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鍋底禮品
1、同事搬新家 燎鍋底 我應該送點啥
送富貴竹、發財樹絕對是一個好兆頭,
祝願主人家未來的日子大富大貴、天天發大財!
而且可以調節家裡的空氣質量!
2、兒子的新房子裝修差不多了,准備去給他燎鍋底,帶些什麼禮物呢?
如果不介意的話,可以送一些小東西,比如 圍裙啊,餐桌墊啊,盤碟阿,這些小東西,准備一整套
3、同學燎鍋底吃飯送啥啊
綠植、餐具、茶具等都可以。
親戚朋友喬遷之喜,一般都會去燎鍋底,寓意新家越來越旺,送什麼禮物其實有很多選擇的。比較直接一點的可以包個紅包,畢竟錢最實用。不想送錢的,可以送綠植、餐具、紅酒加酒具套裝、寢具、桌布、茶具等等,都可以的,因為這都是新家需要用到的東西,選擇質量不錯的送給親戚朋友,他們使用的時候也會時時想起你。
4、搬家溫鍋送什麼禮
搬家溫鍋送什麼禮物好呢?有不少選擇:
1、可以去家居用品店選購裝飾畫、相架等裝飾品,或者工藝品店的擺件,或者送木雕如意擺件,也是祝福的意思。
2、送套四件套的床上用品 。
3、送一套別致的餐具或茶具(多樣屋的樣子都不錯,不知你們那裡有賣嗎)、櫥具(我們這里搬完家親朋好友都要去給「溫鍋」,大概就是祝賀喬遷之喜、另起爐灶的意思)
4、送一兩盆綠色植物,既可以裝飾家居,又可以凈化室內空氣,一舉兩得。至於選擇什麼樣的綠色植物看你自己的眼光了。
5、朋友搬新房燎鍋底送什麼好河南習俗
搬進新房子,一般要大吃一頓,稱之為「燎鍋底兒」。
2.搬家習俗,米:用米桶,裝八分滿。紅包:放於米桶上面。
3.畚箕和新掃帚一對。
4.水:用水桶裝三分滿。
6、去朋友家燎鍋底帶什麼禮物好?
朋友家帶啥都行,帶孩子也行,帶海帶也行,帶什麼都行,喜歡就行。
7、給家人燎鍋底門都買什麼,
一.東北人搬進新房子,一般要大吃一頓,稱之為「燎鍋底兒」。
二搬家習俗. 1、米:用米桶,裝八分滿
2、紅包:放於米桶上面
3、畚箕和新掃帚一對,上面需綁上紅布條
4、水:用水桶裝三分滿
5、碗筷:雙數較好,放在水桶中
6、火爐
搬家時必須先把以上物品放進廚房,其它的東西才可搬進屋子,另外有些人還帶些泥土過去,可以避免水土不服。
在搬完家後,當天黃昏可祭拜地基主,傳說中地基主個子較矮,拜的時候要在廚房門口,擺供品的桌子不可太高。而准備的物品人:
1、便菜飯(家常飯),即一菜、一肉、一湯、飯一碗。
2、酒三杯
3、紅燭一對
4、香三柱
5、壽金、土地公金
6、在香點燃三分之一後,開始在大門旁邊燒紙錢,紙錢燒完後即算祭拜完成了。(注,一般移新居祭拜時忌用銀紙)
(現在搬家一般只需備齊柴、米、油、鹽、掃帚就行了,然後擇吉日吉時進新房,進新房時,要當家人先進入,其他人方可依次進入新房,再
在吉時之內點火燃灶煮些東西吃,然後就可以放心的慢慢搬其它家什了。)
搬家時應注意的禁忌
如果家中有懷孕的女人,搬家時要特別留意,嚴防動了胎神,同時盡量不搬家,萬一非搬不可,要讓孕婦離開現場,而且在舊地方每搬動一物
,先用新掃把掃一掃,如此亦可避免驚動胎神。其它還有些禁忌:
1、搬家當天,不可罵小孩,不可生氣。
2、搬家當天,盡量說些吉利的話。
3、搬家時不可和別人打招呼。
4、搬家當天不可在新宅午睡,否則以後容易生病。
當天晚上,睡下五分鍾後,還要起來工作一下,表示睡下還要起來,身體健康之意,在民俗中小孩睡新床也是如此,躺一下再起來,否則容易生病。
貴州省,黃平縣的少數民族,苗族,我們那燎鍋底,就是分家了才燎鍋底,有兩兒或三兒,長大成家後都會分家,父母會告知小孩,分家後的第一餐要請鄰居,叔伯來吃一頓,告知他們,你以正式另起灶爐,以後必須自力根生了。燎鍋底,都是買一口新鍋,鍋里放油,大火煉燒,除去鐵器味。至於要准備什麼,去的人准備好鞭炮,不需送禮,主人家提前購買好酒,雞鴨魚肉,蔬菜等。那就是我們那裡的風俗,燎鍋底。
8、去朋友家燒炕,送什麼禮物好?
