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絕別人送禮物的成語
1、對方贈送的東西不好意思拒絕是什麼成語
卻之不恭
【拼音】: què zhī bù gōng
【解釋】: 卻:推卻。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等,如果拒絕接版受,就顯得不權恭敬。
【出處】: 《孟子·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
【舉例造句】: 我們覺得卻之不恭,只好讓他勞駕。
【拼音代碼】: qzbg
【近義詞】: 盛情難卻、受之有愧
【反義詞】: 置之不理
【歇後語】: 受之有愧
【燈謎】: 別客氣
【用法】: 作謂語、賓語;常與「受之有愧」連用
【英文】: it would be impolite to decline
2、送人禮物遭拒絕成語
拒之門外..........
3、哪個成語可以用來不接受別人的財物?
不貪為寶
[拼音]bù tān wé bǎo
[釋義]表示以不貪為可貴、崇高,也表示廉潔奉公。
[出處]《左傳.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4、形容「拒絕」的成語有哪些?
拒絕,讀音:【ju jue】
不答應;明確地表示不願意做或不願意 拒絕一項邀請,從而侮辱了一位朋友 拒絕請求給予幫助的呼籲。
隔斷;遏絕。
[拒之門外] 拒:拒絕。把人擋在門外,不讓其進入,形容拒絕協商或共事。
[千推萬阻] 推:推拖。阻:阻攔。多次推拖阻攔。形容百般推辭、拒絕。
5、送禮拒收打一成語
婉言謝絕
wǎn yán xiè jué
【解釋】婉:婉轉。辭語婉轉地不答應
【出處】曾樸《孽海花》第32回:「幸虧英相羅士勃雷婉言謝絕,否則一個女兒受了兩家茶,不特破壞垂成的和局,而且喪失大信。」
【結構】偏正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指委婉拒絕
【例句】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14章:「有些鄰近村莊沒辦法的莊稼人,也跑來想上他的工,他趕忙婉言謝絕了。」
6、不收別人的錢才禮物的成語
1、兩袖清風
成語拼音:liǎng xiù qīng fēng
成語解釋:原指兩袖迎風而起;飄飄揚揚的姿態。後比喻做官的時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風之外;別無所有。現也指清貧;沒有財產。也作「清風兩袖」。
成語出處:元 魏初《送楊季梅》詩:「父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
2、敬謝不敏
成語拼音:jìng xiè bù mǐn
成語解釋:謝:推辭;敏:聰明。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夠。表示推辭的客氣話。
成語出處: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使士文伯謝不敏焉。」
3、子罕辭寶
成語拼音:zǐ hǎn cí bǎo
成語解釋:比喻拒絕接受別人的珍貴物品
成語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15年》:「宋人得玉,獻諸司城子罕,子罕弗收。獻玉者曰:……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4、受之有愧
成語拼音:shòu zhī yǒu kuì
成語解釋: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種獎勵或榮譽感到慚愧
成語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回:「又買禮來,使老身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5、拒之門外
成語拼音:jù zhī mén wài
成語解釋:拒:拒絕。把人擋在門外,不讓其進入,形容拒絕協商或共事。
成語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3章:「看來賈老師念過去的一面交情,還不準備把他拒之門外。」
7、送禮被拒絕詞語
我國是禮儀之邦,禮尚往來是常見的事情,送禮的時候言詞表達也是講究技巧的。大家在送禮的時候,免不了要說上幾句祝福語,更有技巧的說話,會大大增進感情和良好的溝通。平和友善、落落大方的動作配合著得體的語言表達,才能使受禮方樂於接受禮品。有些送禮者更是直接聯系禮品公司或禮品商家代送禮品,或把禮品悄悄將禮品置於桌下或房間的某個角落,不僅達不到饋贈的目的,甚至會適得其反。
一般來說,當我們送禮的時候,收禮者接受禮品時,要記得說上句得體的話。這樣,可以讓雙方都有個禮貌接觸,更方便以後的溝通和聊天。
送禮時的寒暄一般就應與送禮的目的吻合,如送生日禮品時,說一句「祝您生日快樂」,送結婚禮品時說一句「祝兩位百年和好」等,拜年送禮時可說一句「新年好」。
有些人,送禮時喜歡強調自己的「薄禮、小小意思,不成敬意……」,但有時不必過於強調禮品的薄厚,話到適而可止,這就是技巧。當然,如果禮品是自己親手製作挑選的,可以跟收禮者說:「這是我精心為你挑選的,這花最好看了……」平平實實的話語,也讓收禮者能感受到你的真心。
送禮除了在禮品選擇上要下功夫,在送禮詞的表達上也是有講究的哦,送禮說話有技巧,只要稍稍注意,大家都會做到很好!
8、贊美別人不收禮物的四字詞語有:________、________。
贊美別人不收禮物的四字詞語有:___高風亮節_____、__兩袖清風______。
9、不想收別人禮物該怎麼用成語拒絕
受寵若驚
無功不受祿
受之有愧
敬謝不敏
子罕辭寶
10、表示我就不客氣收了禮物的成語
來者不拒
[lái zhě bù jù]
來者不拒
拒:拒絕。對於來的人或送上門來的物品一概不拒絕。
成語典故
出 處 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往者不追,來者不拒。」
示 例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7回:「弟子就學者不知多少,先生~,去者不追。」