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各類節日 » 七夕問和尚

七夕問和尚

發布時間: 2023-03-28 15:14:45

1、請教一個《世說新語》中與七夕有關的問題

牛刀割雞:
亦作「牛刀割雞」。比喻大材小用
牛刀小試:
比喻有很大的本領,先在小事情上顯一下身手
牛高馬大:
比喻人長得高大強壯
牛鬼蛇神:
①牛首之鬼和蛇身之神。形容作品虛幻怪誕。亦喻指虛幻怪誕的作品。②比喻歪門邪道之流
牛黃狗寶:
牛黃,牛膽囊中的結石;狗寶,狗臟器中的凝結物。兩者都是內臟病變的產物,因以喻壞透了的心腸
牛驥同皂:
亦作「牛驥同槽」。謂牛與千里馬同槽而食。比喻賢愚不分
牛角書生:
喻勤讀之士
牛角之歌:
春秋時,寧戚很窮,想見齊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機會,在車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聞而贊其為「非常人」,命後車載之,拜為上卿。見《呂氏春秋·舉難》、《晏子春秋·問下二》。漢劉向《說苑·尊賢》亦載此事。後以「牛角之歌」、「牛下歌」為窮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牛口之下:
《史記·商君列傳》:「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行而無資,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呂氏春秋·舉難》等又載有寧戚飯牛得到齊桓公賞識的事。後以「牛口之下」、「牛口」借指卑下的地位
牛郎織女:
①牽牛星(俗稱牛郎星)和織女星。兩星隔銀河相對。神話傳說:織女是天帝孫女,長年織造雲錦,自嫁河西牛郎後,就不再織。天帝責令兩人分離,每年只准於七月七日在天河上相會一次。俗稱「七夕」。相會時,喜鵲為他們搭橋,謂之鵲橋。古俗在這天晚上,婦女們要穿針乞巧。見《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說》、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歲華紀麗》卷三引漢應劭《風俗通》。②今常喻指分居兩地的夫妻
牛馬襟裾:
猶言衣冠禽獸
牛溲馬勃:
亦作「牛溲馬渤」。①牛溲,即牛遺,車前草的別名。馬勃,一名馬牷,一名屎菰,生於濕地及腐木的菌類。兩者皆至賤,均可入葯。②借指卑賤而有用之材
牛蹄中魚:
處在牛蹄踏出的小坑裡的魚。喻瀕臨絕境。語本漢劉向《說苑·善說》:「莊周貧者,往貸粟於魏文侯。文侯曰:『待吾邑粟之來而獻之。』周曰:『乃今者周之來見,道傍牛蹄中有鮒魚焉,大息謂周曰:「我尚可活也。」周曰:「須我為汝南見楚王,決江淮以溉汝。」鮒魚曰:「今吾命在盆瓮之中耳,乃為我見楚王,決江淮以溉我,汝即求我枯魚之肆矣。」』」《莊子·外物》有類似記載,作「車轍中有鮒魚焉」
牛聽彈琴:
比喻聽不懂
牛童馬走:
舊時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馬走,猶僕役
牛頭不對馬嘴:
比喻答非所問或對不上號
牛星織女:
即牛郎織女
牛羊勿踐:
勿使牛羊踐踏。比喻愛護。語出《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鄭玄箋:「草木方茂盛,以其終將為人用,故周之先王為此愛之,況於人乎?」
牛衣病卧:
形容貧病交迫
牛衣對泣:
漢代王章在出仕前家裡很窮,沒有被子蓋,生大病也只得卧牛衣中,他自料必死,哭泣著與妻子訣別。妻子怒斥之,謂京師那些尊貴的人誰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戹,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見《漢書·王章傳》。後以「牛衣對泣」、「牛衣夜哭」謂因家境貧寒而傷心落淚
牛衣歲月:
謂貧困的生活
版築飯牛:
版築,造土牆;飯牛,喂牛。相傳商代賢者傅說築於傅岩,武丁用以為相。事見《書·說命上》。春秋時衛國賢者寧戚飯牛車下,扣牛角而歌,桓公異之,拜為上卿。事見《呂氏春秋·舉難》。後以「版築飯牛」為賢臣出身微賤之典
充棟汗牛:
謂書籍堆得高及棟梁,多至牛馬運得出汗。形容藏書或著述之富。語出唐柳宗元《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老牛舐犢:
喻愛子之情。牛愛其犢,常舔之。舐,舔
筆誤作牛:
《晉書·王獻之傳》:「桓溫嘗使扞王獻之呴書扇,筆誤落,因畫作烏駁牸牛,甚妙。」後因以「筆誤作牛」喻隨機應變,化拙成巧或持功補過
喘月吳牛:
相傳吳地之牛畏熱,見月亦疑為日,喘息不已。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後因以為典實。亦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懼其類似者
吹牛拍馬:
吹噓奉承
槌牛釃酒:
殺牛濾酒。謂備餚酒以燕享
對牛彈琴:
亦作「對牛鼓簧」。喻對不懂事理的人講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語本漢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飯牛屠狗:
①喻指從事低賤之事。②指從事賤業者
放牛歸馬:
語本《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後以「放牛歸馬」比喻不再用兵
風馬牛不相及:
《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孔穎達疏引服虔曰:「牝牡相誘謂之風……此言『風馬牛』,謂馬牛風逸,牝牡相誘,蓋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一說:風,放逸,走失。謂齊楚兩地相離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地界。後用以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
犀牛望月:
《關尹子·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謂犀牛望月久,故感其影於角。明陳繼儒《太平清話》卷四:「呂東萊畜犀帶一圍,文理縝密,中有一月影,過望則見,蓋犀牛望月之久,故感其影於角。」後因形容長久盼望
犀照牛渚:
《晉書·溫嶠傳》:「扞溫嶠呴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雲其下多怪物,嶠遂毀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嶠其夜夢人謂己曰:『與君幽明道別,何意相照也?』意甚惡之。嶠先有齒疾,至是拔之,因中風,至鎮未旬而卒。」後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服牛乘馬:
役使牛馬駕車
割雞焉用牛刀:
謂處理小事何用禮樂。後用以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雞,也寫作「雞」
