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先楚給中央送禮
1、關於韓先楚的一些問題
40軍的韓先楚部隊在參加抗美援朝的戰爭中78師只是被美軍打敗了,並沒有被美軍全殲。被全殲的不是韓先楚的部隊,而是陳賡手下的三兵團。最後,軍旗是被勝利的美軍搶走的。
1950年秋,韓先楚同志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志願軍黨委常委,兼任19兵團司令員,參與指揮了第一、二、三、四次戰役。第二次戰役中,他指揮部隊在德川、寧遠地區將偽軍兩個師大部殲滅,打開了戰役缺口,繼而在三所里地區截殲美軍及其盟軍部隊,對奪取戰役勝利起到決定性作用。
(1)韓先楚給中央送禮擴展資料:
全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韓先楚同志任八路軍115師344旅688團副團長、689團團長,率部參加平型關戰斗,並隨八路軍129師主力南下創建晉冀豫抗日根據地。1938年4月,在晉東南反日偽軍九路圍攻中,他於武鄉地區率部與敵進行白刃格鬥,掩護了兄弟部隊安全轉移。
韓先楚同志是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和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擔任過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58年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被增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68年增補為中央委員,他是黨的第九、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黨的七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2、韓先楚的故事
韓先楚的故事:
韓先楚「膽大包天」的故事,在民間說法很多。江青說:「軍隊有兩霸,一是許世友,二是韓先楚。」有人問許世友,在中國眾多將領中,你最欽佩的是誰?許世友道:韓先楚。再問為什麼,回答是:他有勇有謀。
韓先楚連彭德懷的命令都敢違抗:
1936年5月18日,中革軍委決定,紅一方面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率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西征,擴大新根據地。紅十五軍團分兩路西進,北路單獨行動的就是韓先楚指揮的紅七十八師。
1936年 5月20日,當部隊行至定邊城關時,偵察員報告城內有國民黨軍馬鴻逵部的一個騎兵營。韓先楚接到報告後,立即趕到先頭團二三二團,與團長王得榮、政委劉懋功研究打定邊的計劃。
他們在看地形時,發現敵人騎兵營既不出擊,也不打槍騷擾,又不逃走。團政委劉懋功分析說:「敵之所以固守孤城不敢行動,一是懼怕被我圍殲,二是怕棄城逃跑交不了賬。」
「分析得對。」韓先楚說,「你們看,這城牆雖堅固,但並不高,准備雲梯,可以攀登,完全有把握消滅守敵。」
(2)韓先楚給中央送禮擴展資料:
4月3日下午3時,國民黨軍第八十九師被誘到指定地域,但仍蒙在鼓裡。國民黨中央廣播電台還在特別節目中說:「共軍狼狽逃竄,我軍已佔領三源浦,勝利指日可待!」
此時,韓先楚指揮第三、第四縱隊,輕輕地一提「袋口」,頓時讓進入「口袋」的國民黨軍八十九師亂了陣腳。戰斗結束,俘師長張孝堂少將和副師長秦世傑少將以下7500餘人。至此,國民黨軍第八十九師外加1個團,全部被解決。
這一仗,粉碎了國民黨軍「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改變了東北戰場的戰略態勢。東北民主聯軍不再節節北撤,在南滿站穩了腳跟。
1947年9月,韓先楚調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到任的第三天,韓先楚就與縱隊政委羅舜初率部參加東北戰場上的秋季攻勢。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韓先楚改任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三縱隊司令員。
在東北,對於韓先楚,有個奇怪的現象,坐鎮東北指揮的幾任國民黨軍指揮官,竟然都稱韓先楚是「旋風司令」。國民黨軍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因指揮部隊慘敗被調離東北。杜聿明離職時說了一句:「最難對付的是韓先楚的旋風部隊。」
後來,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陳誠取代熊式輝出任東北行營主任。陳誠到東北後,調兵遣將,整編部隊,聲稱「六個月消滅共軍」。結果,韓先楚指揮第三縱隊,和兄弟部隊一道,圍法庫,打彰武,活捉了敵新編第五軍軍長陳林達。
陳誠只好稱病離職,並在當天的日記中稱,「韓先楚是很難對付的『旋風司令』,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他的部隊」。再後來,衛立煌接替陳誠在東北的職務,同樣逃不出失敗的命運,也不得不承認說,「韓先楚是個虎將,動作之快,如同旋風般」。
1948年11月,根據中央軍委全軍實行統一編制番號的命令,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軍,歸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建制。韓先楚任軍長,羅舜初任政委。韓先楚成了人民解放軍第四十軍的首任軍長。
11月23日,韓先楚和羅舜初率四十軍入關,參加平津戰役,並率領部隊向廣東和廣西推進。1949年9月,韓先楚被任命為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員。不久,韓先楚又兼任第四十軍軍長一職。
3、1973年八大軍區對調,韓先楚不願意,毛主席問:我的牙用不用補?
1973年12月,中共十大召開了4個月後的時間里,八大軍區的司令接到命令,稱中共中央軍委下達文件,要求其軍區相互對調。
很多人不理解,毛主席雖然對軍隊抓 的 緊,但對調的事情還是第一次發生,這其中有什麼隱情呢?當毛主席就此事詢問八大軍區司令意見時,有一位公開反對,對此,毛主席又是怎樣答復的?
