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禮儀在不同的文化
1、中西方送禮的講究有什麼不同
一、禮品觀念上的差異
1、中方:中國人往往注重禮品的實質意義,即它的實用價值,而不喜歡中看不中用的東西。
2、西方:西方人往往注重禮品的紀念價值。應邀去西方人家做客,可以給女主人送一束鮮花,給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還可以帶上具有本國特點的小工藝品,一本自己或對方喜歡的書,或一盤CD,或一本自己寫的書。
二、接受禮物時反應不同
1、中方:在中國,人們接受禮物時往往並不喜形於色,且不當面打開禮品,認為這樣做非常不禮貌,而且會給人留下「貪財」、「貪婪」的印象,或讓人感到對所接受的禮物過分在意。往往是在客人離開後,或回到家後悄悄打開禮品。
2、西方:在西方,人們在接受禮物時,為了表示謝意,往往會當面小心地打開禮物表示感謝。
三、送禮目的不同
1、中方:中國人送禮給對方,通常情況下都是有事求助於別人,就帶一些禮品到對方家中做客。又或者是逢過年過節,都會到對方中送禮,也是「禮尚往來」的一個表現。
2、西方:在國外,凡是在機場碰到行李超重,咱們常常會事先給櫃台的辦事人員送上一件小禮物,盼願對於方能夠手下海涵。
2、中西方送禮文化上有何差異
首先是禮品觀念上的差異。中國人往往注重禮品的實質意義,即它的實用價值,而不喜歡中看不中用的東西。給新婚夫婦送禮,過去常常是被面、床單、桌布等,為新生兒祝生或抓周,常常送包裝精美的小衣服,都很實惠。即使是送文化、送高雅禮品,中國人也十分注意其實用價值。比如說中國人送字畫、郵集,往往不在乎對方是否欣賞,而在於字畫、郵品的收藏價值。
而西方人往往注重禮品的紀念價值。應邀去西方人家做客,可以給女主人送一束鮮花,給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還可以帶上具有本國特點的小工藝品,一本自己或對方喜歡的書,或一盤CD,或一本自己寫的書。 在機場和火車站迎接客人,或去醫院探視病人,送上一束鮮花,顯得既自然又熱情,而不必考慮花束的大小。同樣他們出國旅遊,回來後經常會買一些明信片送給辦公室同事或親朋好友,有時送幾塊巧克力。因此,西方人注重的不是禮物的輕重或禮品價格的高低,而是禮品的紀念意義。
一般而言,在送禮和收禮時,中國人和西方人對禮品所表現出的興趣是一樣的:送禮者都希望對方能喜歡自己送的禮品,而受禮者也都因為接受了對方的禮品而高興。然而,中國人往往表現出來的是極大的自謙,在送禮時常常故意貶低自己所送禮物的價值。即使送給對方的禮品價格昂貴,也要說一聲「區區薄禮,不值一提」。這種以否定的形式來肯定自己所送禮品的價值,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他們不懂得這種繞圈子的說法,或者說,無法悟出否定中隱藏的肯定意義。西方人的表現形式卻相反,他們總是對自己准備的禮品採取贊賞的態度。他們會告訴你這是從哪兒買的,經過了多少周折,或者製作工藝多麼復雜,多麼不容易,總之是希望你能喜歡。
此外,在接受禮物時,中國人和西方人的反應截然不同。在中國,人們接受禮物時往往並不喜形於色,且不當面打開禮品,認為這樣做非常不禮貌,而且會給人留下「貪財」、「貪婪」的印象,或讓人感到對所接受的禮物過分在意。往往是在客人離開後,或回到家後悄悄打開禮品。而在西方,人們在接受禮物時,為了表示謝意,他們往往會當面小心地打開禮物,大呼小叫地稱贊一番,激動時還擁抱你一下,與你同時分享快樂。有時在結婚慶典上,主人還將客人送來的禮物展示一番,以增加喜慶的效果。
