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拜斗
1、古人除了拜七姐、鬥巧與吃巧食外等,過七夕節還有哪些風俗 ?
除了這些還有觀星,拜魁星,女子洗發,染指甲,曬書等習俗。
第一,七夕之夜觀星。七夕的由來,大家都知道是來自織女與牛郎的愛情故事。傳說,兩人只有在七夕在一天才能見面。由眾多的喜鵲搭一座橋,兩人才能借著這一座喜鵲橋相見。大家想一想在古代沒有現代這些娛樂手段,人們只有很少的娛樂手段和娛樂方式,所以節日就成了人們娛樂的一個借口,一個理由。而因為這些傳說,人們就在七夕這天的晚上看星星,看看織女與牛郎相聚了沒。那些小情侶們還可以在看星星的時候增進增進感情。
第二,七夕拜魁星。七夕這一天女子要拜織女,男子也有要拜的。男子要拜主管文採的魁星。傳說,魁星是七月初七出生的,所以拜魁星就在這一天拜。男子在這天拜魁星,來祈求魁星保佑。保佑自己能考取功名,官運亨通等。反正七夕這天女子拜織女以求巧,男子拜魁星以求前程。各自有所依,各自有所求。
第三,女子洗發。在七夕這天,女子要進行洗發。因為傳說七夕這天的水是十分純凈的,女子在這一天洗發能夠使得自己變得純凈。畢竟,古人對頭發十分看重,講究也很多。
第四,女子染指甲。七夕這天,女子會用鳳仙花來染指甲。具體來說,就是用鳳仙花的汁來染指甲。這是古代女子最常見的染指甲的方式。
第五,曬書。古人在七夕這天會將書拿出來曬。
滿意答案,記得點贊~~~
2、拜織女和鬥巧是什麼朝代的習俗?
http://.baidu.com/link?url=YYSFuOMdFBoBDWuT--sOwBohD86Z0Ftd1QixNIU52_
拜織女,始自漢代風俗,每年七夕節舉行。漢族民間傳說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 女性認為,織女具有很優秀的技藝,而婦女在「婚姻市場」的價值,除了天生的相貌之外,還要大大依靠某些技藝,包括了廚藝、針線技藝、裝飾家居的技藝、化妝之藝等。她們認為織女具備這種種技藝,所以,在七月七日鵲橋相會時,便會祭祀織女,向織女祈福,祈求巧藝,使自己更具吸引男子求親的價值。古代待嫁的少女,會彼此組成乞巧會,各自預備一些個別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種各樣的花果、仙女、器皿、宮室等。在初六的晚上,她們便設好了神壇,等到進入初七,便焚香向天禱告,進行迎仙、拜仙等習俗。在眾多祭品當中有一樣相當特別,那是一個紙制的園盆,稱為七姐盆,這園盆內有紙制的衣服、巾履、脂粉、鏡台、梳篦,每樣東西都有七份,取織女排行第七之意。
3、七夕節有哪些風俗
七夕節有香橋會、接露水、拜織女、鬥巧、乞求姻緣、游七姐水、儲七夕水、為牛慶生、七巧貢案、拜牛郎、穿針比賽、七夕觀星、種生求子等風俗活動。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1、香橋會
七月七香橋會,又稱一擔廟七夕廟會,起源於明末清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儀式主要包括搭香橋、祭祀牛郎織女、拜香橋懺、雙星過橋等民俗活動。
2、拜織女
七夕節的夜晚,少女、少婦們拜織女。少女、少婦們把自己的親朋好友聚集起來,一起祭拜織女。人們在月光下擺上桌子,擺上供品,少女、少婦們齋戒一天,沐浴完畢,大家一起到案前焚香禮拜
3、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4、穿針比賽
七夕節有三大比賽,穿針比賽其中最早開始流行的,大約從漢代開始。在七夕節這天,各家各戶的女人女孩都會有出家門,大家聚在葡萄架下,一邊猜女郎織女相會會說什麼輕言密語,一邊拿出自己的針線女紅。通過穿針的方式乞巧,穿的最快者就是手最巧的。
5、種生求子
4、為什麼要在七夕拜魁星?
