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禮品菜
1、河南鄭州惠濟知名特產有哪些
下面要介紹的是這河南鄭州惠濟的知名特產,對於這里的特產你了解多少呢?不如現在就跟我一起來看看吧,順便看看哪些是適合帶回家去的吧!
1.花園口紅薯
紅薯是我們常食的一種食物,它營養豐富,美味可口。那這里我要介紹的就是這惠濟出產的紅薯,這里環境適宜,水源,陽光都很充足,這里種植的紅薯,個大,顏色純正,肉質甜脆,蒸熟後綿甜可口,而且它還營養豐富,健脾養胃,補充營養,防癌抗癌等效果都很不錯,在市場上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2.櫻桃番茄
蕃茄也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食物,酸甜可口,美味多汁。而這里我要介紹的是惠濟的櫻桃番茄,顧名思義它的個體很小,但汁多肉厚皮薄,脆甜可口,可以當做是蔬菜也可以當做是水果,它美味營養,顏色誘人,還有助消化,補充維生素等效果呢,是一款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水果蔬菜。
3.紅香酥
這紅香酥是當地的一種特產水果梨的特殊品種,屬於新品種,其果大肉厚,汁多味美,而且它還營養豐富呢。化痰止咳,潤肺,潤腸通便,利尿等效果都很不錯,而且它的保存期也比一般的水果保存期長,很適合當做特產禮品送給親戚朋友,放在家裡招待客人或自己食用都是非常不錯的。
4.惠濟剪紙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當地的一項技術,剪紙。眼看就要過春節了,家家戶戶,大街小巷都掛上了漂亮的小燈籠小彩燈。那這款剪紙就派上用場了,它可以用來貼在櫃子上,玻璃上,門上等,看上去非常喜慶。你也可以考慮學習一下這項技術,剪一些簡單的字體花樣等,讓你家的窗戶貼上自己親手做的剪紙不是更有意義嗎?
2、河南特產都有什麼?在鄭州哪兒可以買到河南特色禮品,送朋友用的?
既有特色又作為禮品,推薦汴綉,作為禮品比較合適。
鄭州的話可以去鄭東新區商務內環東三街天下收藏一涵汴綉。
3、河南鄭州都有什麼民俗啊?
鄭州的民俗
搖籃邊上的祝福
中國人向來熱愛生靈,贊美生命,對於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人們都報以真誠的禮贊和祝福。千百年來,鄭州地區也形成了古老的嬰兒誕生禮俗,說起來倒饒有趣味。
鄭州的農村群眾將生兒育女稱為「得喜」,男孩兒為「大喜」,女孩兒為「小喜」。孕婦將要臨盆時,舊時先請接生婆到家做好准備,讓產婦坐在小板凳上,下置瓦盆或木盆接衣胞,盆內盛有溫水,並放一隻雞蛋和一把鎖。嬰兒降生後,接生婆用溫水給嬰兒洗身,讓產婦吃盆內的雞蛋,說是可以再生子,鎖則取出來掛在門口,意為鎖住嬰兒的性命。如果是生了男孩,衣胞埋在大門口,寓意男孩子將來能支撐門戶;如果是生了女孩,衣胞則埋在院中樹下,意為一朵花。
嬰兒出生後,第二天其父要去告知岳母及親友,稱之為「報喜」。報喜時要帶上禮品,禮品中包含著報喜的信息。禮品送到岳母家,岳母一看就明白女兒已經生了,並能悟出是男孩還是女孩。生男孩要帶燒餅作為禮物,生女孩要帶麻糖,有的則是生男孩抱只公雞,生女孩抱只母雞。嬰兒出生第三天,當事人要向周圍鄰居贈送喜面條,岳母則拿著雞蛋、掛面、紅糖、大米四色禮物到女兒家「瞧三天」。
舊法接生,因接生婆使用不消毒的剪刀剪臍帶,極易感染破傷風,嬰兒死亡率很高。在嬰兒出生第九天,因為可能感染破傷風的時間已經過去,所以要「祝九」,也有在第十二天慶祝的。這天,親戚朋友及街坊鄰里都來祝賀,主家設宴招待來客。接生婆特別受尊重,要請來並坐上席。姥姥家要送米面、紅糖、雞蛋、小孩衣服等禮物,親友則給嬰兒見面禮。酒席的最後少不了一碗喜面條,客人走時,主家要送些煮熟後染紅的雞蛋「回籃」,稱為「喜蛋」,這個習慣已延續多年。
