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父母的生日
1、怎樣才能記住父母的生日?
怎麼才能知道媽媽或爸爸的生日,下面幾種方法供參考:
第一種,是我們可以通過在為父母辦理相關證件或填寫資料的時候問父母的身份證號,這種時候父母一般會把身份號告訴我們,這時我們可以問一句這個年月日是否出生的日期,父母這時一般也就不會介意了。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我們那些感到不好意思向父母問出口的人員來用的。
第二種則是採用提問式的方式,我們可以先拿出自己的身份證,問父母我們自己的身份證號是否是按生日的日期寫的,當然,一般我們的身份證號都是按出生年月編號的,這時我們可以問父母是否可以背得下自己的身份證號,如果他們背不下也就可以提醒父母前面的幾位數字為省地市的編號,中間的則是我們的出生年月,那麼他們肯定能記住中間的部分,有時他們會找來身份證核實一下,這時我們記下也就容易了。
第三種則是適合性格直爽的父母了,這種不妨直接開口問,我想如果孩子確實有心的話父母也不會介意於以前是否記住的。他們都會原諒自己的孩子的,甚至會覺得自己的孩子這時更加懂事了。
我以前記父母的生日就是在給自己填資料時問父母要的身份證號的,就說因為填寫資料需要,他們報出號碼後我也就記下了,然後找個本子記下來,隔斷時間回顧一下也就長久的記住了。雖然不是每年能陪父母過生日,但是會在他們生日的時候打個電話問候一下。
2、父母的生日作文500字
父母的生日優秀作文500字(精選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父母的生日優秀作文500字(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父母的生日作文500字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日,可正當朋友與家人團聚在一起為自己慶祝生日時,又有多少人會想到父母的生日呢?
一次,我把爸爸媽媽的生日給忘了,並沒有向他們表示任何的祝福。之後,我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對不起,連你們的生日我都忘了。」爸爸媽媽卻說:「我們又不是小孩子,還過什麼生日啊,你不用記住,好好學習就行了,這些都是次要的。」話語間平平淡淡的,竟沒有一絲埋怨。不知父母是否真的不在意,但我的心裡卻充滿了愧疚。我默默地告誡自己說,一定要記住這兩組數字,必須牢記!
父母對於我們的生日卻記得清清楚楚,每年快到生日那幾天,他們總是和我一快兒商量,今年去哪兒過生日啊,請些什麼人來慶祝啊,喜歡什麼生日禮物啊……每當此時,我的心裡就感到一種沉甸甸的愛和溫暖。人生在世,與無數人相識,但能記住你的生日的人又有幾個呢?除了自己,也只有父母吧!不管父母離子女多遠,都不會忘記自己孩子的生日,就像深深地刻在記憶里,抹也抹不去。
這就是父母!
其實,記住父母的生日,不是一件難事,但好多人卻沒有這個心,記得自己甚至朋友的生日,卻獨獨記不住父母的生日。不知父母們年輕時是不是也會犯這樣的錯誤,常常疏忽了父母的也許是這樣吧。等到每個人為人父母後,才恍然明白了做父母的心,於是將那幾個日子記在心裡,永遠不會忘記。
記住父母的生日吧,真的,那兩個日子是最不應該忘記的。
父母的生日作文500字2我們的父母為我們做了如此多的貢獻,那是為人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父母的生日是什麼時候,想必大部分都回答可能是不知道或者不確定。
現在大家一起把父母的生日,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當父母的生日來臨時為他們過一個快樂的生日。