3、中國人送禮和收禮都有哪些講究
中國是禮儀之邦,送禮文化也是源遠流長的。古語有雲「來而不往非禮也」,意思就是禮尚往來是一種禮貌。人們互贈禮物也是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個人送禮的目的都是不同的,一般人送禮都會在特定的節日、特定的場合,類似於春節、中秋、朋友生日,店鋪開業等等。
不要讓你的禮物成為毫無新意的「應付品」。如果說連你自己都不喜歡某種禮物,便不應該讓別人收到這種禮物。
而且,送禮送的最重要的是你對別人的尊重和重視,建議你可以在待客九品根據你的需求一對一的定製一款適合對方專屬禮品,如果送了,對方沒有收,待客九品短時間內還是支持退款的!這樣就不會浪費了!待客九品定製的禮品是我送禮最愛的了。
4、不同國家贈送禮物的習俗
德國:送禮講究包裝
在德國送禮,對禮品是否適當、包裝是否精美要格外注意,玫瑰是專送情人的,絕不可隨便送;德國人喜歡應邀郊遊,但主人在出發前需要做好細致周到的安排。
阿拉伯國家:初次見面不送禮
阿拉伯人初次見面時不送禮,否則會被視為行賄。按阿拉伯習俗,用舊的物品和酒不能送人;特別不能送禮物給有商務往來的熟人的妻子。更不可詢問他們的家居情況。去阿拉伯人家參觀做客,千萬不能盯住一件東西看個不停,那樣阿拉伯主人一定會要你收下這件東西,否則心裡將鄙視你。
法國:送花別捆紮
在法國送禮,一般選在重逢時。禮品選擇應表示出對法國主人的智慧的贊美,應邀去法國人家用餐時,應送幾枝不捆紮的鮮花。
拉丁美洲:不能送手帕、刀剪
在在拉丁美洲,不能送刀剪,否則被認為是友情的完結。手帕也不能作為禮品,因為它是和眼淚相聯系的。拉丁美洲人喜歡美國生產的小型家用產品,比如廚房用具等。在拉美國家,征稅很高的物品極受歡迎,最好不送奢侈品。
日本:禮,一定要送,不必有用
日本人講究禮儀,有送禮的習俗。但一般送些對其本人沒啥用途的物品,收禮人可以再轉送。日本人喜歡中國的絲綢、名酒及中葯,對一些名牌貨也很喜歡,但對有狐獾圖案的東西則比較反感,因為狐狸是貪婪的象徵,獾則代表狡詐。到普通百姓家做客,送菊花只能15片花瓣,皇家徽章才有16瓣的菊花。
英國:討厭有公司標記的禮品
英國人講究外表,一般送禮都是送花費不多的東西,如高級巧克力,名酒和鮮花也是英國人收禮的最愛之物,合適的送禮時機應是晚餐後或看完戲之後。對標有公司標記的禮品,英國人普遍不欣賞。公司若送禮,最好以老闆和私人名義。
美國:送禮,當面打開
一般來說,美國人不隨便送禮。有的在接到禮物時常常顯得有些難為情。如果他們湊巧沒有東西回禮,就更是如此。但是逢節日、生日、婚禮或探視病人時,送禮還是免不了的。
美國人最盛行在聖誕節互贈禮品。聖誕節時,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為收到各種新奇玩具而興高采烈,以為這是聖誕老人送給他們的禮物。大人們之間常送些書籍、文具、巧克力糖或盆景等。禮物多用花紙包好,再繫上絲帶。按照美國傳統,聖誕節的前幾天還有個"白聖誕節",屆時,人們用白紙包好禮物送給附近的窮人。
此外,美國人認為單數是吉利的。有時只送三個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於中國人講究成雙成對。美國人收到禮物,一定要馬上打開,當著送禮人的面欣賞或品嘗禮物,並立即向送禮者道謝。禮物包裝都較講究,外表精美華麗,裡面卻不一定是太貴重的東西。有時打開里三層外三層的精美包裝,露出來的只是幾顆巧克力糖而已。
俄羅斯:千萬別送錢
俄羅斯人送禮和收禮都極有講究。俄羅斯人忌諱別人送錢,認為送錢是一種對人格的侮辱。但他們很愛外國貨,外國的糖果、煙、酒、服飾都是很好的禮物。如果送花,要送單不送雙,在他們看來,雙數是不吉利的。