在鄭州市郊及農村,解放前還流行嬰兒「碰姓」起名的風俗,也有人稱之為「闖姓」。嬰兒出生後的頭天清晨,嬰兒的父親出門後碰見第一個人,不管是男是女,便跪地磕頭,讓其給嬰兒起名,這便是碰姓。最喜歡碰見姓劉、姓程的,因「劉」與「留」同音,認為可以留住孩子的性命,「程」與「成」諧音,認為可以使孩子長大成人。
嬰兒滿月後,姥姥家要來「叫客」,產婦母子同往小住數日後送回,也叫走滿月,此俗相傳已久,至今鄭州城鄉仍很流行。離家時,產婦頭上紮根紅布條,嬰兒頭上頂塊紅布,說是可以避邪。嬰兒臉上由姑姑抹上一道黑鍋灰,到姥姥家由姨擦掉;返回時,姨要在嬰兒臉上抹一道白,寓意嬰兒長壽。
嬰兒滿月後有剃胎發的習俗,又叫「絞發」、「落胎發」,是滿月禮中重要的一項。《東京夢華錄》記載:「浴兒畢,落胎發,遍謝坐客。」剃滿月頭要保護囟門,不能把頭發全剃光,稱為留胎毛。有道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剃下的胎毛不會扔掉,有的父母將其收藏,有的縫在嬰兒的枕頭上,有的做成胎毛筆,作為永久的紀念。
此後,每年到了孩子生日這天,父母都會在早上給孩子煮雞蛋吃並染紅,因雞蛋為圓型,寓意孩子一切圓滿,農村還有孩子生日吃雞蛋「骨碌骨碌運氣」的說法。中午則給孩子做面條吃,稱為「長壽面」,但生日這天忌吃玉米粥,因為鄭州土語稱玉米粥為「糊塗」,寓意不讓孩子犯糊塗。
生子不易,養子更難,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能健康順利地長大成人,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避免災禍。為了使孩子平安成長,人們便想出各種辦法消災祈福。
鄭州城鄉都有認干親的習俗,稱為「認乾爹干媽」。有的農村嬰兒認碰了姓之人為干親,有的認子女眾多之人為干親,城裡人多是找親戚朋友中相好的人家認干親。行認干親禮時要給干親送面條、點心,給乾娘做一條不縫襠的大腰褲。認乾娘時,把嬰兒放在大褲子里,從褲襠里漏出,意為乾娘所生。乾娘要給嬰兒脖子上掛一個刻有「長命百歲」的長命鎖,等其長到12周歲時,再由乾娘打開。
除了認干親外,還有給小孩吃「百家飯」、穿「百家衣」的習俗,寓意小孩吃了百家飯、穿了百家衣像卑微的乞兒,容易養活。
嬰兒出生後,特別是數世單傳之家,孩子的奶奶、爺爺向左鄰右舍報告喜訊時,會向人家要塊布,拼成百家衣。特別是姓「劉」、「陳」、「程」者,這些姓氏的諧音都是吉利之語,所以這些人家的一塊舊布頭,老人們會高興地收下。布塊的大小花色不講究,但以藍色為好,因「藍」諧音「攔」,寓意有藍色的布塊,妖魔鬼怪就收不走孩子。
縫百家衣的講究也很多,像布紋的走向、拼圖等,都有約定俗成的規矩。衣服不能在胸前開口,要做成偏開口的大襟衫,也叫道袍衫。這種衣服常在底襟處留個口子,稱藏魂處,待孩子滿月後,由母親縫住,寓意孩子的魂靈已留在了母親的身邊了。
鄭州民間還有給孩子吃百家飯的風俗。農歷正月初一,長輩抱著嬰兒,手拿破碗,佯裝乞丐沿街乞討。乞討的人家以100家為宜,然後將討來的饃、菜、米燴在一起,煮成稀飯,讓孩子吃下,寓意這樣孩子就受到百家的庇護,免除災難。吃過百家飯後,長輩要蒸100個銅錢大小的麥面饃,用籃子挎上,沿村莊或街道行走,遇到小孩,就送一個饃。饃發完後,災難也就讓別人嚼完了,自己的孩子就會平安長大成人,俗稱「嚼災」。
為老人祝壽的習俗由來已久,根據老人年齡的不同,祝壽的名目也不同。
古時按甲子、乙丑、丙寅紀年,60年一個花甲,人活到60歲,稱為花甲之年。河南人習慣把60歲作為正式祝壽的起點,民間有「不到花甲不慶壽」的說法,60歲之後的每五年稱作「小壽」,每十年稱為「大壽」。
祝壽多按虛歲提前一年,59歲做60大壽,69歲做70大壽。做過壽後,往後就不能間斷,平常小慶,整十歲大慶。舊時風俗,有做99壽者,謂之「白」壽,意為百歲缺一。百歲老人往往不言百歲,而只言99歲,取「九十九,活不夠」之意。
一般家庭在老人每年的生日都要慶壽,但規模比較小,一般是後輩們聚在一起,擺上酒席慶賀一下,出嫁的閨女購置壽糕、將饅頭蒸成桃形的壽桃回來孝敬老人。如今,農村地區也接受了新興的祝壽形式,給老人送生日蛋糕,但很多人避諱「吹燈拔蠟」這類不吉利的詞,不在生日蛋糕上點蠟燭。不過,給老人祝壽時,「長壽面」一直是不可缺少的食品,子女要把自己碗中的面條向老人碗中添一些,謂之「添壽」。