歸馬放牛:
謂戰爭止息,不再用兵。語出《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穎達疏:「此是戰時牛馬,故放之,示天下不復乘用。」
汗牛充棟:
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謂書籍存放時可堆至屋頂,運輸時可使牛馬累得出汗。後用「汗牛充棟」形容著作或藏書極多
呼牛呼馬:
亦作「呼牛作馬」。語本《莊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後以「呼牛呼馬」、「呼牛作馬」指毀譽由人,悉聽自然
瘠牛僨豚:
謂瘦弱的牛覆壓在小豬上,小豬必死。比喻強國雖德衰,兵臨弱國,弱國亦亡。語本《左傳·昭公十三年》:「寡君有甲車四千乘在,雖以無道行之,必可畏也,況其率道,其何敵之有!牛雖瘠,僨於豚上,其畏不死。」杜預註:「僨,仆也。」孔穎達疏:「前覆曰仆。言牛倒豚上,豚必死也。言牛雖瘠者,謂魯以晉為無德輕之,故以瘦牛自喻。」
瘠牛羸豚:
瘦弱的牛和豬。比喻弱小民族或國家
繭絲牛毛:
形容細密
繭絲牛毛:
如蠶絲,如牛毛。比喻細密繁多
九牛一毛:
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其微小,微不足道。語出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牽牛下井:
喻使不出力
牽牛織女:
指牽牛星、織女星。亦指古代神話中的牛郎、織女
敲牛宰馬:
謂宰殺牲畜
蛇神牛鬼:
比喻各色邪惡或各種歪人
犁牛之子:
比喻父雖不善卻無損於其子的賢明
馬勃牛溲:
馬勃,菌類;牛溲,車前草。比喻至賤之物
馬面牛頭:
猶牛頭馬面
馬牛襟裾:
穿衣服的馬牛。譏人不明道理、不識禮儀
馬牛其風:
謂馬、牛奔逸。《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穎達疏:「僖四年《左傳》雲:『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雲:『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遠去也。」後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買牛息戈:
猶言賣劍買牛
賣劍買牛:
謂賣掉武器,從事農業生產
目牛無全:
《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後因以「目牛無全」比喻技藝純熟或謀劃高明
目無全牛:
《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後因以「目無全牛」形容技藝達到極純熟的境界。亦形容辦事精明熟練
泥牛入海:
語本《景德傳燈錄·潭州龍山和尚》:「洞山又問和尚:『見個什麽道理,便住此山?』師雲:『我見兩個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後因以「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返,杳無消息
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謂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後
庖丁解牛:
據《莊子·養生主》載,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時,「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文惠君贊嘆其技藝之妙。庖丁釋刀雲:平生宰牛數千頭,而今宰牛時全以神運,目「未嘗見全牛」,刀入牛身若「無厚入有間」而游刃有餘。因此牛刀雖已用了十九年,而其鋒利仍「若新發於硎」。後常用「庖丁解牛」作為神妙的技藝的典型
蹊田奪牛:
《左傳·宣公十一年》:「抑人亦有言曰:『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後以「蹊田奪牛」指罪輕罰重,從中謀利
齊王舍牛: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鍾。』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鍾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後以「齊王舍牛」比喻帝王對臣民懷有惻隱之心
騎牛讀漢書:
《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的緱山,往從之。以蒲韀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後以「騎牛讀漢書」形容刻苦攻讀
氣沖牛斗:
形容怒氣、冤氣極盛。牛、斗,牽牛星和北斗星
氣喘如牛:
形容大聲喘氣的模樣
如牛負重:
比喻負擔沉重
散馬休牛:
《書·武成》:「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傳引《樂記》:「武王勝商,渡河而西,馬散之華山之陽而弗復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復服」。後稱不興戰事為「散馬休牛」
殺雞焉用牛刀:
喻不必大材小用或小題大做。語本《論語·陽貨》:「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鼠入牛角:
比喻勢力愈來愈小
司馬牛之嘆:
《論語·顏淵》:「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後因以比喻對孑然一身、孤立無援的感嘆
童牛角馬:
無角之牛與有角之馬。喻絕無之事物
土牛木馬:
土製的牛,木造的馬。比喻徒有其名而無實用
兔角牛翼:
兔不生角,牛不長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吳牛喘月:
吳地之牛畏熱,見月疑日而氣喘。《太平御覽》卷四引漢應劭《風俗通》:「吳牛望見月則喘;使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後遂用作典故。①比喻因疑似而懼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②形容酷熱難當
休牛歸馬:
亦作「休牛散馬」。放歸軍用的牛馬,表示停止戰事。語本《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一牛吼地:
謂牛鳴聲可及之地。喻距離較近
以羊易牛: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鍾。』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鍾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後以「以羊易牛」指用這個代替那個
椎牛發冢:
亦作「椎牛發