荷蘭:食品,少送
在荷蘭,人們大多習慣吃生、冷食品,送禮忌送食品,且禮物要用紙製品包好。到荷蘭人家做客,切勿對女主人過於殷勤。在男女同上樓梯時,其禮節恰好與大多數國家相反:男士在前,女士在後。
5、贈送禮物是各國人民都有所習俗,不同的民族對受禮的內容和表達方式有著獨特的要求,我們中國人受禮有哪
1:
中國人接受禮物的禮儀
中國人收禮有個習慣與有些外國人不同,一般要等客人走後才打開禮物。外國人則習慣當著客人的面打開包裝,並說上幾句贊美禮品的話。要是知道了禮品比較貴重的話,還是當面拆開包裝最好。原封不動地放在一旁是不對的,那會使人覺得你對別人所送的禮品毫無興趣,因而產生不愉快的感覺。即使收到的禮品不合心意,也應當象接受自己所喜歡的禮品一樣,說上幾句感激對方和贊美禮品的話。
收到別人的禮品,應雙手捧接,並立即表示感謝。中國人一般在這時要客套幾句,饋贈的一方要表示禮輕情誼重,受禮的一方要推辭一下。注意不要表現得過分。
假如准備退還禮品,應在24小時內付諸行動。同時要感激饋贈者,並說明為什麼不能接受禮品。在商業活動中,拒收禮品時,可以附上專門的信件。對此處置要適當,不能使用譏諷、挖苦、侮辱性的辭句。最好說明一下拒收禮品是本人的決定,還是因為它違反了有關的政策或規定。給饋贈者要留一個餘地。
2:
不同國家和民族饋贈禮品的禮儀
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對於饋贈禮品有著不同的習俗禮儀,對這些關於饋贈的習俗禮儀我們必須有所了解,特別是知道其中的禁忌,以求得最佳的饋贈效果。
日本人送禮時,往往送對受禮人毫無用途的物品,於是受禮人可以轉送給別人,那個人可以再轉送下去。日本人喜歡名牌貨,但對裝飾著狐狸和獾的圖案的東西則甚為反感。到日本人家裡做客,攜帶的菊花只能有十五片花瓣,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十六瓣的菊花。日本在世界上是最重送禮的國家,禮品要注意包裝,用宣紙做包裝紙表明你有高尚的審美觀,那些容易引起話題的禮品常受人欣賞。但送禮時不要給人造成措手不及,不要讓對方因沒有現成禮物回贈而感到窘迫,送禮時應盡量顯得自然、誠懇。
日本人認為送禮是向對方表示心意的物質體現,禮不在厚,送的得當便會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如能注意以下三點,在日本一般就不會花了錢而不討好。
第一,禮品應有包裝。例如烏龍茶風靡日本,男女老少均愛飲用,在中國國內選購時一定要選有塑料薄膜包裝的,若在名店購買,請售貨員用印有店名的紙包一包,則這盒茶葉將會身價倍增。
第二,若送字畫一是畫面要小,二是毋需裝裱好。畫面小是因為日本的住房空間不大,無處可掛中國式的大掛軸,一般以2尺長、1尺寬為宜。不需裱好是因為日本的裝裱技術比我們的好些,不少愛畫的日本人即使買了中國裱好的字畫回國後也重裱過。
第三,禮品不在貴重,而在於有中國民族色彩。切忌送尚未為一般日本人所了解的中國特產,如東北人參雖然很貴重,但並未被日本人所認識了解,送了效果未必好。
在美國,朋友之間也盛行互贈禮品。美國人舉行家庭招待會,在兩三個小時內同時接待幾十名來訪的親友,客人送禮與否關系不大。如果出席專為你舉行的家宴時,就應帶些小禮品。美國人之間一般送瓶酒或鮮花,而中國人去做客則應贈以中國的小工藝品。在美國,如果客人赴宴不送禮品,往往意味著准備回請一次。
