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通工藝禮品
1、以「龍」為形象的工藝品有那些?(圖文)
1、龍形結
龍形結是古老的中國手工編織工藝品,屬於中國結的一種。可單獨與其他結式相搭配,構成吉祥而美麗的圖案,如雙龍搶珠、蒼龍教子等。或以龍形結當胸針、擺飾均可。
2、戰國雲紋龍形玉佩
戰國時期的玉器,器型巨大。龍身捲曲。 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器型巨大。扁平體。龍身捲曲。 龍首後顧,龍嘴微張,上吻略向上捲曲。獨角。尾巴下端內卷,與身相連,歧分為二,並向上下旋轉。足作伏卧狀。龍脊背鑽有一孔,以供系佩之用。器身以陰線勾邊,雙面琢刻卷雲紋。
3、九龍公道杯
九龍公道杯又叫平心杯,古代漢族飲酒用瓷製品。分杯體和杯座兩部分,通體高約20厘米。九龍公道杯明代永樂年間景德鎮御器廠均有出品,現景德鎮仍有生產。福建德化窯製品較為多見,但其杯內瓷雕造型一般以壽星人物為主。
4、戰國夔龍形佩
夔龍形佩為戰國早期的玉器,高3.5、長10.9、厚0.6厘米,1951年出土於河南輝縣趙固村,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5、綠松石龍形器
2002年春,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的一座墓葬時,在墓主人屍骨上,發現了這件綠松石龍形器。其形體長大,巨頭蜷尾,龍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動傳神。龍頭略呈淺浮雕狀,鼻、眼則充填以白玉和綠松石,色彩艷麗,對比強烈,富有沖擊效果。
2、有關龍的形象的工藝品
1、九龍杯
九龍杯用途,是在宴席上用作酒杯和茶杯,可以助酒興,增加活躍氣氛,給人們以神秘莫測之感,另外它還可以作為一種特殊工藝品,並具有欣賞和收藏價值。
2、清乾隆祭藍釉描金龍碗
該器藍釉鮮亮,金彩完好,瓷質細膩。圈足內青花款「大清乾隆年制」,是清代民窯精品。
3、清乾隆掐絲琺琅夔龍碗一屜
清乾隆掐絲琺琅夔龍碗是銅胎,口略侈,垂腹,圈足小碗。碗內鍍金,器外淺藍地飾回首夔龍四,腹下方飾一圈仰蓮瓣。器底陰刻「大清乾隆年制」雙方框楷書款。
4、九龍公道杯
九龍公道杯又叫平心杯,古代漢族飲酒用瓷製品。分杯體和杯座兩部分,通體高約20厘米。九龍公道杯明代永樂年間景德鎮御器廠均有出品,現景德鎮仍有生產。
5、金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金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為金代的陶瓷器。高4.8厘米,口徑23.2厘米。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3、關於龍的工藝品有哪些
1.九龍杯,整個杯體由九條龍裝飾,一條龍頭部伸到杯底,尾部伸出杯口並彎曲為杯把,另外八條龍組成四對,每對一條頭朝上,一條頭朝下,頭朝上的四條龍頭伸到杯口內呈喝水狀,當杯體內裝滿液體時,通過杯體內的倒U形管,並由頭朝下的四條龍口中噴出。
2.青瓷龍碗,裡面有兩條張牙舞爪的巨龍細細的胡須在風中飄動,兩只巨龍皺緊眉頭瞪大眼睛,耳似象,磷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身上的鱗片像一個個堅硬的盾牌一樣,,異常的光彩奪目。
3.九龍壁是影壁的一種,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用於遮擋視線的牆壁。位於紫禁城寧壽宮區皇極門外。壁長29.47m,高3.59m,厚0.45.9m,是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為乾隆三十七年(1770年)改建寧壽宮時燒造。
4.九龍公道杯又叫平心杯,古代漢族飲酒用瓷製品。分杯體和杯座兩部分,通體高約20厘米。九龍公道杯明代永樂年間景德鎮御器廠均有出品,現景德鎮仍有生產。福建德化窯製品較為多見,但其杯內瓷雕造型一般以壽星人物為主。
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復雜。
《張果星經》雲:「又有輔翼,則為真龍」,認為有翼方是真龍,如西周有大量身負羽翼龍紋器皿,乃至青龍在先秦紋飾中也有羽翼,一說青龍為祖龍,封建時代,龍是皇權的象徵,皇宮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禮記·禮運第九》中與鳳、龜、麟一起並稱四靈,而西方神話中的 Dragon,也翻譯成龍,但二者並不相同。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