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佛生日
1、陰歷4月初三是哪位神佛生日
什麼都不是。
佛的生日,舊說是陰歷四月初八日,新說是陽歷的五月月圓日。
初一:元始天尊、彌勒尊佛
初四:孫天醫真人
初五:五路財神
初六:清水祖師(陳普足。清水祖師坐化日為農歷五月十三,迎春巡境為三月初一。)
初八:五殿閻羅王
初九:玉皇大帝聖誕(是日為"天誕日",即玉皇大帝神誕,俗稱"天公生"。
十三:關聖大帝(關公)飛升
十五:上元天官大帝聖誕(上元乃上元天官大帝聖誕,亦是賜福之日,、臨水夫人陳靖姑(臨水夫人誕辰為十月十五日。)、門神戶尉
十六:相公爺(雷海青。泉州民謠:"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丸,十六相公生。"
十八:包公、朱王爺(朱叔裕)
廿四:雷都光耀大帝
農歷二月
初一:張天師、一殿秦廣王、勾陳上宮玉皇大帝(天皇大帝)聖誕
初二:福德正神(土地公)千秋(頭牙)、姜子牙、濟公菩薩
初三:文昌帝君聖誕
初六:東華帝君(東王公)聖誕
初八:三殿宋帝王、張大帝
初十:湧泉祖師
十五:太上老君、九天玄女聖誕、岳武穆王(岳飛)聖誕、太清道德天尊聖誕
十六:開漳聖王(陳元光,生於唐·顯慶二年(657年)二月十六日)。神農大帝誕辰
十七:白王爺(白起)
十八:四殿五官王
十九:觀世音菩薩誕辰
廿一:普賢菩薩
廿四:都龍王
廿五:玄天聖父明真帝
農歷三月
初一:二殿楚江王
初三:玄天上帝、王母娘娘
初四:范王爺(范仲淹)
初八:六殿卞城王
十二:鄞仙姑升天日
十三:田王爺(田單)
十五:保生大帝(吳夲,吳真人,生於太平興國四年[976年]農歷三月十五日,卒於景佑三年[1036年]五月初二。、雷萬春、山神
十六:武德英侯誕辰、准提菩薩、江神、黑虎玄壇公趙光明元帥(文財神)聖誕
十八:後土皇地袛聖誕
十九:方王爺(方叔)、萬氏媽、太陽星君
廿:平天聖母(陳靖姑,臨水夫人,誕辰為十月十五日。、註生娘娘
廿三:天上聖母(媽祖·林默娘誕辰)、陳郡王誕辰、
廿六:鬼谷先師
廿七:七殿泰山王
廿八:東岳大帝
農歷四月
初一:八殿都市王
初四:文殊菩薩
初五:狄王爺(狄仁傑)、送生娘娘
初六:菩提祖師聖誕
初八:九殿平等王、盧王爺(扁鵲)、五顯靈官大帝、釋迦佛祖(為如來佛釋迦牟尼生日,是日俗稱"佛誕節"
初十:康王(康元帥)、何仙姑
十三:河神
十四:呂純陽祖師(呂洞賓)聖誕
夏至日:上清靈寶天尊聖誕
十五:釋迦如來成佛、金張元大巡爺
十七:十殿轉輪王
十八:北極紫微大帝聖誕、華佗神醫先師
廿一:托塔李天王
廿五:武安王(張巡)、李王爺(李大亮)
廿七:范王爺(范承業)
廿八:神農先帝、催生娘娘
農歷五月
初一:南極長生大帝聖誕
初二:吳真人飛升(吳夲,保生大帝,生於太平興國四年[976年]農歷三月十五日,卒於景佑三年[1036年]五月初二。
初四:金元帥
初五:溫元帥(溫瓊)聖誕、吳大帝、文武尊王
初六:清水祖師成道(陳普足。清水祖師坐化日為農歷五月十三,迎春巡境為三月初一。
十一:天下都城隍爺
十三:關聖帝君(關公)聖誕、城隍
十六:朱王爺
十七:蕭王爺(蕭望之)
十八:張天師
廿二:陳元光(開漳聖王,生於唐·顯慶二年(657年)二月十六日。
夏至日:上清靈寶天尊
農歷六月