美國人在接受禮品時,往往當場打開禮品,這時送禮者介紹幾句,受禮者贊揚一番,氣氛頗為親切融洽。可不能象我們中國的習慣,對客人的禮品先是客氣一番,辭謝不受,後又接過禮品放在一旁,這樣做對美國人來說是極不禮貌的,這等於對這些禮品不屑一顧。美國人雖然不太注重禮品的價值,卻十分講究禮品的包裝。美國有專門的禮品包裝紙和裝飾花樣,如果送禮時忽略了這點,甚至還認為昂貴的包裝紙只有一兩分鍾的作用(即進門送禮到主人拆封那段時間),實在浪費,那就錯了。
送給美國人的禮品除唐三彩、泥塑、蛋殼畫、仿玉小品、摺扇、剪紙、字畫等外,應選擇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或別致精巧的工藝品,不要老一套而應有新意。拉丁美洲國家,黑色和紫色是忌諱的顏色,使人聯想起日旬齋。刀箭也應排除在禮品之外,它暗示友情的完結。手帕也不能作為禮品,它與眼淚聯系在一起。不妨送些美國製造的小型家用設備,例如一個小小的烤麵包爐。在拉丁美洲國家,征稅很高的物品極受歡迎,只要不是奢侈品。
阿拉伯地區經營中國商品的商店很少,向阿拉伯國家的朋友贈送中國禮品,他會如獲至寶。如果送工藝品,不妨選擇造型生動的木雕或石雕動物,駱駝和馬是阿拉伯人最鍾愛的,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均屬上乘。如對方是摯友或身份較高,一件唐三彩駱駝是很拿得出手的,當然,一幅花卉或山水畫也是極受珍視的禮品,但不能是古代仕女畫,阿拉伯人不願讓女子的形象在廳堂高懸。也可以送一對瓷瓶、一幅織錦或一把香木扇,最好是古色古香的。阿拉伯地區沙漠多,特別喜愛綠色和藍色,紅色則是忌諱的顏色。初次見面時送禮可能會被視為行賄。切勿把舊的物品作為禮品贈送他人。絕對不可送禮物給有商務往來的熟人的妻子,甚至不要問及他們的家庭,因為那是他們的私事。要送在辦公室用得上的東西。
另外務必注意,絕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已明令禁酒,我們千萬不要把酒作為禮品帶進阿拉伯國家,也不要直接向婦女贈送禮品,因為直接和阿拉伯女人交往犯忌,送飾品給女人更是大忌,向阿拉伯婦女贈送禮品一定要通過她們的丈夫或父親。
英國人講究外表,認為外表決定一切,應盡力避免感情的外露。一般應送較輕的禮品,由於花費不多就不會被認為是一種賄賂。合適的送禮時機應是在晚上請人在上等飯館用晚餐或在劇院看完演出之後。英國人喜歡高級巧克力、名酒和鮮花。對於飾有客人所屬公司標記的禮品,他們大多並不欣賞,除非主人對這種禮品事前有周密的考慮。由於業務關系和私人關系經緯分明,英國人最不注重送禮。辦理業務的人之間,如送禮過重,被認為不合適。到英國人家做客,帶上花或小件東西即可。
德國人不喜歡虛飾成鮮艷奪目的禮品,價格適中、風雅別致的禮物最受歡迎。只有當關系發展到相當密切時,才有必要送禮,應邀去朋友家進餐,事先應送花去,但不要送紅玫瑰,這種花只送給相愛的人。應避免13這個數字。禮貌是至關重要的,對禮品的適當與否要特別注意,包裝更要盡善盡美。他們喜歡應邀郊遊,主人在出發前必須作細致周密的安排。
對法國人來說,初次見面就送禮被認為不善交際,甚至行為粗魯。到法國人家裡登門拜訪時,送花是不可缺少的,千萬別送菊花,因為這表示悲哀。如果要在主人家住上幾天,送一件銀制禮品比較恰當。不要送香水給法國女性商業對手,這對一般只具業務聯系的人來說未免太過於親密了。禮品應該表達出對他的智慧的贊美,不要顯得過於親密。
走親訪友時贈送鮮花,是最常見的表示好意的方式。但送鮮花不能不分對象,否則會產生誤會。例如,紅玫瑰是愛情的信物,是一般熱戀中男青年贈給女友的。探望病人時送的花色彩不宜過分鮮艷,花朵的數量只能成單不能成雙,哪怕送一朵花,也是常見的。將禮送交對方時,如果花束用透明塑料紙包裝可以直接送,如用禮品紙包裝,則贈送時必須拆去包裝紙,以贏得受禮者的喜悅。