2、鵲橋仙 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

鵲橋仙 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

鵲橋仙 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清代 顧太清

新秋逢閏,鵲橋重駕,兩度人間乞巧。欄干斜轉玉繩低,問乞得、天機多少?

閨中女伴、天邊佳會,多事紛紛祈禱。神仙之說本虛無,便是有、也應年老。

注釋

玉繩:星名。常泛指群星。

閨中女局旁伴:指畫中聯吟賦詩的仕女們。

鑒賞

詞作於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太清三十九歲。

這是一首題畫詞,畫為雲林所繪《閏七夕聯吟圖》的仕女圖。七夕聯吟的是畫的主題,所以詞人從七夕寫起。七月七日是牛郎織女相會的佳期,銀河的鵲橋架起來了。因為作畫之時時逢閏七月,有了兩個佳期,橋也再次「重駕」,而人間也有了兩次乞巧活動,女子們希望乞得終生幸福,找到一位如意郎君的機會也有兩次。詞人問,她們在斗轉星移,星光也在移動的夜晚,不知乞得了多少天機。詞人對此提出了疑問。因為年年有七巧節,也年年有乞巧活動,但婦女們也未必總是幸福,原因是世間總是「多事紛紛」。神話故事,本來「虛無」,「便是有」,牛郎織女「也應年老」了。詞人對於男女婚姻愛情的幸福的追求寄予同情,但又做出疑惑的結論,這是現實生活的反映。這幅仕女圖,住在表現女性美,其中也包括了畫中她們所表現出來的內心美。詞人舍棄了歷來對於這種美的歌頌,而別出機杼地引導出了一個富有哲理性的命題,即美麗的願望,在人間常常是難以如願的。它啟發人思考,同時也深化了豎茄詞的思想主題。

鵲橋仙 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余臘察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

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譯文

今夜是牛郎織女會面的好時光,這對相會的夫妻懶得再眉耕織忙。寂寞的群仙要生妒嫉了:嬌美的月亮姊姊蹙緊了娥眉,風阿姨興風吹雨天地反常。

相見匆匆忙忙,短暫的聚首真不如不見,重新攪起離別的憂傷。見面的歡樂總不抵2別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帶回品嘗。

注釋

七夕:農歷七月初七夜,傳說牛郎織女此夜渡過銀河相會。

雙星:指牽牛、織女二星。

慵(yōng):懶。

娟娟(juān juān):美好的樣子。

月姊(zǐ):月宮中的仙子。

顰(pín):皺眉。農歷初七月亮將及半圓,因言滿眉顰。

風姨:傳說中司風之神。原眉風伯,後衍眉風姨。

草草:匆匆之意。

爭如:怎麼比得上。這里是還不如的意思。

不抵:不如,比不上。

賞析:

兩千多年來,牛郎織女的故事,不知感動過多少中國人的心靈。在吟詠牛郎織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這首《鵲橋仙》別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義的佳作。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起筆三句點明七夕,並以側筆渲染。「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歲華紀麗》卷三「七夕」引《風俗通》),與牛郎相會,故又稱雙星節。此時銀河兩岸,牛郎已無心耕種,織女亦無心紡績,就連天上的眾仙女也忌妒了。起筆透過對主角與配角心情之描寫,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圍,扣人心弦。下韻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寫出,筆墨從牛女宕開,筆意雋永。「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緊了蛾眉,風姨竟然興風吹雨騷騷然(風姨為青年女性風神,見《博異》)。這些仙女,都妒忌著織女呢。織女一年才得一會,有何可妒?則嫦娥悔恨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風姨之風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難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織女愛情之難能可貴更可知。不僅如此。有眾仙女之妒這一喜劇式情節,雖然引出他們悲劇 * 情。詞情營造,匠心獨運。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下片,將「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相會情景一筆帶過,更不寫「忍顧鵲橋歸路」的淚別場面,而是一步到位著力刻畫牛郎織女的心態。七夕相會,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錯見!見了又只是重新撩亂萬千離愁別緒罷了。詞人運筆處處不凡,但其所寫,是將神話性質進一步人間化。顯然,只有深味人間別久之悲人,才能對牛郎織女心態,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結筆三句緊承上句意脈,再進一層刻畫。三百六十五個日日夜夜之別離,相逢僅只七夕之一刻,舊愁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有限。不僅如此。舊愁未銷,反載了難以負荷的新恨歸去。年年歲歲,七夕似乎相同。可誰知道,歲歲年年,其情其實不同。在人們心目中,牛郎織女似乎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而已。

然而從詞人心靈之體會,則牛郎織女的悲憤,乃是無限生長的,牛郎織女之悲劇,乃是一部生生不滅的悲劇,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劇。牛郎織女悲劇的這一深刻層面,這一可怕性質,終於在詞中告訴人們。顯然,詞中牛郎織女之悲劇,有其真實的人間生活依據,即恩愛夫妻被迫長期分居。此可斷言。「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竇娥冤》曲詞)

此詞在藝術造詣上很有特色。詞中托出牛郎織女愛情悲劇之生生不已,實為匪夷所思。以嫦娥風姨之相妒情節,反襯、凸出、深化牛郎織女之愛情悲劇,則是獨具匠心的。(現代黑色幽默庶幾近之)全詞辭無麗藻,語不驚人,正所謂絢爛於歸平淡。范成大之詩,如其著名的田園詩,頗具泥土氣息,從這里可以印證之。最後,應略說此詞在同一題材的宋詞發展中之特殊意義。宋詞描寫牛郎織女故事。多用《鵲橋仙》之詞牌,不失「唐詞多緣題」(《花庵詞選》)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歐陽修,中有秦少游,後有范成大。歐詞主旨在「多應天意不教長」,秦詞主旨在「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詞則旨在「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可見,歐詞所寫,本是人之常情。秦詞所寫,乃「破格之談」(《草堂詩餘雋》),是對歐詞的翻新、異化,亦可說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詞則是對歐詞的復歸、深化。牛郎織女的愛情,縱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總是人心,無限漫長之別離,生生無已之悲劇,決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來得更為廣大。故成大此詞,也是對秦詞的補充與發展。從揭櫫悲劇深層的美學意義上說,還是是對秦詞之一計算。歐、秦、范三家《鵲橋仙》詞,呈現一否定之否定路向,顯示了宋代詞人對傳統對人生之深切體味,亦體現出宋代詞人藝術創造上不甘逐隨他人獨創精神,當稱作宋代詞史上富於啟示性之一佳話。

鵲橋仙 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

宋代:趙以夫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錦箋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譯文: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佳人的心事有誰能夠知曉呢!與他相逢的初次是在自己的小紅樓一次宴會,那是個天涼暑退、夜色沉沉的難忘之夜。竹韻荷風,多麼美麗,幽僻的場所,二人初通情愛之後的再度相逢。短暫相會很快過去了,就像空中飄浮的雲彩,霎那間消逝得無影無蹤,一去而不復返了。

錦箋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淚珠滴落,濕潤了精美的信箋;小樓中仍然彌漫著珠飾的香氣。然住事如過眼煙雲,舊情終難以續,苦苦思戀的結果呢,卻不過是徒增煩惱而已。牛郎織女銀河相阻,尚有每年七夕鵲橋相會,可是自己卻與情人永無相見之日。

