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雲縣小吃
1、莜麵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麵食之一,它是怎麼做的呢?
莜麵栲栳栳(栲栳栳kǎolǎolao)是山西高寒地區著名的傳統麵食小吃,屬於晉菜。"栲栳栳"是用莜麵精工細作的一種麵食品,因其形狀象"笆斗",民間叫"栳栳"。
在河北省張家口的張北縣,赤城縣,尚義縣,沽源縣,康保縣,崇禮縣,承德市的豐寧,圍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卓資縣、豐鎮市及察哈爾右翼中旗、錫林郭勒盟南部。山西大同市的左雲縣、天鎮縣、陽高縣也比較被大家所歡迎。莜麵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麵食之一。
說到山西的代表美食,怎麼也繞不開種類豐富的麵食。對於山西人來說,不管吃了多少酒食菜餚,麵食永遠都是餐桌上最後的主角。
刀削麵、龍須面、掛面等等麵食讓人一看就胃口大開。但是我今天要介紹的這道非遺美食,是麵食可又不是面條,這就是山西十大麵食之一的莜麵栲栳栳。
莜麵栲栳栳也叫莜麵窩窩,是山西高寒地區尤其是忻州地區的人們十分喜愛的一道傳統名吃。因為樣子像當地農家一種專門用來打水的工具“栳栳”而得名。用莜麵做成的栲栳栳,不止美味還十分頂飽。俗話說“四十里莜麵,三十里糕,二十里蕎麥面餓斷腰”,說的就是吃了莜麵能走四十里路,吃蕎麥面連二十里路都走不了。
栲栳栳的製作十分講究,光是口感好還不夠,對於外形也有一定要求。用開水和面,取適量的莜麵團,在光滑的案板上推開,再用食指一卷,做好的莜麵栲栳栳呈筒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排排碼放在蒸籠內,整齊利落。上鍋蒸熟,出鍋的時候就能聞到濃郁的面香。
吃時蘸上肉醬或是依個人口味澆上用肉、土豆、茄子”等炒在一起做成的醬,軟筋適口,濃香不絕。
2、山西省的美食
山西的美食都有什麼?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刀削麵,刀削麵是山西非常著名的麵食,也是當地特色,但是對於吃貨來說,山西美食可不止是刀削麵這么簡單,這里匯聚了多種多樣的特色美味,山西十大美食你了解嗎?為你介紹山西最有名的美食。
1、刀削麵
「刀削麵」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麵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
刀削麵,是山西大同市的地方特色傳統麵食,為「中國十大面條」之一。將麵粉和成團塊狀,左手舉面團,右手拿弧形刀,將面一片一片地削到開水鍋內,煮熟後撈出,加入各種口味的臊子、調料食用,以山西大同刀削麵最為著名。山西刀削麵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
2、晉中油糕
油糕,是以黃米(即軟黍米面)為皮,糖料或棗泥、豆沙等為餡,經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澤金黃,外焦里嫩,綿軟香甜,美味可口。晉中一帶,油糕的種類很多,因製作方法不同,有雲片糕、棗糕(亦稱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稱;因「糕」與「高」諧音,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貴之意,人們往往在年節或婚喪嫁娶、孩子滿月、過生日、老人壽誕、起房蓋屋時食之,故又稱年糕、喜糕。
多年來,油糕伴隨著人們送舊迎新、慶賀道喜,成為晉中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解放前,以榆次城內衙門街的「中興德」及祁縣、太谷一些老字型大小的油糕最為有名。
3、頭腦
