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硯禮品
1、廣東有什麼特產好帶回家的?
1、杏仁餅,是從綠豆餅發展而來的,主要原料是綠豆粉,只因外觀像杏仁,所以才叫杏仁餅。最初的杏仁餅是選用綠豆磨成粉,再製成杏仁狀的餅。
2、粵綉,有真絲絨綉、金銀線綉、線綉和珠綉四大類。真絲絨綉以蠶絲為綉材,表現力強,是歷史最為悠久、技藝傳承最為完整的粵綉品種。
3、牙雕,以堅實細密,色澤柔潤光滑的質地,精美的雕刻藝術,倍受收藏家珍愛,成為古玩中獨具特色的品種之一。目前牙雕製作為北京、廣州、上海、南京四個主要地區。
4、馬蹄糕,相傳源於唐代,以糖水拌合荸薺粉或者地瓜粉蒸制而成。荸薺,粵語和閩語別稱馬蹄,故名。其色茶黃,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斷,軟、滑、爽、韌兼備,味極香甜。
5、盲公餅,用糯米配以食糖、花生、芝麻、豬肉、生油等上乘原料巧制而成,吃起來甘美酥脆,美味可口。
2、廣東有什麼特色禮物可以送朋友的
廣東有端硯、英石、廣州木雕、大鵬雲霧茶、梅州金柚、潮汕牛肉丸、雞仔餅、新會陳皮、蕉嶺靈芝、廣州彩瓷、清遠麻雞等特色禮物可以送朋友。
列舉如下:
1、端硯
端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硯、安徽歙硯、山西澄泥硯齊名。出產於唐代初期端州(今廣東肇慶市東郊的端溪),故名端硯,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端硯石出產在廣東省肇慶市東部的爛柯山和肇慶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峽,東至鼎湖山)的北嶺山一帶,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硯石為最佳。
端硯的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端硯、歙硯和洮硯,素來有「三大石質名硯」之美譽。製造端硯,一般要經過採石。選料、雕刻、配盒四道工序。
2、英石
英石就其質地而論,可分為陽石和陰石兩類。陽石裸露地面,長期風化,質地堅硬,色澤青蒼,形體瘦削,表面多折皺,扣之聲脆,適宜製作假山和盆景。陰石深埋地下,風化不足,質地松潤,色澤青黛,有的間有白紋,形體漏透,造型雄奇,扣之聲微,適宜獨立成景。
3、梅州金柚
梅州金柚,廣東省梅州市現轄行政區域(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梅州金柚果大,外形美觀,果形端正,呈葫蘆形;果皮黃色,光滑、勻整、潔凈;果肉清甜爽口,有蜜味,質脆而化渣。
富含營養物質和較高的葯用價值,又由於其耐貯藏運輸,在自然通風條件下,可貯藏半年而不改風味,故又有「天然罐頭」之稱。
4、潮汕牛肉丸
潮汕牛肉丸是潮汕小食中的一種,製作原料主要有牛肉、澱粉等,也是廣東有名的小食,講究手工製作,口感爽脆,可分為牛肉丸、牛筋丸兩種,其中牛肉丸肉質較為細嫩,牛筋丸則是在牛肉丸里加進一些嫩筋以提升嚼勁。
5、雞仔餅
雞仔餅是廣東廣州地區特色傳統餅類名小吃,屬粵菜菜系,是廣東四大名餅之一。
口味甘香酥脆,主要用料為麵粉、花生、芝麻、核桃等,始創於清朝咸豐年間的廣州,至今有170年的歷史,以甘香松化,甜中帶咸,異香惹味著稱,含蛋白質、油脂、礦物質、維生素較高,對人體生長發育、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有極好的功效。
3、廣東的特產是什麼?