注釋:

翠綃(xiāo)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鵲橋仙:詞牌名。富沙:地名,即古建甌縣城,為詞人任職所在之地。翠綃: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

錦箋(jiān)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錦箋:精緻華美的信紙。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歇:消散。

賞析:

這首詞是為友人寫的傷離之作,抒寫作者對歌伶樂伎及其所代表的那個社會階層不幸女性們的深切同情。全詞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是說在初秋日,天涼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樓中,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贈給他一條碧色的絲巾,表述她內心的情意。依內容次序,三句應當逆讀,詞中這樣安排,即使句子頓挫有味,亦能突出「翠綃」一語。翠綃是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翠綃傳情,故夜宴亦倍添歡樂,天氣也彷彿格外清爽。總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歡樂與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歡宴」二字,寫場面、氣氛,烘托出戀人,當時的歡樂與幸福。「歡宴」與「翠綃」句對照,說明:她在「歡宴」的大庭廣眾之中偷偷贈物傳情,她愛得是那樣深,那樣急切,簡直有點忘乎所以。這一句寥寥數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節日、時間、地點、天氣到人物,無不美好,讓人難以忘懷。

「竹邊荷外再相逢」句則是說這是暗通情愫之後的一次幽會,地點在荷塘附近的叢竹旁邊。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傳情,這回則可以盡情地互訴衷曲了。但是,作者的筆峰一轉,傳達的情意變了。如果說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這一句則是美好的惆悵,因為在苦苦盼望之後的相會是那麼匆匆逝去,就像「碧雲飛去」一樣,不能不令人無奈、愁苦。這兩句對往昔的回憶,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縷閑愁,萬種情思。

「錦箋」二句,睹物懷人,嘆惋無盡。錦箋,精緻華美的信紙,是她捎來的信箋。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二句寫歡聚已逝只能面對她情意綿綿的信和尚帶余香的贈物空自追念,低回不已。一「尚」、一「未」,寫記憶猶新,前情在目,上承情事,下啟愁懷。錦箋墨跡未乾,珠飾還散發著她的香氣,而往事浮雲,舊情難續。萬種愁懷,由「空惹」一句道出。說「空惹」,或許是由於信物尚存,難成眷屬;或許是由於舊情未泯,人已杳然。總之,這在封建社會是常見的愛情的悲劇。悲劇已成,「錦箋」「珠香」,於事無補:「閑愁千縷」,也是自尋煩惱罷了。但是,惹出「閑愁千縷」的,不僅是她的所贈,還有七夕這個敏感的夜晚以及跟它有關的神話傳說。

韓鄂《歲華記麗》卷三引《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古人七夕詞,無不提到牛郎織女,感慨他們一年才一見的刻骨相思,但秦觀卻說:「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有新意也有深意。趙以夫此詞也是更進一步地寫,認為自已和情人還不如牛郎織女,他們尚能一年一見,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見卻杳杳無期。

總之,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上下互相映襯,中心十分突出。全詞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

鵲橋仙 七夕原文翻譯及賞析4

鵲橋仙·七夕

宋代: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譯文及注釋

緱(gōu)山仙子,高清雲渺(miǎo),不學痴(chī)牛騃(ái)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

緱山:在今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在緱山成仙的王子喬。雲渺:高遠貌。痴牛騃女:指牛郎織女。在這里不僅限於指牛郎織女,而是代指痴迷於俗世的芸芸眾生。鳳簫聲:王子喬吹笙時喜歡模仿鳳的叫聲。時人:當時看到王子喬登仙而去的人們。

客槎(chá)曾犯,銀河微浪,尚(shàng)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著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後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槎:竹筏。銀河:天河。尚:還。前緣:前世的因緣。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

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著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後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注釋

鵲橋仙:詞牌名,又名《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

緱(gōu)山:在今河南偃師縣。緱山仙子指在緱山成仙的'王子喬。

雲渺(miǎo):高遠貌。

痴(chī)牛騃(ái)女:指牛郎織女。在這里不僅限於指牛郎織女,而是代指痴迷於俗世的芸芸眾生。

鳳簫聲:王子喬吹笙時喜歡模仿鳳的叫聲。

時人:當時看到王子喬登仙而去的人們。

槎(chá):竹筏。

銀河:天河。

尚(shàng):還。

前緣:前世的因緣。

創作背景

熙寧七年(1074年),詞人和陳令舉坐船遊玩,一邊喝酒,一邊快樂的暢談,然而相聚總是要分離的,為了表達對陳令舉的依依不捨,詞人便寫下這首詞送給他。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為七夕,是寫與友人陳令舉在七夕夜分別之事。

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雲渺,如侯家人於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痴心於兒女之情。

下片想像友人乘坐的船隻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著天上的天風海雨。接著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後,友人也將隨風飄去。

寫送別,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詞人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像,遨遊天界銀河,如陸游所說「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一般寫七夕銀河,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類的柔情凄景,而詞人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他不凡的氣魄與胸襟,這種逼人的天風海雨,便是他豪放詞風形象性的說明。

賞析二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贊美王子喬仙心超遠,若有若無,不去學習牛郎織女身陷情網,作繭自縛。「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承接前文,刻畫王子喬超凡脫俗的形象。王子喬吹簫奏鳳凰之鳴,揮手告別時人,乘鶴而去,令人羨慕。王子喬放浪形骸、超凡成仙的形象,和放棄仙位陷於情網的織女形成強烈的對比,表現出詞人渴望像王子喬一樣能夠遺世獨立、羽化成仙的情志,也是詞人對陳令舉離別情思的開導之語。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借用晉人遇仙的神話故事,比況幾位友人曾沖破銀浪泛舟而行。「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歡樂的地方很少,很快就面臨離別。「相逢一醉是前緣」,寫自己和友人的相聚,「風雨散、飄然何處」,寫朋友分別之後各自離去。「一醉是前緣」,含慰藉之意,「飄然何處」,蘊含無限的感慨之情。