初一:泗洲文佛佛誕
初二:韋馱尊佛
初四:楊六郎
初六:英烈侯(日月太保,宋端宗·趙昰、宋衛王[末帝]·趙昺兄弟)、崔府君(崔珏)
初十:劉海蟾帝君
十一:田都元帥(相公爺,雷海青)
十三:王靈官
十五:紀王爺(紀信)、王靈官(靈官大帝)聖誕
十六:周倉
十七:十殿閻君
十八:池王爺(池夢彪)、楊六郎、康保裔(康大巡)、張巡
十九:扁鵲、觀世音菩薩得道日
廿三:馬王
廿四:關公、雷祖大帝(雷聲普化天尊)聖誕
廿六:二郎神(或為五月廿四、六月廿四)、趙元帥、廣平尊王
廿七:玉王爺(玉大巡)
廿八:文天祥
農歷七月
初一:李王爺(李大巡)
初七:魁星爺聖誕、七星娘娘
初八:徐王爺(徐達)
初十:鐵拐李祖師
十五:中元地官大帝聖誕(道教謂之中元地官赦罪日,亦稱"鬼仔節"。
十八:西王金母聖誕
十九:殷王爺、值年太歲
廿一:上元道化真君(庚真君)
廿二:增福財神
廿三:法主公、諸葛武侯(諸葛亮)
廿四:鄭延平郡王(鄭成功,明·天啟四年[1624年]七月十四日生於日本長崎縣松浦郡千里濱,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初八日卒。
廿五:吳公真仙(吳濟川)誕辰、
卅:地藏王菩薩
農歷八月
初三:北斗星君聖誕、九天司命灶君
初四:羅王爺(羅倫)
初五:雷聲普化天尊
初八:瑤池大會
十二:四海龍王、羅府大人
十四:姚王爺
十五:臨水林夫人(林九娘)、朱王爺、太陰星君(或曰太陽星君)
十六:浮橋橋南余大帝、黑虎玄壇公趙光明元帥(文財神)
廿一:昭福侯
廿二:廣澤尊王(郭忠福,後晉·天福二年(938年)農歷八月廿二日坐化)、燃燈古佛
廿三:邢王爺(邢明德)、范王爺(范承業)
廿七:至聖孔子先師、北斗下降之神
農歷九月
初一:溫王爺、南斗星君聖誕
初三:五瘟
初五:順正王(黃志,淳熙十三年[1186年]九月初五日誕降,嘉定十三年[1220年]正月初四日化於石鼓廟、吉正爺、楊五郎
初九:臨水李夫人(李金鳳)、哪吒、康王(康元帥)、媽祖(天上聖母·林默娘)升天、斗姥元君聖誕
十五:吳王爺(吳孝寬)
十六:朱王爺
十八:馬王爺、顯應祖師(黃惠勝)誕辰
十九:觀世音菩薩涅盤日
廿八:五顯靈官大帝、馬元帥聖誕
農歷十月
初一:三田都元帥
初四:薛王爺(薛仁貴)
初五:達摩祖師、風神
初七:天王
初八:金王爺
初九:葉王爺(葉適)、吳公真仙(吳濟川)羽化升天日、正順尊王·謝枋得神誕
初十:水仙王、伍子胥
十三:岳武穆(岳飛)
十五:下元水官大帝聖誕(道教謂之下元水官解厄日)、周王爺(周大巡)、英烈侯(日月太保)、鄭大帝、張府將軍
廿二:青山靈安尊王誕辰(張悃)
廿三:周倉將軍
廿五:感天大帝許真人
廿六:福佑帝君
廿七:北極紫微大帝
農歷十一月
初四:安南尊王、大成至聖
初六:西嶽大帝
十一:太乙救苦天尊聖誕
十九:九蓮菩薩
廿三:張仙大帝
廿七:正順尊王·謝枋得神誕
冬至日:玉清元始天尊聖誕
農歷十二月
初一:蘇夫人(蘇六娘。明·洪熙元年[1425年]臘朔誕生,正統六年(1441年)坐化)
初九:侯王爺(侯嬴)
初十:大宗惠澤尊王
十二:鄞仙姑誕辰
十三:金府千歲
十六:福德正神(土地)聖誕("尾牙",商賈皆祭土地神)。
廿三:呂洞賓
廿四:祀灶送神
廿五:許遠、天神下降(玉帝巡天)。
廿九:南斗北斗星君下降
2、佛的生日都有哪些?
