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場賣年貨
1、農村一些人寧願不買東西也去趕大集,這是為什麼呢?
在農村,我們總能看到一大早去趕集,回來時兩手空空什麼也沒有買就回來的人。熟人問道:「趕集咋空著手回來啊!」他卻說:「就是去集上轉轉看看。也沒有啥可買的就回來啦。不要說農村,城裡人也有這種起個大早趕緊回來啥也沒買的大有人在。而且一邊走,一邊和同行的人饒有興趣地聊著天。」這種情況,進入陰歷臘月二十,會更多。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人呢?通過多年在農村生活和觀察,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平時,有可能某些人並不是為了買東西而去趕集的。在農村,很多上年紀的人起得早,也沒啥事,就出去溜達。碰到一個趕集的熟人後,熟人說:「老陳,起得早啊,沒啥事,走吧,一塊到集上看看。」於是老陳就跟著趕集的人就走了。有人說集市遠?不遠,也就是十幾分鍾就到了。如果遠的話,他們就不會溜達著去了。別人是有備而來,或者買青菜,或者買排骨……老陳沒有趕集任務,就跟著趕集人亦步亦趨,一個攤位一個攤位的問價格,或者跟攤主討價還價。
最後人家采購了一些東西回家,他也就跟著回來了。有人問他去幹嘛?還不如在被窩多睡會覺呢。其實你想錯了。因為這樣的年紀的人,可以通過趕集鍛煉自己的身體,愉悅自己的心情。另外還可以提前了解一些日常用品的價格。下次來需要趕集買東西,有一個參考價格,心裡有數,才不至於買到吃虧。
二、每年年關,忙著去趕集卻空手而歸的人很多。一方面是因為年前的集比較多,沒必要那麼著急趕集辦年貨。出來趕集就是走走看看,了解一下過年的東西都啥價位。即使當時相中了,價位自己也滿意,最後和攤主扯了很多,最後還是不會買。按照攤主的說法:「過年辦年貨,這人就是這樣,不到屎憋屁股門的時候,他就不著急。」對於趕集的人來說,慌啥哩,距離過年還有好幾天。那麼早置辦年貨,特別是糖果乾果之類的東西,買的早,吃得快。圖有地方放啊!
三、年關慌著趕集卻不買東西的人,往往有一種持幣待購的觀望心理。一方面擔心買早了就意味著買貴了。也有可能買晚了,物以稀為貴,買的更貴。其中的因素很多,諸如天氣、東西的多少,誰也無法預測。比如到年了年關,新鮮肉不能買太早,不管它貴便宜,因為沒地方放,如果過年前後的溫度上來了天氣暖和了,肉不好放,那麼肉就會降價。如果年關最後一兩個集,下起了雨雪,集市上的肉魚、各種蔬菜都會漲價。所以,人們很糾結,只好每個集市,大家都去轉一轉看一看,也不花錢,就是費點時間而已。
四、還有一種趕集空手而歸的人遭遇了小偷。不管是農村還是城裡的集市,特別是年關,由於人多且亂,一些小偷或者說扒手混入其中伺機作案。
那時候,還沒有不流行手機支付,大家趕集都是現金當面交易。這個時候,那些扒手就會在擁擠時下手把你的錢順走。還有的小偷,不偷錢,而是把目標放在了你賣的年貨上。特別是年關豬肉羊肉、牛肉很貴。買主一個不留神,說不定你剛買的牛肉,就被人偷偷拎走了。錢沒了,年貨也沒有了,可不得空手而回啊。回到家裡少不了被媳婦數落一頓,弄啥的人啊,居然會讓小偷盯上。沒材料貨。這種情況,每年都有發生。即使現在手機支付,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2、快過年了,想做一個小買賣什麼合適啊!
快過年了,個人覺得,做點以下幾種小買賣比較掙錢:
第一,年貨春聯的采購。快過年了,采購年貨、春聯的人會越來越多,做年貨的采購,會比較掙錢。
第二,天氣越來越冷,過年了,按照中國人的傳統,都是要穿新衣服的。你可以批發一些喜慶一點兒的棉衣或者保暖衣,去村鎮上去賣,收益會很好,特別是在趕場天的時候賣,效果會更佳。
第三,大排檔生意,晚上大家都想吃點熱乎的,所以,大排檔生意也比較受歡迎。
以上是針對你提出來的問題,我個人的觀點與看法,願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3、一樣的春節不一樣的禮儀,黔南過年都有哪些特色文化?
春節作為人們的傳統節日,每個地方都有這個節日,但由於地區不同,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各個地區有各個地區的過年文化,每個地區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過年文化。那麼你知道黔南的民族文化有哪些么?
第一個習俗是殺大豬,在過年前的一個月或者兩個月前,黔南人都會把自己家辛苦養了一年的豬殺掉,然後邀請親朋好友和鄰居一起來吃豬肉,大家一起坐在一張桌子上,吃著熱氣騰騰的豬肉,討論著家常瑣事,十分熱鬧。第二個文化習俗是打糍粑。在大年三十,外面是零下十幾度的寒冷天氣,但屋裡面卻是一片熱氣騰騰的打糍糕的和諧景象,打糍糕在過年是黔南人每家每戶都必須要進行的內容,算是貴州的一個特色。
第三個習俗是趕場,雖然趕場每個月都會舉行,但是都比較小型。而過年的趕場就不一樣了,十分的大型,非常的熱鬧,各種賣年貨的小販都出來擺攤了,賣牛肉的,賣羊肉的,賣豬肉的,都有,這一天,幾乎黔南的家家戶戶都要去趕場,布置年貨,十分的熱鬧。
最後一個特色文化就是祭祖,大年三十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把牌位,先人的照片擺在供桌上,擺上香爐,插上香火,擺上貢品,進行祭祀,祈求先人們保護五穀豐登,家人平安健康,最後還要為先人們燒紙錢,當地人叫做「送錢糧」,用來表示後人們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