彭老總眼裡的韓先楚
韓先楚17歲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時候距離他參加起義活動已經過去了三年的時間。這三年裡,他親眼目睹了中國革命事業的強大,並能夠發揮自己最大的作用為黨著想,展現自己淋漓盡致的關懷。
韓先楚在部隊里有一個外號,大家常用「羈傲不訓」這個詞來形容他身上的精神,當然即使是在彭德懷面前,也依然保持這樣的勇氣。
1936年,韓先楚被任命為紅七十師長。他接到命令,需要帶領部隊戰士奪取定邊。定邊難守難攻,看著險峻的地形彭德懷老總本想放棄,可韓先楚卻不顧組織安排,一意孤行將定邊最終奪取成功。
部隊不少戰士都佩服韓先楚的勇氣,被彭老總給予肯定。隨後的幾年時間里,韓先楚時常妙用自己獨特的作戰風格,前後參加過不少著名戰役。
就拿1950年的抗美援朝來說,他和彭德懷並肩合作,一同指揮戰士們作戰。先是把德川、寧遠這兩個地方的兵力殲滅,找到其對抗敵人的真正入口,緊接著用一支部隊拖住美軍盟友的支援,分幾支隊伍連續前進,最後拿到了比賽的勝利!
三次戰役下來,韓先楚更是指揮手下突破「三八線」,為後來扭轉戰爭局面奠定了基礎。
毛主席對八大軍區司令的關懷
1973年12月12日,毛主席原先 擬訂 的政治局會議成功召開。會議地點定為毛主席會客室,八大軍區司令剛開始還以為這只是普通的家常。
話題到一半,毛主席提出一個建議,那就是在八大軍區的軍事問題上,全國各個軍區的司令員對調,北京與沈陽、南京與廣州、濟南與武漢、福州與蘭州。
會議剛進行到一半,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毛主席會做出這樣的決定。面對大家的疑問,毛主席表示,目前軍區的狀況雖然沒什麼太大問題,但一個人待在特定的環境里久了,思想意識終究會固定和懶惰。
看到韋國清、秦基偉、徐向前等人,毛主席都表示了自己的關心和問候,並再次指出,交班的工作在下旬開始,如果有困難的話,提前和他報告。
毛主席從來不喜歡在舒適的圈子裡生活那一套,在他看來革命要想成功,不管是身處什麼樣的環境里,都不應該被外界因素影響。給大家做好思想工作之後,根據會議內容最終決定,將在12月20日正式召開對調會議。
其實這八位司令員中,有幾位是不用完成對調的,但毛主席還是遞上了自己的關心和問候,可見他對於這次事件有多麼重視。
「搞特殊」的韓先楚
戰爭年代由於各個地方的需要,軍區之間司令流動本就是正常的舉動。毛主席在下達對調的命令之後,韓先楚按照規定和皮定均對調,一個到蘭州,一個到福州。
隨後,毛主席和八位司令員閑聊之際,忽然問起韓先楚一個問題:「我的牙別人說應該補,你覺得有沒有這個必要?」
這要是 換作 別人,一定是一頭霧水。但和毛主席並肩作戰十多年的韓先楚一下就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他點點頭,告訴主席補了牙,才能 健康 。 毛主席明知道韓先楚不是牙醫,對醫學方面的問題一竅不通,卻還問他:「能不能請你幫我補一補?」
除了補牙的玩笑話之外,毛主席還和韓先楚聊起去福建賣年糕的事情。話里話外,都是關心韓先楚會不適應福州的新生活。
這時候韓先楚回答:「那就冬天吧」。 韓先楚和毛主席心照不宣,在八大軍區對調司令的問題上雖然說產生過分歧,但如此得體的對話一下就將嚴肅的問題緩解,緊張的氣氛也消失了。
事實上,毛主席之所以將韓先楚調離到福建軍區,是對他的信任。畢竟他曾立下赫赫戰功,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知道毛主席良苦用心的韓先楚,在福建軍區待了16年的時間。
八大軍區對調順利完成是一件好事,韓先楚也沒有辜負毛主席的期望。1980年,韓先楚因年齡問題離開,一生默默無聞為解放軍事業做出貢獻的他值得敬佩。
4、1986年上將韓先楚病危,向余秋里說出遺願:快給我的秘書安排工作
1986年春節剛過,解放軍總政治部便響起了電話,接線員迅速地將話筒放在耳邊,認真詢問道:「這里是解放軍總政治部,請問您找誰?」
這時,話筒內傳來了年邁且堅定的聲音: 「我是韓先楚,請幫我接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余秋里,我有事情找他。」
韓先楚是誰?那可是開國上將、抗美援朝的英雄、被人稱之為「旋風司令」的老將軍。接線員不敢耽擱,迅速地將電話轉到余秋里那裡。
可接到電話的余秋里只聽到了韓先楚的一句話: 「我年紀大了,身體也出現了問題,請組織趕快為我的秘書姚科貴安排個工作吧,不能再耽擱人家了……」
不久之後,解放軍總參謀長楊得志也收到了消息,同樣是韓先楚說給他的:
1986年正是韓先楚生命的最後一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旋風司令」為何要給姚科貴安排工作?姚科貴究竟是什麼身份?他最終又被安排到了哪裡?
讓我們跟隨著文章慢慢尋找答案,並感受老一輩革命家的真摯情誼!
