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頭特色小吃
1、洞頭小吃
特色小吃
燒麥
燒麥的做法很簡單:用不發酵的麵粉擀成薄皮,包上餡,頂上捏成折兒,然後蒸熟。很多地方都有燒賣,但沙縣的燒賣最有特色,味道也最好。
沙縣燒賣皮薄個小,而且在麵粉中摻了部分木薯粉,蒸熟後晶瑩似玉,小巧玲瓏,一眼望去便令人食慾大動。高檔的燒賣對餡極為講究,蝦仁、瘦肉、冬筍、香菇、粉絲是少不了的。
沙縣燒賣的味美,還得益於豆豉油。外地的燒賣,調味品大都是拌在餡里。俗話說:「眾口難調。」鹹淡酸辣很難把握。沙縣燒賣的餡以料的自然風味為主,食用時佐以天然調味品豆豉油。鹹淡酸辣可由食用者自行掌握,可謂「眾口難調自己調」,不失為取巧的好辦法。
燒賣一般是鹹的,夏茂卻有一種甜燒賣,風味尤為獨特。夏茂甜燒賣製作並不復雜:將夏茂地產的「三元餅」切成一厘米見方的餅丁,拌入豬油、紫菜、白糖做餡,講究的還加上桔餅丁和研碎的花生,用精麵粉擀成皮,將上述餡和皮包成高4厘米左右,頂端開口的圓柱狀,蒸熟後稍涼即可裝盤
餛飩
餛飩的製法大致是:水和面(或加鹼)擀成薄皮,切成塊,包入少許餡料(多為葷料,素料也有),經煮或蒸,炸供食。
沙縣餛飩與外地不同之處有五:
一是皮薄餡多,一斤麵粉一般能加工皮坯400-500張。
二是皮、餡均有加鹼。皮坯加鹼後不易酸敗變味,餡加鹼除不易變質外,還能增加肉餡吃水量,並使餡肉脆嫩有味。
三是餡肉是用新鮮豬後腳純精瘦肉,用木槌捶打至糜爛上勁後加鹽水攪拌而成。用木槌捶打不會切斷豬肉細胞,而是擴大細胞間的距離,增加吃水量,有膠勁,吃口特別脆嫩有味。
四是餛飩配用清湯、味精、醬油、香油、醋、胡椒粉、蔥花等佐料,清爽可口。
五是包法不同。沙縣餛飩因是捶打而成的肉糜,所以包制時一手托皮坯,一手將餡用竹批挑至皮坯中,順手一提一擠即成,速度快,煮熟後肉餡飽滿,浮於湯上,煞是好看。
夏茂芋包
夏茂芋包獨具特色,名聞遐邇,這同夏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水源充足、出產的芋子特別嫩有關。
芋包的做法大致是:將菜芋(不能用芋頭,否則不易爛,最好用如雞蛋大小的芋子,稱「芋蛋」)洗凈、煮熟、剝皮、用鍋鏟將芋拍爛至無顆粒,揉入碾碎的木薯粉,揉成軟硬適合的皮坯待用。
將發好的筍干、香菇、豆乾、蝦肉、油渣或油條切碎,仔姜剁碎;瘦肉切丁加醬油、五香粉、味精、紅酒拌均備用。
另起炒鍋,入蔥頭熗鍋後,加入筍干、香菇、豆乾、油渣或油條、蝦肉炒熟起鍋晾冷備用。
將皮坯切成小劑,以木薯粉搭手,將小劑捏成杯狀,舀入餡心,加上1-2粒腌好的瘦肉,包成三角形。
鍋加水燒開,入芋包煮熟撈起,加醬油、味精、麻油、豬油、紅酒拌均,加蔥花即可食用。或撈起盛入加好上述調料的湯碗中,加入少許醋、胡椒粉做湯菜吃亦可。
南霞泥鰍粉干從選料到加工,都是很講究的。
泥鰍粉干
首先要選用從不受污染的水田裡捕捉來的活泥鰍,不能用人工飼養的。泥鰍抓來後要放在清水中養1-2天,讓它吐盡泥味。煮前1-2小時,還要給泥鰍喂少許食鹽、酒糟、味精,使調味品的味道進入泥鰍體內。
煮泥鰍時,先在鍋中放入冷水,把洗凈的泥鰍倒入鍋中,讓它在冷水中游動,然後文火燒鍋,使泥鰍在游動的狀態下被煮熟,這樣煮出來的泥鰍又軟又滑。
