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名人
1、哪些名人生日和祭日是同一天?
1.
耶穌的生日和祭日是同一天
公元零年12月25日是羅馬天主教會在公元354年規定來紀念耶酥的誕生,這一天與世俗的農神節和太陽節相一致.比喻耶酥的降生就是太陽的再生,並以感謝太陽給人們帶來的溫暖和光明.正確的應該是在公元前4年耶酥降生
2.
4月23日,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誕辰和逝世紀念日。(1564--1616)
3.
被譽為「好萊塢第一夫人」的國際影星英格麗·褒曼——生死在同月同日,生辰:1915年8月29日 忌日:1980年8月29日
4.
日本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生辰與祭日都同一天,1903年12月12日生,1963年12月12日死
5、李煜。七月七。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據宋人王至《默記》,蓋為宋太宗賜牽機葯所毒斃。
6、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就是提出大陸漂移說的那位),正好在50歲生日那天因考察船失事遇難。
還有:
足利義教(1394年7月12日-1441年7月12日):室町幕府第6代將軍
拉斐爾·聖齊奧(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畫家,建築家
約翰·赫維留斯(1611年1月28日-1687年1月28日):天文學者
小津安二郎(1903年12月12日-1963年12月12日):電影導演
英格麗·褒曼(1915年8月29日-1982年8月29日):女演員
2、還有哪些節日是與歷史上名人有關系?又有什麼風俗?
符合條件的、至今仍保持著的有兩個:
清明前一天,寒食節:晉文公,介子推,禁動煙火,只吃冷食;
五月初五,端午節:屈原,吃粽子,劃龍舟,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榕枝,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七夕----牛郎織女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誕,針者則「輸巧,互相贈送,以示友情,染指甲,婦女洗發,結扎巧姑,拜「七娘媽」 )
中秋節----嫦娥(風俗: 吃月餅 祭月)
冬至---醫聖張仲景(風俗: 吃"捏凍耳朵"(餃子) 祭祖 )
元宵----東方朔(風俗:吃湯圓)
除此之外還有以下這些,因為如今都不再流行了,所以習俗什麼的就不列舉了:
正月初四,孫天醫(孫思邈)誕辰;
正月二十一,屈原誕辰;
二月初八,六祖慧能誕辰;
二月十五,岳飛誕辰;
三月二十八,蒼頡誕辰;
四月初二,孟子誕辰;
四月十四,呂洞賓誕辰;
四月十八,神醫華佗誕辰;
四月二十八,葯王(神農)誕辰(也有說四月二十六的);
五月十三,雨節——軒轅黃帝誕辰(也有說二月初二的),伏羲誕辰;
六月十三,魯班誕辰(也有說五月初七的);
六月二十四,關公誕辰;
七月二十三,諸葛武侯誕辰;
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誕辰;
十月十五 ,大禹誕辰。
3、哪位名人在七夕節結婚的?
要說歷史上的名人在七夕節結婚的,好像是,一位詩人叫做陸游,在典故裡面說他是在七夕節結婚的,到底是不是就不太了解了?
4、歷史上哪些名人是七夕生日,歷史上七夕節發生過哪些大事
南唐後主李煜的生日就是七月七日 他在這天喝了些酒就唱了歌 宋太宗趙光義就賜毒酒 結果李煜就這樣死去了
還有一件重大的歷史事件就是1937年日軍入侵中國 抗戰全面爆發 史稱「盧溝橋事變」或者「七七事變」
5、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是紀念歷史名人的
端午節紀念的三大人物
1、紀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他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
2、紀念伍子胥
在浙江一帶流傳很廣,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
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輔伯嚭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紀念孝女曹娥
為了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5)七夕名人擴展資料
端午節作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有著它特殊的意義。從字面上理解,端午從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所以每年的端午節就是農歷五月初五。
從深層次上講,端午初源於古代百越地區對龍圖騰的崇拜與信仰,後源於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隨後,便一直延續下來,發展成為現在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親朋好友都會以互助安康、吃粽子、賽龍舟的形式來展現。
民間習俗
1、扒龍舟
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乃遺俗也,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十分流行,傳到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扒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龍舟競渡分為請龍、祭龍神、游龍和收龍等幾個版塊。
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擇吉日從水下起出,祭過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福佑、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 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劃龍舟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
2、掛艾草與菖蒲
在端午節布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來源亦久,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端午節重要內容之一。這是由於艾為重要的葯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采艾了。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
3、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粽,即「粽籺」,俗稱「粽子」,屬「籺」的其中一種。「籺」是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習俗。
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4、放紙鳶
紙鳶,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鳶稱為「放殃」。
5、草葯水(沐蘭湯)
草葯水,即是古籍記載的沐蘭湯,端午日洗草葯水可治皮膚病、去邪氣。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葯性最強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葯。端午期間,我國不少地方有采草葯煮草葯水沐浴的習俗,端午草葯的葯性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6、拴五色絲線
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五彩絲線或源於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遺俗,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傳到後世,即發展成如長命縷、長命鎖、香包等許多種漂亮飾物,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6、有關節日的名人
元宵節
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後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後死後,平除呂後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端午節
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戰國時,楚襄王寵信奸佞,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秦國趁機進攻楚國,楚地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回天,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聞聽屈原投江,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尋見屈原的屍體,湖面上舟船往來穿梭百舸爭游的場景蔚為壯觀。這一日正是陰歷五月初五日。後來,每逢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意在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裡,只為了喂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身不被吞食。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
,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又州俗稱「鬼節」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
中秋節
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葯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葯秋復春,女亘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後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重陽節
漢高祖劉邦的愛妃威夫人被呂後慘害後,侍候戚夫人的宮女賈也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傳出: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蓮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於是,重陽之俗便從宮中傳到了民間,並逐漸盛行。
七夕情人節
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相傳,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