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師送禮品寫道德經一句話
教師教信迅給學生知識,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的優秀人才,不僅對每個家庭有著重要的意義,讓每個家庭的孩子都得到了應有的教育,而且對社會也做出了很多的貢獻。所以教師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職業,也是一個偉大的職業。今年的教師節滑銷此越來越近了,很多家長和學生都准備在這個屬於教師的節日,送點禮物給教師,表達感謝和尊重。
一、家長和學生在教師節,給老師送禮不能亂送,很多教師表示不接受請客送禮
教師對於孩子的知識學習和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和做人的道理,也要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長,教師的工作辛苦。他們為孩子的成長嘔心瀝血,在教師崗上兢兢業業,服務於我國的教育事業。
為了讓人們尊重教師,國家設立了教師節,在這個屬於他們的節日里,很多家長和學生都會給老師送禮,表示感謝和尊重。但是很多家長也發現了,現在給老師送禮或是請他們吃飯,他們一般都是直接拒絕的,這是為什麼呢?
1.首先是教師作為公職人員,需要遵守紀律。教師是編制的公職人員,他們受紀律的約束,斗激所以是不能收受學生和家長的送禮和請客的。一旦接受了,那麼他們就違規了,輕則處分,重則就會丟掉飯碗,所以教師不會接受家長的禮物和請客。
2.其次是教師有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他們為人師表,愛國守法,所以家長和學生給他們送禮的做法違背了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並且學校也會在教師節的時候讓老師牢記師德,承諾不做違背師德的事情,所以他們不會接受。
3.還有就是教師現在的收入提高了不少,他們不缺這點經濟實力。現在的教師,想吃什麼,自己去買,想要什麼也可以自己買,他們的待遇能夠承擔這些花銷,對於教師的送禮和請客,他們並不缺錢,而且可能還會給自己惹麻煩,所以他們不會接受。
所以家長們和學生也不要再亂給老師送禮了,特別是有的直接轉賬或是送錢,這種行為教師是非常反感的,因為這等於是在逼著他們違規,一旦被別人舉報,那麼就會被處罰,他們自然不會接受。
2、家長應該怎樣表達對老師的感謝?可以給老師送禮品嗎?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教育大計,教師為先,一個教師的素質影響著學生的素質,所以教師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在上學期間都是由老師陪伴著的,所以孩子與老師相處的時間會比與家長相處的時間更多,很多家長對老師都有一種感激,感謝的心裡那家長應該怎樣表達對老師的感謝呢?可以給老師送禮品嗎?家長對老師表示感謝的方式有很多,但是不可以給老師送禮品,因為作為一名老師,他們要廉潔奉公,不能夠收取家長的任何禮物,如果說你租棚想要對老師表達感謝的話,可以採取以下兩種方式。
第一,家長可以給老師寫一封感謝信來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感激和感謝之情。教師,是陪伴孩子最多的人,他們給予孩子的愛,可能和家長是不相上下的,所以家長從孩子口中得知了,老師對他的愛之後家長就想要表達對老師的感激和謝之情,了,那這種感激和感謝之情,怎樣能夠表達出來呢,給老師送禮品,是萬萬不可取的,因為老師,是學生的示範者,他們要給學生做一個榜樣,再加上,老師的屬性要求他們不能夠,收取家長的任何禮品,所以如果說想表達對老師的感謝,之前的話不要給老師送禮品,可以給老師寫一封感謝信。這樣的話,老師既能感受到你的誠意,又不違背職業道德念讓規范。
第二,家長想要表達對老師的感激感謝之情的話,可以給老師送去一幅錦旗。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是不可以收取家長送的任意禮品的話,但是錦旗老師是可以收的,因為錦旗是對老師教學工作的一種認可,所以如果說家長想要表達對老師的感謝之情的話,那麼也可以去送衣服錦旗給老師,沒有老師會拒絕一幅對教學工作認可的錦旗,送錦旗的話,既能夠表現家長對老師的感謝,也不違背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何樂而不為呢仔型局?
綜上所述,家長可以採取以上兩種方式表達對老師的感謝,但是不可以給老師送禮品,因為一名合格的老師是不可以收家長送的禮品的。
3、教師節送什麼禮物給老師比較好?