全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艷情的舊套,藉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上用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來深感詞人的超凡脫俗以及卓而不群的姿態。

3、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

原文:

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五代: 毛文錫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返友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

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漏和槐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譯文: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

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注釋: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chán)光鵲影伯勞飛。

七夕句:用牛郎織女的故事。光鵲影:月亮之光,鵲橋之影。伯勞:鳥名,又名鵙。

每恨蟪(huì)蛄(gū)憐婺(wù)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蟪蛄:蟬的一種,吻長,黃綠色,夏秋能鳴。婺女:又稱「女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鴛機:織錦機。

賞析:

這首詞用牛郎與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含蓄地寫了一對年輕男女的幽會,時機難得,兩情依依。並對「蟪蛄」、「婺女」這類的自然現象加以人格化,表現了女子妒人多歡而己少歡的幽恨。全詞流暢深沉,含蓄耐思。《栩庄漫記》評此詞「意淺辭庸,味如嚼蠟」,似不允當。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2

原文:

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

宋代:趙以夫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錦箋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譯文: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佳人的心事有誰能夠知曉呢!與他相逢的初次是在自己的小紅樓一次宴會,那是個天涼暑退、夜色沉沉的難忘之夜。竹韻荷風,多麼美麗,幽僻的場所,二人初通情愛之後的再度相逢。短暫相會很快過去了,就像空中飄浮的雲彩,霎那間消逝得無影無蹤,一去而不復返了。

錦箋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淚珠滴落,濕潤了精美的信箋;小樓中仍然彌漫著珠飾的香氣。然住事如過眼煙雲,舊情終難以續,苦苦思戀的結果呢,卻不過是徒增煩惱而已。牛郎織女銀河相阻,尚有每年七夕鵲橋相會,可是自己卻與情人永無相見之日。

注釋:

翠綃(xiāo)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鵲橋仙:詞牌名。富沙:地名,即古建甌縣城,為詞人任職所在之地。翠綃: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

錦箋(jiān)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棚早。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錦箋:精緻華美的信紙。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歇:消散。

賞析:

這首詞是為友人寫的傷離之作,抒寫作者對歌伶樂伎及其所代表的那個社會階層不幸女性們的深切同情。全詞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是說在初秋日,天涼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樓中,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贈給他一條碧色的絲巾,表述她內心的情意。依內容次序,三句應當逆讀,詞中這樣安排,即使句子頓挫有味,亦能突出「翠綃」一語。翠綃是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翠綃傳情,故夜宴亦倍添歡樂,天氣也彷彿格外清爽。總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歡樂與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歡宴」二字,寫場面、氣氛,烘托出戀人,當時的歡樂與幸福。「歡宴」與「翠綃」句對照,說明:她在「歡宴」的大庭廣眾之中偷偷贈物傳情,她愛得是那樣深,那樣急切,簡直有點忘乎所以。這一句寥寥數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節日、時間、地點、天氣到人物,無不美好,讓人難以忘懷。

「竹邊荷外再相逢」句則是說這是暗通情愫之後的一次幽會,地點在荷塘附近的叢竹旁邊。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傳情,這回則可以盡情地互訴衷曲了。但是,作者的筆峰一轉,傳達的情意變了。如果說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這一句則是美好的惆悵,因為在苦苦盼望之後的相會是那麼匆匆逝去,就像「碧雲飛去」一樣,不能不令人無奈、愁苦。這兩句對往昔的回憶,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縷閑愁,萬種情思。

「錦箋」二句,睹物懷人,嘆惋無盡。錦箋,精緻華美的信紙,是她捎來的信箋。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二句寫歡聚已逝只能面對她情意綿綿的信和尚帶余香的贈物空自追念,低回不已。一「尚」、一「未」,寫記憶猶新,前情在目,上承情事,下啟愁懷。錦箋墨跡未乾,珠飾還散發著她的.香氣,而往事浮雲,舊情難續。萬種愁懷,由「空惹」一句道出。說「空惹」,或許是由於信物尚存,難成眷屬;或許是由於舊情未泯,人已杳然。總之,這在封建社會是常見的愛情的悲劇。悲劇已成,「錦箋」「珠香」,於事無補:「閑愁千縷」,也是自尋煩惱罷了。但是,惹出「閑愁千縷」的,不僅是她的所贈,還有七夕這個敏感的夜晚以及跟它有關的神話傳說。

韓鄂《歲華記麗》卷三引《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古人七夕詞,無不提到牛郎織女,感慨他們一年才一見的刻骨相思,但秦觀卻說:「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有新意也有深意。趙以夫此詞也是更進一步地寫,認為自已和情人還不如牛郎織女,他們尚能一年一見,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見卻杳杳無期。

總之,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上下互相映襯,中心十分突出。全詞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3

原文:

七夕

宋代:楊朴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譯文: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不明白牛郎到底打的什麼主意,是怎麼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綉雲霞。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每年人們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賜予刺綉、紡織等的聰慧、智巧,但實際上,人間的智巧己經很多了。

注釋: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yāo)織女弄金梭(suō)。

牽牛:星名,在銀河之西,俗稱牛郎,一名河鼓,又名黃姑。大概以李牛三星像牛頭角、感之形,名之牽牛。若何:怎麼樣。織女,在銀河東,織女四星像梭形,名之織女。織女傳說為天帝之女,又叫她天孫,會紡織,韓愈待「天孫為織雲錦裳」。金梭:梭子的美稱。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年年」句:因織女會紡織,古代女子便於七夕焚香陳瓜果,祝賀她夫婦聚合,又向她乞求智慧,民間有穿七孔針之戲。乞與,賜給。不道:沒有科到。

賞析:

唐詩主情,宋詩主理。宋的這種主理的詩,對那些喜好唐詩的人來說,常有味同嚼蠟之感。但詩如能用簡捷的句子,深刻地表達一種哲理,也不能不說有其特殊的妙趣。楊朴的這首《七夕》,就是具有這種妙趣的哲理詩。

