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壽縣特產
1、陝西10大小吃是什麼?
陝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從上古祖先"華胥氏""炎黃二帝",到"夏商周","秦漢隋唐",都與這片土地有關。三秦大地的小吃美食,和這塊古老的土地一樣, 散發著迷人的氣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上到皇宮殿堂下到田間地頭,誕生出一樣又一樣的人間美味,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陝西10大小吃,本地人愛吃,外地食客稱贊,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
1、賈三灌湯包子
賈三灌湯包子是陝西西安的一種地方特產,賈三灌湯包子是名頭最大、字型大小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找到賈三灌湯包子,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西安小吃。灌湯包形式美觀,內容精美別致,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將北國吃面、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整合的魅力。 吃灌湯包子,湯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麵皮次次之。
2、鍋盔牙子
鍋盔牙子是陝西咸陽特有的地方有名小吃,它實際上和肉夾饃有異曲同工之效,但是饃更小,更脆。鍋盔牙子選上等麥麵粉和死面(不經發酵),揉壓成馬蹄狀(形似荷葉餅,厚不過一分),上碳火爐烘烤,至表皮酥黃,內里熟透,橫面切開,夾入秘汁鹵肉。其肉肥不膩,瘦不柴,夾入餅中,咬一口酥脆溢香,肉入口即化,吃一個是夾齒留香,回味無窮,堪稱一絕。
3、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又稱煮饃、羊肉泡、羊肉饃,古稱"羊羹",陝西美饌,尤以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源自陝西省渭南市固市鎮,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至少在宋初,羊肉泡饃就已為關中地區的招牌美食了,北宋詩詞大家蘇軾吃過羊肉泡饃之後,以"秦烹唯羊羹"贊之。
4、臊子面
臊子面是中國陝西省的特色傳統麵食之一、是著名西府小吃,以寶雞的岐山臊子面最為正宗。在陝西關中平原及甘肅隴東等地方流行。臊子面歷史悠久,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雞蛋等,做法簡單。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對於陝西人來說,臊子面的配色尤為重要,黃色的雞蛋皮、黑色的木耳、紅色的胡蘿卜、綠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
5、漿水魚魚
漿水魚魚是一道著名的陝西傳統小吃。漿水魚魚曰魚,其實並不似魚,酷如蝌蚪。陝西話叫"蛤蟆骨斗",即小蝌蚪。可熱吃也可涼吃,味道十分鮮美。夏季特別適宜,可緩解夏季的煩躁酸辣爽口是夏季提升食慾的佳品。秦人老少皆能作,以涼水加白礬將豆粉搓成硬團,後以涼水和成粉糊,使其有韌性。鍋水開沸,粉糊徐徐倒入,攪,粉糊熟透,壓火,以木勺著底再攪,鍋離火,取漏勺,盛之下漏涼水盆內。
6、蕎面(餄)餎
蕎面(餄)(餎)是陝西省著名的漢族麵食小吃。被譽為北方麵食三絕之一,與蘭州拉麵、山西刀削麵齊名。(餄)餎,古稱"河漏"。已有600多年歷史。主要原料為新鮮蕎麥,其特點是色黑條細,筋韌爽滑,挑起來不斷條,清香利口。是(餄)餎的一種,它不僅西北有,遼寧、河北及山東也有。遼西人叫它擦矓;山東人叫它和樂,正規都應稱為(餄)餎。
7、辣子疙瘩
辣子疙瘩是陝西戶縣的一種傳統小吃,在戶縣、周至一帶群眾中流傳著"秦鎮的皮子、擺湯面、辣子疙瘩就大蒜"的說法。秦鎮是戶縣的一個鎮,戶縣人招待親友都是以辣子疙瘩為上品,而且對這疙瘩湯里的辣油肉湯很有研究,一看辣油厚不厚,二看嘴唇紅不紅。若油厚、嘴唇紅,說明主家待客厚道,否則就是待客輕薄,要討閑話的。外地人來戶縣,也以品嘗辣子疙瘩為快事。
8、碗砣
碗砣是陝北有名特色小吃,深受當地人民喜愛。碗砣由石勒發明於西晉初年,可冷食或者熱食。採用蕎麥汁在小碗中蒸煮而成,使碗砣用時加入特製的醋汁,是當地人民卻終十分喜愛的風味小吃。此為秋冬美食,可獨食,亦可下酒。碗砣剛開始鍋內熬煮,碗內盛放,晾涼即食,後來發展到以小碗盛麵糊,上籠蒸熟晾涼而食、外國傳教士來柳林後把四方刀、叉扎的習慣傳到柳林,碗砣吃時也由原來的筷子夾變為刀刀扎
9、漢中米皮