諸佛菩薩生日表:
農歷正月初一——彌勒菩薩生日
農歷正月初六日——定光佛生日
農歷正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出家日
農歷二月十五日——釋迦牟尼佛涅磐日
農歷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生日
農歷二月二十一日——普賢菩薩生日
農歷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薩生日
農歷三月二十五日——多寶佛生日
農歷四月初四日——文殊菩薩生日
農歷四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生日
農歷四月二十八日——葯王菩薩生日
農歷五月十三日——伽藍菩薩生日
農歷六月初三日——韋馱菩薩生日
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農歷七月十三日——大勢至菩薩生日
農歷七月十五日——諸佛歡喜日(盂蘭盆會)
農歷七月二十一日——普庵菩薩生日
農歷七月二十四日——龍樹菩薩生日
農歷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生日
農歷八月二十二日——燃燈古佛生日
農歷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出家日
農歷九月三十日——葯師佛生日
農歷十月初五——達摩祖師生日
農歷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生日
農歷十二月初八——釋迦牟尼成道日
農歷十二月二十九——華嚴菩薩生日
(2)神佛生日擴展資料:
佛生日是閩南一帶特有的傳統民間節日,有「第二春節」之稱。作為一種獨特民俗,在閩南一帶,世代沿襲。特別是在泉州地區一帶尤為重視。
清末,規模較大的有「都祀公」慶誕儀式。一個以都(相當於今的一個鄉鎮)為范圍的都祀公生,牽涉到全都鄉鄉里里。是時,張燈結綵,唱「目連」、演「說岳」,連日設筵敬奉,晝夜鼓樂不息,仕女熙來攘往,香火連延不絕,常達七天七夜。至民國改都設區以後,「都祀公生」活動始漸消除。
但每逢各地奉祀的「擋境佛」或「角落神」誕辰,均要在神龕廟前,結綵擺壇,演戲酬神,設筵作慶,俗稱做「佛生日」或「聖跡日」。做「佛生日」往往要熱鬧數天。期間,時常出現以「信杯」卜數陰陽,眾人爭奪「信杯」回家祗奉,以圖大吉大利的民俗。
在做「佛生日」時,兼舉行「進香乞火」,迎神賽佛儀俗也十分盛行。所謂「進香乞火」,即組織眾多善男信女,舉行隆重儀式,列隊到該佛分身的祖寺取回不滅香火。「進香乞火」之日,浩浩盪盪的隊伍中,五色旌旗,鼓樂吹打,神轎佛輦,化妝的高蹺、馬隊,妝閣,以及旗、鑼、鼓、槍,無所不有,招搖過市。有時,還出現神棍跳神戳釺刀者,場面十分森嚴壯觀。
3、中國佛 菩薩生日大全
農歷正月初一——彌勒菩薩生日
農歷正月初六日——定光佛生日
農歷正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出家日
農歷二月十五日——釋迦牟尼佛涅磐日
農歷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生日
農歷二月二十一日——普賢菩薩生日
農歷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薩生日
農歷三月二十五日——多寶佛生日
農歷四月初四日——文殊菩薩生日
農歷四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生日
農歷四月二十八日——葯王菩薩生日
農歷五月十三日——伽藍菩薩生日
農歷六月初三日——韋馱菩薩生日
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農歷七月十三日——大勢至菩薩生日
農歷七月十五日——諸佛歡喜日(盂蘭盆會)
農歷七月二十一日——普庵菩薩生日
農歷七月二十四日——龍樹菩薩生日
農歷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生日
