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物小互動
1、十個婚禮慶典互動游戲
導語:適合婚禮上的小游戲做得好的話,不僅可以吸引賓客,調動現場熱鬧的氣氛,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十個婚禮慶典互動游戲推薦,歡迎大家參考!
婚禮慶典上的互動游戲一:祝福卡
備好統一的祝福卡,每位來賓簽到時就寫下祝福並屬名。把這些祝福卡收集在一起,或放在抽獎箱內或是掛在背景牆上,也有的新人專門准備祝福樹,把卡片掛在小樹上。待到婚禮進行到抽獎環節時,隨機從卡面里抽取。
婚禮慶典上的互動游戲二:猜紅包
這個小游戲確實蠻俗的,但是也是我見過最能調動大家積極性的一個互動小游戲。游戲本身很簡單,司儀准備好幾個紅包,有大面額的,也有小面額的,最少要准備6到8個,然後隨便拿出一個紅包讓大家猜金額,誰猜中就誰拿走。當然數字都是比較簡單吉利的,非常好猜,現場很積極,拿到紅包的人也開心,互動性比較好。
婚禮慶典上的互動游戲三:猜歌名
這個游戲也是在一個朋友的婚禮上採用的,感覺還不錯。歌曲可以准備的充分一些,既要有一些符合年輕人口味的,也要有一些符合長輩們的,還有不能忘記小朋友的,反正這個小游戲我覺得可以讓全場各年齡層次的人都參與進來的。到時候放歌曲的前奏或者歌曲中的某一段音樂就可以了。
婚禮慶典上的互動游戲四:站錯隊游戲
先召集一大堆來賓上台,主持人會問幾個關於新人的問題,比如新人體重總和等等(准備10-15個問題,關於新人的)。每個問題都有兩個選項,來賓可選擇站到A選項的隊伍,還是站B選項的隊列。站錯隊伍的遭淘汰,留到最後的拿獎品
婚禮慶典上的互動游戲五:尋找幸福的青鳥
把青鳥藏在會場或花園中,然後拜託來賓們一起找尋幸福的青鳥。早尋找過程中,能創造來賓互相交流的機會,更能讓來賓們清晰地看到精緻的會場裝飾。找到青鳥的來賓,可以獲得一份小禮物。
婚禮慶典上的互動游戲六:吹氣球
首先在台下找6對未婚的男女上台,一定要選擇互相不認識的,那才好玩,然後再自由搭配,之後要求女嘉賓每人拿一張字條寫上一些東西(可以是對男嘉賓的印象或是其他有趣的事情),最後將寫好的字條塞到一個氣球當中,每人發一個氣球。要求每組至少要有一個人吹氣球,第一個吹爆的人即獲勝,然後要將塞在氣球當中的'字條內容大聲宣讀出來。
婚禮慶典上的互動游戲七:祝福成語接龍
這個需要司儀來調動現場氣氛了,形式可以司儀到處走,請賓客說祝福的成語,誰的聲音大讓誰說。每個接成語的賓客都可以得到小獎品,這種隨機形式的最好是送一些小紅包比較能調動現場氣氛。或者可以邀請幾個賓客到舞台上來接成語比賽,當然還是要祝福的成語,堅持到最後的得大獎,其餘的發小獎品,也蠻有意思的。
婚禮慶典上的互動游戲八:幸運電話
主持人現場抽取一個號碼,持該號碼牌的來賓公布他的電話號碼,然後讓所有帶手機的嘉賓一起撥打這個電話,第一個打進來的獲得一份小禮品。
婚禮慶典上的互動游戲九:烏鴉喝水
這是一個角色扮演游戲,新娘扮演水瓶,坐在椅子上,頭上仰、面朝天、嘴張大、嘴裡含一大口茶水。桌上擺一些糖果、花生。新郎扮烏鴉,雙臂伸直、躬腰90度、嘴裡模仿烏鴉叫「呱……」繞新娘一周後伸頭望新娘口中,發現有水,歡快地蹦到桌旁用嘴叼一糖果,蹦回新娘身旁,將糖果用嘴投入新娘口中,然後伏身喝一口水,往返3次。然後由賓客打分,不及格則由新郎做單手俯卧撐。
婚禮慶典上的互動游戲十:有獎競猜
簽到時,新人准備了三個盒子,上面寫著三種不同的顏色。請來賓猜測新娘第二套晚禮服的顏色是什麼?來賓將自己的名片投入在自己選定的答案盒裡,猜中的人才有機會參加抽獎。
2、適合伴郎伴娘玩的游戲有哪些 有趣小互動有哪些
婚禮現場需要伴郎伴娘活動氣氛,那麼一些有趣的小互動小游戲是必不可少的!文章為大家搜集整理好啦!