漢中米皮,在漢中當地稱漢中麵皮,外地亦稱漢中涼皮,是陝西漢中地區漢族美食之一。原料一般為用小石磨加水將米磨製成米粉漿,因為柔嫩、勁道就像上好的面條一樣,故在當地稱為麵皮。 製作時,將磨米粉漿平鋪於竹蒸籠上蒸制。加入調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著蒜香。該小吃主要是香在辣椒中的調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製作上下功夫。 其次,大料水等香料的調制也是一碗口感舒爽的漢中米皮不可或缺的。
10、永壽安宮橋大麻花大麻花是陝西省著名的風味小吃,當地永壽縣安宮橋大麻花主產監軍鎮安家宮村特產,生產歷史悠久。採用細白面,經多次揉制,再用菜籽油兩次炸制而成。成品長尺余,粗如手臂,個大色亮,香味撲鼻,乾脆爽口,宜於存放,為饋贈、佐餐之佳品。
2、咸陽有什麼特產可以帶走吃的
1,淳化蘋果
淳化蘋果以色澤絢麗、質脆肉細、汁多味濃、硬度好、耐貯運而聞名中外,在國際、國內市場都有較高聲譽,被國家確定為綠色無公害蘋果生產基地。
2,蓼花糖
蓼花糖樣子像鼓槌形,金黃色的表皮里有一層白芝麻,裡面是蜂窩狀糖心,吃起來瓤美味久,松、甜、酥、脆、香,風味獨特,成為陝西省傳統的名貴食品之一。
3,大晉棗
大晉棗是彬縣地方名特果品。在彬縣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目前,樹齡300年以上的大晉棗葯用極高,自古以來為歷代貢品。
4,普集燒雞
普集燒雞為陝西省咸陽市久負盛名的傳統名菜。始產於武功縣普集鎮。普集燒雞雞形完整、勻稱、飽滿,皮色新鮮,顏色醬紅,油光亮澤,肉嫩離骨,酥爛無渣,醇香可口。
5,乾州鍋盔
乾州鍋盔是陝西省地方傳統小吃之一,其外觀呈圓形,饃邊壓成帶輻射狀的一高一低的波紋,火色均勻,看上去宛如一個大菊花圖案。其顯著特點是邊薄心厚,表面鼓起,饃瓤干酥,色形美觀。
3、陝西咸陽永壽縣店頭鎮地理地勢和經濟情況
店頭鎮是永壽縣西南的一塊飛地。鎮政府駐地距縣城44公里。東臨漆水河與儀井鎮和乾縣石牛鄉相望;西南部與扶風縣天度鄉接壤,北至婁敬山北麓與麟游縣廟灣鄉毗鄰。總面積78.3平方公里,境內海拔最高點是婁敬山1200米,最低點是漆水河出境河底600米,平均海拔高度900米。地下有石灰石等礦石。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點三處(西漢建信侯婁敬墓,西漢大中大夫陸賈和唐柳公權書寫的大司徒劉沔神道碑)。有駐鎮單位12個。轄27個行政村, 64個村民小組,共4318戶,17983人。全鎮總耕地44544畝。屬南部丘陵台塬溝壑區,以深塬為主,是永壽縣自然條件最好的鄉鎮。因東、西兩側皆為支毛溝,中間高地狀如箭頭,元末得名「箭頭」,明代中葉,將「箭」諧言為「店」,故名店頭。1956年3月撤區並鄉時,店頭鄉、梁家鄉與乾縣的羊毛灣、周家、黎家河、成家河、周家塬合並建立店頭鄉。1958年10月,店頭鄉、好寺鄉合並建立紅星公社。1959年1月改稱店頭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稱店頭鄉,同年12月改稱店頭鎮。該鎮以農業為主,主產小麥、玉米、油菜、豆類。經濟作物有蘋果、蔬菜、葯材等。養殖業以布爾山羊和獺兔養殖為主。全鎮國民經濟總值164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50元。土特產有麵粉、菜籽油、芝麻、香油、「紅富士」蘋果、香醋、「白菊牌」衛生紙。轄區面積0.4平方公里。街道長1200米,寬30米,其中車行道12米,兩邊人行道各9米,柏油路面、路燈30盞。全鎮有15個村8303人飲用自來水。12個村有供水點。 13個村鋪設油路42.16公里。26個村低壓電網改造57.5公里。26個村通了程式控制電話,6個村應用「電視村村通」。有初中1所,完小7所,初小7 所,教學點1個。中小學教職工189人,在校學生3218人。每天有汽車客運52個班次,往返縣內外,其中往返永壽14次,扶風4次,楊凌34次,咸陽 28次,西安28次。每年農歷正月二十六,三月二十日、七月七日、十月十日為物資交流會,逢旬三、六、九日為集日,日上市約5000人,攤點700餘個,年市場成交額1200多萬元。
樊家河: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北6.5公里處。明末,樊姓人築城而居,得名樊家堡。又因居於漆水河畔,更名為樊家河。現有4個村民小組,310戶,1341 人,耕地2514畝,人均1.85畝。該村自然條件好,主要以果畜業生產為主。人均純收入2071元。
好寺河: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北6公里處。從唐末到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此處作為好寺縣治共448年。縣治撤消後,街市尚存,稱好寺街。明末,好寺街市衰敗,衍為村莊,因地處漆水河畔,沿用好寺舊名,得名好寺河。1949年10月至1958年10月為好寺鄉人民委員會駐地。現有5個村民小組,437 戶,1619人,耕地2596畝,人均1.61畝。該村自然條件較好,90年代中期在全縣首先發展大棚菜生產,近年來,以蘋果生產為主。1995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村。人均純收入2106元。
