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江小吃
1、昭通有什麼特色美食?
昭通歷史上是雲南省通向四川、貴州兩省的重要門戶,是中原文化進入雲南的重要通道,雲南文化三大發源地(大理、昭通、昆明)之一,「南絲綢之路」要沖,素有「鎖鑰南滇,咽喉西蜀」之稱。這些地域因素都不同程度地體現在昭通的飲食之中。
鹽津烏骨雞
鹽津烏骨雞集口味美、保健、葯用之大成於一體,並主要生長和分布於烏蒙地區而故稱「烏蒙珍禽」。它是在鹽津特定的自然環境高熱高濕的氣候條件下,經過長期的自然選育和精心培育而形成的一個地方珍禽,是雲南省著名的地方良種。
溪洛渡花椒
溪洛渡花椒產於昭通市永善縣境內的金沙江流域地帶,主要有碼口、大興、黃華、蓮峰、務基、溪洛渡、團結、檜溪、青勝九鄉鎮花椒產區,溪洛渡花椒以其色鮮味濃、油性重、麻味十足,是獨具特色的調味佳品。
魯甸麻核桃
魯甸核桃以殼薄個大、肉質飽滿而著稱,是全國主產縣之一,年產量超過百萬公斤。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土壤氣候特徵,核桃仁果仁飽滿、香味可口、皮薄肉厚、營養豐富、油脂含量高、發熱量高等特點。
昭通蘋果
「昭通蘋果」產區主要集中在昭陽區的龍泉、永豐、太平、小龍洞、舊圃、北閘、樂居、蘇家院、灑漁、守望、布嘎等地區,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所產蘋果色澤鮮艷,肉質細脆、甜酸適度,汁液豐富,風味濃郁,西南三省、兩廣、東南亞聞名遐邇。
昭通涼粉
昭通的涼粉和昭通的洋芋一樣,也是一種尋常百姓生活中經久不衰的主打食品。在昭通,從地名上看,大龍洞的涼粉和炎山的熱涼粉比較出名;從原料上看,有苞谷涼粉,蕎涼粉,豌豆涼粉,豌豆涼粉陣容強大,佔領了大部分「涼粉市場」;從姓氏上講,傅家涼粉、趙家涼粉名聲較響。傅家涼粉的原料是市場價格較高、澱粉含量高、口感、筋骨較好的金豌豆。
昭通綠豆糕
來歷:昭通綠豆糕是昭通市月中桂糕點廠生產的傳統名牌產品。該廠對綠豆糕的生產,自清代以來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代代相傳,憑著自己精湛的技藝而精心製作的綠豆糕,素以色、香、味見稱而著名於世。遠銷貴州、四川和香港等地,在省內外均享有盛譽。
酸菜紅豆湯
紅豆營養豐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鈣磷、鐵等,是昭通地區城鄉人民主要菜蔬之一,特別是在鎮雄,彝良和威信幾縣農村中,都喜歡製作成「酸菜紅豆湯」,「酸菜紅豆湯」不僅是這一地帶農村生活中的一大特色,並且還同許許多多的海外遊子產生思想感情上的聯系,目前居住在台灣、香港等地的鎮雄、彝良縣人,當他們想到「紅豆酸菜湯」時,縷縷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在寄給家鄉的信書中,都流露出這方面的情思。
2、舌尖上的昭通—昭通特產美食
<
3、廣寧風味小吃有哪些?
廣寧,位於廣東中部偏西北,地處北江支流綏江中游,是山區縣和革命老區,是全國著名「竹子之鄉」、「武術之鄉」和全國文化先進縣。2005年10月26日,再添一枚國家級品牌--「中國沙糖桔之鄉」。
廣寧地大物博,本地除盛產沙糖桔、竹子之外,還有很多特色美食,各位「識食」友友可要多多品嘗品嘗咯。
首先介紹廣寧本地僅有的「竹筍」。 廣寧竹筍纖維細嫩、筍大肉厚、甘脆香甜、不含苦味、鮮美可口、營養豐富。科學檢測結果顯示:其鮮筍中含糖分20%、脂肪0.3%、蛋白質3%以及磷、鐵、鈣、鎂等微量元素和各種維生素,蛋白質中含有15種不同成份的氨基酸,所有這些都是人體必須吸收的物質。
其次是「竹蟲」——廣寧當地人稱竹蟲為「筍蛆」,其實是象鼻蟲在竹筍上蛀洞產的卵孵化後長成的幼蟲。一般來說,它們寄生在竹筒內,從竹尖逐節往下吃,二十天內從米粒大小長到手指頭般粗大,最後藏於根部筒內,到農歷十月份體肥停食,准備破蛹而出。因此,這時候的竹蟲最肥美。據了解,竹蟲營養豐富,香酥可口,蛋白質含量很高,有抗衰老和養顏作用。
