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提倡
1、中國有規定過聖誕節、平安夜嗎?
中國沒有規定過聖誕節,平安夜。聖誕節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國家不提倡,但也不專禁止。
聖誕節是屬一個宗教節日,是基督徒紀念基督教創始人耶穌誕生的日子。耶穌生於12月24日夜間,基督教徒把這一夜叫平安夜,從12月24日至翌年1月6日為聖誕節節期,基督教徒在節期將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由於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西方信徒眾多,這就難免給人以聖誕節是西方人共同節日的假象。
2、你覺得中國人是否應該過聖誕節?
我認為中國人是可以過聖誕節的。
聖誕節是西方的一個重要的節日,但是近年來很多中國人開始過聖誕節,在節日當天,街道的布置也非常地隆重,甚至有很多的外國人覺得中國式的熱鬧程度遠超國外。記得小的時候,聖誕前夕,我爸媽為了讓我開心,會偷偷地在床頭的襪子里塞一些糖果和零錢,第二天起床的時候看到這些禮物我會天真地以為是聖誕老人送給我的禮物,看到這些糖果的時候我還是很驚喜的。我覺得過不過節取決於自己,這些節日是哪一個國家的也不重要,只要過節能讓自己開心,讓家人開心我覺得就沒有什麼不可以。
西方有那麼多的節日,為什麼中國人只對聖誕節情有獨鍾 ,正是因為聖誕節的寓意美好,因為聖誕老人代表了人們的美好願望,所以我們才會重視聖誕節,並不是因為聖誕節是國外的節日,我們就因此崇尚,而是因為節日本身足夠吸引人。有很多學校甚至禁止學生過聖誕節,認為這是崇洋媚外的表現,我認為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很多年輕人覺得過聖誕節是生活的儀式感的一種體現,況且在中外文化交融的二十一世紀,包容外來文化已經是人們的共識。
在重視本國文化傳承本國文化的同時,適當地參與外來文化感受外來的文化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可以,所以我認為中國人是可以過聖誕節的。
3、政府是不提倡過聖誕節了嗎?有文件嗎?
不排斥,最出名的政府文件就是《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了,其中有堅持交流互鑒、開放包容。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取長補短、擇善而從,既不簡單拿來,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明成果,積極參與世界文化的對話交流,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
政府鼓勵港澳台藝術家參與國家在海外舉辦的感知中國、中國文化年(節)、歡樂春節等品牌活動,增強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文藝體系,倡導中華美學精神,推動美學、美德、美文相結合。
4、提倡學生不過聖誕節是什麼意思
提倡不過聖誕節,是因為不希望學生崇洋媚外,過西方的節日。希望學生熱愛自己的祖國,勿忘國恥,引導學生過中國傳統節日,牢記使命,牢記使命當擔。
5、學校和家長為何提倡感恩節抵制聖誕節?
我覺得父母和老師這樣做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要傳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崇尚西方的節日而忘卻自己國家的節日,對別國節日的重視程度顯然比自己國家的節日的重視程度要高,雖說感恩節是外國的節日,但知道感恩節的人數遠遠不如聖誕節的人數多,聖誕節作為西方國家的春節對於我們來說實在是沒有多大的意義卻也成了與年輕人來說必不可少的節日,但感恩節不同,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感恩節當作節日來過的人我是沒見到過,所以主張過感恩節有利於發揚我國的傳統美德,另外也有利於後來越來越多的人傳承下去。
另一方面,知恩圖報似乎已經被大家遺忘了,不然為什麼會有「老人倒了誰來扶」或「老人倒了該不該扶」這樣的問題出現呢;不然為什麼會有因母親沒有答應兒子的要求給錢竟然殘忍地將母親殺害,這還是人嗎簡直是喪心病狂,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任勞任怨不求回報不是為了得到這樣的「回報」吧;不然為什麼會有老人被留守、老人被趕去住豬圈的的現象呢……現在不是只有小孩還有一些成年人都不知道感恩兩個字怎麼寫,知恩圖報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我們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有人願意在危難時刻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也只有懂得感恩我們的世界才會充滿愛、才會更加和諧!
6、為什麼今年不提倡過聖誕
中國不允許過聖誕節,這個只是謠傳。所有「洋節」在中國通通被年輕人改造成了「吃喝玩樂節」「購物節」「戀人節」,中國的傳統節日同時也變得更加熱鬧。官方更推崇中國傳統節日,與「洋節」保持距離無可厚非。
我國有統一的法定節假日供廣大人民休息、放鬆,但聖誕節等西方節日並不在其中。因此,如果過聖誕節等外國節日,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上班族的工作,對群眾益處不大。
(6)聖誕節提倡擴展資料
近年來,除了情人節和聖誕節,感恩節、萬聖節等西方節日也逐漸被更多的年輕人接受。一方面,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大,認為這是對傳統節日的蔑視和對自身傳統文化的忽視,但國外節日越來越流行的現象卻不斷上演。
許多喜歡聖誕節的人可能不知道「聖誕節」的真正含義,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享受聖誕節。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所謂洋節更多的只是給自己一個放鬆的理由,一個快樂、溫馨的氛圍,沒有必要把中西節日乃至中西文化對立起來。
7、大家如何看待不提倡過聖誕節的行為?