母親十月懷胎將我們生一下,教我們學會說話,穿衣,走路,吃飯……每當我們有一點兒進步時,最開心的是她,當我們受到挫折時鼓勵我們的是她,當我們失敗時,最著急的還是她。而我們的父親常年在外不辭辛苦的工作掙錢,可他為的'是什麼?他為的就是讓我們受到更好的教育生活的更好。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父母像一棵大樹,為我們遮風擋雨,父母是我們的守護神。時時刻刻守護在我的身邊父母像一座燈塔,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父母是我們的依靠,讓我們擁有了無限的安全感。
同學們請大家用你玩游戲、看電視、追星的時間去陪陪自己的父母吧!因為他們最希望的就是兒女的陪伴。
回過來想一想父母這樣的對我們無私奉獻,可我們想過沒有,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多少,他們因為我們受了多少苦,我們又是怎樣對待他們的。現在我們就連他們的生日都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而我們的生日,對於他們來說相當於一件大事,為了讓我們開心,總是忙前忙後,擦汗水喝水的時間都沒有。自古以來,百善孝為先,可我們不僅沒有做到還將父母對我們的愛拒在門外,有時就是一貫的接受。但卻疏遠了對他們的關心與愛護。俗話說的好,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怎麼可以拿一滴水來做比嘞,那就是將全世界的大江、大河、大海的水加起來都還遠遠不夠,那麼為了報答他們的恩情。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
父母的生日作文500字3今天是父親和母親的生日,也許是上天有緣,讓他們生日也在同一天。我們一家人圍在餐桌前,為父親和母親同時祝賀生日,望著父母雙親吃著香噴噴的餃子,臉上掛著舒心的笑容。我衷心地祝福父母雙親身體安康。
父母為了我們而自己吃苦受累,卻毫無怨言。土地吻著他們,用黃土的嘴唇。一年四季,不知他們付出了多少血汗,飽經風霜的臉上出現了皺紋,整天都是早出晚歸的和那些土地打交道,折磨的他們筋疲力盡。他們帶有血絲的眼球,足可證明他們生活的艱辛。
早晨的晨光,沐浴著青瓦房,也照亮了我父母臉上如溝壑一般的皺紋,他們毅然拿起手中的鋤頭,去尋找地中的「黃金」。他們為了我美好的未來,美好的希望。他們如同慢騰騰歸來的老牛,無精打採的回到了家。在屋裡,昏黃的燈光中,看到那深陷的眼窩,心中慟哭的感覺情不自禁。是他們,是他們在用長滿老繭的雙手,在撫摸著我的額頭,希望我能美夢成真。
回味一下,我深深感觸到父母對我的期望,他們的日日夜夜都是在為我而勞累。我唯一的報酬,就是我為他們爭氣,有一天能夠學有所成,這也就是我送給他們的生日禮物。我想,每一個同學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憑著良心說話,我們唯有努力,再努力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什麼去報答他們為我們付出的血汗呢?
執著的人最終一定能夠取得成功。作為兒女,讓我們努力吧!讓我們用滿腔熱血填滿幻想,讓我們用赤子之心追逐夢想,讓我們用滴滴汗水耕耘希望吧.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為了我們的明天,讓我們迎著東方的旭日,精神煥發,披肝瀝膽去實現我們的夢想。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標簽: 作文 生日 父母
3、讓小學生記住父母生日,就是盡孝心了嗎
孝心,本質其實是愛,是感恩,是關心。表現形式有很多種,並且沒有一個固定的標准,而且對於不同的父母,哪怕孩子做的是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的感受。比如說我在家幫著做家務,我和我媽都覺得沒什麼;我媽同事家的孩子從來不做,她看到我就覺得我特別孝順,幫父母分擔。 看你提問的語氣,可能你覺得這不算是盡孝心,不過你可以換種方式想想,站在老師的角度,孩子還小,缺乏生活感悟,要教他們怎麼愛,怎麼感恩,對孩子來說,未免太空洞了,不如落實到具體的事上,先從關心父母,記住他們的生日開始。你可以想像一下,有天你自己都忘了今天過生日了,你孩子竟然記得,還祝你生日快樂,不是很溫暖,很有愛的事情嗎?總的來說,讓孩子記住父母的生日,不等於就學會盡孝心了,或者換句話說:盡孝心沒有具體指哪一件事,可以是任何事。記住父母生日,是在學會愛父母,感恩父母的這條路上,邁出了一步。並且這條路是無止盡的,不是說做了一百件事,一千件事,對父母的孝心就算圓滿完成了,愛無止盡。盡孝心的范圍那麼大,老師只是挑了一件便於完成的,也有助於增進父母與孩子感情的事情,讓學生完成,這是挺好的一件事。
