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的禮儀
1、聖誕節有那些習俗
聖誕節習俗一、裝扮聖誕樹
這個傳統指的是用彩燈、金箔、花環、飾品、糖果條等裝扮松樹。現如今,聖誕樹也是歡慶節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聖誕節習俗二、點燃聖誕蠟燭
這個傳統指的是人們會在聖誕期間在屋子外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即便在最黑暗的屋子,蠟燭也能帶來光明,寓意希望。早些年代,也就是基督徒深受迫害的時候,他們被禁止佈道禱告。因此,基督徒們在屋外放一支蠟燭,暗示他們仍在心裡默默禱告。
聖誕節習俗三、烘烤聖誕蛋糕
這項英式傳統早在幾個世紀以前就流傳開了,以前人們在平安夜喝梅花粥。隨著時間 慢慢推移,人們還會享用果脯、蜂蜜及香料食物等,隨後聖誕蛋糕便代替梅花粥出現了。聖誕蛋糕由雞蛋、黃油、甜點、水果等烘製而成。現如今,聖誕蛋糕已成為聖誕菜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聖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聖誕節這些習俗必須知道
聖誕節蛋糕
聖誕節習俗四、給親友送禮物
這個傳統源自一個傳說:三位智者在聖誕節給嬰兒耶穌送出了禮物。每年聖誕節,親朋好友尤其是孩子們都會互贈禮物,聖誕老人的故事也源自這個傳統。
聖誕節習俗五、唱聖誕頌歌
這是一個古老的習俗:聖誕期間總是回盪著一首又一首聖誕傳統歌曲。歌曲給人們帶來歡樂,也增添了節日的氣氛。每年歡度聖誕之際,《第一個聖誕節》、《鈴兒響叮當》、《普世歡騰》等各種聖誕聖歌或頌歌都會奏響旋律。
現在常見的聖誕歌曲有《The First Noel 第一支聖誕歌》《Hark! Herald Angels Sing 天使在歌唱》《White Christmas 白色聖誕節 》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Winter Wonderland 冬天的仙境》《Joy To The World 普世歡騰》
當聖誕歌響起的時候就是人們准備聖誕節的時候,人們在聖誕節前幾周就開始播放聖誕歌曲了,無論你身處何地都能聽到聖誕歌曲。
聖誕節習俗六、製作聖誕馬槽
這也是一個古老的聖誕習俗。人們用小雕像和馬槽營造耶穌誕生的場景。第一個馬槽建在聖法蘭西斯一所教堂外面,意在向孩子們展示耶穌誕生的場景。從那以後這個習俗便一直流傳了下來。
聖誕節習俗七、分發聖誕糖果
聖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聖誕節這些習俗必須知道
聖誕糖果
這是所有傳統中最有趣的一個。聖誕季人們向鄰居們分發聖誕糖果;聖誕節那天,所有誤會與仇恨統統化解,鄰里之間團結一致共同慶祝耶穌的誕生。這些傳統沿襲已有幾十年,一年比一年熱鬧,盛況可謂有增無減。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傳統習俗的熱情只會越來越高。
聖誕節習俗八、互贈聖誕卡片,聖誕信件
正如中國人會以書信寄相思,外國人在聖誕節這一天也會寄送聖誕卡片,以表現對於遠方親友的思念。聖誕節卡片一般印有聖誕節期間的圖片,比如雪景、雪人、聖誕老人和馴鹿等。還有一些印有基督元素的賀卡,比如耶穌降生的場景。
2、俄羅斯聖誕節習俗
一。 不是教徒也會過聖誕節的。
二。 (1)習俗禁忌
在俄羅斯,被視為「光明象徵」的向日葵最受人們喜愛,她被稱為「太陽花」,並被定為國花,拜訪俄羅斯人時,送給女士的鮮花宜為單數。
俄羅斯人特別忌諱「13」 這個數字,13號和星期五被認為是不祥之數,因為在這一天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被視為凶險和死亡的象徵,所以人們盡量避免說這個數字。相反,認為「7」意味著幸福和成功,俄羅斯人不說九重天,而說七重天。俄羅斯人不喜歡黑貓,認為它不會帶來好運氣。俄羅斯人通常認為馬能驅邪,會給人帶來好運氣,尤其相信馬掌是表示祥瑞的物體,認為馬掌代表威力又具有降妖的魔力。鏡子碎了,意味著災禍要來。鹽撒了,會發生爭執、吵架。家人出遠門後忌諱馬上掃地,否則他們就回不來了。姑娘坐在桌角,會嫁不出去。掉了刀,要來男客;掉了叉子或勺,會來女客;貓洗臉,將要去作客。打碎鏡子,意味著個人生活中將出現不幸,而打碎杯子和碗,特別是盤子和碟子,則意味著富貴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壽筵和其他隆重場合,特意打碎一些碟盤表示慶賀。
親人出遠門之前,行者和送者都要坐下來,靜坐幾分鍾。 考試 前不要理發,不然就會不及格。室內不許吹口哨,不然會把錢都吹走的。睡覺前不能掃地,否則會把錢都婦走。忌諱吃狗肉。俄羅斯學生 考試 時,習慣以反語相祝「祝你什麼也打不著」,實際意思是祝你滿載而歸,祝你一帆風順。以前,俄國獵人有一種迷信說法,認為祝賀勝利就一定不得手,因此習慣用反語相祝。這種祝賀方式也用於其他場合。俄羅斯人不同於中國人,喜歡用單數,如送花要送一枝、三枝、五枝等,雙數反被認為不吉利。俄羅斯人自古有一種迷信,認為知道產期的人越多,出生就越困難,甚至會招來邪惡,因而在產前盡量保密。俄羅斯人認為生產是污穢的事,因而有在無人居住的地方生孩子的風俗,如在浴室、牛棚等地。遇到難產,有解扣、開鎖等風俗習慣.