然後是竹鄉酸菜——廣寧稱「菜榨」,是農家用有機肥料種植的芥菜,無公害,無污染,經風干腌制而成香甜可口的廣寧特色小菜。
還有 芋 梗 ,又名「芋菡干」是取廣寧特有的一種白芋苓菌,分干品、鮮品兩種,以雞肉咸、排骨拌之蒸食,味極爽口、回味無窮。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芋梗、辛、冷、滑、無毒、除煩止瀉。」
當然少不了的是 赤蕨,產於廣寧山野,因其有粘液,故又稱"山蟮"。3、4月間多食其鮮品,其餘時間多食其干品,富含多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因其能"去暴熱、利水道、補五臟不足",有安神鎮靜之功效,常飲可以預防糖尿病。食之爽滑可口、清香綿軟可蒸制肉類,也可用來煲湯,長飲有去濕利尿收斂之功效,民間除以赤蕨作菜外,還以赤蕨干剪碎泡茶,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健康食品。
還有「賓亨沙葛」, 賓亨地處綏江河畔,土質松疏、肥沃,當地農民歷來有種植沙葛的習慣。「賓亨沙葛」的主要特點是:肉質細嫩、爽脆、鮮甜、皮薄、體大,而且根蔃少。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番薯干」,潭布產的番薯干最出名,潭布人有一套似乎簡單但又非常講究的做法。把挖回來的番薯攤放一個月時間,待它干水和增加糖份。然後洗凈下鍋蒸,蒸時鍋底墊一層稻稈,一來防止秥鍋燒焦,二來使稻稈的香味與番薯的香味滲和使之香味更妙。熟透後去皮開片。較長的番薯得鎅作兩截再開片,開片先一開二,再以兩指大小鎅開,每片大致似菱形,曬干後比較均勻,每條都似手指大小。要趁著好天時,連續把它曬干,曬幹了即放進瓦罐(埕)密封,待一兩個月後才揭開吃用。這時,番薯干增加了一層****狀,俗稱糖酶,發酶好的番薯干色澤暗紅通透,白色的糖酶密布薯身,吃起來軟糯香甜,口感甚佳,可謂小食中的極品。
當然少不了 「深坑石螺」,深坑石螺以肉質細嫩,爽脆可口而出名,品嘗後回味無窮。除清蒸外,最常用的食用方法是炒石螺。此外,據有經驗的老人介紹,用鮮石螺煲粥,食之清甜,且有清熱、降火、解毒、通便等功效。石螺棲息在水質清凈的山區溪河中的石壁或石縫,晝伏夜出,以取水中微生物為食。深坑石螺一般如手指大小,螺體細長,呈黑色或暗黃色,其中一種天生沒有螺尾,煮食時免卻許多麻煩,讓人稱奇。一年四季,除冬季外,春、夏、秋季均是石螺捕撈旺季。廣寧地處山區,縣內澗流交錯,水源充足,盛產石螺,尤以北端的深坑鄉所產石螺肉質最佳,產量最大,成為當地有名的特產。
暫時介紹到這里啦!希望你能滿意……
4、四會有什麼特色小吃
蜜桔
該品種果實吃起來有蜂蜜味,故名蜜桔,11月下旬開始成熟,12月中旬為適收期,屬中熟品種,果實橢園形,成熟時仍帶淺綠色,熟後才能轉綠黃色,肉質細嫩化渣,蜜味芳香,果實單果重25—35克,可食率77.8%,可溶性固形物11—14%,每100毫升含全糖12.1克,含果酸0.063克,是高糖低酸的柑桔品種之一。蜜桔樹冠矮小,枝梢細而密集,葉片橢園形細小,豐產性一般,但品種上乘,是九十年代四會推廣的優良品種之一
四會貢柑
四會貢柑,產於四會市各鄉鎮,尤以大沙、石狗和江谷三地所產之柑橘堪稱極品。自明朝初年始,四會每年都要選取上好的四會柑橘進貢給皇上,因而四會柑又名貢柑。四會柑分黃柑、甜柑、蕉柑,乳柑、行柑,茶技柑扣大紅柑等多個品種,但都以皮薄汁多、肉厚無渣,甘甜爽口、味鮮香醇而馳名。四會柑有止咳化痰、幫助消化、增進食慾的功效,且果皮曬干後既可入葯,又可作烹調魚肉之配料。葯學大師李時珍曾在他的著作《本草綱目》中稱四會柑為「魚凍柑」、
四會沙糖桔
地域范圍 四會市行政區域內的龍莆鎮、地豆鎮、威整鎮、羅源鎮、逕口鎮、大沙鎮、東城街道、石狗鎮、黃田鎮、貞山街道、江谷鎮、下茆鎮、城中街道,共十三個鎮、街道 特定品質沙糖桔果實扁圓形,頂部有瘤狀突起,蒂臍端凹陷,色澤橙黃,裹壁薄,易剝離。果形指數0.78,單果重62—86克,可食率71%,可含溶性固形物11%,每100毫升含全糖10.55克,果酸0.35克。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甜,吃後沁心潤喉,耐人尋味。