詩的作者從牛郎、織女七夕踏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發端,別出新裁,表達了作者獨到而又深刻的見解。「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前兩句設問: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麼主意,是怎麼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綉雲霞。這里的「須」字,是一種懷疑和否定,從正面來解釋,就是沒有必要來邀請織女作這一切。這兩句來得非常奇,出人意料,因為很多人把把牛郎織女的神話作為美妙的故事來接受,對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從未提出過質疑。以為神勝過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間的一切都要聰明許多。但詩人卻對此表示懷疑。前兩句的這種懷疑只涉及到神話故事本身,但這已足以造成懸念。這兩句為詩的末聯所發的奇論,做了有力的鋪墊。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己多」。這兩句是說:每年人們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賜予刺綉、紡織等的聰慧、智巧,但實際上,人間的智巧己經是很多了,多得有點可怕。詩人在這里並非是在贊揚人間的機巧,而是來了一個大轉彎,詩人此時想起的不僅僅是人間創造幸福的巧智,還有行惡的智巧:有巧取牽奪,互相傾軋,以及繁復、雜多而又絞盡腦汁的勾心鬥角。詩人賦予末一行詩中的「巧」的含義已經不同於第三行詩中「巧」的含義。恰是這種新的含義,不無道理,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寬了詩思的領域,這就便詩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處開掘,一使詩具有了橫空出世、奇崛詭辯之美。當人間充分運用他的機巧來進行勾心鬥角的時候,要邀織女來已無意義。從四句詩的整體和詩情的深入來看,詩人的憤世嫉俗之情表現得很是恰當、巧妙、深刻。

楊朴在那樣一個時代有這樣一種思想和見識是很深刻的,加之詩語簡練、曉白、朴實,就使詩思凝重、洗練,富有趣味。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4

原文:

他鄉七夕

唐代: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譯文: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身在他鄉恰逢乞巧,看著所住途中旅店心中羈旅愁緒更甚。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遠離故土,不見妻子月下穿針,心中空空只余孤寂,懷念家鄉。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微風拂過帶走盛夏的炎熱,新月當空,初秋已快來臨。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是誰在忍著心中愁痛偷偷的看著銀河?就是那遙遠天際的牽牛星。

注釋: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jī)愁。

七夕:為七月初七,民間的乞巧節。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xù)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緒風:微小的風。

誰忍窺(kuī)河漢,迢迢問鬥牛。

河漢:為天上的銀河。迢迢:形容遙遠的意思。鬥牛:星名。牽牛星。

賞析:

在異地他鄉適逢七夕佳節,更增加旅人的思鄉思親的情懷。可是遠離家鄉,看不見妻子在月下穿針乞巧,對月懷人,詩人生起無限羈旅窮愁、去國懷鄉之感。孟浩然詩歌大膽抒發個人的理想願望,給開元詩風注入了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5

原文:

菩薩蠻·七夕

宋代:陳師道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譯文: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七夕佳節烏鵲、飛燕紛紛前來架橋,被銀河阻隔的牛郎織女一年才能再相見。急雨沖刷著織女所乘之車,天旋銀河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千載悠悠,離愁綿綿,雖然相隔遙遠仍能遙遙相望。不似人世間,回頭望去只有巍巍群山。

注釋: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yíng)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烏鵲:喜鵲。盈盈:形容清澈。天回:天旋,天轉。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香車:泛指古代貴族婦女的專車。這里指織女所乘之車。

賞析: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神話,《詩經·大東》就有了織女與牽牛兩星分居銀河兩旁的敘述。到《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形成了故事的大致輪廓。以後在《歲華紀麗》、《爾雅翼》及六朝梁殷芸《小說》(《月令廣義》引)等書中,關於這個神話的記載漸趨完整。到近代,流傳於民間的,更是豐富充實,積極健康,成為膾炙人口的一則古代神話。由於這個神話在諸書中一般是以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只能在一年一度的七夕靠鵲橋相會,終究被蒙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因此歷代文人經常借這個神話故事來抒發離愁,陳師道的這首《菩薩蠻·七夕》也並不例外。

詞的上片寫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下片以「離愁千載上」換頭,抒發天上「不似人間」的感喟。

詞的上片寫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起句:「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是說平日牛郎織女在天河兩側,不得相見,「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只有到了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由烏鵲架橋,在天河相會。「東飛烏鵲西飛燕」,狀烏鵲和燕紛紛前來架橋的忙碌場景,這也是讓牛郎織女克服「盈盈一水」的阻隔而相會聚首的唯一條件。經年不見,只能隔河對泣;此時相逢,相見自然恨晚。

「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襯託了兩人盼望見面的急切心情,也隱含了歷經劫難的艱苦歷程。香車,泛指古代貴族婦女的專車,梁孝元帝《車名詩》:「佳人坐椒屋,按膝對蘭薰,繞砌縈流水,邊梁圖畫雲,錦色懸殊眾,衣香遙出群。」這里指織女所乘之車。河漢,即天河,《廣志》:「天河曰銀漢,又曰銀河,亦曰天漢、天津、絳河、明河。」

下片以「離愁千載上」換頭,抒發天上「不似人間」的感喟。牛郎織女的悲劇,其核心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屬,千載悠悠,離愁綿綿。遠隔天一方,「相遠長相望」,這是何等的憾事。但是,「相遠」猶能「長相望」,「人間」卻「回頭萬里山」,連「長相望」亦不得,這種「終不似」就顯得越加沉痛了。得到這個結論以後,「回頭萬里山」,對坎坷不平的人間,一種夾雜著欽羨和惆悵的復雜心情不免油然而生。據《宋史》載,陳師道「高介有節,安貧樂道」,平時常「終日不炊」,死後由友人「買棺斂之」。這首詞作,作者恐怕也有借天上的牛郎織女的悲劇來襯寫人間無數悲劇的意思。

4、七夕和尚怎麼過???

