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沒閨女
1、七夕節為何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起初的乞巧節並不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的,民間稱「七姐」。因而七夕節首先是女子的節日,而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對象,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當然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得一如意郎君,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女兒節。
2、為何有人說古代的七夕其實不是情人節,而是女兒節?
古代的七夕節又叫乞巧節,七巧節和女兒節,由來是古人對自然的崇拜。相傳在農歷七月初七晚上,女孩們在庭院中向織女星乞求心靈手巧和美滿的姻緣,所以也稱乞巧節。後來就有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但還是和情人節沒有關系,只是古代女子的一個節日。
在京城,有專門賣乞巧飾品的市場,稱作乞巧市。女子們紛紛梳妝打扮,結伴遊玩,逛市場買飾品。到了晚上,大家聚在庭院中,旁邊放置瓜果酒水,或說笑飲酒樂,或看天上的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既然是乞巧,著重一個巧字,那怎樣才算是心靈手巧的女子。穿針乞巧是七夕,宮女們登九引台,用五彩絲線穿九尾針(多幾個孔的針),先完成的為巧女,後完成為輸,還要把賭資給得巧者。喜蛛應巧是七夕的時候,女子抓一種叫喜子的蜘蛛放在小盒中,第二天,看蜘蛛結網的稀密定勝負,密的巧多,稀的巧少。投針得巧是說七月七日正午,放置一晚水在陽光下,等水面出現一層薄膜,投針在水面,看水底針的影子。成雲型、花頭、鳥獸影子,剪刀、鞋子為得巧。如果水影粗如錘、細的時候和頭發一樣、筆直的時候像蠟,就不得巧。
在古代,七夕這一天女子玩的活動還有很多。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女子能夠如此盡興的玩樂,這樣的日子並不多,所以七夕是她們最喜歡的節日。古代的七夕與愛情是沒有關系的,男女都各玩各的,不存在情侶之間一起遊玩的事情。
3、七月初七是什麼節日,有什麼習俗
七月七,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1]、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七夕節習俗】: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吃巧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