農歷八月二十二日——燃燈古佛生日
農歷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出家日
農歷九月三十日——葯師佛生日
農歷十月初五——達摩祖師生日
農歷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生日
農歷十二月初八——釋迦牟尼成道日
農歷十二月二十九——華嚴菩薩生日
(3)神佛生日擴展資料:
佛學:是對古印度喬達摩·悉達多(又名釋迦牟尼)所創的佛教經典與佛陀學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於佛教經典的整理與注釋上。
它有時被等同於現代的佛教研究,但通常使用在較傳統的研究方法上。在不同佛教傳統中,產生許多不同的學派。通常有兩種研究方式,一種是考證,梳理式研究。一種是實證佛學所蘊含的深刻義理的領悟式研究。
參考資料:
網路——佛學
4、菩薩生日一覽表諸佛菩薩生日列表
1、農歷正月初一——彌勒菩薩生日
2、農歷正月初六日——定光佛生日
3、農歷正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出家日
4、農歷二月十五日——釋迦牟尼佛涅槃日
5、農歷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生日
6、農歷二月二十一日——普賢菩薩生日
7、農歷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薩生日
8、農歷三月二十五日——多寶佛生日
9、農歷四月初四日——文殊菩薩生日
10、農歷四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生日
11、農歷四月二十八日——葯王菩薩生日
12、農歷五月十三日——伽藍菩薩生日
13、農歷六月初三日——韋馱菩薩生日
14、農歷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15、農歷七月十三日——大勢至菩薩生日
16、農歷七月十五日——諸佛歡喜日(盂蘭盆會)
17、農歷七月二十四日——龍樹菩薩生日
18、農歷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生日
19、農歷八月十五日——月光菩薩生日
20、農歷八月二十二日——燃燈古佛生日
21、農歷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出家日
22、農歷九月三十日——葯師玻璃光佛生日
23、農歷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生日
5、中國佛教網二月初三是哪位菩薩的生日
二月初三是文昌菩薩的生日。
拓展資料:
文昌本星名,古時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狀。或特指文昌宮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亦可指星神文昌帝君。其成為民間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與梓潼神張亞子有關。
文昌星,是文運的象徵,原本是星宮名稱,不是一顆星,共六星組成形如半月,位於北斗魁星前,因其與北斗魁星同為主宰科甲文運的大吉星,所以同文曲星混為一體於同魁而分不清。實際上,是不同星座的兩碼事,文曲星是北斗魁星中的其中一顆星,而文昌星則是六顆星的總稱。但文昌星與北斗魁星太異曲同工而同稱為文昌斗魁。同時,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奎星,也因主宰科甲文運而稱文昌奎星。中國易卦風水與命理中有文昌星,同是主管文運又注吉祥的貴人星。道教也將其尊為主宰功名祿位之星君,稱文星,是讀書文人求功名所尊奉的文聖星。總的來說,文昌星在風水與命理上是文才與貴人星,而在科甲文運中是司禮文武爵祿科舉之本,與北斗魁星和西宿魁星同堂通用。
