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1年貨幣供應量改變
1、2011年我國的貨幣政策是什麼
首先糾正一下,我國目前實行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所謂積極的財政政策,內就是從容稅收、政府支出角度,積極推進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所謂穩健的貨幣政策,就是從2008年底到2009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往保守穩健的方向轉,已經加了好幾次利息和存款准備金,因為貨幣泛濫已經造成了通貨膨脹。
總之,積極的財政政策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穩健的貨幣政策是為了遏制通貨膨脹。
希望採納
2、2000年到2020貨幣供應量情況是怎樣的?
從2000年到2020年貨幣的供應量一直是在逐漸的增加。
1、2020年1月末,中國廣義貨幣(M2)余額202.31萬億元,同比增長8.4%與上年同期持平;狹義貨幣(M1)余額54.55萬億元,與上年同期持平,同比增長0%;流通中貨幣(M0)余額9.32萬億元,同比增長6.6%,當月凈投放現金1.61萬億元。
2、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期內為社會經濟運轉服務的貨幣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供應的存款貨幣和現金貨幣兩部分構成。
拓展資料:
一、世界各國中央銀行貨幣估計口徑不完全一致,但劃分的基礎依據是一致的,即流動性大小。所謂流動性,是指一種資產隨時可以變為現金或商品,而對持款人又不帶來任何損失,貨幣的流動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轉次數就不同,形成的貨幣購買力及其對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也不一樣。
二、一般說來,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具有極強的流動性或貨幣性,隨時都可以直接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進入流通過程,從而影響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由於可以隨時支取、隨時簽發支票而進入流通,因此其流動性也很強,也是影響市場供求變化的重要因素。有些資產,如定期存款、儲蓄存款等,雖然也是購買力的組成部分,但必須轉換為現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進入市場購買商品,因此其流動性相對較差,它們對市場的影響不如現金和活期存款來得迅速。
三、按流動性標准劃分貨幣供應量的層次,對中央銀行而言,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1、一方面,這種貨幣供應層次的劃分,有利於為中央銀行的宏觀金融決策提供一個清晰的貨幣供應結構圖,有助於掌握不同的貨幣運行態勢,並據此採取不同的措施進行調控;
2、另一方面,這種貨幣層次劃分方法,有助於中央銀行分析整個經濟的動態變化。每一層次的貨幣供應量,都有特定的經濟活動和商品運動與之對應。通過對各層次貨幣供應量變動的觀察,中央銀行可以掌握經濟活動的狀況,並分析預測其變化的趨勢。
3、2011中國貨幣供應量是多少
首先談談什麼是貨幣供應量(英文Monetary Aggregates) :它是計算具有不同變現能力的貨幣數量,表現貨幣總體結構的指標。貨幣供應量構成如下:M0---現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非支票性儲蓄存款M3---M2+私有機構和公司的大額定期存款L----M3+各種有價證券在這三個層次中 ?M。與消費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M2流動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指M2;M3貨幣供應指標,是一個衡量貨幣供應的主要指標,它包括鈔票,硬幣,活期存款和4年期的定期存款,即 M3=M2+其他金融機構的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歐洲央行用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幅度來衡量通脹的壓力。通過考察不同層次的貨幣對經濟的影響,以從中選定與經濟的變動關系最密切的貨幣資產,作為中央銀行控制的重點,有利於中央銀行調控貨幣供應,並及時觀察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央行對M3每年設一個增長目標范圍,高於范圍的M3增長引起通脹擔憂。政府是不發放貨幣的政府是 為央行發行的貨幣提供信用擔保相應的獲得鑄幣稅收入 但是鑄幣稅收入是隱形的 他是通過政府指令央行替他償還國債來沖銷的。央行向社會發放貨幣 大致有:印鈔廠印發的現金紙幣 資本項目下的票據和銀行券發行M0=流通中現金M1=流通中現金+可交易用存款(支票存款轉帳信用卡存款)M2=M1+非交易用存款(儲蓄存款定期存款)M3=M2+其他貨幣性短期流動資產(國庫券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M0流通中的現金量作為最窄意義上的貨幣M1反映了社會的直接購買能力,商品的供應量應和M1保持合適的比例關系,不然經濟會過熱或蕭條.M2反映了現實的購買力,也反映了潛在的購買力,研究M2,特別是掌握其構成的變化,對整個國民經濟狀況的分析,預測都有特別重要的意義.M1 是狹義貨幣供應量, M2 是廣義貨幣供應量; M1 與 M2 之差是准貨幣。中美兩國的區別:在薩繆爾森的《宏觀經濟學》中M1=現鈔+支票;M2=M1+儲蓄存款。而在英國的銀行體系中還有M0、M3等項目。根據我們國家統計局的公開資料,我國是以M0、M1、M2為框架體系。其中貨幣總量:M0、M1、M2。M0=流通中現金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其他存款。毫無疑問,我們是模仿國外的所謂現代銀行管理、統計體系設立的M系統。但我們多年了的M系統僅僅是模仿,而沒有實際經濟意義。比如,中美兩國的M系統,若M1數值相同,則美國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就是M1,而中國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則要遠遠小於M1。這個差別使中國經濟單位沒有足夠的流通貨幣,而美國相對於中國則有充裕的貨幣。造成這個差別的原因在於,中國的支票不能直接兌換成現鈔,盡管它是貨幣。再比如在M2項目下,若M2相同,則中國的儲蓄額很大,但流通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卻很少,因為中國的M2被高額儲蓄佔掉了,而美國卻幾乎全部是M1(美國儲蓄率很低)實際也就是全是M0,即決大部分是現鈔,市場有經濟意義的貨幣充足。而中國卻是市場嚴重缺少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一直傾向於使用M2來調控貨幣的原因。中國金融界無論是理論家還是主管部分一直有一個非常固執和愚蠢的見解,認為美國人不儲蓄。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見解,美國人也是人、也需要穿衣、吃飯、養老等支付,這些支付同樣需要持有貨幣存量,那麼為什麼美國的儲蓄率很低呢?其實既不是美國人不儲蓄,也不是美國人沒有錢,而是這些貨幣存量不在儲蓄項目下,而是在支票項目下,即在M1項目下。因此,同樣的M2、M1、M0水準,美國的M體系有大量的具有實際經濟學意義的貨幣,而中國則是嚴重貨幣短缺。如果中國金融改革僅僅改變這個M系統,則中國實際有經濟學意義的貨幣就將增加十萬億以上(儲蓄轉成支票,支票可自由兌換現鈔),而貨幣總量卻不需要任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