具體介紹如下:
1、可以給老師發一條慰問簡訊,簡訊內容也不用特別復雜,只要寫祝老師趕快康復就行。一般老師並不需要太多的問候但是一條祝福簡訊會讓他十分感動。
2、可以帶些禮物去看望一下老師,班級里可以共同出錢給老師買些東西。這樣既能讓老師看到全班同學的心意也能讓老師心裡十分的暖。
3、考一個好成績就是對老師最大的安慰了,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有一個好的成績好的出路,所以只需要考一個好的成績老師就會特別的開心。
4、如果老師生病還在上課的話可以為老師做一點小事情,比如給老師接開水,給老師打飯等等,從一些小事情上給老師安慰。
注意事項
禮巧慶迅貌、禮儀是人們在頻繁的交往中彼此表示尊重與友好的行為規范。而禮貌用語則是尊重他人的具體表現,是友好關系的敲門磚。所以我們在日孝此常生活中,尤其在社交場合中,會使用禮貌用語十分重要。
多說客氣話不僅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差肢,而且表明自己有修養;所以多用禮貌用語,不僅有利於雙方氣氛融洽,而且有益於交際。
中國曾有「君子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的古訓,意思是說,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不能態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4、給班主任送禮說話技巧 怎麼說合適
有很多的家長和同學是非常想知道,給班主任送禮說話技巧是什麼,怎麼說合適呢,我整理了相關信息,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班主任送禮怎麼說話
首先在送禮中一定把握好語言能力的表述,在語言表述中,要看起來大方舒暢,語言要平和舒適,才能讓接禮物的人能夠有良好的收禮心態,比如有些人送禮的時候就偷偷把禮品放到門角,或者放到窗戶旁,讓收禮的人怎麼看呢,即使禮物很好,對雙方的關系也沒有太大的促進作用,有時可能還會讓收禮人覺得非常尷尬。所以在送禮過程中,一定有兩方面舒適的交流接觸,這樣是正確送禮技巧的運用。
還有送禮的時候,不管是為增進感情,還是求人,還是別的目的,態度上要不卑不亢,營造舒適的氛圍,才能在無形之中讓雙方的感情得到升華,千萬不要過分的謙卑,也不要大大咧咧,只有做到適度,並且隨機應變,不要讓對方覺得不舒服,整個過程中送禮技巧都做好,才能讓送禮成為人際關系中好的潤滑劑。
給班主任送禮要注意什麼1.送什麼是次要的,送禮的態度要端正。送啥是次要的,送不送也是次要的,但凡你在內心真的尊重老師。真的配合老師教學工作,真的把自己孩子基礎素質和學習習慣培養好,現在老師的薪水雖然還不高,但是也不會看重和在意你那三兩百的禮物/購物卡。
2.送禮這事學校和教委都明令禁止,所以送的要巧妙。這里分享我們采訪的幾位媽媽的經驗,以供參考。給老師送時令的水果和鮮花,通過購物平台直接派送到學校/家,家長不出面,在訂單下達之前和老師通個電話/發個微信即可。千萬不要手提著多大的禮品袋一大堆東西送到學校,老師即使內心不排斥收禮,但是你這樣送讓大家感到恐慌。
3.班主任很重要,但是一定要做到「雨露均沾」。都說班主任重要這點沒錯,任課老師難道就不重要嗎?要送就要一碗水端平。有經驗的媽媽是這樣做的:給老師買好的東西,通過快遞的方式到學校(一式若干份),由班主任代為轉達給任課老師。即照顧了班主任的面子,也顧及了所有老師的感受。
4.送禮這事不要讓孩子知道。最高明的送禮的家長,不會讓孩子知道家長在為他們送禮,這年頭孩子的天下和世界都是家長幫他們鋪路的(或者多少有點),你給老師送禮是清桐橡你尊重老師,但是千萬不要大咧咧的和孩子講,也不要去申訴和批判老師的不道德,在生活中你就不收禮了嗎?當別人求你辦事時你比老師更狠不是嗎?
給班主任送禮的禁忌如果想要送老師禮物,千萬不要送鍾表,鍾表的諧音不是很好,可能會有一些老師比較忌諱這個東西,如果你送這個東西給老師,可能也會讓老師對你的印象不好,所以如果不是老師很喜歡這手錶一類的東西,最好不要送。
也不要送老師鞋子,因為這個諧音也不好,可能有些老師不會忌諱這個東西,但是萬一老師要是忌諱這個呢,那我們還不如不送了,所以送老師禮物也是很有講究的,一定要了解清楚什麼東西能送,什麼東西不能答旁送輪罩。
不要送老師傘,可以送一些老師能夠用到的東西,但是傘還是不建議的,送傘你要看是什麼情況,如果是在教師節,送給老師,那就不好了,因為傘和散是有諧音的,這個也不要送。
5、給老師送禮的祝福語怎麼寫?