泥鰍煮熟後,在泥鰍湯中加入燙過的上好粉乾和生薑、腌菜、紅酒等調料,即可食用,正宗的南霞泥鰍粉干,講究嫩、香、軟、滑、鮮,無怪乎其名聲遠揚了。
泥鰍煮粉干,不僅可以一飽口服,也有食療的作用。按照現代營養學的觀點,泥鰍是高蛋白、低脂肪、多營養素的上佳食品。據有關資料介紹,每百克鮮泥鰍含蛋白質18.4克,脂肪3.7克,鈣38毫克,磷72毫克,鐵0.9毫克,還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煙酸,其營養價值比瘦豬肉還略勝一籌。
魚丸
魚丸,又稱「魚圓」、「魚腐」、「魚脯」,是用魚肉斬茸,加蛋清、澱粉攪拌上勁,擠成小丸子,入微沸水中煮熟而成。傳為北宋名相王安石家廚江西贛州人曹春仔所創。有的還包上豬肉餡或蝦肉餡,十分鮮美。
沙縣魚丸雖然名不見經傳,但品嘗過的人無不贊不絕口,認為獨具特色,自成一家。一是沙縣魚丸用草魚做原料,來源較廣,草魚出肉率較高,可降低成本;二是魚茸攪拌過程只加鹽水,不加蛋清、澱粉,成品潔白如玉,軟嫩如腐,極易消化;三是不包餡,口味清爽不油膩,有魚味而不見魚,做湯菜只見碗中如繁星點點;做盤菜,魚丸堆在中間如珍珠顆顆,配上菜心圍邊,青白分明,使人精神為之一爽,不禁食指大動。廚師們還將做魚丸剩下來的魚皮包上肉餡蒸熟,做成酥炸魚皮卷、魚卷蛋羹、紅菇魚卷湯、魚皮卷冷盤等佳餚,很受食客歡迎。
真心豆腐丸
關於豆腐丸的發明,有一則有趣的傳說:從前有位大戶人家宴客,廚子不慎,將一條做菜用的鰱魚讓貓叼走了。廚子急中生智,用豆腐做了一道假魚丸-豆腐丸。沒想到上席後,吃的人個個叫好,從此,豆腐丸便傳開了。
豆腐丸製作簡便,做法是:先取若干鮮豆腐投於盆中,加蛋、薑汁、蔥頭、味精、胡椒粉及少量的木薯粉,攪成糊狀,然後用湯匙舀起,包入肉餡,投於水中文火慢煮,丸子浮出水面時,撈起備用。接下來,將鍋燒熱,倒入鮮豬油,加姜絲、蔥頭使其有香味,再倒入適量清水,然後將煨好的豆腐丸傾入鍋內,用文火煮至10-15分鍾,加味精、麻油、黃酒、辣醬等佐料,起鍋後即可食用。
米凍和米凍糕
米凍和米凍糕的製作方法大致相同。選用上好早米,淘洗畢浸泡一夜後,磨成米漿。米漿不宜太濃或太稀。
沙縣人把製作米凍稱為「寫」米凍。「寫」在沙縣方言中有繞圈子的意思。「寫」米凍前,必須先准備一細木棒,鍋中水燒後,將米漿徐徐倒入,邊倒邊用細木棒在鍋中不停地攪拌,為了保證攪拌均勻,不使米漿結成顆粒,木棒在攪拌時不得不順著鍋劃出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圓圈,故沙縣人把這一最有特色的動作用於稱呼製作米凍的全過程--「寫」米凍。米漿「寫」均勻後,倒入炊具中,猛火蒸熟,冷卻後即可食用。
「寫」米凍必須適當加鹼。沙縣人一般用草木灰水或竹葉灰水,因此,沙縣的米凍又白又嫩,幾乎吃不出鹼味,口感極佳。
米凍糕的做法也是突出「寫」這個動作。在「寫」的時候,加入鹼水後,再加入適量白砂糖和紅塘,「寫」至糖溶化,米漿均勻時,將糖米漿倒入炊具,用文火蒸熟,起鍋後冷卻成塊即可裝盤。
米凍糕爽口潤喉,有甜滋滋、涼絲絲的韻味,在米凍類食品中獨樹一幟,不失為風味獨特的沙縣小吃。
2、去溫州必帶回的特產有哪些?