1. 入寺內殿門里,帽及拐杖不可向佛案或佛座上安放。
2. 進入道場時應衣著嚴整,遇和尚時應合掌問訊,口念:」阿彌陀佛」。入寺全部供養交寺院常住統一安排。
3. 不得在寺內隨便討論國度時事,政事,說四眾過及其餘俗事是非。
4. 寺中全部物品,皆為十方信施供養,未經許可,不可隨便動用或帶走。
5.不得摘取寺廟內之水果,甚至一草一木,亦不得任意攀折。

6.不帶葷食入寺院,不邊走邊吃,在寺院不得吸煙、喝酒、賭博、隨地吐痰,或隨地抿鼻涕、亂扔雜物。
7 入寺用餐,要禮讓文明止語,不得碗筷作聲,飯後各自洗碗筷並勤儉用水,要有威儀及守戒規,不辱佛門清規。
8. 使用常住物,應勤儉珍惜,不可任意浪費或侵損。借用常住物,用畢登時送還原處,並放置整潔。
9. 寺中法器(鍾、鼓、魚、磬)不可擅自彈敲;錫杖、衣、缽等物不可戲動。
10.講究文明,佛桌上連結潔凈,不可亂放雜物,不可用嘴巴吹三寶貝。(如茶、燈、蠟燭、香、花、經典等)。

11. 在寺院內應連結寧靜,不得高聲喧囂、嬉笑打鬧、唱歌。不得任意播放世俗歌曲、電影、上網。
12. 拜佛連結身口意寧靜。尊重、虔敬、身材清潔、勿吃葷食,辛味及煙酒。(辛味指五辛即是蔥、蒜、韭菜,薺菜亦包含洋蔥、蒜籽)

5、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精選5篇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

原文:

他鄉七夕

唐代: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返友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譯文: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身在他鄉恰逢乞巧,看著所住途中旅店心中羈旅愁緒更甚。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遠離故土,不見妻子月下穿針,心中空空只余孤寂,懷念家鄉。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微風拂過帶走盛夏的炎熱,新月當空,初秋已快來臨。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是誰在忍著心中愁痛偷偷的看著銀河?就是那遙遠天際的牽牛星。

注釋: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jī)愁。

七夕:為七月初七,民間的乞巧節。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xù)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緒風:微小的風。

誰忍窺(kuī)河漢,迢迢問鬥牛。

河漢:為天上的銀河。迢迢:形容遙遠的意思。鬥牛:星名。牽牛星。

賞析:

在異地他鄉適逢七夕佳節,更增加旅人的思鄉思親的情懷。可是遠離家鄉,看不見妻子在月下穿針乞巧,對月懷人,詩人生起無限羈旅窮愁、去國懷鄉之感。孟浩然詩歌大膽抒發個人的理想願望,給開元詩風注入了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2

原文:

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

宋代:趙以夫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錦箋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譯文: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漏和槐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佳人的心事有誰能夠知曉呢!與他相逢的初次是在自己的小紅樓一次宴會,那是個天涼暑退、夜色沉沉的難忘之夜。竹韻荷風,多麼美麗,幽僻的場所,二人初通棚早情愛之後的再度相逢。短暫相會很快過去了,就像空中飄浮的雲彩,霎那間消逝得無影無蹤,一去而不復返了。

錦箋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淚珠滴落,濕潤了精美的信箋;小樓中仍然彌漫著珠飾的香氣。然住事如過眼煙雲,舊情終難以續,苦苦思戀的結果呢,卻不過是徒增煩惱而已。牛郎織女銀河相阻,尚有每年七夕鵲橋相會,可是自己卻與情人永無相見之日。

注釋:

翠綃(xiāo)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鵲橋仙:詞牌名。富沙:地名,即古建甌縣城,為詞人任職所在之地。翠綃: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

錦箋(jiān)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錦箋:精緻華美的信紙。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歇:消散。

賞析:

這首詞是為友人寫的傷離之作,抒寫作者對歌伶樂伎及其所代表的那個社會階層不幸女性們的深切同情。全詞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是說在初秋日,天涼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樓中,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贈給他一條碧色的絲巾,表述她內心的情意。依內容次序,三句應當逆讀,詞中這樣安排,即使句子頓挫有味,亦能突出「翠綃」一語。翠綃是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翠綃傳情,故夜宴亦倍添歡樂,天氣也彷彿格外清爽。總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歡樂與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歡宴」二字,寫場面、氣氛,烘托出戀人,當時的歡樂與幸福。「歡宴」與「翠綃」句對照,說明:她在「歡宴」的大庭廣眾之中偷偷贈物傳情,她愛得是那樣深,那樣急切,簡直有點忘乎所以。這一句寥寥數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節日、時間、地點、天氣到人物,無不美好,讓人難以忘懷。

「竹邊荷外再相逢」句則是說這是暗通情愫之後的一次幽會,地點在荷塘附近的叢竹旁邊。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傳情,這回則可以盡情地互訴衷曲了。但是,作者的筆峰一轉,傳達的情意變了。如果說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這一句則是美好的惆悵,因為在苦苦盼望之後的相會是那麼匆匆逝去,就像「碧雲飛去」一樣,不能不令人無奈、愁苦。這兩句對往昔的回憶,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縷閑愁,萬種情思。

「錦箋」二句,睹物懷人,嘆惋無盡。錦箋,精緻華美的信紙,是她捎來的信箋。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二句寫歡聚已逝只能面對她情意綿綿的信和尚帶余香的贈物空自追念,低回不已。一「尚」、一「未」,寫記憶猶新,前情在目,上承情事,下啟愁懷。錦箋墨跡未乾,珠飾還散發著她的香氣,而往事浮雲,舊情難續。萬種愁懷,由「空惹」一句道出。說「空惹」,或許是由於信物尚存,難成眷屬;或許是由於舊情未泯,人已杳然。總之,這在封建社會是常見的愛情的悲劇。悲劇已成,「錦箋」「珠香」,於事無補:「閑愁千縷」,也是自尋煩惱罷了。但是,惹出「閑愁千縷」的,不僅是她的所贈,還有七夕這個敏感的夜晚以及跟它有關的神話傳說。

