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聖誕節的來歷60個字
1、聖誕節的由來50字
聖誕節從最初的宗教節日,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全球性的節日。聖誕節宗教涵義逐漸與世界各地文化傳統糅合。有些是在宗教文化基礎上演化,成為更加豐富多彩的聖誕節宗教文化。有些則逐漸世俗化、商業化,甚至政治化。
以聖誕樹而言,在希臘傳統中是沒有聖誕樹的,但這並不代表聖誕節不能有或者不須有聖誕樹。美國有擺放聖誕樹的傳統。西方國家的許多孩子從小就被告知,聖誕老人是從煙囪進入屋裡,然後悄悄把禮物放在好孩子床頭的襪子里。
孩子們一旦功課成績下降,就往往會被家長或者老師訓誡可能得不到聖誕老人的禮物。美國紐約上州一名老師上月底在課堂上告訴學生「世上並沒有聖誕老人」,還補充說聖誕樹下的禮物是他們的父母放在那裡的,就因引發家長爭議而被迫道歉。
聖誕節宗教神秘感的逐漸淡化,固然與科學發展有關,也與商品經濟有關。市場經濟下可以用各種贏利的形式包裝聖誕節。
2、聖誕節的真實來歷是什麼?
聖誕節的來自耶穌誕辰。
聖誕節,據說耶穌是因著聖靈成孕,由聖母瑪利亞所生,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夢中曉諭約瑟,叫他不要因為瑪利亞未婚懷孕而不要她,反而要與她成親,把那孩子起名為「耶穌」,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
聖誕節最重要的意義是講「饒恕」與「和好」,而非等待聖誕禮物,當然一開始中國百姓對西方文化還是有抵制的,而經過幾個世紀的文明碰撞,西方文化漸漸的融入了中國。
節日形式
聖誕賀卡作為聖誕節禮物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等內容。聖誕節這天寄贈聖誕賀卡,除表示慶賀聖誕的喜樂外,就是向親友祝福,以表思念之情。尤其對在孤寂中的親友,更是親切的關懷和安慰。
3、聖誕節的來歷是什麼?
為了紀念耶穌誕生,所以人們在這天慶祝,所以就有了聖誕節。聖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耶穌誕辰,譯名為「基督彌撒」,是西方傳統節日,起源於基督教,在每年公歷12月25日。
在公元四世紀時,尼古拉斯的父母是非常熱心的天主教友,但早早逝世。尼古拉斯長大後,便把豐厚的財產全部捐送給了貧苦可憐的人,自己則獻身教會,終生為社會服務。
用燈燭和裝飾品把樅樹或洋松裝點起來的常青樹,作為聖誕節慶祝活動的一部分。聖誕樹起源於德國。很久以前,羅馬異教徒就用常青樹的樹枝裝飾房子,寓意度過寒冷冬季之後的生命輪回。
到了16世紀,德國人開始把常青樹放到家中進行裝飾。到了19世紀末,歐洲移民把聖誕樹帶入了美國殖民地並逐漸流傳於世界各地。
4、聖誕節的由來
聖誕節源自古羅馬人迎接新年的農神節,與基督教本無關系。在基督教盛行羅馬帝國後,教廷隨波逐流地將這種民俗節日納入基督教體系,同時以慶祝耶穌的降生。
但在聖誕節這天不是耶穌的生辰,因為《聖經》未有記載耶穌具體生於哪天,同樣沒提到過有此種節日,是基督教吸收了古羅馬神話的結果。
聖誕節本是宗教節日。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使聖誕節開始漸漸流行起來。聖誕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後,結合著北半球冬季的聖誕裝飾也出現了。十九世紀初發展至中葉,整個歐洲、美洲開始過起了聖誕節。並衍生出了相應的聖誕文化。
(4)關於聖誕節的來歷60個字擴展資料:
聖誕節的故事:
在19世紀初,一個叫約翰的14歲男孩住進了英格蘭的一家孤兒院。那時的孤兒院生活是很可怕的,孤兒就意味著沒人喜歡、沒人疼愛。這座孤兒院的院長對孩子們少有愛心,這里也沒有孩子們喜歡的游戲,沒有同情,沒有理解。
孩子們一年到頭都要勞動,他們每天天一亮就起來幹活,一直干到天黑。一年之中,只有聖誕節這天孩子們不用幹活,而且還可以收到禮物——只橘子。約翰到孤兒院後,每年都盼望著聖誕節,還有這只橘子。