<
6、想給老師送點東西不知道送什麼合適請大家提個建議
別出心裁敬恩師
新 「電子禮物」寄真情
「送給您一隻小綿羊,您工作累了看看它就好了。」昨天,北京第一實驗小學徐老師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隻可愛的綿羊屏幕伴侶。徐老師高興地告訴記者,這已經是她收到的第6份電子禮物了。現在,她已經有了4隻電腦小寵物和兩個超級炫酷的屏保程序。
北京小學五年級學生李某說,這兩天班裡不少同學都在偷偷打聽老師的電子郵箱和手機號碼,准備在教師節給老師一個意外的驚喜。「為了不發重,前兩天這些同學還特意開了次協調會,各自挑好了自己喜歡的電子賀卡和簡訊。」李某神秘地對記者說,他准備發給老師的賀卡是特意讓爸爸幫著做的「保留節目」,絕對經典。
奇 帶著老師去健身
上周末,剛畢業不久的小吳和班上幾個「死黨」一起,請大學時的班主任俞老師去健身中心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天。保齡球、沙壺球、健身器械……幾個小時下來,一直嚷著玩不動的俞老師也開始像年輕人一樣大叫著爭比分了。
小吳說,上大學時她就覺得年近不惑的俞老師有點發福,可每次拉著老師打球或做其他運動,都被老師以「玩不動」為由「嚴詞拒絕」。這回自己掙錢了,就決定借著教師節帶老師體驗一下這種運動量不算太大的「高雅運動」。
「我好久沒這么玩過了,感覺變年輕了。」出了一身大汗的俞老師看起來心情不錯,「以後,我也得時不時來這兒健健身。」
北京第二聾人學校高輝老師昨天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節日禮物——一張演講比賽的獲獎證書。高老師激動特 我的聲音送恩師 地告訴記者,這份禮物是該校初三學生隗某在「亞都杯首都學生演講比賽」上獲得的,當時與她一起參賽的有來自北京10所大、中、小學的數十名學生。
高老師說,隗某小時候因發高燒致使耳神經損壞達80餘分貝,很難聽清外界的聲音。剛來學校的時候,她只能模糊地說一些簡單的詞語。學校的老師就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她練習發音,有時一練就是一整天。現在,隗某的語言水平已經基本接近正常人,這次演講比賽,她演講的題目就是「老師,您辛苦了」,在座的評委都為她充滿感情的演講所感染。「這張獎狀是我教師節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教師節送禮的風波
我女兒九歲,酷愛石頭。無論走到哪 ,都特別愛收集石頭。她收集的石頭大小不一,形態各異,五顏六色。每次碰到稀奇古怪的石頭,她都會欣喜若狂,彷彿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大呼小叫,如果旁邊有人,一定會被分享她的喜悅。閑來無事,她常常會拿出珍藏的石頭,細細把玩,左右細觀,愛不釋手。家裡來了客人,沒說道兩句話,她准會 拿出她的寶貝,讓人看。我們誰都不能動她的石頭。石頭,只能她拿給我們看。
9月9日一放學,她趕緊做完了作業,爬在那沉思。我見了忙問:怎麼了?教師節到了。她說同學們都商量著給老師送禮物呢。她也想給自己喜歡的老師送上一份禮物。她說在想給老師送什麼禮物好。我便忙著給她出注意。說了好幾個建議,她都覺的不好。我也沒轍了。等吃過晚飯,她又在把玩那些石頭,好像有些心不在焉,突然只聽見她說:有了!我選我最喜歡的石頭送給老師,作為教師節的禮物,我們都說好。看她專心致志拿著她的珍品,仔細挑選,態度很認真,心裡也就放下來了。
沒想到事情的結果並不是這樣:下午放學回到家,看見女兒撅著嘴。我忙問怎麼了?她一臉的不高興,說:別人給老師送的禮物可多了,可好了,有的送的是鮮花,有的送的是禮品盒 ,有的送的是字畫、、、、、、 就是我送的東西最不好。沒面子、、、、、、
說著都快哭了。
我忙說:你送的是你自己最喜歡的石頭嗎? 她點點頭。
我問:你送給老師,老師不喜歡? 她又點點頭。
我說:老師是這樣說的嗎? 她帶著哭腔說:不是。
我說:你怎麼知道老師不喜歡? 她 回答:老師收別人的禮物都是喜笑顏開的,好驚喜的樣子。收我的禮物時,只是說了聲謝謝,那塊石頭,可是我最喜歡的呀。
我懂了孩子的困惑。面對孩子的困惑,我無言以對 。
想了好久,我給女兒說:不管老師喜不喜歡你的禮物,你當老師喜歡就行了,老師以後會喜歡你的禮物的。你的目的是把美好的祝願送到,你已經做到了,而且做的不錯!
