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各類節日 » 法國過聖誕節的特別之處

法國過聖誕節的特別之處

發布時間: 2023-02-06 10:02:03

1、西方國家的人們怎樣慶祝聖誕節

一、精心裝飾,營造節日氣氛

外國人過聖誕節,一定會在聖誕節到來之前,把家裡、街上、教堂等等地方,或者人自身身上,拿各種聖誕節氛圍的物品進行裝飾。

1、立聖誕樹

立聖誕樹是聖誕節慶祝中最有名的傳統之一。通常人們在聖誕前把一棵常綠植物如松樹弄進屋裡或者在戶外,並用聖誕燈和彩色的裝飾物裝飾。並把一個天使或星星放在樹的頂上。

2、裝扮聖誕櫥窗

每年聖誕節來臨前,商店的櫥窗設計人員就會動足腦筋,將這個聖誕節的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絕不會和往年的風格重合。

3、掛聖誕節環

西方國家聖誕節其間掛在家門口用的裝飾品,通常用綠色的枝葉或藤條(松毛、松針等)和銀色的金屬及金色的鈴鐺配以紅色的緞帶組成主色調綠、白、黃、紅代表歡樂喜慶上面寫著MERRY CHRISMAS或者簡寫為X'mas。

4、戴聖誕帽

聖誕帽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

5、穿聖誕襪

聖誕襪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大小不拘。因為聖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

二、送聖誕卡

聖誕卡是祝賀聖誕及新年的賀卡,上面印著關於耶穌降生故事的圖畫,以及慶賀聖誕、新年的話語。在平安夜來臨之前,各個外出工作的家庭成員就會陸續回到家裡,而在家裡的成員則會准備聖誕卡寫上祝福,寄給不能回家的親人,或者遠方親朋好友。

三、吃聖誕大餐

聖誕大餐一般在聖誕節的晚上進行,主要為家人團聚,一般不邀請客人參加。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聖誕大餐的主要食品有烤火雞、布丁和碎肉餡餅等。

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裡,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

四、舉辦聖誕晚會

聖誕晚會是聖誕節必不可少的節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

五、唱聖誕頌歌

聖誕節時唱的贊美詩稱為「聖誕頌歌」。聖誕頌歌很多,曲譜多取自著名音樂家的名作,經常唱的有《平安夜》、《彌賽亞》(又名《救世主》)等音樂作品。

六、報佳音

聖誕夜(12月24日晚至25日晨),教會組織一些唱詩班(或由信徒自發地組成)挨家挨戶地在別人的門口或窗下大唱聖誕頌歌,這叫做「報佳音」。這項活動往往要進行到天亮,人數越來越多,歌聲越來越大,傳遍大街小巷。

七、聖誕老人送禮

一位專門在聖誕節前夜時悄悄贈送禮物給小孩子的神秘人物,是節日主題的代表角色之一。他普遍被認為是基督教的聖人聖·尼古拉斯的衍生形象。

雖然沒有人真的見過神秘人的樣子,但是人們會裝扮成他的樣子來給孩子送上禮物。他通常被描述為一位老人,頭戴紅色帽子,大大的白色鬍子,一身紅色棉衣,腳穿紅色靴子的樣子,拿著裝有禮物的大袋子,因為總在聖誕節前夜出現派發禮物,所以習慣地稱他為「聖誕老人」。

根據這個典故,西方人在過聖誕節時,往往由父母把聖誕禮物裝進孩子們掛在床頭的襪子里,以當作聖誕老人送來的禮物。

(1)法國過聖誕節的特別之處擴展資料:

聖誕節來了,除了聖誕樹和聖誕老人,國外的聖誕節都過得豐富多彩,還會舉辦一些有意思的活動。

01英國

英國人在聖誕節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燒豬、火雞、聖誕布丁、 聖誕碎肉餅等。每一個家人都有禮物,僕人也有份,所有的禮物是在聖誕節的早晨派送。有的唱聖誕歌者沿門逐戶唱歌報佳音,他們會被主人請進屋內,用茶點招待,或者贈小禮物。

02美國

聖誕節在美國被政府定位為公眾假期,是最熱鬧的節日,平安夜就像中國的除夕夜,父母、兄弟姐妹歡聚一堂,准備一桌豐盛的晚餐,家人一起吃團圓飯,之後孩子們會准備好餅乾和牛奶。