(2)服飾禮儀
俄羅斯大都講究儀表,注重服飾。在俄羅斯民間,已婚婦女必須戴頭巾,並以白色的為主;未婚姑娘則不戴頭巾,但常戴帽子。在城市裡,俄羅斯目前多穿西裝或套裙,俄羅斯婦女往往還要穿一條連衣裙。前去拜訪俄羅斯人時,進門之後務請立即自覺地脫下外套、手套和帽子,並且摘下墨鏡。這是一種禮貌。
典型的俄羅斯民族服裝是:男子是斜襟長袖襯衣,通常在領口和下擺有綉花,穿時在襯衣外面系一根腰帶。襯衣一般是用麻紗布、白棉布做成,也有用色彩鮮艷的花布做成。褲子稍肥,是用白布或染色的花布做成。在寒冷的季節,人們一般是穿厚呢子外衣或毛皮外衣,頭戴氈帽,腳穿高閣皮靴。女子的服裝,一般是用麻布做的有墊肩的長襯衣。在俄羅斯的北部和中部地區,已出嫁的女子在襯衣外面要穿一件無袖長衣一「薩拉方」,在南部地區則穿一種手工編的帶有方格圖案的毛料裙子。
姑娘不戴頭巾,僅用頭巾蓋住頭的一部分,但已婚女子必須戴頭巾,以便把頭發全部包起來。在冬季,女子一般穿厚呢子或毛皮外衣,高筒皮靴。現在男子多穿西服,戴呢帽、便帽、禮帽,冬天戴皮帽,穿皮鞋、皮靴或氈靴。女子穿連衣裙、西服上衣或西服裙。過去女子不穿長褲,現在也有人穿。女子穿高跟鞋,冬天也穿皮靴。秋冬戴呢帽或皮帽,夏天系花頭巾。
(3)餐飲禮儀
俄羅斯人的主食有:以黑麥、小麥等麵粉製成的麵包、各種麥子煮成的粥以及養麥粥。養麥粥的標准烹調法是在粥中加人雞蛋或各種肉類。養麥面經發酵後摻人乳酪、果品烤成薄餅。這種餅薄而松軟,呈半透明狀,營養豐富。俄羅斯人以麵包為主食,肉、魚、禽、蛋和蔬菜為副食,喜歡吃炯、煮、燴的菜,炸、烤也可。喜歡酸、甜、咸和微辣食品。他們不吃某些海味 (墨魚、海蜇、海參)和木耳。
俄羅斯人吃飯時不用碗而用盤子,盛湯用深盤。吃飯時,左手持叉、右手持勺或刀子。如果只用叉子,可用右手。吃飯時不許刀又亂響,也不許嚼出聲來。湯剩不多時,左手向外抬起盤子,右手用勺子向外盛湯而不是向里。喝茶時,茶勺用完後應放在茶碟上,不能把勺留在茶杯里喝茶。俄羅斯人多數愛吃魚、蝦、羊肉、羊肉串、羊肉湯、烤羊肉、炸羊排、炸羊腸、牛肉、萬牛排、紅燒牛肉,不太愛吃豬肉。愛吃烤雞、油炸馬鈴薯,也喜歡吃中國的糖醋魚和北京烤鴨。蔬菜有黃瓜、西紅柿、土豆、蘿卜 生菜、洋蔥等。俄羅斯人一般對早餐和午餐比較重視,晚餐則較為簡單。其飲食特點為:愛吃帶酸味的食品,麵包、牛奶甚至萊湯都要吃酸的。喜食冷盤,在進午餐時,必須有冷盤,冷盤的種類很多.如紅黑魚子、各種香腸、火腿、紅魚、咸魚、酸蘑菇等。
俄羅斯人愛喝酒,特別愛喝烈性酒,其中最愛喝伏特加。一般會喝酒的人酒量都很大。他們愛喝紅茶。茶里一般放檸檬片和糖 。喝茶時吃果醬、麵包、 黃油、點心等。水火壺是俄羅斯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家家戶戶都離不開它。自古以來,用水火壺煮茶喝一直為俄羅斯人所喜愛。俄羅斯人常說:「水火壺一開,就把客人留下來了」。
在飲食習慣上,俄羅斯人講究量大實惠,油大味厚。他們喜歡酸、辣、鹹味,偏愛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愛吃冷盤。總的講起來,他們的食物在製作上較為粗糙一些。
一般而論,俄羅斯以麵食為主,他們很愛吃用黑麥烤制的黑麵包。除黑麵包之外,俄羅斯人大名遠揚的特色食品還有魚子醬、酸黃瓜、酸牛奶,等等。吃水果時,他們多不削皮。
在飲料方面,俄羅斯人很能喝冷飲。具有該國特色的烈酒伏特加,是他們最愛喝的酒。
此外,他們還喜歡喝一種叫「格瓦斯」的飲料。