話是這樣說,但我不知道明年的教師節,我女兒會不會和她的同學一樣,給老師買一份「精美」的禮物?我心底里直犯嘀咕。
教師節第二天,女兒笑眯眯興沖沖跑到我跟前說:媽媽,今天老師當著全班,表揚我了,說我送的禮物最珍貴,她最喜歡!還說明年教師節,她不再接受大家的禮物——除非是美好的祝福。。。。。。
女兒說著什麼,我沒有聽清了,只覺心底湧起一股暖流——那是對老師的崇敬之情!
【教育碰碰車話題003】「你給老師送過禮物嗎」入選討論帖
文/塵心無痕
【主持人語】在帶養孩子的過程中,許多家長都會碰上或這或那的教育難題。《家庭·育兒》雜志推出「教育碰碰車」欄目,特與藍袋鼠教育沙龍聯合主辦「教育碰碰車系列話題討論活動」。每期均有家長朋友感興趣的話題,希望您能把自己的經驗與藍袋鼠朋友以及《家庭·育兒》的廣大讀者分享。文長勿超過350字,若您的觀點被採用,將贈當期雜志一本。
註:請本期話題入選者將您的真實姓名、地址、郵編發用悄悄話發到主持人一諾千金的留言簿。
【本期話題】你給老師送過禮物嗎?
【主 持 人】憑欄聽風、一諾千金
三八節那天,諾諾從學校回家對我說:
「媽媽,今天好多同學都給老師送了禮物,有送賀卡的,還有一個同學給老師送了一大束花呢。」
「那你送了嗎?」
「沒有。」
「今天給老師畫個賀卡,明天送去吧?」我跟諾諾商量。
「不,我不送了。」
再說什麼呢?我希望孩子能夠有感激的心,知道老師的辛苦,送點小禮物可以表示一下孩子還有我們家長對老師的感謝。但是我又怕孩子以為送禮就是一種人與人的交流的最佳方式,以後遇到什麼事首先想到的就是送禮,本來發自內心的情感帶上了世俗的味道,禮物由小而大,問題可就嚴重了。朋友間收受禮物本是件很平常的事,到了老師這兒,卻那麼讓人為難。
很快就到教師節了。碰到這樣的節日都是孩子們給老師送禮的高峰時期,我們當家長的應該怎麼處理呢?