「頭腦」是山西特有的一種清真小吃,為湯狀食品。在一碗湯糊里,放上大塊肥羊肉,蓮菜,山葯。湯里的佐料有黃酒、酒糟和黃芪。特點:益氣調元,滋補虛損,活血健胃,具有撫寒喘和強壯身體的作用。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歷白露到立春期間,太原市各清真飯店大都有「頭腦」上市。
山西頭腦的傳說:明亡後一代名醫傅山隱居故里,侍養老母,創制了「八珍湯」讓母親康復。後他將此點傳授給一家飯館,以「清和元」掛牌。「八珍湯」則易名為「頭腦」。每當傅山給體弱需補的人看病人時,便告訴他們去「吃清和元的頭腦」。意指去吃清朝和元朝統治者的頭腦。此品屬滋補葯膳,是在一碗麵糊里,放上三大塊羊腰窩肉、一塊藕鮮和一條山葯,吃時撒上3.3厘米長的韭菜節。
4、陽城肉罐肉
陽城肉罐肉是馳名三晉美味佳餚。它是用豬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種作料煎煮而成的,肉味純正,軟爛可口。同時,陽城肉罐肉不僅製作工藝獨特,味純噴香,而且陽城肉罐還是我國陶瓷工藝百花園里的一枝奇葩。
山西特產—陽城肉罐肉,是山西省的特色小吃。陽城肉罐,罐似粗瓷,內敷細釉,口頸小、肚兒大,甌式蓋子,蓋與罐口大小合度,放之平穩、嚴密。能夠適合煮、燉、燜肉的需要,兼餐具與工藝美術品於一體,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愛。
5、豬血灌腸
豬血灌腸是霍州傳統名食之一,它創制於清朝中葉,加工精細,風味獨特,是譽滿三晉之佳品。主料是豬血,配以豆芽等。在山西,一年四季街頭巷尾均有攤點銷售山西小吃豬血灌腸,它既可涼吃,亦可炒吃。
豬血灌腸是一道山西小吃。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西太後與光緒皇帝出逃西安,歇足於霍州,霍州名廚為其製作御宴。西太後、光緒皇帝與諸大臣對豬血灌腸贊不絕口,故此成為一道傳統名吃。
6、莜麵栲栳栳
「莜麵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西高寒地區尤其是忻州地區的一種麵食小吃。栲栳是指用柳條編成,形狀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栳」是用莜麵精工細作的一種麵食品,因其形狀象「笆斗」,民間叫「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條編製成的一種上下粗細一致的圓框,形狀象斗,是農家專門用來打水或裝東西的一種用具,因「栲栳栳」形如「笆斗」故得名。
在河北省張家口的張北縣,尚義縣,沽源縣,康保縣,崇禮縣,承德市的豐寧,圍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卓資縣、豐鎮市及察哈爾右翼中旗、錫林郭勒盟南部。山西大同市的左雲縣、陽高縣也比較被大家所歡迎。
7、羊雜割
羊雜割,為山西的一種地方小吃。據傳,山西人吃雜割始於元朝,雜割一名是忽必烈之母所賜。羊雜最開始是懷仁的名吃,在雁北一帶小有名氣。過去懷仁和內蒙人吃羊肉的習慣不一樣,內蒙人只吃肉,而懷仁人卻在羊下水上做了一些文章,創造了一種美食叫「羊雜」。
把羊的心,肺、肝、腸、血等洗凈、煮熟切碎、配上花椒、辣椒、鹽、大蒜、蔥、姜等作料,加上一些煮肉湯,做成「羊雜」,加上粉條一起吃。現在發展成為山西地方美食。
8、過油肉
過油肉,是太原十大名吃之首,晉菜代表之一。因其「過油」絕技而命名,「點醋」風味而獨特。精選瘦肉經過上漿、拉油,配天然黑木耳、蘑菇、冬筍炒過,成菜色澤金黃鮮艷,味道咸鮮聞有醋意,質感外軟里嫩。
過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傳統菜餚,號稱「三晉一味」,其起源有多種說法,各地的做法也不一。較著名的有大同、太原、陽泉、晉城過油肉,晉城的「大米過油肉」,特色是多湯水,搭配剛出鍋的大米飯一起吃堪稱一絕。「過油肉」在江蘇、上海和浙江地區都有,而山西過油肉從選料到製作上都與眾不同,具有濃厚的山西地方特色。色澤金黃鮮艷,味道咸鮮聞有醋意,質感外軟里嫩,汁芡適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