安頭: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北7.5公里處。清代,此處建有庵堂,且地勢較高,得名庵頭。「安」系「庵」之訛誤。原屬好寺河大隊。現有2個村民小組,79戶,306人,耕地986畝。該村位居漆水河畔,自然條件較好,糧食產量高。人均純收入2046元。
西塬邊: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北5.7公里處。清初,以地處好寺河之西的塬邊而得名。原和桃花園、庄和合稱庄桃大隊。現有1個村民小組,96戶,396人,耕地1143畝,人均2.56畝。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栽植蘋果為主,輔以養殖業。人均純收入1026元。
庄和: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北6公里處。清初,取村莊和睦之意而得名。1952年6月至1953年7月為庄和鄉人民委員會駐地。現有2個村民小組,125戶, 507人,耕地1677畝,人均3.24畝。該村土地面積較大,主要以糧食生產和栽植蘋果為主。人均純收入1045元。
桃花塬: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北5.5公里處。據傳漢建信侯婁敬曾在此娶妻。新娘頭戴一朵桃花,引得滿塬桃花盛開,故名桃花塬。現有1個村民小組,141戶,587人,耕地1755畝,人均3.01畝。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栽植蘋果為主。人均純收入1043元。
蘇家塬:位於鎮政府駐地北6.5公里處。元代中葉,以居民姓氏和所處地形而定名。現有2個村民小組,115戶,517人,耕地1858畝,人均3.6畝。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栽植果樹為主,輔以養殖業。70年代,在該村建有漆水河抽水站,現很少發揮效益。人均純收入1044元。
西坡:位於鎮政府駐地北5.5公里處。清初,以地處蘇家塬(村)之西的溝坡上而得名。原屬蘇家塬大隊。現有2個村民小組,77戶,273人,耕地1384畝,人均4.96畝。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栽植蘋果為主。人均1041元。
包家窯: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北4.5公里處。清初,以居民姓氏和居住特點而得名。原屬徐家塬大隊。現有1個村民小組,69戶,296人,耕地873畝,人均2.92畝。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栽植蘋果為主。人均純收入1042元。
徐家塬: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北3.5公里處。1958年組建大隊時,以大隊部駐地東北徐家塬村名而定名。現有2個村民小組,186戶,784人,耕地1710畝,人均2.13畝。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栽植蘋果為主。人均純收入1046元。
高崖頭: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北3.5公里處。清初,以所處地形而定名。原屬徐家塬大隊。現有1個村民小組,85戶,336人,耕地793畝,人均2.60畝。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栽植蘋果為主。人均純收入1038元。
庄橋:位於鎮政府駐地北2.5公里處。1958年組建大隊時,取其所轄北庄頭、大橋兩自然村名各一字而得名。現有4個村民小組,252戶,1034人,耕地2825畝,人均2.66畝。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栽植果樹為主。人均純收入1675元。
坡劉:位於鎮政府駐地北1.7公里處。明末,劉姓人依山坡分居兩村,居坡下者取名下坡劉,居坡上者取名上坡劉。1958年組建大隊時,取所轄上坡劉、下坡劉兩村名主體而得名。現有3個村民小組,171戶,603人,耕地2335畝,人均3.80畝。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栽植果樹為主。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村。人均純收入1680元。
劉家:位於鎮政府駐地北2公里處,明末,以劉姓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屬坡劉大隊。現有3個村民小組,168戶,539人,耕地1974畝,人均3.68畝。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栽植果樹為主。人均純收入1699元。