逢節日或祝賀生日,如果對方是交情較深的朋友,除送花外,還要送上一些日常用品作禮物,如衣物、香水、裝飾品、領帶等。一般南斯拉夫人對中國不太了解,抱有一種對東方的神秘感,因此一件小小的中國紀念品都會引起他們莫大興趣與重視。一般來說,贈送給領導或有身份的人的禮品,可以瓷器、棉製手綉檯布、漆器、真絲面料(送夫人)等為主,對其他人則以香木扇、真絲圍巾、印有中國風景的手帕為宜。
送禮是俄羅斯人人際關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但禮品的實際價格並不象挑選禮品本身那樣重要。他們送禮既不奢華也不一本正經,而且通常是在親戚及好友之間送禮。小巧而有新意的紀念物、旅遊紀念品都極受歡迎。若應邀去某人家裡用餐或參加聚會,習慣上要送花、糖果或一件紀念品作禮物。因為俄羅斯人對酒的態度在變化,許多人不再歡迎烈性酒。所以你要了解對方的愛好後才送酒,但葡萄酒一般是可能接受的。商務禮物一般在談判結束時贈送,且不必奢華。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紀念品以及書籍都是贈禮的佳品。
請君參考!
6、中西方送禮的講究及不同之處
其實,中外都有送禮的習俗,東西方對贈送禮物都很重視,而且都認為應該禮尚往來,有來有往。中國有句古話,「來而無往,非禮也。」你請我吃一頓飯,我也請你一頓。你送我禮品,我下次也還禮給你。我送你禮品,你不回禮,下次我也不再送了。在外期間,我有一次去法國人家做客,走到半路想起來沒帶禮物。考慮到交通堵塞,就只好空手前往,但我知道這樣的確有點失禮。不過,輪到我請他和其他朋友吃飯,他也如法炮製,沒帶禮物。這就是對等原則。 然而,東西方文化的送禮行為還是有很大差異的。首先是禮品觀念上的差異。中國人往往注重禮品的實質意義,即它的實用價值,而不喜歡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我想,這主要是因為幾千年來中國一直被人口壓力所困擾,資源匱乏,社會生產力一直在低水平上循環,因此,我們尤其注重物質生活,注重物質的實用性。給新婚夫婦送禮,過去常常是被面、床單、桌布等,為新生兒祝生或抓周,常常送包裝精美的小衣服,都很實惠。不過,現代人更加開明,這些被面、床單或小衣服多得實在難以處置。於是,現在乾脆改送錢,愛買什麼買什麼,真是越來越實用。 即使是送文化、送高雅禮品,中國人也十分注意其實用價值。比如說中國人送字畫、郵集,往往不在乎對方是否欣賞,而在於字畫、郵品的收藏價值。新年送賀卡,往往選擇有獎明信片,說不定對方還可以中獎。過年還可以送保險卡。賀卡、保險卡同樣是卡,但實際意義不同。現在生活條件都上了一個層次,中產階級家裡該有的都有了。禮送得不對,或送重復了,會適得其反。於是,乾脆改送購物卡,缺什麼買什麼。 即使是外事禮品,許多單位往往是按照中國人注重實用的標准來定做的,如手錶、皮帶、坤包、錢包、襯衣、T恤等。因為這些單位在定做外事禮品時,要考慮到送禮對象不僅是外國人,更重要的是還有中國人。 中國人注重禮品的實用價值,還表現在對價簽的重視程度上。我們出國時買禮物送人,外國商店的店主或店員往往會費很大的事專門把價簽撕下來,而中國人恰恰就要這個價簽,為的是讓人看到禮物的實際價值。我們有時在國內購買降價、打折商品送人,還特意讓商店給留下原價的價簽,或開上原價的小票,為的是讓受禮者感到自己心誠,送上了如此貴重的禮物。有些商品的原價簡直是天價,送禮的人明知受禮者不會相信,也要留著原價的價簽。 東南亞一帶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等,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在送禮時也有注重禮品實用價值的傾向,尤其是給中國人送禮。