用餐之時,俄羅斯人多用刀叉。他們忌諱用餐發出聲響,並且不能用匙直接飲茶,或讓其直立於杯中。通常,他們吃飯時只用盤子,而不用碗。
參加俄羅斯人的宴請時,宜對其菜餚加以稱道,並且盡量多吃一些,俄羅斯人將手放在喉部,一般表示已經吃飽。
吃西餐,請左手持叉,右手持刀,麵包用手拿,一般只有在使用好久時才把刀放下。舉杯飲酒請用右手。嚼東西時把嘴閉上,不能嚼出聲來。吃水果一般不削皮。在宴會上男士要照顧身旁的女士。注意,習慣是照顧坐在自己右邊的那位!散宴後,按禮節應主動問右邊的女士是否需要送她回家。俄國人喝茶與其說是為了解渴,不如說是為了充飢。一般是早餐時或在午飯與晚飯之間喝茶。茶里可以放牛奶、鮮奶油和糖。喝茶時還端上果醬、麵包、黃油、點心等。用完茶勺後,應放在茶碟上,不能把勺留在茶杯里,帶著勺喝茶。老人喜歡用茶炊煮茶喝,他們用小菜碟喝茶,單獨吃糖。
( 4 ) 婚俗
傳統的俄羅斯人的婚姻習俗頗為繁多。說媒時講究單日說媒,忌諱星期三、星期五和12號。相親時要禱告,並還要圍桌走三圈。訂婚名堂更多,如喝糖水定終身,一牧師主持訂婚儀式後雙方才可開始籌備結婚,舉辦訂婚舞會等。結婚時擺「門形」婚宴,在城市婚禮上要三吻雙親,婚禮後還有結婚拜訪周;在農村講究鈴聲驅災,新婚夫婦乘坐的馬車要用鮮花和小鈴襠來裝飾。在婚宴上,按照俄羅斯習俗。新婚夫婦要各掰下一塊麵包蘸鹽後敬獻給自己的父母,以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思。接著同自己的家長吻別,女伴們唱憂戚的送別曲。按照習慣,在宴會上新人不能多吃,而要當好第一次家庭主人,使來賓們盡情歡樂。一席間大家頻頻舉杯,新娘新郎隨著「苦啊、苦啊」的喊叫聲,不斷親吻。人們時而高歌,時而起舞,整個婚宴充滿喜慶氣氛。現在在俄羅斯,幾乎所有的城鎮都有「結婚登記宮」,亦稱「幸福宮」。這種「宮」,多為兩層的樓房。一層是表格登記室、女賓室和男賓室;二層是登記廳、宴會廳、禮品間、鮮花間和休息室。現代俄羅斯的婚禮,多由「幸福宮」 的工作人員主持。在國歌聲中,婚禮宣布開始。在主持人的引導下新人挽手前進,雙方親友踏著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的旋律,緩緩進人登記大廳。接著,舉行新人、證婚人簽字儀式,眾人在樂聲中以掌聲祝賀。一對新人把一名代表用盤呈上的戒指各為對方戴上,並接過結婚證書,在樂聲中走出大廳。婚禮後,新婚夫婦到列寧紀念堂或無名烈士墓前獻花默哀,以表示對前輩的懷念,然後乘彩車觀光市容,舉行喜宴等。
俄羅斯農村婚禮又有完全不同的另一種風格。結婚的當天早晨,三匹馬拉著的迎親車隊已飛馳到新娘的家門前。大車用綵帶。樹枝、鮮花裝飾得非常美麗,車上坐著身穿白色綉花民族服裝的新郎和他的年輕夥伴們,夥伴們拉著手風琴,彈著七弦琴,歌聲、呼喊聲和悠揚的樂曲聲在農村的田園上空飄盪。在歡笑聲中,新娘走出來和父母擁抱、吻別,然後農女友們的簇擁下坐上了彩車。浩浩盪盪的迎親車隊把親人送往村蘇維埃,舉行結婚登記儀式。儀式完畢,賓主一起來到新郎的家,新郎新娘下了彩車,踩著撒滿各色鮮花的地毯徐徐走來,大家向他們身上拋撒象徵生活富裕的金色麥粒,祝願他們今後的生活道路能像地毯一樣平坦,周圍開滿鮮花,生活富足美滿。新婚當天舉行酒宴。宴會上還會加上讓新郎劈木柴和生火的內容。這是考驗新郎是否會持家。火光同時也象徵著愛情,給新人帶來溫暖和光明。這種婚宴一般要持續到深夜,有時甚至通宵達旦。在俄羅斯,不同的民族都有本民族的特殊婚禮習俗。
(5 )社交禮儀