在英格蘭,無論是對約翰還是對他的同伴來說,橘子都是稀罕的東西。孩子們每次拿到橘子時都視若珍寶,他們把寶貴的橘子保存幾天、幾星期,甚至幾個月——守護著、聞著、摸著、欣賞著這只橘子。通常他們都要保存很久,等他們剝開橘子皮時,卻發現它已經爛了。
每當聖誕節快到時,孩子們都會有很多想法,他們會誇口說:「我要把我的橘子存得最久。」約翰睡覺時喜歡把他的橘子放在枕頭邊,他把橘子貼在鼻子上聞它的香味,拿在手裡時都不敢用力,生怕蹭破了橘子皮。
橘子能給他帶來一種安全感、富足感,讓他心裡能暫時離開眼前的貧苦,產生—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這一年的聖誕節,約翰心裡特別高興,因為他馬上就要成年了。他知道自己將會變得更強壯,而且不久就可以離開孤兒院了。他高興地想像著自己的未來,他還想把橘子留到明年他生日那天。如果保存好,不摔不碰,他也許就能在生日這天吃到它。
聖誕節終於來了,孩子們興奮極了,撒著歡跑向餐廳。約翰聞到了一股與平日不同的香氣,他快步奔跑著,因為他太過興奮,而且鞋也不合腳,他跌倒在地上,這引起了一陣混亂。
約翰剛從地上爬起來,就聽到院長嚴厲地吼道:「約翰出去,今年沒有你的橘子了!」約翰大哭起來,他飛快地跑回到寒冷的宿舍里,躲在床角,以免別的孩子看到他的痛苦。
過了一會兒,房門打開了,他的夥伴們回來了。伊麗莎白走到他的跟前,眼裡含著眼淚,把一個布包遞給了約翰。
「拿著,約翰。」她說,「這是給你的。」
約翰伸手掀開布包的一角,看到裡面是一隻大大的橘子,只是橘皮上有好幾條切痕。他明白了,是夥伴們每人從他們的橘子上切下一瓣,拼成了這只又大又漂亮的橘子,約翰感動極了。
約翰永遠也不會忘記那年的聖誕節他的朋友們給予他的關愛。他的幼年是在冷酷的環境里度過的,然而在長大成人的這一年,他收獲了友誼和關愛。
後來約翰有了自己的事業,但他從沒忘記這只橘子,每到聖誕節來臨時,他都會買很多橘子送給孤兒院的孩子,因為他從沒忘記自己的夢想,要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聖誕節享受橘子的香味。
5、聖誕節的來歷是什麼?
聖誕節的來歷是耶穌降臨由來的,具體如下:
聖誕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教會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也就是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來慶祝耶穌的降臨,因此也稱為「耶誕節」。所以聖誕節是一個宗教性的節日。
聖經上實際並無記載耶穌誕生日期,聖誕節是後人公定的。在羅馬基督徒慣用的日歷中發現公元 354年12月25日頁內記錄著:「基督降生在猶大的伯利恆。」因此人們逐漸相信12月25日是耶穌的降生日。
據說耶穌的母親瑪麗亞因聖靈懷孕,神曾派遣使者在夢中曉諭約瑟要與未婚懷孕的瑪麗亞成親,把孩子起名為「耶穌」,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解救出來。與中國皇帝的出生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表達君權神授,一個表達解救眾生。
當聖母瑪麗亞快要臨盆時,羅馬政府下命令要全體人民到伯利恆申報戶籍。當約瑟和瑪麗亞到達伯利恆時天色已晚,兩人未能找到旅館住宿,唯有一個馬棚可以棲身。在這晚,瑪麗亞在馬棚中生下了聖子耶穌。後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為聖誕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
自從12月25日被公認為聖誕節後,已成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廣大非基督徒群眾的一個重要節日。聖誕卡、聖誕老人、聖誕襪、聖誕帽、聖誕樹等逐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後來逐漸商業化、政治化,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綜合性節日,是一個集商業性、娛樂性、宗教性的重大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