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由於來
1、聖誕節起源是什麼?
聖誕節來源於基督教紀念耶穌誕生的重要節日。
聖誕節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日。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那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為「主顯節」Epiphany,亦稱「顯現節」即上帝通過那穌向世人顯示自己。當時只有那路拉冷的教會例外,那裡只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那穌的受洗。
後來歷史學家們在羅馬基督徒慣用的日歷中發現公元354年12月25日頁內記錄著:「基督降生在猶大的伯利恆。」
經過研究,一般認為12月25日伴為聖誕節可能開始於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約在公元375年傳到小亞細亞的安提阿,公元430年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那路撒冷的教會接受得最晚,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仍然堅持1月6日主顯節是那穌的誕辰。
12月25日原來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歷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甦的開始。
可能由於這個原因,羅馬教會才選擇這一天作為聖誕節。這是教會初期力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
後來,雖然大多數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固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
2、聖誕節的由來
聖誕節源自古羅馬人迎接新年的農神節,與基督教本無關系。在基督教盛行羅馬帝國後,教廷隨波逐流地將這種民俗節日納入基督教體系,同時以慶祝耶穌的降生。
但在聖誕節這天不是耶穌的生辰,因為《聖經》未有記載耶穌具體生於哪天,同樣沒提到過有此種節日,是基督教吸收了古羅馬神話的結果。
聖誕節本是宗教節日。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使聖誕節開始漸漸流行起來。聖誕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後,結合著北半球冬季的聖誕裝飾也出現了。十九世紀初發展至中葉,整個歐洲、美洲開始過起了聖誕節。並衍生出了相應的聖誕文化。
(2)聖誕節由於來擴展資料:
聖誕節的故事:
在19世紀初,一個叫約翰的14歲男孩住進了英格蘭的一家孤兒院。那時的孤兒院生活是很可怕的,孤兒就意味著沒人喜歡、沒人疼愛。這座孤兒院的院長對孩子們少有愛心,這里也沒有孩子們喜歡的游戲,沒有同情,沒有理解。
孩子們一年到頭都要勞動,他們每天天一亮就起來幹活,一直干到天黑。一年之中,只有聖誕節這天孩子們不用幹活,而且還可以收到禮物——只橘子。約翰到孤兒院後,每年都盼望著聖誕節,還有這只橘子。
在英格蘭,無論是對約翰還是對他的同伴來說,橘子都是稀罕的東西。孩子們每次拿到橘子時都視若珍寶,他們把寶貴的橘子保存幾天、幾星期,甚至幾個月——守護著、聞著、摸著、欣賞著這只橘子。通常他們都要保存很久,等他們剝開橘子皮時,卻發現它已經爛了。
每當聖誕節快到時,孩子們都會有很多想法,他們會誇口說:「我要把我的橘子存得最久。」約翰睡覺時喜歡把他的橘子放在枕頭邊,他把橘子貼在鼻子上聞它的香味,拿在手裡時都不敢用力,生怕蹭破了橘子皮。
橘子能給他帶來一種安全感、富足感,讓他心裡能暫時離開眼前的貧苦,產生—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這一年的聖誕節,約翰心裡特別高興,因為他馬上就要成年了。他知道自己將會變得更強壯,而且不久就可以離開孤兒院了。他高興地想像著自己的未來,他還想把橘子留到明年他生日那天。如果保存好,不摔不碰,他也許就能在生日這天吃到它。
聖誕節終於來了,孩子們興奮極了,撒著歡跑向餐廳。約翰聞到了一股與平日不同的香氣,他快步奔跑著,因為他太過興奮,而且鞋也不合腳,他跌倒在地上,這引起了一陣混亂。
約翰剛從地上爬起來,就聽到院長嚴厲地吼道:「約翰出去,今年沒有你的橘子了!」約翰大哭起來,他飛快地跑回到寒冷的宿舍里,躲在床角,以免別的孩子看到他的痛苦。
過了一會兒,房門打開了,他的夥伴們回來了。伊麗莎白走到他的跟前,眼裡含著眼淚,把一個布包遞給了約翰。
「拿著,約翰。」她說,「這是給你的。」
約翰伸手掀開布包的一角,看到裡面是一隻大大的橘子,只是橘皮上有好幾條切痕。他明白了,是夥伴們每人從他們的橘子上切下一瓣,拼成了這只又大又漂亮的橘子,約翰感動極了。
約翰永遠也不會忘記那年的聖誕節他的朋友們給予他的關愛。他的幼年是在冷酷的環境里度過的,然而在長大成人的這一年,他收獲了友誼和關愛。
後來約翰有了自己的事業,但他從沒忘記這只橘子,每到聖誕節來臨時,他都會買很多橘子送給孤兒院的孩子,因為他從沒忘記自己的夢想,要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聖誕節享受橘子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