在人際交往中,俄羅斯人素來以熱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稱於世。在交際場合,俄羅斯人慣於和初次會面的人行握手禮。但對於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別重逢時,他們則大多要與對方熱情擁抱。在比較隆重的場合,有男人彎腰吻婦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長輩吻晚輩的面頰3次,通常從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愛。晚輩對長輩表示尊重時,一般吻兩次。婦女之間好友相遇時擁抱親吻,而男人間則只互相擁抱。親兄弟姐妹久別重逢或分別時,擁抱親吻。在宴會上喝了交杯酒後,男方須親女方嘴。
在迎接貴賓之時,俄羅斯人通常會向對方獻上「麵包和鹽」。這是給予對方的一種極高的禮遇,來賓必須對其欣然笑納。鋪著綉花的白色面巾的托盤上放上大圓麵包和麵包上面放一小紙包鹽。捧出"麵包和鹽"來迎接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
稱名問好 在街上、商店、公共汽車等平常場合,你可稱對方「您」(вы)或「同志」(товарищ)。如果進一步交談,你可以按對方性別年齡,分別稱「先生」(господин)、「小姐」 (девушка)、「朋友」(друг)、「小伙(ребята)。與俄羅斯人在一個較正式的場合互相認識和交談,要記住對方的全名,即要稱呼他的名字還要加上父姓,以示尊敬和客氣。而且,要稱「您」(вы),不能稱「(ты)
革命期間和革後,「同志」 一詞具有褒義,因此對陌生人,根據外表認為其是自己人、志同道合者,才稱同志,對熟人、戰友也稱同志。但現在在日常生活中是不用這個稱呼的,如買東西、問路等,常用「公民」、「小夥子」、「爺爺」、「嬸嬸」等詞。
稱呼對方一定要用他的正式頭銜,除非他特意要求改用另一個稱謂。
俄羅斯人的姓名通常排列為名字、父名、姓,但也可以把姓放在最前面,特別是在正式文件中。名字和父名都可縮寫成第一個字母。一般口頭稱姓或名。尊敬時稱名字與父名,對長者有的只稱父名。對家人有愛稱,如伊萬,稱萬尼亞或瓦紐沙;謝爾蓋,稱謝宴沙等。依照俄羅斯民俗,在用姓名稱呼俄羅斯人時,可按彼此之間的不同關系,具體採用不同的方法。只有與初次見面之人打交道時,或是在極為正規的場合,才有必要將俄羅斯人的姓名的三個部分連在一道稱呼。
婦女姓名多以「娃」,「姬」 結尾,婦女婚前用父親的姓,婚後多用丈夫的姓,但名字和父稱保留不變。按照俄羅斯人的習慣,名字加父名是對成年人的尊稱,而用它來稱呼年輕人則顯得滑稽可笑。彼此很熟悉的人習慣於直呼對方的名字,但年輕人直呼長者的名字是沒有禮貌和不知分寸的表現。在家裡,兒媳對公婆,女婿對岳父母不習慣叫「爸爸」「媽媽」時,可以叫老人的名字和父名,以示尊敬。在學校,學生對老師必須稱呼名字和父名,表示尊敬和禮貌;而老師在課堂上叫學生時可以直接用姓。如果用名字稱呼,則表示他對學生的友好、信任和器重;在工廠,師徒關系也是如此。農村和城市的稱謂習慣不太一樣。在農村裡,老年人常用一個父名稱呼對方,表示貼心和知已。關系密切的人,可用愛稱,稱呼偉人和名人則習慣於單用一個姓氏,如羅蒙諾索夫、普希金、列寧、高爾基、斯大林、普京等。
交換名片 最好隨身帶上大量名片。去會見俄羅斯官員時,要用其一面印有英文的名片,最好是一面印有俄文的名片。
