紀念郵票已在中國發行。郵票1套2枚,以城市與河流為表現主題,兩枚郵票分別選取南京秦淮河和巴黎塞納河的標志性景觀,表現兩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以及兩座城市的文明起源與文化特質。
《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郵票是繼1998年中法兩國聯合發行《故宮與盧浮宮》滑汪郵票後,再次聯合發行的郵票。這套郵票由法國郵票設計師伊夫·博雅爾創作,用簡練、清晰的筆墨,概括、明快的色調表現了一中一西兩處勝景。加上膠雕工藝,讓人對這套郵票充滿期待。52*31的規格,更是從1995年開始就銷聲匿跡。
秦淮河,中國南京的主要河流,其中流經南京城內的信扮仔一段被稱為「十里秦淮」,為古都南京最繁華之所在,其歷史之悠久、商肆之繁盛、文化之薈萃,歷千年而不衰。塞納河流經法國首都巴黎市中心。巴黎城市建立和發展與塞納河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塞納河沿岸名勝古跡眾多,是巴黎起源、發展和輝煌的見證。
8、南京有什麼紀念品?
1、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有「寸錦寸金」之稱,其歷史可回追溯至答417年(東晉義熙十三年)在國都建康(今南京)設立專門管理織錦的官署——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歷史。
2、雨花石
雨花石是一種天然瑪瑙石,也稱文石,觀賞石,幸運石,主要產於南京市六合區及儀征市月塘鎮一帶,是南京、儀征著名的特產。
3、仿古牙雕
仿古牙雕是江蘇省南京市著名的地方傳統工藝美術品。被譽為三寶之一,也是中國四大著名牙雕之一。
4、金陵摺扇
金陵摺扇,中國南京地區傳統手工藝品,是一種用竹木做扇骨,韌紙或綾絹做扇面的能折疊的扇子。其用時須撒開,成半規形,聚頭散尾;收攏呈線形,可收於袖間,既是傳統祛暑納涼的實用品,又是藝術欣賞品。
5、南京金箔
南京金箔又稱金陵金箔,是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之一,有「中華一絕」之稱,發源於南京棲霞龍潭一帶,曾是明朝製作真金線的官營作坊。
9、秦淮區特色文化
秦淮差閉衡區特色文化有秦淮燈會、剪紙、秦淮八艷等。1、秦淮燈會:在秦淮燈會時通過扎燈、張燈、賞燈、玩燈、鬧燈等諸種形式不斷地營造出「萬星爛天衢,廣庭翻人潮」的美好意境。2、剪紙:該剪紙製作為單手操剪,藝人技藝嫻熟,能在無畫稿的紙上,僅三五分鍾剪出各種花鳥魚蟲,令人驚嘆。
秦淮區特色文化有秦淮虛做燈會、剪紙、秦淮八艷等。
1、秦淮燈會:在秦淮燈會時通過扎燈、張燈、賞燈、玩燈、鬧燈等諸種形式不斷地營造出「萬星爛天衢,廣庭翻人潮」的美好意境,寄託自己的良好願望與生活追求。
2、剪紙:該剪紙製作為單手操剪,藝人技藝嫻熟,能在無畫稿的紙上,僅三五分鍾剪出各種花鳥魚蟲,令人驚嘆。歷來供作刺綉花樣與節年喜慶時居室內外裝飾之用。
3、「秦淮八艷」:明末清初南態歷京秦淮河上的八個南曲名伎,故又稱「金陵八艷」。她們留下了眾多文學、藝術佳品家,且在國危難之際保持民族氣節。
10、秦淮燈會的歷史沿革
三國東吳時期的南京最先出現在歲時節慶、歡樂喜慶等重要場合張燈結綵的現象。如前方將士凱旋而歸,朝野官民都會聚集在都城內外,用香花燈燭營造氣氛,迎接他們的灶豎櫻歸來或勞軍犒師。當時的織錦技術促進了江南絲織業的發展,為燈彩製作提供了技術基礎。
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南朝伊始,國都南京城就曾舉辦過元宵燈會。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家庭美滿和天下太平,張燈結綵的景況,開始從深宮禁苑、宗教場所走向民間大眾,「燈火滿市井」的場景頗為壯觀。對此,梁簡文帝蕭綱、陳後主等都曾用生動的詩歌,描繪了南朝利用燈彩來增添節日氣氛的社會風尚。
東晉、南朝時期南京作為當時中國的首都,秦淮河畔居住了很多達官貴族和豪門名士,每到元宵節,他們也效仿宮廷,張燈結綵。東晉詩人習鑿齒有詩《詩燈籠》描寫當時張燈的情形。
南朝宋孝武帝在位期間,紙張技術發展迅速,成本低廉,取代了絲織品的大量應用,使得燈彩藝纖岩術迅速發展。
隋以來元宵節張燈結綵的習俗開始正式形成,元宵佳節張燈、觀燈等活動開始蔚然成風,唐朝魏徵的《隋書》中對南京張燈結綵的習俗有了詳細描述。
唐代開始元宵節燈會正式成為民間習俗,其規模也得到迅速發展。張燈時間由元宵一夜擴充到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三夜,並取消這期間的宵禁。唐代元宵觀燈時,男女老少紛紛夜遊,場面非常繁華。這時期南京秦淮河河畔也開始出現了專門以製作彩燈為生的民間藝人。
北宋時期,元宵節張燈時間增加了正月十七、正月十八累計五夜。其間還出現了在彩燈上書寫謎語的「燈謎」習俗。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用於祭祀孔子的至聖文宣王廟(今夫子廟)在南京建成,秦淮河河畔也成為覽勝佳地,夫子廟地區的燈會開始出現並迅速發展。
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以後,元宵節張燈時間又增加了正月十三共計六夜。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後,提倡燈節這一盛事,並將每年元宵節張燈時間延長至十夜,使之成為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燈節。秦淮燈會在這一時期進入到發展高潮,朱元璋每年都花費眾多人力、物力、財力,製作相當數量的彩燈,以吸引民眾參加規模宏大的元宵燈會。