呵呵樓主哪裡人啊燒炕廣義上就是叫吃喬遷飯山東叫「溫鍋」。河南西部叫踩院子。東北叫「燎鍋底兒如果是好朋友,你就帶一水壺水和電風扇。到新房子煮開水,開電風扇。這叫風聲水起,圖個吉利,嘻嘻!真的哦!如果你朋友信這個,他/她會很高興的。而且你還不要怎麼破費。此外室內花木、裝飾畫或床品套件、蠶絲(羊毛)被子,等實用東西都不錯...好運吧!!呵呵記得回答啊?燒炕
9、潢川的結婚習俗以及喪葬習俗
潢川婚姻習俗
舊時,男女從訂婚至完婚,中間要經過許多繁文縟節,一般程序有訂婚、啟媒、接親、拜堂、回門等。
訂婚 男女兩家門當戶對,由父母作主托媒說親,先請算命先生「合八字」,再行書「下柬」(訂婚約),「下柬」時男方向女方下彩禮。富家彩禮多金銀首飾彩緞衣料,女方報以筆墨書硯,貧家為棉布銀質首飾;婚約既定,不得改易。
啟媒 男方卜定成親日期,按既定格式用紅紙寫好懇貼,請媒人送到女家,名為「送日子」,女方若無異議,就回允帖。婚禮前兩日過禮,男方用若干捧盒或抬盒,送去龍鳳餅、豬蹄肉、魚、公雞(北方公鵝)和新嫁衣等禮品,女方以母雞(北方母鵝)、衣帽鞋襪和糕點回敬;抬回女方陪送的嫁妝,富家有陪送房屋、田地及仆女的。
接親 按既定日子迎娶,風雨無阻,縣城在頭天子夜,農村當天不過午。新郎不親迎,以幼童坐花轎代往,名曰「壓橋」。一路宮燈前導,鑼鼓喧天。花轎到了女家門前,鑼鼓敲起「雙喜地」,表示賀喜,接著敲「八哥洗澡」,催新娘沐浴啟程。這時新娘由其舅父或兄長抱上轎,用紅巾蓋頭,哭泣不止,表示捨不得爹娘。富家用大轎一乘抬新娘,小轎兩乘抬「送親的」;貧家只用小轎兩乘,除新娘外,只一名「送親的」,不用鑼鼓。花轎來回不走重復路,遇到別的花轎,新娘間要互換褲帶。花轎臨門,鞭炮齊鳴,新郎插花披彩同男女賓客出門迎接。新娘入門要跨馬鞍、抱寶瓶,預示生活平安。
拜堂 拜堂儀式在中堂舉行,堂上設香案花燭,由司禮人(稱「禮先」)主持。「送親的」和「接親的」牽扶新婚夫婦先拜天地,次拜高堂(父母),夫婦交拜,然後新郎用紅綢牽新娘入洞房,同喝龍鳳湯、蜜糖油。接著新娘以手帕、鞋襪或其它物品敬獻長輩,受者須賞新娘錢幣,謂之「端賞錢」。晚上專設一度喝「團圓酒」,新夫婦上坐,女眷作陪。向新娘布菜時,講一些吉祥語言。晚飯後「撒房」,撒房後將染紅的白果、花生和棗子等合在一起從廳堂、院落撒到新房,向新娘新郎撒去,邊撒邊唱,眾隨聲喝彩。最後親友「鬧房」,有「三天不分大小」的說法,故老少均可參加。
回門 婚後第三天上午,新娘偕夫婿回娘家,謂之「回門」。女家設筵招待請親朋作陪,下午新夫婦返回,到家時須走「狀元橋」方能入房。「狀元橋」是在院中用方桌、木梯架設的,上鋪紅氈,擺放棗子、剪子、筷子、升子等物,表示早生子、快生子等。新娘由新郎扶著過橋,讓新娘邊走邊拾取、辨認擺放的什物,以討吉利。
潢川建房習俗
建造新房系民間在事。舊時建房一般先請陰陽先生擇基定向,選「黃道吉日」動工。上房梁時設香案、祭魯班,用紅紙(布)纏在屋樑上,用紅、黃紙寫「姜太公在此諸神迴避」的字幅,貼在屋中脊椽上,兩面懸掛「上樑欣逢黃道日,豎柱偏遇紫微星」對聯。燃放鞭炮,木泥工師傅高蹲樑上,以蒸饃、花生和糖果等食品向下拋撒,供鄉親哄搶助興。