放到聖誕樹下,等待聖誕老人來了之後品嘗,在孩子睡著之後,父母會代替聖誕老人將餅乾和牛奶吃掉,表示聖誕老人已經來過了,並且將提前為孩子准備好的禮物放到聖誕樹下面。

03 法國

法國中部的色日爾斯地方,每年聖誕節前後幾天必降大雪,白雪皚皚,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眼裡,白色聖誕是一種吉祥。在法國,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聖誕標志,因為相傳耶穌是誕生在馬槽旁的。人們大唱頌贊耶穌的聖誕歌之後,必須開懷暢飲,香檳和白蘭地是法國傳統的聖誕美酒。

04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的國家之一。12月底,正當西歐各國在寒風呼嘯中歡度聖誕節時,澳大利亞正是熱不可耐的仲夏時節。

因此在澳大利亞過聖誕節,到處可以看見光著上身汗水涔涔的小夥子和穿超短裙的姑娘,與商店櫥窗里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掛滿雪花的聖誕樹和穿紅棉襖的聖誕老人,構成澳大利亞特有的節日圖景。這種酷暑和嚴冬景象的強烈對比,恐怕在西方國家是獨一無二的。

05 義大利

在聖誕節,義大利有一種好風俗,孩兒為感謝父母一年來的教養,會在未吃聖誕大餐前將他們的作文或詩歌,暗藏在餐巾、桌布或碟子里。吃完大餐後便將它取出朗讀。

06 愛爾蘭

愛爾蘭的每一個家庭在聖誕節前夕,都放有一枝洋燭或燈在窗門架,表示歡迎救世主降生。 我們從圖片上也能看到,愛爾蘭人民聖誕時對玻璃上的窗花都要張貼。你要不要也動手試一試,在窗門架上點一支蠟燭,迎接神神秘的聖誕老人吧~

2、聖誕節的節日特點

1、聖誕老人
據說他原是小亞細亞每拉城的主教,名叫聖尼古拉,死後被尊為聖徒,是一位身穿紅袍、頭戴紅帽的白鬍子老頭。每年聖誕節他駕著鹿拉的雪橇從北方面來,由煙囪進入各家,把聖誕禮物裝在襪子里掛在孩子們的床頭上或火爐前。所以,西方人過聖誕節時,父母把給孩子的聖誕禮物裝在襪子里,聖誕夜時掛在孩子們的床頭上。第二天,孩子們醒來後的第一 件事就是在床頭上尋找聖誕老人送來的禮物。
2、聖誕樹
據稱,聖誕樹最早出現在古羅馬12月中旬的農神節,德國 傳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紀用縱樹供奉聖嬰。隨後,德國人把12月24日作為亞當和夏娃的節日,在家放上象徵伊甸園的「樂園樹」,上掛代表聖餅的小甜餅,象徵贖罪;還點上蠟燭,象徵基督。
到16世紀,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為求得一個滿天星斗的聖誕之夜,設計出在家中布置一顆裝著蠟燭的聖誕樹。不過,西方關於聖誕樹的來歷流行著另一種說法:據說有一位農民在一個風雪交加的聖誕夜裡接待了一個飢寒交迫的小孩,讓他吃了一頓豐盛的聖誕晚餐,這個孩子告別時折了一根杉樹枝插在地上並祝福說:「年年此日,禮物滿枝,留此美麗的杉樹,報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後,農民發現那樹枝竟變成了一棵小樹,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來是一位上帝的使者。這個故事 就成為聖誕樹的來源。
在西方,不論是否基督徒,過聖誕節時都要准備一棵聖誕樹,以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聖誕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綠樹做成,象徵生命長存。樹上裝飾著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掛上各種聖誕禮物。聖誕之夜,人們圍著聖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禮物、佳餚、團圓聖誕節。
3、聖誕帽
那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在狂歡夜它更是全場的主角,無論你去到哪個角落,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紅帽子。
4、聖誕歌
膾炙人口的聖誕歌曲《聖誕歌》至今已有65年歷史。許多人可能不知道,這首在北半球寒冬里給人們帶來融融暖意的歌曲卻創作於一個炎熱的夏季。作者創作這首歌的目的是消暑。歌曲作者是美國音樂人梅爾·托爾梅和鮑勃·韋爾斯。歌曲版權經理戴爾·希茨說,托爾梅1944年7月去韋爾斯位於洛杉磯的家拜訪。他走進起居室,看見一個本子上塗寫著一句話「火上烘烤著栗子」。 托爾梅問韋爾斯:「你為什麼寫這么一句話?」韋爾斯回答道:「我正在想些和冬天有關的事。今天熱死了。我游泳,沖涼,用各種方法消暑。」托爾梅於是說:「我覺得我們可以從這句話開始寫首歌。」
兩人隨即行動起來,僅用40分鍾就譜寫出《聖誕歌》的詞曲。
5、聖誕卡
是祝賀聖誕及新年的賀卡,上面印著關於耶穌降生故事的圖畫,以及"慶祝聖誕"、"新年快樂"之類祝願的話。
6、聖誕大餐
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聖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
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這種風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裡,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7、聖誕襪
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大小不拘。因為聖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