適合伴郎伴娘玩的游戲:1、搶凳子
在舞台中間放上幾根凳子,每次一次抽減一根凳子。
伴郎和伴娘在音樂播放的時候開始走動轉圈,音樂一停就需要搶坐凳子,沒搶到的人就淘汰。
最後勝利的一個人可以得到新郎和新娘提前准備好的小禮物。
適合伴郎伴娘玩的游戲:2、抱團游戲
新郎或者是新娘叫一個數字,伴郎和伴娘需要按照這個數字自行抱團。
獲勝的隊伍可以獲得新郎和新娘提前准備的小禮物。
適合伴郎伴娘玩的游戲:3、數字接力
新郎或者是新娘指定一個數字,伴郎和伴娘依次報數。
當報到含有這個數字的數或者是該數字的倍數的時候,必須跳過這個數字。
輸了的人應該表演一段節目。
3、集體玩的互動小游戲
集體玩的互動小游戲
集體玩的互動小游戲,這樣的互動小游戲不僅可培養孩子的個性,還能加強父母與寶貝之間的互動,聯結情感,是非常不錯的親子互動游戲。為大家分享集體玩的互動小游戲。
集體玩的互動小游戲11、模仿面部表情
做一個面部的表情,如吐舌頭或者皺鼻子,暫停片刻,鼓勵寶寶重復。努力模仿你寶寶第一次做出的面部表情。無論是鬼臉還是笑臉,都會讓寶寶學會觀察和模仿,他也會動用所有手段來創造自己的萌態。
2、躲貓貓
開始時用手或布遮住你的臉。迅速移開手露出你的臉,同時用誇張的聲音說「貓!」你的話音應該變化。當寶寶回應時沖他微笑。藏在門後或一件傢具後面,突然出現並說「貓!」用衣服遮住寶寶的臉,然後迅速拉開衣服,並說「貓!」
教會寶寶把遮住臉上的障礙物移開,當他做到時熱情鼓勵他。這個游戲從寶寶出生到6歲每個階段,都會帶給寶寶不同快樂,游戲玩法多樣,可隨著他的成長變換不同的空間和地點玩。
3、拍手游戲
一邊簡單的童謠,一邊用手勢幫助寶寶。很快當他聽到童謠時他也能自己拍手:非常大!抓住寶寶的手並說「(寶寶的名字)非-常大」,當你說「非-常大」時把他的手舉過頭頂。
4、我要抓住你
用玩耍的語氣說「我要抓住你!」然後輕輕胳肢他或者親吻寶寶的腹部。
5、扔球
讓每個寶寶用雙手分別抓住浴巾的兩個角,然後將一個比較輕的玩具球放在浴巾的中間。讓寶寶拉緊毛巾,讓球從浴巾的一邊滾到另一邊,可以搖擺浴巾,或者緩慢地抬起或者放低浴巾,然後加速。讓球掉下來,寶寶會喜歡追逐球和重新來過。
有時,寶寶很難做到與他人分享一個玩具。如果他緊緊抓住球並且大叫:「這是我的!」不要灰心失望。給另外一個寶寶第二個球,能夠同時滿足兩個寶寶被他人肯定的需要。
6、人物照片
人物照片是最容易得到和用來開心談論的材料。家人和朋友的照片、婚禮的照片、從雜志報紙或商品目錄冊上剪下來的圖片等等都可以使用,甚至是你臉部的自畫像。找出有著大笑、微笑、皺眉、親吻、哭泣、驚訝和害怕這些表情的人。把照片貼在紙板或者標簽牌上,這樣你能夠再次使用它們。
與寶寶談論感情,這會幫助寶寶理解他自己的情感。與寶寶談論照片中人物的表情,鼓勵他去辨認這些照片並且模仿各種表情。用一面鏡子來鼓勵他。
與寶寶肩並肩地坐在鏡子的面前,扮出一張驚訝的面容或是其他任何你認為會引起寶寶反應的滑稽的表情。寶寶很快就能跟上你。等到寶寶開始有更多的口頭反應的時候,可以試著說一些照片後面的「故事」。
(例如,拿出一張母親和寶寶相對微笑的照片,對寶寶建議說:「也許他這么高興是因為他能夠出去玩。」或者「也許他們這么高興是因為他們准備一同去商店。」)鼓勵寶寶來豐富這個故事細節。
