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各類節日 » 七夕果做法

七夕果做法

發布時間: 2023-04-19 23:56:33

1、"乞巧果子"是七夕節的傳統祭品和點心,它的製作方法是什麼?

序言: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極具浪漫主義色彩。七夕節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慶祝。因此又被稱作七夕節,或者是乞巧節。乞巧果子作為七夕節必吃的傳統糕點,它的做法是什麼呢?下面就由小編來告訴大家吧。

一、乞巧果的做法。

關於乞巧果子的做法,古代的記載有很多。乞巧果子主要以有面芝麻糖漿等為出汗材料。它的做法是先把糖在鍋中超化,讓顆粒為糖漿,然後再糖漿中貨入麵粉,並加入芝麻等中衛食材,待其溫度稍微降低,將其稍微擀平,然後晾涼。將薄壁切成長方塊折成果,之後放入油鍋炸至金黃即可。相傳有心靈手巧的廚娘還會將蹊蹺果子捏成各類與七夕節物品相關的形狀。

二、七夕節的歷史。

七夕節起源於我國的漢代。我國古代最早關於七夕節的出現,可以在東晉葛洪所撰寫的西京雜記中追溯到。從西京雜記中可以推斷,當時的人以穿針乞巧為主要習俗來歡度七夕節。

三、七夕節的其他習俗。

除了吃巧果,我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例如在我國的西南部,四川,貴州等地年輕女子與兒童們都會在七夕節用花草提取的汁液染手指。用來乞求生育平安。同時,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七夕洗浴之說。去湘川七夕節是牛郎與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所以這時候銀河的水就會灑向人間七夕聖水,具有純潔的象徵意義。婦女賽車一天用聖水洗發即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牛郎和織女作為愛情的象徵,因此拜織女也是七夕的一個重要習俗。少女與少婦們聚在一起吃喝玩樂,夜晚面朝女星座向織女說出自己的心願。

2、七巧節節日習俗

七夕節的習俗一: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誌》說:「齊武帝起層城觀,7月7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七夕節的習俗二: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的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 「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節「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七夕節的習俗三: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請於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七夕節的習俗四: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稱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七夕節的習俗五: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 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就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七夕節的習俗六:曬書曬衣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鑒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裡。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有乖乖的遵命回朝。

還有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郁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都會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

而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干什麼,他說:「未能免俗,聊復爾耳!」由這幾則小故事看來,就知道當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有多盛了。

  七夕節的習俗七: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其實在宋朝稍晚以後的磨喝樂,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緻。磨喝樂的大小、姿態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與真的小孩於相上下。製作的材料則有以象牙雕鏤或用龍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樂的裝扮,更是極盡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繪木雕為欄座,或用紅砂碧籠當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寶石來裝飾,一對磨喝樂的造價往往高達數千錢。

  七夕節的習俗八: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准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七夕節的習俗九:拜魁星

民間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七夕節的習俗十: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 巧果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七夕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

  七夕節的習俗十一:七姐誕

廣州舊時過七巧節是非常熱鬧的。宋人劉克庄曾有詩詠道:「瓜果跽拳祝,喉羅朴賣聲。粵人重巧夕,燈光到天明。」人們在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各種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型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浸,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晚(廣州人多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連指甲也塗上了紅色,然後把早已准備好的各式物品,如古董珍玩、鮮花、時果以及脂粉等擺放在廳堂的八仙台上,還要有一盞油燈放置在「仙禾」或「仙菜」中間。此時,有錢人家的廳堂布置得錦屏綉椅、富麗堂皇,一般人家盡量把廳堂擺設井然。一切都安排停當以後,姑娘們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此時,除了邀請親戚朋友前來作客以外,還要請鄰里中相識與不相識的姑娘們一起拜神,觀嘗巧藝與玩具,高高興興,熱熱鬧鬧,如巧藝與玩具受到越多人的稱贊,主家姑娘就越高興,越感到榮耀。廣州的姑娘們說,像這樣能在眾人面前展示手藝,一生是投有多少回的。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古稱金針度人),如一口氣能穿過七枚針孔者被稱為巧手(得巧),穿不到七孔

七夕節的習俗十二:針者則「輸巧」

正如唐代詩人所描繪:「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看尋。」再後便焚燒紙制的圓盒(梳妝盒),盒裡裝有紙制的衣服、鞋、脂粉、梳妝鏡、梳子等,每樣一式七份。祭拜儀式結束後,八仙台上的擺設保持不動,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們互相串訪時參觀、評議。據明清和民國時期的一些書籍所載,廣州姑娘於七夕中展示出來的巧藝,有一粒穀粒大小的綉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玲瓏輕飄的小羅帳,還有特製的蓮花、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有灑杯大小,盆內描有兩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難以區別。到了初七晚,繼續如昨晚一樣祀神,稱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七夕過後,姑娘們所製作的工藝品、玩具等