從老人60歲時開始,有些家庭會舉辦規模較大的慶賀活動,稱為「大慶」。大慶時,有的兒女還請來專業劇團唱戲、演電影、請人說書助興。
有些地方的祝壽儀式在早晨,有些地方則在中午。這天,親戚朋友要來祝賀,主人設宴招待來客。為老人祝壽,客人親友均要饋贈禮品,所送之禮叫「壽禮」,如果是掛面稱為「壽面」,雞蛋稱為「壽蛋」,紅糖稱為「壽糖」。賀壽人有送壽幛、壽匾者,但切忌送鍾表,因送鍾與「送終」諧音。
壽日這天,屋內張燈結綵,中間擺上方桌,桌上點燃兩支紅蠟燭,擺滿壽果、壽酒、壽魚等,牆上掛著壽星圖、紅色壽幛和上寫著「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的壽聯。祝壽前要鳴放鞭炮,老人穿戴整齊,坐在上首。晚輩們均整其衣冠,依次給老人磕頭,恭敬地向老人獻上壽果和壽蛋,老人則把這些食品分給眾人同吃,參加壽宴時吃東西俗說是替老人「嚼災」。然後人們祝酒、品菜,共享天倫之樂,歡聲笑語溢滿壽堂。
老人到了66、73、84的年齡,晚輩給父母做的壽就比較特殊了。
/ 按舊俗,有些人做壽不從60歲開始,而是從66歲開始。慶祝66歲大壽,是壽俗中最為隆重的一次,因為這個年齡,佔了兩個6字,象徵著「六六大順」,老人和晚輩一般對此都很重視。
「六十六,娘吃閨女一塊肉」,這種習俗由來已久。父母66歲生日那天,出嫁的閨女回娘家給父母拜壽,壽禮少不了一塊肉。這塊肉,意味著女兒是父母身上的一塊肉,女兒長大了,趁父母生日之時,買肉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雖然是買的肉,也象徵著是割自己身上的肉。買肉時不能計較肉的多少,須一刀割下來,以示兒女對老人的敬意。有的兒女則購六斤六兩肉為父母祝壽,還要蒸小饅頭66個,請老人食之,別人不得分食,否則謂之「奪福」。
民間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的說法,有的老人到了這個年齡,心情比較緊張。做兒女的趁父母生日時,買條活鯉魚讓老人吃。鯉魚善「躥」,寓意這一「躥」,老人就過了難關。這天的早餐,老人一定要吃雞蛋。雞蛋煮熟後,女兒在天還未亮時,將雞蛋拿到麥場上,骨碌幾圈後,回家讓父母躲在門後吃掉,稱為「骨碌運氣」,說是吃了這雞蛋,可以交好運。
祝壽作為一種古老的習俗,表達了人們的美好願望,增進了長輩與晚輩的感情,體現出濃濃的親情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鄭州地區的禮儀、風俗,與中原各地的習慣大體相近或相同,但在很多細節上又有明顯不同。同類事情的辦事習慣、方法、程序,即使在同一地方,甚至同一村莊中也存在差異,形成了「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的有趣現象。
就說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過年吧,過年在鄭州是個比較大的概念,有的地方特指除夕臘月三十,有的特指新年正月初一,農村所說的過年則是指農歷臘月下旬到正月上旬這段時間的統稱。
這樣,在過年的時間上就形成了明顯的「分水嶺」———除夕這天,大部分農村人就開始忙著過年了,很多地方的規矩,是除夕飯吃得越早越好,越早越有福。而城裡人仍在正常上班,他們是從正月初一才正式開始過年的。