1936年11月,姚科貴出生於湖北省沙市的一個貧苦人家,在他14歲的時候便來到了沙市新沙中學讀書學習,並以優異的成績得到了老師的肯定。
可就在他上學的時候,遠在東北方的朝鮮戰場卻爆發了槍炮的火焰,為了維護祖國的和平穩定,姚科貴和其他愛國青年一樣聽從了祖國的召喚,毅然決然地棄筆從戎,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可是因為姚科貴的年幼太小,組織並沒有派他到朝鮮前線,而是分配到南京解放軍軍事學院接受培訓。
在學校的日子當中,姚科貴經常會聽到「旋風司令」韓先楚的名號,在聽說了他的事跡之後,年少的姚科貴便將韓先楚當作自己的榜樣,希望自己以後也能成為這樣的英雄。
在南京解放軍軍事學院畢業之後,他又被送入了解放軍第一政治幹部學校學習,並在1957年完成學業。
兩大軍政院校深造,這般待遇可不是人人都有的,此時的擺在姚科貴面前的是一條光明的坦途。
可就在這個時候,姚科貴卻向組織提出申請。
他主動要求下基層,組織在考慮到姚科貴的意見後,將其安排到了福建前線的第28軍任職工作,可姚科貴依然認為起點太高,再次申請下放,主動到連隊里當起了列兵。
1966年冬季,部隊安排姚科貴對人民武裝部進行調查研究,以此整頓領導班子,在工作結束之後,政治部的於部長找到了他。
於部長開門見山地說道: 「科貴同志,我接下來說的話你要有心理准備的,組織上正在考慮,要將你調到司令員處當秘書。」
「司令員處?」
於部長點了點頭,解釋道:「一般來說,軍區黨委書記由軍區政委兼任,我們軍區的政委是葉飛上將,組織上把你調到司令員處,就是希望你能給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當秘書。」
聽到自己將受到如此重任,姚科貴慌忙說道:「部長,論資歷、能力還有水平,我是統統都不夠的,我怕自己耽誤了韓司令工作。」
聽到姚科貴的顧慮,於部長卻擺了擺手,安慰道: 「科貴同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是先賢孟子的話,你要是覺得不行的話可以努力嘛,這件事政治部黨委已經研究決定了,你等通知就好了。」
果不其然,第二年的春節後,姚科貴便接到了通知,要求他去韓司令那裡處理工作。得知消息的黨委辦公室主任史明親自找到了姚科貴,鼓勵道:
「做好工作不會一帆風順的,必須在實踐中奮斗學習,刻苦磨煉,才能增長能力,擔當重任。」
這時候便有人要問了,給韓司令當秘書那麼可怕嗎?從「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到「刻苦磨練,擔當重任」,一個秘書的職位就那麼困難嗎?
但事實是,給韓先楚當秘書確實不是一個好活!
眾所周知,「旋風司令」韓先楚不光在戰場上拚命,在工作中依然很拼,作為軍人的他不喜歡在辦公室里坐著,而是堅持到第一線考察陣地,但作為他的秘書,自然也要東奔西走。
而且因為韓先楚坐鎮的是福州軍區,他與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只有一海之隔,所以韓先楚的工作異常地多,經常要加班到凌晨,到第二天早上繼續工作。
韓先楚的精力旺盛,一天睡四五個小時,而他的秘書也必須跟隨著韓司令的生物鍾,每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星期日」「節假日」自然也成了幻想中詞彙。
但是在黨的委託之下,姚科貴還是毅然決然地接受了任命,也開始了他「受苦受累」的艱苦生涯。
1967年3月,姚科貴正式成為了韓先楚的秘書,並第一次見到了他小時崇拜的榜樣,哪怕是多年之後,韓先楚依然記得當時的情景:
「中等身材,腰板挺直,精神矍鑠,板寸頭,額頭略前凸,褐紅色的臉膛自然嚴肅,講起話來聲音洪亮。衣褲筆挺,一看就是平日里很注重修邊幅的人。」
由於韓先楚剛剛調到福建軍區不久,他們二人並沒有多說什麼,而是對姚科貴的辦公區域進行了簡單的安排。
韓先楚的家就在軍區戰時指揮所的坑道東側的二層小樓,而在西側就是韓先楚的辦公室兼會議室,作為自己的秘書,姚科貴的辦公區必然不能太遠。
於是,韓先楚就在辦公室的門前放了三張桌子,讓姚科貴「露天」作業(後來搬到了房間中)。
在來這里工作之前,姚科貴已經做好了心理准備,雖然工作環境差點,但他還是可以忍受,可真正開始工作之後,姚科貴才意識到自己的辛苦。
我們之前說過,韓先楚不喜歡坐辦公室,經常會為了知道第一手資料而深入基層,領導隨行姚科貴和警衛員必然跟隨。
有一次,姚科貴還在家中睡覺,突然聽到了房間有人敲打,猛然蘇醒的他迅速整理好了衣衫並將房門打開,迎面而來的正是韓先楚。
門外的韓先楚一臉慈祥地說道:「小姚啊,我們又該出遠門了,你通知一下相同的同志們,我們現在就走。」隨後便走回了自己的辦公室中。
剛剛睡醒的姚科貴還有點不知所措,等了半天才意識到要進行工作,這時他望向了牆上的鍾表, 時針剛剛指向了五點。
在那一段時間之中,姚科貴根本沒有休息的時間,他們曾經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跑了二十多個市、縣地區。
到了周末,韓先楚偶爾會讓姚科貴回家看看,但往往是剛出家門,韓先楚的電話便接踵而至,讓他立即回到辦公室處理緊急事務。
在韓先楚的感染之下,姚科貴從當上秘書的第一天起就將辦公室當成了自己的家,可這也導致了自己的小家的缺失。
在姚科貴大兒子出生的時候,姚科貴因為公務未能回家,妻子戰美芝忍著產後的劇痛向他打起了電話:
「科貴,咱們孩子生了,你作為爸爸就給他起個名吧!」
坐在辦公室的姚科貴細想了片刻,卻被工作人員的文件打斷,無奈之下,姚科貴只能隨口說道:「就叫他姚遠。」隨後便掛掉了電話繼續工作。
繁忙的工作讓他忘掉了自己,在大家面前,姚科貴的小家卻遭到了忽視。
兩年之後,由於長時間沒有見到丈夫,戰美芝便打算帶著兩歲半的姚遠來到軍區看望,年幼的姚遠顯得格外地興奮,緊緊地握住母親不願放開。
不久之後,姚遠被帶到了一個辦公室之前,打開房門他發現裡面有一個戴著眼鏡,身穿軍大衣的男子伸出手臂,朝著自己微笑。
懂事的姚遠大聲說道: 「解放軍叔叔,您好!」
誰知,那個所謂的「叔叔」卻掉下了眼淚,大聲喊道: 「娃娃!我的娃娃啊!我是你的父親,是你的父親啊!」
一聲叔叔讓姚科貴的心如刀絞,此時的他才真正地意識到對家庭的缺失,但沒有辦法,他是人民解放軍的一員,他是韓先楚的秘書!