3、法國的聖誕節..

對於他們來說,聖誕節意味著全家團圓和數不清的聖誕禮物,當然,也少不了一頓最可口的聖誕大餐。就比如下面出場的法國旅遊局駐北京辦事處副經理李蓓蕾,39歲的她人生中只有3年沒有在自己家裡過聖誕,其他36年,不論自己身在何方,她都要趕回去。在法國,聖誕節前的四個星期被稱作是「聖誕前奏」,在這四個星期里,人們會為迎接聖誕節做足精神和物質上的准備。在這時,各種調料的香味和酒的香氣充滿了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的聖誕市集里聚滿了前來采購的人,即使是夜幕降臨、天氣嚴寒,人們的熱情也會驅走這些寒意。在這里,聖誕節似乎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宗教節日,而是生活中一次最徹底的享受。聖誕期間的法國,購物仍然是最熱門的,你可以給家人朋友買到許多聖誕禮物。在這其中,你最應該去買的是一種叫做「聖誕馬槽」的東西,它是一個紀念耶穌降生的模型,在每個法國家庭里都會有一個,有的甚至作為家族的傳家寶。另外,你應該去吃一頓最豐盛的聖誕大餐,大多數法國家庭都會花大氣力去准備。如果你去了普羅旺斯,那就有機會去品嘗一個很特別的聖誕菜單,有13道菜,都是極佳的美味。還有,要記得去品嘗一種叫做「松露」的巧克力,這種巧克力只在聖誕期間才可以買到。松露被法國人稱為「黑黃金」,每公斤價格高達五百歐元以上,是歐洲最貴的食材,由於它香氣逼人,所以很受法國大廚推崇。

4、法國過聖誕節的時候有什麼習俗

眾所周知,聖誕節是西方人一年一度的重大節日,就類似我們中國的過年一樣。
法國的節日很多,而其中聖誕節就顯得更為重要。
一般,法國聖誕節會放兩周假。
對於法國人來說,這是個全家團聚和休閑的好日子。
那一般,法國人時如何來度過聖誕節呢?
在法國留學的時候,過聖誕是件非常開心的事情。
法國的每個城市基本都有個傳統,就是在舉辦聖誕節市場。
一般,在聖誕前夕,市政府會選擇在市中心的空地上,搭建聖誕節市場。也就是開始建好多小帳篷一樣的建築物。聖誕禮物、聖誕飾品、好吃的零食以及游樂設施都會在這里出現,例如旋轉木馬。另外,還時常有樂隊演奏歡樂歌曲。可以說,這里就是個小型聖誕游樂場。
聖誕節市場旋轉木馬
在我所居住的城市裡,還搭建了個小型溜冰場。很多小朋友都會到那裡一試身手,非常有趣。
當然,聖誕前夜,也就是平安夜的時候。法國人都會舉家團聚,一起吃法國聖誕大餐,等待聖誕的來臨。
此外,在聖誕節前,教會也在會安排聖誕活動,唱詩班也會在教堂里演唱聖誕歌曲。在平安夜和聖誕節,會舉行子夜彌撒活動。

5、西方過聖誕的習俗?