7、勾勒物品輪廓
當你為寶寶提供合適的材料來讓他在上面繪畫時,試著給他一些機會來練習勾勒物品輪廓。在紙板或者裝食品的泡沫墊上剪下你自己畫出的形狀,把剪下來的部分放在一旁。把原來的紙板或者泡沫墊放在一張紙上。沿著剪空的形狀的內側邊緣在紙上描繪出所剪的形狀。
讓寶寶首先用他的手指在這些形狀的內側沿著邊緣移動。然後給他一支蠟筆、鉛筆或者記號筆。起初他可能描得不好,但是,練習是非常重要的。到後來,他能夠學會描出形狀的輪廓。讓寶寶幫助你發現一些物體並且描出它們的輪廓。當寶寶描出這些物體的形狀並且談論它們的時候,他會比較容易地看出物體形狀上的區別。
8、障礙小道
現在,寶寶開始理解這樣一些單詞的意義了,它們是「裡面」、「周圍」、「下面」、「通過」等介詞。你可以建設一條有趣的道路讓寶寶來經過。
當他穿越一條簡單的障礙路徑時,你能觀察到他對這些介詞的理解。用一條長繩引導寶寶繞過物體、爬高或俯低以及穿越各種物體。在玩的時候,可以每次改變路徑和設立新的障礙。這條有趣的路徑也是一項讓寶寶可以與朋友共同分享的精彩活動。
創造你自己的游戲,寶寶喜歡和你一起創造游戲。記住只要能把寶寶逗笑的活動,都可以作為游戲不斷的重復。
集體玩的互動小游戲2大型親子集體互動游戲:吹風機
游戲目的:發展感知能力,提高本體感覺。
游戲內容:先與孩子鞏固對身體部位的認識,再用吹風機的涼風吹這些部位,問孩子的感覺如何?然後按成熱風吹,但注意不要灼傷孩子。讓孩子講講各部位的感受。
游戲時間:20-30分鍾
指導與建議:游戲貫穿2-3歲的孩子。敏感的'孩子通常在臉部和頭頸肌肉上吹風時會有強烈的反應,因此不要勉強吹在這些部位。選擇吹風機時,熱風涼風最好可以隨時切換,並觀察孩子的感覺。
大型親子集體互動游戲:洗澡
游戲目的:用水的刺激力和水溫來強化孩子的肌膚神經,加強本體感官能力。
游戲內容:成人用蓮蓬頭噴射孩子身體各部位,也可以讓孩子浸泡在浴池中。還可以讓孩子邊戲水邊沖刷身體。也可以讓孩子分別感受不同的水溫,冷、溫、熱,讓孩子分別去感受。
游戲時間:20--30分鍾
指導與建議:游戲貫穿2-3歲的孩子。觸覺敏感過強的孩子一般會有怕水的傾向,但水的溫度、強弱力量變化最大,如運用恰當,最容易突破孩子的心理障礙。玩水的方法有很多種,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和季節的變化而改變。但成人一定要注意保證孩子的安全。
大型親子集體互動游戲:手眼協調訓練
游戲目的:鍛煉孩子手眼協調動作能力,發展孩子的動作靈活性。
游戲內容:
1、抄寫訓練。讓孩子描寫、抄寫各種簡單的線條、圖形、字母、數字等。
2、倒水訓練。讓孩子學習把水倒入某一容器中,盡量不要把水漏出。
3、扣鈕扣。讓孩子學習扣按扣、鈕扣、爿口等。
游戲時間:25--30分鍾
指導與建議:游戲貫穿2-3歲的孩子。 28.游戲名稱:找手機
游戲目的:發展聽覺識別能力,培養聽覺注意能力。
游戲內容:讓孩子先熟悉爸爸媽媽的手機鈴聲,然後將手機藏在房間的某個地方(注意要保證孩子能夠聽得見)。藏好以後,成人開始用話機撥打手機號碼,手機響了,請孩子辨別這是誰的手機在響?在哪裡呢?