「吃罷祭灶飯、就把年來辦」,農村的傳統,臘月二十三祭過灶就著手准備過年了。過年之前這段時間的日程如何安排,多年來也形成了古老的習俗,各個地方流傳的有關此類習俗的順口溜有多個版本,如一些地方流傳的是:「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殺肥豬;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買豆腐,二十八,剃傻瓜(指理發);二十九,門對(指春聯)有;年三十兒,吃扁食兒(指餃子);年初一兒,撅起屁股亂作揖兒(指互相拜年)」。一些地方流傳的順口溜則雲:「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塊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宰只鴨;二十九,買壇酒;年三十兒,貼門神兒」……
過年時貼春聯的習俗也不盡相同,有些地方在臘月二十八或二十九就已將春聯貼上,有的是在除夕這天貼春聯,有人則是在正月初一才貼。很多地方春聯一般只貼門窗、廚房、豬舍羊圈等地方,但有的農村除了門窗外,在水缸、衣箱衣櫃、車輛甚至連織布機、桌椅板凳上也要貼上春聯。
拜年的習俗在鄭州也有差別,大多數地方的人們是口頭互致新年的問候和祝賀,有些地方則為鞠躬拜年,有些講究傳統習俗的地方採用的是磕頭、作揖的禮儀,給長輩拜年時,男孩磕頭、女孩作揖,稱為「磕頭禮」。
除了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外,鄭州一些農村還曾經時興「青龍節」、「乞巧節」、「牲口節」、六月過小年等不常見的習俗。
農歷二月二,民間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俗稱「青龍節」。這天,農民要休息一天,不許挑水、動土,婦女不做針線活,怕動刀剪傷了龍體。太陽未出來前,農民用草木灰撒成圓形糧囤,中間放上小麥、大豆、花生、芝麻等,口中念誦「大囤滿、小囤流」,祈求當年豐收增產,還用雙手拿瓦片,邊碰撞邊念叨:「拼拼瓦、拼拼瓦,蠍子蚰蜒都沒爪」,祈求神靈保佑,使蠍子、蚰蜒、蜈蚣等毒蟲不來侵襲。中午飯都是吃撈面條,稱為龍須面,祈求撈住富貴和健康。這天人們還做些炒制食品,如炒花生、炒黃豆、爆米花等,有「二月二、吃炒豆」之說。民間認為,這天是東海龍王的生日,煎餅是龍王的胎衣。吃煎餅,是為龍王嚼災,扔煎餅,是為了掩埋龍王的胎衣。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為「乞巧節」,在農歷七月初六晚上,當地未出嫁的姑娘7人湊成一組,以應「七夕」之數,每人兌面兌物,為織女准備供品。有的買葡萄、石榴、西瓜、棗、桃等7樣瓜果,烙7張油饃或糖烙饃,包7碗小餃子,做7碗面條湯,還要單獨包7個大餃子,餃子餡由7樣蔬菜做成,內包用面做成的7樣東西,像針、織布梭、彈花槌、紡花錠、剪刀、蒜瓣或算盤子等。這7樣東西,要能代表7位姑娘的心願。晚上,7位姑娘把供品擺在瓜棚下或清靜的地方,焚香點紙,跪在月下向織女祈禱。念完禱語後,姑娘們分吃水果和小餃子,然後把油餅和大餃子放在竹籃內,掛在樹上。夜晚,7個姑娘一齊守夜,看守竹籃子,稱為「守巧」,目的是防止愛開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餃子)偷去。七月七日清晨,天剛剛蒙蒙亮,7個姑娘閉著眼睛,在竹籃內各摸一個大餃子。誰摸出的餃子內包有針、剪刀,誰就是未來的巧手。
農歷七月十五,農家稱為「牲口節」,此日有許多敬奉耕牛的活動。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饃,中午供奉在案桌上,燃放鞭炮慶賀槽頭興旺。農家這天都要停止役使牲口,把供奉後的羊羔饃給牲口吃,也有給牲口喂精飼料的,晚上還要做一鍋米湯給牲口喝。民謠曰:「打一千,罵一萬,七月十五喝頓小米飯。」
農歷六月初一,民間有過小年的說法。這時,麥子剛打下不久,人們在屋中、院內、麥場里擺上供桌,放上饃、桃、李等瓜果,用斗盛滿新收的小麥,鬥上貼著紅色的「福」字,然後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後,人們高高興興地吃上一頓用肉、青菜、粉條、海帶做成的「雜燴菜」,大人們在麥場里猜拳行令,孩子們嬉戲打鬧,人們盡情地享受著豐收的喜悅。
4、河南鄭州有什麼特產?