西方過聖誕節的習俗與慶祝方式

聖誕習俗與慶祝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
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聖誕老人和他帶來的禮物:
聖誕節送禮物已經接近成為一個全球通行的習慣了。神秘人物帶給小孩子們禮物的概念衍生自聖尼古拉斯,尼古拉斯是一位4世紀生活在小亞細亞的好心主教。荷蘭人在聖尼古拉斯節(12月6日)模仿他送禮物。在北美洲,英國殖民者把這一傳統溶入聖誕假期的慶祝里,而Sinterklaas也就相應的成為聖誕老人或者稱為SaintNick(聖尼克)的人物了。在英籍美國人的傳統中,聖誕老人總是快活的在聖誕前夜乘著馴鹿拉的雪橇到來,從煙囪爬進屋內,留下給孩子們的禮物,吃掉孩子們為他留下的食物。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時間里忙於製作禮物和監督孩子們的行為並記錄下來。
聖誕樹:
在家放上象徵伊甸園的「樂園樹」,上掛代表聖餅的小甜餅,象徵贖罪;還點上蠟燭,象徵基督。
西方關於聖誕樹的來歷流行著一種說法:據說有一位農民在一個風雪交加的聖誕夜裡接待了一個飢寒交迫的小孩,讓他吃了一頓豐盛的聖誕晚餐,這個孩子告別時折了一根杉樹枝插在地上並祝福說:「年年此日,禮物滿枝,留此美麗的杉樹,報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後,農民發現那樹枝竟變成了一棵小樹,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來是一位上帝的使者。
聖誕卡:
聖誕卡(聖誕卡片)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也視為維持遠方親朋好友關系的方式之一。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等內容。
聖誕襪:
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大小不拘。因為聖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
聖誕帽:
那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在狂歡夜它更是全場的主角,無論你去到哪個角落,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紅帽子。
聖誕大餐
聖誕晚宴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聖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
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這種風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裡,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聖誕裝飾和布置
在西方國家裡,聖誕節也是一個家庭團聚和喜慶的節日,通常會裝扮聖誕樹。不論是否基督徒,在西方過聖誕節時都要准備一棵聖誕樹,以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聖誕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綠樹做成,象徵生命長存。樹上裝飾著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掛上各種聖誕禮物。聖誕之夜,人們圍著聖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聖誕裝飾包括以聖誕裝飾和聖誕燈裝飾的聖誕樹,戶內以花環和常綠植物加以裝飾,特別的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聖誕形象。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聖誕形象。

6、各國的聖誕節的習俗有哪些?

美國:聖誕派對、聖誕大餐(聖誕節火雞是例牌主菜)、聖誕帽、聖誕襪、聖誕卡、報佳音(教會組織一些聖詩班(或由信徒自發地組成)挨門挨戶地在門口或窗下唱聖誕頌歌,叫作「報佳音」,意思是再現當年天使向伯利恆郊外的牧羊人報告耶穌降生的喜訊。)

其他各國大同小異,把一些特殊的介紹一下:

奧地利:12月4日那天,在裝滿清水的瓶中插一根櫻花枝,如果櫻花枝在平安夜前綻放花朵,意味著好運氣和好姻緣就要來了。

葡萄牙:聖誕節早上吃豐盛大餐,會在桌旁多擺一張空椅子,這樣逝去親人的靈魂也可以來共享佳節。

白俄羅斯:在未婚女子腳下各擺一堆玉米粒,然後放了公雞去啄。公雞先吃誰腳下的,那麼那個姑娘將最先出嫁。

瑞典:誰要是吃到大米布丁里的杏仁,誰就將在一年內結婚。

芬蘭:新年第一天,人們會把熔化的錫液倒入一桶冷水中,錫液在水中凝固成的形狀能夠預測未來。

墨西哥:12月23日,家家戶戶都會聚到一起用小蘿卜雕出耶穌降生的雕像,雕刻得最好的將被放在市鎮廣場上展覽。

波蘭:在准備聖誕前夜的晚餐時,人們會把稻草放在桌布下面,象徵著耶穌誕生於馬槽中。用餐時,人們會挨個從桌布下抽出一根稻草,如果抽到綠色稻草象徵著好運或婚事將近,如果抽到黃色稻草象徵著又將單身一年。