姚科貴在工作上的盡心盡力,韓先楚自然是了如指掌,於是在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對調時,韓先楚在蘭州軍區任職後特意讓姚科貴幫助自己。
可蘭州的工作更加辛苦,為了了解此地的工作狀況,姚科貴跟隨韓先楚進行了13次邊境考察,缺水、缺糧的狀況時常發生。
有一次,韓先楚驅車一千多公里,中途又下起了皚皚大雪,當時的姚科貴還穿著一件厚厚的棉衣。
「咔嚓」韓先楚將車門打開,想要視察一下,這時一股寒風襲來,直接吹到了姚科貴的臉上,姚科貴急忙說道:「首長,這天這么冷,咱們就別下去了吧。」
韓先楚並未回答,而是一個人走下了車去,姚科貴不忍心老首長一人下去,便也跟了下去,可剛下車不到五分鍾,他身上的棉衣就全部涼透,如同陷入了冰窟中。
而且,跟隨韓先楚視察可不是走馬觀花,作為秘書的姚科貴是要寫筆記的,在1982年韓先楚視察湖北六縣時,他一個人便記了八十多本筆記,資料卡更是五百多張。
根據統計,姚科貴從1969年到1984年期間,共起草了文稿二百多份,大約115萬字,其中的23萬字是與別人合作完成。
在那個沒有鍵盤的年代,每一個漢字都是姚科貴一筆一畫書寫而成,可每當回想此事時,姚科貴總會感慨道:
「我在韓司令身上,學習到許多待人處世的經驗!」
想到自己的功績時,卻第一時間聯想到幫助過自己的人,這便是一個感恩的人。
每次看到姚科貴手中的資料之時,韓先楚總會拍拍他的肩膀,主動將資料拿在手中,說道:「你看嘛,咱們的收獲可是沉甸甸的!」
1979年,韓先楚調任中央軍委常委,作為秘書的姚科貴自然也跟著韓先楚來到了北京,而且這是姚科貴主動要求,在這二十年的相處中,韓先楚早已成了姚科貴最親的好友。
當時,韓先楚在北京的住所是水泥表面,他看到後便說道:「這可不行,水泥地怎麼種樹啊?」
於是乎,在韓先楚將軍住宅的西南面專門留下了一塊泥土地,為此他親自規劃播種,並帶領工作人員種植了一些瓜果蔬菜。
等到了秋天,韓先楚將軍就興奮地將自己的蔬菜採摘下來,送給自己的老戰友品嘗,與此同時,他還會專門對姚科貴說道:
「你下班的時候就去摘點菜,回去給小戰(姚科貴的妻子戰美芝),那些年可苦了他咯……」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兩人的關系已經如同知己一般,但令人惋惜的是,伯牙子期,終有一人先去。
隨著韓先楚的年齡增長,他的身體也每況日下,在二十多年的革命歲月之中,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終究是拖垮了他的身體。
1986年1月15日,韓先楚的肝硬化已經發展成了肝癌,只能在武漢的醫院中休養身體。躺在病床上的韓先楚突然想到了什麼,急忙拿起了手中的電話:
「小姚,今年就來武漢過春節吧,我生日也快到了,咱們一起慶祝!」
1月29號,韓先楚又一次向姚科貴打電話,希望他盡快趕來,2月1日,姚科貴終於來到了武漢,當他見到病床上的韓先楚之時,猛然意識到:
為了慶祝韓先楚的73歲生日,姚科貴專門訂制了一個大蛋糕,並且代替病重的韓先楚向賓客敬酒。
看到如此辛勞的姚科貴,韓先楚的眼眶也是慢慢地紅潤了起來,他拄著拐杖來到姚科貴面前,對他愧疚地說道:
「你跟了我這么些年,是秘書也是參謀,也是助理,我把你耽誤了。」
姚科貴聽聞此言,嘴角便開始抽搐起來,哽咽地說道:「首長,您別這樣說,我能在您身邊工作是我的榮幸啊!」
姚科貴雖然說得坦誠,但韓先楚的內心依舊難受……
春節過後,韓先楚親自向總政治部主任余秋里打了電話: 「我年紀大了,身體也出現了問題,請組織趕快為我的秘書姚科貴安排個工作吧,不能再耽擱人家了……」
對於姚科貴的情況,余秋里自然知道,於是在老戰友的面前,他就將此事答應了下來。
之後,解放軍總參謀部的幹部來到了醫院進行慰問,韓先楚拉著他的手說道:
「你向楊總長(楊得志)說一說,我的意見給他(姚科貴)分配工作,以後寫傳記時再調來幫助工作」
這是韓先楚在臨終前最為掛念的事情,只有將姚科貴安排好,他才能放心離去……
1986年4月9日,韓先楚被中央軍委派專機接回了北京,可是在家中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再次進入了301醫院。
5月28日,姚科貴來到醫院探望,韓先楚見到姚科貴到來,便將自己腫得像饅頭一樣的手舉了上來,面色很是不滿。
姚科貴走上前來,輕輕地撫摸著他的手,安慰道:「這都是針頭扎的,會好的。」
「我這病能治好嗎?」
姚科貴猶豫了一些,繼續安慰:「當然會好的,我們要靜養,你不要急。」
之後的日子裡,韓先楚的病情一直是時好時壞,姚科貴則是一直陪伴著他,勸他好好睡覺,不要亂想。