1、雁盪毛峰茶
雁盪毛峰茶產自溫州市樂清市雁盪山的特產,其品質特點是,外形秀長緊結、茶質細嫩、色澤翠綠、湯色淺綠明凈、香氣高雅、滋味甘醇。雁盪毛峰茶是一種烘青綠茶,必須在清明穀雨之間採摘。選用一芽一葉或一芽三葉的初展肥嫩芽葉製作而成。色澤翠綠,香氣撲鼻,味道清醇。明代開始列為「雁山五珍』之一。
2、甌綉
甌綉是浙江溫州的傳統工藝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起源於唐代,興盛於明清,甌綉與蜀綉、粵綉、湘綉、蘇綉齊名。甌綉的製作工藝十分復雜且特別,甌綉最大的特點就是陣法繁多,做工精細,品種多樣,花鳥蟲草,飛禽走獸,湖光山色,其中綉人物最為精妙,所制出的綉品陣法運程靈活,構圖簡練,色彩鮮明,明亮悅目,實乃珍品。甌綉在2006年入選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3、丁嶴楊梅
浙江溫州甌海區是著名的「中國楊梅之鄉」,溫州市甌海區丁嶴楊梅是浙江省四大楊梅優良品種中最好的鮮食品種。丁嶴楊梅投產早、產量高、品質優,生產基地是茶山鎮,這里土壤肥沃,適合丁嶴梅的生長。丁嶴楊梅鮮果為早熟性的最佳鮮食品種,具有果形大、甜酸可口的特點,果大肉多核小,圓潤飽滿的果形、紫黑發亮的色澤。
4、溫州鴨舌
鴨舌是溫州傳統特產,可作為宴席中的冷盤,亦可作為小吃零食。一般將新鮮鴨舌添加調料經過鹵、蒸等工序精緻而成。入口細嚼,略帶韌性,滿口留香。
因溫州方言中「舌」與做生意折本的「折」諧音,故買賣人認為不吉利,所以溫州人一般就在方言中把「鴨舌」叫做「鴨賺」,以討口彩。溫州知名鴨舌口牌有:初旭鴨舌、修文鴨舌、騰橋鴨舌、爽康鴨舌、噼里啪啦鴨舌等著多知名品牌。
5、文成粉絲
文成特產蕃薯粉絲是很有名的特產之一,具有色澤晶瑩剔透、口感順滑、耐煮耐炒、營養豐富的特點。它番薯水磨,去雜質,取其澱粉調水,一層一層炊透,至冷卻轉硬後,採用獨特傳統生產工藝精製而成,在溫州文成粉絲一定要嘗一下。
3、洞頭「八大巧」指什麼
洞頭八大巧是指「木船用火烤」
木頭船怎麼能用火燒呢?而且是好好的一條船。其實,這是漁民在給船做「美容保養」呢!木質船在海上航行的時間長,船底會附生海藻、藤壺,甚至滋生船蛀蟲,既影響航速,船的「壽命」也會縮短。漁民要先用掃帚清掃,在船底鋪上稻草,再用火熏燒,就把船底的雜物和船蛀蟲清除,再刷上油漆,省錢又省力。歇漁季節到洞頭的海灘,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如果你看到了千萬不要驚呼「救火」哦。
「駕舟靠雙腳」
洞頭擁有大量的海塗資源,每當潮水退後,漁民們紛紛下海塗抓蛤蜊、蟶子、娃娃魚,但在廣闊的海塗里每走一步都深陷泥塗,十分費勁,於是漁民便發明了「用腳駕舟」的「泥塗船」,借用這種工具漁民們便能在海塗上快步疾行。這種小船一米多長,不用槳和帆,駕船人一腳跪在船內,一腳在海塗上用力蹬,船便飛快地行駛,當地人將其稱為「泥艋」、「泥馬」、「泥塗自行車」,已流傳千年。
「紙燈水上漂」
入夜退潮時,點燃燈芯,放燈下水,巧妙的是火燈遇水不會熄滅,紙燈隨著潮湧飄向大海,漸漸遠去。洞頭的紙燈,用油光紙扎糊成小碗形狀,碗中粘貼菜油浸過的紙芯,在製作手法和放燈方式上都要講技「巧」,這樣紙燈飄在海面上,才久久不會熄滅。過去放燈是為送走孤魂野鬼,後來這種燈成了海蜇豐產的祝願燈。