7、聖誕節各國的習俗

聖誕節各國習俗</B>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稱為聖誕節。從12月24日於翌年1月6日為聖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聖誕節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由於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並論類似我國過春節。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 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在西方國家裡,聖誕節也是一個家庭團聚和喜慶的節日,通常會在家裡陳設一棵聖誕樹。在西方,不論是否基督徒,過聖誕節時都要准備一棵聖誕樹,以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聖誕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綠樹做成,象徵生命長存。樹上裝飾著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掛上各種聖誕禮物。聖誕之夜,人們圍著聖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聖誕裝飾品包括以聖誕裝飾和聖誕燈裝飾的聖誕樹,戶內以花環和常綠植物加以裝飾,特別的,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聖誕形象。
聖誕晚餐也稱聖誕大餐、耶誕晚餐、耶誕大餐,是聖誕節傳統性的首要餐點。它通常被視為當天的主要活動,讓全家人團聚一堂共享美食。從許多方面來說,聖誕晚餐與一般周末晚餐相似,不過食物品質更加精美,而且包含了一些非同平日菜色的額外項目,例如培根包香腸(又名肉腸卷餅)和多種類的馬鈴薯(通常烘烤並搗碎或薯茸)等。聖誕節晚餐最著名的特色是火雞,不只可供食用,也可作為餐桌中央的應景點綴。
在食物以外的方面,聖誕晚餐還有一些與假日晚餐區隔之處,譬如使用優質餐具,以及擺飾聖誕節脆餅和啜飲白酒。
世界各地的聖誕晚餐可能會大相逕庭,從該處現存的傳統形式可以看出當地流傳的節日文化。火雞可說幾乎是此類餐點的全體共通特徵。
由於聖誕節落於南半球的高溫夏季,肉類比如火腿、火雞和雞肉通常都是冷盤。諸如牛排或雞胸肉、雞腿和雞翅,以及常見的對蝦類(小蝦),都被切塊作為燒烤菜色。當季水果包括了芒果與櫻桃。
奧地利與德國,兩者基於文化上與歷史上的聯系,聖誕佳餚風格也非常相似。炸鯉魚和巧克力蛋糕皆為奧地利聖誕節時期的常見餐點。
在加拿大的聖誕晚餐,與它的殖民祖先英格蘭以及鄰居美國,有許多相近之處。傳統的聖誕節晚餐特色有填餡火雞(調味)、馬鈴薯泥、肉湯濃汁、蔓越橘醬、蔬菜及作為甜點的葡萄乾布丁。蛋酒,是一種牛奶為底混合蛋汁、砂糖等的飲料,通常會加以酒類調配,在節日時分也很受歡迎。其它的聖誕節餐點包括奶油餡塔和奶油酥餅,依傳統都會在節日前烤好,用於招待各種聖誕節與新年派對時造訪的朋友,以及聖誕節當天。
在加拿大的法語省份,其傳統習俗較趨近於法國。
其他種族群落可能也會繼續沿用舊世界的傳統習俗。舉例而言,一個烏克蘭籍貫的加拿大家庭吃的傳統聖誕晚餐是十二道素食菜餚,或簡單地將煎餃加進西化的餐點。
在丹麥,傳統的聖誕節餐點在平安夜置辦,內容為烤豬、烤鵝或烤鴨三者擇一。其伴以馬鈴薯、紫色包心菜與大量的濃湯肉汁。其後的甜點為米糕布丁,通常會把一顆杏仁藏在裡面,幸運發現的人可獲頒杏仁禮盒之類的禮物。傳統的聖誕節飲品是格羅格甜酒和特別為當季釀造的傳統聖誕啤酒,這些酒類的酒精濃度通常都偏低.
在前波蘭立陶宛聯邦(即波蘭、烏克蘭、立陶宛的)區域,會精心置辦一種儀式用的十二道素食佳餚。這是因為從聖誕節前一季開始,到聖誕節當天為止都是齋戒期。其為斯拉夫文化的典型象徵,為敬崇的已故宗族祖靈付出辛勤勞力,包括設置靈堂及准備食物祭拜之。在捷克共和國的傳統聖誕晚餐是炸鯉魚跟馬鈴薯沙拉。這項傳統是在巴洛克時代過度增加養殖魚塘之後開始的。很多家庭也為聖誕節訪客們准備了大量各式各樣的特製聖誕節餅干。這些都需要在節日前花費多天乃至多周來准備。
在法國和一些通行法語的國家,聖誕節晚餐是長時間性的,並且可能是派對形式,於聖誕節前夕和新年的傍晚舉行。晚餐的名字起於reveil (意指」清醒著」)這個字,因為參加需要保持清醒直到午夜或更晚。
在德國,一般的佳餚是烤鵝肉、通心粉沙拉、杏仁糖、麥片粥(德文名為reisbrei)、香味棒(德文名為lebkuchen)、聖嬰水果甜麵包(有好幾種麵包款式,包含(英文名為)Christstollen、Dresden stollen等。)、小乳豬、德式白香腸。
在墨西哥,聖誕節晚餐更加著重在有機方面,體現在水果與蔬菜上。一般餐點都是形形色色的水果(柳橙、萊姆、熱帶水果),沙拉(由幾種原料包括豆薯、甜菜、香蕉及花生組成)。
英國的聖誕晚餐通常包括白蘭地奶油醬、麵包醬、聖誕節布丁(或葡萄乾布丁)、蔓越橘醬、烤火雞、烘焙蔬菜、填餡類(或是在北美更加通俗廣知的調味類)食物。
在英格蘭,不消幾年甚或幾世紀時光的發展,火雞便佔有了主餐的一席之地。起初,在中世紀的英格蘭,主餐是孔雀或野豬擇一,野豬通常是首選。在法國耶穌會進口火雞至大不列顛後,火雞在十八世紀開始成為了主餐。
在英國一項普遍的傳統是使用火雞的三叉骨來許願。通常的做法是兩人一對,各執許願骨的一端拉開,斷裂後掰到較大部分的人便可許一個願望。