每逢七夕節,在女子們紛紛乞巧的時候,男子們也沒閑著。俗傳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事文,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要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魁星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魁星爺就是魁斗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稱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根據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
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
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
須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
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
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
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
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
莫笑腰肢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雖丑,但卻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在殿試時,皇帝問他為何臉上全是斑點?魁星爺回答道:「皇上,麻面就是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聽到這樣的回答後,很滿意,於是就錄取了他。關於魁星爺,還有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初七他的生日,讀書人都要鄭重地祭拜。
對於拜魁星的儀式,在《真州竹枝詞引》中有詳細的記載:
學人設供奎光樓下,曲徑疏籬,海棠、藍菊、雞冠,秋色雜綴其間,亦有雅人深致。
拜魁星和拜織女一樣,都是在月光下進行。在祭拜時,常玩一種「取功名」的游戲助興,用桂圓、榛子、花生三種乾果,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三甲,其中一個人手拿三種乾果各一枚,往桌上投,隨它自己滾動,看哪種乾果滾到某人面前停下來,那麼那個人就代表那一種鼎甲,一直到大家有功名為止。
一般讀書人,在清朝時大多購買青蛙來放生,以拜魁星。因為古代的奎與蛙的古字相通,奎又演變為魁星,所以讀書人買青蛙放生來祝賀他的生辰,並且戒食青蛙表尊敬。
然而,這些行為都只不過是文人的一種精神寄託,要想奪魁,還要刻苦研讀學問才是。
5、七夕節有哪些風俗
在古代,陰歷七月正好是女人們織布作衣的時候,於是七夕節的各種文娛活動就慢慢形成了。
傳統的七夕活動包括:對著月亮穿針、種粟米盆栽、曬衣服曬書、洗頭發染指甲等,主要參與人員都是未婚少女,
有的活動甚至禁止已婚人士參加。在七夕節當天乞巧活動是我國的民族活動,
也就是要祈求織女讓自己有更多的技能,特別是女孩子會祈禱織女讓自己心靈手巧,當然每個地區活動可能有一些差別。
6、七夕節習俗有哪些?
一、乞巧活動。
乞巧活動是七夕節最傳統的民俗活動。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求織女能夠賜給自己技巧,讓自己也變得心靈手巧。
在山東濟南一帶,人們陳列瓜果乞巧,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結網,就意味著乞巧成功了。或者捉一隻蜘蛛,放在盒子里,第二天打開盒子,如果蜘蛛已經結網,就稱為得巧。
曹縣、平原等地區有吃乞巧飯乞巧的風俗,也非常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湊集糧食蔬菜包餃子,把一個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餃子里,然後大家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銅錢的有福,吃到針的心靈手巧,吃到紅棗的很早就能找到如意郎君。
福建一帶的姑娘還有一種活動叫「賽巧」,大家比賽看誰的針線活做得好、做得快,快的就叫得巧,慢的就叫「輸巧」,輸的一方就要把事先准備好的禮物獎勵給得巧者。
二、拜織女。
七夕節的夜晚,少女、少婦們「拜織女」。少女、少婦們把自己的親朋好友聚集起來,一起祭拜織女。人們在月光下擺上桌子,擺上供品,少女、少婦們齋戒一天,沐浴完畢,大家一起到案前焚香禮拜。
禮拜完畢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子前,一面吃著瓜子、花生,一面向著織女星座的方向默默祈禱自己的心願,比如長得越來越漂亮、找個如意郎君、早生貴子、丈夫將來有出息等等,一般到了半夜時分才會散場。
三、吃巧果。
浙江杭州、溫州、寧波一帶,在七夕節這一天,人們用麵粉製作成各種小型物品,放到油鍋里烹炸後稱為「巧果」。
