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醫師
1、8月有什麼節日?
八一建軍節和七夕節都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
建軍節
每一年的8月1號都是建軍紀念日,它來源於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南昌起義。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支人民的軍隊,它歷經重重困難逐漸發展壯大成為鋼鐵一般的軍隊。
建軍節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節日,好男兒應當保家衛國。心中熱血在流淌,誓死保衛祖國邊疆。面對寒風刺骨的雪夜,官兵們依然挺立在邊防哨所,訓練場上龍騰虎躍,不怕苦不怕累,掉皮掉肉不掉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當之無愧的英雄軍隊。硝煙彌漫的年代,槍聲為你的熱血唱贊歌。美好和平的年代,白鴿為你的忠誠寫下詩篇。八一建軍節,向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致敬。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逐漸演變成為現在的中國情人節。寓意著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相守一生的情感。
傳說在七夕這一天,牛郎織女會在鵲橋相聚。有情人終成眷屬,願天下情人相愛一生永不分離。愛情最原始的樣子本該是這樣,甜蜜浪漫,幸福美滿,既然彼此相愛就要一心一意始終如一。
七夕節隨著時間的演變慢慢成為了情人節,在這一天情侶會互相贈送玫瑰花來表達對彼此的愛意。情侶們在這一天會發朋友圈來宣誓他們的愛情,常常讓人羨慕。其實愛情很簡單,就是我想跟你在一起、我很愛你、想每天都陪著你、想關心你的一點一滴、想參與你的未來、想成為你的人生伴侶。
在古時候只要認定了對方,不管多遠的距離,不管多長的等待時間,雙方都會一心一意很少會變心。隨著生活節奏的逐漸加快,現在人們的戀愛節奏也逐漸加快。
官宣變得越來越隨意,那麼自然分手也變得越來越普遍,其實還是希望愛情可以回到當初最純粹的樣子,就是彼此互相喜歡,不被外界所干擾,彼此互相信任,共同維護這段感情,讓愛情變得可靠又牢固,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經得起生活的磨練。愛情是要用心的,只有付出真心才會有好的回報。我們憧憬愛情,但不要著急去尋找,慢慢來,屬於你的愛情終究會來。
總結
傳統節日傳承的中國傳統文化,我們要做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踐行者,積極地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並將之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今年的八月份有兩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一個是建軍節,一個是七夕節,這兩個節日都是我國的重要節日,讓我們來一起慶祝節日的到來吧。
另外還有中元節
2、她是「山西第一美人」,這個人是誰?
解放太原前夕,閻錫山見大勢已去挾著家眷,與一大箱子黃金逃離山西。為了穩定留守在太原的軍心,一生善於算計的閻錫山,他決定不帶走他身邊重要的兩個人,一個是梁化之,一個就是他身邊的神秘女子「五姑娘」,並說幾天他就回來,可這一去再也沒回來。他也料定這一逃就註定回不來了,否則就不會因為飛機超載,選擇帶走大箱子,扔下了伴隨他多年的人。
我軍只用了四個小時就解放了太原,「五姑娘」得知閻錫山沒有辦法接應自己出逃,在逃脫無望的情況下,讓身邊的梁化之代筆拍一封絕命電報給閻錫山:「妹今發電之時尚在人間,大哥見閱之時已成隔世。」最終五姑娘在地下室與梁化之服毒自盡了。
五姑娘是閻錫山叔叔家的女兒,是他的堂妹,名慧卿。因為在家裡排行第五,所以被稱為「五姑娘」。兄妹倆相差27歲,第一回見面時是閻錫山功成名就回山西時,叔叔懷里抱的小嬰兒,就是五姑娘。後來五姑娘念過幾年小學,後來又到閻錫山興辦的教會學校繼續讀書。後來閻錫山得了胃病,食慾不佳,脾氣非常大,那時閻錫山身邊的人對他這個「頑疾」都束手無策之時,五姑娘主動請纓,欲親自照顧閻錫山的飲食起居,她每天特意交代廚房做一些閻錫山愛吃的家鄉菜與麵食。
五姑娘是一個情商很高的女人,她非常了解閻錫山的喜惡,投其所好,適時陪閻錫山聊天,講笑話,博得閻錫山的喜愛,在五姑娘的細心照顧下,閻錫山的頑疾終於奇跡般地好了。五姑娘閻慧卿順理成章成為閻錫山的貼身秘書,也就是外人口中的閻錫山身邊的神秘女子。
人紅是非多,坊間傳言閻錫山與五姑娘的關系曖昧,這種花邊新聞是從軍統那傳出來的,究其原因是蔣介石方面要重新拉攏閻錫山,所以暗中安插人員四處打聽。當軍統方因得知五姑娘照顧閻錫山十分細心,連睡覺都給掖被子這種超乎常理的密切細節時,就私自認定閻錫山與五姑娘關系非同尋常。
因為她總是跟隨閻錫山,所以很多人都傳她是「山西第一美人」,更有人說她是「山西宋美齡」。其實五姑娘長相普通,也沒上過幾年,和宋美齡差距還是很大的。
事實上閻錫山是把這個五姑娘當女兒看待的,因閻錫山的二夫人也是一位賢惠的妻子,特別喜歡五姑娘,所以五姑娘也特別粘著這個二夫人,一起照顧閻錫山。其實閻錫山在感情上還是很循規蹈矩的,別的軍閥妻妾成群,只有他一生一妻一妾。納妾還是因為原配不能生育,為了傳宗接代娶了二夫人。
就連後來五兒子在日本秘密娶寡嫂被閻錫山知道後,遭到閻錫山強烈反對,為此父子大動干戈,究其原因是閻錫山認為兒子娶寡嫂這種行為有辱門風,以至於因這件事與兒子斷了來往。閻錫山臨死都不原諒自己的五兒子,五兒子也沒能給他送終,只是多年以後五兒子偷偷回國去閻錫山的故居偷偷地看了看他與老爹曾經一起居住過的地方。所以說,閻錫山與五姑娘有親密關系只是後來人的猜測與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