9、蕎面河撈
蕎面河撈,漢族小吃,除具有湯清味美,濃香宜人、冷熱均可,四季皆宜等特點外;還有利口開胃、增強食慾、潤膚烏發、清火去郁、強腎健脾、秘等特殊功效。自古以來便有「聞香下馬,知味停車」吸引遠近顧客之說。蕎面用溫水加生石灰水和好,上河撈床壓入開水鍋中,撈入兌好的鹽醋湯水中,澆上羊肉臊子,加點陳醋,香味奇特,遠近聞名。
10、苦蕎涼粉
苦蕎涼粉,為靈丘風味小吃,吃起來滑潤爽口,略苦,具有特色,久負盛名。苦蕎涼粉具有較高的營養和葯用價值。醫收記載「蕎麥可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降氣寬腸,磨積滯,消熱腫風痛,除白濁、白帶、脾積泄瀉。」
現在的苦蕎涼粉,不僅限於家庭食用了,已經登入市場,街頭擺攤設點的很多,走街串巷的流動叫賣聲也不絕於耳。而且,大型的飯館、招待所里都有苦蕎涼粉上桌,以特色佳品招待貴客。苦蕎涼粉有降火清熱的功效,民間每遇疲勞難受或感冒發燒時都習慣於吃些涼粉,人們稱苦蕎涼粉為「四環素」。經科學家研究,苦蕎確實營養豐富,並有消炎敗火的醫葯功效。
3、山西各地美食有哪些
刀削麵
「刀削麵」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麵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它同北京的打鹵面、山東的伊府麵、河南的魚焙面、四川的擔擔面,同稱為五大麵食名品,享有盛譽。
拉麵
拉麵是山西獨具地方風味的麵食名吃。拉麵可以蒸、煮、烙、炸、炒,各有一番風味。拉麵的技術性很強,要制好拉麵必須掌握正確要領,即和面要防止脫水,晃條必須均勻, 出條要均勻圓滾,下鍋要撒開, 防止蹲鍋疙瘩。拉麵根據不同口味和喜好還可製成小拉條、空心拉麵、夾餡拉麵、龍須面、扁條拉麵、水拉麵等不同品種。
剔尖面
剔尖面是將小麥面加鹽和稀,放在盤子或手板上用剔尖針順邊剮入鍋內,煮熟後調菜食用.此種麵食操作別致,筋軟又爽口,且易於消化,若再配以小炒肉、炸醬、葷素打鹵,美味更佳。
刀撥面
將和好的面擀成五寸寬、拇指厚長片,疊成幾疊,用撥面刀形似普通切菜刀,兩頭有把鋼制將面撥入鍋內,食用時加佐料或菜。
剪刀面
顧名思義,用剪刀剪出的面條,猶如吳淞江水中的銀魚,不僅民間喜食,還成為歷代御面。剪刀面,因制面工具用剪刀而名,又因剪出的面條呈魚形,亦叫剪魚子,其製法起源於隋末。民間相傳,太原公子李世民讀書練武、聚才謀義,武士彟慕名拜訪,時值晌午,李世民私留書房用餐。正在裁衣的長孫氏來不及備飯,急和面團用剪刀細細剪下,煮後呈食。武士彟嘆曰:紛亂當世,公子大略;面如天下,亦當速剪。後來李世民父子起兵大唐故地晉陽,以「剪面」之勢攻取長安,統一了山河。後來杜甫身處藩鎮割據,有詩 「焉得並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一言睹王宰作畫如剪裁風景,二言思太宗英武盼朝政一統。
貓耳朵
用手指把小面塊按成貓耳朵形狀,在開水鍋里煮熟,再配上各種打鹵,澆頭,或者炒著吃,這種麵食形狀美觀,與貓的耳朵極為相似,勁道十足,故得名「貓耳朵」,為山西美食的一大特色。
揪片
揪片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在山西無論城市與農村,揪片是一種家常便飯。將揉好的面團擀成薄片,用力將面一片一片地揪成紐扣大小、中間有凹的小片,甩進鍋里,面片飄起即熟。這種揪片嚼起來感覺有勁,面片清利,食之有味。
擦圪蚪
把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的擦子之上,從擦子下漏出掉入開水鍋里,然後煮熟,再配以各種澆頭、打鹵食用。這種麵食極易嚼食,易於消化,非常適宜老年人及牙齒不良的人食用。
一根面
「一根面」也叫「長壽面」、「長久面」,是山西著名的麵食,是山西人過生日必定要吃的。其特色在於「一碗只有一根面,一鍋也是一根面。一根面要多長有多長」 面條順溜滑爽、柔韌彈牙、越嚼越有嚼頭!一根面的精髓在於吃的是面條本身的味道而不是調料的味道!即使不加調和(面鹵),味道也是鮮美無比!一根面的吃法也很講究:必須夾住一根長面從頭吃到尾,如果大夾大夾的往嘴裡塞,是絕對品不出味道的!