遷入新居時,親朋鄰里送酒肉、用品,祝賀喬遷之喜,稱之「燎鍋底」,主人在新居以酒食招待。
潢川人際交往習俗
潢川人好客,待人接物注重禮節。
稱呼 石時候人們對尊者、長輩稱呼,前冠以「尊」字,如尊伯、尊嫂;對平輩或晚輩,則用「賢」字或「老」字,如老兄、賢弟。在稱呼對方親友時,無論長幼均加「令」字,如令尊、令郎;自稱時,比自己大的冠「家」字,如家父、家兄,比自己小的冠「舍」字,如舍弟、舍侄等。建國後,屏棄了舊的稱謂,一般互稱同志或根據年齡身份稱呼。見陌生人視年齡不同稱大叔、大嫂、小弟等;熟人多稱老某小某。對有職務或有職業的按身份稱呼,如某局長、某主任、某老師、某師傅等。
相見 舊時,幼輩見尊長,行「作揖」、「打恭」禮,以後變成後行脫帽鞠躬禮。平輩或朋友相見,行「拱手禮「。學生、徒弟拜師要磕頭,以示尊敬。建國後,舊禮廢除,相見時握手問好或點頭示意。在車中、路上,讓老人、婦女先坐先行。
待客 客至,主人出迎,揖讓入門。對親朋好友來訪,起立讓坐,招待以煙茶、瓜子、糕點、果品,然後交談;告別時,需送至門外。宴請時按輩數、身份、親疏排位入座,席間,需敬酒布菜。對客人斟茶不宜太滿,斟酒不宜不淺,雙手端送,以示敬意。
禮節 親友間賀喜吊喪,慰難問疾,有來有往。對遠行者設宴餞行;久行歸來,則登門看望或擺滿酒接風。建國後,親友、同志之間,崇尚扶困濟貧,婚喪相助。近年來,遇親友子女升學、招工、提干、參軍等喜慶事,送禮祝賀,主人設宴招待。
結拜 認干親俗稱「打老契」。兩家為加深關系,一家將子女結給另家為義子、義女,拜認對方為乾爹、干媽,此後兩家來往密切,逢年過節互送禮品。「結金蘭」俗稱「拜把子」。義氣相投的人燒香結拜,男結異姓兄弟,女結異姓姐妹,彼此互相幫助,情同手足。解放後,「結金蘭」活動基本終止,認干親的在農村依然存在。
傳 統 禁 忌
舊時,由於迷信思想作崇,人們對事物頗多禁忌,解放後,相信科學,許多禁忌逐漸被破除。
節令禁忌 忌春節不貼對聯;接年迎財神時忌婦女參與。正月初一忌向外掃地、倒水和破碗碎器。初五忌動刀剪。正月諱言「死」、「鬼」、「完」等。六月(毒月)、臘月(寒月)忌搬家。
禮節禁忌 街客忌用三個菜。忌下午向長輩拜年或探望病人。忌同性通婚。拜堂成親時忌寡婦或子女不全的婦女「接親」、「送親」。忌夫妻在女方媽家同房。忌公公入兒媳住房。出嫁姑娘忌在媽家生孩子。忌坐月子的婦女串門。忌退加賻儀(向辦喪事人家送的禮);忌戴考進入他人家門。
視聽禁忌 清里,聽烏鴉叫、眼皮跳,認為不吉利。狗怪叫吠叫或狗爬屋脊,謂有禍事。母雞打鳴或雞飛上房,謂有火災。夜間聞貓頭鷹叫,認為要倒運。
其它禁忌 新屋落成忌久不住人。住房忌門對屋山、大樹。小孩「出疹子」,門前掛紅布條示意,忌外人入室。小孩忌吃魚子、雞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