  七夕節的習俗十三: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廣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參加,但新婚後的新娘在過第一個七夕時,要舉行一次「辭仙」儀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時,除了牲醴、紅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還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與姑娘節離別之意。

據《廣州市志》卷十七所載,初七日,舊俗還有女子泛舟游石門(門票)沉香浦的活動。遊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裝飾,稱為花艇。她們信此日為「仙女淋浴日」。石門浦水質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時返照兩山,有時會像海市蜃樓一樣在天空出現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運氣看到奇最的出現,故姑娘們七夕游石門沉香浦成為一項重要內容,很是熱鬧,也成了一個節日的習俗。

七夕節的習俗十四: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志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

七夕節的習俗十五:婦女洗發

婦女七夕洗發,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例如湖南湘潭地區《攸縣志》:「七月七日,婦女采柏葉、桃枝,煎湯沐發。」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這項習俗,大約和七夕「聖水」的信仰有關。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凈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聖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裡的聖水凈發,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七夕節的習俗十六:結扎巧姑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七夕節的習俗十七:拜「七娘媽」

閩南和台灣的七夕節又是「七娘媽」的誕辰日。民間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媽這一被奉為保護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據閩南籍台灣學者林再復的《閩南人》一書考證,閩南人過去越峽跨洋到台灣或異國他邦經商、謀生,大都多年未能歸,婦女們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氣。所以,七夕這一相思傳情的節日又演變成對保護孩子的「七娘媽」神的祈禱。

3、七夕節中國人通常的習慣是吃什麼食品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與瓜果等為此節日的食物。

1、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2、巧果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3、雲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4、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5、巧酥

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3)七夕果做法擴展資料:

「乞巧節」又稱「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4、七夕的應節食品巧果的製作中含有哪些材料

七夕巧果包括麵粉,雞蛋,芝麻,嫩豆腐,植物油,食鹽,綿白糖。巧果形態:呈棱形小塊,厚薄均勻。色澤:表面呈金黃色,油潤,無生粉。口味:入口鬆脆,具有芝麻香味。

(4)七夕果做法擴展資料:

巧果即七夕果,乞巧果子,又稱巧食或巧舌,是上海地區特色傳統糕點,七夕的應節食品。民間常以「七曲八彎」來形容「七巧」的形狀。

上海郊縣農村有這樣的習俗,即新婚婦女在農歷七月初七(俗稱巧日)走娘家時,都從娘家帶些巧果回來送給丈夫。因此,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前後乃是巧果的生產旺季。

亦是紹興地區七夕必備食品。也是溫州地區在七月初七時娘家親戚送給外孫輩的一種禮品。 同時亦有極具膠東特色的山東巧果,製作時有專門的巧果卡子,即模子,卡巧果的卡子大多用棗木、梨木刻成的。

5、君之好吃七夕果的做法

七夕巧果的做法步驟
1、溫水溶解酵母,將酵母水分多次倒入摻有奶粉和白糖的麵粉中,揉成均勻的面團
2、揉好的面蓋上保鮮膜室溫醒發一小時,醒發好的面團拿出來用手揉勻,面揉得時間越長,做出的成品越好吃,顏色越白
3、揉好的面團切下一塊,搓成長條,按照爛碰並模型的大小揪成小劑子,將小面塊放進卡子里,用手指按壓,並用剪刀剪去多餘的飢跡面 最後使勁磕出來,一排小巧餅就做好了,蓋上干布醒發一刻鍾,烤箱185度預熱,十分鍾就好
4、然後用模具磕出其他形狀的巧餅,也放進烤箱里烤熟後拿出,晾涼後即可食用
小貼士
  
  做巧餅的幾個關鍵點:
1、首先發面一定要硬一點,不硬的話,卡模子不好弄,太軟的面粘上去了,磕不出來,發面的時候加入奶粉和糖,做出的巧餅更好吃,喜歡的還可以打個雞蛋,不過夏天的話,打了雞蛋的吵橋不太好保存。
2、傳統的巧餅是放在特製的大鍋里烙出來的,不過咱家裡的鍋做巧餅一不小心就糊了,所以我用了取巧的方法,烤箱做容易掌握溫度和時間,不用來回不停翻轉,省時省力。
3、做好的巧餅一定要自然晾乾,完全涼透了才能密封保存,如果只是為了觀賞看,可以塗上顏色,串成一串的,掛起來自然風干。

6、七夕節傳統美食介紹

導語:大家都已習慣在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那七夕節會吃什麼特色美食呢?色澤金黃、香脆甜蜜的巧果便是七夕的應節食品。在中國情人節當天,來點巧果、巧芽面,還能給愛情添點特別調味。吃罷,若感口乾舌燥,不妨能喝幾口王老吉,有助於預防上火。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夕節傳統美食介紹,歡迎大家參考!