七七(湖北):
我不贊成給老師送禮物
老師對每個孩子的教育和感情應該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某些家長送了禮就產生偏差。現實社會中確實存在某些孩子因家長送了禮而得到與眾不同的待遇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責任在是家長而不是孩子,孩子的心靈是純凈的,不應該讓他們受到家長這種所謂「禮尚往來」的影響。如果孩子對老師從心裡產生了感情,我們應該幫助他們表達,而不是代替他們去做並不是他們心意的事。尊敬師長是應該由孩子自己來完成的。
周遊媽(廣東):
不一定非要送禮
兒子所在的幼兒園里有一些家長經常請老師吃飯,或者是去了國外給她們帶一些這樣那樣的禮物,可我很少這樣做,理由是我不喜歡這樣。但我仍然希望孩子在幼兒園里能夠多得到老師的關注,所以,我是這樣做的:
在教師節、元旦這些日子,我會親手插一個花籃或者組一盆花送到他們班裡(反正俺開花店的哈),祝願他們班的全部老師節日快樂;平時只要有時間,就自己接送孩子,順便和老師聊聊周遊的情況,聊聊如何教育孩子等等;當幼兒園有各種各樣的活動需要家長配合的時候,如提意見啦,出點子啦等等我都非常主動積極;
總之,想讓老師關注孩子,不一定非要送禮,但你可以讓老師知道,你自己是非常關注孩子的,老師也會自然而然地關注你的孩子。
qianz(美國):
贊成給老師送禮
逢年過節,學生給老師送點小禮物表示對老師辛勤耕耘的感激是應該的,這也是家長和學生對老師工作的肯定和尊重。孩子不應沾染世俗的銅臭,但也應該從小學會表達對老師和其他關心愛護自己的人的感謝。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給老師做禮物,或者去商店給老師挑選禮品。
我的父母和我的姑父姑母都是中學教師。他們很感激學生在教師節或其他節日送的禮物,會時常自豪地拿出學生送的禮物來「炫耀」,但對學生送的貴重禮物一般都會拒絕。我覺得大多數老師看中的不是禮物的輕重,而是禮物後面的情誼。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熟悉的教師們都是真心愛護學生的,花在學校和學生身上的時間和精力比花在自己子女身上的要多得多。
當然也有少數老師會對送重禮的學生另眼相看。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們不能攀比。贏得老師和其他同學真正尊重的方式,不是送禮,而且自己的成績和才能。
碧水藍天(山西):
有時候真的很讓人矛盾
我的同事說了一件特有意思也特尷尬的事,過了年她去她兒子的老師家送東西,老師的孩子問:「媽媽,她是家長嗎?」老師答:「是一個阿姨!」老師的孩子奇怪的問:「那怎麼家長們現在還不來啊!」
還有一天,有個女士到我們單位和一個朋友聊起她上初中的兒子,真是無法說清她當時的表情、語氣和心情,記憶最深的是她說剛送了兒子的班主任一部手機不到半個月,那個老師卻被調到了別的班……
一個孩子要是因為個子小本來坐在前排,但是家長如果遲鈍的話,用不了多久就會被調到最側面或後面,上了課被提問的機會也是少而又少。這種情況下,家長們本來想對老師表達的心意也一絲一毫都沒有了,但卻怒在心裡,依舊面帶燦爛的微笑走進老師的家門。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末了,她們總是以這樣的無奈結束感慨。
驕傲(廣東):
送!並打算送到底!
1.送禮的目的性真的那麼明顯嗎?
每年的教師節、聖誕節,我都在貝貝書包里說放好禮物,一式三份,給三個老師。由貝貝自己送。「老師,媽媽說過節了,我就給你送禮物來了!」貝貝說的時候很坦白很開心,老師每次都是很開心,親親他,跟他「謝謝」。
這種送禮至少在我送禮一方沒有任何目的性,僅僅是提供孩子面對世界和他人的一個機會,培養他待人接物的一種應對能力而已。
2.禮物的形式和價值真的那麼重要嗎?
看到很多媽媽贊成「孩子自己表達心意」,例如做賀卡什麼的,覺得孩子自己做的東西裡面就有了他的心情,就能表達對老師的感謝,那麼這個禮就送得坦然多了——既符合了「時世」,又不那麼「庸俗」,絕對中庸的處理。而如果送貴重點的禮物,就好象帶有很強的功利性,而老師方也就只好「拒絕」以表示「清廉」。
我覺得,這種心態,無論「送」與「收」方都陷入了一個虛假的框框。
我不認為禮物的形式很重要。我真的不認為孩子在給老師做賀卡的同時,就一直做一直在想著「感謝老師」和「老師辛苦了」。
給任何人送禮,我都不揣摩她需要什麼喜歡什麼。給老師送禮時禮物的選擇原則是我們家有什麼就送什麼。我從來不鼓勵貝貝特意去挑選什麼或者去揣摩別人的喜歡,每次我都會告訴他「這是媽媽客戶給的樣板,太多了,媽媽用不了,送給老師吧」,而且也讓他把這個原因直接告訴老師——我們不是特意為你買的,是多了就送給你了。老師每次都笑得很開心。
我希望他從小就懂得資源分配不平均,需要盡可能佔有資源並且掌握重新分配資源的能力的經濟學道理。
3.感恩的心需要遮遮掩掩嗎?