游戲時間:20-30分鍾
指導與建議:游戲貫穿2-3歲的孩子。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還可以讓孩子來藏手機,由成人來找。或進行比賽,看誰用最短的時間找到手機。
集體玩的互動小游戲312個月寶寶親子互動小游戲
趣識身體部位
培養技能:訓練寶寶的記憶能力
游戲玩法: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這時的寶寶應該可以認識自己身上的各個器官了,如手、腳、嘴巴、眼睛、肚子、屁股等,尤其是洗澡的時候可以不斷重復認識。
訓練寶寶的記憶能力,寶寶最先認識眼、耳、口鼻、手腳等,然後會認脖子、肩膀、膝蓋等。
拆禮物
培養技能:手眼協調性,理解物體恆存性
游戲玩法:讓寶寶坐在浴盆中,把他的注意力引向別處一小會兒,用一塊濕毛巾「包」上個小號的洗澡玩具,比如橡膠鴨或塑料恐龍。把「包裝」好的禮物拿給寶寶,說:「我要送你一件禮物。」寶寶會打開毛巾,高興得大聲尖叫,而且馬上就要再來一遍。
如果你手邊有兩塊毛巾,你就可以在寶寶打開第一件禮物時,包裹第二件了。等寶寶再大一些,靈巧性更好的時候,他就會想要自己包裹禮物送給你,讓你打開,這可是培養他慷慨天性的極好方式呢!
動物叫
培養技能:語言發展
游戲玩法:對照動物圖片,告訴寶寶小貓是「喵喵」叫,小狗是「汪汪」叫,小鴨子是「呷呷」叫,小羊是「咩咩」叫,讓寶寶先學會1~2種動物的叫聲,熟悉後再學其他的聲音。
表演兒歌
培養技能:語言能力,動作能力
游戲玩法:用動作來表演兒歌:媽媽一邊唱歌,一邊同寶寶一起做動作,然後過渡到媽媽唱歌,寶寶動作表演。如:
找呀找呀,找朋友,(招招手)
找到一個好朋友。(對人點頭)
敬個禮,(做敬禮動作)
握握手,(伸手與人相握)
你是我的好朋友。(先指對方,再指自己,再握手)
再見!(揮手)
4、開會當中有哪些適合互動的小環節?
以前班上搞過元旦晚會,當時有一個互動環節是戳氣球,就是把禮物寫成紙條放氣球里,人在遠出用飛鏢戳,有的氣球里紙條是懲罰,有的是禮物。挺好玩的。還有一個就是用筷子夾彈珠,幾個人一起夾,在規定的時間內夾的最多的獲勝。挺不好夾的,有的就算夾起來了也被對手弄掉~特別搞笑。
5、舉辦晚會有個互動要送小禮品,准備點兒什麼實用又便宜的小禮品送給員工好?