那些主管泰國事務的人,T恤基本不用買,幾乎都是泰國人送的。 而西方人往往注重禮品的紀念價值。確切地講,中國人送的是禮品,而西方人送的是紀念品。應邀去西方人家做客,可以給女主人送一束鮮花,給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還可以帶上具有本國特點的小工藝品,一本自己或對方喜歡的書,或一盤CD,或一本自己寫的書。我常在國內買一些民樂或民歌CD送西方人,價格不貴,一般一盤CD在20元人民幣左右,但很受歡迎。 在機場和火車站迎接客人,或去醫院探視病人,送上一束鮮花,顯得既自然又熱情,而不必考慮花束的大小。同樣,在你宴請西方人時,也別指望對方能送多麼貴重的禮物,可能性最大的是本國產的葡萄酒,或其他一些價格不貴但頗有紀念意義的小工藝品。他們出國旅遊,回來後經常會買一些明信片送給辦公室同事或親朋好友,有時送幾塊巧克力。因此,西方人注重的不是禮物的輕重或禮品價格的高低,而是禮品的紀念意義。中國有句古話,「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西方人的送禮習慣真正體現了這一原則。
7、中西方收禮物文化差異
1.購禮的方式不同。中國人通常為了方便,往往從客人住地附近的商店購買禮物。英美人喜歡購買禮品在- -地,而送往另-地。因為異地禮物有異國情調,好滿足受禮人的獵奇心理。有的中國人很喜歡跨國郵寄來的禮品,而英美人會盡量避免跨國郵寄禮品,以避免給受理者帶來不便及額外的海關費用。
2.禮品的選擇不同。中國人在節日里送時令的禮品。例如,在中秋節送月餅和水果,農歷新年時送賀年禮品,例如洋酒、香水、水果、巧克力糖等。中國人也會在親朋好友的葬禮.上送錢。在中國很普遍而在西方不多見的禮物是從市場上買的食物(水果、糖果或其他能吃的東西)。除了葬禮和開業典禮以外,鮮花不是一種流行的禮物。而美國人在聖誕時送的禮物比如:產品樣品、書桌上的擺設品、酒、飲品、特別的食物等。鮮花是送給女士的最常見的禮物,幾乎適用於任何場合:生日禮物、賀禮、給女主人的禮物。
3.送禮的對象不同。有的中國人為感謝領導或便於工作、提升等,會千方百計地找機會給.上司送禮;他們將禮物送給客人家的男主人或女主人。中國人喜歡給商業夥伴贈送禮物,特別是初次見面。而英美人做下屬的不宜送上司任何禮物,以免影響正常的工作關系;他們送禮往往送給客人家的女主人。
4.送禮的方式不同。中國人送禮比較重物,講究禮品的價格檔次。中國人通常對禮品的包裝是不大講究的,-般寧可盒子小些,也不希望盒子大而裝不滿。在美國以及其他有些國家,人們習慣用彩紙包裝和用絲帶包紮,有時還習慣附上一張名片。這是胡靜在《實用禮儀教程》中提出的。英美人送禮注重其形式的本身。他們認為,禮物貴賤不在價格,而在於禮物是否投人所好,給人一份驚喜。
5.送禮的時機不同。中國人很講究雪中送炭,即十分注意送禮的時效性。因為在最需要時得到的才是最珍貴的。- -般來說,時間貴在及時或超前,如一張小小的賀年卡一定要提前贈送,否則毫無意義。中國人忌諱別人在剛辦完喜事或喪事之後補送禮品,否則會被視為不祥。而在趙左榮的《茶與咖啡》中提到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贈送禮物的最佳時機是你到達或離開時。美國人除了特定場合外,不提倡送商業禮物(除非是小禮物)。而中國人喜歡給商業夥伴贈送小禮物,特別是初次見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