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多大過生日好
1、老人幾歲可以做大壽
滿60歲為花甲之年應該做壽,然後滿70歲、80歲為整壽,俗稱大生也應該做壽。88歲為米壽要做,90歲以後每年都應做壽。其餘年分則因人而異,可做可不做。因各地習俗不同,沒有統一規定。總之過了60歲之後每年做壽也是可以的。
做壽統稱「過生日」。在關中農村,老人、小孩均過生日,中青年卻很少過。
舊時醫療條件差,小孩長大不易,故民間稱其過生日為「過門檻」,很重視12周歲以前的生日。嬰兒滿周歲,主人裝扮一新,宴賓客。一般親友送衣帽、玩具等禮品;外婆送虎頭鞋等。抱小孩至酒席間開眼界,討口彩;席畢抓周,驗天賦。12歲以前,每到生日,穿新衣,吃美食,尤其中午一頓臊子面必不可少,稱「長命面」;當日孩子無論有何過錯,都可免責。至12周歲春節,舅家最後一次送燈(故有「外甥打燈籠——照舊」之說),以後生日可過可不過。
一般兒女給父輩50歲開始做壽,但倘若往上還有更老的長輩,如爺爺輩,則做壽輪不到父輩,只有老人謝世,父輩過壽才能夠心安理得,否則,有咒老人快死之嫌。逢整數如60歲、70歲、80歲為大壽,兒輩更重視,慶典更熱烈。但73歲、84歲為門檻,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叫你商量事」之說,過壽時故意往大說一歲,意即已經跨過了「門檻」,有長壽之相。
過壽當日,女婿、外甥攜煙、酒、肉、壽糕,其他親戚、朋友以點心、酒、雞蛋相賀。招待以炒菜與長壽面為多。現在,鄉間祝壽者甚多,規模亦逐步趨大,除一般禮儀外,殷實之家還給老人尤其是高壽者播放電影,錄音、錄像乃至唱大戲,待客也由普通的「五盤子」向「八碗」、「十全」、「十二件子」、「十三花」等宴席發展,其中不乏相互攀比心理,但臊子面(擀薄切細,很長,亦稱長壽面)必不可少,而且過壽之人必須吃第一碗。
2、農村的老人一般到多少歲可以給他辦壽?有什麼傳統習俗?
一般60歲開始辦壽,70歲為大壽,85歲為上壽,90歲為老壽。但是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說法,有些地方“男做九,女做十”就是男性過生日適逢九,女性過生日是整歲,比如說男性59歲過60的壽,女性60過60歲生日。 也有些老人不願意過壽,特別是老人的父母健在就更不會去大辦。
給老人辦壽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傳統風俗習慣,由晚輩給老人拜壽,但是拜壽的具體細節和講究都是有所不同的。說說我們當地代收的傳統習俗。在我們當地也有辦壽的習俗,一般也是從60歲起,但是60歲70歲不會大辦,只會一個家族的人在一起給長輩拜壽。拜壽的時候要准備鞭炮、蠟燭。
給老人拜壽的時候也會挑選好時間,一般都是上午挑選一個吉時,按輩拜壽 。先是兒子輩給老人拜壽,然後媳婦、孫子輩,按輩分慢慢的排下去。同時擺上幾桌一起給老人過生日,這樣的規模性不算大。如果老人80歲一般會舉行規模性更大一些的壽宴,請一些親朋好友過來一起給老人辦壽,很多村裡的人也會不請自來,越是長壽的人村裡的人也更會來給老人拜壽。宴席就不是幾桌,規模性相比之下就會大很多,十幾桌、二十幾桌都有可能性。同時主人家還會准備一些回禮,回禮也有講究,不同年紀辦的壽歸回不同的禮 。
個人也參加過不同地方的壽宴,主人家准備了非常大鍋的米飯,然後很多婦女都在爭相的裝米飯,但裝的卻不多。當時很好奇隨口問了一下,她們表示把米飯裝回去給家裡的小孩吃,孩子吃了就可以長壽。現在很多人給老人過壽喜歡越來越熱鬧,但是要注意給老人辦壽,是給老人送祝福而不是形式主義。
3、按傳統,多少歲該做壽,有什麼講究?
從古至今,無人不盼著自己福壽綿長,因為我們都有著長長久久的期盼啊。所以,對於年紀逐漸變老的人們,按照傳統應該是要做壽的,只不過因為現代文明的沖擊,很多人已經不太清楚多少歲該做壽以及其中的講究了。事實上很簡單,如果是要擺壽宴的做壽,那要等到五十歲後,其中的講究也是分年齡層而變化的。
五十歲,就是人們常常說的年過半百之期。意思是半截黃土地里的人了。所以五十歲之前的生日在家裡做做就可以了,五十歲以後的生日就可以宴請賓客來家裡做壽了。在孔子的年齡觀里,五十也是不惑之年,在五十歲的年齡應該放下所有的浮躁安心地准備晚年的生活了,所以五十歲的做壽一般排場不宜過大,只要心意略到即可。
五十歲以後也不是年年生日都要做壽,而是每隔十年做一次壽。按照一般的傳統,老人到了六十歲叫花甲之年,意思是天乾地支相配的意思,到了六十歲的生日一般不用送太貴重的禮物,一套衣服或者其他隨便一個實用的禮物就可以了。而再過十年的古稀之年就不同了,人生七十古來稀,這一年的壽宴非常隆重,禮物也要相對貴重一些,像首飾珠寶什麼的都可以送。不過,再之後八十歲九十歲乃至一百歲都不會有太繁復的禮儀,因為老人的身體緣故,做壽只要家人團聚即可。
如果說家裡家境殷實可以在五十歲以後年年做壽也是可以的,不過要記得避開兩個年齡,一個是七十三歲一個是八十四歲,這兩個年齡是傳統文化中對於生命終結點的兩道坎。至於為什麼是七十三,那是因為孔子活了七十三歲,而八十四也是孟子逝去的年齡,所以要十分注意不然可能引發矛盾。
4、老年人過生日有什麼講究
為長輩慶祝生日叫過壽,六十九歲過七十大壽,俗稱整壽。
老年人講究過六十大壽、七十大壽,表示祝賀。還有過七十三、八十四大壽的。主要因為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認為這兩個年齡是老年人的門檻子,大慶大賀,以免災避難。
做壽老人(50歲以上)誕辰日的慶祝活動,逢十稱大壽,如「五
十大壽」、「六十大壽」、「七十大壽」等。但這種大壽並非真正逢十,而是指49、59、69等逢九的歲數。因為九在十個數字中數值最大, 人們為討個吉利,故形成了這種慶「九不慶十」的風俗。
坎兒年人到年老時壽命上的關口,北京有句老話:「三十三大拐
轉,六十六不死掉塊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又「人活五十五,閻王數一數。」33、55、66、73、84都為坎兒年。人們認為,人活到這個歲數如果度得好便能長壽,否則,便可夭折。人們為了長壽,所以在坎兒年倍加小心,並想辦法「破解」以圖長壽。常用的辦法是系紅布腰帶,傳說紅色可以避邪消災。老北京還有在本命年和60歲以後系紅布腰帶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