送禮的原因,尤其給老師送禮的原因,當然不排除希望得到更多照顧的私心,但基本上還是以表示感謝為主。我更希望貝貝能學會坦然地、誠實地、大方地向世界表白他的心情,從小學會對世界感恩,學會表達感恩的行動。送禮無疑是其中比較直白比較容易「立竿見影」的一種行為方式。
對別人表示感謝,是個很光彩很堂皇的事情,對方會覺得榮耀,自己也會覺得自豪,為什麼不大大方方去做呢?送禮沒什麼不好,只要送的時候自己的心態是健康的、正當的,即給自己提供了多與人交往的機會,又做到了物盡其用,又把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何樂不為?!
桑榆(江西):
我給老師送書
小丫上一年級了,正好我讀到《心平氣和的一年級》,感覺非常好。於是又網購了兩本,送給小丫的老師,希望能好書共享。記得在小丫幼兒園時,我也給她班上的老師送了一本《捕捉孩子敏感期》。我認為,無論是各種教育信息還是心得體會,既然成書,就可以用來共享。而小城小地,老師不一定有這樣的時間和精力去發掘,既然我有幸先睹,受益非淺,那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所以我贊成給老師送上合適的禮物,既是為了交流,增時彼此理解,也是為達成共識,一同朝前走。
蝶舞季節(四川):
送過一次
那也是至今為此給琪兒老師送的唯一一次禮物。其實對於送禮,我心中是有抵觸情緒的,因為師生情誼本來是一種很純凈純粹的情感,禮物摻雜於其中反而會破壞這種情感。孩子其實對這些是很敏感的,特別隨著年齡增大,孩子會出現攀比心理或者抵觸心理,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好的影響。
據說有一次教師節,有孩子居然給老師送了一個金戒指,許多孩子送出的卡片之類連看也沒看就被扔在一邊,甚至有老師發話孩子們不要再送這些無用的小紙片,很是讓人震驚。時下很多送禮的家長,是帶有私心的。我不願意孩子過小就被過重的人情消費套住,不願意孩子因過節而緊張。
若橘 (浙江):
每年送兩次
中秋節一次,放寒假前一次,但教師節我不送,女兒有口頭對老師祝賀,做賀卡給老師,我都支持。
我不僅僅送禮物給老師,當然是有感而送;我還寫表揚信給老師,當然要實事求是。一個原則:為了孩子。
我就是這樣的想法:人總是需要交往的,老師也是我生活裡面的社會關系,有來有往非常正常。這對於老師和家長順暢的交流溝通很有幫助。我送的禮物不重,但絕對是我精心挑選的,細心觀察老師的喜好和個性選擇不同的禮物。就拿去年寒假前來說,女兒的一個老師比較注重打扮,我就選了一枝口紅,顏色非常適合那位老師;另一位老師很樸素,但我留心到她是騎自行車上下班的,我就送了一雙暖暖的手套給她;還有一位生活老師,因為年紀比較大,又快過年了,我就送了一袋食品給她。幾位老師都非常開心,我花錢不多,但老師們感覺到我不是為了拍馬屁而敷衍她們,而是真心用心地和她們交往。大家感覺都很自然,關系也相處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真實。
說到底,老師也是普通人,我想老師對女兒真心實意,我也要對老師真情實感。目前這些事情,我是讓女兒迴避的。但以後女兒大些了,我也會在合適的機會讓她慢慢了解。
送不送禮,送什麼禮都不是關鍵,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動機。家長的目的不健康,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各種負面效應。
煙花三月(北京):
堅決反對給老師送禮(禮物指實物)!
記得剛讀師范院校的時候,老師第一節課就講了師范二字的含義:學為人師,行為師范。要做好一個老師,其職業道德要求是比較高的。但在中國這個大環境下,教師的職業素養並不是太高。
給老師送禮的目的,無怪乎讓老師對自家的孩子引起重視,另眼相待。接了家長的禮物,老師難免投桃報李。那麼那些下崗職工、農民工子女的孩子因為送不起禮物就該排除在老師的視野之外?
送得起的是否又有一個攀比?
我一直灌輸孩子贏得老師的喜歡靠得是優秀的道德品質、好的學習成績,不要和人家比吃、比穿、比玩。送禮之風在中國是一種被扭曲的現象,但願我們的孩子不要過早地沾染這個不良風氣!