南庄頭: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北2公里處。元末,王姓人分居兩村,居南者稱南庄頭。1958年組建大隊時,以大隊部駐地村名而得名。現有2個村民小組,142戶,603人,耕地1332畝,人均2.16畝。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栽植果樹為主。人均純收入1830元。
鍾家:位於鎮政府駐地東1公里處。明末,以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和張家、周家塬等合成七聯大隊。現有1個村民小組,118戶,420人,耕地1363畝,人均3.23畝。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栽植果樹為主。1996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村。人均純收入1904元。
張家:位於鎮政府駐地東2.5公里處。明末,以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屬七聯大隊。現有5個村民小組,290戶,1116人,耕地2512畝,人均2.17畝。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栽植果樹為主。人均純收入1840元。
周家塬:位於鎮政府駐地東南1.5公里處。明朝中葉以居民姓氏和所處地形而得名。原屬七聯大隊。現有3個村民小組,98戶,398人,耕地842畝,人均2.16畝。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栽植果樹為主。人均純收入1031元。
方里:位於鎮政府駐地南1公里處。明初,在店頭鎮南側設有作坊,故名西坊里。明末,西坊里部分群眾遷居於此,沿用方里二字得名。「方」為「坊」的諧變。原屬光明大隊。現有2個村民小組,196戶,856人,耕地1258畝,人均1.45畝。該村臨近鎮區,運輸、餐飲、商貿業發展較快。人均純收入1824 元。
強家:位於鎮政府駐地南2.5公里處。明代中葉以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和成家河合稱強成大隊。現有1個村民小組,98戶,402人,耕地919畝,人均 2.25畝。該村土地平坦,土質肥沃,糧食產量高。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果畜業生產為主。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村。人均純收入1980元。
成家河:位於鎮政府駐地南3.5公里處。明初以居民姓氏和所處地形而得名。原和強家合稱強成大隊。現有1個村民小組,26戶,102人,耕地392畝,人均3.24畝。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栽植果樹為主。人均純收入1046元。
梁家:位於鎮政府駐地南2.5公里處。明代中葉以居民姓氏而得名。1949年10月至1958年10月為梁家鄉人民委員會駐地。現有3個村民小組,237 戶,1008人,耕地1883畝,人均1.88畝。因該村和臨近的葛家、祁家、強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群眾生活較為富裕,歷史上稱為「新四村」。現主要以糧食生產和栽植果樹為主。人均純收入1955元。
祁葛:位於鎮政府駐地南3.8公里處。明代中葉以居民姓氏而得名。原和葛家合稱祁葛大隊。現有4個村民小組,223戶,976人,耕地1520畝,人均1.57畝。該村以糧食生產和栽植果樹為主。人均純收入1840元。
東莊子:位於鎮政府駐地南4公里處。明代中葉王姓人分居兩村,居東者取名東莊子。1958年組建大隊時,以大隊部駐地而得名。現有3個村民小組,146 戶,575人,耕地1120畝,人均1.94畝。該村自然條件較好,以糧食生產和栽植果樹為主。人均純收入1900元。
西莊子:位於鎮政府駐地南4.5公里處。明代中葉,王姓人分居兩村,居西者取名西莊子。1958年組建大隊時,以大隊部駐地而得名。現有2個村民小組, 248戶,1011人,耕地2530畝,人均2.42畝。該村自然條件較好,以糧食生產和栽植果樹為主。人均純收入1811元。
坡龍頭:位於鎮政府駐地南5公里處。明末,以所處溝坡狀如龍頭而得名。現有2個村民小組,163戶,598人,耕地1352畝,人均2.24畝。該村為店頭鎮的南大門,以糧食生產和栽植果樹為主。1995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村。人均純收入1910元。
你可以看看這個:
http://dtz.yongshou.gov.cn/index.jsp
上邊的全部摘自這個網站上邊的。據我所知,西北地區的所謂政務,人均收入什麼之類的全是假的,根本沒有那麼多。
4、沙棘的產地哪裡好
比較好的沙棘產地是阿勒泰、永壽縣、右玉縣、四姑娘山、清水縣,具體如下:
1、阿勒泰大果沙棘