精美巧果動手做

農歷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傳說每年這一天牛郎和織女會在鵲橋相會,因此,當天又被視作中國的情人節。我國地大物博,各地飲食習慣不同,七夕節的飲食風俗也不盡相同,但都在節日當天吃巧果。巧果主要材料為油、面、糖、蜜,早在宋朝時便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其種類繁多,樣式各異,但大致做法萬變不離其宗:將白糖熔成的糖漿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用刀切為長方塊,折出梭形巧果胚,再入油炸至金黃即成。

考究者還會使用「巧果卡子」的木製模具做出來各式各樣的巧果,如魚、花生、桃子、籃子、蓮蓬、老虎、獅子等等。製作時只需將調好的面拽成小塊塞進印模里,小號的用手指肚、大號的用手掌根壓實與卡子一般平,然後小卡子抓住一端、大卡子握住把兒,用力將另一端磕向案板便可做出各種形狀和印著吉祥圖案花紋的「巧果」面團,接著經過烙烤或油炸後便可食用。吃時,若嫌乾燥膩味,不妨喝幾口王老吉,有助於預防上火。

有些地方還時興串巧果、曬巧果,將巧果串起拴在小木棍或秸草上,再綴些彩色穗子,掛在牆壁間或者小孩的脖子上,作為裝飾品或是零食。當裝飾品的,有的家能掛一年,到來年新巧果烙好了,再吃舊的'。

提前七天做巧芽面

七夕又被稱為乞巧。傳說織女心靈手巧,在天上專門給王母娘娘織七色彩雲,眾仙女中只有她能擔此重任,所以犯了仙界戒律的織女才得以被王母娘娘饒命,還獲得了每年跟牛郎相會一天的時間。因而有人說,織女是天上最巧的仙女,吃了巧果的人,都能變得心靈手巧,聰明伶俐。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巧節時間跨度為兩天七月初六烙巧果,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選沒有蟲蛀的綠豆一小碗,洗凈,平鋪到一個盤子里,用濕紗布蓋好遮住陽光,放到炕頭上,每天噴幾次水使之保持濕潤。七天後,待豆芽長至兩三厘米長,便可做手擀麵,下鍋煮熟,過涼水拔透;然後熱鍋坐油,加肉丁炒熟,蔥、姜爆鍋,醬油、醋熗鍋,放綠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鹽、味精,做成豆芽湯;把面條抓到碗里,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此外,七夕時吃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有些人喜歡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等繪成「花瓜」。

美食「巧」手做

DIY七夕巧果

原料:特製小麥粉25千克、綿白糖5千克、飴糖3千克、芝麻仁4千克、嫩豆腐2千克、食鹽0.3千克、植物油12千克。

做法:

1、水調面團調制:在綿白糖、飴糖、豆腐、精鹽中加適量水充分攪拌,然後加入小麥粉、芝麻仁繼續攪拌成水調面團,靜置片刻,使面團處於鬆弛狀態。面團調制時加水量要恰當,面團宜編硬一些,以便壓制皮面。

2、成型:將面團等分若干塊,靜置片刻(5分鍾左右)。可手工成型,也可機械成型。手工成型:案板上撒一些撲粉,用擀麵杖(專用木棍)先將面團壓扁。然後擀薄(約厚1毫米左右),橫向整齊摺疊;摺疊寬度8厘米以內,約在4厘米處的中間從左到右直線開切一刀,再切段,每段寬3厘米以內。在每段摺疊連接處打刀眼(即面片中間切兩條縫隙),篩去撲粉待油炸。

3、油炸:油鍋油溫加熱到175℃左右,先將生坯篩凈撲粉,預防粉受高油溫焦化而污染油質,影響製品色澤。再將生坯倒在笊籬中慢慢放入油鍋;待浮上油麵時,迅速用笊籬撥動生坯,並且不斷翻身,待呈金黃色時,立即撈出油鍋。

4、冷卻、裝箱:撈出油鍋後,迅速瀝去多餘的油,攤開冷卻,趁微熱裝入箱內密封。

日式七夕料理

日本人也有過七夕節的習俗,他們喜歡在節日那天吃掛面以及宛如花瓣在天空中翩翩起舞的果凍等。

掛面

平安時代的書籍中記載「七夕吃掛面大病不生」,從很久以前開始,皇宮里就有七夕吃掛面的風俗。之後這個風俗在老百姓中流傳開來,直至今日。就算是炎熱的夏天,掛面也是爽口的美味,對預防食慾不振和夏日厭倦症很有功效。把煮熟的掛面擺放得像流動的河川一樣,再點綴上夏季蔬菜和魚貝類小菜,就成為了一道與七夕晚會絕配的美味佳餚。