以前皇帝曾把文昌帝君列為重要祭典之一,凡是讀書人必要奉祀文昌帝君。每逢文昌帝君誕辰,童生、秀才、稟生、貢生、舉人以及私塾老師都要准備全牛及供品,至文昌廟行「三獻禮」祭祀之。
歷代官府都要通令天下學校,來奉祀這位文昌神:農歷二月初三為文昌帝君聖誕。
參考鏈接:網路_文昌星
6、中國佛教神仙生日
正月初一:元始天尊萬壽(另有臘月之說法) 彌勒佛佛辰
正月初四:孫天醫真人千秋
正月初六:清水祖師佛辰
正月初八:五殿閻羅王聖誕
正月初九:玉皇上帝萬壽
正月十三:關聖帝君飛升
正月十五:門神護尉千秋 上元天官聖誕 臨水夫人陳靖姑千秋
正月廿四:雷都光耀大帝聖誕
二月初一:一殿秦廣王千秋
二月初二:濟公菩薩佛辰 福德正神趙公明千秋
二月初二:土地公正神張福德
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聖誕
二月初八:三殿宋帝王千秋
二月十五:九天玄女娘娘聖誕 精忠岳王千秋 三山國王千秋
二月十六:開漳聖王千秋
二月十七:新竹城隍爺千秋
二月十八:四殿五官王千秋
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佛辰
二月廿一:普賢大帝佛辰
三月初一:二殿楚江王千秋
三月初三:玄天上帝萬壽
三月初八:六殿卡城王千秋
三月十五:保生大帝 吳真人千秋 中路財神趙元帥聖誕
三月十六:准提菩薩佛誕
三月十九:太陽星君聖誕
三月二十:註生娘娘千秋
三月廿三:鬼谷先師千秋
三月廿七:七殿泰山王千秋
三月廿八:東岳大帝聖誕
四月初一:八殿都市王千秋
四月初四:文殊菩薩佛辰
四月初八:釋伽佛祖萬壽 九殿平等王千秋
四月十四:呂純陽祖師聖誕
四月十七:十殿轉輪王千秋
四月十八:北極紫微帝君千秋 華陀神醫千秋
四月廿一:托塔李天王聖誕
四月廿五:武安尊王千秋
四月廿六:南鯤李大王爺千秋
四月廿七:南鯤范五王爺千秋
四月廿八:神農先帝萬壽
五月初一:南極長生帝君千秋
五月初七:巧聖先師千秋
五月十一:天下都城隍爺千秋
五月十三:關平太子千秋
五月十七:蕭府五爺千秋
五月十八:張府天師佛誕
六月初三:韋馱佛佛辰
六月十一:田都元帥千秋
六月十五:王靈天君聖誕
六月十九:南鯤池二王爺千秋
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聖誕 南極大帝聖誕 雷祖大帝聖誕
七月初七:大成魁星聖誕
七月十四:開基恩主千秋
七月十五:中元地官聖誕
七月十八:王母娘娘聖誕
七月十九:伏羲氏八卦祖師千秋 值年太歲星君千秋
七月廿三:諸葛武候千秋 法主聖君千秋
七月廿四:鄭延平郡王千秋
七月廿六:新竹都城隍奶奶聖誕
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薩佛辰
八月初三:北斗星君聖誕 九天司命灶君千秋
八月初五:雷聲普化天尊聖誕
八月初八:瑤池大會
八月十五:臨水夫人林姑千秋 太陰星君聖誕 南鯤朱四王爺千秋
八月十六:新竹都城隍爺千秋
八月廿二:燃燈古佛萬壽 廣澤尊王千秋
八月廿三:邢天王爺千秋
八月廿七:至聖孔子先師聖誕
九月初一:南斗星君聖誕
九月初九:臨水夫人林姑千秋 中壇元帥千秋 斗母星君聖誕 九皇大帝聖誕
九月十三:孟婆尊神千秋
九月十五:南鯤吳三王爺千秋
九月十八:倉聖先師千秋
九月十九: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
十月初五:達摩祖師佛辰
十月初十:水仙尊王千秋
十月十五:下元水官大帝聖誕
十月廿二:青山靈安尊王千秋
十月廿三:周倉將軍爺千秋
十月廿五:感天大帝許真人千秋
十一月初四:安南尊王千秋
十一月十一:太乙救苦天尊聖誕
十一月十九:九蓮菩薩佛辰
十一月廿三:張仙大帝聖誕
十一月廿九:新竹都城隍公爺聖誕
十二月十六:福德正神千秋
十二月廿四:送神
十二月廿五:天神下降
十二月廿九:南斗北斗星君下降
(6)神佛生日擴展資料: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 [1]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佛姓新稱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舊稱瞿曇;因為他屬於釋迦(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