阿勒泰地區是我國中亞沙棘、蒙古沙棘的天然分布區。當地所產沙棘具有果粒襪緩大、品質好、產量高、出油多等特點,是新疆的特色果品之一,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2、永壽沙棘
永壽縣位於渭北黃土高原南緣,是沙棘生長的適生區之一,號稱陝西省的「沙棘之鄉」。所產沙棘果無刺、果大、汁多,備受稱贊,同時其加工產品永壽沙棘油、永壽沙棘醋等在市場上也是深受大眾歡迎。
3、右玉沙棘
右玉沙棘是山西朔州右玉縣的特產。作為全國30個沙棘產業建設重點縣之一,多年來,慎賀當地依靠企業帶動和政府支持,寬好派把小沙棘做成大產業,帶動農戶年增加收入,是名副其實的「金果果」。
4、四姑娘山沙棘
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集中連片的中國沙棘林,海拔跨度從2950米到4070米。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授予「世界最大中國沙棘天然林」、「世界最大年齡中國沙棘樹」牌匾。
5、清水沙棘
甘肅省清水縣是沙棘資源的重點生長區,被國家林業部、水利部、黃河治理委員會確定為沙棘資源開發基地。其所生產的沙棘果酒、果汁、果油等其中五個產品均榮獲省優、部優和國家名優產品。
沙棘品質的影響因素
1、光照:沙棘屬陽性樹種,喜光照,年日照時數為1500~3300小時,在疏林下可以生長,郁閉度太大時則不能適應。但幼苗期忌高溫和暴曬。
2、溫度:沙棘耐寒能力極強,可耐-50℃的極端最低溫度,也可忍受50℃的極端最高溫度,分布區年平均溫度3.6℃~10.3℃,最適栽培區4℃~8℃。
3、水分:沙棘原為濕生樹種,經長期進化有了一定的耐旱能力,要求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降水量不足時,在河漫灘地、丘陵溝谷等水分條件較好的地方亦可生長,但不耐長期。
5、青州永壽牛肉還有賣嗎
有賣。青州永壽牛肉是青州的特產,特色小吃,有耐昌灶賣。經營養專家精心調制而成,其口味獨特、營養豐富,青州益壽食品有限公司是「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昌扮業」、「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迅渣企業」、「市級出口創匯先進企業」、「濰坊市農產品出口誠信企業」
6、青州永壽牛肉還有賣嗎
有。青州有名的特產冬雪蜜桃、山楂、柿桐鎮如餅、核桃、隆盛糕點、永壽牛肉。山局啟東永壽食品有限公司,成旅純立於2007年,位於山東省青州市雲門山街道辦事處。
7、陝西都有哪些地方產蘋果
乾縣是陝西省的蘋果優產基地之一。 2012年全縣栽植面積已達25.3萬畝。
又是陝西省蘋果優生區,發展蘋果生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特點為「三優」。
一是果質優。自然環境和栽培技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蘋果產區海撥平均在1100米左右,年日照時數達2525小時,日照百分率76%。由於海撥高,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所產生蘋果色艷、味濃、糖分高、硬度大、耐貯運。一般硬度在15磅以上,可溶性固形物15%以上。
二是外形優,乾縣蘋果產區系乾燥型農業氣候區,所產蘋果果面干凈,光澤度好數枝,口感濃香,風味獨特。三是品種優。以優質紅富士為主栽品種,有粉紅女士、滕木一號、新紅星、皇家嘎啦、美國八號等20多個早、中、晚熟優良品種。乾縣和永壽蘋果以梁山為陵【武則天所在地】乾陵、新陽鄉、禮泉、永壽縣所產最佳。這里出產的蘋果已走上國宴的餐桌,享譽京華。合陽蘋果多薯沒敏次在省、市評比中名列前茅。「金水牌」、「甘井牌」是合陽蘋果兩大名牌,獲得國家頒發的「綠色食品證書」已打進全國各主要城市的果品市場,遠銷香港、澳門和東南亞地區的馬來西亞、泰國、越南以及俄羅斯。
旬邑蘋果——出產於陝西省旬邑縣,已成為該縣的品牌。
1986年、1989年旬邑紅富士、秦冠、紅星品察鉛種獲省優;1990年旬邑縣被陝西省政府評定為"陝西首家優質蘋果基地達標縣";
1991年至1995年紅富士、新紅星、王林、喬納金、秦冠等蟬聯全省第一名;1995年旬邑躋身全國優質蘋果生產"三強縣"行列;1997年喬納金、紅富士品種被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認定為"名牌產品";1998年紅富士、秦冠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定,獲"綠色食品"生產許可證,同年,旬邑縣被國家農業部列為全國蘋果綠色食品生產重點縣,並授予"中國蘋果之鄉"稱號;
1999年紅富士、新紅星在中國北京國際農博會上蟬聯"名牌產品"獎,"旬寶"牌系列優質蘋果獲"首屆中國特產文化節唯一指定產品";2000年"旬寶"牌蘋果獲中國綠色食品昆明博覽會"唯一暢銷產品"獎,同年獲"中華名果"獎。至今"旬寶"牌系列優質蘋果81次獲國家級、省級大獎。
8、咸陽都有什麼地方好吃的最多?有什麼特產?