4、求問為什麼要讓孩子記得父母的生日
我們對別人小恩小惠「感激不盡」,卻對親人一輩子恩情「視而不
見」。有才而性穩者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者斯為大智。無人理睬要
堅定執著,萬人艷羨要心如止水。幸福是種體驗,不在佔有多大,而
在體驗有多深。吃盡山珍還是鹽,穿盡綾羅還是棉,我對最美食物的
體驗是最飢餓時所吃的菜粥和餅干。
首先,孝順父母,是一個人立身之本,一個連生養自己父母都不愛
的人,你還指望他(她)真誠地對待別人嗎? 所以要記得培養孩子的孝心。
懂得向父母表達出他們的愛意。比如父母生日那天,給父母送上一絲
溫暖,哪怕是一聲問候。
記得有次老師問學生「你們是否記得父母生日?」得到的答案是這
樣的 「不記得」、「只記得大概」等讓人失望的詞彙。只有少數幾個
學生確切的記得父母的生日,並在生日當天表示祝福。
不記得父母生日的原因也五花八門,回答最多的是「爸爸媽媽從不
提醒,或者家長不喜歡過生日,所以記住父母的生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親愛的家長們,當孩子記起你的生日並一同慶祝時,這本身帶給孩
子的不僅僅是快樂和自豪,更多的是一種成長。
咱們要讓孩子明白:不要忽視對別人細小的關心,不要以為時間和
機會永遠存在,不要以為你所得的愛是理所當然的。
至少,在孩子能記得起所有好朋友的生日的時候,別忘了爸爸媽媽
的生日,別忘了用一棵真誠的新去祝福父母。
5、最細心的孝順,是記得父母的生日
最細心的孝順,是記得父母的生日
文 | 倚風
-1-
小時候,只要是家裡有人過生日了,就能吃到媽媽做的美味早餐:手擀麵和水煮荷包蛋。
直到現在,我們家還依然保留這個習慣,過生日的人,兩個荷包蛋,其他人每人一個,橢圓形的荷包蛋,一大碗手擀麵,是生日里最好的禮物。
記得我和弟弟過生日,爸媽總是把他們的荷包蛋夾到我們的碗里,用一句「我們不愛吃」來讓我們把它吃掉。
後來,我們長大了,懂事了,才慢慢明白,哪裡是爸媽不愛吃,那隻是他們愛我們的一種「借口」。
姐姐在外地讀書很少在家,她過生日的那天,家裡還是和往常一樣,媽媽很早起來做好手擀麵和荷包蛋,然後叫我和弟弟起床,說:「快起來,今天你姐過生日,我做了面條和荷包蛋。」
慢慢地,我和弟弟也去了外地上學,每當我們過生日的時候,爸媽都打電話提醒我們要記得吃面條和雞蛋。
印象中,這種過生日和慶祝生日的方式,一直都是讓人感到溫暖而滿足的。
也許越是簡單的方式,卻能給人最深刻的記憶,在家裡,每個人都清楚的記得各自的生日,很多親戚長輩的生日我到現在還能記得很清楚。
不在家的時候,我們最希望就是在爺爺奶奶生日那天,能趕上學校放假,因為那一天很多親朋好友會到爺爺家一起為他們過生日。
我們當然不想錯過這樣熱鬧氣氛的聚會。
如今,我們姐弟三人都在城市裡工作和生活,爸媽還住在老家,所以很少能在一起慶祝家裡人的生日了。
-2-
「過幾天有沒有時間回來待幾天啊?」那天晚上老媽打電話問我。
「沒時間啊,公司不放假,回去一趟要很多天,有什麼事嗎?」老媽說沒什麼事。
聽出老媽心中有點失落,我說,還是等過年放假我再回去吧,現在工作有點忙,請假還要扣工資。
過了幾天,老爸來電話,跟我聊天無意中說到,前兩天是老媽的生日,原來她那天打電話是想讓我在她生日那天回家待幾天。
啊!我竟然把老媽的生日給忘記了。
我打電話給我姐,埋怨她怎麼不提醒我一下呢,後來我們姐弟三人建了一個微信群,用來互相提醒彼此,爸媽哪一天過生日,家裡親戚好友哪一天過生日。
