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手操報
1、七夕節手抄報內容
七夕節手抄報內容
七夕節手抄報內容,手抄報想必大家都不怎麼陌生,七夕節手抄報要做到拒絕死板的單一版式,這樣寫的內容對孩子動手能力提升也有幫助,以下來由我來分享七夕節手抄報內容相關內容,一起來欣賞!
七夕節手抄報內容1七夕的習俗
七夕鬥巧,判定鬥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對月穿針」、「輸巧」、「蘭夜鬥巧」和「投針驗巧」等幾種形式。
穿針乞巧
穿針乞巧,也叫「賽巧」,即女子比賽穿針,她們結綵線,穿七孔針,誰穿得越快,就意味著誰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稱為「輸巧」,「輸巧」的人要將事先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據現有文獻的記述,此習俗最早出現在漢代,《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對月穿針
「對月穿針」,是指七月初七這天傍晚,家家戶戶都把庭院清掃干凈,年輕婦女和姑娘們先要向織女星虔誠跪拜,乞求織女保佑自己心靈手巧。然後,她們把事先准備好的五彩絲線和七根銀針拿出來,對月穿針,誰先把七根針穿完,就預示著將來她能成為巧手女。
喜蛛應巧
喜鍵穗搏蛛應巧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投針驗巧
投針驗巧是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活動之一,盛行於明清兩代。通過把綉針放入形成水膜的容器中,看其能否漂浮、在容器底部形成圖案,以驗智巧,也稱「浮針試巧」「丟巧針」。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
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族胡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
活動是取凈水一碗於陽光下曝曬,並露天過夜。即撿細草棒浮於水中,視其影來定驗巧拙。也有許多年青女子採用小針看水底針影來應驗智愚的。
輸巧
輸巧,七夕乞巧,穿針落人後者為「輸巧」。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如唐代詩人所描繪:「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看尋。」祭拜儀式結束稿祥後,八仙台上的擺設保持不動,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們互相串訪時參觀、評議。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蘭夜鬥巧
蘭夜鬥巧是一種游戲。七月舊時稱為「蘭月」,而七月初七即七夕這天晚上又叫作蘭夜。將五綵線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女性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
七夕節手抄報內容2一、七夕節相關的古詩
1、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清.姚燮《韓庄閘舟中七夕》
2、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湯顯祖《七夕醉答君東》
3、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4、影照河陽妓,色麗平津闈。——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七夕》
5、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6、瓜果幾度凄涼,寂寞羅池客。——吳文英《六么令·夷則宮七夕》
二、七夕節有哪些詩句
1、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湯顯祖《七夕醉答君東》
2、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唐.孟郊《七夕》
3、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楊璞《七夕》
4、向日穿針易,臨風整線難.――唐.祖詠《七夕》
5、笑倩誰扶,又被春纖,攪住吟須。——喬吉《折桂令·七夕贈歌者》
6、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7、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唐.羅隱《七夕》
8、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9、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晏幾道《七夕》
10、星月同輝映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奈何繾綣催華發,更是無言嘆路遙。——阿烺《詠七夕》
2、七夕節的手抄報怎麼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