分類: 地區 >> 陝西 >> 咸陽市
解析:
白吉餅與肉夾饃
特點:皮薄鬆脆、內心軟綿,可單獨食用,夾上臘汁肉(即肉夾膜)食用味道更佳。
主要原料:麵粉。
簡要介紹:白吉餅是咸陽特有的一種烤餅。製作好後,兩面餅皮粘連較松,俗稱"兩張皮"。它皮薄鬆脆,內心軟綿,可單獨食用。夾上臘汁肉,則稱"臘汁肉夾膜",味道更為鮮美,因其經濟實惠,很受歡迎。
長武鍋盔
長武鍋盔源於外婆給外孫賀彌月贈送禮品,後發展成為風味方便食品。鍋盔整體呈圓形,直徑尺許,厚1寸,重5斤。料取麥面精粉,壓稈和面,淺鍋慢火烘烤。 外表斑黃,切口砂白,酥活適口,能久放,便攜帶。
扯麵
特點:色澤協調、光滑柔韌、淡雅清香。
主要原料:上白麵粉、雞蛋、菠菜、紅蘿此型卜、調味品。
簡要介紹:扯麵是關中地區的傳統麵食小吃。製作時先將麵粉用鹽水和好,用濕布蓋好放置1小時以上, 再調到較軟程度後擀成較厚較寬面片,然後手拿兩端,扯成薄而未斷的面片,入沸水鍋煮熟撈出,加調料和辣子粉,用燒熱的油潑後攪拌食之。
煎餅
特點:用蕎麥粉攤制而成,味道可口,香味濃郁。
主要原料:蕎麥粉、豆腐乾、酥肉、芝麻涼湯、炸辣椒等調料。
簡要介紹:煎餅用蕎麥糊狀精粉攤制而成。內卷豆腐乾和酥肉,食用時用芝麻涼湯或炸辣椒作調料,味道可口,香味濃郁,頗具地方特色。
漿水面
特點:湯清利口、酸香醒神,食後有周身涼爽之感。
類別: 風味名小吃
主要原料:麵粉、酸醋、芹菜、調料。
簡要介紹:漿水面是一種大眾化的夏令風味食品。其關鍵是製作好後撈入碗內,澆上漿水(熱漿水更佳)加入適量精鹽、花椒油、辣椒油即可食用。
涼皮(釀皮子)
特點:味酸、辣、爽口、涼香,皮子具筋軟的特點,宜於夏天吃用。
製作方法:擀麵皮、蒸麵皮。
主要原料:麵粉、調料、菜籽油、辣子。
簡要介紹:涼皮又稱"釀皮子",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其麵皮選料精良,工藝嚴謹,調味講究,以"白、薄、光、軟、筋、香"而聞名,涼爽可口,宜於夏天食用。
*** 牛羊肉泡饃
秦風樓 *** 牛羊肉泡饃製作考究,以肉爛、湯香、味美、無疆腥、油而不膩而受到當地群眾和過往客人的稱贊,被稱為"西蘭路上一枝花"。
普集燒雞
普集燒雞有近50年的歷史,色味懼佳, 肥而不膩,酥嫩可口,比較有名。
乾縣豆腐腦
乾縣豆腐腦黃豆製品。色白潔凈,鮮嫩柔軟,翻而不散,折而不斷,攪而不碎,加之調料講究,味香可口。
乾縣掛面
乾縣掛面手工做成,細、白、筋、光,面絲細勻,加上烹調時湯煎、油旺、醋酸,並以嫩韭菜、白菜心、雞蛋餅切碎置湯中做"漂稍",色、香、味俱佳。 酒後食用,解酒開胃,引人食慾。
乾縣鍋盔
乾縣鍋盔公元六二四年至七零五年,為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修築合葬墓乾陵時,因工程浩大,民工甚眾,烹食困難,監工士卒便用頭盔烙饃,因而得名。茲後多經改進,形成獨具風味的食品。鍋盔直徑八寸,厚六分,形似菊花,內瓤起層,美味可口。
三原金錢油塔