無篤石螺
無篤石螺又稱「仙螺」,是四會特產。以其口感韌肖、肉味鮮美而為各地食客所稱道,有「不嘗仙螺不算到了四會」之說。這無篤石螺,外形似普通石螺,但較細長,顏色青灰較普通石螺為深。最大特點是螺殼尖端像是被人鉸去後用水泥堵上。相傳,這仙螺是當年文氏貞仙在山上將石螺鉸好殼後,遇「肥狗」(當地無良紈絝子弟綽號)前來追逼逃走,石螺回到水中偉下的後代。因仙螺只能生長於水流清澈、沒有污染的山間小溪中,產量較少,故價格較貴。在酒館食肆中,…
「地豆」炭燒肉
四會市地豆鎮盛行吃自家燒制的炭燒肉。每逢「墟日」,各家就宰殺自己飼養的豬,用木炭燒制,燒得差不多的時候,就拿到市集上邊燒邊賣,因為燒得皮脆肉嫩,其他鎮的人也趕來購買,不到9點鍾就可以收攤了。這種風氣沿襲到各個城鎮,成了一種風味。
白沙竹筍
白沙竹筍,是四會市清塘鎮白沙村的特產,村民利用綏江河畔特有的沙綿土壤培育鮮筍,夏季收獲,筍體大肉多,鮮嫩爽脆。作菜餚或佐料都符合,切成薄片,與鴨肉、豬肉片燜制,爽口清香,有開胃的作用。
四會瀨粉
四會瀨粉,俗稱粉仔,源自清塘民間。先以粘米粉用適量清水攪拌成糊,然後用特製的瀨粉缽盛上,糊粉蔥缽底幾個小孔迅速流落鍋中的開水裡,形成圓條,煮熟厚用篩子撈起,泡清水(俗稱「過冷河」)即可。食用時,起猛火起鍋,下適量上湯,再放瀨粉,以醬油、胡椒粉、肉粒、蔥蒜等作佐。
煎黃鯽魚
煎黃鯽魚,鯽魚的邊是鯽魚的一個變種,與普通鯽魚不同之處是它的身體一邊是青白色,而別一邊為焦黃色,像是被人放在鍋里煎黃了一樣,吃起來比普通鯽魚更香更鮮。當然,價錢也高出不知多少倍。關於這種魚的起源,傳說與無篤石螺一樣。當年貞仙將鯽魚放在鍋中煎燒,人在一邊鉸石螺,「肥狗」來了,貞仙離開,魚與螺都回到了水中,遂成了貞山的仙跡。
茶油雞
茶油雞,到了四會不可不試的東西是茶油雞 ,吃的地點必須在貞山。而貞山六祖祠是供奉六祖惠能真身的千年古剎,附近多有鄉間食肆, 茶油雞 是雞中上品, 野山茶油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食用油,具有特殊的油香。它產量極少,是茶油中的珍品。此種山茶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膽固醇,其營養價值甚至超過橄欖油,更具有生津通絡、活血解毒的功效。在古時它是金創葯的主料,瑤族人素來就用作產婦的補養品,頗受珍視,歷來被作為貢品。
貢柑
貢柑是我市柑桔名牌特優品種,栽培歷史悠久。因品質特優,明清時代為朝庭貢品,故稱貢柑,果實鵝蛋形,單果重100—130克,可食率82.8%,果皮薄而光滑,金黃色,果肉透明清脆,汁多、化渣、清甜具有獨特的芳香味道。種子較少,平均每果6.8粒,可溶性固溶物13.5%,全糖12.7%,含維生素C12.78,是我省柑桔寶庫中的一朵奇葩。果實11月下旬開始成熟,12月上旬為適收期,產量中等,盛產期一般畝產2000公斤
十月桔
一、特點:十月桔又叫沙糖桔,是我市栽培面積較大,果農喜歡種植的一個優良品種。果扁園形,平均果重58克,可食率71%,全糖12.05%,可溶性固溶物12.9%,果酸0.41%,果核15粒左右,味甜化渣,果皮極易剝離,色澤鮮紅。11月上旬開始成熟,11月下旬至12上旬收獲,豐收性強,高產穩產。樹勢高大,枝梢緊密,樹冠內結果率高,盛產期一般畝產2500—3000公斤,株產100—150公斤,最高350—400公斤,抗病
八月桔
屬早熟品種,10月上旬開始成熟,10月底至11月初收獲,果實個體比十月桔稍大,果重平均65克,可食率72%,可溶性固溶物12—13%,味甜酸少,果核13—18粒,果皮粗糙而顏色比十月桔微紅,葉色濃綠,易招惹病蟲,易感潰瘍病,落果時間略長,產量比十月桔略低。盛產期畝產2000—2500公斤,最高株產350公斤,需肥量中等,在沙壤土種植也可獲得豐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