拜訪與邀請 到別人家做客,進屋要破門,得到允許才能人內。進屋先要脫去外套和帽子,然後向女主人鞠躬問好,並向男主人和其他人問好。主人見來訪者進來時,會站起來迎上前去握手,請對方坐下後,再商談工作。主客一起進客廳時,主人應走在前面,給客人開門;出門時應走在客人後面,以便隨手關門。應邀,接到參加家宴的邀請後,可以送鮮花和酒、藝術品、書等禮物。不要到得過早,以免影響主人的准備工作,也不要到得過遲,讓主人和其他客人久候是失禮的。
遵守時間 在俄羅斯赴約必須准時。最好先直接寫信給自己要聯系的機構,約定一個時間,並將自己想要討論的問題告訴他們,附上有關貿易文件。同時民將這信的復印件遞交本國大使館的商務處,商務處則會協助你與有關部門聯系,並取得他們的原則同意,這時方能前往有關機構進行訪問。安排約會起碼需要提前兩三天。在任何情況下,約會無論是通過大使館安排,還是自己直接安排,臨去之前都德要再次得到對方的確認。
吸煙須知 公共場所不許吸煙,不許隨地吐痰。在很空曠的大廳里,離人家很遠抽煙,也會有人走過來「關照你」。俄羅斯人在這方面的公德意識是很強的。上煙時,一般要遞上煙盒,讓其自取,不能只給一支。特別注意不要一根火柴點三個人的煙。男士吸煙時,先要問問你身旁女士介意不介意。
交談忌諱 一般俄羅斯人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言談之間勿對其國家民族有輕侮之詞,特別是蘇聯解體後經濟情況不佳,國際地位也日下,對此俄羅斯人特別敏感。
通用語言 全國各地的官員、企業經理和工程師都講俄語。俄語也是技術文件的主要用語。 英語 教育普及,為第一外語,許多高級官員都會講 英語 。
言談舉止 遇見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問好,學生在考場不能用左手抽考卷。婦女不能在男子面前攝裙而坐,露出大腿,也不能用裙子當扇子扇風,否則易造成引誘男人的誤會。談話時要看著對方,不能打斷別人的談話,以示尊敬。不應當著其他人與某人用別人聽不懂的語言說話。,在公眾場合不能摳鼻孔、伸懶腰、抓癢、隨地吐痰、大聲咳『嗽。若咳嗽時,必須用手帕捂住嘴,小聲咳。與人交談時不能用手指他人。在公共場所大聲暄嘩是不文明的,說話時指手劃腳被看作是』缺乏教養。要上廁所時不能直說,而要說「對不起,請等一等」 或「對不起,我去打個電話,請等一等」。
幾個中國人在一起,千萬別用中文說「飛(fei)"或「惠(hui)」一類的字眼(包括其所有同音字, 如果中國人的名字有這兩個音,念時要小聲一點,因為與fei和hui相近的俄語詞фуй是一個很不文雅的詞,俄國人聽了會覺得刺耳。
招待應酬 俄羅斯人的一個古老習俗,就是喜歡用麵包和鹽招待客人。這一習俗的淵源最早可追溯到公元5世紀。當時,匈奴帝國稱雄歐亞大陸,為了防備和消滅敵人,匈奴頭領阿提拉破壞了現今俄羅斯歐洲疆域的大部分曬鹽場。到公元9—10世紀的羅斯公國時,鹽已經成為稀有的貴重品,只有款待貴賓時,人們才能在宴席上開開眼而由於中世紀農業生產力的低下,麵包無疑是富裕和地位的象徵,在落後的古俄羅斯尤其如此。因此用麵包招待客人不僅是為了顯示主人的富有,而且更表達了主人對客人的敬意和熱情。通常,主人手捧麵包,客人躬身接過麵包,先對麵包示以親吻,然後掰一小塊,撒上一點鹽,品嘗一下並表示感謝。當今,雖然麵包和鹽已經失去了它們原來的珍貴價值,但仍然意味著善意和友情。另外,打翻了鹽罐就表示要吵架。麵包和鹽是俄羅斯人友好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媒介。 應邀到當地人家中參加晚宴或作客時,給女主獻上一束鮮花,將會使她感到非常高興。給主人的孩子送一些彩筆、智力游戲玩具等也是必要的。俄羅斯人好客,有一句諺語說得最妥切:烤爐里有什麼,桌上有什麼。不管食品供應如何緊張,但在請你吃飯時,還是盡其所有,並且把難得的美味留與客人。如果你不豪爽地吃掉喝掉,反會被認為是不懂禮貌。