明朝洪武五年(1372)元宵節,更是別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萬盞水燈。朱元璋還是一位製作燈謎的高手,由此促進了元宵燈會內容向更加豐富多彩的方向發展。明朝永樂七年(1409)初,明成祖朱棣「賜百官上元節假十日」,並繼續張燈結綵,營造節日氣氛。三年後又下令在南京皇宮午門外,集能工巧匠籌辦燈會,精心扎制鰲山「萬歲」燈,並且與民同樂。以後年年如此。明代中期以後,南京已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都繁會景物圖》等畫卷,形象描繪了焰火奪目的鰲山及老百姓觀看演出的熱鬧場景。明代後期《正德江寧縣志》所描繪的燈節,更是繁華得讓人目不暇接。
自明代開始,秦淮河畔燈火之盛天下雙無。而僅秦淮燈彩的品種就逐漸地發展到兩三百種之多。即使在端午節等其他一些節慶,張燈結綵景象也高潮迭現。而秦淮河畔流光溢彩、槳聲燈影、歌舞浪漫等繁華盛況,也引得歷代文人騷客、名士才子繾綣逗留,吟詠不絕:「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一園燈火從天降,萬片珊瑚駕海來」、「明燈初試九微懸,瑤館春歸不夜天」、「兩岸紅燈射碧波,一支蘭槳盪銀河」······我們還可從流傳下來的戲劇、小說以及朱自清的《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文藝作品中,窺見到當時秦淮及南京燈火盛況的社會畫卷。自此,每逢農歷新年,元宵前後,秦淮河畔處處張燈結綵、歌舞狂歡,一派歡樂祥和、繁榮熱鬧的節日景象,秦淮燈會享有「秦淮燈彩甲天下」之美譽,秦淮河懸掛花燈的畫舫(俗稱「燈船」)亦隨之蜚聲天下。
滿清入關後,這一地方習俗基本得到延續和發展,文學名著《紅樓夢》中就多次描寫元宵節的觀燈盛況。每年元宵節,夫子廟一帶人涌如潮,鑼鼓喧天,其燈火之盛比明朝有過之而無不及。1864年中旬,清朝湘軍攻入南京,城市設施受到很大破壞,元宵鬧燈習俗受到很大沖擊。曾國藩意欲恢復昔日繁華景象,便於1865年疏浚秦淮河,重建部分夫子廟建築,使燈會習俗再度恢復。當時的徽州商人制燈非常有名,稱為「徽州燈」,他們曾組織盛大的「提燈晚會」,甚為熱鬧。另外當時駐扎在南京的湘籍軍人所扎制的龍燈也很有名,豐富了燈彩的種類。
中華民國時,當時的隱叢《首都志》中有記載:「燈市以笪橋、評事街、夫子廟等處為盛。」但由於國家長期內戰,燈會場面一度受到很大影響。1937年,日本軍隊佔領南京,戰火使得夫子廟古建築群遭到破壞,燈會風俗一度中斷。直到1939年後,夫子廟地區才偶然有少量的花燈販賣。1945年後,由於國共內戰,通貨膨脹嚴重,普通民眾無力再賞玩花燈,因此元宵節張燈、觀燈習俗幾近消失。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燈會風俗開始逐漸恢復。20世紀60年代,元宵節燈會的熱鬧程度已基本恢復。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包括花燈在內的民間藝術被劃為「四舊」,燈市和燈會被完全禁止。
1977年,夫子廟首次開放了燈市,這一傳統習俗又開始重新恢復原貌。
1984年,夫子廟古建築得到政府撥款修復,地區景觀也得到重新打造。
1985年,南京秦淮區政府在春節和元宵節期間,開始在夫子廟大成殿和明德堂由官方組織每年一屆的「金陵燈會」,恢復了歷史上每年一度的秦淮燈會。
1984年,秦淮工藝燈彩協會成立,一些民間藝人開始製作結合現代技術的彩燈。
1988年,夫子廟尊經閣建立了燈彩藝術館,一些大型燈組開始陸續在金陵燈會上出現。
1996年,秦淮區被江蘇省文化廳首批命名為「江蘇省民間(燈彩)藝術之鄉」。
2000年,秦淮區憑借秦淮燈會,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燈彩藝術之鄉」。
2005年2月,中國民間文藝第七屆「山花獎」(燈彩)評選活動中,秦淮燈彩作品「金雞吉祥」、「秦淮娃娃鬧春節」和「金雞報曉」,分別獲得金獎、銀獎和優秀獎。秦淮燈彩傳統作品「荷花燈」,被國家郵政總局選定為2006年春節特種紀念郵票,面向海內外公開發行,面向海內外公開發行,成為展示祖國傳統民間藝術的一張燙金名片。
2005年12月31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開始公示,以「歷史文化空間環境」類別申報的「南京秦淮燈會」名列其中。
2006年舉辦的第二十屆燈會,接待遊客量超過300萬人次,僅元宵節當天觀燈人流量就達45萬人次。
2006年5月20日,秦淮燈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秦淮區獲中國文聯命名的「中國燈彩之鄉」稱號。
2007年,「秦淮燈彩」被列為首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6年4月,「秦淮燈會」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前期籌備近期啟動。 2016年底前將報選國家文化部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備選項目庫,最快兩年內向聯合國提出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