燜面
燜面真的可沒什麼典故,看名字就知道了,直接把做法「燜」做為面的名字了。燜面最好吃的吃法是做素燜面,用豆角配菜最好,產於山西的土豆也很好,然後再拿肉炒。 公元13世紀,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兩次來到山西,沿著「絲綢之路」將麵食傳入義大利。後來,義大利人也喜歡上了面條,將面條種類發展到了四百多種,大多是空心面,粗者如指,細者如絲。風靡世界的義大利「通心粉」,就在這種背景下產生了。
柳葉面
將面和得稍硬,用擀杖擀薄後,切成柳葉形,煮熟後調菜食用。
餄餎面
餄餎是將壓制餄餎的機械置於鍋上,把和好的面團塞入木製、鐵制的壓制機械筒內,強力下壓,擠出圓柱型面條,下鍋煮熟,打撈出鍋放入涼水盆中,稍涼撈出,搓少許食油,放在淺形容器中使用,吃時在調料鍋內加熱澆稍子即成。
包皮面
又名銀裹金小麥面、玉米面、高粱面製品。將小麥面擀成圓形薄片,中間包入玉米面或高粱面片,壓扁擀成薄片,切條後入鍋,食用時加菜。
手擀麵
將面團用木棍擀作薄皮,用刀切成細條,吃起來麵筋可口,不易沾粘,還可澆入葷菜或素菜亦可炒著吃,味美可口。
莜麵栲栳栳
莜麵的原糧叫「莜麥」,也稱「燕麥」、「玉麥」。已有2500多年的種植歷史,是沁源縣首屈一指的粗糧品種。它不僅有耐飢抗寒、保肝、保腎,造血及增強免疫力之作用,而且還有強體、健腦、清目、美容之功能,常食可提高智力、降低膽固醇,治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效果 。它既是營養豐富的食物,也是降血防癌的葯物。莜麥脫殼碾粉即叫「莜麵」。
「莜麵」可製作的花色品種很多,「栲栳栳」是其代表。該製法關鍵有三:一和面,二搭卷,三火候。和面必須沸滾開水,稍晾揉成光滑面團;趁熱搓條,揪塊,放在光凈的石板上,用手掌推出形如人舌又薄又勻的長片兒,接著用手指往起一挑搭即成圓筒形,一個挨一個整齊地排立在蒸籠上,象蜂窩一樣,蒸10分鍾即熟。蒸時要注意火候:火候不到「窩窩」不熟,過火「栳栳」軟攤,食之無筋,味欠色減。
莜麵魚魚
莜麵魚魚,是朔州頗具特色的風味食品。當地有「誰吃誰稱贊,吃飽還想吃」的說法,就是指人們對此食品吃後的感覺。莜麵魚魚要真正做到美味適口,並非易事。除了配製好底料(山葯、蔬菜、豆角、肉片)等混合熬菜外,重要的是和好面,過不了這一關,面魚就不會有筋道(或有筋骨)。和面必須用涼溫水潑好,再用拳頭和手掌交替揉踩,直到面團中擠出空氣,發出噗噗的響聲,才能雙手搓出數尺不斷的魚魚,魚魚搓好後,輕輕酒在事先熬好的菜上面,然後蓋實加溫,燜8-10分鍾,熟後即可食用。如有條件吃時另加少許香菜、蔥段、大蒜末、熗辣椒,就更美更香了。
涼拌莜麵
莜麵在我國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屬塞北高寒農作物,在國內外久負盛名。涼拌莜麵屬於山西菜菜譜,主要原料是燕麥粉;工藝是涼拌,製作簡單,清爽可口,是最常見、最普通的家常麵食。
高粱面魚魚
高粱面魚魚當年在忻州、定襄、五台、原平、代縣一帶是家常飯。主婦們將和好的面擠成棗樣大小的劑子,兩手同時從大案兩頭搓起,搓成細弱香頭的小魚,蒸好澆上湯菜食之。若是時間緊,來不及搓魚,便捏成很薄的紅面殼殼。要麼掰成塊加菜拌食,要麼切條,用雞蛋、酸菜炒食,同樣令人垂涎。
三和面
三和面是一種風味獨特的麵食,是用白面、豆面、小粉面科學配製精細加工,自然風干而製成的,也稱「三合面」、「雜面」。 其含有大量的人體必須蛋白質、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核黃素、維生素以及多種礦物質和磷脂類化合物。煮食適口性強,澆鹵滴醋食之,口味鮮美,豆香氣濃,風味獨特。
豆面抿圪餖
豆面抿圪餖是盂縣民間的一種普遍麵食。有玉米面圪餖、白面圪餖、紅面(高粱面)圪餖、豆面圪餖等。隨著人們身體保健的需要,豆面抿圪餖在大小飯店中演變為一種風味小吃,成為最時尚的麵食。豆面圪餖配上好的澆頭也特重要,一般有肉炸醬、西紅柿炸醬、家常臊子,還有酸菜鹵,色香味俱佳。