三原縣金錢油塔,也叫"千層餅"。形如縷縷金絲盤繞,層層塔樓相疊。松軟綿潤,清爽利口,製作精細。
三原蓼花糖干
早在明、清年間就開始製作,距今已有四百年歷史。以香、脆、酥、甜為特點,長期被人們列為饋贈親友的精美食品。原料以芝麻、糯米、植物油、白糖為主,工藝技術復雜 。
三原泡油糕
由唐代佳點"見見消"(油浴餅)演變而來。糕面隆起泡泡蓬鬆森棗猜,其味芬芳,入口即消。形狀玲成剔透,猶如巧制凌花。
臊子面
特點: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稱,湯多面少,面條熱得燙嘴,油要多。
製作方法:肉臊子、素臊子。
主要原料:精白麵粉、豬肉、黃花菜、雞蛋、木耳、豆腐、蒜苗等。
簡要介紹:臊子面歷史悠久,清代已很馳名。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稱。用精白麵粉、豬肉、黃花菜、雞蛋、木耳、豆腐蒜苗岩羨等原料和多種調味品製成。
武功鎮起花面
武功鎮起花面一種麵食。選用精粉製作,面條細而長,以大肉、雞肉婉湯,蛋餅、黃花、蔥白為佐料,酸味出頭,是當地群眾的一種傳統食品。
興平醪糟
興平醪糟為湯式食品。選用高級糯米,經篩、撿、淘、泡、蒸後,並拌入特製曲母,利用一定溫度儲封發酵而成。以氣味醇香、清甜質綿、耐飢止渴、益脾健胃而著名。
永壽安宮橋大麻花
永壽縣安宮橋大麻花主產監軍鎮安家宮村,生產歷史悠久。採用細白面,經多次揉制,再用菜籽油兩次炸制而成。成品長尺余,粗如手臂,個大色亮,香味撲鼻,乾脆爽口,宜於存放,為饋贈、佐餐之佳品。
雲雲饃和干饃
雲雲饃和干饃是本縣兩種民間古老食品。均以精粉、植物油、雞蛋、白糖等原料摻揉烘烙而成。雲雲摸扇形兩頭反卷似朵朵白雲;干饃扁圓猶如淡黃色的象棋子。其共同特點是干、酥、香、甜,便於攜帶久放,為招待貴客、饋贈親朋、外出旅遊攜帶的佳品。
甑糕
特點:棗香濃郁、軟糯粘甜。大棗還具有益氣補血、養腎安神之功效。
主要原料:糯米、紅棗或蠶豆等。
簡要介紹:甑糕是陝西關中地區傳統早點食品,是以糯米和紅棗為原料製成的一種甜糕。其特點是:棗香濃郁、軟糯粘甜。而且大棗還具有益氣補血、養腎安神之功效,是一種滋補養身食品。
9、沙棘是哪個地方的特產?
沙棘是一種落葉性灌木植物,其特點就是非常耐旱、抗風沙,即使在一些鹽鹼化的土地上也能很好的生存。沙棘在我國西北部都有大量種植,比如在河北、內蒙古、山西、甘肅等地為主要種植地,常生於海拔800-3600米的山嵴、谷地或山坡等地。沙棘最主要的用途是綠化沙漠,防止土地沙漠化。
沙棘的品種非常多,因為生長的地理環境不同,種植出來的沙棘也是各有各的特點。木里沙棘是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的特產,這里的沙棘無刺、果大、汁水多。永壽沙棘陝西省永壽縣的特產,吳起沙棘是陝西省吳起縣的特產,還有方山沙棘,生長在山西省方山縣,是全國野生沙棘的主要產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