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禮物
聖誕起源
12月25日的聖誕節是慶祝基督教創始人耶穌基督生日的日子,是美國最大、人們最喜愛的節日。
據基督教徒的聖書《聖經》說,上帝決定讓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投生人間,找個母親,然後就在人間生活,以便人們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學習熱愛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熱愛。「聖誕節」的意思是「慶祝基督」,慶祝一個年輕的猶太婦女瑪麗婭生下耶穌的時刻。
瑪麗婭已和木匠約瑟夫訂婚。可是,在他們同居之前,約瑟夫發現瑪麗婭已懷孕。因為約瑟夫是個正派的人,又不想把這件事說出去讓她丟臉,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他正在考慮這事時,上帝的天使出現在他的夢中,對他說,「不要嘀咕了,把瑪麗婭娶回家。她懷的孩子來自聖靈。她將生下個男孩子,你們給孩子起名叫耶穌,因為他將從罪惡中拯救人們。」
盡管耶穌的確切生日並不清楚,大約是在2000年前,但是日歷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後(A. D. 是拉丁文縮寫,意思是「有了我們主--耶穌的年代」)。在公元後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最後,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領導人把12月25日定為耶穌基督的生日。
-----
12月24日為平安夜
2、三個智者給耶穌送了什麼禮物?
2:11 他們走進屋內,看見嬰兒和他的母親瑪利亞,遂俯伏朝拜了他,打開自己的寶匣,給他奉獻了禮物,即黃金、乳香和沒葯。
3、恩晟在聖經中的意思
恩晟在聖經中的意思是「禮物」、「恩賜」、「賜品」、「(白白施給的)禮品」。
4、聖經中果子熟透了是什麼意思
果子是指人心,人心已經准備好了,可以准備收割了,審判的時候到了
5、請問麥琪的禮物中的麥琪是指誰?
麥琪的禮物中的麥琪泛指願意為了心愛的人,付出自己最珍貴的物品的一類人。
麥琪的禮物原文標題是The Gift of the Magi, 王仲年先生譯為「麥琪的禮物」,麥琪屬於音譯,The Magi其實是指自東方而來,專程到馬廄里給聖子送禮物的三位智者,此舉動開創了送聖誕禮之風。
《聖經》中記載麥琪是耶穌出生時從東方前來送禮的三個賢人,他們的禮物代表了尊貴與聖潔。因此也有人將《麥琪的禮物》翻譯為《賢人的禮物》。麥琪泛指這類願意為了心愛的人,付出自己最珍貴的物品的一類人。
(5)聖經中禮物擴展資料
《麥琪的禮物》的主題思想:
作者以簡單的故事情節表達了兩位主人公之間純潔的愛情,它代表了美國下層人物的悲喜,也包含了作者要表達的「人性美」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愛的無私奉獻」。
在《麥琪的禮物》中,歐·亨利以廣大下層人民群眾困苦生活中的美好愛情為主題。對當時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尖銳和辛辣的諷刺,對廣大人民群眾悲苦人生掙扎中的互相關心和自我犧牲精神以及患難之中見真情的美好愛情加以了贊頌。
它生生不息的藝術魅力就在於作者把人物的性格特徵放在情節中展示,注重故事中人物的行動,從而揭示出主人公勇於奉獻的性格特徵和他們之間可歌可泣的純朴愛情。
6、為什麼說金錢是上帝的禮物?
上帝費盡心思才造出了人,為的就是要讓人在世界上很好地活著,更好地管理這個世界,但是很多人卻還在受苦,這不是上帝的旨意。
上帝把錢當做禮物送給人類,這是神對人的祝福,有了飽滿的錢包,人才能活得更好,在社會上更加有地位有尊嚴。
追求金錢並不是罪惡,這是得到了祝福的標志,每個人都要努力去爭取這種榮譽,爭取這樣的祝福,相反沒有錢的生活那才是上帝的遺棄和懲罰。
用正當的手法去獲得正當的金錢,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資源,讓自己站在人群的頂端得到上帝最好、最多的禮物。
古代的「錢」字怎麼寫,那是和現在不一樣的,繁體字的錢該是金字旁加兩把刀,雙戈疊在一起,是這樣的:「錢」。那才生動形象地道出了錢的真正意義:錢,是靠兩把戈爭斗或保護的結果。有錢就有爭斗,也就需要保護。這就正應了古語:「錢字有兩戈,傷盡古今人。」而「戈」大家都知道那是古代的兵器的意思,也就說為了得到錢,就要大動干戈,古今中外多少人傷透腦筋,傷盡勞力,傷盡情感;亦有多少人為其折腰卑膝,以靈魂肉體相換;亦有人視「錢」為糞土,絕不沾掂一切不義之財,絕不為銅臭折腰。