8、西方國家對聖誕節的習俗都有哪些?

英國:他們認為聖誕節必須吃得痛快。所以聖誕大餐極為豐富,包括豬肉、烤火雞、聖誕布丁、

聖誕碎肉餅. .等等。家裡每一個人都有一份禮物,連僕人也有,禮物都在聖誕節的早晨分贈。有時

逢唱詩班逐門逐戶唱聖誕歌時,他們也會被主人請進屋裡,招待茶點或贈予小禮物。

法國:在聖誕節前夕都要到教堂參加午夜彌撒。彌撒後家人同往年長兄姐家中團聚共享聖誕餐,

並分享一年來家中要事。偶有家人不和之事,亦常因聖誕歡聚而盡釋前嫌,言歸於好。故聖誕節

在法國人眼中,視為仁慈和睦的日子。


義大利:在義大利,每逢聖誕節,大家都喜歡在家中安置一些關於耶穌誕生故事的模型。聖誕的

前夕,家人團聚吃大餐,到午夜參加聖誕彌撒,然後大家去訪問親戚朋友,但只有小孩和老人得

到禮物。在聖誕節義大利有一種好風俗,孩兒為感謝父母一年來的教養,會在未吃聖誕大餐前將

他們的作文或詩歌,暗藏在餐巾、桌布或碟子里。吃完大餐後便將它取出朗讀。

西班牙:該國的孩童常將鞋子放在窗口或門外,以接受聖誕禮物。在許多城市中,男孩子也常備

有許多高級禮物,要送給美麗女子。「牛」 在聖誕節也受到最好的待遇。因當地有一傳說:「耶

穌降生時,曾有一隻牛向他吐氣,使他得到溫暖」。

瑞典:在聖誕佳期中,瑞典人非常好客,每一個家庭不論貧富都歡迎朋友來訪,甚至連陌生人都

可以進來吃東西。他們將各樣的食品都擺在桌上,任人自由選擇。

瑞士:該國的聖誕老人穿白色長袍,戴假面具。它們往往由貧苦人裝扮,成群結隊向富人討取食

物和禮物,散隊時才平分所得物。

丹麥:最先出版聖誕郵票的國家。這種聖誕郵票的發行是為籌措防癆經費。丹麥人寄聖誕賀卡、

郵件,都喜歡貼這種郵票。

智利:該國在慶祝聖誕節時,必備一種「猴子尾巴」的冷飲。這種飲料是用咖啡、牛奶、雞蛋、

酒及已經發酵的葡萄製成。此飲品為何叫「猴子尾巴」已無人知曉。

挪威:在聖誕節前夕,家中每一份子就寢前需將鞋子由大到小排成一列。挪威人認為家人如此做

可以在未來的一年裡得到和睦與安寧。次日早晨,家人見面就互唱最喜愛的聖誕歌曲。

愛爾蘭:該國的家庭在聖誕前夕,會將一支蠟燭或燈放在窗門架上,表示歡迎聖嬰降生。

蘇格蘭:聖誕節前需將家中借來的物品一一歸還原主。禮物是在新年的頭一星期贈給小孩及仆

人。

荷蘭:該國人贈送聖誕禮物往往出人意外,禮物甚至會藏在布丁、羊腸里呢!

德國:聖誕樹的發源國。基督徒的家裡定會放置一顆美麗的聖誕樹,聖誕餅亦多款且講究。

美國:一個自由且多彩的國家,聖誕節是他們快樂狂歡的日子。美國的民族復雜,所以其慶祝方