8月2日,韓先楚的病情逐漸穩定了下來,於是他強烈要求回到家中,醫院最終勉強同意了他的請求,並派遣醫生隨時提供醫治。
9月18日,坐在輪椅上的姚科貴突然說道:「小姚,你先不要整理資料了,過來吧!」隨後,他又讓自己的兒子韓戰平拿來一盒月餅和一些水果,囑咐道:
然而,節日還沒有過完,韓先楚的身體便步入了尾聲:
1986年10月3日,開國上將韓先楚病逝,姚科貴在料理完後事自然也不能繼續給他當秘書,好在,在組織的安排下,姚科貴擔任了解放軍裝甲兵指揮學院政治部主任,擔任軍事教育工作,副軍級級別。
1988年全軍恢復軍銜制,姚科貴也因此被授予了少將軍銜,1992年,姚科貴擔任了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政委和黨委書記,級別也到了正軍級。
1996年,姚科貴光榮退休,可他與韓先楚的輝煌過往永遠地留在了軍隊,受到萬人嘆服!
5、韓先楚:唯一沒打過敗仗的開國上將,本應授中將,毛主席破格提升
1955年,在授銜的所有高級將領中,有一位將軍由於職務以及戰功,應該只能授予中將軍銜,最後卻在毛主席專門的批示破格晉升為了上將,而這位上將就是有著旋風司令之稱的韓先楚,他的晉升所有人都為之信服,沒有人對此提出疑惑。畢竟韓先楚上將是這一次授銜所有的將軍中唯一一個從未打過敗仗的將軍。
「旋風司令」這稱呼卻是坐鎮東北指揮的幾任國民黨指揮官叫出來的! 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陳誠取代熊式輝出任東北行營主任,在日記里說: 「韓先楚是很難對付的『旋風司令』,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他的部隊。」
後來,衛立煌接替陳誠在東北的職務,同樣逃不出失敗的命運,不得不承認說: 「韓先楚是個虎將,動作之快,如同旋風般。」
韓先楚將軍作為人民軍隊中的著名悍將,解放戰爭中屢建奇功,威震大洋彼岸。他將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祖國,是我軍卓越的軍事指揮員和優秀領導人,也是一個立下過不朽功勛的戰神。
然而,幼時的韓先楚將軍卻是一個當過放牛娃、學過篾匠、做過短工的貧苦少年。那麼,韓先楚將軍是如何一戰成名,步步為營,成長為我國赫赫有名的開國將軍之一的呢?
韓先楚將軍出生於我國湖北的一個山區小城,這里貧窮落後,但卻出了233位將軍,是我國著名的將軍縣。 貧困的家庭環境讓他幼時吃過不少苦,為了維持生計,他放牛、做竹篾、當短工,正是因為少年時代的艱辛經歷,使他對於「官逼民反」的革命思想極為認同。
在那個革命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日子裡,韓先楚將軍飽含著青年人的滿腔熱血,和樸素的階級感情, 年僅16歲的他義無反顧地加入了農民革命斗爭中。
1927年11月黃麻起義爆發後,他加入過家鄉的農民協會、參加過反帝大同盟、當過蘇維埃土地委員。 最終他在1930年10月參加孝感地方游擊隊,並成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了他戰無不勝的傳奇經歷。
1933年4月,韓先楚將軍所在的紅二十五軍獨立團接受整編, 歷任224團副連長,連長、營長。 和同為鄂豫皖出身的,在長征結束時已升為軍、師職幹部的陳錫聯、陳再道、許世友等鄂系部隊名將相比,韓先楚將軍的晉升之路顯得慢且艱難。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韓先楚較長時期戰斗在地方武裝序列,另一方面是他曾遭受「 左」 傾路線干擾,曾因抵制「 過左」 的行為而遭到錯誤的處理,其中有兩次事件對他產生過重大影響。
一次,游擊隊戰士抓住幾個來打探消息的人,這些人被領導們認為是敵人派來偵查的,並要將其處決,於是派韓先楚將軍去執行處決任務。 但是他考慮到來打探紅軍消息的人,並不能完全被認定是偵探,有可能是來尋找親人的戰士家屬,所以不同意處決做法,因此被說成「革命不堅決」「手軟」 , 由 幹部被撤職去當伙夫、抬擔架。 面對這樣的結果,他也從未動搖過信心,不抱怨,依舊在戰斗中奮勇當先,甚至用扁擔繳了敵人的槍,於是又被提拔起來當了班、排、連幹部。
另一次,韓先楚將軍帶領幾個戰士外出執行任務,所在的部隊轉移時,遭遇敵人襲擊而被打散,他和兩個戰士與部隊失去聯絡。 在面對敵人包圍和嚴密「搜剿」之下,他帶領戰士鑽山林,藏石縫, 忍飢挨餓,設法回歸部隊。 經過半個多月的晝伏夜行、風餐露宿,他們終於找到了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四大隊。