廣東的特產是:
1、雞仔餅
雞仔餅是廣東廣州地區特色傳統餅類名小吃,是廣東四大名餅之一。其口味甘香酥脆,甜中帶咸。
2、杏仁餅
杏仁餅是一款廣東傳統的漢族餅食名吃,是從綠豆餅發展而來的,主要原料是綠豆粉,只因外觀像杏仁,所以才叫杏仁餅。
3、白糖糕
白糖糕是廣東漢族特色糕點,據說是一梁姓小販蒸松糕時失手令粉質下墜而創出,它清甜爽口彈牙煙韌。
4、蛋卷
蛋卷是東莞的一種傳統美食,蛋卷口口酥脆,蛋香濃郁。過去許多阿婆在小巷裡親自製作蛋卷,作為孫子點燈時派發給賓客的禮品。
5、籺
籺是一種很有特色的廣東傳統食品,也是古時人們用來拜祭神靈祖先的貢品。做籺、吃籺是過節最古老的傳統習俗。
送一份具有文化品味的生日報好啦! 生日報是近兩年在上海、北京、成都等逐步流行起來的一種具有文化品位的生日禮物。我們將珍藏幾十年的原版老報紙,加上精美包裝,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日禮物。 如果生日是每個人都有的獨特符號與數字,那麼生日的祝福是人人都遇到的事情,生日報將獨特的符號數量變為載體,呈現在您和您的親朋好友面前。在這份與您同年、同月、同日誕生的,保存完好的老報紙上,您可以縱覽天下大事,是戰爭年代、是建國之初、是****年代,還是政治風雲變幻的****,是上山下鄉、是粉碎四人幫、還是改革開放的年代。當然也包括這一天的天氣如何。你送給朋友一份禮物, 禮物本身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朋友收到你的禮物時對你產生的那種感覺!也就是說,你送給朋友的實際上是一種感覺!這份禮物獨特、稀有、而且極富創意,完全可以讓受禮人在打開包裝的一剎那非常之驚訝!我們所有的客戶在送出這份禮物時都取得了極好的效果!同樣的生日禮品的,一個蛋糕、一束鮮花、一條領帶、、、、、 還有什麼能達到比這更好的送禮效果呢 ? 生日報是具有文化品味的生日禮物哦!價不高還有意義,就送這個吧.
5、能體現中國特色的小禮物
1、瓷器
茶葉罐等小件瓷器
瓷器是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燒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制,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
謝肇淛在《五雜俎》記載:「今俗語窯器謂之磁器者,蓋磁州窯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銀稱米提,墨稱腴糜之類也。」當時出現的以「磁器」代窯器是由磁州窯產量最多所致。這是迄今發現最早使用瓷器稱謂的史料。
2、京劇臉譜類擺件
京劇臉譜,是一種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妝方法。由於每個歷史人物或某一種類型的人物都有一種大概的譜式,就像唱歌、奏樂都要按照樂譜一樣,所以稱為「臉譜」。關於臉譜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來自假面具。京劇臉譜藝術是廣大戲曲愛好者的非常喜愛的一門藝術,國內外都很流行,已經被大家公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標識之一。臉譜的主要特點有三點:美與丑的矛盾統一,與角色的性格關系密切,其圖案是程式化的。
3、摺扇
《宋史》記載,端拱元年(988年)二月八日,倭國僧侶嘉因在汴京(今河南開封)覲見了宋太宗,獻上檜扇二十二枚,蝙蝠扇二枚珍貴的禮物。此檜扇與蝙蝠扇是指就是摺扇。
摺扇是對生活美化的裝點。它是掛在時代腰間的奢侈品。摺扇早已脫離其扇風的本意,而變成某種完全情緒化或文化的東西。21世紀摺扇已成為中國的摺扇。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銷往許多國家,十分受歡迎。
4、絲綢類,絲巾
絲綢是中國的特產。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並大規模生產絲綢製品,更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從西漢起,中國的絲綢不斷大批地運往國外,成為世界聞名的產品。那時從中國到西方去的大路,被歐洲人稱為「絲綢之路」,中國也被稱之為「絲國」。
5、漢裝華服
現代漢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邊遠山民,還有國內許多少數民族都還保持著漢服的特徵,現代社會的一些重要祭祀、紀念活動、民俗節日等仍能看到漢服的部分元素。21世紀初,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人們開始審視自己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一些人通過考據漢服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復原了漢族傳統服飾,同時通過恢復傳統節日,恢復傳統禮儀,祭祀先賢,推廣傳統學說,宣傳傳統樂器等重新宣導恢復傳統漢服並身著漢服進行推廣,並稱之為漢服運動
6、廣州哪裡可以買到廣綉、雕刻類的禮品?
在廣州三元里大道523號那裡有啊,最具廣府文化禮品店,裡面有廣綉,廣彩,骨雕,欖雕,木雕,石雕,端硯,剪紙,廣州塔模型等等,嶺南文化特色禮品好齊全啊,超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