韓鄂《歲華記麗》卷三引《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古人七夕詞,無不提到牛郎織女,感慨他們一年才一見的刻骨相思,但秦觀卻說:「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有新意也有深意。趙以夫此詞也是更進一步地寫,認為自已和情人還不如牛郎織女,他們尚能一年一見,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見卻杳杳無期。

總之,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上下互相映襯,中心十分突出。全詞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3

原文:

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五代: 毛文錫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

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譯文: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

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注釋: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chán)光鵲影伯勞飛。

七夕句:用牛郎織女的'故事。光鵲影:月亮之光,鵲橋之影。伯勞:鳥名,又名鵙。

每恨蟪(huì)蛄(gū)憐婺(wù)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蟪蛄:蟬的一種,吻長,黃綠色,夏秋能鳴。婺女:又稱「女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鴛機:織錦機。

賞析:

這首詞用牛郎與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含蓄地寫了一對年輕男女的幽會,時機難得,兩情依依。並對「蟪蛄」、「婺女」這類的自然現象加以人格化,表現了女子妒人多歡而己少歡的幽恨。全詞流暢深沉,含蓄耐思。《栩庄漫記》評此詞「意淺辭庸,味如嚼蠟」,似不允當。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4

原文:

七夕

唐代: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譯文: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織女走出鳳幄,分開障扇與牛郎相會,搭長橋的喜鵲們已經完工。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怎樣能將世上的死別,去換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注釋:

鸞(luán)扇斜分鳳幄(wò)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七夕:農歷七月七日,傳說牛郎和織女這天在天河的鵲橋上相會。鸞扇:上面綉有鳳凰圖案的掌扇。鸞,鳳凰一類的鳥。扇,指掌扇,古時模仿雉尾而製成的長柄扇,用於坐車上,以敝日擋塵。鳳幄:閨中的帳幕;綉有鳳凰圖案的車帳。星橋:鵲橋,傳說七夕這日天下的喜鵲都飛往天河,為牛郎和織女相會搭橋。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爭將:怎把。無期別:死別;無期重逢的離別。一度:一次。

賞析:

此詩前二句寫詩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遙想牛郎織女在天上相會的美好情景:織女已經過河,並且走出鳳幄,分開障扇,與牛郎相會;烏鵲完成填河鋪橋的任務之後,全都撤回去了。詩人不由得聯想到自己愛妻早亡,唯有自己獨留人間,再也無法與她相會,於是詩人在後兩句中發出沉痛的感嘆,渴望能像牛郎織女那樣每年與亡妻相會一次。其中,第三句的「爭將」一詞寫出與亡妻天人阻隔、陰陽渺茫的極致哀嘆,顯現人間死別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會,明顯地表達出悼亡之情。

全詩想像豐富,從天上想到地下,從牛郎織女想到自己的愛情生活,語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懷,詩意在詩人的想像中賓士,充分表現了詩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5

原文:

菩薩蠻·七夕

宋代:陳師道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譯文: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七夕佳節烏鵲、飛燕紛紛前來架橋,被銀河阻隔的牛郎織女一年才能再相見。急雨沖刷著織女所乘之車,天旋銀河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千載悠悠,離愁綿綿,雖然相隔遙遠仍能遙遙相望。不似人世間,回頭望去只有巍巍群山。

注釋: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yíng)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烏鵲:喜鵲。盈盈:形容清澈。天回:天旋,天轉。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香車:泛指古代貴族婦女的專車。這里指織女所乘之車。

賞析: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神話,《詩經·大東》就有了織女與牽牛兩星分居銀河兩旁的敘述。到《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形成了故事的大致輪廓。以後在《歲華紀麗》、《爾雅翼》及六朝梁殷芸《小說》(《月令廣義》引)等書中,關於這個神話的記載漸趨完整。到近代,流傳於民間的,更是豐富充實,積極健康,成為膾炙人口的一則古代神話。由於這個神話在諸書中一般是以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只能在一年一度的七夕靠鵲橋相會,終究被蒙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因此歷代文人經常借這個神話故事來抒發離愁,陳師道的這首《菩薩蠻·七夕》也並不例外。

詞的上片寫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下片以「離愁千載上」換頭,抒發天上「不似人間」的感喟。

詞的上片寫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起句:「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是說平日牛郎織女在天河兩側,不得相見,「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只有到了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由烏鵲架橋,在天河相會。「東飛烏鵲西飛燕」,狀烏鵲和燕紛紛前來架橋的忙碌場景,這也是讓牛郎織女克服「盈盈一水」的阻隔而相會聚首的唯一條件。經年不見,只能隔河對泣;此時相逢,相見自然恨晚。

「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襯託了兩人盼望見面的急切心情,也隱含了歷經劫難的艱苦歷程。香車,泛指古代貴族婦女的專車,梁孝元帝《車名詩》:「佳人坐椒屋,按膝對蘭薰,繞砌縈流水,邊梁圖畫雲,錦色懸殊眾,衣香遙出群。」這里指織女所乘之車。河漢,即天河,《廣志》:「天河曰銀漢,又曰銀河,亦曰天漢、天津、絳河、明河。」

下片以「離愁千載上」換頭,抒發天上「不似人間」的感喟。牛郎織女的悲劇,其核心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屬,千載悠悠,離愁綿綿。遠隔天一方,「相遠長相望」,這是何等的憾事。但是,「相遠」猶能「長相望」,「人間」卻「回頭萬里山」,連「長相望」亦不得,這種「終不似」就顯得越加沉痛了。得到這個結論以後,「回頭萬里山」,對坎坷不平的人間,一種夾雜著欽羨和惆悵的復雜心情不免油然而生。據《宋史》載,陳師道「高介有節,安貧樂道」,平時常「終日不炊」,死後由友人「買棺斂之」。這首詞作,作者恐怕也有借天上的牛郎織女的悲劇來襯寫人間無數悲劇的意思。

6、猜謎語:和尚怎麼過七夕

推敲——進去。
典出:老僧月下推門進,老僧月下敲門進。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