豌豆面
所謂「民以食為天」,「南米北面」劃分了我國人民的飲食習慣。大同作為一個北方城市,吃面自然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同人尤其愛吃面,刀削麵天下一絕,豆面、手擀麵、拉麵、燴面、炒麵等百家爭鳴。
在眾多麵食中,豌豆面因其做法和吃法的特殊而獨樹一幟。豌豆面的品種有撥魚兒、抿面、壓餄餎等,吃面的時候可以在碗里放些瘦肉和蔬菜,但豌豆的香氣卻是格外獨特的,還有它煮熟時有些糊口的豆沙口感,是吃其他面條所無法感受到的。
吃豌豆面不用筷子,沒有夾挑面條的行為。豌豆面屬於比較稠的湯面,用小湯勺舀了送到口裡,舌頭立刻能感到豌豆的面沙、酥滑、濃郁,有一種強烈的滯留性,舌面、口腔充滿了豆沙的摩擦感,舌頭在口內轉動一下,這種感覺就更強烈。
廣靈糊糊面
廣靈糊糊面以偏遠山區無公害、無污染的優質碗豆、山扁豆、東方亮穀子、玉米等純天然小雜糧為原料,在傳統配料的基礎上,運用現代加工技術精製而成,其營養成份搭配齊全、配方合理、口感細膩、味道香濃,含有植物高蛋白氨基酸和多種微元素,被人們稱之為「廣靈咖啡」。
左權炒麵
據老年人講,起碼在清代,炒麵已為百姓普遍食用。原始的干炒麵是將玉米粒上火干炒,磨成麵粉即成。左權炒麵是具有獨特地方風味的簡易麵食。隨著時間推移,左權人民對於干炒麵不斷加工改進,發展為「香炒麵」、「甜炒麵」,它的優點不僅製作簡單,而且易貯存、易攜帶,干食或以茶、湯拌和食用皆可,非常方便,故深受當地人民喜愛。
4、莜麵有幾種做法?去年去沽源旅遊吃過一次。很是懷念那個味道。
莜麵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西高寒地區著名的傳統麵食小吃,屬於晉菜。栲栳是指用柳條編成,形狀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栳」是用莜麵精工細作的一種麵食品,因其形狀象「笆斗」,民間叫「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條編製成的一種上下粗細一致的圓框,形狀象斗,是農家專門用來打水或裝東西的一種用具,因「栲栳栳」形如「笆斗」故得名。在河北省張家口的張北縣,赤城縣,尚義縣,沽源縣,康保縣,崇禮縣,承德市的豐寧,圍場。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卓資縣、豐鎮市及察哈爾右翼中旗、錫林郭勒盟南部。山西大同市的左雲縣、天鎮縣、陽高縣也比較被大家所歡迎。
莜麵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麵食之一。其中忻州的做法最典型是將莜麵加一倍開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個,食指卷一個,做成如「貓耳朵」似的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做好後,挨個站立並排在籠內酷似蜂窩。然後像蒸饅頭一樣蒸熟,熟時即香味撲鼻,吃時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調和,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
莜麵栲栳栳,工藝講究,成形美觀與口感勁道完美結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湯,一家吃著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美食,就連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時,也以品此為人生快事。
5、莜麵栲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區的一種傳統風味名吃,栲栳栳的由來是怎樣的?