雖然被第四大隊收留,但是卻以「組織程序」為借口,要求他找熟識的人證明他的黨員、幹部身份。可是在游擊戰爭的環境中,找到熟人卻並不容易。 不得已的情況下,韓先楚將軍又從戰士當起。
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開始孤軍長征,以「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名義,從河南羅山縣何家沖出發西進。
長征途中,韓先楚將軍多次負擔沖鋒突擊、破陣殲敵、奪關開路、堵截追兵的戰斗任務, 幾次在危急情況下,掩護紅軍主力和軍領導脫離險境。其中,獨樹鎮戰斗,讓他一戰成名。
11月中旬,紅二十五軍進入豫鄂交界的桐柏棗陽一帶,實現了戰略轉移的初步目標。 他在分析地理位置、兵力情況後, 發現這個地方可機動作戰的范圍十分狹小,加上周圍敵軍正重兵逼近,因此並不是能夠長久發展的作戰場所,所以 決定掉頭往北向伏牛山區轉移。
然而,想要抵達伏牛山,必須越過一個丘陵和平原地帶。此時,寒流南下,11月下旬的氣溫驟降,但是紅軍指戰員們卻還身著單衣,在寒冷的天氣里艱難行進。 11月26日下午,紅二十五軍准備轉移時遭遇埋伏,同時敵軍主力又隨後緊追,戰斗形勢變得異常嚴峻。
再加上當日天氣不佳發現敵人較遲,導致紅25軍一時陷入被動。 戰爭對於我軍十分不利,當時戰士們的衣服都被雨雪打濕,飢寒交迫的情況下著實打了一場惡仗。 這一戰役,韓先楚將軍數次擊退敵軍,無比英勇地堅守住一個重要陣地。
戰斗中,他從通信員身上抽出一把大刀,振臂高呼: 「共產黨員跟我來! 」 勇敢的指戰員在他的率領下,奮不顧身地與敵軍進行正面交戰。 惡戰之後終於打退敵人,韓先楚將軍在獨樹鎮戰斗後一戰成名。
隨後韓先楚將軍在開辟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多次戰斗中,身先士卒,一路沖鋒在前,給戰士們樹立了榜樣。 後身負重傷,仍堅持作戰, 放心不下部隊,在傷病未治好的情況下就歸了隊,但就是這次的戰役, 也給韓先楚將軍造成了終生的遺憾——左臂成了殘疾 。即便是這樣,也依然沒有削弱韓先楚將軍戰斗的意志。
1935年11月,直羅鎮戰役中,韓先楚將軍運籌帷幄, 首先指揮將士們對敵軍進行攔截,後與其他兄弟部隊協同作戰,殲滅了守在此處的敵人後,突擊攻入鎮內。 此次戰斗結束後,他被提升為紅十五軍團七十五師團長。
1936年春,紅軍征戰山西的戰鬥打響,為了成功掩護毛主席所在的指揮部,韓先楚將軍身先士卒, 僅帶領一個營的兵力作戰,就牽制了住敵軍5個團的兵力,優秀的作戰能力讓其被破格任命為中路軍副司令。 後在他的帶領下,我軍勝仗不斷,韓先楚將軍繼而升任七十八師副師長。
1936年5月,韓先楚將軍率部西征甘肅寧定邊縣城時,此處的守敵馬鴻逵依仗城門堅固,躲在城中不肯出戰,他覺得敵人懼怕攻城可破。 正要攻城時收到彭老總繞道前進的來電,韓先楚將軍置之不理,沒想到之後卻大獲全勝。
在革命戰爭年代,韓先楚將軍打仗勇猛,果斷,認定的事十頭牛都拉不回來。當他胸有成竹時敢堅持原則,違抗彭老總的命令,雖然這件事最後結局是贏得了戰斗未受到責罰,反而獲得嘉獎, 但是要知道軍令如山的道理,敢於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獨立判斷而違拗軍令,這不但體現出他過人的膽略,更是和他在長期戰場訓練中被逐漸培養出來的領導能力緊密相關。
1937年初,韓先楚將軍開始了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學習班的理論學習,憑借長期的戰斗鍛煉,加上理論熏陶,為後續成為一代戰斗名將奠定了堅實基礎。
1937年8月,紅軍已經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進行抗戰, 韓先楚將軍此時晉升為八路軍一一五師344旅688團副團長。同年9月,一一五師首戰平型關,殲滅日軍達千餘人, 韓先楚將軍奉命留守繼續抗擊日軍。太原失陷後,他隨一二九師主力一同南下,到達太行山創建晉冀豫抗日根據地。 不久被任命為新組建的689團團長, 在抗戰之初,能被任命為一團之長,可謂是才能和領導力並存的證明,沒有過人之處絕對不可能委以如此重任。
1938年4月初,日軍集結了3萬多兵力,朝晉東南地區圍攻。九路敵軍同時逼近,對我軍極其不利。為了粉碎這次圍攻,我軍一二九師主力與韓先楚將軍率領的689團接收到殲滅敵軍的命令,抵達武鄉候命。16日拂曉開始對敵人發起進攻。此時日軍主力為解救被圍困部隊,開始進攻一二九師左翼,722團與10倍兵力的敵軍激戰4小時後,最終因兵力懸殊,導致陣地失守,全團戰士們處境異常險惡。 這時,韓先楚將軍率團與日軍進行了5次白刃戰,將敵人打退,救了兄弟部隊。