式常因移民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大部分室內都有別致的布置,門外懸掛著美艷的花環及綺麗的飾

物。

梵諦岡:如果你想在世界最大的聖彼得教堂參加由教皇親自主持的聖誕彌撒,雖然那裡可容納三

萬五千人但仍需預先定位。其聖誕彌撒大多在十二月二十五日零時舉行,教皇坐在八個侍從抬著

的轎子上穿過群眾,一邊向信徒們祝福一邊走上祭壇。教皇著白袍外罩金黃色祭服,登上聖彼得

大教堂的祭壇,以拉丁語念出禱告詞。零時整,號角手吹響的喇叭,安放於大祭壇上的搖籃本被

覆蓋著。這時,聖嬰耶穌身上的白布被徐徐除下了。教堂內的各國信徒眼眶裡含著熱淚,以各自

的語言唱出悠揚的「平安夜」。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均視前往聖彼得大教堂,親謁教皇,受其祝

福,為一生中最大的榮幸。

日本:雖然日本非基督教國家,但戰後日本過聖誕節的風氣十分風靡。原因之一與各大商家的促

銷有關。有的百貨公司以聖誕樹作裝潢,在店內布置雪景,增加銀色聖誕的氣氛。各色茶店、夜

總會、酒吧也都安置一株聖誕樹以應景。十二月中旬各商店人山人海,大家為准備聖誕禮物贈送

親友而忙碌。善心人士亦趁機致贈禮品予東京室內五十二所肢體及心智障礙的兒童。

紐西蘭:該國聖誕節有二周的假期。聖誕節前夕,家人朋友共聚一堂開「派對」慶祝。紐西蘭的

法律明文規定,慶祝聖誕需在家中舉行,故酒樓、茶館在下午六時一律打烊。普通商店營業時間

最遲也只能到晚上九時為止。街上可見到穿著蘇格蘭短裙的樂隊巡迴演奏。

非洲摩洛哥:在摩洛哥,平時不與平民見面的王族,在聖誕節當天,公主會在數千兒童的同樂大

會上給貧苦兒童發禮物。

波蘭:波蘭人分為兩派。在聖誕前夕,一派吃聖誕大餐;另一派整日齋戒虔誠祈禱。

菲律賓:該國過聖誕節從十二月十六日就開始。做九天的祈求,虔誠的教徒每天早晨四時就起床

祈禱。他們相信如此可得聖嬰耶穌及聖母馬利亞的特別恩澤,直到二十二日為止,在三天來朝日

才結束聖誕慶典。

哥倫比亞:他們以化裝舞會來慶祝聖誕。各人戴著假面具盡量不被人認出,凡能認出最多的人就

可得到獎品。

澳大利亞:適婚年齡的女子,在聖誕節時將溶錫傾入冷水中,看它的形狀,來預測未來夫婿的外

貌,高矮胖瘦。

捷克:聖誕節未婚的捷克少女,把削好的蘋果皮,拋在背後。她們以為這樣做可以看出未來夫婿

的姓氏之第一個字母。

蘇聯:聖誕前夕,家人圍繞著象徵「新歲的樹」,給孩子講述荒誕的老祖父拓荒故事。在聖誕節

當天,中產階級以下的人,爭往大商店搶購禮物互贈親友。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