莜麵栲栳栳(栲栳栳kàolaolao)是山西省高寒地區知名的傳統式面點小吃,歸屬於晉菜。「栲栳栳」是用攸面精益求精的一種麵食品類,以其樣子象「笆斗」,民俗叫「栳栳」。在河北省張家口的張北縣,赤城縣,尚義縣,沽源縣,康保縣,崇禮縣,赤峰市的豐寧,圍場。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武川縣,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卓資縣、豐鎮市及察哈爾右翼中旗、錫盟南邊。山西大同市的左雲縣、天鎮縣、陽高縣也較為被我們所熱烈歡迎。莜麵栲栳栳是山西省十大面點之一。
它加工工藝注重,成型美觀大方與口味筋道完美結合,栲栳栳」也叫「莜麵窩窩」。是山西省高寒地區尤其是忻州地區用攸面精益求精的一種面點。,都是山西省十大面點之一。以其外品牌形象「栲栳」而而出名。「栲栳」就是指用柳條編成,外觀設計像斗的器皿,也叫「笆斗」,是田園專業用於接水或裝東西的一種工具。用攸面製成的栲栳栳,不但美味可口,還尤其頂飽,如同俗話說得好「四十里攸面,三十里糕,二十里蕎面餓斷腰。」意思是,吃完攸面能走四十里路,而吃蕎面只有走二十里路,不難看出,
攸面是很頂飽的一種食物。莜麵栲栳栳,加工工藝注重,成型美觀大方與口味筋道完美結合,生產製造莜麵栲栳栳,將攸面加沸水和制,用手在光滑的表面往上拉一下,再換無名指一卷,製成如圓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淺黃。搞好後,挨個站起並列在籠內神似蜂窩狀。熟時即香氣撲鼻,吃時再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湯,一家吃著十家香」,令人聞之覬覦,食慾頓開,食之醇香出現異常,回味無窮。而莜麵栲栳栳的食用方法也是有多種。一種是栲栳栳沾面條鹵吃就連康熙帝朝聖五台山時,也以品其為人生道路快事。時迄今日,每到老年人壽辰、小孩子滿月或逢節接待客人,多以此用餐。
山區地帶有一些別人配婚婚娶時,新郎和新娘也需要吃,意謂夫婦白頭偕老。年尾年末時更要吃,以祈全家人和諧、人運亨通。坊間也有一種觀點,流傳唐太宗父子倆在太原市舉兵,用的就是這種面點犒賞三軍,一舉創建大唐帝國,栲栳是由犒賞一詞流變性而成。此是民間故事,但莜麵栲栳栳在山西省民俗除開是家常蒸菜外,的確也有犒賞親朋好友vip之意。在雁北和呂梁山區,大家授予吃莜麵栲栳栳以「牢固」、「和諧」等幸福代表。每到老年人壽辰、小孩子滿月或逢節接待客人,多以此用餐。山區地帶有一些別人配婚婚娶時,新郎和新娘也需要吃,意謂夫婦白頭偕老。年尾年末時更要吃,以祈全家人和諧、人運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