有些時候,不是我們忘記了親人的生日,他們哪一天生日我們很清楚,只是每天忙於生活,忙於工作,很容易忘記某個特殊的日子。
姐弟三人,只有我離家比較遠,在南方的城市工作,在那裡結了婚成了家,一年到頭,只能過年的時候才回一次老家。
最近兩年都沒回家過年,更別提回去給父母過生日了。
老爸老媽,跟很多中國傳統式父母一樣,很多事埋在心底,不會主動跟子女表達自己的情感。
他們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家多陪陪他們,又怕因此耽誤了子女們的生活,影響子女們的工作。
對我們的愛,他們一直在默默付出,而我們對父母的愛,卻一直在遠離。
- 3 -
那幾年,讀書都在外地,在暮色蒼茫中,我一次次背起行囊,一次次遠離老家。
畢業之後,又離開上學的城市來到了遠離老家的一個南方城市工作。
工作後,自由的時間少了,回去的時間也少了。結婚後定居在南方,事業和家庭,身上的擔子重了,回去的時間更少了。
可是依然記得:
每次離家,都是坐最早的那班車,夜裡和父母聊天到很晚,第二天老媽總是很早起來對我說:「早上給你做碗面條吃再走吧」,碗里總是加上兩個荷包蛋。
每次乘車遠行,都讓爸媽牽掛在心,出發的時候老媽准備了很多煮好的雞蛋讓我帶著路上餓了吃,老爸總怕我錢不夠花,叮囑老媽給我多帶點錢。
上一次回老家,我只待了三天。最後一天,老媽突然想起,那次來我的城市沒有烙我愛吃的千層餅,馬上動手和面要烙餅。
我說不用麻煩了,可還是拗不過她,每次回家都讓老媽簡單做些吃的不要太費事兒,可每次回家爸媽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我吃。
每次給爸媽通電話都告訴他們要注意身體,爸媽總是對我說,工作別太累,有些事別太為難自己。
他們講不出多高深的道理,卻每句囑托都那麼朴實真切,總是讓我聽著內心柔軟。
父母總是以她自己的方式愛我們,付出他們擁有的一切,他們對我們總有操不完的心。
長大成人,離開了老家,父母也兩鬢蒼白,身體佝僂,身在外地,總是他們心中的牽掛。
-4-
2014馬年春晚,王錚亮的那首《時間都去哪兒了》,唱哭了多少人。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 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朴實無華的歌詞直達人心底,將父母之愛表達的震撼人心,聽著聽著,讓人想起了老家,想起了父母,想起了親人。
有句話這樣說的: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經長大,你還未老;我有能力報答,你仍然健康。
也許孝順就是和父母好好說話,孝順就是盡自己最大努力,給父母最好的生活。
可是再多的愛,也抵不過一次用心的陪伴。
年紀越大,越能懂父母的不容易。
尤其是自己有了女兒,更明白了父母養育我們姐弟三人的辛苦,養兒方知天高父母恩啊。
父母對我們沒有太多的奢求,只是希望我們自己的小家庭能夠幸福快樂。
他們知道我們長大了,知道我們已為人父為人母,知道我們沒有時間陪伴他們,可仍然希望我們記得某個特殊的日子,哪怕是人不在家,一個電話祝福都會讓他們高興好幾天。
當我們的老爸老媽過生日那天,給他們打個電話吧,祝他們生日快樂。
最細心的孝順,是記得父母的生日。
6、講講你是否記得自己父母的生日?
我真正記得父母的生日是在自己有了女兒後。之前我一直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還活在被父母寵愛的世界裡,自己壓根沒有去想父母的生日。有時候父母提醒一聲,才知道,然後買個禮物就行了。也沒有想到父母已經一天天的在變老,總想當然的以為父母還是那個年輕貌美,精神抖擻的,背依舊很直,頭發依舊很黑,眼鏡依舊炯炯有神的那個父母,卻不知皺紋早已爬上來他們的額頭與眼角,白發早已悄悄的侵蝕並開始占據大部分面積。我親愛的父母已經老了。有了孩子後我知道養育孩子的不易,體會到天下父母心的含義。那是我才覺得我真正長大了,開始體諒父母,開始學習關心父母,越來越珍惜與他們之間的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