俄羅斯人好酒,世人均知。一般較高級的宴會都不上烈酒,但在招待會上,總會有幾瓶伏特加(烈酒), 這是俄羅斯人喝酒的老規矩。在知識界是不勸酒的,但在農村主人常常率先乾杯,一醉方休。此刻,如果你能喝上一些,馬上會被引為「朋友」和「知已」。
尊重女性的風氣 尊重女子是俄羅斯人的社會風尚。問候時,男子應先向女子問候;年輕者應先向長者問候;進屋的人應先向主人和其他的人問好。當婦女走進客廳時,男子應站起來表宗眾挽,而男子走進客時,婦女可以不站起來,但必須面向來人,以示禮貌。 在介紹人們相識時,總是把婦女先介紹給男子,婦女在回答時應主動伸出手去握手並說出自己的姓名。非因公結識時,青年男女要說出自己的名字,成年男女則要說出自己的名字和父名。要向婦女介紹某個人時,應先徵求她同意後再介紹。 上公共汽車、進房間、上樓梯時,男子一般都讓女子先行,並為其開門,即使對不認識的女子也需這樣做。出門時男子幫助同行女子穿大衣、拉大門;在影劇院里,男子應先找座位讓女子坐下後,自己再坐。請女子跳舞後,應送她回原來位置,致謝後再離去。照像時,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在室外,如果女子站著,男子不應坐著照。跟女子在一起時,吸煙前一定要徵得對方的同意。
三。 1.忌諱黃色,俄羅斯人認為黃色是不吉利的顏色,送禮時一般忌諱送黃色的東西,衣服也忌諱純黃色的。
2.忌諱五月成婚。一般人忌諱在五月成婚。認為這個月里的婚姻是充滿了苦難很失敗的婚姻。
3.忌諱就餐時照鏡子,就餐時不可以照鏡子,也不能戴帽子做到餐桌旁,這些被認為會招來不幸。
5.忌諱送蠟燭。俄羅斯人通常把蠟燭認為是能帶來死亡的不詳之物,因而送此物等於詛咒對方早日死去。
6.忌諱學貓頭鷹叫。這預示著人將受到死亡的威脅。
交際中的禁忌
1)忌交叉握手。
2)忌議論婦女長相。
3)忌詢問婦女年齡。
4)忌過分贊美。
5)忌恭維身體健康。
6)忌隔著門檻交談和握手。
7)忌一根火柴點3支香煙。
8)忌提前祝賀生日。
9)忌用手指點對方。
10)忌做「不速之客」。
送禮時的禁忌
1)忌贈送刀叉等有利刃或齒狀物品。
2)忌送手帕。
3)忌送蠟燭。
4)忌送野花。
5)忌送黃色和三色以上混雜的花。
6)忌送活貓。
7)忌送空錢包。
數字禁忌
1)忌「13」。
2)忌「星期五」。
3)忌雙數。
生活中的禁忌
1)忌黃色。
2)忌坐桌角吃飯。
3)忌看見兔子或黑貓橫穿道路。
4)忌左腳先下床。
5)忌用死人觸摸過的東西。
6)忌五月成婚。
7)忌結婚日下雨。
8)忌親人離家遠行時打掃房間。
9)忌打翻鹽罐。1
0)忌就餐時照鏡子。
11)忌把麵包底朝天倒放。
12)忌把吃剩的主食留放在盛骨頭的盤內。
13)忌用刀把食物送進嘴裡。
14)忌在房屋裡吹口哨。
15)忌學貓頭鷹叫。
16)忌衣服穿在身上縫補釘或鈕扣。
17)忌婦女婦女不戴頭巾進教堂。
18)忌縫制衣服時線纏在一起。
19)忌反穿衣服。
20)忌考試前理發
3、一般在中國的教堂里都是怎麼過聖誕節?
一般都是在教堂里或是家庭聚會的地方辦一些節目,教友們在一起樂一樂,一起說說我們神聖的主,因為聖誕節本來就是基督教的節日嗎?
4、埃及過聖誕節嗎?具體什麼時間?怎麼過?有什麼傳統禮儀嗎?謝謝!
埃及的聖誕節也是傳入的,所以他們的過節氣氛不強。
5、聖誕節有哪些禮儀?