相框、(汽車玻璃上裝飾用的)吊墜(比如說小熊、喜羊羊之類的卡通人物)、環保手壓電筒、滑鼠墊、溫度計、錢包、文具用品等等。。。
6、談談互動禮物的設計
禮物,文字,都是互動媒介。相比文字,禮物的價值不在於溝通的准確度和效率性,而在於表達的意義,這個意義包括傳遞信息,表達情緒,透露情感,展現意願,甚至只是示意一種美好。藉由「物」來表達「禮」,字面的含義基本可以這么理解。
無論是現實中,還是虛擬社交場景,禮物是常見的互動媒介。送禮者,考慮禮物本身表達的意義,成本,個人的消費力,對方的喜好和需求,送禮的場合選取,儀式的設計等。而作為收禮者,在意自己是否喜歡,對方的誠意和細心程度,對方的品味,禮物傳達的意義,儀式感,禮物的價值,社交價值等。
設計線上互動禮物,既要考慮禮物的場景表達和意義賦予,也要考慮商業價值。要達到兩者結合並產生想要的化學反應,設計的過程可以嘗試考慮這些角度。
現實禮物的虛擬化
將現實禮物搬到線上,是秀場直播最常用也最湊效的伎倆,因為習慣性認知直接遷移,零成本。如果你想偷懶,那麼這是最簡單的方法,基本所有平台都會做,不用介意什麼同不同質,這本身就是對現實的模擬,名牌包包,香水跑車,用戶有基本的認知。
儀式感的梯度設計
儀式感決定了禮物的價值,不同的儀式感決定了消費者對於禮物的性價比判斷。儀式類型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遵循基本的用戶體驗原則,讓用戶容易習得,見到一種儀式或者幾種儀式的組合,就能判斷禮物的價值。儀式的類型包括視覺,軌跡,動效,音效,觸發范圍,時長,優先順序等。
痛點場景與核心意義
不同產品,互動的高頻和痛點場景是不一樣的。純社交場景,表達愛慕是高頻和痛點行為,而在表演互動場景,有可能變成了炫耀和競爭。抓到了高頻與痛點場景並賦予意義,帶來的商業價值也許是其他低頻和癢點場景禮物無可撼動的。這種禮物,價格不會最貴但不便宜,有一定稀缺性,但又能規模起量,平衡點找的好的話,可能會構成橄欖球型禮物收入結構的中間板塊,帶來穩定健康的收入結構。
男女性別差異
社交中男女之間的互動,基本是「女性多發信號,男性多撒幣」的游戲,無論在表演秀場類的社交產品,還是純社交產品中,都得到了驗證。所以,主體禮物的設計,基本可以用男性的思維為主導,懂女人想要什麼,懂男性願意為女人做什麼。
易傳播性
任何禮物贈送的行為,不能單純理解為單個個體的行為,要延伸為一種群體行為。比如禮物的取名,要易傳播,通過用戶在日常互動行為中的高頻率自主傳播,不斷進入用戶心智,留有痕跡,形成自然持續的贈送行為,而不是純依賴於強運營。真正好的禮物,都是有後發潛力的。
話題感與新鮮感
從設計而非傳播的角度談禮物的話題性,即持續有節奏地在互動場景中創造話題,降低收禮者主動尋求禮物的壓力,不斷為送禮者贈送行為提供持續的外在刺激和動力。跟現實環境一樣,節日是一個很好的話題。話題可以營造新鮮感,新鮮感可以帶來短暫的繁榮。
群體參與
贈送禮物是小部分用戶的行為,讓圍觀群眾集體參與進來,可以營造更好的送禮氛圍,達到最佳的儀式感。好的禮物,不用收禮者主動要,觀眾也會根據一些具體的互動細節對送禮者形成群體壓力。如果群體壓力釋放出去並達成了贈禮行為,同時贈禮行為讓群體也享受到一部分收益,那整個互動效果可遇不可求。這里的群體參與,不僅指互動參與,也指收益共享。
附加價值
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從收禮者的角度去設計獲得禮物之後的附加價值,比如排行,特權等。但有個現實問題是,收禮者要禮物這個事情本身就是一個違背基本人性的問題,尤其是在以交友為目的的社交產品。那麼,針對禮物的附加價值的設定,可以圍繞送禮者去嘗試,一者讓送禮者更有動力觸發贈送行為,二者讓本身具有消費能力的用戶獲得更全面的消費體驗。
禮物不只是香水包包,還有最基本的互動層需要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