「動物滿船跑」
過去的漁民一年到頭在船上奔波,生活清冷得很,漁民們就頗有情趣地把船上的部件、用具用十二生肖以及別的動物名稱來命名。船底最粗長的木料叫龍骨,龍骨與船尾交接部叫虎尾,升降船帆的滑輪叫猴頭,船桅的風向標叫雞旗,船頭置放船錨的豎樁叫鹿角,船老大和船員休息艙的艙面叫龜殼等,有滿船的動物為伴,單調的海上生活也變得溫馨。
「雞鴨桌上叫」
這里的雞鴨可不是一桌雞鴨魚肉哦,而是冬至時節漁婦們製作的米塑小吃,閩南語叫「雞母狗餜(guǒ)」,寄託來年雞鴨牛羊成群。大米磨粉後加食用色素進行糅合,用手捏成雞、鴨、豬、狗、兔等形狀,其中母雞孵小雞是必做的,形狀也最為傳神。
「熟飯用粉包」
洞頭人有吃「紅圓」的習俗,在新屋上樑、孩子滿月、老人壽誕等喜事時它可是重要「角色」。把糯米煮熟後,拌花生米、葡萄乾、芝麻等為餡,糯米和粳米按比例混合磨粉糅合為皮,加入食用色素,包成後再在蒸籠內蒸熟即可,蒸好的「紅圓」是艷麗的粉紅色,肥嘟嘟、圓滾滾的,食用時切片油煎或隔水蒸熱,吃起來甜絲絲的,於是便有「熟飯用粉包」的叫法。
「貓耳朵下水煮」
這可不是真貓的耳朵呀,而是用番薯澱粉作表皮,花生、芝麻、白糖拌和為內餡製作的「小甜點」,加生薑絲、紅糖下水煮10分鍾,外皮微韌,內餡香脆,因外形呈三角形,中間凹陷,長得像貓耳朵而得名。現在貓耳朵仍是洞頭極受歡迎的特色小吃。
「美人兒任你咬」
這是一種用米粉做成的「巧人兒餜」。在洞頭,當地人年年在「七夕」節製作,祭拜七仙女。「巧人兒餜」以米磨粉為原料,加上白糖和食用紅色素,糅合後在木刻印模上印出美女、狀元郎的形狀,也有印魚和龜的,祭拜完畢,分給孩子作零食,軟糯香甜。所以在洞頭,「七夕」不僅是「情人節」,還是「少兒節」。現在街上還能找到賣「美人」的,你若看到,就盡情地咬上一口吧。
4、洞頭市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洞頭墨魚餅
墨魚餅又名烏賊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點,屬於浙菜系。墨魚餅是以墨魚內囊的精華加工成的魚餅類食品。以墨魚的內臟(雄的精巢,雌的卵巢和纏卵腺)為原料。
2,貓耳朵
貓耳朵是一種杭州特色麵食,後在山西、陝西等地流行,但其形狀與杭州略有不同。其並非如名字所說用貓耳製成,只是因形似貓耳故名。在中國華北地區,貓耳朵大多像其他麵食一樣作為主食,而在南方地區多作為點心和小吃食用。
3,洞頭蟶子羹
洞頭蟶子羹是浙江省溫州市洞頭縣的特色美食。 洞頭蟶子羹是以番薯粉和鮮蟶為主要原料製成的羹類食品。
4,洞頭紫菜
洞頭紫菜是浙江省溫州市洞頭縣的特產。霓嶼街道是洞頭主要的紫菜基地,也是我省的「紫菜之鄉」,擁有紫菜養殖面積1.8萬畝。霓嶼街道是百島洞頭的「橋頭堡」,質嫩味美的紫菜是霓嶼街道的傳統產業,有著幾十年的養殖歷史。
5,洞頭黃金卷
洞頭黃金卷是由鰻魚炮膠、竹蓀、墨魚餅三種原料套成圓卷後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