猶如中國的春節,有祭祀祖先和拜年的各種禮儀一樣,西方的聖誕節也有其約定俗成的禮儀和程序。
聖誕節的禮儀可分宗教禮儀和世俗禮儀兩種
聖誕節的宗教禮儀
宗教禮儀一般是節日期間在教堂舉行的紀念性儀式。對於基督教來說,聖誕節期間在教堂紀念耶穌的儀式很多。但普遍最受重視的是聖誕彌撒。聖誕彌撒共有3台,分別是子夜彌撒、黎明彌撒、天明彌撒。3台彌撒暗示耶穌的三重誕生:第一重,耶穌誕生於聖父懷;第二重,耶穌由童貞女受孕誕生於伯利恆;第三重,耶穌以精神的方式誕生在善人心靈中。這3台彌撒禮儀,基本代表了聖誕節宗教禮儀的全部。
子夜彌撒的儀式程序是:1、進堂詠。主教首先指出今夜彌撒的主題。這是一個固定的程序,每年主題都一樣,是歌頌主的誕生。接著吟唱聖誕頌歌:「救世主為我們誕生了,他就是主基督……」2、迎聖嬰。把聖嬰像隆重地迎接至預先設置的馬棚中。該儀式程序:①在教堂合適的地方放置「將臨圈」,圈上點4支紅蠟燭,圈中央置有遮以紫色布的聖嬰雕像;②主禮人(由資歷較高的主教或教宗擔任)穿紫色圓領大袍,在祭台前領唱《仰望救主歌》等將臨期歌曲,並做禱詞;③主禮人換穿白色圓領大袍,與輔禮人來到「將臨圈」前,再唱《平安夜》或《光榮頌》,在歌聲中揭去遮蓋聖嬰像的紫色布,與此同時,打開聖堂的全部燈光,主禮人向聖嬰像獻香;④在聖誕歌聲的伴隨下,主禮人將聖嬰像捧到祭台;⑤唱《福音路》,當唱到「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里」這句時,主禮人就把聖嬰像放在事先准備好的馬槽里。至此,「迎聖嬰」禮儀完成。3、誦《聖經》。由主教或教宗選取《舊約》中有關耶穌誕生的章節領讀,信徒跟著誦讀。這一程序時間最長,非虔誠信徒難以領會其樂趣和意境。
黎明彌撒和天明彌撒除不舉行「迎聖嬰」外,其他儀式與子夜彌撒大同小異。只是黎明彌撒因是在太陽東升時舉行,所誦經文更多地強調光的象徵意義,詠唱頌歌時也多選擇對光的歌頌。
註:教堂的聖誕彌撒儀式一般不限制教外者參加,但須注意服飾和舉止的鄭重,儀式開始後除唱聖歌外,不可發出別的聲音和隨意走動。
聖誕節的世俗禮儀
在歐洲,凡進入12月,人們就開始聖誕節的准備。主要有3件事情必須要做:
首先要裝飾門面、居室。聖誕節時除室內外掛彩燈外,布置聖誕樹、「將臨圈」、馬槽等與耶穌誕生有關的象徵物,是必不可少的;而整個裝飾在色彩上,以紅、綠、白三色為基調,此三色是歐洲的聖誕色,每一色具有特定的象徵意義。同時,還要打掃一番煙囪,以迎接聖誕老人。
第二件要准備充足的聖誕食品,因節日期間超市不開門。
第三要采購聖誕禮物,家庭每個成員要先排一份親友名單,根據名單中每個人的不同愛好,去超市或專業聖誕市場采購計劃中的禮物。互不代勞,甚至兒童也一樣,錢可由大人出,但買禮物的決定權在自己。
上述准備結束,聖誕節便臨近了。以家庭為單位的聖誕儀式將在12月24日晚上舉行。主要儀式程序為:
第一項,全家合唱《祝你聖誕快樂》,有客人的話,賓主合唱。
第二項,吃聖誕大餐。所謂「大餐」,不過比平時略顯豐盛,可吃上平時不常吃的火雞或豬肉。其他與平時用餐無異,其禮儀也是西餐禮儀。但餐前餐後的酒須是紅酒(紅酒象徵基督的血)。
第三項,發歌單,大家齊唱《聖誕頌歌》。從人們耳熟能詳的《平安夜》開始,到《鈴兒響叮當》、《哦,聖誕樹》,一般列有十多首,大家圍在聖誕樹下可無限制地唱,也可邊唱邊舞。
第四項,互換禮物。送禮物的順序一般由長輩先送晚輩,然後晚輩再回送長輩。若家庭成員中任何一個人邀請其朋友來家過聖誕,主人事先也會給朋友備有禮物。作為客人的朋友,也會向主人回敬禮物。
第五項,聆聽聖誕祝辭。聖誕祝辭有總統的,有市長的,在義大利還有教皇的,子夜前他們都通過電視向市民和教民祝福節日,祝福新年。
第六項,互致祝福並親吻。
第七項,分頭活動。兒童將事先買好的聖誕襪掛在壁爐旁,然後帶著期盼的心情入睡,希望在25日一大早能看到聖誕老人裝在襪子里的禮物;年輕人則開始狂歡夜,或去教堂廣場觀看聖誕劇,或去參加同齡人的聖誕晚會;成人特別是基督教和天主教信徒,則去教堂參加子夜彌撒。
6、聖誕節的時候為什麼大家要互贈禮物