果凍

在日本,七夕還含有「耕種的收獲節」的意味,據說那天會舉辦一些慶祝黃瓜、茄子、茗荷等農作物平安結果、感謝上蒼恩賜順利收獲的活動。因此,把富含能量的夏季蔬菜與果凍搭配在一起食用,一邊感謝豐收一邊享用夏季蔬菜再好不過。

索餅

索餅是以前人們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後來演變成了吃掛面的習俗,可以說,掛面的祖先就是索餅。索餅是奈良時代傳入日本的,長得很像我們中國的麻花。日本人把小麥和米粉和在一起,擰成繩子一樣的細長狀,再油炸或烘烤至熟。

7、七夕巧果的家常做法

1、酵母溶於溫牛奶中。

2、麵粉和糖倒入和面盆里。

3、倒入玉專米油。

4、牛屬奶酵母液倒入麵粉里,用筷子攪拌成絮狀。

5、再用手將它揉成光滑的面團。

6、面團發酵好後,充分揉勻,排出氣泡,再搓成長條。

7、切成若干小劑子,木質模具內撒一些麵粉,轉勻再倒出多餘的麵粉。

8、將小面劑子放入模具內,用手掌按壓結實,多餘的面團用刀子剔掉。

9、倒扣模具,輕敲出巧果坯,移至不粘烤盤上。

10、烤箱預熱到180度,將烤盤放在烤箱中下層,烘烤15分鍾左右。

11、成品圖。

8、七夕的節慶料理

七夕節吃的傳統食物有:索餅、餃子、五子、巧果、巧酥殲悶等。巧果是七夕節的應節食品之一,又叫七夕果、乞巧果子氏團彎。
巧果的做法:
1、食材展示:麵粉500克、雞蛋2個、水200克、白糖50克、牛奶100克、模具2個。
2、准備配料:將麵粉放入碗中,加入雞蛋、水、白糖、牛奶,混合均或喚勻,攪拌後和成面團,將面團搓成長條,改成長麵皮,用模具製成五角星、圓形。
3、入鍋烙制:將鍋燒熱,把做好的面片放入鍋中,烙至兩面金黃即可。

9、七夕美食:七巧果子,您吃了嗎?

又是一年七夕到,但是傳統的七夕節日並不是現代賦予浪漫情懷的「情人節」,而是「少女節」,是少女希望自己能夠心靈手巧,做的一手好針線活的日子。既然是節日,肯定力離不開美食,膠東地區每年的七夕節,都會做一種美食---七巧果子。

巧果,就是用面、油(豬油的格外美味)、糖和雞蛋和面,放到專門的模子製作而成。或油炸,或烙,或上鍋蒸制,或放入烤箱烤制而成。但是傳統的巧果,普遍能量高,高油、高糖,在以前吃好很有難度的日子,尤其是在沒有什麼零食的年代,每年的七夕都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日,巧果兒自然榮升為孩子心目中第一位的美食。但是隨著現代生活質量的提高,食品工業的發展,傳統的巧果兒已經不再是美食的象徵,口味單一,熱量高,都已經不適宜現代人的健康飲食習慣了。所以,巧果兒也在慢慢改善。

健康的巧果兒,首先在原料上的改變,和面的時候可以把主原料麵粉摻入土豆泥、南瓜泥、紫薯泥或山葯泥,顏色漂亮,口感酥軟,南瓜和紫薯的天然甜味也可以減少精製糖的攝入,也可以在面團中放入粗糧,如燕麥粒、小麥胚芽或麥麩,搖身一變粗糧美食,粗糧中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有效增加飽腹感,控制能量攝入,控制體重,也能有效的改善便秘,達到排毒養顏的功效。和面時就不要在用豬油和面了(雖然口感很香,但是飽和脂肪酸太高,對心腦血管不利)改成用雞蛋和牛奶和面,製作出來的巧果有牛奶的香甜,也可以加入水果汁和蔬菜汁,和出的面團顏色漂亮,做出的巧果有天然水果和蔬菜的清香,對於不喜歡吃蔬菜的小朋友來講,可是獲得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呢,水果汁的巧果酸甜可口,無形中就減少了精製糖的攝入,對於兒童控制體重預防齲齒很有幫助。和好的面團上面可以點綴點堅果粒或果乾粒,使得口感更佳。最後就是烹調方式了,本來巧果製作時的原材料能量就容易超標,做熟的過程就不要選擇油炸的方式了,現在的問題不是油吃的少,而是油吃的過量了,所以應該避免油炸,最好的烹飪方式是上鍋蒸熟,也可以烤箱烤或者烙制。

美食當道,既要享受美食,也應該隨著社會進步,與時俱進,插入更多健康的元素。才不至於讓我們的傳統美食被淘汰,能更好的傳承下去。七夕美食,巧果兒,您今天吃了嗎?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