華娘(上海):
出於愛心送禮
小兒進幼兒園後經過一年多的磨合,終於自己主動要求去幼兒園啦,老師和保育員的名字也頻頻出現在小兒的嘴裡。我喜歡小兒喜歡的,我給辛勤工作的老師和保育員分別准備了兩樣禮物:以老師個人照片製作的高級水晶相框和老師與小朋友們生活的照片畫冊——老師個人的照片當時我是討來作紀念的,與小朋友的生活照片是平時接送小兒及參加幼兒園親子活動或正面或偷偷拍下來的。
結果1:老師們都非常感動於我的這份禮物
結果2:送禮後的我是快樂著的。
其實給不給老師送禮?給老師送什麼樣的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出於真心和愛心。如果是出於想讓老師對自己孩子獨愛的私心,我勸大家還是免了。試想,一個幼兒教育工作者,如果因為禮物的多寡和貴賤而獻出自己的愛,那麼,這種沒有職業道德和忠誠情感的老師,會真的愛你的孩子嗎?
7、給老師送什麼禮物好?
一、 女性老師
1、腰部靠墊
每天上課一站就是好幾節課,好不容易下課了回辦公室坐下,還是那種木質的硬椅子,這時候腰部會很不舒服,給老師選擇一款腰部靠墊,在休息的時候還可以護著腰部就很舒服。
2、兩用折疊雨傘
對於女老師來說沒有下雨的日子最討厭的就是紫外線,但是平時遇到下雨的時候,普通的防曬雨傘是沒辦法用的,所以給老師選擇一把帶有紫外線雨天兩用的雨傘就很適合,不需要的時候直接折疊放在背包里邊,再也不擔心雨天沒有雨傘一個孤零零的在辦公室等雨停。
3、洗面奶
一般女孩子都特別注重自己的儀表,作為老師的她更加的在乎,那麼選擇一款適合他肌膚的洗面奶無疑是最好的,畢竟每天都會使用,每次使用的時候,可能都會想起可愛的同學們。
4、養生壺
每天老師要說好多話,多喝水是最重要的了,選一款小容量的養生壺送給他,每次喝水味道都不再單一。
二、 男性老師
1、usb小風扇
一般男性都比較愛出汗,特別是夏天的時候,這邊電腦辦公,那邊大汗淋漓的,加上有的辦公室沒有空調,簡直熱到飛起,usb小風扇可以連接電腦,怎麼用都不擔心沒電。
2、茶葉
很多的男老師都喜歡拿個大水杯,放眼望去里邊漂浮著好多的茶葉啊,可以根據老師的口味跟喜好選一款茶葉送給他,收到後一定會很開心的。
3、打火機
一般男性都有抽煙的習慣,可以選擇一個跟他風格比較搭配的打火機,而且有的打火機還可以刻姓名的呢,把老師名字的縮寫刻在上邊,一個專屬的小禮物就完成了。
4、網球拍
沒有課的時候在辦公室太無聊,就會約上幾個不忙的同事去球場上邊打球,不但可以打發無聊的時間還可以強身健體。特別是單身的男老師,在這個時候可以約上自己喜歡的女孩子去打球,這個時間是最能增進兩個人感情的時候了。
8、對於「教師節送禮」這種現象你持什麼觀點?