但是兩千年前,當中國先賢們還在倡導「君子重於義,小人重於利」,「正人君子」,「捨生取義」,並且竭力表明自己是君子而非小人的人,對「利」字和「錢」字都退避三舍的時候。猶太教的拉比們就已經開始教育他們的同胞,「錢不是罪惡,錢是神對人的祝福」,「《聖經》發射光明,金錢散發溫暖」,「身體依心而生存,心則依靠錢包而生存」,「金錢給了我們向上帝購買禮物的機會」。總之,在猶太人看來,金錢是人生的工具,應該努力去擁有它。金錢是成功的標致,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工具,沒有錢竟然連上帝的禮物都沒有。所以「金錢是給美好人生的祝福,是上帝的禮物」。
擁有金錢不是可憐的,只有貧窮才是可憐的,是上帝的懲罰。「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不愛錢,對金錢沒有極強的佔有欲,金錢怎麼會來理你。他們信奉《塔木德》智慧,他們深信:致富是可以後天教出來的。他們相信成功得來不易,而且必須從小培養下一代成功緻富的概念,在他們流浪的宿命里,他們不是異國的寄居者,而是掌握命運、掌握財富的獨特民族。
一提到猶太人,一般人的印象就是:猶太人是天生會賺錢的民族,甚至還流傳著一則非常有趣的說法:全世界的錢都在美國人的口袋裡,而美國人的錢卻在猶太人的口袋裡。雖然在美國,猶太人僅占總人口的2%,但美國有三分之一的百萬富翁卻是猶太人。世界上猶太人只佔0.3%,但世界上300億美元以上的財富巨人中,猶太人所佔比例高達75%;在全世界最富有的500名企業家中,猶太人佔到了半數;全美國1%的猶太人,占據了全美國40%的財富;猶太富豪們打個噴嚏,世界上所有的銀行都將要感冒;五個猶太財團坐在一起就能控制整個世界的經濟。
猶太人最令人折服的就是他們驚人的財富和賺錢的能力,他們憑著代代相傳的聰明智慧,成為世界上最會賺錢的民族。無論在全球金融界、學術界甚至科學界,他們始終獨占鰲頭。
猶太人對小孩的理財教育有一套獨特的方法,他們會送股票給剛滿周歲的小孩,這是他們民族的慣例,尤其是北美的猶太人。
小孩三歲時,父母就會開始教他們辨識硬幣和紙幣;五歲時,讓他們知道錢幣可以購買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並告訴他們錢是怎麼賺來的;七歲時,得看懂商品標簽的價格,並加深錢能換物的理財觀念;八歲時,教他們可以通過打工賺錢,並把錢存在銀行里;十一歲到十二歲,要他們看穿電視廣告的假象,並執行兩周以上的開銷計劃書,懂得正確使用銀行的術語。
石油大亨大衛·洛克菲勒是猶太人,他要求他的孩子在每天睡覺前記下今天的每一筆開銷,甚至告訴他哪裡可以買到更便宜的商品,他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孩子學會過節儉的生活。
大衛·洛克菲勒還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要他自己去賺錢,他小學時總是做很多工作才能積累一點錢。他的父親教會他們在幼年就不能浪費,不能讓東西閑置。要努力工作,要有掙得更多錢的野心,要有長遠的眼光,但是要取之有道。他的博士論文就是:未經利用的資源和經濟浪費。
而且他以後也教他的子女說道:人對金錢有一種沖動,要加以控制,否則就有毀滅性,毀了個人,毀了家族。
猶太人被鼓勵不遮不掩,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地向「錢」進軍,這在全世界的民族中當屬絕無僅有。如此文化背景下的猶太商人賺錢時思想上無掛無礙,極講實際,只要形式上不逾矩,他們無所不為,在他們眼裡,只要有利可圖,鑽石和棺材生意,絕無二樣。因此,往往就在其他民族思想上拘囿不開的地方,猶太人輕易地取得壟斷地位,獲得高額利潤。
對金錢的追求和簡單的拜金主義並不一樣,有一些人只是在表面上裝得清高,其實完全就是一個拜金人,拜金主義者為了金錢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不論什麼事情都可以做。但是正確的金錢頭腦不一樣,它只是要讓我們認識到金錢的巨大作用,對金錢有一個不偏不倚的追求,就像想得到父母的禮物一樣。我們具有正確的頭腦就會努力去爭取金錢,用正當的途徑去得到上帝賜予的這個祝福。
所以一個人不要以追求金錢為恥,畢竟金錢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就像生活中的陽光、雨露一般都是上帝賜予的禮物,擁有金錢,生活可以變得輕而易舉,想要做的事情更加容易做到;擁有金錢你才能做生存以外的事情,「倉廩實而知禮節」,只有在生存的物質滿足的基礎上,才會更安心地尋求精神、靈魂的發展與滋養。
現在流行著一句話「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雖然有一點誇張,但是正倒出了金錢的巨大作用。金錢除了給予人們富足的物質生活外,還讓人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富有和精彩,更可以讓人們在生活的道路上昂首挺胸地前行。