到了晚上,大家在院子里擺上桌子,擺上巧果、水果等食品,親友們圍坐在一起,一邊欣賞著美麗的夜色,一邊吃著巧果等食品,期盼自己或者親友都能夠變得靈巧起來。
四、拜魁星。
七夕節這天,女的拜織女,男的則拜魁星。傳說七月七日是魁星爺的生日。魁星爺就是魁斗星,民間認為魁星爺是主管文事的,考試都貴他管,所以很多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就會在七夕節這天祭拜魁星爺,祈求他保佑自己能夠考試順利、金榜題名。有個大家都熟悉的成語叫「一舉奪魁」,也是由此而來。
五、送巧人:希望孩子心靈手巧。
在七夕節這一天,浙江台州地區流行送「巧人」。「巧人」就是一種織女形象的酥糖,然後在頭上、腳上染上各種顏色,俗稱「巧人」、「巧酥」,商販出售時,就稱「送巧人」。在這一天,長輩們都要給孩子們購買「巧人」,希望她們能夠像織女一般心靈手巧。
7、七夕節有哪些習俗過節時間?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七夕節習俗有很多,比如:香橋會、接露水、拜七姐、鬥巧、乞求姻緣、游七姐水、儲七夕水、七巧貢案、拜牛郎、染指甲、七夕觀星、聽悄悄話、凈水視影、結紅頭繩、姑娘洗發、曬書曬衣、結扎巧姑、玩磨喝樂等。
8、七夕的由來及慶祝方式
由來: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七夕節的乞巧習俗,始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慶祝方式:
一、祭拜織女
眾所周知,七夕有一個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天上的仙女織女下凡來來到人間,機緣巧合遇到了牛郎,二人相愛,卻遭到王母的阻擾而天河相隔,不能相見。而七月初七這一天便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相傳織女是個心靈手巧、美麗聰慧的姑娘,所以凡間的女子都會在這一天祭拜織女,希望自己也能變得心靈手巧。
少女、婦女們三五成群約好了一起舉行儀式,擺好瓜果祭品,沐浴齋戒,焚香禮拜。然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子前,一邊吃瓜果點心,一邊向織女默默許願,如嫁個如意郎君、早生貴子之類的。大家嬉笑打鬧,一玩就玩到半夜,應該非常好玩。
二、吃美食
每逢佳節吃美食我想應該也是中國的傳統。七夕節也不例外,過節的時候也有自己的專屬美食---乞巧果子,又名巧果。是用油、面,蜜、糖做成的,而且會做成瓜果花草等各種好看的模樣,自己做了端出來吃或者拿出去賣。反正,七夕這天美食是不可少的。
三、供奉小玩偶
供奉小玩偶這個習俗大概是為兒童准備的。七夕時人們會做一些形象各異的小玩偶擺在家裡。最開始玩偶都是用土塑造的,做一些牛郎織女和小孩子的玩偶形象,或者牛啊羊啊的小動物形象。不一定多好看,但是有趣。後來卻越做越精緻,不只用金銀,還有的人做成跟真人一樣高的奇特玩偶。
四、穿針比賽
七夕節有三大比賽,穿針比賽其中最早開始流行的,大約從漢代開始。在七夕節這天,各家各戶的女人女孩都會有出家門,大家聚在葡萄架下,一邊猜女郎織女相會會說什麼輕言密語,一邊拿出自己的針線女紅。通過穿針的方式乞巧,穿的最快者就是手最巧的。
五、蜘蛛結網比賽
這個比賽咋一聽有點奇怪。這是三大比賽之二。大約從南北朝開始流行。女人們在七夕這天要抓一隻小蜘蛛放進盒子里關起來,放一晚不理他,等第二天早上再來揭開盒子。
看誰家的蜘蛛織的網最圓正最密,誰就是得巧最多的人。這大概就是一種趣味比賽吧,把蜘蛛織的網看作女人織的布,網結的越好,布就織的越好。
六、丟針比賽
三大比賽的最後一項是丟針比賽。這項比賽應該是從穿針比賽發展來的。七月七日這天如果是個有太陽的日子,婦女們就回拿碗裝一碗水,各自准備一根小針。
大家分別將自己的小針投到自己的碗里,讓小針浮在水面上(讓小針浮在水面其實是有玄機的,似乎是在水面有一層不知什麼做成的膜),然後小針在太陽的照射下會產生影子。
大家一起來觀察水底的影子。如果是像花像雲比較好看的形狀,得巧就越多,謂之得巧者。反之,照射出來的影子不好看,便不得巧,表示她是個手拙的人。
七、求子
古時候的婦女不僅會向觀音求子,在七月初七這天也會向織女求子(傳說織女跟牛郎是生活孩子的,還不止一個。
怎麼求呢?比如做個小胖娃娃的形象的泥偶擺在家裡祭拜或者在七夕前幾天就種下一些栗米種子、綠豆種子、小豆、豆芽、小花、小草的種子,細心照顧讓他們長出嫩芽,預示著多子多福。
八、曬書曬衣服
曬書曬衣服的習俗在古代非常的流行。有很多小故事都記載了人們在七夕節這天曬書曬衣服的行為。這個習俗很實在,就是把家裡的書和衣服拿出來曬曬。或許一開始只是想去去霉氣,到後來越演越盛卻變了質,隱隱變成了人們攀比炫富的行為,被很多文人鄙視。
九、為牛賀生
還記得牛郎織女神話傳說里的老牛嗎!牛郎織女被王母分開後老牛為了幫助牛郎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將自己的皮揭了下來。人們為了紀念自我犧牲的老牛,變為老牛賀生,表示對老牛的敬重。
十、拜魁星
拜魁星這個習俗其實跟七夕不太相搭。因為七夕其實是個女人的節日,而拜魁星卻是男人們想求取功名而在這一天祭拜魁斗星,祈求能滿腹詩書,高中狀元,官運亨通。
七夕流傳下來的習俗很多,但被我們今人繼承的卻很少。這些習俗有的簡單有趣,有些充滿了童趣,有些又充滿了神秘。今人其實也可以效仿古人讓七夕節充滿樂趣。但是不管怎麼做,最重要的是親人朋友可以坐在一起歡笑打鬧,聊天交友,辛福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