一、事件概述
尊師重教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被中國人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1985年9月10日,全國的教師們迎來自己第一個教師節。從此以後,每年的教師節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成為人們向教師集中表達禮贊與祝福日子。從高層看望,到官方表彰;從各界共祝,到學生感恩;教師享受著這個"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應有的禮遇。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節的傳統味道似乎也變得有些異樣,成了家長與教師之間的心理較量。要不要給老師送禮,送什麼禮,成為不少家長的心病。對家長來說是送也不是,不送也不是;對老師來說是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每年的這個時候儼然變成"家長劫"和"教師結"。
二、相關評論
1、《南方日報》李曉玲:一到過節,總有媒體出來苛責一些老師披著"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外衣,私下裡卻干著收受家長賄賂、不平等待人的勾當。看來,這其中也有冤情。有的老師是被迫收禮了,他們自己也很無奈筆者從佛山一些學校了解到,一些老師過節收禮,面臨兩難處境:家長所送禮物多為水果、禮券,不算貴重,老師怎麼辦?拒收,讓家長下不來台,他們反而更擔心老師是不是嫌禮輕了,以後對他們的小孩不好;收了,增加自己的負擔,實在不知道還應該怎樣做才是對他的小孩更好。當然,這是排除個別的確貪圖家長送禮、師德不正的老師在外其實,多數老師都是有教無類、一視同仁的,他們也是從學生時代一步步升學最終走上老師這個崗位的,請家長們多給他們一些信任,相信他們做過學生,也知道該怎樣對待學生。很多家長其實也並不想送禮,只是害怕其他的家長送禮唯獨自己不送不好。
在此,筆者借南京那位老師的一句話,呼籲家長們從第27個教師節開始,不要再給老師們送禮了。請節約自己的金錢,請給正在讀書的孩子們作一個榜樣,請給孩子們的老師一份徹底的信任。
2、《華西都市報》曹林:教師節,不少家長為如何給老師送禮而糾結,其實不少老師也在糾結。近日西祠上一則《斗膽從教師的角度說說教師節送禮》的帖子一經出爐,就受到熱議。發帖人是南京一小學老師,她發帖呼籲家長教師節別送禮。(綜合近日媒體報道)會有人把"教師節別送禮"的呼籲當真嗎?不會的,准備送禮的家長們,不會去認真看這樣一個苦口婆心情真意切的帖子,而是看社會整體的氛圍,看日常經驗中所映射出的世相。他們會跟著生活感覺作出選擇,而不是聽信一種道義感召。"禮多人不怪",他們寧願送禮可能會冒犯師道尊嚴,也不願因不送禮而得罪一個老師。
這就是異化的社會下,一種集體焦慮。權力變現已成為一種常態,教育行業並非真空,甚至因為社會對教育的重視,教師獲得了更大的權力。加上老師對學生支配性的權威,他們擁有了更多的將這種權力變現為利益的職業資本。於是送禮在這個行業更加普遍,已成為一種人人覺得天經地義的民俗,而絲毫沒覺得不妥。送的人覺得應該,收的人覺得太應該了。
這種情況下,送的禮,不僅僅是一種禮,而是當前社會生態下的一種儀式。這種觀念根深蒂固,以致教師必須收了,送禮者才會覺得有安全感;而收的人更是心安理得,人人皆如此,絲毫沒覺得這有損師德。不收禮的人,反而會害怕被同行當成異類,被排斥。這種生態,跟官場某些習氣是同源同構的。
雖然內心反對送禮,可一旦落實到行動中,便都會默默地去送禮,每個人都這樣,就形成沉默的螺旋。比如做企業的與當官的,如果商人不送禮,就會覺得非常不安;比如病人與醫生,如果不送個紅包,上手術台沒准都怕自己下不來。我們都有著這種人格分裂,一邊咬牙切齒地反對腐敗,可當涉及自己利益時,不得不去找關系。
3、《大眾日報》鮑華明:教師節"送禮"蔚然成風,當然不是從"傳道授業"的職場上最早開始的。從官場上的權與勢,到商場上的利與益,"禮"早已脫離了它原始的軌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禮"性質的轉變是社會逐利風氣盛行的必然結果。家長送禮的出發點當然還是為了孩子,然而,想通過禮品,也就是通過物質的轉讓或金錢的付出來換取孩子成功的未來,這種想法和做法都是極其不正確的。送禮,孩子不但沒有成為受益者,反而成了受害者。他們原本質朴且純潔的心靈會受到傷害,品德也會被不良風氣所沾染,尚未完全形成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對於他們的健康成長來說是相當不利的。家長們為送禮而發愁,其實老師們也為收禮而苦惱。對於絕大多數的老師來說,最大的職業榮譽感是學生的喜歡和尊重。然而,面對家長擺放在面前的禮品,不收下,怕被家長理解為輕視,老師也覺得"難做人""收不收都不對";可一旦收下,師生的關系卻不知不覺變了味:別扭、尷尬、無奈,總之難以言述。當"情意重"無法用"禮輕"來表達,長此下去,教師節送禮的原有的淳樸的情感實質必將會變成變了味的交易性質,尊師重道的傳統意義自然也就會消失殆盡。教師節送禮,是家長教師在當下的社會大環境下的"身不由己"。所以,要杜絕這一風氣,並不是單就在老師或是家長的一方做工作,而應該從雙方面作出考慮。我們單純地從其中一方來進行"阻截",那隻是"治標"而不能"治本"。要真正遏制這樣的風氣盛行,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學校、老師、學生的共同自律,甚至整個社會風氣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