那些在叫囂著「金錢銅臭」的人,不是不想要一切的金錢,只是在得不到的時候一種說葡萄酸的做法而已。而一些德高望重的人,他們願意把自己的金錢給捐獻出去,是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足夠的錢,想要做好事也需要有足夠的錢財才能夠支持的。
摩根在接受訪談的時候講過一個小夥子的地位改變的故事。
有一個曾經在海軍中服過兵役的猶太裔小夥子,他的名字叫艾薩克。剛到部隊的時候,他生活得並不開心,因為那些白人士兵常常咒罵他,甚至故意用一些惡作劇來捉弄他,令他難堪。
那時候就是這個樣子!雖然猶太人早已經成了美國民眾的一員,每一個人幾乎都在為美國的安定和發展做著無私的奉獻,很多人甚至在各個領域中成為中流砥柱。可即便如此,他們仍舊是不受歡迎的,不公正的待遇和歧視無端地加諸在他們身上,使得他們苦不堪言。
特別是在軍中服役的猶太士兵們,他們遭受的屈辱尤為深重。在軍隊里,白人士兵們不僅背地裡滿懷憎恨地咒罵他們,更有甚者竟然當面挖苦和奚落他們。這些猶太士兵雖然對此感到非常惱火,但是又能怎麼樣?向上級告狀嗎?那些軍官們大多也是白人,他們又怎麼會為猶太士兵主持正義呢?但是大家知道的,猶太人從來都不是「軟柿子」,他們的身體里流淌的是從不輕易服輸的血液,當然不會讓人任意欺侮,艾薩克同樣如此。他想,既然不能倚仗別人,那就依靠自己的智慧來改變這種境遇吧。
從那時開始,艾薩克每天省吃儉用終於積攢下了一筆小錢。不過,如果你以為他要用這些錢去討好白人士兵,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他可是要用這筆錢去向白人士兵放貸的!因為當時的白人士兵雖然生活優越,但通常都有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部隊發給他們的那些津貼根本就不夠他們揮霍的。所以,艾薩克開始向他們放貸。
艾薩克放的是那種附帶了很高利息的「高利貸」,並且要求:「一個月內必須歸還,否則就得拿值錢的物品作抵押。」白人士兵心中自然知道高利貸並不好借,但囊中羞澀的現狀使得他們早已顧不得許多。當他們得知艾薩克有錢可借時,紛紛爭搶著來向艾薩克借錢。
沒過多久,艾薩克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但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還買了一輛高級轎車,成為部隊中名副其實的「款兵」。要知道,這樣的生活,即便是那些高級軍官們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但艾薩克,一個普通的猶太士兵卻輕而易舉地實現了。
從這就可以看到,財產真的是上天給予我們的禮物,這是讓我們在世上生活得更加滋潤的保證。上帝讓每個人來到世上不是來受苦的,我們是來享受人生的,可是享受人生的基本保障沒有的話,那就不能很好地活著了。
因此,每個人都要正確看待金錢的作用,重視金錢的作用,學會怎麼去取得金錢,讓自己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滿足。
7、送聖經給朋友的含義
送聖經給朋友的含義:
1、根據相關信息表明,應該是希望理解哲理,得到聖經中的祝福,這是最實際、最高的禮物。
2、認可朋友的價值觀人生觀,覺得朋友是志同道合的人。
8、獻給教堂的東西叫什麼禮品 還是 贈品; 是不是還是赦免捐獻者,聖化贈品 這樣的說法
叫奉獻或者獻儀。
「赦免捐獻者,聖化贈品」沒聽說過。
天主教彌撒中,有奉獻禮品的環節:
神父或執事預備祭品或行奉獻禮時,信友與唱經團齊唱「奉獻詠」。此時,堂區可派人向教友收集「奉獻」或「獻儀」,教友一般是以金錢作為對上主的奉獻及對教會的支持。奉獻的意義不是把我們剩餘的東西捐獻出來,而是承認萬有都源於上主,我們願意有計劃地運用上主賜給我們的一切,包括我們的才幹、愛心、時間和金錢在內。如不唱奉獻詠,司祭朗誦下列經文:
主祭:上主,萬有的天主,禰賜給我們食糧,我們贊美禰;我們將大地和人類勞苦的果實——麥面餅,呈獻給禰,使成為我們的生命之糧。
信友:願天主永受贊美。
(注水人酒內時,主祭或執事默念:酒水的摻合,象徵天主取了我們的人性,願我們也分享基督的天主性。)
主祭:上主,萬有的天主,禰賜給我們飲料,我們贊美禰;我們將葡萄樹和人類勞苦的果實—葡萄酒,呈獻給禰,使成為我們的精神飲料。
信友:願天主永受贊美。
主祭默念:上主,我們懷著謙遜和痛悔的心情,今天在禰面前,舉行祭祀,求禰悅納。
(主祭向祭品及祭台奉香,輕煙象徵我們的祈禱上達主前。)
(洗手時)主祭默念:上主,求禰洗凈我的罪污,滌除我的愆尤。
主祭:各位教友,請禰們祈禱,望全能的天主聖父,收納我和禰們共同奉獻的聖祭。
信友:望上主從禰的手中,收納這個聖祭,為贊美並光榮他的聖名,也為我們和他整個聖教會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