1938年4月下旬,在徐向前同志領導下,韓先楚將軍與兄弟部隊一同挺進冀南戰場,一舉殲滅偽軍的一個軍、師部隊。 同年8月他又率部參加漳南戰役,獲取戰爭勝利的同時,也為在冀魯豫建立根據地奠定了良好基礎。
1939年起,韓先楚將軍歷任一一五師344旅副旅長、代旅長,成為八路軍中叫得響的人物。 1941年3月 ,韓先楚將軍抵達延安 ,開始鞏固理論知識,隨著在這里的學習他的戰斗理論能力日漸扎實。
1945年8月,日寇無條件投降後,韓先楚將軍抵達東北參與根據地的創建工作,在東北的戰斗充分展示了他優秀的軍事才能。
1947年2月,韓先楚將軍被任命為第4縱隊副司令員。 5月,東北國民黨開始抽調主力向北滿進行猖狂攻打,我軍後方戰事吃緊。中央電令遼東部隊參與作戰,牽制敵軍向北滿的進攻腳步。
由於對於戰場形勢的各種聲音不同,不少人對於作戰沒有信心。但韓先楚將軍卻已然領會了黨中央電令精神, 主動請戰發起鞍海戰役。
經過一個晝夜的激戰,將軍事打擊和政治攻勢發揮到了極致, 迫使國民黨師長潘朔端率部宣布起義,開創了國民黨戰場起義的先例, 且迫使敵人抽回兵力增援沈陽,達到黨中央的牽制意圖,此次戰役被毛主席專門發電報表揚。
1946年10月,韓先楚將軍又參與指揮了新開嶺戰役。這次戰役打得異常艱難,我方傷亡極大,已形成戰事僵局,當時部分軍隊領導持保守意見,開始打算退出戰場。
他力排眾議: 「現在我們艱苦,敵人比我們還要艱苦!」 縱觀戰局,他已然看出敵人戰斗要害,建議火炮全面攻擊支援步兵強攻。經過半天決戰,勝利結束戰斗,因而得到毛主席親自起草的中央軍委嘉獎電報。
1946年冬,南滿斗爭形勢嚴峻,中共中央東北局派陳雲同志、肖勁光同志等來到遼東召開軍事會議。對於後續的作戰方向大家各抒己見,激烈討論下兩種意見爭論不止。
其中一部分人想要撤離南滿,保守點儲存軍隊實力。 只有韓先楚、彭嘉慶等人,主張堅守反對撤退,他們確信只要堅守住南滿,既可牽制敵人主力,使敵人戰線拉長,又對東北戰局有利,且對今後戰略反攻更有利。
次日,陳雲同志趕赴七道江主持會議復議行動方向問題。會上傾聽了各方面的意見,尤其是聽了韓先楚的發言後,在權衡利弊下提出堅守南滿的意義和可能性,決定堅持留在南滿。
考慮到當時的縱隊領導不在,且韓先楚將軍作戰指揮能力出眾,陳雲同志決定: 「由四縱擔任深入敵後作戰的任務,把敵人拖在南滿。」 在四縱臨出發前,領導問及作戰是否有什麼困難。 韓先楚將軍體恤戰士,除了士兵們衣服單薄的困難,其他未提要求。
等領導交代了解決棉衣的辦法,他就沒有了後顧之憂,立即敬禮翻身策馬而去。兩位領導看著他漸漸遠去的身影,陳雲同志感慨萬千地說: 「現在多需要這樣的幹部啊!」
1947年1月一2月間,韓先楚將軍率領部隊作戰50多次,毀掉敵人據點多達40多個,殲滅敵人6千多人,摧毀了敵人的統治,給人民解放戰爭鼓足了勇氣。 多場戰斗的勝利使敵人不得不抽調主力部隊鞏固後方,所以說韓先楚將軍不僅是取得勝利的將帥,更為其他兄弟部隊殲敵戰役的勝利作出重大貢獻。
韓先楚將軍豐富的作戰經驗,讓他能夠馳騁沙場、不畏強敵,在此次深入敵後的作戰行動中,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1947年3月下旬,在敵軍的進犯行動被我軍粉碎之後,又拼湊了空前規模的兵力,開始發動第四次進犯。 在敵我對比形勢甚為嚴重的情況下,三縱司令曾克林、四縱副司令韓先楚被分別任命為正副指揮,二人分別將作戰方案電報發給南滿分局。
曾克林同志認為當前情況下應以穩妥打法為主,可以攻擊敵軍裝備和戰鬥力較差的雲南部隊暫編二十師;而 韓先楚將軍則主張先打敵中路主力配備美械裝備,且戰鬥力較強的蔣嫡系八十九師加五十四師的一個團,並認為如果打掉這路敵人,則可粉碎敵軍全面進攻的目的。
陳雲同志、肖勁光志接到這兩個電報後分析,一般常規情況下,作為副司令只需要聽取三縱領導的方案,仗打得好有好處,打不好也不必負主要責任,但韓先楚將軍卻堅持發報堅持己見,可見他對於作戰方案有自己的堅持,並且胸中有數。
陳、肖二首長研究後認為,韓先楚將軍的方案主張如果成功,可以十分有力地打擊敵人,且他有這樣的把握才會堅持自己另發作戰方案。所以回電贊同韓先楚將軍攻打敵中路主力的方案, 為避免指揮異議,安排由韓先楚為主指揮領導第三縱隊作戰。
這樣的任命安排,在我軍戰史上極為罕見, 充分表現了韓先楚將軍的將才魅力,和陳、肖的慧眼識才。不負所望,僅兩天時間韓先楚將軍率領的作戰部隊就傳回了捷報——歷經10個小時的激烈戰斗,全殲敵軍一個團並擊退敵軍兩個師的增援。
此戰大獲全勝,首創了東北戰場一戰全殲敵人整師、整團的範例,且我軍傷亡近30人,敵我傷亡比例較低。