參考資料:網路 佛教
7、道教神仙的生日
1、女媧娘娘
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日為女媧娘娘的聖誕;
2、東王公。
其誕辰為農歷二月初六日。
3、玉皇大帝。
每逢正月初九日是「玉皇誕」,各道觀要舉行盛大儀式,誦經禮懺。
4、王母娘娘。
每年的農歷七月十八日,為王母娘娘之聖誕。西王母神話起源很古,但直至唐末杜光庭《墉城集仙錄》雜糅諸記為之 作傳時,尚謂其為西華至妙之氣所化生,並無生年月日之說。再至明《搜神記》和《三 教搜神大全》(源出元代),始稱其為「七月十八日生」。
5、九天玄女
農歷二月十五日是九天玄女娘娘聖誕,也有的說正月初六是九天玄女的生日。
6、神農氏
農歷四月二十六日為神農生日。
7、軒轅黃帝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日為軒轅帝誕辰。
8、張天師誕辰
張陵被稱為祖天師,為正一派道士所尊奉。 早出的張陵傳記無生日記載,最早記其生日的是元道士趙道一所編《歷世真仙體道 通鑒》,其卷十八《張天師傳》謂其「於東漢光武建武十年甲午正月望日(十五日), 生於吳地天目山」。
9、重陽祖師誕辰
元初秦志安《金蓮正宗記》、至元(1264~1294)間李道謙編《甘 水仙源錄》所收王嚞早期傳記,無生年月日記載,至元間李道謙作《七真年譜》,始謂 其生於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MB泰定間成書的《金蓮正宗仙源像傳》所 載與此同,從此即定為王嚞誕辰日,是為全真道重要節日之一。
10、文昌聖誕
文昌帝君又名梓潼帝君,或稱元皇天帝。是合文昌星與梓潼神二者為一 體的復合神。其信仰在宋代已很盛行。南宋理宗時成書的《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 已謂其生於二月初三日。
8、農歷七月初一是什麼菩薩生日?
是地藏菩薩的生日!農歷七月初一日,俗稱開息門,喜慶盡自此一個月避開。
在華人社會的傳統節日里,陰歷七月稱為鬼月,以中元節七月十五為重要的節日。傳說中鬼月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閻羅王特別允許「好兄弟」(方言中對大小鬼的別稱)到人間度假,人們為了祈求平安,便積極展開俗稱「普渡」的活動,因此,這個時期慶贊中元的盛典處處可見。
社會不斷地演進,生活方式逐漸改變,唯獨對敬鬼神以求平安、財運等的作法,仍甚少改變「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觀念仍普遍存在。
追溯華夏文化的源頭,祭/巫師在上古社會是具有崇高至上的地位。經過了漫長歲月的洗禮,來到今時今日,法師、道士、牧師、神父等神職工作者,依然是人們的心目中牢不可破的崇高形象。一些迷信習俗與生活忌諱,據說在中國國內已逐漸消逝,但在海外的華社中卻開枝散葉,發揚光大。
牛王菩薩的生日,農歷十月初一, 彌勒菩薩生誕,正月初一日
釋迦牟尼佛出家。二月初八日, 釋迦牟尼佛涅磐, 二月十五日
觀音菩薩生誕 , 二月十九日
普賢菩薩生誕, 二月廿一日
文殊菩薩生誕,四月初四日
釋迦牟尼佛生誕,四月初八日
韋馱菩薩生誕,六月初三日
觀音菩薩成道 ,六月十九日
大勢至菩薩生誕 ,七月十三日
地藏菩薩生誕,七月三十日
觀音菩薩出家, 九月十九日
葯師佛生誕,九月三十日
阿彌陀佛生誕,十一月十七日
釋迦牟尼佛成道 , 十二月初八日。
每年陰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是觀音菩薩的生日、出家日和得道之日,統稱為「觀音誕」,故後人說菩薩有三次生日。又有些地方說是四次,即再加上陰歷十一月十九日,為觀音成為水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