新鄭大棗,開封花生糕,少林寺酥餅,焦作鐵棍山葯,逍遙鎮胡辣湯,道口燒雞,洛陽唐三彩,禹州鈞瓷,帝豪香煙,靈寶蘋果
還有太康肘子,高爐燒餅,
河南地大物博,地處中原,所謂特產,不勝枚舉
果
焦作-焦作山葯、油茶
洛陽-牡丹燕菜,牡丹餅
鄭州-新鄭大棗,登封少
開封-花生糕桶子雞刺梨
平頂山-平頂山迪可牛肉
安陽-滑縣道口燒雞
南陽-臊子紅薯粉牛肉豆
商丘-民權縣豫貢麻花
信陽-潢川空心貢面
駐馬店-平輿芝麻、小磨
濟源-濟源土饃,蘆薈系
鶴壁-淇河鴨蛋,棗
新鄉-黑花生
周口-鄧城豬蹄,逍遙鎮
長葛-蜂蜜
商城-茶油
三門峽-盧氏核桃
新鄉-原陽大米
駐馬店-確山板栗、油栗
安陽-五穀雜糧,老倔廚
鄭州-中牟大蒜
開封-淇縣醬菜
信陽-固始雞蛋
南陽-菌類食品,辣椒
鶴壁-高鈣黃小米
周口-醬菜
許昌-腐竹
許昌-臘梅
開封-汴綉木板年畫單張
鄭州-虎頭鞋
焦作-枕頭,麥草畫
三門峽-福娃剪紙
鶴壁-浚縣泥咕咕
南陽-絲絹烙畫,南陽三
濮陽-特色童裝
周口—泥泥狗之泥質小
信陽-信陽毛尖
濟源-冬凌茶
洛陽-杜康酒
南陽-保健飲料
焦作-太極功夫茶,懷菊
滎陽-石榴酒
許昌-鈞瓷珍品/精品/正
南陽—南陽玉,工藝品
三門峽-盧氏鹿茸
焦作-鐵棍山葯,懷山葯
5、鄭州有什麼特產·可以帶走的
1、新鄭蓮藕
新鄭蓮藕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產於鄭州市新鄭市。新鄭市處於華北平原、豫西山地向豫東平原過渡地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非常適合蓮藕的生長。
2、大隗牛肉
大隗牛肉是產於新密市大隗鎮的五香牛肉,歷史悠久、配方獨特,製作後具有色鮮、味美、筋爛、肉面等特點。
3、滎陽柿子
滎陽柿子源遠流長,久負盛名。滎陽柿樹栽植廣,而且產量高。柿樹渾身寶。樹干木質堅硬,木紋細膩,是製做傢具、器械、文具和工藝品的上好材料。樹葉可作家畜飼料。
4、重陽花糕
重陽糕亦稱「花糕」,為漢族重陽節食品,流行於中國大部分地區。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也叫敬老節,民間要蒸重陽糕孝敬老人。人們通常把重陽糕製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灑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陽糕又叫桂花糕)。
5、鄭州櫻桃溝櫻桃
鄭州櫻桃溝櫻桃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成熟早、產量高,含有蛋白質、脂肪、糖及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其中含鐵量最高,每100克果肉含鐵5.9毫克。
(5)鄭州禮品菜擴展資料:鄭州,是河南省省會,是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地處華北平原南部、黃河下游,居河南中部偏北,東接開封市,西依洛陽市,南與許昌市、平頂山市接壤,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焦作市相望,介於東經112°42′—114°14′、北緯34°16′—34°58′。
鄭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為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故里,歷史上曾五次為都、八代為州,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和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全市有世界文化遺產2項1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43項,擁有黃帝故里、商城遺址、天地之中等眾多歷史人文景觀。
參考資料:網路-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