其他敵軍知道八十九師被殲滅的消息後,軍心大失,無奈紛紛撤退,敵軍此次進犯行動被徹底粉碎。至此,東北戰場上我軍開始正式反攻,扭轉了重要戰局,在堅守南滿的斗爭中,韓先楚將軍一直奮戰在前線,每次都能在艱苦危機的戰時難關中,打破局面,起到關鍵性作用。
因此東北三縱和四縱幹部、戰士對他信心倍增,只要是韓先楚將軍指揮的戰斗都讓大家更加有信心。多年後, 有人曾問許世友將軍最欽佩的戰斗將領是誰,他毫不猶疑地回答到 : 「韓先楚!」 再問為什麼?將軍回答說 : 「他有勇有謀!」
1949年4月,韓先楚將軍擔任我軍12兵團副司令員,親率部隊成功解放武漢。湘贛戰役後,又完成解放長沙的任務,並建立湖南軍區出任副司令員。隨後, 他一路南下追擊打至雷州半島,將華南地區全部解放,讓華南回歸到人民手中。
當時,韓先楚將軍親自組織部隊,訓練渡海作戰本領,力求主抓戰機,於1950年4月親自率領部隊,創造了帆船渡海作戰的壯舉,並一舉取得輝煌勝利,完成了解放海南島的光榮任務。
當羅榮桓同志向他徵求調動意見,推薦他去任職空軍司令時,被韓先楚將軍婉拒。他說: 「我是打仗的人,還是到有仗打的地方去鍛煉吧。」 最後,他毅然選擇到作戰部隊13兵團任副司令員,而這支部隊當時已被指派負責抗美援朝作戰任務。
哪裡有需要戰斗的地方,哪裡就是韓先楚將軍要發揮使命的地方,後世品來,十足讓人感動。
1950年10月,韓先楚將軍踏上抗美援朝戰場,他坐鎮指揮的38軍被彭德懷元帥譽為「萬歲軍」,他們打下的多次成功戰役都對戰局起了重大作用 。韓先楚將軍強大的戰略布局意識,也更是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都作出了重大貢獻。
1951年1月2日,韓先楚將軍命令各軍拿下議政府,盡早向漢城進攻。沿途經過之處,敵軍更加崩潰。 4日下午,他指揮軍、師部隊進駐漢城,人們開始歡呼勝利,志願軍名震世界。
1月中下旬開始,「聯合國軍」開始多番試探進攻,我軍由韓先楚將軍指揮出發阻擊,出發前彭德懷元帥特別交代,此次戰斗要盡可能地爭取時間,讓志願軍有足夠的時間補充給養和彈葯,不要著急收縮戰場。
他欣然領命,後全力阻敵, 歷時87天結束第四次戰役,殲滅「聯合國軍」共有7.8萬餘人。
1953年初,韓先楚將軍積勞成疾,無奈回國休養傷病。雖然左臂已經因為傷殘萎縮,但仍舊不顧身體病痛,在病情剛剛有所好轉時,要求重回朝鮮戰場,一位鐵血孤膽英雄的形象躍然紙上。
說到解放朝鮮,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老者在首爾,有人問他之前有沒有來過,他回答來過。又問怎麼護照上沒有記錄,老者說上次來是開著坦克來的,不用護照。 這個段子里講的坦克入漢城,就是說的韓先楚將軍率領部隊佔領漢城的事。
曾經有人采訪韓先楚將軍,希望他講一下自己的作戰體會和制勝要點,他這樣傑出的將領,卻不被理論羈絆,用實在話語做出總結: 「對手不知道我的厲害。」 這樣質朴又強有力的語言,是多少次戰斗背後的底氣支撐,韓先楚將軍英勇無畏的個性,可稱得上是猛士。
1980年起,韓先楚將軍身體已大不如以前,退休後依舊為部隊操勞,為我軍現代化建設勞心勞力,貢獻自己力量。
1986年10月3日,韓先楚將軍在北京逝世,終年74歲。 那個少年參軍的紅小鬼,那個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的旋風司令,那個將美國佬趕走的好戰統領,那個炮擊金門的軍區司令,離開了我們。 直到臨終時韓先楚將軍還難抑心中遺憾,傷懷祖國還未統一,台灣還未收復。
他一生未嘗敗績,親率「旋風部隊」從東北一路打到海南島,在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戰場,韓先楚將軍不僅被稱為虎將,所到之處所向無敵。並且解放海南島的戰績輝煌,為我軍渡海作戰積累了寶貴經驗,之後他還參加抗美援朝戰役,獲得功勛。他軍事上表現出的非凡智慧和出色能力,更是威震四海。
韓先楚將軍是一個能夠在黑暗中發現微光,並緊隨其英勇前進的我軍傑出將領,也是個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軍事家。這份出生在貧苦家庭,被苦難所逼迫而參軍鬧革命的經歷,使得他的戎馬生涯帶著以命相搏、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徹底性。他一生馳騁沙場,英勇善戰,為新中國立下赫赫戰功,令人敬佩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