一、思路
1、第一段提出觀點。
2、第二段描寫聖誕節。
3、第三段對比描寫我們自己的節日。
4、第四段總結。
二、看法
我是不提倡過聖誕節的。我認為這是對西方文化的過度宣揚,可能會對本國文化帶來一定的損害。
當國人過分戀上國外節日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想像一下街邊的景象了。街頭張燈掛采,處處赫然寫著「聖誕節快樂」什麼聖誕帽、聖誕服、聖誕禮物、聖誕飾品,人與人之間互道著聖誕快樂。
而當我們的端午節、中秋節、冬至等傳統的大節,街邊也有傳統節日的氣息,但是卻總是少了那麼一點味道。國人不熱衷傳統節日了,導致商家錢少賺了,再導致政府稅少收了,最終導致冷冷清清,而人與人之間的問候都放在社交平台上了,微信上道一聲「節日快樂」,成了傳統節日最大的看點和悲哀。
外來節日的步步緊逼、傳統節日的節節退讓,這已經是一個讓我們不得不正視的現象。而現在許多人,只想過西方情人節與聖誕節而不想過什麼端午節、冬至節,只知道聖誕老人而不再過問屈原,這也已經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無奈現象。
(7)聖誕節提倡擴展資料:
西方節日流行的原因:
1、新時代的驅動下,人們熱衷於追求新鮮事物,唱神曲,奔潮流,尤其是90後引領之下,不拘束於傳統,甚至是反傳統的90後思想,導致市場大熱。
2、 中國傳統節日多,習俗多又復雜,在煩憂的國度里尋求簡單的節日確實是有點兒難,而恰恰國外的熱門節日簡單粗暴,已經漸漸失去對傳統文化認識的國民們,再加上被商家引誘、「烏合之眾」的推動下,大家的思想就形成了「反正是節日,過誰的不是一樣過。」「省時省力省人情」的國外節日就這樣風靡中國了。
3、與此同時,由於教育的缺失,對傳統文化的引導少之又少,「一己私利」過重,把儒家思想該要的不要,不該要的倒是展現得淋漓盡致。導致全民喪失對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
8、提倡學生不過聖誕節是什麼意思
近年來,聖誕節,萬聖節等洋節目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尤其受到年輕一代人的歡迎。例如,在我們學校,聖誕節來臨之際就已經是張燈結綵,各種活動,各種節目,滿滿的聖誕節節日氛圍,甚至很多店鋪為了慶祝聖誕節搞各種活動,那氛圍簡直了。但是,傳統的中國節日,卻受到冷落。就如前天的「冬至」――一個僅次於除夕的大節日,卻一點節日的氛圍都沒有,什麼活動都沒有,就只有朋友圈幾張曬湯圓的圖,冷淡到不行。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洋節日在青年一代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很多中國傳統節日卻越來越受到冷落。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洋節日呢?
第一,對新事物的好奇與興趣。西方節日的形式相比較於中國傳統節日,更加的簡單,而且新奇,會更受到年輕人的喜歡。
第二,崇洋媚外的心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崇洋媚外的心理越來越嚴重,潛意識總會認為外國的東西都是好的,都是上檔次的,中國的很俗。
第三,西方文化的入侵。全球化的發展,使得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影響不斷加深,電影、動漫等等所隱含的宣傳的西方文化及其價值觀不斷影響著中國人,中國越來越多人接受和喜歡西方文化、節日。
第四,商業推動。商家為了營銷、盈利不斷地宣傳西方節日,不斷地渲染節日氣氛。我們可以看到,聖誕節的時候逛街,一路上店鋪都是聖誕樹,彩燈,聖誕老人的裝飾,一路上都是聖誕帽,聖誕節等等聖誕節相關產品,而且買得一般都比平時貴,甚至平安夜的蘋果都比平時貴。第五,教育的缺失。中國教育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繼承、的潛移默化的教育,西方文化容易入侵到大部分中國人的內心
那麼,聖誕節等洋節日在中國越來越盛行會帶來那些重大影響呢?
第一,沖擊中國傳統文化。洋節日的盛行會加深西方文化的入侵,對中國傳統文化帶來強大的沖擊力,甚至會改變中國人價值觀,中國人會成為精神思想上的「俘虜」。如果精神思想被控制住,那麼民族就會被控制;如果一個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想、精神信仰,那麼這個民族就會被毀滅。
第二,中國傳統節日將會面臨消失。如果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越來越喜歡西方節日,冷落中國傳統節日,那麼中國傳統節日會越來越被人淡忘,越來越「失色」,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走向滅亡。所以,我認為一些高校倡導不過洋節日是很有道理的。不但是倡導,還應該在課程上融入一些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繼承的內容,培養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保護和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國家應該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在思想教育上加強民族文化自信,增強中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保護中國傳統文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需要國家,需要教育機構,更需要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而我,一直就是一個提倡不過洋節日,注重中國傳統節日的人!
9、中國為什麼提倡過聖誕節
不是提倡過聖誕節,而是提倡與國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