聖誕節是基督徒慶祝其信仰的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在聖誕節,家人們有互贈禮物的禮儀,特別是大人送給自己孩子的聖誕節禮物,更是很多孩子一年中最為期待的。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是一個所有人都慶祝的日子,不分膚色不分國度。在西方,孩子們熱切的期盼著在這一天收到聖誕老人送來的聖誕節禮物。「聖誕老人」究竟是誰呢?誰也沒見過。他只會在聖誕節出現,給人們送來聖誕禮物。在現代生活的情感荒漠之中,神秘的聖誕老人帶來了一份親情的魅力。 給孩子的聖誕禮物最能體現禮物的意義。人類學家往往強調禮物的回報義務。但是,給孩子的聖誕禮物恰恰破除了這種回報義務。聖誕節禮物的實際贈予者當然是父母,但他們把功勞都給了神秘的聖誕老人,只是為了孩子們的那份天真的期待。不讓孩子過早失去對聖誕老人的天真,是讓他們明白一個道理,人贈予陌生人禮物,並不需要什麼特別的理由。
7、聖誕節的習俗與文化的內容簡介
一、內容簡介
聖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耶穌誕辰,譯名為「基督彌撒」,西方傳統節日,在每年12月25日。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
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但是有很多聖誕節的歡慶活動和宗教並無半點關聯。交換禮物,寄聖誕卡,這都使聖誕節成為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
二、習俗
1、裝扮聖誕樹:這個傳統指的是用彩燈、聖誕節習俗:金箔、聖誕節習俗:花環、聖誕節習俗:飾品、聖誕節習俗:糖果條等裝扮松樹。現如今,聖誕樹也是歡慶節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點燃聖誕蠟燭:這個傳統指的是人們會在聖誕期間在屋子外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即便在最黑暗的屋子,蠟燭也能帶來光明,寓意希望。早些年代,也就是基督徒深受迫害的時候,他們被禁止佈道禱告。因此,基督徒們在屋外放一支蠟燭,暗示他們仍在心裡默默禱告。
3、烘烤聖誕蛋糕:這項英式傳統早在幾個世紀以前就流傳開了,以前人們在平安夜喝梅花粥。隨著時間 慢慢推移,人們還會享用果脯、聖誕節習俗:蜂蜜及香料食物等,隨後聖誕蛋糕便代替梅花粥出現了。
4、互贈禮物:這個傳統源自一個傳說:三位智者在聖誕節給嬰兒耶穌送出了禮物。每年聖誕節,親朋好友尤其是孩子們都會互贈禮物,聖誕老人的故事也源自這個傳統。
5、唱聖誕頌歌:這是一個古老的習俗:聖誕期間總是回盪著一首又一首聖誕傳統歌曲。歌曲給人們帶來歡樂,也增添了節日的氣氛。每年歡度聖誕之際,《第一個聖誕節》、聖誕節習俗:《鈴兒響叮當》、聖誕節習俗:《普世歡騰》等各種聖誕聖歌或頌歌都會奏響旋律。
(7)聖誕節的禮儀擴展資料:
關於聖誕節的起源說法,通常認為的有兩種:
一、耶穌誕辰
據記載,在巴勒斯坦的拿撒勒城住著一名叫瑪利亞的童貞女,由聖母瑪利亞所生,孩子起名為「耶穌」,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傳說為了拯救人類的罪惡,上帝決定讓他的獨子基督降生人間,幫助世人更好的了解上帝,贊美上帝。
以救贖人類的靈魂後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在西方基督教國家,人們普遍信仰基督教,傳說耶穌基督就是在12月的24日晚上出生的,所以,12月24日夜被稱為「聖誕夜」或者「平安夜」。
二、羅馬教會設立
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耶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為「主顯節」,即上帝通過耶穌向世人顯示自己。當時只有那路拉冷的教會例外,那裡只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耶穌的受洗。
經研究,一般認為12月25日伴為聖誕節可能開始於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約在公元375年傳到小亞細亞的安提阿,公元430年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那路撒冷的教會接受得最晚,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仍然堅持1月6日主顯節是耶穌的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